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杖藜行歌 (4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對恁某好,是基於疼惜。她明明很美很講理,卻苦了這麼多年。認識她十年,她教甄每考必中,卻苦等不到正確先生。

“是呀!令人感慨。”

既然錯過了廿年,就要牢牢抓住幸福!

“比您想像更久,是整整1/4個世紀。”

你把人生這段寫成散文或小說?你若不寫,介意我寫嗎?

“我對此留下不少文字記錄,卻都不是出以小說形式。書寫型態上,您有偏愛小說形式甚於散文嗎?”

我散文得過獎,這是我擅寫的題材。我寫我感動的…………

“嗯!那很好。就寫成散文。二十五年前,我為她學琴,等您來了,我彈二十五年前追求她時的自作鋼琴曲目給您聽。您會更具實感地明白背後原委”

7月25日,我會再感受一次。 Parisa說她一直很感激你………這個女人始終很細膩在面對人世的所有情!

“彷彿是永恆的悖論似的,越是細膩的生命質地,在命運裡極具決定性的瞬間,誤蹈的過失或招惹的悲劇性,卻每遠過常人。事實上,真是尋常人,也就無所謂悲劇了,因為她們不具墜落所需的靈性高度。
無論如何,我衷心感念您對Parisa這分用心。
通過剛簡短的對話,我才真能相應體會:為何Parisa會說妳對她很好。
不多打擾^_^
我們到時見面再細談。”

2013.6.25 午後興會偶至的對話零縑
讚 · · 推廣 · 分享
Wei-Ting Wang 、江依萍、 Richard Ski 以及其他 2 人都說讚。

傅孟麗 木心說的,來到人間已過了半個多世紀,才明白老上帝把我製作得這樣薄,這樣軟,這樣靭,這樣統體微孔,為的是要來世上承受名叫痛苦的諸般感覺。
34分鐘前來自手機 · 收回讚 · 1

朱志學 此語深微,非深於人生至味者不能言!
23分鐘前 · 讚 · 1

傅孟麗 心有戚戚焉。
20分鐘前來自手機 · 收回讚 · 1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座語錄(2013.6.18 花中教師甄試放榜感言):



我們緣份真的好深

“L說妳為我真的付出很多,得好好對待妳。這叮嚀讓人只能苦笑!其實我覺得她根本不懂。妳或我做的,都是為了「我們」,不是犧牲自己成就對方。我們是因為對方而一起高翔九天之上。沒有妳,也沒有我,只有「我們」。就像余老師說的:「我不再是我,我是我們,我與世界的秘密締結,織成牢不可破的聯盟,我不再孤單,因為我就是你,在靈魂的呼喚聲裡,我們同眠、共生死。 」”

局外人
他們沒辦法懂的
沒有誰為誰犧牲
難道捨成功就花中
就叫犧牲嗎?
我很覺得自己高就勒
到一個更多雲
更多山
更多海的地方
是高就
唉,有你就好
誰都不重要
我第一次考榜首
是你加持的

”是啊!!這次不只是考上。是榜首耶^^沒榜首還考不上呢!完全是“零和”遊戲,只允許有一個存活下來!“

跟你一起
才能飛翔
我有預感
我們會愈飛愈高

”嗯!想起木心的詩:我倆合而為神,生活是一種飛行......"
“結婚週年的最好禮物!花了一年,終於完成艱難的生活轉型。”


最幸福的是:就要回花蓮了!
未來會更幸福
我真的只要出來考試
就一定會換學校
這次的戰果最令人得意
總算沒讓你失望
週末慶祝
我會好好回餽花中
真感謝他們
那裡的孩子
眼睛比較清亮
你還記得我去繳准考證那天
校門口有個女學生
我被她清亮的眸子震撼到
長得不漂亮
但眼神好乾淨
到花中後
我要去把她找出來
我準備考試期間
常回想起她
那天我們走過一處
那長廊景
在我夢裡出現過
有很多線索
都讓我知道我跟花中很有緣
包括那天在學長家
我也都夢過你們在對話
我相信那眸子裡的就是山林之氣
我希望回花蓮後
我能多寫一些文章
好開心
回花蓮之後
妳要抱貓咪繞圈圈
.............
我們的家在彩虹下


~太座語錄
貼相片標籤標示地點編輯
讚 · · 取消追蹤 · 分享 · 編輯
陳進益、陳宇恬、吳欣承以及其他 60 人都說讚。

朱志學 http://210.62.247.10/history1/att4-16.htm

花中校友文學作家版圖
附錄4-16 花中文學作家版圖
210.62.247.10
民國90年6月,正當花中慶祝建校65週年時,「花中青年89學年版」出刊,這一配合週年慶的校刊,有兩個很重要的歷史性主題:其一為帶著學弟一起尋蹤花中童年的⋯⋯更多
22 小時前 · 讚 · 1 · 移除預覽

朱志學 http://cultural.hccc.gov.tw/gtj/yellow_1.htm

花中人必唱

郭子究音樂回憶
cultural.hccc.gov.tw
春朝一去花亂飛,又是佳節人不歸, 記得當年楊柳青,長征別離時, 連珠淚和鍼黹繡征衣, 繡出同心花一朵,忘了問歸期。
22 小時前 · 已編輯 · 讚 · 1 · 移除預覽

朱志學 http://www.wretch.cc/blog/amao/21931006

[心情] 回憶–花中 - amao的台灣踏查記 - 無名小站
www.wretch.cc
春朝一去花亂飛,又是佳節人不歸, 記得當年楊柳青,長征別離時, 連珠淚和鍼黹繡征衣, 繡出同心花一朵,忘了問歸期。 思歸期,憶歸期,往事多少盡在春閨夢裡, 往事多少,往事多少在春閨夢裡, 幾度花飛楊柳青,征人何時歸? 一首郭子究老師(註一)的...
22 小時前 · 讚 · 1 · 移除預覽

蔣鵬 嫂子此番話語實在迴腸盪氣,真是動人啊!:)
20 小時前 · 收回讚 · 3

朱志學 是呀!
我看了也很感動。
這一年來,我們的關係裡滿溢著許多美麗的“隱喻”(metaphor)。
就像這次放榜,恰好湊泊在我們的求婚週年。
我喜愛這些令人動容的巧合
那時我們滿懷希望,卻根本沒把握能一年內順利回來。
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牽成我們。
佩妍說: “有很多線索,都讓我知道我跟花中很有緣”
這就是預示命運紋跡的“metaphor”
20 小時前 · 已編輯 · 讚 · 5

蔡永和 這首回憶亦是我最愛
後來被民歌手改編寫成無怨的青春
正副和此時此刻
恭喜佩妍也恭喜志學
20 小時前 · 已編輯 · 收回讚 · 1

蔡永和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p=%E7%84%A1%E6%80%A8%E7%9A%84%E9%9D%92%E6%98%A5&fr=yfp&ei=utf-8&v=0

無怨的青春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tw.search.yahoo.com
20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 移除預覽

朱志學 真的啊^^
這首也是我的最愛。
特別是和“無怨的青春”一氣呵成唱將下來,竟是接合得如此渾然天成。
就在此刻,光憑想像追憶,就禁不住神思搖盪^^
20 小時前 · 讚 · 1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談的正是我最喜愛的華語作家~木心:

“他始終在成為他自己,卻不挖掘自己的傷痕.....”

了不起!
這正相應“素履之往”的深泓意象..........

易傳有云: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這姿態,不正是龔定庵所深自浩歎卻追躡不及的:
難學冥鴻不回首,長天飛過又遺音?

大知閑閑,小知閒閒....
人性的暗角,永遠喧囂著夾纏不休的口舌是非。
眼界恢弘如木心者,自不肯浪拋心力於此。
他寧可選擇對傷痕保持緘默,繼續忠於自己的孤獨............

我敬畏這深不可測的淵默。
這淵默,透出獨行者對自身“命運感受”的高度自覺,與近乎朝聖般“ㄧ心皈命”的貞定意志。
它啓示著:獨行者,如何無視一切瑣碎,只一意成為他自己。

杜甫寄意深闢的警句,在此形成了恰當的映照。詩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寥寥十四字,力透紙背地召喚出獨行者的命運圖像:

我喜愛這令人尋味不盡的命運圖像。
我依稀從中窺見:
獨行者,是如何通過獨成千古的眼界,十字打開那悲願四方的襟抱,而後終得漸入邃密幽微的蹤跡..........

2013.1.13 心影残箋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越來越深地窺見:每一朵花開,都儼若一次神性的綻放,都形同奧祕的瞬間臨在!我不由滿懷感激,原來,擁有一方允許自己可以晴耕雨讀的小小田園,竟是如此幸福的事!它讓我無分晴雨晨昏都擁有了與這些絕美“面容”朝夕晤面的機會,而正是在這看似不足為外人道的私暱晤面裡,我隱約從中體察到一種無法被化約到世俗宗教儀軌內的“宗教性”。

這“宗教性”無關教堂、寺廟、法會、禮拜,亦無關浩如煙海的宗教典籍,就某一個對世俗眼睛保持隱匿的意義裡,它近乎列維納斯所云的“朝向上帝”本身。偏偏這等渾函凝蓄於天地生物氣象中的“奧祕”,卻是所有正面性宗教論述看不見的東西。

可我卻獨鍾於此~
在我而言,神聖,從來就不存在於那些宗教論述裡(the said),卻在我通過"身體經驗"直接躍入的奧祕裡(the saying)!

志學 2012.12.10 心影残箋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途是古希臘流浪詩人的道路、存在與命運!”

這話真美!可細味之,旅途中,始終如影相隨的茫然失路之感,卻也終不可掩......

即此而言,我是很知足的:

當我為著墾地種花而揮汗如雨,偶然擱下鋤頭,望向微雨中雲氣蒼茫的山嶺,那經由自己“起水泡”而腫脹疼痛的雙手而連結日深的土地、花園與家屋,不覺已驅散了我心頭長年盤旋不去的“旅途”之感........

此亦無它!不同的存在脈絡,隨之開展迥異昔時的凝視點.......
我於是心滿意足地看著身邊心愛的人兒,相視而笑 ; 心底卻悠悠晃漾著陶淵明愜心深微的詩句:"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此情此景,重新展讀陶詩,心境上是更相應了!



志學2012.12.3 心影残箋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W:

感謝問候!
我和Parisa婚後仍不改初衷地優遊於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連結著彼此用心的核心”場域“之一,便是在兩人胼手胝足的耕耘下逐日成型的玫瑰花園。
即令兩個農夫農婦每為了種花除草而累得筋骨酸痛。
但陶淵明說得透切:“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恰是通過這分“下身落地”的沈實感,我才親切體驗到:那深抵彼此靈命深處的親暱連結與深情惦念,原來可以如是美好!
孤寡一生,再無牽無掛,終不及相遇在存在深處............

