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濱海札記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久違了!那喚起我無限美好回憶的濱海茅屋^^ 」相簿新增了 11 張相片
讚 · · 分享 · 4月17日23:34 ·
浮草另帖、劉哲良、橘子月光以及其他 10 人都說讚。
被轉分享 1 次
吳昕容 是那位反璞歸真的孟東籬先生嗎 久仰大名!!!
4月17日23:53 · 讚
朱志學 天底下再沒第二個老孟了!
只是反璞歸真四字,實在搭不上老孟。
老孟從不曾失落天真自然,何來歸返可言?
久仰大名四字,老孟聽了只會皺眉> 4月18日0:07 · 讚
吳昕容 也是^^
4月18日0:08 · 收回 · 1

余寶寶 · 蔣鵬和另外 18 個朋友的朋友
一生為愛所迷的孟老 也走了快4年
4月18日9:21 · 讚
朱志學 ‎2009.9.9至今,兩年半左右。
4月18日9:58 · 讚
朱志學 “為愛所迷”?我不會用這四字。
是醒?是迷?得看是就什麼樣的凝視點而論。
4月18日10:02 · 讚 · 1

余寶寶 · 蔣鵬和另外 18 個朋友的朋友
他的情史精采坎坷
4月18日10:07 · 收回 · 1
朱志學 據我觀察,他連坎坷這念想都不曾冒出過,所以沒見他自艾自憐過,也從不小眉小眼地自訴委屈!這等大氣就少有人及,其中自有禮教中人難以透見的性情。
4月18日10:15 · 讚 · 1

余寶寶 · 蔣鵬和另外 18 個朋友的朋友
與 曹又方呢
4月18日10:16 · 讚

余寶寶 · 蔣鵬和另外 18 個朋友的朋友
與那個高三小妹妹呢
4月18日10:17 · 讚
朱志學 葉兄想說啥?
4月18日10:17 · 讚
朱志學 其實不管您想暗示什麼,我只看你“就何而說”?
在我而言,若摸不清作為自己立論基礎的凝視點到底是何脈絡?也無法恰當判明自己論述脈絡的針對性、有效性、適用性、局限性何在?那麼,任何被給定的批判,不管望之如何大義凜然,都不過是來自特定理解框架的折射與投影。
這等拘限特定凝視點的智思性產物,每流於“絕對性”的真理姿態,卻無視“絕對背後”交疊繁密之多元肌理皺摺。
簡化的真理,早非“the truth in itself”!

是非未易論,真理未易明。
特別是看待老孟這等特立獨行的人物。
我總多了分迴環曲折的細膩。
試問:看待魏晉人物、聖賢人物,甚或即殺行禪、以劍入道的帶子狼、宮本武藏等武林人物,都該適用同一副理解框架嗎?
4月18日10:52 · 讚 · 2
Docliu Liu 慚愧!私慕已久,竟不知他早已飄然而去.......
4月18日10:57 · 收回 · 1
朱志學 兩年半前肺線癌轉移腦部不治.........
我這位可敬的朋友,走得很大氣從容,是條真漢子!
認識他,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份之ㄧ。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篋残箋:關於四八高地的隨想
朱志學寫於 2011年7月18日 1:03
關於四八高地的隨想:


與一地的因緣,流轉之速,思之堪驚!!
來花蓮十四年,光棲身居所就換過六次,名下轉手的房產更多達五棟。
弔詭的是:形跡上所以不斷流浪,只為在天涯一角覓得一方可以徹底終結流浪的“窩巢”。

我望著霧影溟濛的佐倉山嵐思恃著:
這處覓之不易的淨土,會是我魂命以託的終點嗎?
今天一切如此美好,命運的動向卻如不可測的愛情起落,依然飄忽莫測.........



2011.7.18 志學 附記






蔣鵬:

“那竟是四年前寫的了,那時剛搬到美崙沒多久,為了四八高地搬來,你卻同時離開...。與一地的緣分與際遇實屬難料,但不變的是那我們月夜下聽著浪濤,在四八高地散步的
回憶...”

2011.7.17




作者:蔣鵬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花東山水大家寫」 2007/05/12 )

七星潭,位在花蓮北方的海岸,一如她美麗的名字,是個隨時在晴朗的夜空就可以看見杓狀的北斗七星掛在海面上閃爍著光芒。 而「四八高地」就位在七星潭旁四十八公尺高的山崖上,從這可以俯瞰整個七星潭的海灣,呈現一種壯觀、不可思議的弧形的湛藍,一個我稱之為花蓮最美的一顆「藍寶石」的地方。

冬天時,強烈的東北季風帶起陣陣的浪花,白色的水氣像霧一樣的瀰漫整個山崖,呈現一種空靈的蒼茫,而我則常喜歡在這樣一種冷冽的蒼涼中沿著木頭棧道踽踽獨行,享受與自己的內在對話。夏天時,海浪輕舐著岸邊,一如少女溫柔的吻,我時常將雙腳泡在冰涼的海水中,任憑她的撫觸與浸透。夏夜,常在四八高地上一個不經意的轉身,就看見天上的星子紛紛在地面閃爍飛舞,點點瀰漫的螢火蟲與天上的銀河在黑夜中形成一種迷離的夢境….

這裡,是我療傷的地方 月光與海風以及我親愛的朋友們經常在此密密的交織,縫補我自己與對這世界的缺憾。 如果有一天,你來到了花蓮,突然不知為何轉進了一條茂密叢林的小步道,接著豁然開朗,看見了我上述的景觀,不要懷疑,你一定是來到了四八高地,如同我一樣,接受了她的
召喚…




朱志學: 走向流浪的終結 (十年前舊稿)




這才仔細看了妳近日文字!

數日不見,本來兀自冷清的園地,恍然間如夢似地花藤蔓衍了起來......

特別是切.格瓦拉的眼神那篇日記,簡淡幾筆勾畫,煞是令人驚艷!

看您病骨支離中不失盈盈自立的文字意態

可真真是一個靈竅別具的女孩......

見人讚您甜美靈透,我不覺會心一笑!

我想,她可也說出了很多人心裡話呢.....^^


我衷心祈盼留言版的人情熱絡,可為妳沖淡些許異鄉的孤冷氣息..........

只是,不知怎地,任憑我在這分熱鬧裡頭怎麼用力呼吸,仍只嗅得淡淡的寂涼......

也許,這心境也只不過是反映了我對自己留言版的感覺……..

看似溫馨可感,卻總透著一股欲語無人的漠然………

於是,日記寫得久了,總要在沉寂些許時日後,重新追問自己寫作的動力;否則,那投向虛空的蒼涼手勢,真要教人無以為繼………


走筆至此,不覺又岔了題………

原打算三數行結束的問候,竟又牽動另一番心事……….

但這也非事出無端,我想,是為了在偶然的文字交會裡,妳曾對我投以不尋常的理解……………

我還依稀記得初次目睹以下文字的驚奇:


“我心底的鄉愁裏,想念著勇氣…..
因為我見到你正面逼視悲傷的勇氣,深探細索神性與靈性的勇氣,直擊劈開孤獨的勇氣,坦坦揭示自身內裡的勇氣……… ”


這深透的理解,在我經驗裡是很稀少的………

若我直覺沒錯,除了一系列悼亡文字外,妳應是特別指著﹝在美中死去﹞那篇具有總結意義的文章吧!

在這篇文字裡,我試圖指出一項鮮少為人正視的事實──不是所有的死亡都必然代表生活的縮減;相反地,活著而沒有生命的存在,才是該予以嚴厲對峙的經驗。

就是這意義上,我在一些稀有而美麗的年輕夭亡者身上,看見了一種常人所欠缺之“抗拒的深度”。

抗拒形軀的死亡,猶只是不敵生物本能的膚淺抗拒;

抗拒拖命式的殘敗與腐朽,才真正逼顯了世俗力量所無法企及的靈性深度…..

只嘆,

一曲琵琶知音少,百年歲月感慨多………….
相對有謬託知音者,卻怯於面對死亡所“可能”逼顯的靈性深度;您捻提“勇氣”二字,直擊核心的理解,我看了著實是歡喜讚嘆,感念在心的!

Anyway ,在異鄉養病的日子,可千萬保重自己……….

我相信,飄雪的巴黎再美,那曾經記憶妳舊遊足跡的花蓮,在歲月裡積澱的鄉愁,不但不曾隨時間淡去,反而益發沉烈地凝蓄為一股無法抗拒的精神召喚與命運感受!我雖不曾有過任何異國飄零的經驗,卻也可敏感地對照出,此時此地,在島嶼邊緣的花蓮,在那振風而過、千年不息的海濤聲裡,我明白,這兒雖不是我形軀生命的起點,確必然是我靈性生命永劫回歸的終點。


近日,每每在草木離離的七星潭斷崖上伴著牛群散步時,感受到一股說不出的雀躍之情;我只覺這分直透心地的存在感受,對我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療癒力量;那俯瞰整個太平洋的青綠草原,在我而言,幾近於就是最接近上帝的神聖空間。我喜愛在那兒打坐;寂然坐忘中,沐風齋心,怡然享受著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的一體感;那是一種逼近生命原點的寧謐,一種鳶飛魚躍似徜徉於自己本性的愉悅。每當我看著這群溫馴的牛隻,襯著幾隻自天際悠悠沉落,總是與牛群形影不離的白鷺鷥,就不免想起禪宗十牛圖那“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勞鞭策永無拘”的畫意與禪境!那映著海天遼闊的湛藍埋首在綠蔭叢中的靜定身影,“牛也空兮人也閑”的物我兩忘之情,每帶給我“一拍一歌無限意”的歡暢!


於是,

我明白……

就在這一刻!

一個不再“生活在他方”的一刻………..

一個我願意全然沉浸在此時此地而不再冀望彼岸、遙想未來的一刻…………

一個我滿心感激地接納而不再試圖找尋任何理由逃開的一刻…………

一個不再以鬥士姿態昂揚譴責世界的一刻…………

一個與自身命運全然達成合一的一刻………


無始以來的流浪……….

自此

畫下句點。


爾後

不再找尋,不再出走……

不再自我放逐,也不復有鄉愁的失落…………

輪迴千古的漫長求索,

至此,

也只是化為眼下一聲淡然的肯定:


“是的!我在這裡………………”





後記之一:


“是的!我在這裡.........”

對我而言,卻是佇立天涯的悲欣交集處.......

這心情,百味雜陳;只能對越天命,斂衽無言.....

兀然一聲恭喜,令我錯愕;觸緒多感,竟慨然有情何以堪之嘆...........



