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文出自《理性的人》自序 楊照
一九五○年代,鋼琴家李希特(S. Richter)到布達佩斯演出,彈奏了貝多芬第七號鋼琴奏鳴曲。這首作品的第二樂章,緩慢且沉重,拖著步伐行進的大塊大塊和聲間,穿插了一些彷彿試圖想要逃走,卻又飄不遠飛不起來的起伏旋律,李希特將這樣的對比處理得極好的,音樂像一塊大磁石將每個聽眾緊緊吸住,吸往一個巨大的命運深淵裡,與那黑暗冷冽的深淵相比,人的意志如此渺小無力,想逃卻又注定逃不開。
第二樂章結束了,聽眾還沉陷在巨大壓力氣氛中,李希特沒有多做停留,即刻彈出了第三樂章,那是一段甜美的小步舞曲,李希特超人精確的手指控制下,第一個音符出現,如同天籟般光明清澈,就在那一瞬間,半場的聽眾同時落下淚來......
創造出這樣的音樂奇蹟,因為李希特不只了解貝多芬,他更了解共產主義社會下的生活,他演奏的第二樂章,抽象卻充滿感情地觸動了每一個人最深刻的體驗,那巨大的集體壓力,在集體下個人想要逃開壓力的夢想,夢想的渺小與虛弱。他知道聽眾會在這樣的音樂中聽見自己無奈的命運,所以他接著對比地給了他們天啟般美妙,用小步舞曲的光輝給予他們希望與撫慰。流下淚的剎那,那些布達佩斯的聽眾得到了短暫卻強烈的解脫──透過音樂,透過他們與李希特共同的感受。
一九五○年代,鋼琴家李希特(S. Richter)到布達佩斯演出,彈奏了貝多芬第七號鋼琴奏鳴曲。這首作品的第二樂章,緩慢且沉重,拖著步伐行進的大塊大塊和聲間,穿插了一些彷彿試圖想要逃走,卻又飄不遠飛不起來的起伏旋律,李希特將這樣的對比處理得極好的,音樂像一塊大磁石將每個聽眾緊緊吸住,吸往一個巨大的命運深淵裡,與那黑暗冷冽的深淵相比,人的意志如此渺小無力,想逃卻又注定逃不開。
第二樂章結束了,聽眾還沉陷在巨大壓力氣氛中,李希特沒有多做停留,即刻彈出了第三樂章,那是一段甜美的小步舞曲,李希特超人精確的手指控制下,第一個音符出現,如同天籟般光明清澈,就在那一瞬間,半場的聽眾同時落下淚來......
創造出這樣的音樂奇蹟,因為李希特不只了解貝多芬,他更了解共產主義社會下的生活,他演奏的第二樂章,抽象卻充滿感情地觸動了每一個人最深刻的體驗,那巨大的集體壓力,在集體下個人想要逃開壓力的夢想,夢想的渺小與虛弱。他知道聽眾會在這樣的音樂中聽見自己無奈的命運,所以他接著對比地給了他們天啟般美妙,用小步舞曲的光輝給予他們希望與撫慰。流下淚的剎那,那些布達佩斯的聽眾得到了短暫卻強烈的解脫──透過音樂,透過他們與李希特共同的感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