抽空一定來花蓮造訪我們。

~志學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似河道的水塘,其實是前門鄰居的庭院一景。
也是我每天散步的必經路徑^^
這兒,僻近中央山脈山腳,適合步屧尋幽的小徑可多著呢!
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我更深契兩句古詩的心情: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這正是為何每日午後時分,我總是效法康德一般,準時出門散步,只為趕在暮靄降臨前,創造一段獨屬自己的微小幸福時光,以珍重告別我對陽光的熾烈渴望^^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文茜倒是提出了一個嚴重被忽略的角度。
自我權利可以膨脹到什麼地步?才不會在另一個隱微的面向造成更大的道德缺失?
這不只是簡單的少數服從多數問題,也不只是邊沁功利主義倫理或康德自由意志倫理的問題。
陳文茜確實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道德悖論”。
郝談都更:地主反對未來有退場機制|社會新聞|中時電子報
news.chinatimes.com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上中天電視的《都更風暴》特報,跟主持人陳文茜對談,節目從印尼地震談都更,認為北市老舊房屋多,基於安全應該執行都更;陳舉紐約等都更案例批文林苑事件是「公民素養不足」,還抨擊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的言論。
讚 · · 分享 · 11 小時前
Wan-Yu Luo 、蔣鵬和浮草另帖都說讚。

Yuchun Chan 關於都更後每戶使用面積從十幾平方米增加至廿八平方米確實沒錯,不過卻忽略了房舍面積雖然增加了,但住戶也變多了,進入社區的人車也跟著變(好幾倍的多),但道路與公共設施卻沒有變大、變多,所以到底都更後是否「環境和消防安全都比以前還友善」的議題,恐怕有更多可議空間。
2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7nj1DLoLvA

2012.04.11.《郝龍斌面對面 都更風暴特報》Part1
www.youtube.com
從印尼強震看台灣老屋 中天都更風暴特報
約 1 小時前 · 讚 ·
朱志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RYU__gApgo&feature=relmfu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YAZELGDruA&feature=relmfu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YZvxUMZeSo&feature=relmfu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krd3Bxr1cs&feature=relmfu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朱志學

誰在地球上有絕對而永恆的獨立產權呢?
當然,我很清楚這是“被法律強固的幻覺”。
每個人到頭來只是在拼死維護他一廂情願相信的謊言。

吳順德

當然沒有,但您這樣的想法是危險的
如果你的說法成立, 詐欺搶奪都是理所當然的

朱志學

我沒這意思
陳文茜也不會愚蠢到默許這種可能
這只是提出另一種思考可能
這裡面確實隱函著道德的悖論。
守住某一個面向的道德,卻可能再另一個看不見的面向造成更大的不道德。這種倫理學上的兩難,觸目可見。
陳文茜提及的潛在地震危機,即是一例。不該刻意漠視。
事實上這正是每一個事件背後肌理交疊、錯綜繁密、牽連多方、業力深遠的皺摺性。
所以我從不相信拘限“單一角度”的答案。
這只會簡化問題的“皺摺性”。
偏偏,跑第一線的搖旗吶喊者,通常正是那些相信自己的角度代表“絕對”正義與真理的人。
我卻無法輕易相信有何不容質疑的“絕對”前提。
“絕對”兩字,我深自戒懼,它只是“簡化”兩字的另一個代名詞。
約 1 小時前 · 讚

Yuchun Chan 其實這並不會形成悖論,以王家的例子來說,或者當時在新莊開發大旗下的樂生療養院來說,都有許多建築專業人士提出可以有方案A、B、C、D.....等可能性,都可以做到「依法行政」或是達到其他位36戶同意都更者需求的設計方案,「強制拆除」絕對不是唯一選項,反倒是把問題搞成只能二元對立,才是讓人害怕的。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若台北市不都更、發生地震老舊公寓造成許多人死亡,現在那些「正義之士」要負起很高的道德責任。
這裡面就隱函著道德的悖論:因為你怎麼做都會有道德的衝突。

建議您先看完上面連結的五段影片。
約 1 小時前 · 讚

Yuchun Chan 唉,我並不反對都更啊,問題在於這個過程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過程郝龍斌並沒處理好,無可諱言。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他沒本事像陳文茜立刻抓到重點:從更根本的安全問題來發展論述。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只會笨拙地抬出“依法行政”四字。所以被K活該。
約 1 小時前 · 讚

Yuchun Chan 另外,還有一個要關注的問題是,究竟目前在台北展開的都更方案,究竟有沒有確實回應到公眾的利益,還是以都市更新的大旗,挾持國家機器力量,圖利的卻是土地開發商?這樣的懷疑絕對不是子虛烏有,以目前台北市都更案最多的區域是「中正區」和「大安區」這些以「安全問題」來說,相對不需要都更的區域,而居住環境與安全實際上落後的萬華和大同區呢?幾乎沒有都更案進行,所以就像你說的,貪婪的人性啊~~
約 1 小時前 · 讚

Yuchun Chan 「都更受害者聯盟表示,王家並未關閉溝通管道,有任何意見大家都應該坐下來當面溝通,住戶應該一起要求政府和建商,為他們興建大家理想中的家。聯盟也盼望市政府出面協調,思考如何變更設計,讓這個案子能早日動工,讓所有住戶都能順利回家。」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117174-php-1

文林苑都更戶等不及 促建商速速動工 - 台灣立報
www.lihpao.com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強拆文林苑都更案拒遷戶,不少學生及學者教授出面聲援,而拒遷戶王家要求市政府將房子原地原屋蓋回。不過,對於早搬出原住所,在外租屋等待都市更新完成的同意戶,沈默多日後,他們12日召開記者
約 1 小時前 · 讚 ·
朱志學 立法初衷或許是為了安全問題。
落實的過程,一定有被挾持利用而異化的可能。
但這也只能設計更好的制衡措施,初衷倒不容否定。
另外,
以上面的影片討論來說:一旦震度超過五,整個台北只要防震係數不夠的老舊房子恐怕都有安全問題,不分中正大安或萬華......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你的角度我不是不知道。
但那不是唯一該考慮的角度。
陳文茜做這個專題,就是試著把這個案放在更大的脈絡來談,你的預設立場似乎讓你無法平心體會她看問題的視野。
約 1 小時前 · 讚

Yuchun Chan 各種暴力的初始,許多不都是有著偉大初衷嗎?安全問題當然重要,我也非常同意,但問題不是大家認為安全問題不重要啊,而是打著安全問題的大旗,所行使的暴力與私慾。
58 分鐘前 · 讚

Yuchun Chan 我期待的是,怎麼樣來落實陳文茜所點出的安全問題。
57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人性的貪婪,讓落實永遠是不可能的努力。
能期待的只是“可能性”的趨近。
所以,法律制定本就要假設人性本惡,做好各種防堵措施。

你剛貼文這段,本身也是很“人性化”(貪婪)的例子:

“王家部分土地被查封,疑似有現金需求。鍾先生強調,王家曾在給予市政府的手稿中表明「請建商拿5億來收購王氏家族土地」,「可見現在根本都是條件問題。」”
50 分鐘前 · 讚

Yuchun Chan 剛剛在一個臉友美力果那裡看到:事實上
九二一大地震時台中縣市倒塌的建築當中
有很多是都更的新式建築
例如南區的天下第一家,德昌新世界
(未都更前,古早時這一代稱為乞丐寮)
大里的,
也是一片都更熱潮中興建的社區
而集合式住宅在地震當中
逃難救生都不易.....
如果是山區過度開發走山
透天別墅是整棟埋掉
46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那更何況幾十年的老舊建築?
45 分鐘前 · 讚

Yuchun Chan 是啊,所以囉,如果都更真能帶來其所訴求的種種「好處」,是不會有那麼多人反對的。但問題是,真的有嗎?
43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你這有點強詞奪裡,預設立場太明顯。
43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儘往壞的方向看
42 分鐘前 · 讚

Yuchun Chan 而且按照陳文茜的標準,總統府、監察院都該拆啊,但只有拆這個選擇嗎?
42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天災太強,本就新舊房子都頂不住的。
42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九二一的震度,若發生在台北,你能想像得死多少人嗎?
42 分鐘前 · 讚

Yuchun Chan 生命的意義或房子的意義又不是只有不倒而已
41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這是社會。
不是叢林。
不然就不要作為社會性的存在。
41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誰不知道?
每個人都是“在世存有”。
想百分之百堅持自己的自由意志,那也得看實力。
39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台北市人口擁擠到這種程度,假如每個“一樓平房”的釘子戶,都堅持房子對他個人的意義,那麼,就連去聲援王家的學生們恐怕都沒棲身之所了!誰讓他們晚生這麼多年?地都被佔了!
35 分鐘前 · 讚

Yuchun Chan 再次重申我想表達的。我非常同意安全的重要,就像我同意不是只有王家,其他36戶居民的需求也同樣重要,但是重點在於,這整個過程是怎麼被進行的?有沒有「真的」被做到「安全」?我相信如果過程有更多人關心,更多人監督,好比像陳文茜這樣,把安全問題給點出來,那麼,「真正的安全」,就有更多被落實的可能。
33 分鐘前 · 收回 · 1
朱志學 就連慈濟校地,也是在佐倉公墓的墳場蓋起來的。
這裡面豈非又有道德的悖論?
個人的堅持在大時代的巨輪下算什麼呢?
時代的演變不會以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幾千年來,沒有例外。
32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你這樣定位問題就很中肯。
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脈絡。
30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之前的各種論述,我大抵也都知道。
我只是很注意陳文茜昨天提出的新論述,覺得這論述隱函著不容漠視的問題意識。
29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提出新的問題意識,並從中開出看待問題的不同脈絡,這本身就很有討論價值。
28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同樣,這脈絡也不可能窮盡問題的所有面向。
所以,只能被視為拘限特定危機感與問題意識的特定角度,而且,不該是被予以“絕對化”的角度。
每個人本就各具獨異性,不見得每個人都在乎“安全”、“利益”、“美化”、“鄉愁”,甚或“空間詩學”........
依我看:
到頭來,每個“社會性存在”,只能在現實形勢(集體業力)的脅持中,依個人最看重的角度做出關鍵的抉擇,以對抗道德的悖論,即令這抉擇會讓自己墜入尖銳而劇烈的失衡狀態.........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鳥餘絮,一併誌錄於此。
朱志學寫於 2011年8月9日 16:11

Jet Keng
樹上有10只鳥,獵人開槍打死了1只,還剩幾只?4 小時前 · 讚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朱志學/樹上有10只鳥獵人開槍打死了1隻還剩幾隻/10150257632844811






Jackie Tan ‎0
4 小時前 · 讚


Jet Keng 是零還是儍了眼張大口 >”
4 小時前 · 讚



梁多默 哈哈哈...
真是最好笑而又有邏輯思考的故事~~
要借來轉...
4 小時前 · 讚 · 2 人

朱志學 當立法委員?太辱沒這學生了!這位老師頂多也只能做個誤人子弟的老師,這位天才學生卻明白真理繁複交疊、取徑多方、橫看成領側成峰的“皺摺性”,這分明是一流的哲學家資質!他知道邏輯思考只是沒用的廢物!
4 小時前 · 讚 · 4 人


梁多默 ‎@朱志學

都同意你說的..."...這分明是一流的哲學家資質!
"
但不明白你為何說 "他知道邏輯思考只是沒用的廢物!"?????
4 小時前 · 收回讚 · 2 人


Jodie Lee 我也要借來跟別人分享~ :))
3 小時前 · 讚


Jodie Lee 忘了,要先徵求你的同意,才好轉~
3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邏輯思考據以推理的前提,是建立在各種不同角度(此角度每受制於特定利害立場)的定義之上。看透邏輯根本局限的聰明人,只要不斷顛覆你做為推理前提的預設, 就可以把被既定預設框架給框死而動彈不得的死腦筋給玩得團團轉。。
3 小時前 · 讚 · 3 人


梁多默
‎@朱志學

也分享一下:

1. 哲學, 是思考的學問... 其中包含 "邏輯學"... 因此, 學哲學, 一定先學邏輯 ~~

2. 可能你說的" ...思考據以推理的前提,是建立在各種不同角度的定義之上。" 就是"三段論法"syllogism... 你有沒有嚴謹思考或學習過 ?