後記之二:


“受寵若驚到不知如何好”?

其實沒什麼的!
我寫心情札記總是如此...
一開始只想著寫幾行就好,可是,卻每牽動了個人身世之感而下筆不能自休...
與其說是為特定的對象而寫,不如說我只是經由一個潛在的“他者”作為整理自己思緒的對話者...



後記之三:


其實,最深的寧靜裡,也未嘗不是悲欣交集的!

因為,即令是終點,那終點的圓滿可也是含帶著一路崎嶇困蹇的人間歷程啊!

妳一定讀過蘇軾〈與子由澠池懷舊〉那首傳頌千古的七律: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

路長人困蹇驢嘶


一般人只注意前四句的豁然曠達,我獨愛其結語韻致深邈的嘆息……………..

弘一法師形壽將盡,臨終遺偈雖云“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卻不也手題“悲欣交集”四字,以惜別諸友嗎............

但我是能理解妳心境的,此文既是因妳而寫,總要照顧一下妳的感覺。

好!我撤了便是.........^^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憶的重量
朱志學寫於 2011年5月28日 2:40


蔣鵬 朱志學

還記得那段彷彿夢境般的歲月裡,
我們在鹽寮的海邊聽著琴音、濤聲,
看著月亮從海平面緩緩的升起...

是否還憶起草坪上的那堆熊熊烈焰,將我們的青春、歲月與夢想
燃燒成熠熠發光的點點星火
(好在,除了灰燼,還有些星火)

多少個日子在你那充滿書香氣息的詩意空間裡,
靜靜的聽你彈著這首曲子...
於是,就讓我們在月光下,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吧!

僅獻上「月光」一曲,祝福志學生日快樂
小王子賀^^

Beethoven "Moonlight" Sonata op 27 # 2 Mov 3 Valentina Lisitsa
www.youtube.com
Recording in Beethovensaal, Hannover Germany, Dec 2009. Wilhelm Kempff recorded Beethoven cycle in the very same hall.

約 1 小時前 · 收回讚 · · 分享 · 友誼記錄網頁


吳大同、 Isalyn Chu 和你都說讚。

朱志學
﹝夢碎的感覺真好﹞

之一

感謝小王子,
那火光氤氳中搖曳而去的迷離夢境,
因著你的文字 在虛空中凝為永恆.......
我雖點滴在心, 卻自嘆不可能寫得比你更好了!

可讀過北島的一段文字──

“那時我們有夢, 關於文學,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不知怎地, 我竟在這寒意蕭索的蒼涼意緒中 依稀看到一絲神秘的微笑, 它傲然訴說著: 夢碎了又如何?
只要眼前這火堆依舊烈焰飄空, 我們將在其中發現自己的天堂。
想想我們大學時代這些朋友, 十年來,各自曲折,星散四方, 然而你我竟還有幸依偎著同一火堆, 在刺骨寒風中 燃燒那無涯的荒寒與寂寞, 這緣分所凝結的共同記憶和感動, 再寒傖的日子, 也要被燒烤得暖烘烘的!

於是, 我確信自己會永遠記得這一天── 在一個沒有愛情的聖誕夜....... 我們在火焰裡凝探到一種救贖的力量.......................^^

之二

剛剛小王子才到我住處, 為我致上哀悼與慰問之意......^__*﹞ 為了不捨夢境的流逝 我被點燃了熱情, 嘗試以文字來對抗遺忘.......... 老杜詩云: “百年歌者苦,未見有知音” 其實,有否知音固無妨,又何苦來哉?. 只要不辜負了那一夜冷焰迷離的夢境, 我想,我和小王子都不會後悔留下自己的文字紀錄......... 感謝amow的鼓勵, 對你雖陌生卻又有著一種親切之感, 小王子常提及你, 而且,對你相當激賞呢!

藉此留言板, 邀你下回抽空到花蓮聚聚, 朔風嚴寒之際, 若又逢有朋自遠方來, 那可真是烤火的好時節........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烤火俱樂部..... 我和小王子隨時燒個火堆 恭候大駕.......

ps.夢碎的感覺真好!小王子庶為解人..

志學

之三

Dear oma公主 and amow王子:

沒想到我們三人竟然在這版上相遇, 令人不得不感慨生命的奇妙! 那天平安夜的晚上, 我和志學就在鹽寮的草地上生起火,烤了起來。 從晚上11點到凌晨5點 那天很冷!可能是最冷的一天, 在東北季風的強大威力下 我和志學就這樣守著那堆營火 雖然寒風峻峻, 但就只是這樣一堆火, 一個我們構築的小小世界 宛如蒼莽黑夜中的一點小小星光, 就足以溫暖著我們,並抵擋外在世界的嚴、酷、冷、峻..... 看著柴火嗶嗶叭叭的起舞弄姿 看著一塊塊被丟進火舞中的柴, 從抗拒到變黑到發出熊熊烈火, 然後轉為熠熠星光到成為一堆灰燼.... 我們竟不自覺的回憶著這十年中我們生命際遇的種種變化...

我們聊到了oma妳,想著如果妳也在花蓮,此時妳將該也會在這的。聊到了amow你和娃娃,聊到了委煌、俊雄和雲珊,當然還有小莫和美雲.還有那不可思議的奧修是曾如何的影響著我們...我們可都在這十年中經歷了椎心刺骨的體驗與愛情,除了感慨生命的際遇,竟對那冥冥中引領著
我們的生命力量生出敬畏。
那晚,我們聊到了天光 彷彿像是做了一個夢,或者是做了一趟時光之旅, 那夜的記憶變的即虛幻又真實.
莫玫瑰最近的身體不太好, 上次為了脊椎側彎的事去檢查 醫生竟然斬釘截鐵的說,非開刀不可! 如果不開刀,側彎自然會越來越嚴重, 那將會威脅到生命。但如果開了, 也不保證能成功 對於玫瑰的際遇,小王子除了關心卻也不知能做些什麼?但,即使這樣,玫瑰卻拒絕小王子的關心, 要小王子不要再靠近她.小王子受苦著,小王子不明白玫瑰為何如此? 卻突然明白書中的小王子為何要去流浪, 是因為真的不懂愛啊!新的一年即將到了,小王子在花蓮星球祝福oma公主和amow王子,祝你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恭喜發財、紅包.並祝所有的王子與玫瑰早日尋覓彼此.

小王子
約 1 小時前 · 讚 · 2 人

朱志學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約 1 小時前 · 讚 · 2 人

朱志學 乍然撞見這般文字,只覺歷史時空一時倒流,無數影像撲面而來,這都是我們共同經歷過的一段生命史呀!
約 1 小時前 · 讚 · 2 人

朱志學 那時,你比我幸運,已正式追隨余老師。我卻還不識此大事因緣正悄然自我身旁無聲地流過。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蔣鵬 因緣雖當時流過,但終就不會錯過!如今你承接余師此殊勝因緣,深得啟發,可謂恰逢其時。只是今天看到你寫的那段文章,深有感悟,尤其在這一天,在我驚覺我們不知不覺邁向中年之際,怎麼過往的那段回憶竟止不住的向我迎面撲來,讓我措不及防....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此刻,我也側列余老師座下弟子。一同聽課、一同討論、一同報告、一同共享余老師豐厚的學問底藴........全面交疊滲透的歷史記憶,自此進入更深的轉折、深化與沈澱。我確信:這注定是無緣參與現場者,難以自內心深處形成的深秘連結.........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於是,我們使用的語言不再只是停留在日常溝通的語言。它融入了現象學的深度感,融入了空間詩學的私密感與浩瀚感,它融入了余老師血心流注澆灌於我們靈命深處的強大迴盪.........這語言不覺將你我從世界區隔開來,我們說著眾聲喧譁的世界聽不懂的語言:那是只有深刻追隨並傾聽過余老師的弟子,才聽得懂得語言。余老師的學問,已然內化為我們印接彼此心路的靈魂密碼。這是我們的幸運,也是我們的驕傲!
50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那晚的螢火之夜已在彼此記憶裡各自內化為一方不受時間洪流給覆蓋永恆的角落。
48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事實上,這角落已內孕空間詩學的深度。關於角落的記憶,好似存有之芽,悄然在靈命深處滋長,內化於意識,也內化於肉身。只要冥眼諦聽,我們甚至可以立刻自記憶裡重現那如夢相似的海風的鹹味、寒流的的冷澈、遠處輝映星空的點點漁火、曙光自海面霎時湧現的朝霞、煟火取暖的溫度、愛情的失落、彷若拜火教信徒圍著火堆吟唱膜拜的神祕火舞音樂..............層層自折疊中綻放的記憶,幫助我們對抗了時間的遺忘。這也是巴舍拉的空間詩學要旨.......
36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長溝流月去無聲.....此身雖在堪驚!這些不隨時間以俱去並內化到我們肉身的記憶,卻堅實地證明了我們的存在。
21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好懷念海邊火堆的柴火劈啪聲......懷念帶著鹹味的海風呼嘯中,一會兒烈焰騰空,伴著老酋長低迴悠遠的吟唱聲;一會兒星火竄燒,飄逸著暖到心窩的炭燒味..........驀然回首,我由衷欣慰時隔多年,小王子又以一手生動的文字,重新召喚並延續了那段不曾自生命裡褪色的海邊記憶........對比此刻我正沈思冥想的空間詩學,意義綿密深遠,有難可已於言者........
約於 1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我珍惜這一晚:歷史記憶的交疊,再度促使我們透過文字,見證了記憶的重量......
於 2 秒前 · 讚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時代永遠的例外者──陳鼓應談孟東籬的生命情性,與情性之外





年輕時代所經歷的思想啟蒙與心靈衝擊,深深影響孟東籬,穿透了他的一生。做為這個時代的例外者,孟東籬以他多情真摯的獨特性格,以及對哲學的縱深思索,終於形塑他不流俗的生命樣態。




存在主義點燃最初的生命熱度

在台灣大學教職員宿舍裡,哲學系教授陳鼓應的客廳裡有一整片直抵膝蓋的玻璃窗,颱風甫過的曖曖天光,罩著院子裡的鳳凰大樹,以及矮牆之外的校園一角。

這日,窗櫺裡要談的,是曾經在花蓮鹽寮擁有一幢茅屋、無盡海景的作家孟東籬。這位遠塵囂、尚自然的現代隱士,日前因肺腺癌辭別世界;而就在離開前的初夏,孟東籬還曾來到這裡,依倚在大片玻璃窗光邊,與陳鼓應夫婦談及病中生活,以及個人禪修過程中的種種領會。

