close

藝術作為一種邊界經驗:以咖啡烹煮和梵谷的星空為例........
朱志學寫於 2011年4月19日 12:43
Porsche Lin 志學兄的說明脈絡清晰而深入,受教了。^^中醫的學習與教育的確應該自成一套系統,其方法可能要凌駕目前的教育方式。很殘忍的,中醫是「菁英教育」,其欲培養與傳承的是大氣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足以長久的人與知識。其臨床操練更是涵蓋形而下與如志學兄所提「身外之身」的層次,甚至,到在某個程度上,中醫師是能量與訊息的運作媒介與平台(事實上,依中醫的標準,任何醫療人員都該是),上班去了,再聊.....
18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Porsche Lin 志學兄提到「藝術不是某種更高理性形式的範式,而是幫助我們沖破理性理解界限的手段;藝術在此代表的並不是一種更好的理解的整體,而是代表了拓寬主體、交往和經驗界限的可能性。」相當精采,某個程度上或許這正是存在於年輕醫師與老醫師之間、醫匠與醫師之間、有心與無心之間、得道與否之間的最大差異。
2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林兄所見甚是!
庖丁解牛,而能技進於道。
這是由“死法”而入於“活法”,不是純在技巧掌控上尋求操作的熟練而已!

以煮咖啡為例,我可以依附同一套數據,掌控溫度、時間、顆粒粗細、以至烘培曲線圖,而後依樣畫葫蘆操作個千百次,也安於那千杯一律的口感,並以為這味道就是咖啡的“本質”了!

我也可以自覺地每次刻意營造不同的情境、改動不同的烘培曲線與燒煮手法,以叩問、試探並試圖窮盡眼前這杯咖啡在不同的處理手法下可能達到的全新口感體驗?

我跳脫對“數據”或諸多傳統咖啡論述已然蔚為主流的“範式”之依附,以試圖窮盡經驗的邊界。

這就顯現了不同的真理觀:
真理在我而言不是“定然實在的再現”。因為根本不存在“定然“的實在。
實在永遠隨著人類凝視點的改變而不斷呈現各種幻化生成的陌生面向。

藝術的重點正在於拓寬各種潛蓄未發的理解面向並尋求表現手法的嶄新可能。

梵谷的星空和天文學家眼中的星空是不一樣的!但卻不是沒有意義。
天文學家若以為只有自己透過科學符號與數學程式概括的星空才是星空對眼睛呈現的唯一可能型態,那是不知邊界何在的狂妄。

現象學是叩問邊界的學問。
而真正高妙的藝術也永遠是一種邊界經驗。
它梭巡於已知視域的邊界,而不斷試圖”撐開“並”拉大“那已然被僵化之舊日認知框架給遮蔽之嶄新理解可能。




讚 · · 分享 · 刪除
Echo Sunito 、 Isalyn Chu 和其他 2 人都說讚。
Isalyn Chu 好深刻 用煮咖啡和梵谷/天文學家眼中不同的星空去呈現難以言詮的現象學 實在很讚耶!!!
4月20日 8:28 · 收回讚 · 1 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