3. 邏輯學是學習推理之方法及方法中的謬誤, 如何用是個人的能力問題一不是邏輯學的問題... 尤如槍械是好是壞不是槍枝的問題, 是用者的問題...

4. 就是最聰明人, 也不一定能"...不斷顛覆你做為推理前提的", 因為很多前題並不是"預設", 而是不可以不認同的真理... 例如 "人是動物" 不是什麼預設, 是不能推翻的~~

5 .至於會不會 "被既定預設框架給框死而動彈不得的死腦筋給玩得團團轉" 就看個人對事實(真理)有多少認識了...
3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補充一句:定義,是對存在真相的簡化。真象是深藏著的!它永遠是充滿繁複交疊之層次性、多面性與摺疊性的,一如肌理綿密交織的皺摺。
3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你說的只是哲學的ABC
3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我說的是比邏輯推理更循流溯源的現象學。
3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先生所論太淺。於邏輯也根本不透。請無須浪費唇舌。
3 小時前 · 讚


梁多默 ‎@朱志學

分享:定義, 是對存在真相的 "必須而又足夠的"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描述。
3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無須剪貼。這隨便google就可以做到。重點是真要有哲學彗見。不然都只是死於思維框架內的呆滯操作。
3 小時前 · 讚


梁多默 呵呵... 原來真是水不入滿杯~~
3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不!一句話就知深淺。你不是對手!
3 小時前 · 讚


梁多默 嘿...
3 小時前 · 讚


梁多默 朱君...

不爭而善勝....... 什麼對手 ?

現象學派只是哲學派系之一... 何以取代邏輯學 ? 願聞其詳...
3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是你自己的“水不入滿杯”先行無禮。首先,我不是“杯”。其次,以杯斗量者,縱傾所有挹注於深海,何以加焉?

我說你不是對手,正是與你無爭。
本自無冤無仇,何足為此筆戰?
反而是你的“不爭而善勝”,不爭就不爭,卻還要暗喻“以
不爭為勝”?
老兄好勝之心,欲蓋彌彰。

你問我現象學何以取代邏輯學?
這問題就外行。
誰說現象學是取代邏輯學的?
這問題充分透見發問者,於邏輯學現象學兩無所知。
你什麼根底都沒準備,我能告訴你些什麼呢?

不客氣地說:
我如何可能把一群哲學天才思索兩百年以上的深刻問題與從中提鍊的精睿洞見,在短短數分鐘內說給一個在這些問題上甚至思考不超過三分鐘的初學者明白?

不是這些問題不能答,是聆聽者有將自己準備好嗎?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
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我時間寶貴,寧可失人,不肯失言。

老兄真有心深究,我為此已寫過不下數十篇文章。全放在f
b網誌裡頭。
真有心,就自行參閱吧。

在下言盡於此^^

合十
3 小時前 · 讚 · 2 人


梁多默

FB之上,
個人思考及言詞表達偶有引起誤會也是常情,
願朱兄台勿掛~~

網上分享不等同筆戰, 非親非友, 言者常也非為對答者而應, 願以事論事, 也願旁人一看...

==========

次序來說, 是朱君先說: "先生所論太淺。於邏輯也根本不透。請無須浪費唇舌。"

在下才寫“水不入滿杯”...

有禮無禮...
自行解讀~~

======

也是李兄台先說: "你不是對手, 正是與你無爭。"

才有回應文“不爭而善勝”....... 什麼對手 ?

原文是"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意思是 "天之道, 不用爭"..... 才提問 閣下何須以我為對手?

至於我是否有"好勝之心", 是否"欲蓋彌彰",
引你所寫的,
"我為此已寫過不下數十篇文字。全放在fb網誌裡頭。真有心,就自行參閱吧。"

=========

朱志學 : 『我說的是比邏輯推理更循流溯源的現象學』

從你的言論中以為你認為現象學比邏輯學更有作用才提出此: 『現象學何以取代邏輯學?』個人不是外行, 可能是閣下之表達很先進...

個人多年前也曾修過現象學及邏輯學, 雖然堂課記憶有限, 也不能說是個外行吧。

再者, 不是我有沒有準備你才說...
而是你若有準備, 你便可以說...
因為, 說不說在你, 不在我~~
不是心隨境轉而是境隨心轉吧...

而這句 『你什麼根底都沒準備,我能告訴你些什麼呢?』好像在另一位佛教朋友中看過...

=======

再者, 你客不客氣是你的處理...
不是我的問題...

如你能介紹 『一群哲學天才思索兩百年以上的深刻問題與從中提鍊的精睿洞見,在短短數分鐘內說給一個在這些問題上甚至思考不
超過三分鐘的初學者明白』..
這是你的挑戰...

誠言, 在宗教、哲學方面,
一般的問題都已經思考過千年了... 是不?

==========

至於 『失人』還是 『失言』, 是先生的思考了...

熟識在下的朋友一定看過我寫的幾句...

大約意思是----
在FB之上留言都是給自己反思的好材料...

大家都為自己寫的作思考反芻罷~~

在真理之內,
互勉
2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梁兄修過現象學與邏輯學所以自恃不外行。這好像是說:學過鋼琴,就自然不會是鋼琴的外行人嘍?事實上,修課完全不能保證什麼。任何領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算拿到博士學位,都頂多只代表能吃這行飯,不保證即是相關領域的高手。梁兄修過邏輯學與現象學,就能唬得了我嗎?
2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不必激我。丟給我這不可能的挑戰!這挑戰的難度不在我的表達。而在聆聽者。請不要誤置問題。
2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為了證明您對現象學不是外行?要不要換我來挑戰你?出個題目測測您現象學功力的深淺?
2 小時前 · 讚


余寶寶 路逢俠客須呈劍不是才人莫獻詩....志學老師 當成上課貝
2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梁多默 ‎Jet Keng兄, 不好意思,
會不會我們實在太吵?
沒有給槍打中的鳥,
都給人(聲)嚇死了...
2 小時前 · 讚


梁多默 FB之上留言都是給自己反思的好材料...

大家都為自己寫的作思考反芻罷~~

在真理之內,
互勉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葉兄知我相關論述甚多。非徒托空言,虛晃兩招。可實在提不起勁“上課”呀!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梁多默 各位朋友, 晚安...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你豐富了我們的旅程.....在貝森朵夫,我倆都被觸動了!
花蓮~貝森朵夫莊園寫於 2011年5月6日 11:54
Dear 婷玉:


當妳說~


感謝你豐富了我們的旅程..........
每當一個人欣賞美景時,總會希望當下…對方也能同時看見那感動,
在貝森朵夫,我倆都被觸動了!


寥寥數語,卻字字扎心!
沒錯!
這不正是我試圖為客人營造的情境~
一種允許觸動發生的“詩意瞬間”:
也許,就是在凝眸窗外的詩意瞬間,我們找回了失落的親密(lost intimacy)............
也許,是咖啡餘韻流經咽喉的詩意瞬間,我們被包攏在幸福的角落裡.....
也許,是在那彷若“從奇妙角度有效削鑿堅硬冰塊”的鋼琴音符鑽心而入的詩意瞬間,我們抵達了剎那的靜謐與永恆........


這都是我試圖贈予客人的禮物。
很高興你們充分領略到貝森朵夫獨具的頻率..............
一種讓身心在滿目青綠的咖啡時光中全然舒展的自由氣息..........


期待下回的蒞臨^^
也代我問候永興^^





PS



叮咬你們的,我很確定是小黑蚊。
這幾乎是與綠地相伴而生的天敵。
特別是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是小黑蚊最活躍的時候。
婷玉不知道,跟花蓮其它地方相較,我這邊還算少的!
所以,我反而較享受下雨天,下雨天就不容易遇見牠們。
小黑蚊是外來種。台灣已經被小黑蚊大舉入侵。
只要有公園、草地、綠蔭,都有牠們的身影。
我還真忘了提醒你們。
日後客人再要拍照,我可得提醒他們。
並備好香茅油。



朱大哥敬覆




朱大哥:

感謝你的熱心分享!
我們會好好收藏的,也感謝你豐富了我們的旅程!
我和永興,喜歡兩個人一起到沒去過的地方留下足跡,
每當一個人欣賞美景時,總會希望當下…對方也能同時看見那感動,
在貝森朵夫,我倆都被觸動了!

對了~~~有件事得讓你知道! 我們離開貝森朵夫時,兩個人的身上都被叮了超多顆紅豆,
尤其是我~~~ 嗚~~~
手上和腳上都有,可能是跳蚤,也可能是小黑蚊,總之癢到一個不行。(到現在還在癢)
好像睡覺起來就有了,也可能是去草皮上拍照時被叮的,
夏天快到了…莊園內是否可提供防蚊液,或可以提醒未來的房客們攜帶。

目前我的fb有分享幾張照片,share了莊園的幾個角落,等整個完成後再與您分享。

祝有更多的有緣人找到貝森朵夫~~

婷玉


林亭玉 以上…完全是我們的肺腑感言!!!對朱大哥更是有無限的崇拜。
貝森朵夫莊園~~一個超優質平價民宿,去花蓮…不可錯過!!!!
想來趟悠閒、感動、純淨之旅嗎?? 為自己留個空白~~~~~~
莊主朱大哥…深情+熱情+才情+百萬名琴,打從內心的觸動,必定留下超多驚喜和回憶。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冰島音樂:那彷若“從奇妙角度有效削鑿堅硬冰塊”的鋼琴音符
朱志學寫於 2011年5月4日 21:33
Yichun Chou 和你之間的對話

Yichun Chou 4月7日 19:30 檢舉
Dear 朱大哥

昨天很謝謝您的招待,啟發我甚多,今天來到石梯坪一切順利,還好有保留一個下午在這,確實如您所說,怎麼才叫做"去過"這個地方都由自己所決定, 這個下午, 我也用自己的眼睛"踏實地"走過了這個美麗的地方。也謝謝您的分享。您訊息中所提到的事請別擔心,您曾提過的事情我沒有忘記。:) 祝 順心

Yichun


朱志學 4月7日 22:09
Dear Yichun:

暗自欣羨妳一個人獨自踏上旅程的動人背影。

隨信附上早晨的咖啡時光跟妳分享的冰島鋼琴。

晶瑩剔透的音符,依稀就是村上春樹筆下那彷若“從奇妙角度有效削鑿堅硬冰塊”的鋼琴。
我想像著,在寂涼入夢的海濤聲中,也許妳正把自己收攏並摺疊在一個靜謐的角落裡,冥心諦聽那深藏冷冽音符裡的純淨激情所給予的溫暖陪伴..........

獨屬旅者的寂寞裡,卻在天涯一角,找到了自己與自己的親密。

隨信附上幾段我鍾愛的旅者手記。
再對照LV影片中的旅者身影,
妳會發現:原來,深度的探索之旅,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是一個人的旅行......................
不意外!
只有一個人的旅行,讓人得以從世界的喧囂中,暫時徹底裂解出來,而真正進入一種對未知命運的全然敞開、凝視與聆聽................