陳鼓應與孟東籬的相識,始自1960年代,當時兩人皆就讀於台大哲學系,孟東籬晚陳鼓應三屆。陳鼓應追憶在他的求學過程中,有兩個天賦聰明、才情過人的同學,是讓他印象深刻,且自以為不及的,一位是同班同學、後來亦成為小說家的劉大任,另一位即是孟東籬,親近者總暱稱他為「老孟」。

陳鼓應說,他與老孟這麼多年來,始終保持聯繫。陳鼓應曾經去國進修近15年,而這段期間,正值孟東籬遷居花蓮,並陸續出版了在台灣自然書寫上不可不談的《濱海茅屋札記》、《愛生哲學》、《野地百合》等代表作;之後,陳鼓應回台任教,孟東籬寄居陽明山,陳鼓應夫婦仍偶爾與孟東籬相約聚會,直至他離世。

這段似淡又遠的交往,實則是由1960年代盛行於台灣的西方存在主義所牽繫起來的。

當時,因為同樣對存在主義懷抱莫大的熱情與信持,促使陳鼓應與孟東籬相接近;尤其存在主義的兩位先驅人物:尼采與齊克果,其獨具的生命哲學更是深刻的注入這兩位年輕人的心靈裡,成為他們各自遵奉的哲學家──陳鼓應為尼采的酒神精神、衝創意志等學說所震撼,孟東籬則深受齊克果「真理是主觀的」──真理是一種冒險等論述的影響。

陳鼓應說,那時,他們都是藉由存在主義,反省如何從社群生活中尋找到最真實的自我。因為在大學哲學系的課堂裡,主要是修習西方哲學,並以形上學為主軸,往往較缺乏人生實感。所幸,內蘊豐沛生命能量的存在主義,為他們提供了所需的養分與驅動力。陳鼓應找到尼采,孟東籬則覓著了齊克果,讓他們在思想上不再無家可歸,並產生巨大的靈魂共鳴。

大學畢業後,陳鼓應續留在台大哲學所,孟東籬轉往輔大;後來各自獲得學位,又皆在學院裡教授哲學課程。就因為存在主義,兩人擁有了共通的核心,仍繼續來往相聚。



「任其性命之情」的現代隱者

1970年代初,發生「台大哲學系事件」,1978年,陳鼓應投入中央民意代表的增補選選舉,向來無心於政治的孟東籬,當時還特地與同窗好友李日章現身支援,讓陳鼓應記憶迄今。

陳鼓應說,那時的社會氛圍,在政治上是白色恐怖氣息瀰漫,在學術上則是道統意識籠罩。而他與孟東籬,都可說是這個時代的叛逆者。

儘管後來兩人岔出,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但彼此之間,始終保有這最初的交集過往。

年輕時代所經歷的思想啟蒙與心靈衝擊,深深影響孟東籬,穿透了他的一生,陳鼓應說。做為這個時代的例外者,孟東籬以他多情真摯的獨特性格,以及對哲學的縱深思索,終於形塑他不流俗的生命樣態。

陳鼓應舉希臘悲劇裡的兩種人物典型為對比,一是代表創造衝動的酒神戴奧尼索斯,一是象徵夢幻美境的日神阿波羅,孟東籬的內質與路向,是偏向後者的,是希冀求得內心寧靜的。若再以齊克果的「倫理判斷」與「美的鑑賞」來說,孟東籬毋寧是一路朝著「美的鑑賞」這一邊走。主導他生命主軸的,始終是美、是真,亦即更接近莊子所謂的「任情」──任其性命之情。

然而,倫理價值與求真求美之間,終究是衝突矛盾的,更難免會相互砥磨。陳鼓應說,這或許也是孟東籬在看似自在逍遙的形貌底下,仍不免於字裡行間,洩露出內在深沉苦痛與焦灼的原因。「這是倫理價值判斷所帶來的陰影。」不斷浮沉翻騰的情感,未必能在這世界獲得安身立命之所,得到一幢屬於「心」的濱海茅屋。

陳鼓應還說,以孟東籬的才學,與思辨的潛能,要在學院裡取得教席,理應非難事。然而不隨俗奔流的孟東籬,終究未進入社會網絡,而游離於柏拉圖所謂的「洞穴」之外。「老孟就像是魏晉時期的隱士清流嵇康、阮籍。他真是生錯了時代。」無意於名利、不受世俗框架拘限的孟東籬,在混濁世態裡始終保持脫俗清新的心靈與思考。陳鼓應以為這樣一個難得的例外者、異鄉人,在台灣是獨一無二的。



多情不偽造就複雜的人格魅力


多年以來,孟東籬靠筆耕,犁下他對生命的感懷,以翻譯,維持簡樸生活所需。他一生翻譯的著作近百部,內容橫跨哲學、文學、精神分析、自然生態、社會哲學等領域,他還曾自稱是「譯奴」。早年,孟東籬在志文出版社翻譯了諸多書籍,包括齊克果《誘惑者的日記》、佛洛姆《愛的藝術》等,即是由與志文出版社老闆張清吉相熟的陳鼓應,代為居中接洽幫忙的。

概觀孟東籬的譯作,陳鼓應大致分為幾類,一是與存在主義相關的,多具備某種獨白性質,如齊克果的哲學論著、卡繆《異鄉人》、杜斯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手記》等,這類作品多在精神上與孟東籬相契合,皆嚮往重建生命價值,回到大地;還有一類則傾向於社會關懷,如佛洛姆《愛的藝術》、赫胥黎《美麗新世界》、彼得‧辛格《動物解放》、瑞秋‧卡森《永遠的春天》等。孟東籬所選所譯的著作,依然多是與世俗、主流、權威、傳統價值背道而馳的。他之後投入自然環保運動,亦是如此。

「只是這樣一心求真、求美的人,也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陳鼓應說,就像莊子雖然倡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但也提及「以與世俗處」。孟東籬的任情,讓他不斷燃燒熱情,然這也可能為自己帶來困苦,為身邊的親人帶來傷害。陳鼓應說,孟東籬內在的堅苦是複雜而多元的,感情上的飄蕩無泊,更使他始終擁有虛無的一面。

談「老孟」時,陳鼓應還提及了學生、早逝作家三毛。他說,三毛一樣是率真、浪漫而又敏感多變的,然而兩者並比,孟東籬另有深刻處。他的人格特質、學思涵養,以及真誠不媚俗的性格,造就了他具深邃魅力的一生。一般人或許也喜歡真、嚮往美,然而多數沒有他的勇氣,而這也正是孟東籬最可愛與可貴之處。






孟東籬曾在書中寫到:「於是我戰戰兢兢的讚嘆死了。我害怕,但我仍然讚嘆,即使這死威脅著我的親人和我自己,我仍舊不得不讚嘆、不敢不讚嘆了。」相信這位終其一生都直逼生命本然的性情中人,即使已離開了這世界的大地大海,仍會繼續讚嘆著這一切。而鹽寮那幢已成傳說的濱海茅屋,亦將以它自己的方式,讚嘆曾經駐足的主人。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東離/「真」無趣--


 我這一輩子,一直念念於茲的事之一,是「真」。
 想要求真,想要知道真情實況,想要知道事物的真相,想要知道宇宙是什麼,生命是什麼。
 當我說話和寫作的時候,也想說真話,寫實情。
 但完全說真話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可怕。不但會語驚四座,而且會殺人無算。(言語傷人!)
 最重要的是,「念」的本質是流變不居的。念,一下子就會過去,而如果你把它說出來,它就會「實質化」,變為固體,變 為岸上的石刻,而非只是河中的流水或波紋。
 何況所謂「真」,本就難以掌握。我們所謂的真,可能根本不是真,而只是幻。比如,如果我覺得我胃痛,我說我胃痛,可是事實上,我痛的不是胃,而是別的地方。所以,當我說胃痛時,我說的就不是事實,不是「真相」,但,我的痛覺卻是「真」的,我以為我是在胃痛的這個「以為」也是真的。因此,當我說胃痛時,我是在說「實話」,我的態度是「誠實」的,我並沒有想要騙人或騙自己。
 所以我說,有很多事情,充其量我們只是誠實的,卻不能說是「真實」的。
 「真」與「誠」是兩回事,「真」是指事實,「誠」是指態度。
 對於人心與萬物的真相,我們可能還有相當的距離。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 舒國治:台灣最有意思的職業分享


舒國治作為台灣最出名的“晃遊者“,其旅遊散記,一向妙絕時人。
在台灣談生活美學,除蔣勳外,恐無出其右者。
一星期前某個深夜時分,我正輕撫著貝森朵夫鋼琴,兀自沈浸在蕭邦19號夜曲的柔美樂思.........
誰期舒先生偕同友人忽現身門口,原來是好友"阿飽"引薦而來。
當夜就決定下榻在我一手創立的"蓓森朵芙音樂沙龍民宿“。
此時,屋外忽下起絲絲細雨,此人非但雅興不減,才進門就脫口而出:

"我們運氣真好, 今晚可以聽雨入眠了!"

此人性情由此可見一斑,難怪生就一副閒雲野鶴似的身骨與氣質...........
難為舒先生頗欣賞我民宿簡淨素雅的空間佈置風格,一進門就讚不絕口。
隔日晨起,現煮黑咖啡與剛出爐手工麵包交織的濃郁餘香中,又有一番酣暢快意的對談。
舒先生這篇刊載聯合報【名人堂】的專欄文字,有一段篇幅還特別品題到蓓森朵芙,也算是為這段偶然的交會留下了紀念呢^^


蓓森朵芙音樂沙龍民宿負責人


舒國治:台灣最有意思的職業

【聯合報╱舒國治】
2010.01.12 03:25 am


舒國治


他們說,工作中同時也在玩,是最好的職業。這就像法國導演楚浮(Fran茳ois Truffaut)說的:「我愛拍電影,而別人卻拿錢讓我拍」是一樣道理。我常在路上觀察各種人的職業,想找出他們中誰活得最好、最富變化、最貢獻社會、最充滿歡樂。最近,我發現了一件,便是自己駕駛一輛七至九人座休旅車帶著遊客觀光的導遊。

這種導遊,最好專注在某一地區,例如花東,將之探索得極是深入與熟悉,並且每開幾里地便有佳處,左右逢源,行雲流水。

他不妨將他自己平日最在行、最已然時時在遊的幾十種玩法,編成號碼,一號是某條路線,八號是「建築之旅」,十五號是「選地建自己家園之旅」等等,以網路或印刷小冊令遊客知悉,則欲遊者可以電話預訂遊程。

事實上,一個好的導遊,在開業三、五個月後,其口碑已足以使他無需再依照死板的網路遊程,完全可按照自己純熟已極的「三日遊法」、「五日遊法」來綜合的帶領客人遊賞矣。

有時有客人突然自花蓮打來電話,謂想往南遊整個東海岸,然而他的車早載了兩、三人已玩到長濱鄉的八仙洞附近;或許他便建議這客人乘火車至池上,找一家民宿,如「換鵝山房」(中正路四十五號),先住一晚,第二天一早,他的車再去接這新一組的客人,繼續玩以下兩天或四天的行程。

往往前一批的客人遊畢,在台東火車站送走,後一批客人恰好想再沿著海岸玩都蘭、泰源幽谷,甚至還想到長濱親身見識一番吳神父本人的腳底按摩;或許導遊說,索性我們順勢返回花蓮,我回家,而你自花蓮乘車返北,豈不兩便?

至於什麼是一個好的導遊?好問題。當然他最好懂大山大水,太魯閣進去的九曲洞、燕子口他會帶人看。銅門進去的清水澗的天然水塘亦能保護人游泳與戲水。他也懂隨時找到景點停車來觀景與照相,如磯崎,如石雨傘,如金樽的咖啡店等。他也不妨懂得各處的吃店,如到了台東,吃晚飯兼聽原住民唱歌(如紀曉君、黑妞),則選「搭堡」(正氣北路二七一巷七十八之二號),吃西式早餐喝咖啡,則「有時散步」(南京路一一三號)。另就是下榻的地點,這是許多遊覽者極注重之事,再者台灣近十多年民宿極多,教人不知何所選;導遊的工作便是深悉各種民宿。有時一家滿了,需要有相當多的備用之店。花蓮市介林八街七十二號的「蓓森朵芙民宿」稱得上優質的民宿,乃它雖不臨海,卻也沒有紙廠傳來的化學味。又不在飛機航道下,不至一大早吵得要死。另就是附近空氣清新,小公園線條方正;雖然房間舖大理石,然家具猶算簡潔,已是許多家庭式遊客最感安心的住宿處了。舉此一例,便是說明民宿種類之繁多,導遊必須多做功課。

然導遊的最佳人格本質,在於一種和顏悅色的胸懷與安定平靜的工作方式。例如開車必須專心與注意安全,聊天不可過多。說及聊天,有不少客人出門旅遊常為了聊天,這時導遊也須適時帶這種客人停在各處小點,令他們耗心思在這類地方,而不受他們口沫干擾。經由三五天的相處,導遊借由諸多景點,令遊客對人生的體悟更增多了許多可能,而導遊本人,也在落日餘暉送客人登車返鄉時,感到一種極怡悅極滿足卻微有一絲勞倦的快樂放鬆。這一刻也,便是他可以告訴自己,這便是台灣最有意思的職業了。

(作者為作家)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閱讀


 
通往花蓮的祕徑


 
  感謝花蓮,生命中又多了一樣美好事物。
文/巴比路
很多人生長在台灣,卻對於台灣缺乏認識。說來真慚愧,自己正屬於這樣的人之一。過去對花蓮的認知,僅限於地理課本上的太魯閣和泛舟......至於其他的東西,大多是模模糊糊的印象。 
  
《通往花蓮的祕徑》書的封面很好看。兩雙拖鞋在樹蔭下凌亂擺著,感覺鞋子的主人因為玩得太開心了,忍不住丟下鞋子爬到樹上,或是赤腳在柔軟的草皮上奔跑著;也讓人聯想到卡通「龍貓」裡,妹妹小米咚咚咚鑽進祕道裡發現了龍貓,正如同書名的涵義,我想這兩雙拖鞋的主人應該鑽進祕道跑到花蓮去了吧。 
  
正常的旅遊指南都是把地方景點分區介紹,文字平鋪直敘,以實用資訊為主。《通往花蓮的祕徑》可不一樣了。作者O’rip團隊將全書內容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部分,每個季節各有一個十分愜意又應景的主題,例如,春天是「散步」、夏天是「玩樂」、秋天是「拜訪」、冬天「饞味」。春天的時候跟著電影「盛夏光年」場景去散步,和花蓮本土文學家來個不期而遇;夏天的夜晚裡騎單車、攀岩衝浪、逛逛夜市;涼涼的秋天適合拜訪當地藝術家,到鳳林小鎮品嘗客家媽媽們的好手藝,冬天則是吃遍花蓮美食的好季節! 
  
這樣回歸原始的主題企劃,加上美好的文字和照片,花蓮的美好空氣似乎在翻閱中散佈開來,開始想像漫步在花蓮巷弄中,沒有高樓大廈和噪音廢氣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拋開一切,立刻動身前往花蓮啊。 
  
《通往花蓮的祕徑》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以「人」為主軸,找來當地各方領域的人士,並由這些有趣的人帶出一段段豐富的花蓮主題之旅。那種感覺,就像是到花蓮去找一個當地的朋友,而朋友帶著你去海邊跟你介紹說:「欸,帶你認識一個很好玩的朋友,他是花蓮衝浪一哥!」這種感覺。 
  
這是愛生活的不做作分享、對地方人情關懷的高品質推動。只要城鄉差距,都市擁擠存在的一天,我們就越需要這樣的精神存在。 
  
希望有一天,台灣每個縣市都能有一本像這樣的「祕技攻略本」,那將會是最棒的環島指南!
















花蓮,位於島嶼之東、大洋之西,擁有壯闊的山海美景與純厚樸質的在地文化與人情。她是詩人小說家的故鄉、藝術家的靈感醞釀之地,是許多異鄉客落地生根的第二原鄉。在作者O’rip團隊眼中,花蓮也是台灣最適合體驗「住遊與慢遊」的現代桃花源;本書就是這群生活家們將生活心得轉化萃取而成的旅行提案──13個通往花蓮的祕徑,獻給每個想好好感受這塊土地美好的人。
春天 散步
  孕育藝術家與文學家的花蓮,街頭轉角隨處是似曾相識的場景,乘著想像的翅膀,去探訪王禎和、楊牧、陳黎、東明相......筆下、行過的花蓮!遊逛特色老店與現代特色小店,感受花蓮新舊並存的活力,也是很棒的春天散步提案。
夏天 樂玩
  白天騎單車、爬樹攀岩、溯溪、步道健行......; 晚上呢,探訪夜間生態、乘著晚風夜騎,當然,逛夜市也很不錯。最重要的是不能錯失與大海親近的機會,潛水、衝浪、賞鯨、夜釣......,整個夏天都玩不完。
秋天 拜訪
  氣候爽亮的好時節適合認識有趣的人與文化。到海岸港口部落拜訪原住民藝術工作室,感受大海孕育的藝術心靈;到縱谷的鳳林小鎮品嚐客家媽媽好手藝、逛菸樓、聽阿公講古,還可能在田野間和保育鳥環頸雉不期而遇呢。
冬天 饞味
  東北季風吹起時,挨著熱鍋坐、大啖美食最暢快!推薦情味濃濃的鄉愁店家,好食物配好故事。料理達人帶你逛傳統市場,體驗最在地的原味食材。還有許多用心經營的有機農場,提供親近土地的好機會。
作者簡介
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 
  O’rip是阿美族語「生活」的意思,也有「生命史、文化史」的意涵。
  2006年春天,王玉萍邀請幾位朋友,用「兼差」的時間共同辦一本以「在花蓮生活的人」觀點介紹花蓮的刊物,這群人有八成是新移民,也可由此更深入認識自己選擇的家鄉。2006年5月,第一本《O’rip》雙月刊正式登場。
  2008年6月,O’rip四位核心夥伴在璞石咖啡館二樓成立「生活旅人工作室」,O’rip好傢伙們辦展覽、主題旅行、講座、演唱會、創意商品……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傳達對生活的想法與態度。
  本書是以過去雙月刊內容為基礎,O’rip好傢伙們共同創作的第一本生活旅行專書。
企劃主籌
王玉萍
  婚前台北人,婚後花蓮人。
  輔仁大學歷史系畢。在台北的最後一個工作是誠品書店活動企劃主任。
  婚後第二年,搬到先生居住的城市花蓮,開始在先生經營的璞石咖啡館舉辦各式藝文活動。第二個孩子滿月時,與好朋友們共同出刊了《O’rip》。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邱一新(旅行作家 / 《TVBS周刊》發行人)
  O’rip是我在花蓮的羅盤。過去讀《O’rip》,常常看了某一段文字或某一張圖片,心中的磁針就開始顫動,突然就興起「一定要去那兒」的衝動。
  如果你想在某個地方當個陌生人,又不想出國,花蓮絕對是個好去處。它的山海和人文風景,充滿療傷能量,是「治癒旅行」的首選。通過O’rip的指引,我在花蓮有了在地感,常常覺得自己是那兒的一棵樹、一陣風、一片浮雲、一朵浪花、或一隻遨翔的鷹......
  O’rip是我通往花蓮的「祕徑」。花蓮的「祕境」在O’rip中。
  此外,O’rip也是最佳的「花蓮食步」。它推薦花蓮風水孕育的食材,也介紹良心主張的原民料理、客家料理、閩台料理、以及新移民帶來花蓮的各式料理,讓我在花蓮度過美好的「食」光。
  所以,這本充滿季節感和邂逅樂趣的書,一定會興起你我跟隨的念頭。

林天來(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出版事業部總經理)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在花蓮的人。二十年前,到台北追尋一個更開放、更多元的天地。因為工作,多年來我踏遍台灣各地,走過香港、東京、北京、上海、首爾、紐約、洛杉磯、法蘭克福......一個又一個的異鄉,豐富了生命經驗,卻也在心中映射出花蓮原鄉的秀麗和淳美。
  就像是逃出台北一樣,我總是在星期五晚上回鄉,像是受傷的動物,亟需得到花蓮靈氣的撫慰。而就像是儀式一般,星期六下午我總坐在璞石咖啡館的窗邊,一種悠然的步調,引我沉浸在書中的世界。有時遇到蕭青陽來演講設計,有時遇到舒國治來談慢活;會聽到胡德夫的渾厚歌聲,林生祥唱著創作歌曲。甚或亞都麗緻的嚴長壽總裁會突然坐在眼前,親切地和每個人問候。
  花蓮,是被祝福的土地,總在最需要的時候,迎來了溫暖的貴人。是博愛無私的傳教士,在這裡留下了門諾醫院;是清淨智慧的證嚴法師,讓慈濟從花蓮出發,走向世界。而當我們可以安居樂業、衣食無虞的時候,有一些人選擇在花蓮生根,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多元了文化的風采。
  藉由玉萍和O’rip團隊的連結,我發現了自己本來不熟悉的花蓮,而這一些人、這一些店、這一些故事,被記錄在這本書中,等待著我們去欣賞、去體會、去擁有。就像我平常訂《O’rip》送朋友一樣,我急迫地想把《通往花蓮的祕徑》這本書送給身旁一直努力創造真、善、美的朋友,讓他們一同看見書中一樣認真、用心的夥伴。