貝森朵夫莊園朱大哥 2011.4.7 寫於花蓮



我決定再度回到巴黎。只因為,想念這個城市。當然,當初並沒有想到, 一個近似衝動的決定,會在我的生命裡,帶來如此珍貴且美 妙的一個夏 天。六星期的時間,我用一種輕鬆的姿態,動新認識巴黎。 不再張開地圖,也不再有特殊目的地 ---只是讓自己沉浸在這個城市的懷抱,靜靜地讓故事自然發生。

奧黛麗赫本在電影「龍鳳配 (Sabrina) 」裡從巴黎寫信給遠在美國的父親時,曾說了幾句動人的台詞: 

「玫瑰人生( La Vie en Rose ),是形容自已彷彿正透過玫瑰色的玻璃看世界」-的法文說法。而這正道盡了所有我的感受。我在巴黎學習到好多事,包括一個更重要的人生密方。我學會了如何生活,如何親身參與這個 世界,而不只是站在一旁觀看。也許你應該去巴黎。電影裡 ,迷人的奧黛麗赫本張大眼睛認真地說:「巴黎可不是為了換飛機,是為了換掉你自己,那就像推開窗戶,引進來 ……玫瑰人生。」


大文豪普魯斯特說: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尋覓新風景,而在能拓展新視野。”

The real voyage of discovery consists not in seeking new landscapes, but in seeing with new eyes. -

Marcel Prous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TtpFmgBmTI


What is a journey?
A journey is not a trip.
It's not a vacation.
It's a process.A discovery.
It's a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A journey brings us face to face with ourselves.
A journey show us not only the world,but how we fit in it.
Does the person create the journey or does the journey create the person?
The journey is life itself.
Where will life take you?


旅程是什麼?
它不只是旅者走過的足跡,
也非僅是宣洩積鬱的假期。
它是一種過程、一種探索,
一種走向自我發現的過程。
旅程中我們無可閃躲地迴向自己。
旅程展現給我們的不只是可見的世界,
它更啟發了我們重新靠近世界的方式。
是我們創造了旅程?
還是旅程塑造了我們?
旅程原就是最逼臨生活本質的存在方式。
你將被它帶往何處?

LOUIS VUITTON LONG VERSION ! BRUNO AVEILLAN
www.youtube.com
Directed by Bruno Aveillan, this beautiful ad won several awards like Gold Clio Award, Gold London International Award, Epica Award, Mobius Award, World Medal at New York Festival, Top Com d'or, Grand Prix Stratégie, ... Client: Louis Vuitton Title: A Journey Director: Bruno Aveillan Cameram
分享

Yichun Chou 4月7日 22:53 檢舉

大哥說得真好,
"在天涯一角,找到了自己與自己的親密。"

這個時候才會聽見心中的聲音,
今天坐在長桌, 面對著正前方的窗戶, 忽然覺得每個人的前方都應該有一扇窗, 外頭是所嚮往之地, 如此每天望呀望著, 總有一天會忍不住打開窗跨出去, 就像是每天不斷提醒自己如何當個生活者(像您今天提到的孟先生一樣)。

這支MV搭配的音樂真棒, 每個人都像在凝視著什麼, 在光影之間。:) 謝謝大哥分享!




朱志學 4月7日 23:12

很耐人尋味的影片吧 ^_~
是以前我上課的教材。
我嫌台灣廣告的中文翻譯,只譯出字面意思。
所以,妳看見的中文部份是我自己翻譯的版本。

Yichun Chou 4月8日 0:11 檢舉
大哥上課真活潑, 譯的意境令人玩味:)

剛剛把大哥傳來的冰島歌曲反覆聽了好幾次, 也很適合這個夜晚, 或者說相當適合一個人的時候靜靜聆聽。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剛剛無意吹起,花瓣隨著風落地,
我看見多麼美的櫻花雨.......










朱志學




妳無心兩句,卻遍染詩的意象........
這是偶然天成,還是妳果真詩人性靈?

....................

真落下櫻花雨,那等直抵存在核心的美學撞擊,可就不只是局限於“一片花飛減卻春”的淡淡傷輓,而是自內在激起“風飄萬點更愁人”的強大迴盪.............

風中之思,總是美得讓人歎息..........
何況側身如詩如霧、花氣襲人的繽紛落英中?

面對這片彷彿不存在時間流動的櫻花林,失神凝睇之餘,一陣青燈骨佛似的梵唱不覺悄然自久遠的記憶升起.......
那是蔣勳老師鍾愛的詩句:

如是機緣如是法
此時歇息此時心..............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vis 的個人檔案 · Davis 的塗鴉牆

Davis Liu
我之前曾說:靈魂伴侶之間的相遇,是為了靈性提昇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愛情;同時攣生伴侶之間,不一定會在一起,因為如果彼此都圓滿了,就是已經明白內在永恆的連結,在不在一起一點也不重要,同時兩個圓滿的靈魂,放在不同的兩個地方,最可以增益宇宙,這是造化的根本目的。請看最新網誌,約書亞的傳導。
昨天 13:05 · 讚 ·
Shin Po Chin 、 Wendy Angel 、 Anita Wang 以及其他 55 人都說讚。
Shih Min Wang ‎^^ !
昨天 13:07 · 讚 · 2 人
蔡淳安 靈魂伴侶不見得是異性....
昨天 13:11 · 讚 · 4 人
Davis Liu 如果是指雙生靈,那麼,如果一個人是同性戀,他的雙生靈就會是同性戀,如果是異性戀就會是異性戀;靈魂家族(伴侶)則有各種性向。
昨天 13:15 · 讚 · 7 人
Davis Liu 這篇也呼應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的嶄新合作模式-生態村,那將會是「準備好的人,將自動到位」的同步化奇蹟。以及天使部落定名的原因是:「所謂天使是自己是自己的天使,也是別人的天使,那是一個靈魂成熟具足之後的結果。」
昨天 13:16 · 讚 · 12 人
Shih Min Wang ‎^^ 很棒~ 謝謝你的指引
昨天 13:17 · 讚 · 2 人
蔡淳安 嗯....天使是自己是自己的天使,也是別人的天使,那是一個靈魂成熟具足之後的結果....真讚!!
昨天 13:18 · 讚 · 2 人
黃琡雯 已經明白內在永恆的連結,在不在一起一點也不重要
昨天 13:29 · 讚 · 6 人
Fong Wang 文中:[這只是對你們在亞特蘭提斯時代,所扮角色的大致描述,在此將不詳述細節。我在這裡想說的是,那時的你,依然覺得自己屬於特權一族,] 那時的我? 他怎麼知道我那時候有存在? 且存在於亞特蘭提斯國而不是別國呢?
昨天 14:50 · 讚
Davis Liu 我文中有說明,約書亞主要是針對基督信仰的西方人為教導對象,東方世界是不同的,他們有其他的源頭,包含列木里亞、以及其他直觀的直接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靈性源頭。
昨天 14:53 · 讚 · 3 人
Fong Wang 這理的約書亞是聖經裡出『出埃及記17章9節』之後提到的士師約書亞嗎...還是?
昨天 14:58 · 讚
Davis Liu 不是耶,就是耶穌本人,只是他用這名字,是不想樣讓人連結到那個被後世誤解的那位,市面上有一本叫做「靈性煉金術」,是他的傳訊資料。很棒,值得一讀再讀。
昨天 14:59 · 讚 · 4 人
朱志學 昨天從一部余老師給予高度評價的電影裡看見這麼一句,davis有何評論?

“我想給她的一切,她都已經有了。 其實我想要的,不就是給她幸福嗎? 所以只要她是快樂的,這快樂是不是我給的,能不能等到她,都不重要了…”
昨天 15:01 · 讚 · 4 人
Davis Liu 我完全同意,因為我遇到完全同樣的情況,在我的soul mate身上。那時我發現我想要她的原因,不外乎就是要她幸福,而她此刻確實也在幸福之中,於是我徹底安心了,可以做我自己的事情,然後依舊彼此深深相愛著,就好比,假如我有一個雙胞胎,不論他在何方,我和他的關係始終是不變的,即使我們身在不同的地方。
昨天 15:06 · 收回讚 · 12 人
Fong Wang 聖經中沒有提到輪迴,為何這裡的約書亞卻把輪迴思想加進來?
昨天 15:06 · 讚
Davis Liu 聖經已經證明被不斷刪改,這樣的討論,網路上可以搜尋到非常多。
昨天 15:08 · 讚 · 3 人
Davis Liu 靈魂伴侶之間的關係,無須證明,這情感的聯繫,既不能再增益,也不會再減少了。
昨天 15:09 · 讚 · 5 人
Fong Wang 輪迴的原理是前世的你,轉世變成現在的你,那約書亞有提到,世界上人越來越多的原因嗎?
昨天 15:09 · 讚
Davis Liu 輪迴,是地球上線性時間的概念,也就是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分別,在天上一切都是right now,所有的可能性皆同時存在,所以要看從哪一個角度來看輪迴這件事。輪迴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好用的投生工具,好用來在當我們決定要投生地球時,可以抓取各種身分背景,以形成我們的特殊人格,好形成我們的課題及人生劇本。
昨天 15:16 · 讚 · 6 人
Fong Wang 這個約書亞有提到人類是怎麼來的?上帝創造亞當夏娃。。。猴子。。。還是??
昨天 15:23 · 讚
Davis Liu 舊約是猶太教的經典,在哪時候會用譬喻的方式,來詮釋不明白不理解的事情。如果你真把它當成上帝說的話,那可能就會無法得到創意性的理解。
昨天 15:25 · 讚 · 2 人
Davis Liu 猶太教和回教是同樣源頭的後代,所以亞當夏娃的故事,也存在於回教世界之中,在幾千年前,人類對於未知的現象,會有各種神話的想像,我講一個說法給你參考,來自「一的法則」,這資訊是來自比我們進化的靈界朋友的說法:當地球本身的進化達到最高點時,那時候演化出尼安得塔人、北京人等等這一類的直立猿人,但是腦容量很小,只能追求兩種本能,一是生存,二是繁衍後代,這是地球從單細胞演化到最後的極限;後來外星存有們從宇宙基因庫取出基因,和這些直立猿人配種,創造出可以追求第三種本能的現代人,也就是他們可以利用自由意志追求形而上的價值,這就是人類的誕生,可以參考一下。
昨天 15:32 · 讚 · 2 人
Fong Wang 套一句卡通的話,名偵探柯南說:事實只有一個。。。那。。。事實是?
昨天 15:34 · 讚
Davis Liu 所謂上帝是一切的總和,但我更喜歡用"造化"來取代那個被侷限了的概念。
昨天 15:35 · 讚 · 2 人
Fong Wang 造化 zào huà
①创造演化,指自然界自身发展繁衍的功能
>>所以你相信人類是由另一種生物演化而來的? 是的話。。例如是什麼生物呢?
昨天 15:39 · 讚
Davis Liu 剛剛我說的,很值得參考,請查「一的法則」,這是我覺得最符合邏輯和創意的說法。
昨天 15:42 · 讚
Fong Wang 文中:[星際聯邦一詞出自《一的法則》,位於第八密度的土星光環,由各個星體上高智慧的生命體所組成,服務於 500 個星體 (註:第六密度生命的智慧程度,大約相當於幾千萬年後的地球人類)]
所以星際聯邦的星際是源自於哪裡? 耶穌創造。。。大爆炸。。。還是?
昨天 15:45 · 讚
Davis Liu 依據「一的法則」耶穌在第五及第六密度之間,屬於星際聯邦成員,祂目前不是肉身的存在,祂在靈界中,因為沒有肉身意識的障礙,所以祂會看得比我們清楚,所謂「星際聯邦」是從宇宙創造之後,靈性下降成物質世界過程中,分離出來的兩股作用力,一個稱為正面極性,一個稱為負面極性,也就是中國人講的陰與陽,這兩股同源的力量,交互作用一切的創造,而「星際聯邦」就是循正面極性的旨趣,往上歸一的靈界存在們所組成的聯盟,另一負面極性則是所謂的「獵戶集團」,不過這只是創造的戲劇,目的在所有一切靈魂一起共同體驗及創造。不論是星際聯邦或是獵戶集團,將在第六密度中間再度合一,經歷第七密度回到神聖源頭。
昨天 15:54 · 讚 · 3 人
Fong Wang 每個靈魂的源頭是第七密度嗎。。。還是每個靈魂都是自有永有的?
昨天 15:59 · 讚
Davis Liu 第八是源頭,不過呢,這也是一個在地球上的線性觀念,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區分,只是勉強這樣區分,每一個密度還有更多子密度,就好比彩虹粗分有七個顏色,但是其中又有無數的顏色,這是按照不同的角度來解釋整個創造,我看過區分為十三個次元的,說法也非常好,可以交互去驗證理解。而到了源頭,又是下一個第一的開始,無始無終,循環不止,只是這時間性太恆常了幾乎是永恆。靈魂本就是永生的,一直到所有一切靈魂都確認探索完了,於是歸於靜止,那時就不是我們可以理解的狀態。
昨天 16:12 · 讚 · 4 人
Fong Wang 那犯罪不被人抓到。。。有什麼定律或生物會審判犯罪的人嗎? 另問一的法則裡罪的定義是什麼?
昨天 16:15 · 讚
Davis Liu 表面看起來大家是分離的,但是內在靈性世界是相連的,罪犯是我們自己內心的一部分,看起來是他們犯罪,其實只是我們共同創造的一部分,想去體驗這件事,這亦是造化所允許的,君不見聖經裡耶穌處理妓女將被擲石處死的例子,罪只能用愛化解。
昨天 16:20 · 讚 · 4 人
Davis Liu 愛力法則,不論什麼法則皆同。
昨天 16:21 · 讚 · 2 人
Fong Wang 我同意,愛可以遮眼一切的過犯,約翰福音八章五節,當時行淫的那婦人被抓到,的確是耶穌的恩典當時不定她的罪,"人"當然不可能無罪到在靈界有權力去論斷或審判別人,不過"真神"就不同了,
不然[西伯來書9章27節[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這句話你覺的能刪除不看了嗎?
昨天 16:48 · 讚 · 1 人
Fong Wang 同一捲聖經,當然不可能矛盾,耶穌來是為了拯救人,所以審判人不是耶穌降世成為人的工作內容。祂只是為了要救這婦人,讓婦人有悔改過的機會,不然她當場就被砸死了...沒機會了...>_<"
愛的小小分享,請多包涵。
23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死後有審判,這件事不是人想的那麼一回事,那時候是會有甚深的審視,因為我們退除了肉身及意識的妄想,恢復到同源的靈魂狀態,會因為自己在肉身之下所犯的錯,懊悔不已,那個審判是自己給的,不是上帝定的,上帝創造一切,祂是完美且全能的,因此祂不可能出錯,所以怎會有祂的創造會是錯的呢?所以說上帝會定人的罪,等同於上帝會定自己的罪一般荒謬。
23 小時前 · 讚 · 4 人
Davis Liu 上帝如如不動包含一切,祂無為。老莊講的道,更接近真相。
23 小時前 · 讚 · 2 人
Huan Zhang understood, agree, accept and will be.
22 小時前 · 讚 · 1 人
Fong Wang 當然上帝不可能錯誤,創世紀一章26節開始按著神自己的形像造人,但創世紀六章6節開始,卻說[耶和華救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我們不是機器人,我們可以選擇我們要住的地方、生活方式,有自由意識這是上帝允許的!