林生祥(歌手)
  曾經在我大學時代騎著機車,身上只帶一千五百元,啟程到東部進行九天的貧窮之旅;曾經在我青春的職業音樂巡迴中,在花蓮光復鄉廟口錄下一張現場音樂專輯;曾經在颱風剛離開的早晨,冒險攀上文山溫泉的岩壁池裡,感受太魯閣的山河震撼;曾經和鍾永豐騎機車,第一次走進夢幻般的自強外役監和白米炸彈客相會......。原來,我有許多關於花蓮的記憶。
  這本書是由具有生活想像力的人共同成就的花蓮作品,從生活的視野中累積的點滴,看似平凡但展現了對生活價值的看法以及對人與土地的友善;太平洋與中央山脈交織出不凡的風、雲、雨、浪,也深深影響花蓮人的生活樣態及步調,很迷人。我沒有強烈的旅行慾望,我的移動大多是演出帶著我走,但下一次或許我將帶著我的家人與這本書,一起探訪我尚未親近過的生活花蓮,應該會很美好。
徐璐(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
  為了在放慢的人生仍然能過著有韻的生活,加上一個又能烹飪,又會做蛋糕、煮咖啡,還能畫畫、彈鋼琴的「苦力金主」老公,於是,一個藏了很多故事的咖啡館---「璞石」誕生了。
  一個嫁到花蓮的媳婦──玉萍,原來,只是找尋一個家。為了讓沉靜的小城,隨著春、夏、秋、冬的律動,也能有著四季的人文風情。加上四個能寫、能畫、能上山、能下海夥伴的加入,原意為「生活」(阿美族語)的O’rip刊物和工作室也先後出現了。
  這是O’rip故事的開始。
  能寫、能畫的是在花蓮待了十一年,被暱稱「小花」的啟瑞和又有「正妹」之稱的義智;能上山、能下海的是從瑞典回來,天不怕地不怕的素敏,以及被稱做「考古學家」的國風。
  他們以筆、以鏡頭,用心、用熱情,讓O’rip成了花蓮的人文地標。
  因為O’rip,許多旅人開始在花蓮流連忘返;因為O’rip,花蓮成了許多旅人心中的家。
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政大創意實驗室計畫主持人)
  理想生活裡,有這麼一間Cafe,Ross經常坐在角落對Chandler訴苦,但更多時候,一群人圍著長桌,交換公平貿易咖啡和在地小農市集的情報。
  理想生活裡,有這麼一個房間,Virginia Wolf正安靜地書寫,但更多時候,一群人散落四處聽萬芳唱歌,動手做布朗尼,用身體玩夢與創造力。
  理想生活裡,有這麼一趟旅行,Audrey Hepburn與Albert Finney不得不誠實面對並修復一段無感的關係,但更多時候,一群人在縱谷與海線之間跑來跑去,只是為了要讓我們稱之為家的這個東海岸聚落看見自己,也看見世界。
  理想的生活,不一定非得在花蓮不可,但因為玉萍和O’rip,生活在花蓮,變得越來越理想。
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詩人)
  O’rip的工作團隊以細膩、挑剔與別具品味的觀點,帶你到花蓮,一個充滿人文思維,質樸美感的美麗鄉土。這是一本帶你走進奇萊山的呼吸,沾染太平洋的色彩,以及貼近花蓮街道靈魂的好書。
萬芳(歌手)
  
  這幾年旅客台灣許多地方,遇見許多人。
  常常在這些野生日曬的臉上,看到最簡單平凡的感動。
  那回在花東的路上,遇見一位肩著扁擔,賣著兩籃竹簍自種蔬菜的婦人。
  她隨著公車一站一站的坐到每個村落去賣菜。自清早到下午。
  那天遇見她,這位婦人正站在靠海的大馬路邊,我停車在她身旁詢問關於對街一間房子的故事。然後她問我是否買菜,一包二十五塊,我買了青辣椒和小黃瓜。此刻公車經過,我看見婦人抬頭看了一下,後來才知道那是她正在等的公車。我很抱歉害她沒搭上車,她直說沒關係。
  我問她下一班公車什麼時候來,她說一個小時後,然後一直說沒關係。我堅持要載她一程,而她始終不好意思的回絕。終於將她請上車,在經過幾個公車站牌之後,她請我停車,說是要去找朋友聊天,我其實知道她騙我,但不想再勉強,而婦人下車時竟然還要貼我油錢,我當然不肯收,她硬是要我多收下她的兩包菜。
  我調頭往我要去的另一個方向離開時,從後照鏡看見婦人擔著扁擔開始步行。
  我突然覺得關於土地生命關於熱愛的話題,在婦人身上,實在顯得矯作與多餘。那不過就是最基本的生活,只是生活。
  這大概也是一部分新移民者來到這裡的原因吧,重新學習安居、步調甚至做人的道理。
  我這個偶爾來訪的旅客,也在每一次與在地人的接觸中,在好山好水的滋潤裡,學習簡單平凡謙卑的步伐。並將在花蓮慢旅行的情調延續至中央山脈以西的我的工作與生活。
  感謝這一切美好。
 










目錄



祕徑地圖
春  友善小店家 / 想像的風景?016?018
夏  不開車的漫遊 / 海岸?樂玩?020?022
秋  秋訪?稻香?浪花?024
冬  市場?好滋味?026
推薦序 / 最頂級的旅遊接待──從在地生活的自信出發  嚴長壽?010
自序 / O’rip寫的是旅行,談的是生活?012
Part1-春天  散步
逛逛慢城小店家?030
璞石咖啡館 / 時光二手書店 / 舊書舖子 / 泥巴咖啡 / 海豚灣餐廳 /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 / 喜品家乳酪蛋糕 / 大王菜舖子
訪老店?找寶貝?050
久壽便當專賣店 / 中國旗袍專賣店 / 陳耳鼻喉科 / 快樂沙發床(椅)工廠 / 廟口紅茶 / 金城冰果室∕木三鐵店
文學的理想漫遊?064
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 / 林宜澐=東海岸減肥報告書 / 陳列=永遠的山 / 陳黎=島嶼邊緣 / 邱上林=影像寫花蓮 / 方梓=采采卷耳 / 吳鳴=豐田筆記 / 劉克襄=迷路一天,在小鎮 / 吳明益=家離水邊那麼近 / 廖鴻基=後山鯨書......
膠卷下的影像風景?076
你是我的唯一=玉里鎮 / 後山日先照 & 盛夏光年=新城七星潭海景 / 玫瑰玫瑰我愛你=花蓮市區溝仔尾 / 單車上路 & 練習曲=台11線海景 / 風中緋櫻=林田山∕比賽開始=光復糖廠 / 策馬入林=和仁海邊.......
Part2-夏天  樂玩
夏日?運動正好?088
騎單車 / 爬樹攀岩 / 溯溪 / 步道健行
夏夜?出門去?五點後?104
觀浪聽濤 / 夜騎 / 夜觀 / 美食攤 / 月光音樂Party
淺嚐海洋鮮滋味?118
磯釣與灘釣 / 賞鯨豚
奔向大海?快樂暈眩?126
衝浪 / 潛水 / 飛魚季 / 夜釣遊船
Part3-秋天  拜訪
探訪藝術新生的港口部落?138
馬拉道藝廊 / 項鍊工作室 / 那ㄜ哩岸工作室
重溫農村媽媽味的鳳林小鎮?148
菸樓 / 客家媽媽的私房手藝 / 街坊美食 / 田間自然觀察
Part4-冬天 饞味
鄉愁食物戀?166
僑藝雲泰料理 / 越南美食 / 芝麻開門 / 苗家美食 / 邊城茶舖
逛市場?尋在地味?178
花蓮重慶市場 / 吉安黃昏市場 / 花蓮漁港市場
到田裡去看看吧!?186
吉拉卡樣農場 / 佳豐農場 / 羅山有機村
附錄 / 花蓮旅遊資訊推薦索引?196
圖片來源?203
後記 / O’rip夥伴的私心話?204














推薦序
最頂級的旅遊接待──從在地生活的自信出發
  從事觀光事業到今天,這三十八年來,我從頭到尾都不覺得「觀光」是賺錢的工作,不管開放全球人士來台觀光,或是現在開放陸客來台,我始終都認為,「觀光」是讓台灣在政治舞台走不出去時,緊抓機會,讓外人了解「真實」的台灣,甚至能被台灣的熱情所感動。不但是唯一可以跟世界做朋友最好的方法,也正是激勵我努力推展台灣觀光最大的力量。
  早年台灣經濟還未發展時,完全靠觀光客差異性的生活、差異性的消費能力來賺取外快。因此都是刻意包裝出來的異國情調節目,也就是本國人並不會如此享受的,旅館是本國人不可能有錢住的,觀光客所見所聞大都跟本國生活脫節。但是當我們社會走到更文明的時候,反過來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變成人家來追求嚮往。我們能不能夠以更自信的態度、更寬容的想法,勇敢地張開雙手,邀請所有來自外面的朋友,告訴他們:「真實的」、「生活的」台灣,才是最美、最值得各位來體驗與分享的旅遊之美?
  《通往花蓮的祕徑》的作者之一玉萍則讓我們更進一步發現了這樣的事實:「你是哪裡人?重要;現在在哪裡過生活,更重要。你在花蓮路上看到--大搖大擺慢悠悠走路的人,一定不是觀光客;你到花蓮海邊看到--皺眉沉思不語的,一定不是花蓮人。」更重要地,只要你住在花蓮,你一定會同意玉萍的描述:「你在我們臉上看到的表情還是與西部人不一樣,因為很多花蓮人,都有自己釋放壓力的祕密基地,隨時可以跳到大山大水小溪小徑......接受大自然的撫慰,滋潤心靈,創造出迷人的生活文化。」這是花蓮自然環境所給予住民的福利,也正是每一個觀光客心中所亟望追求的旅遊目的。
  讓我們回頭想想一個關鍵的核心問題:「如何做好主人」、「如何體諒客人」、「如何善盡主人的角色」。玉萍和她的夥伴們以阿美語「生活」O’rip為名,合力創辦了免費贈閱的刊物《O’rip》,將刊物製作當成一種生活形態。O’rip的夥伴們有八成是外來移民,年資一年到十年不等,花蓮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物」,因為好奇,都玩得特別盡興。
  但當他們在花蓮生活的當下,同時也扮演著花蓮在地與外來觀光客的橋樑角色。因此O’rip非常有趣地兼具主人與客人的兩種身分以及視野,能在真正的生活之中,發掘出在地文化的觀光優勢。這樣用心的文化工作者,在台灣各地默默地耕耘,但體制與官方似乎繼續漠然以對。
  透過《通往花蓮的祕徑》,讀者可以親自經歷花蓮的生活之美,重新發現台灣豐沛的自然與文化活力。也許我們不必需要一條快速抵達的高速公路才能感受到這一切,而我們也更應該將心比心,身為台灣主人的我們,有沒有如同玉萍以及O’rip夥伴的熱情與行動力,肯定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同時將我們日常所展現的一切當作面對國際友人的最佳行銷工具。當然更應該反省的是觀光同業與政府相關單位,除了單一制式的「阿里山」、「日月潭」套裝行程之外,我們如何協助在地文化、觀光工作者對國際做出慢活、慢遊台灣的行銷?
  最後希望《通往花蓮的祕徑》不只能變成讀者旅遊花蓮的好指南,更希望讀者能在全國各地發現像玉萍與O’rip夥伴一樣,默默地為台灣的觀光文化開拓新生命的有心人,並不吝為他們加油喝采。
──嚴長壽,亞都麗緻旅館系統 集團總裁













O’rip寫的是旅行,談的是生活
  2008年6月O’rip夥伴們在璞石咖啡館的二樓成立「生活旅人工作室」,在這之前有兩年的時間,我們是在咖啡館的桌上完成兩個月一期的《O’rip》刊物。
  2005年的冬天,我頂著即將要生產的大肚子,邀約幾位彼此不一定認識的朋友,在璞石咖啡館碰面,他們是我到花蓮的頭三年成天坐在璞石咖啡館裡,默默觀察出的袋中人選,有的能寫、有的能畫、有的能拍照(有的三項都行)。
  我說啊--我很喜歡出版,現在住花蓮,想辦一份小刊物,是以「住花蓮的人」的在地角度介紹花蓮,而且不論介紹行業或活動都以「說人的故事」為出發。和善的他們都說好好好,但也都不約而同地說:「玉萍,妳是不是怕坐月子的時候太閒啊!」
  一語中的,第一期《O’rip》真的是在坐月子中心截稿的。這刊物有一群爸媽,統稱「O’rip好傢伙」,他們,成為我在花蓮最好的朋友。
  我們有八成是外來移民,年資一年到十年不等,花蓮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物」,我們因為好奇,都玩得特別盡興。我們持續說著不同人物的故事,結果每一篇故事的主角,都成為O’rip的好朋友,也樂意當讀者在花蓮的好朋友。更棒的是, O’rip好傢伙們因此越來越認識花蓮。
  我們發現:你是哪裡人?重要;現在在哪裡過生活,更重要。你在花蓮路上看到--大搖大擺慢悠悠走路的人,一定不是觀光客;你到花蓮海邊看到--皺眉沉思不語的,一定不是花蓮人。我們都深深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
  花蓮人的普遍收入實在不高,我們也許會與你說:「生活難過喔!」但你在我們臉上看到的表情還是與西部人不一樣,因為很多花蓮人,都有自己釋放壓力的祕密基地,隨時可以跳到大山大水小溪小徑......接受大自然的撫慰,滋潤心靈,創造出迷人的生活文化。
  好傢伙們更會玩了,可以將專題的各篇題目,組成一個採訪旅行團,一起去旅行、採訪、分享討論、繪成地圖......O’rip的採訪常常是一次不能成事的,總要去個兩次三次四次,換算稿費絕對是傻子行為,但換算成自我的成長,就不一樣了。我們豐富了彼此的生活記憶,還發現O’rip存在的更多理由。漸漸感覺到,O’rip可以發揮一些小小影響力,於是期待為花蓮有更多實質的貢獻--發掘新的旅行文化,帶動花蓮的產業。
  《O’rip》原是一本贈閱的刊物,第三期開始陸續有人來不及拿到、表示願意付郵資請我們用寄的,我們估量這樣郵資來回頗浪費,於是有了訂閱辦法;後來發現有幾期被索取到沒庫存了,O’rip好傢伙們開始構想要做合輯。在第十期的發刊詞,我大剌剌地表示要出合輯,一晃到現在第十七期了,當初詢問合輯的人大概都以為我是放羊的了。其實有試過,但始終找不到適合的形式,就擱了下來。直到遠流副總編輯靜宜打電話給我,說看到《O’rip》很喜歡,讓我們很振奮地再試一次。
  O’rip向來就是「照著季節走」,夏天往外頭玩耍、冬天吃熱呼呼的,所以這本合輯就以四季來分主題。按「理想」,把每個專題的五至七篇短文章,串成一篇大文章,整本書共十來篇大文章,剛剛好!
真的動手了才發現:裝修房子比重新蓋還要難。
  原本每篇短文都是以「我」的第一人稱來寫,但作者不同語氣各異,要串成一大篇,不小心處理也許會讓讀者有「精神分裂」的誤解。
  文章經由網路花蓮台北跑,靜宜都以「這是作者定稿」來認真討論,其實很多文稿後來都一改再改。時間越來越緊迫,有一些題目過去O’rip沒做過,就得從頭來過。不過當我與畫地圖的夥伴韶雯聽說,港口部落的大廚耀忠要去奇美部落教做甜點,我們的腳就不聽使喚了,情願晚上熬夜趕工,白天仍是要往外跑--靜宜遠在台北拿我們沒輒,只能當是訓練讓心臟更強壯吧!
  你如果是我,會不會去呢?剛做《O’rip》時我生第二胎,孩子自己帶,頂多市區跑跑採訪,很多地方我不能去,聽夥伴們回來分享,當神遊過過癮就好了。那時夥伴素敏與啟瑞都說「奇美=很美」,讓我很想親自踏上聽過故事的土地。
  一到那兒,看著部落年輕人俐落地在戶外搭起桌子,耀忠摘採現場的月桃花當盤飾、構樹果做果醬;我們在青山白雲綠草地上,與一群阿美族媽媽們,品嚐「冰淇淋水果優格」、「芒果西米露」、「番薯芝麻球」......回程的山路上看到構樹,O’rip夥伴們要拔果實回去做果醬,遇到部落人開車經過,二話不說拿起小刀幫我們摘採!
  那晚,我熬夜趕稿,腦海裡想的是,希望我年紀大了,也能像部落的媽媽們一樣,午後聚在一起學幾道好吃的。第二天收到夥伴韶雯的簡訊:我們這群人,和陪伴著我們的部落朋友,如果能一起老,應該是很幸福的事......
這樣的幸福很清楚,讓人安心。
  O’rip是阿美語「生活」的意思,做《O’rip》,好傢伙們不是「為工作而工作」,寫的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在生活中旅行。都寫在書裡了,你也可以來試試。
(文∕王玉萍)
後語
O’rip夥伴的私心話
  O’rip的一場小農演講,假日農夫寶匡說:「在花蓮,就要做點自然的事。」
  想起以前在誠品工作,也是聽到一場演講,主講人說:「要與好的人、專業的人,一起做事。這二點缺一不可喔。」
  感謝一切,好的人、專業的人、自然的事,這是O’rip分享給我的!
──王玉萍
  2004年,跳到藍色的砂卡礑溪水裡,一個城市小孩,找回了孩提時在大海裡的記憶。嘗試著不去面對西部家鄉的變遷,而轉換成對新家鄉的熱愛。
──蔡韶雯

  來花蓮的第四年末加入O’rip,我有了不一樣的第五年。前四年,用時間沉澱過去的生命。今年,我開始看見五彩繽紛屬於花蓮的顏色。這就是O’rip旅行,沉靜地等待,溫暖地改變,關於花蓮這塊地方,也關於用心感受與熱愛花蓮的人。
──陳亞平

  朋友說,到花蓮度假其實是從上了蘇花公路就開始了!啊!你嘸知,那上路吧!
──蘇素敏
  在花蓮,很容易為一件簡單的事笑開。
  因為在那裡,離太陽那麼近,離海浪那麼近,離蟬鳴那麼近,離星空那麼近......,離自然好近,離土地好近,人變得簡單,笑變得輕易,站得比較踏實,靈魂比較透明,都市人在那裡,一不小心,就會和久違了真實的自己,好近好近......
──歐陽夢芝
  朋友愛戲說,我沒有出過國,只好宣稱自己最遠的地方去過離島蘭嶼。
  對於遠行,沒有特別的渴望,也許是因為一直住在旅人漫遊的地方。
  反倒是離開花蓮,幾乎成為每個花蓮人成長必經的過程。
  能夠回到熟悉的地方生活,與O’rip夥伴們更貼近這一塊土地,已是最大幸福。
  想休息時,就出發囉。
  遠行久了,想想要回到哪裡生活吧。
──鍾國風
  回到最初的心情,擁有最簡單的感動,O’rip是用腳及口踏訪出來的生活。
──王義智
  因為愛玩、所以拼命玩。
  因為好玩、所以用力玩。
  因為貪玩、所以O’rip就是沒天沒地的玩。
──林佳穎
  過去朋友問,因何喜歡花蓮,我慎重其事,因為花蓮沒有「鬼」。
  沒有「鬼」為我喜歡花蓮的初理由,無有過去,也就無有未來,
  河海清朗,藍天白雲。
 