但第5節後面[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所以祂心中憂傷...這是人類的選擇,並不是神一開始創造就是這樣!

⋯⋯
更多
22 小時前 · 讚
Fong Wang 就好比:如果人類創造出許多AI機器人,但這些機器人卻不聽從人類的規範,例如:服務人類、幫助工作等等。。。
那你會如何處置這些機器人? 當然人類並非機器人! 因為創造者給人類有自由意識管理地球! 

更扯的是假設機器人不承認有人類的存在,等於人類不承認有神的存在是一樣的。。。神很傷心阿。。。
22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聖經」的根本問題,是過於用人的角度去臆測神,這是人凌駕神,而非神的本意,但即使是如此,神仍未置一語,因為一切可能性的存在,即已說明神之慷慨與意旨。
22 小時前 · 讚 · 3 人
Fong Wang So,一的法則神的本意是?
22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神在神祕之境,我們無法知曉,只能趨近。
19 小時前 · 讚 · 1 人
Fong Wang 神如果真是神,祂必定對被造的人類有所連結,或許已經連結很久了,只是人類不肯承認罷了! (微笑)
19 小時前 · 讚 · 1 人
Davis Liu 連結一直是存在的,請聞聞那花香、聽聽那鳥語、那愛人的歌唱、孩童的歡笑.....以及那並非以和顏悅色,來呈現世界之多姿多采、豐盛、創意,彼此增益的面貌,這都是神。
19 小時前 · 讚 · 4 人
Fong Wang 是的,這是神創造世界的本意,人是按照神的樣貌造的,人有神的樣貌,但現今卻也看到弱肉強食、蜜蜂、魚、鳥、集體死亡,愛人分裂、父母子互殘、孩童被訓練成殺手或性工具。。。

這一切也非神的本意,
這就是為什麼人類需要真理(永恆不變的道理)
來辨明自己所行的道,與這個世界共處的態度,創造出伊甸園讓人與神永遠連結正是神的真正本意。
19 小時前 · 讚
Wendy Angel 哈哈, Davis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4 小時前 · 讚 · 1 人
Davis Liu Fong,請參考我的網誌,有很多「一的法則」及更多"靈"界資訊。enjoy ~~
4 小時前 · 讚 · 1 人
Shin Po Chin 學長,這一段講的真棒~~
2 小時前 · 讚 · 1 人
Shin Po Chin 每一段都太經典了~~
受益良多^^
感恩~~
2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能被趨近的只是“對象”,或被“對象化”的“偽神”。
神是讓一切成其為一切的基礎。
而非作為頭腦無限追溯的第一因。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無非法身。
神遍在一切,隱身於森然萬象的底藴。
無須趨近,也無法趨近。
只能當下認出!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趨近已經是一個可以表達的最接近的話語,照你的想法來說,那是毫無希望了。當下難道不是一種趨近?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有距離才需趨近。當下即“是”,還需趨近嗎?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問題是你不在當下中。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是因為想“趨近”的念頭,讓我們無法活在當下!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未必如此。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去掉人為框架,神就顯現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繁華落盡子規啼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真是精采對話..
'存在'之對話
約 1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子規之聲,就是神性的召喚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連趨近的念頭..都放下了
就體悟當下了~
約 1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就像般若心經說的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色之與空不是兩個對象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是色 是空 決定於祢靠近的態度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有多當下,就會自己自己離真理多近,這是無法隱藏的。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請問那她們倆是什麼/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但我要離開了,暫離,志學請繼續,回來續聊。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存在之對話 太精采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嗯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請問一下
是色 是空 決定於你靠近的態度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什麼意思阿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就像你的手 可以繃緊成拳頭 也可鬆柔如太極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繃緊的手 彈起琴或打起拳 必是觸處成滯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與其靠近 為何不全放手呢?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鬆柔的手 才有可能臻於藝術之境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有如老子的道..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全放手就無法彈琴或打拳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這只是比喻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喔~~
那就身體借給神囉..
一切全順自然而行..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妙在不即不離 不捨不著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這說法不錯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讓存在透過祢行動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讓生命去聆聽當下的感覺..
一切都在那美妙中發生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但神不是外在於你的對象‘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祂就是祢之所以為你的基礎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但神會透過外在來表現祂的存在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沒錯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而我們兩就在當下創造了存在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祂經由無數天才 無數天地間的生命在示現自己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只有人 更準確地說 天地間只有“人”裡昏睡者 無法表現神性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連一隻小貓小狗 天邊飛鳥 水中游魚 翠竹繁花 都俱見大道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就我來看..
昏睡也是表現神性的一種方式
既然都存在於外,..為何昏睡不是神性的一種表現呢?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可人大抵作繭自縛 去神愈遠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只是昏睡背後神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
也許是一種覺醒..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昏睡是遮蔽神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不是表現神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只有在祢因為昏睡而受苦並有所警策時
才可能有逆轉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不然 昏睡本身是沒意義的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除非待為你帶來教訓 從中挖掘出走向清醒的可能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那就真的如同我說的了
也許是一種覺醒的印記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這叫做 入其非以成其是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那也是好事~~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但分明昏睡 還自我感覺良好 那就沒指望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錯誤本身沒有價值 被蛻變的錯誤才有價值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神說了 要體驗如是,就先體驗那如不是
如同你說的入其非以成其是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請問一下
分明昏睡 只的是裝睡嗎?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這是人獨有的道路 天地間只有人會迷失自己的神性 其他眾生都不會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不是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感謝神..讓我們可以享受到迷失自己的樂趣..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是昏睡 還狂妄自大 不自知其昏睡 甚至還反過來教人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這不是見享受的事 也沒啥好感謝的 除非我們有自虐傾向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因為人的昏睡 得賠上多少無辜生靈 作為提供我們蛻變成長的養分你想過嗎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有關當下,是不分何時、何地、何物,都可以安心地活在當下,不是躲在自己舒適圈裡,才可以當下。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舒適圈不是理想的提法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每一個地方都是神之創造,所以哪裡不能安心?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因人而異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我們現在使用網路 或者iphone
算不算舒適圈?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是啊,你堅持孤獨之必要,同時大家也看到你的不安於其他狀態,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每個人各如其性有啥不妥?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孤獨之美,是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享受。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孤獨適合某部份人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群居也是適合某部份人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因為如果你堅持某一種狀態,於是你就隔絕了更大的神。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每個人本該找到自己的美學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每個人深入自己都會遇到自己的神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Davis Liu 我也是摩羯座,我太愛孤單,問題是一旦孤單是建立在苦痛之上,那就是自虐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Davis Liu 同意你說的,不過一旦真的找到自己的神,也不會排斥他人的神。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Davis Liu 因為神遍及一切。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我在孤獨裡 教能發揮 這沒啥錯 創作者 哲學家 藝術家 都是較需要孤獨的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不會排斥 也無須排斥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還是只是一個過程。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那些什麼家,都是順便,不是核心。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就像莫札特貝多芬巴哈李斯特蕭邦通同圓成了各種不同層次的豐富神性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Davis Liu 那些才華是一個途徑,而不是目標。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Davis Liu 佛指明月,目標是月亮,而不是指向月亮的手指頭。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Davis Liu 那些才華都是手指,而不是明月本身。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回歸神 說穿了 也不過就是回歸那座為自己生命基底的生命本原罷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Shin Po Chin 如果孤獨是建立在喜樂之上
那就是自high~
約 1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可是 相同的大地 可以支持你我各自開初不同的花朵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別執著孤獨的表象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看似孤獨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修道院裡的修士都是多才多藝的,問題是和神合一的有幾人?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Shin Po Chin 學長 我是天秤座的
約 1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在我的閱讀世界裡經歷的對話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遠比網路還多得多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孤獨之美,是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享受
這句話貼近我心..
約 1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和神合一 就是同自己的內在性合一 修道士遮蔽深重 通常是與自己斷裂 陷落神魔交戰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Shin Po Chin 說的好~~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孤獨的世界 常擁有最豐富的對話 而且是跨時空的對話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Davis Liu 你在你的城堡裡,多麼像是一位孤絕的修士啊?!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那是我獨有的美學呀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美學允許獨異性 也該鼓勵獨異性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文字裡充滿對自己孤獨之美的"堅持"。可以放鬆多好。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慢慢來吧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太精采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沒你想像的緊張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自然界的美學,何時是只給少數人的?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我當它是一種學術訓練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美學很多樣化的
我沒狂妄認為我這方式適合每一人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你知道朱天文?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所有的"家",何嘗不是只是想表達這樣的自然而然之美,給多數人去分享?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貼一段她的話。我深有同感。因為我們拭淚似的靈魂。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真的是一場蘇格拉底式的對話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分享方式很多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知啊,但是我不大讀這類文章,太自虐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藝術家的分享式跨時空的 卻是從千錘百鍊的孤獨中鎚煉出來的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不會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你小看她了啓發很大 不輸任何高靈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很多最深陳的宗教性品質 是在文學作品 或是哲學作品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自己是摩羯座,知道那種孤獨的貪婪,所以不忍卒讀啊!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離開大學後 我幾乎不讀任何newage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可是不代表你們的悟境我不能懂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所有的"家",都有貪婪的自虐傾向。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家就是神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我比較愛讀泰戈爾。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回到家 就回到神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是的自己一家裡的神。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就像如魚得水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你的見解太法西斯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典型的烏托邦的陷阱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要求每個人同一化 而不能真正發自心底欣賞異己 尊重異己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這樣下去 遲早會萬箭穿心的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我自己一家裡的神又怎樣了?有錯嗎?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神的容顏止允許一種面貌呈現嗎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每個人都只能表現神性某種面向的可能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我自在,所以想萬箭穿心,也穿吧!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誰自認有一種方式可以窮盡神的所有面貌?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並非我們不能欣賞你,而是你的孤絕心太強。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祢享受的話也很好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耶穌也是魔羯座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學長...柔中帶剛ㄋㄟ~~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我只想大家長大、自由,只有這個,不求大家欣賞我。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祂兩千年前就座過相同的嘗試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但是你渴求欣賞。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不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知音難得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我不會趣渴求那不可能的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這就是了。你只是換一種你可以接受的說法。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別把自己的慾望投射在我身上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耶~~我也是熱愛自由的人
那是孤獨後的解脫~~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有人欣賞很好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這不算錯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但我不致迷執於此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只是想點出你會很辛苦。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好像活著就是為著討好別人的掌聲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你看到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要問你囉。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學長看到你了~~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我常幹的事是在得罪人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是啊。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我真在乎掌聲就不必如此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孤芳自賞~~很累的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我應該試著讓大家開心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可是有啥辦法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但我不做好人,也不會得罪人,因為我一開頭就說,自我負責。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自由才能看到真理阿~~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對阿~~
學長 愛死你啦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我無法容忍無知卻狂妄的膚淺之士 只好開戰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如果萬箭穿心,我也接受,因為那是我。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學長 太利害了
引導對方講出真正心理的話
佩服!!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很好 沒幾個人有這覺悟 我佩服你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你看你多像是中古世紀的城堡之主。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學長 我會陪你低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呵呵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如果要萬劍穿心
記的通知我一下~~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你應該珍惜我和美莊這種稀有動物
約 1 小時前 · 讚
Davis Liu 我是遊方和尚,不求啥,求自己安心而已。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我們才真有機會懂得你
約 1 小時前 · 讚
Shin Po Chin 只有活在真自由的人,..
才能真正心安
其他都是假的~~
59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不是圍繞你周遭一呼百應的人就是夥伴
59 分鐘前 · 讚
Davis Liu 我常想,即使我不認同上十字架這件事。
59 分鐘前 · 讚
Davis Liu 但是如果有必要,我也會像耶穌一樣幹同樣的事。
58 分鐘前 · 讚
Davis Liu 如果對大家有幫助的話。
58 分鐘前 · 讚
Davis Liu 美莊和你不同,祂是小孩子。
58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嗯 典型的魔羯座
58 分鐘前 · 讚
Davis Liu 喜歡說喜歡,討厭就不跟你好了。
57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她很可愛 她不討好
57 分鐘前 · 讚
Shin Po Chin 學長沒有離開你~~
只是要帶領你進入更深自由裡
57 分鐘前 · 讚
Davis Liu 但是遇到了,祂還是會跟你笑笑。
57 分鐘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我昨天才認識她
57 分鐘前 · 讚
Davis Liu 她一直很孤單,又像是另一個修士。
56 分鐘前 · 收回讚 · 2 人
朱志學 你知道我最感興趣於你帶領的團體在哪?
56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就是 除你之外 你有一種強大的緣份匯聚能力
56 分鐘前 · 讚
Shin Po Chin 我也感受到了...
56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你在的地方 會吸引來許多怪咖
55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我欣賞任何跟我不一樣的怪咖
55 分鐘前 · 讚
Davis Liu 其實你說的我都知道。我跟你講過了,多數人都還沒準備好。
55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只要怪得可愛 怪得可佩 怪得有學問 怪得令人敬佩 怪得令人心疼 我都喜歡結交
54 分鐘前 · 讚
Shin Po Chin 我有加你喔^^
54 分鐘前 · 收回讚 · 1 人
Davis Liu 這件事,還需要努力個十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很值得,如果可以讓大家看見真正的自己的話,都值得。
53 分鐘前 · 收回讚 · 2 人
Davis Liu 說好要離開,我先出門去,see u
53 分鐘前 · 讚
Davis Liu 有事情,掰掰。
53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嗯
53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很開心認識學弟 我已經加你
51 分鐘前 · 讚
Shin Po Chin 你也是文化的阿
51 分鐘前 · 讚
Shin Po Chin 妳的孤獨我經歷過 那是在大學時代了
50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Davis才是文化 我大學念中央
50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算是台灣第一批新時代思潮的讀者
49 分鐘前 · 讚
Shin Po Chin 也是我跟學長是文化人吧~~
那份孤獨中的自由
很能體悟
49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嗯
48 分鐘前 · 讚
Shin Po Chin 是一個人 但也是全部
那種自由 只面對自己
48 分鐘前 · 讚
Shin Po Chin 死而無憾啦~~
47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其實 孤獨者常擁有更豐富的對話群組 透過閱讀 透過練琴 透過影像 透過寫作 假如花太多時間社交 返而讓自己的世界止限於小小的時空 所學有限
47 分鐘前 · 讚
Shin Po Chin 我知道你說的
44 分鐘前 · 讚
Shin Po Chin 但那不夠貼近神
44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累了!抽空再聊。我得照顧我爐中的咖啡豆!
43 分鐘前 · 讚
Shin Po Chin 恩 掰掰^^
43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完全終於自己那天 就貼近神了 因為神性就是最深微也最美麗的人性
43 分鐘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忠於
42 分鐘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掰
42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那時就真的回到家了
42 分鐘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在那之前 我們都是流浪者悉達多
42 分鐘前 · 讚 · 1 人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面踐行“耕讀合一”的生活
朱志學寫於 2011年1月24日 22:30
某些因緣天成的力量,正四面八方朝我湧來.......
我意識到:
我正遭逢某種來自意識邊界外的他者經驗。
陌生,卻又深沈撞擊到內在蟄伏幽微之某種亟待綻放的可能
性。
目前,
雖還不免在跌撞中摸索..........
我還是緩慢而堅定地開始朝向“園藝”、“綠活”這非我熟悉卻召喚日深的“他者”領域敞開自己............

具體地說,近日才接觸的生態永續理念~
permaculture(permanent+agriculture+culture)
正好讓我窺見了某種取代舊日生活型態的可能性。
我暗下決心:
四十而後,
身命危脆,無常迅速;
前程有限,後患無窮........
既好不容易斬斷了與體制長年相刃相靡的依附關係。
不該再有任何推遲的藉口,因決意開始全面踐行“耕讀合一”的生活。

不只於此.....
只要是建立在“具身認知”的生命性學問,諸如中醫、太極、易經、道藏、書法、咖啡、茶道、鋼琴...等事涉感官經驗的身體技術,都是我掙脫專業分工的枷鎖後,正倍感興味而全面迎向的他者世界..........

想起那天”氣機導引“創始人張良維老師的演講,
劈頭一句話就足讓身心斷裂的知識分子振聾發聵~

他鏗鏘有力地表示~
非常不喜歡“空口說白話”,也不喜歡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我聽了心下有感!
告訴自己:時候到了!
是該結束一切徒託空言,卻在性命根源處“疏離”身體實感的學習階段了!

正因太清楚自己極易在文字耽溺中走偏鋒的過度智思傾向.
....
從此,
我試圖把自己安放其中的美學追尋,轉向一種合身命、心性、血氣、天地為一的平衡生活。

對此,
我全然服膺巴塔耶自深沈的內在經驗捻提的宗教性~

Religion is the search for lost intimacy~Georges Bataille

此刻,我正興緻盎然地試圖通過具體的色聲香味觸等感官路徑所對應的身體技術作為入手處,以恢復那因著過度文明化、影像化、虛擬化、論述化的思維陷溺而在身心斷裂處遺落的親密連結~一種與自然恢復直接關係的深密連結。



好不容易擺脫專業分工的長期囚禁。
決定開始學著自己種菜 !
就從我最喜歡的萵苣和馬鈴薯開始吧^^
........................................................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霸凌背後的深層焦慮


朱志學寫於 2010年12月23日 13:07


暴力無所不在。
它不見得是動拳頭。
棄絕中輟學生的教育體制是制度性暴力,老師無言的沈默中掩藏不住的輕蔑眼神,對習慣被棄絕的學生,更是隱微的精神暴力。

一如拘役囚籠中的動物,每陷入互相攻擊的瘋狂,在我看來,這些只能透過嗆聲或原始暴力霸凌同學師長的中學生,他們的處境並不比囚籠裡張牙舞爪的動物好多少。我們看到:這些暴力者一如囚籠中的動物,找不到他們據以立足的“位置”。

正是“不得其位”,讓這些原該是青春洋溢的年輕生命,在找不到出路的窒息感中,積鬱所至,遂轉而侵犯其他同伴的位置以映襯並逼顯出自己的位置(例如,透過拳頭讓你知道誰才是老大)。可笑的是,他們不知通過“凌辱他者”所建構的位置,只是一個荒謬虛偽而不足以真自立的“假位置”。

原該幫助學生自我成長的老師,無力引導學生自內在建立真自信,卻只能在升學績效的驅使下,誘逼學生透過考試找位置。

因果業報,歷歷不爽!那些過早被升學機制篩掉而不得其位的“失群者”“,在不堪承受的長期屈辱下,如今回頭反噬那些壓根從心底輕蔑並棄絕他們的老師,也就不足為奇了!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詩雯:

這株綠意盎然的老樹,果然風情無限.........