  那是關於我純然求知的歲月,無憂而無懼,周遭人和土地,相對予我無私相授。
 
  如今再有人問,因何喜歡,答案卻變得簡單,我想回答「生活」,
  是的,因在這,有我所想過的美好生活。
──黃啟瑞
  佳玲:當初是你拉我進O’rip的,你根本是我生命中的貴人。(跪)
  則秀:希望不是害了你才好,例如論文寫不完......
  佳玲:(立刻遺忘論文的話題)不過我很好奇,O’rip的團隊這麼專業,有什麼進入的先決要件?
  則秀:可能是腿要長之類的吧。
  (佳玲認真記筆記)
  佳玲:你覺得,O’rip對生活有什麼幫助嗎?
  則秀:不大好用,用來蓋泡麵都不夠重。
  佳玲:不過當朋友來花蓮的時候,拿幾本來打發大家倒不賴......
  則秀:你進入O’rip之後,最大的好處是?
  佳玲:記得我們是騙吃騙喝組合嗎?每次採訪的對象都會自動請客,至今已經吃過兩三攤了!!!
  則秀:我們也不是故意的......加入O’rip之後,開心嗎?
  佳玲:專訪對象很帥那時候,蠻開心的 ~ 可惜他已婚了......(煙)
  則秀:想必妳當時很嬌羞吧。
  佳玲:是阿,請不要告訴別人。我那時候在璞石咖啡館喝的兩杯咖啡還沒有付錢勒.......
  則秀:現在大家都知道囉。
──謝佳玲&陳則秀內容連載

內文1 2 3 4 5
§內文1



鄉愁食物戀
我們以食物為媒介
濃厚感情為爐火,細烹慢燉……在大啖美食的歡愉中
我們看見了移民者對土地的追尋與情感
也看見了跨國婚姻相互支持的體貼
一碟家鄉菜,撫慰的豈只是遊子心

在花蓮,一定要尊重大自然告訴你的訊息。
既然東北季風都吹起了,那麼,還是挨著熱鍋坐吧──食物串起的,其實是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的故事。
以下這些店家,不只有故事,它們有躲在雜貨店裡的、有前面是機車行的、有在自家客廳開賣的……你就不難猜出,好吃有道理了。

「僑藝雲泰料理」是花蓮第一家用泰文寫招牌的店
每次來到這裡,總要向老闆阿迪點上一盤泰式涼拌蔬菜及海鮮酸辣湯;用南薑入味的酸辣湯很暖胃,正適合冬天。

說起阿迪的店,用中文溝通的,大概少人知道,但在花蓮討生活的外勞圈,卻耳熟能詳。

阿迪在清邁出生,是抗戰時從昆明舉家避禍緬甸的華僑第二代。十六歲為了求學的緣故,媽媽帶著他和姊姊到台灣,開始時住中壢,那幾年幾乎天天下雨,牆壁不斷冒汗,冷到受不了,有個機緣,媽媽到花蓮探望嫁入大陳的姐妹淘,下車時覺得花蓮很熱很舒服,就決定住下來了。

後來認識阿迪的繼父──吳洪江,是浙江籍榮民,對阿迪母子很照顧,買了間小房子給他們經營雜貨店,阿迪的媽媽每天還磨豆漿賣早餐、編毛帽改衣服……,吳洪江覺得太太既是華僑,又靠著自己手藝賺錢,乾脆取名叫「僑藝」。

九○年台灣開放外勞簽證,全盛時美崙地區外籍人口超過三千,多散布於工業區的石材工廠內。

「剛開始我在路邊聽到有人用泰國話聊到『不知道這裡水怎麼賣?』我招手用泰國話回答『來媽媽這邊!小瓶的十塊錢,大的廿塊。』回去後傳開來,說這裡的老闆娘是泰國人,會講泰國話,他們紛紛都來我店裡買。更後來,包括生病看醫生、跟工廠帶班溝通,大大小小事情,他們都會來找我……」

僑藝開始賣雲泰菜也並非針對台灣人,是因為每天來雜貨店內的工人們直嚷著:媽媽妳賣我們吃的麵吃的菜嘛!甚至連廚師都是自告奮勇來的。

僑藝第一任駐店廚師名叫「吉利采」,傍晚從工業區下班直接到店內來掌廚,糯米飯、生牛肉、涼拌木瓜……阿迪媽媽的說法是,她連切菜都是跟吉利采學的。
隔年期滿吉利采回泰國,烹調工作則由阿迪接下來,同時雜貨店多方從台北代理商處引進泰國雜貨來販賣,並且申請電信局安設撥打國際的電話亭,店內則架起大耳朵,好播放泰國新聞跟拳技節目。

石材產業後來逐漸轉移大陸,阿迪決定赴泰國學習料理,同時店內用餐區域於2002年進行改裝。

從泰國學習廚藝回來後,阿迪的味道更有自己的堅持了。為了料理使用的新鮮香料,阿迪還特別跟鄰居在豐田借了一塊地栽種南薑、香茅、羅勒、七葉蘭、泰國萊姆等,並利用午晚餐間的休息空檔開車到遙遠的菜園採摘。

阿迪說:「就是為了要讓客人品嚐到最道地的泰國美味。」(文/黃啟瑞)
內文1 2 3 4 5



「越南美食」揉合著愛情的酸甜小滋味,讓魚露醬變得一點也不臭!
在探詢鄉愁美食的過程中,我們在一家機車行裡找到了越南的酸甜滋味。
原本只是煮給老公吃的家鄉料理,因為老公的支持,成了花蓮越南新娘們每天都想來吃上一碗牛肉河粉的聚會所,漸漸的,也成了慈濟學區的好味道。

這對恩愛的異國夫妻很有名,他們如果不講話只是坐在那兒,你會分不清楚哪一個是台灣人哪一個是越南人,說穿了,就是極有夫妻臉的一對。

從小在胡志明市市場邊做生意長大的阿蘭(我對她的暱稱),可以說嫁得不錯,老公人老實、惜某又疼子,她想要賣吃的做生意,他叫她不要太累,先在家裡做做就好。就這樣,李大哥替阿蘭掛起「越南美食」的招牌,把機車行的店面撥出一些空間給她,機車行裡從此飄香。

手藝跟效率都很棒的阿蘭,每天一大早都得花三個小時來熬煮牛骨高湯,用媽媽寄來的越南中藥慢慢、慢慢的熬,就會熬出連台灣人都很喜歡的牛骨高湯,清清爽爽又帶點肉汁的甜味迷煞不少左右鄰居,一碗六十元的「牛肉河粉」也稱得上是親友價,每天都要來吃上一碗的人可不少。

除了牛肉河粉,招牌的「越南麵包」更是慈濟、東華大學學生們的最愛。阿蘭說,這在她的家鄉是大家天天都會吃的東西。只要了解越南曾為法屬殖民地,就不難理解越南人怎麼也啃起法國麵包了,不同的是,這塊法國麵包裡包含的可是道道地地的越南精神,不光是那股酸甜鮮辣,還有越南的刻苦耐勞──吃個麵包過一餐只要五十元,刻苦吧!

「怎麼認識妳老公的?」
「教會朋友介紹的。我本來是不想再來台灣了,那段幫傭看護的日子太苦。唉~越南那邊騙我說是來工廠工作,結果不是,能怎麼辦?」

知道她不只是撐過去了,還撐了三年,知道她好的不只我,李大哥更是,約會再約會,分離後的不捨更激發出台灣男子的氣魄,就飛過去給她娶回來!

品嚐越南菜對口味較輕淡的人來說,應該是件愉悅的美食享受,因為它的酸跟辣都是一點點,沒泰式料理那麼厲害,但越南的魚露醬可就不一定了,李大哥覺得這個臭臭的,阿蘭忙著反駁哪有臭,這很好吃的,笑得他緊接著說:「不臭不臭,很奇怪,煮過之後就不臭了。」

我想,不確定敢不敢吃的,還是先嚐一點點再做打算吧。(文/王義智)


逛逛慢城小店家
花蓮的春天
不太熱、沒啥雨,樹梢草地剛冒出綠來,四處走走很舒服的
推薦你市區周邊好吃好玩的友善小店家
多數是老闆親自接待,他們開店百分之九十九的理由:
做喜歡的事,在花蓮生活

這幾年花蓮的有趣,當然跟新移民有些關係。
當你閱讀與花蓮有關的旅行書或是上網找資料,應該會發現與別的城市有點不太一樣──除了名產店或傳統小吃店,還出現不少特色小店家。它們多數散布在鬧區金三角(中正、中華、中山路)的周邊,交通便利,更多了份悠閒。

這些小店家的老闆多半是花蓮的新移民或是曾離鄉的花蓮人,在生命的某一時刻做下選擇,要「在花蓮生活」,然後才考慮「要做什麼才能待在花蓮生活」。

他們其實都知道,在花蓮開店難賺大錢,是「賺到了生活」,所以出現了晚上不營業,老闆回家陪小孩的「璞石咖啡館」;午後騎著老鼠造型三輪車,沿街賣自製貝果的「泥巴咖啡」;晚上八點老闆一定打烊去運動的「喜品家乳酪蛋糕」;客人可以預約與民宿主人一家共進晚餐的「自己家B&B」……。小店家之間的關係也很「復古」,情義重於利益,在「時光」二手書店買的書可請「舊書舖子」老闆幫你一併寄送回家,店家彼此互放名片宣傳、即使同行也沒問題,訂「大王菜舖子」的菜可以在「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與「阿之寶手創館」取貨……

小店家的老闆各有特色,很容易感受到「什麼人開什麼店」,也樂於與客人分享,幾乎都有blog(有的經營得非常好),介紹自己的店、更多是傳達在花蓮生活的感想。也許就是這些,觸動了很多人對「平實生活」的嚮往,越來越多媒體介紹花蓮時,是以這些特色小店家為採訪對象,形成了一個認識花蓮的新窗口。

春天散步從這些小店家開始,好讓你多認識些「地頭蛇」,說不定會得到獨家行程的建議,先說在前,與這些小店家老闆聊過天,難保你不會也動了想移民花蓮的念頭喔。

「璞石咖啡館」,一個藏了很多故事的咖啡館
從火車站到璞石,有一條祕密通道,流傳在花蓮人或在此讀書的學子間,國聯四路與商校街口左轉,沿著美崙溪,左邊是綠色河堤,右邊是低矮老屋,覺得經由這條「時光隧道」進入花蓮市,就可轉換掉忙碌的頻道,進入慢悠悠的花蓮生活。

璞石最初幾年沒有架招牌,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家什麼店──害羞的楊武訓老闆也只有「讓花蓮愛好藝文的人們有個可以聚聚的地方」這樣模糊的想法,最清楚的是,想回到成長的花蓮過生活,璞石,就這樣有機的生長出自己的樣貌來。

楊老闆是學美術的,初期把平面設計工作檯設在店中間,另請一位夥伴賣咖啡,二樓則借給需要空間發表的藝文團體或個人。

楊老闆的媽媽覺得店面太大,建議要賣餐,於是璞石開始賣牛肉麵、排骨飯(都是從對面老闆媽媽的小吃店端來的)……,常見店裡夥伴端餐過街,遇下雨天還同時撐著傘,技術超讚也真的很危險。因為在璞石用餐有冷氣、飲料又半價,那時學生族群很多。