飽蘊逼人靈氣的老樹,映襯著百年歌德建築的歲月斑駁,我彷彿隱隱聽見時光流過的聲音.........
因著妳偶然提及,我下回重訪台大校園,定要特別到文學院中庭尋訪這一方天光雲影下別具姿態的清麗容顏......
詩雯氣質溫雅內斂,不染台大人銳利的鋒芒,我猜想,或許正為著隱藏校園幽徑的迷離樹影,相當程度舒緩了掩抑生命底層的緊張性。
這讓妳可以在埋首書卷之餘,得以更從容不迫地回應來自靈魂深處的召喚,而走在真正屬於自己命運的道路上!
由衷欣羨妳的大學歲月,擁有如此美麗的校園記憶。
也遙祝妳的異國求學生涯,繼續尋訪妳的心靈祕徑..........

隨時歡迎妳再度前來^^
下回記得多拍幾張合影留念!


隨信分享一張離去隔日與妳台大學長的合影




朱大哥









朱老師您好:

今日回家的途中,忽爾想起與您相約寄照片一事,
隨手用身旁相機拍了幾張那株文院內的老樹,(照片於附檔中)
於我而言,台大之美,四時皆異,昭暉夕陰各具風情,
很開心能與您分享美景!

此次花蓮之行竟忘了與您合影,實為憾事,
也許未來還有機會再訪!


詩雯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諾朱天心夫婦:純粹寫作者的簡單生活

2009年03月05日 10:36:11  來源:新京報




 約在一個咖啡館裏採訪唐諾(左)和朱天心(右),對于他們來講,咖啡館是生活中的重要場所。(記者 姜妍 攝)

■對話者簡介及其作品

唐諾

本名謝才俊,1958年生,臺灣宜蘭人,臺大歷史係畢業,曾任臉譜出版社總編輯,現為自由讀書人。著有《唐諾推理小說導讀選》(I、II)、《讀者時代》、《文字的故事》、《閱讀的故事》等書。譯作則以推理小說為主。

《文字的故事》、《閱讀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將出版。

朱天心

山東臨朐人,1958年生于高雄風山。臺灣大學歷史係畢業。曾主編《三三集刊》,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昨日當我年輕時》、《未了》、《時移事往》、《我記得繕》、《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學飛的盟盟》、《古都》、《漫遊者》、《二十二歲之前》等。

(上)《學飛的盟盟》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將出版。(下)《獵人們》三聯書店2006年版。

唐諾和朱天心夫婦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了,似乎一直以來,他們就生活得猶如隱士,他們這些年在幹嗎?他們過得好不好?他們對生活還有怎樣的期待?今年,朱天心的《學飛的盟盟》和唐諾的《文字的故事》也將陸續在中國內地出版,本報記者日前赴臺特意採訪了夫婦二人,和他們聊女兒、聊生活、聊經歷,也算是在二人圖書出版前,為喜歡他們的讀者一解小渴。

談女兒 “花了好幾年理解盟盟的快樂”

編輯提示:天心和唐諾的女兒謝海盟是個水瓶座女孩,是個容易活在自己世界裏的女孩,天心說,適應她的內心世界和快樂,花了好幾年的時間。

新京報:我們先從《學飛的盟盟》開始聊吧,這本書今年將會和內地的讀者見面,你當年寫這樣一本書是出于怎樣的想法和狀態?

朱天心:那時候覺得盟盟(真名謝海盟,朱天心和唐諾的女兒)最天真純潔的年齡快要過去了,很想把她最快樂的部分記錄下來,因為我們自己小的時候是爸媽不管長大的,所以當身邊出現一個小朋友的時候,很希望把她成長中最快樂的部分記錄下來。

很多父母可能在沒有小孩之前都會這麼想,可是有了以後就會完全不同,像駱以軍(臺灣作家,著有《西夏旅館》等),沒有小孩之前就立志說,將來也要像我們養盟盟那樣養小孩,可是兩個小孩出來以後他就會很緊張,會比較退縮回去,比如會讓小孩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學英文,我們就會覺得他是不是太緊張了,他會說:“不行,你們盟盟是天才,我們的孩子不是,我一定得這樣教。”

唐諾:哪有這回事。(指駱以軍說盟盟是天才。)

朱天心:對啊,我只會覺得,小時候自己沒有太辛苦,也希望盟盟是。

新京報:天心對盟盟的教育方式在我看來有很多特別之處,比如說,會跟盟盟講,放學後不要那麼早回家,可以去外面溜達一下,又或者某天會不讓盟盟上學,而是拉著她去咖啡館。但是盟盟後來反而成了一個比較回歸傳統在“正道”上前行的孩子。

朱天心:其實我只是覺得小時候自己成長很快樂,所以就想讓她也是如此,我太想試著把她拉離正道,她反而會有點緊張,反而會並不如你所料。到後來就是自己要調整,你覺得最好的事情,對她來講不一定,只要她開心就好了。

新京報:她是什麼星座?

朱天心:水瓶。

新京報:水瓶座比較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朱天心:對,她常常會跟我講,同學們看電影時,就會討論說誰長得怎樣,誰長得好看或者好怪,她就會說:“我覺得你們好奇怪,你們怎麼看得出人的差別,我都看不出。”可是她可以輕松分辨出一個蜥蜴的差別。

新京報:她對動物關注比人興趣要大。

朱天心:可能是,這樣講變得很怪是不是。唐諾是我女兒的鐵桿粉絲,(唐諾:我哪是?!)我還會有很多適應、調整。


談家教 “我對天心的嚴厲遠超過盟盟”

編輯提示:唐諾說自己不喜歡像大多數家長一樣幫盟盟做一些選擇,他覺得應該給她更多自由的選擇空間。相反,他對天心的要求比對盟盟嚴厲。

新京報:所以你不會像大多數家長一樣去幫助盟盟做出一些選擇。

唐諾:幫助是有限度的,因為這裏有個很難拿捏的分寸,在過度和不及之間,有時候也包括時機的選擇。比如天心會說,什麼事你要跟盟盟講一下,但是有時候硬要講很怪,時機對的時候可以自然地談,對我來講,我當然期望她可能是某一種人,可是那也只是我的期望而已,跟她沒有什麼關係。所以其實不是天心講的我對女兒崇拜,哪有這樣,甚至一般別人會覺得我不負責任。但是有些事告訴她需要有時機,有時候還不到那個時候,連話都會聽錯,連提問都會提問錯誤。所以我寧肯覺得,讓她在對的舒服的正確的空間裏就好。

天心以前說,哪本書一定讓她看,我就覺得不要那樣,找給她看就變成教科書了,我寧肯把那個樂趣保留給她自己。對我來講,我不會把任何希望放在她身上,這個期望通常代表有點責任、義務,如果我覺得那麼重要,那我就自己做。

相對來講在這方面,我對天心的嚴厲遠超過謝海盟,某種程度來講,我不認為謝海盟有到我需要嚴厲對待她,或者說,我不認為她到現在有能耐可以讓我這樣要求她。而對天心來講,你明明已經是這樣一個成熟、有爆發力的小說書寫者,你就要走下去,這已經不是你個人要不要的問題。

談朋友 “理解朋友們那呼之欲出的力量”

編輯提示:對于朋友,唐諾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也不是對所有人都這樣,只對眼前能看見的人要求比較多,比如朱天文、駱以軍、侯孝賢等。

朱天心:其實我們的差別不光是對小孩,唐諾永遠覺得,人不是有天大了不起的價值需要強加于人,而我總是覺得人是可以改變的,然後我也會有那個熱情想去影響人家。唐諾覺得自己做就好,他永遠無意去改變別人,是個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這都是我們多年下來的習慣,他老覺得我到了一個年紀還這樣天真,我就會覺得他偏冷。

新京報:是不是唐諾看得起的人,才會嚴厲去對待?

唐諾:也並不是這個意思啦,但是能讓我常常要求的人並不多,通常都是看到那個人就在眼前才會,比如朱天文(臺灣作家,著有《最好的時光》等)、駱以軍,對其他人來講,其實我並沒有說過什麼太嚴厲的話。但是這幾個人,我理解他們呼之欲出的那個力量,有時候可能因為某種原因,或者是自己懶放松掉,那就非常可惜。

另外我還對一個人長期嚴格,就是侯孝賢,直到《最好的時光》,我才第一次給出一個很正面的評價。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生命那麼多樣,管好自己不要為非作歹就可以了。你知道有些東西還是沒有辦法相信所有人都可以被這樣要求的,某些美好的、困難的東西,對我來講,只有某些人有那樣的稟賦,就好像要抗住一些東西。

所以比如像朱天文的小說,我一直有一定程度的批判,天心聽過很多,侯孝賢當年就說:“我一定要拍一部電影,讓唐諾喜歡。”對這些人的期望有時近乎對自己。所以從另外角度說,盟盟還沒到這個程度,她也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有些傳言和真的一樣,但其實她也就是正常年歲的小孩,只是有點怪,比如她覺得全世界最帥的人是于魁智。

朱天心:她到現在還穿學生時代的制服,終年只穿一雙球鞋,直到這雙鞋穿壞了,才會穿另一雙。我以前會建議她到夏天換一雙涼鞋,她就會說:“我不是蜈蚣,我只有兩只腳。”她一年到頭惟一會把存的錢花掉的機會就是每年中京院來臺北演出,她就會買最好的票坐在最前排聽,像個老頭子一樣,她喜歡老生戲。



談寫作 “寫作一定要有意志力去對抗”

編輯提示:唐諾喜歡在咖啡館寫作,他認為,寫作要有意志力去對抗,而在家裏,意志力比較弱。

新京報:你們現在的生活是怎樣的狀態?

唐諾:我們生活很簡單,年紀到了一定程度,每天有精神的時間也不多了,所以就是早上工作,我知道在家裏工作很麻煩,所以一定到咖啡館。

朱天心:海盟說唐諾是我們的大教練,有時候他起來以後就會在外面等我們一起去咖啡館,因為他起來以後其實已經是在一個寫的狀態,有時候會希望像小叮當一樣有個任意門,可以打開就到咖啡館了。

唐諾:海明威講過,不要去做有企圖性的事情,所以我就是想第一時間去工作,做完之後再說其他。

朱天心:我們這一兩年也在調整,有時候還是會賴床,海盟就會說:“大教練又在那裏等啦!”我們的動作就會加快。

唐諾:我自己一個人去咖啡館的話,一般9點就到了,如果跟她們一起去,會11點半左右才到。

新京報:在家裏工作不可以嗎?

唐諾:家裏來講太熟悉了,意志力會不是那麼好,但是寫作必須要有意志力去對抗,寫東西不斷會碰到困難,家裏很容易有熟悉的事物把你拉出去。我們生活很簡單,跟人家也不發生關係,可是你還是覺得關起門獨處有一點不妥,畢竟我們並不是那麼學術性或者專業性。我在咖啡館大概有十幾年,也很便宜,臺幣來講,我目前使用的咖啡館會給你很不錯的早餐、兩杯咖啡,幫你收拾東西、弄開水、給你一個場地、給你空調,一個月3900塊,非常便宜了。咖啡館和買煙,這是我的惟二花費。

朱天心:朋友們比如初安民(印刻出版總編輯)想送他手機,可他什麼都不用。

談生活 “簡單生活會帶來更多的自由”

編輯提示:唐諾和天心的生活很簡單,每天就是家和咖啡館兩點一線,他們認為,生活越簡單,自由的空間越大。

新京報:那你找他怎麼辦?

朱天心:我也很少找他,因為每天都看得到。

唐諾:如果臨時找我,她知道咖啡館電話,咖啡館也很奇怪,這年頭居然還會有人打到咖啡館的電話去找人。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多了不起的事,非要馬上知道。

朱天心:我們結婚的時候,我媽媽的朋友就問,到底女婿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媽媽就說:“他只要一副圍棋和一本書,可以住在樹上幾年都沒有關係。”他的生活到這樣地步,他剛才講在咖啡館裏可以看得到人,這個可能對一般人來講不具任何意義,可是你想他從樹上下來,就有意義。

唐諾:如果監獄裏面可以抽煙的話,那大概對我來講呆在裏面不是什麼難事,而且還有人家供應夥食,只要那樣就可以,的確是很簡單。簡單對我來講,會帶來很多自由,比如說我之前一陣子在麥田工作,但是我始終會覺得自己不是編輯身份,所以我離開那裏也一點困難都沒有,因為你生活很簡單,所以自由度非常高。但是對我來講,這很愉快,不是說給人家制造麻煩很愉快,自由是很滑溜的東西,當你不得不有的東西越多,你被綁住的機會就越大。

朱天心:二十幾年前,我們最要好的朋友詹宏志(出版人,PC Home董事長),在遠流出版公司當總經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要離開的時候,我還記得那時候他們夫妻兩個就說在想下一個工作去哪裏。好比說,我們兩個一個月生活費只要5000塊,他們倆要15萬,20年前就要15萬,保險費、買房子、養車子,他們生活起跳已經很高,所以想下一個工作的時候,也只能是在哪邊做總經理或者社長,可選擇的機會好小好小,這樣才能維持生活水準。所以那時候我們倆就有個默契,絕對不要哪一天過到選擇會有這麼小,而是要隨時保持我要不工作也是可以的生活狀態。

唐諾:再好比,駱以軍是現在臺灣數一數二的好手,但是他給《壹周刊》寫專欄以後,裏面很多內容就沒法回頭,每個禮拜一篇,書寫就以1800字為單位進行思考,字數到了就收尾,很難有完整的空間處理東西。這也是行業在歷史裏變化造成的困難。18、19世紀,作家都是倚靠家族、國王去供養,現在要自己謀生,變成了獨立行業。在這個過程中,越走就發現路越難打開,處理的東西越來越沉重,好的作家不斷流失,二三十歲的時候天才一大堆,然後好的人才一路倒下,所以對我們來講,原來的部分很重要。你睡覺的地方就那麼大,100平米的房子,上廁所叫計程車,還要去收拾,這個是一個選擇的結果。


談天文 “朱天文的生活簡單到極致”

編輯提示:唐諾眼中的朱天心和朱天文兩姐妹都是對生活要求很低的人,尤其是天文,除了為侯孝賢的電影做編輯,幾乎沒有其他收入。

朱天心:我們倆跟學生時代的生活狀態差不多。

唐諾:我和朱天心如果要過好一點的生活的話,也許也還做得到,可問題是,那又怎麼樣呢?駱以軍寫《壹周刊》的稿子,稿費最高,一年500萬新臺幣,寫5年是2500萬新臺幣,但是跟一個作家的黃金時間比,劃算嗎?好歹兩三億才劃算吧。這個完全是你自己的判斷的高度理性,因為你知道有些東西你損失不起,你只能選擇一樣。

朱天心:我理解的自由,不是說你寫什麼都可以,而是說你還要有不寫的自由,不用被一堆生活上的瑣事催逼著,非得寫個不停。真的面對大的困難時你敢不寫,我覺得那才是自由。

唐諾:現在很多一線小說家,時間一到就必須要交出作品,好像不交出作品這個社會就會遺忘你,自己原來佔有的東西就會消失掉,跟乳牛一樣天天擠奶,結果是不斷萎頓下去,有的時候你看到就會覺得很心酸。好的書寫者養成不易,如果要過更好的生活,文學和寫作不是更好的選擇,靠書寫致富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件事。

你很難想象朱天文的生活過得有多簡單,她看起來像個電影編劇,可朱天文的收入是少到你不敢相信的地步,甚至這幾年連侯孝賢編劇的電影她都不參與,侯孝賢電影三年一部,除此之外,她完全沒有別的收入。一般人大概感覺不出來,但是這是事實。朱天文的手機是我女兒換手機的時候把舊手機給的她,她以前也不用手機,現在手機也幾乎不用。基本上來講,她們姐妹都是這樣,手機通常都不回應。有時候我們家裏,手機、電話都在那裏響,其實全家都在,但是沒有人去接。要是小偷以此判斷家裏有沒有人,肯定以為家是空的。我一直覺得這樣生活不錯,真的不錯,並不辛苦。

新京報:但是唐諾其實是三三時期才和這個家庭有了這樣的接觸,在此之前也是這樣的生活方式嗎?

唐諾:我那時候也是這樣,而且比現在還要嚴重,可以一年不出門,就走到巷口買煙。那時候比現在還要沒有責任感,更多娛樂沒有放棄,寫毛筆字、刻印章,那個時間都給消耗了。現在這樣真的蠻好,很簡單,這樣才有真的自由,他們都不自由。

  談觀念 “我們不能完全靠文字了解世界”

編輯提示:唐諾覺得,簡單的生活並不會導致創作缺失,相反,他認為很多的生活閱歷是眼高手低,是在不斷地重復,並沒有實際效用。

新京報:但是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會不會對創作有妨礙,文學是不是需要更多的生活色彩?有更多閱歷才有更好的創作?

唐諾:我想這個問題可能朱天心會跟我有一樣的看法,其實很多人的生活閱歷是眼高手低,你要真正做一個好的鑒賞者,並不是說三教九流什麼地方都去過就可以了,其實這些人的生活是在不斷重復的。其實在大眾傳媒到來以後,所有經驗都貶值了並且變得同質化。可能你每天接觸不同的人,但其實常常在同一軌道運行。

你對人是不是有好奇,有同情,你才會看出他的不同和特殊性,甚至要你自己心裏頭有內在存在的問題要問才可以,而不是眼前平坦一片。以前臺灣鄉土文學論戰時期,就有人質疑說,她們姐妹每天躲在書齋裏,能不能寫出好的作品。我們不能完全靠文字和白紙黑字了解世界,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通過這個來吸收,不見得比你的生活過程要不重要,因為那可以讓你在時空中有更大飛躍,你可以看到兩萬年外的人,建構更復雜的對人的理解。

這幾年大家不會再去說這個話題,朱天心的《古都》看過後,你就能看出她對人的那個深度的理解,並不是說親身體驗了勞動,才可以寫勞動人民。外在世界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萬能,當你心中一無疑惑,走在熱鬧街頭和走在荒漠是一模一樣的。

朱天心:早些年,我好怕回答這個問題。確實,自己沒有跟大部分人在人生縱向上一致,大家離開學校熱衷工作、或者讀個學位、結個好婚,那時候我就覺得這些事情我完全不熱衷,都不是最想做的。當然有人就會說,你生活這麼簡單怎麼可以,可是那個勉強不來,不想過就是不想過。可是到了後半段,40歲以後,我反而非常珍惜這樣的經歷,很多同輩人跟大家一樣過,置身人群,但卻是被淹沒的位置,甚至包括你的價值觀。

到後來聽他們講話,聊天裏頭,完全是跟一般人一樣。男生比車子、比位子、比什麼。文學裏要見人所未見,盡管那可能是偏見,可能看錯了,可是那又有什麼關係,有一樣想法的人這麼多,多一兩個一模一樣想法的又怎樣。文學讀者還是希望看到那種,明明我們大家肉眼看到一樣的,但是我們所處的世界看到的是你沒看到的作者吧。作為寫東西的人,我不敢去冒險,我還是相信生活的侵蝕力,我一點都不覺得我可以有比別人多的能耐去抵抗這個,所以還不如在邊緣上看自己能看到的風景。

唐諾:其實就是視角改變了,王家衛的文章裏舉例說,偵探小說裏跟蹤別人的時候,最怕對方上公車,因為公車停走時間跟其他車不一樣,後面跟著會比較不容易掌握。所以在不同時間節奏和視角裏,有些真相會浮出來。如果你和這個世界,合而無間、水乳交融,其實永遠是個潤滑。很多人每天生活都一樣,從早上出門,一天工作回來,完全不用動腦子,接近自動化了。所以為什麼有時候要到異國去,讓身體重新緊張起來。出版界常常會出一些書,書名類似火星來的人怎樣怎樣,就是先把自己陌生化。世界是個完整實體,沒有過度訊息化。

朱天心:最典型的其實是魯迅,他在《吶喊》裏其實就是說,大家都在鐵皮屋裏,要不要喊出來?他最後選擇還是喊出來,他覺得那是他作為一個看到的人的責任。西方講沉默螺旋理論,寧肯跟大家一起錯,也不要一個人對。人的勇氣和能力的積攢不容易,但是到後期我甚至會想辦法像修行一樣留在那個位置上,不管是現實的催逼或是吸引。甚至到後來自我要求不僅要吶喊出來,還要讓人家覺得你不是個神經病,還要說服人家。再進一步說,這個說服過程本身就像一場演出,是可被欣賞的。可以想見,未來三五年內,這是我對自己文字一個短期的要求———繼續站在這樣的位置,見人之所未見。你講出來的東西,不要被人家視為無稽,能夠說服人,同時你的文字本身也是好看的作品。(記者 姜妍)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在飛花輕似夢.........
又見那輕霧杳緲的文字,夢痕依稀,款款搖曳而來...........
誰說,相識是偶然,相離是必然呢?
其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自有不隨時間以俱逝的必然性。
這才知,任憑雲水生涯幾度身........
那散逸於文字的風格,早在性靈深處鑄下無可替代的印記…………
虛靈獨化,盈盈自立………
幾番迴蕩,依然秦淮舊時月.........
原無須事先知曉以何身渡越前來....……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視生命深淵的黑暗,不眨眼....﹞

期望和夢想的背後,除了純淨的激情,依妳看,會不會也包含著失落與幻滅的恐懼.............?

我傾向完整地看待生命,兩個相反的極端都必須給予充分地正視........

即令凝睇生命深淵的黑暗,也仍堅持不閃躲、不眨眼....

否則,空有願望,卻無力承擔,這種人也許天真有餘,卻終究是脆弱不堪的...........

總之,愛不只是一種相互期許的願望,它更是一種各自承擔的能力.........

沒這能力,只能是彼此互相拖命罷了......
花開易謝,流年似水..........
再美的愛情,又經得起幾許消磨?
妳覺得呢?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等待的等待...﹞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張愛玲的文字美得令人嘆息,但姜白石“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的千古浩嘆,冷斂澄徹的隱喻,字字透心,恐怕更接近我的實存感受.........

真正決定性的緣分是很難遇上的!
縱使遇上,也很難是在恰當的時機....
長久以來,情緣離合的隨機與無憑,讓我就是一直覺得很難輕易把自己給交出去.....

我珍惜這一點堅持.....
但,也只不過是以一種無可無不可的姿態“堅持”著,我其實並不相信堅持到底就能保證發生什麼的..........
存在的可貴不也是如此嗎?堅持是因為抉擇自己所認可的價值,而非得到幸福的保證才敢於堅持的......

它凝蓄著一種“即使如此,在所不惜”的純粹意志所透出的願力.......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