楊老闆的太太(就是寫這篇的我)嫁來後,出餿主意:別搶媽媽的生意,就直接從璞石的廚房出餐吧!楊老闆還認真的去考了丙級廚師職照。

接下來楊老闆有了第一個孩子,開始提早賣早餐,晚上不營業,回家過家庭生活。

接下來楊老闆有了第二個孩子,思考若繼續經營,很想開一間有庭院的咖啡館,於是將原本佔三分之一的營業空間拆了變花園。

接下來二樓變成O’rip的「生活旅人工作室」,紀錄片或讀書會等活動又往三樓移。水電師傅都說:全花蓮最愛改裝的店,璞石是其一。

楊老闆常是用微笑來說話,套句老客人的話──「沒見過到這把年紀還如此靦腆的男人」。

有客人在打烊前趕來,說是與多年不見的朋友相約,務必讓她等一等。楊老闆送上熱飲與麵包,讓淋到雨的客人先安安心情。

有位肯納兒(俗稱自閉症),爸媽說他不吃蔬菜,只吃璞石的生菜沙拉,每個假日都要求來一次。楊老闆說:「想找一天,彈琴給這孩子聽。」年過三十學鋼琴的他,有了微笑之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咖啡館還藏了很多人的故事。
在璞石,辦音樂會、講座是常有的,也有人辦婚禮、拍婚紗,因為璞石是他們第一次約會的地方。
有一天不知怎地無聊,我伸手翻開咖啡館一張桌子中間鑲嵌的義大利瓷磚,下面竟有一張紙條寫著,「把所有的煩悶與不開心都丟在這裡。」

我飛快到櫃檯拿一枝筆,興奮地在同一張紙上寫,「祝福你所有的煩悶與不開心都丟掉了。」然後紙條再放回原處。有個人與我一樣,發現瓷磚是可以打開的,而且還發明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心情遊戲。

與璞石夥伴說這事,他們問我紙條呢?後來不見了。
我討開心的想,是那個人帶走我的祝福了。或是哪個人,也打開這片瓷磚,又會如何呢?

一間超過十年的咖啡館,還有許多故事,是藏在其他人的心裡。說不完的。先喝杯咖啡吧!我們待會兒要出發,去找其他的小店故事。

喜歡藝文安靜的,我們去逛幾家書店;喜歡熱鬧美食的,我們去吃吃喝喝。放心,花蓮市小小的,不論往哪出走,都可以兜起來成一個圈。(文/王玉萍)

去林森路找抒情的「時光」二手書店
「我要去時光。」我們總這麼暱稱它,大家也都聽得懂,外地人可得費點心才找得到,原因是它的門牌是建國路,卻靠近林森路。

在林森路花蓮市公所對面的巷弄裡,一間日式房子,不論建物、書籍,都散發著時間淘洗出的獨特老味道,而老闆,是笑容很大、熱情活潑的女孩們。

早先,吳秀寧與吳宛霖都在大愛台工作,因為愛狗而相識相知,好到考慮一起創業,「或許是在大愛台工作過,我們都期望創業能對社會有正面的影響,所以選擇了開二手書店。」

創業的過程是由生手一點一滴辛苦磨出來的,經過前輩「舊書舖子」張學仁老闆指點,也去台灣各家有特色的二手書店考察,逐漸經營成目前的模樣。

「老房子最怕颱風、白蟻,有一次我們的藏書被白蟻蝕啊蛀的,好心疼,連忙把整批書拖到外頭去處理乾淨。」即使如此,她們仍舊努力保留老房子的原樣,不做大的更動。每個櫃子、桌椅擺飾,也都是特地為搭配老房子而設計的,「我們想二手書店和這樣的老房子,味道最是契合。」

不論如何擺設,都會讓開窗戶,保留自然採光的空間,窗戶旁,體貼的擺放了桌椅檯燈,讓讀者擁有最舒適的閱讀環境。

後來宛霖結婚轉職去,店裡添了新夥伴布丁老闆(她有隻狗叫布丁),一樣是笑容很大、熱情活潑也愛狗的女孩。喜歡看書、日式老房子、狗、與愛狗主人聊天的人,一定也會喜歡說:「我要去時光。」(文/蔡韶雯)



文學的理想漫遊
杵在同一時空的老小店家
非得動身探路才知風情。這會兒換個方式,讓心也去旅行
遠方的青山,近在咫尺的太平洋
都是生活在花蓮的作家時時援引的「祕密武器」
跟著書本、參點想像,我們去探訪作家的花蓮

如果此刻 他們都在花蓮……
我們用想像旅行,以愜意的姿勢鳥瞰,穿梭時間之流,從花東縱谷北半段的鳳林開始一路往北,也許會不期然地與年輕時駕著飛行傘輕快飛翔的邱上林,撞個正著。

經過壽豐,也許會嗅到豐田村前一晚盤旋至高空的晚香玉氣味,吳鳴在此度過童年;稍往東望,陳列密植花木的鄉居蓊鬱安靜地坐落於豐坪村,他正揮汗除去園圃裡的雜草。

望遠一點,東華大學校園裡,年輕的中文系副教授吳明益正踩著單車(或步行),以最踏實的腳步和知識情感並具的眼睛,探查這塊他口中「其實只是破壞得比較少」的土地。

繼續往北,沿路的街景也愈顯繁榮。
吉安鄉過去柴薪甚多的知卡宣溪低吟東流,陳雨航的老家就在溪水中游附近。
進入花蓮市區,楊牧的第一個老家,在和平路與南京街底交叉口。

靠近中正路的忠孝街和上海街交角,有間媽祖廟,陳黎的老家在離廟甚近的上海街,他正在此,學會偷窺世界(他著有一本《偷窺大師》),這兒是花名遠播的「溝仔尾」西界,陳克華的老家也在南京街上,花蓮最古老的風化區邊緣。

王禎和在溝仔尾巷弄間漫步,琢磨著《玫瑰玫瑰我愛你》的第一個開場要在溝仔尾的教堂……

林宜澐在不遠的中華路一整排熱鬧店面的樓上,他讓《夏日鋼琴》輕邈的琴音在《東海岸減肥報告書》亮晶晶的油花上遊走。

轉向西北,楊牧的第二個老家在博愛街與節約街交角一帶,老字號印刷廠,是楊牧《水之湄》自稿紙化身書本之地(如今成為愛書人流連的二手書店「舊書舖子」)。

橫在花蓮市區北緣的大道是「黑金通」(現今的中山路),王禎和筆下的香格里拉就在這附近;熱鬧的火車站附近住著一位素來不喜熱鬧的廖鴻基,返航之後以沾滿海腥的手執筆寫下大海見聞。

你是否也感到驚訝,花蓮小小的天地,出了這樣多的作家。

在花蓮,沒人會特別在意你做了什麼,努力工作可也,努力玩耍可也,所以有的作家能夠心安理得嚴肅認真地戲謔嘲諷,有的作家則秉其天性嚴肅認真地踏查體會才能心安理得。透過作家們細膩多樣的文字,我們感受花蓮。

花蓮 不折不扣是作家的「祕密武器」
對於故鄉,楊牧懷著深濃孺慕的感情,特別當旅居異國時。
1974年楊牧在西雅圖的太平洋沿岸看海,想到海的另一邊就是花蓮,湧上異國海岸的浪潮必定來自家鄉,突發奇想寫下〈瓶中稿〉:

當我涉足入海
輕微的質量不滅,水位漲高
彼岸的沙灘當更濕了一截
當我繼續前行,甚至淹沒於
無人的此岸七尺以西
不知道六月的花蓮啊花蓮
是否又謠傳海嘯?

楊牧第二次回台擔任客座教授期間,寫下〈俯視:立霧溪一九八三〉,以大自然生生不息對照青春歲月的流逝,可隨時回歸的故鄉對照永遠回不去的青春歲月。鄉愁原來不只是空間的阻隔,也摻雜了時間的因素。

十二年後,楊牧從東華大學望向木瓜山,寫下〈仰望:木瓜山一九九五〉,闊別多時的山形一直是他「長年模仿的氣象」,再次點出山水永恆但歲月無情的意念。山與溪的記憶,此刻已成為詩人的精神象徵,無論低頭俯視或抬頭仰望,都是深情的凝視。

花蓮土會黏人,早有先例。陳列來自嘉義農村,大學時期旅經花蓮,對花蓮一見鍾情,畢業後直奔花蓮任教,後因政治事件無端身繫囹圄。陳列擅寫散文,曾以〈無怨〉與〈地上歲月〉連續兩年奪下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1991年以《永遠的山》獲第十四屆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成為自然書寫的經典。

陳列不太喜歡在作品中對人物和地點有明確的指涉,所以我們不會輕易得知在他入獄前苦讀英語文學之所在,其實是太魯閣長春祠附近的「禪光寺」,而他裸身躍進的那窟山間小池,原來我們也早就領略其透心澈骨的涼意。(文/陳穎)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濱海茅屋札記作者孟東籬,正是此地之舊主人。
小孟即是書中的哥哥。
他父親老孟跟我是忘年之交。
早聽說這塊地被原住民地主給強收回去,看到格主留下的相片,心頭仍禁不住一陣顫慄。
果真是~
物事人非事事休...............
即今思之,當年和老孟徜徉在晚風薰人的瞭望台暢快地對飲啤酒、聖誕夜圍著熊熊燃燒的火堆抵抗冷氣團來襲的澈骨寒意、陪伴我渡過無數日夕晨昏的海邊老鋼琴.....................
美好的時光,凝成記憶裡千金不換的奢華幸福..........
可歎!這些如飛而去的光景,彷彿遽然遭受重擊,在記憶裡跌成一塊塊碎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逢搖落,悽愴江潭 ...............
檢視著舊篋零箋留下的雪泥鴻爪........
點點滴滴,都匯流爲封印在意識流光裡最美的歎息..................

http://www.wretch.cc/blog/jjs0035/3187377


蓓森朵芙格主援筆有感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樣是從老哥blog裡引用來的文章,老哥的作品為數可觀,這是五月新作。

從小老哥就是家裡天賦最高 行事風格殊特 有時甚至與家人扞格不入的獨生長子。大學時考上的是物理系,唸的是數學系,畢業於中研所,最終以回應生命最深沈的召喚 選擇鋼琴為其靈魂永恆的棲所。

不同於我親愛的老姊總像是我的玩伴兼密友,老哥在我成長歲月中 始終扮演著心靈導師的角色!

又因其醉心於藝術的執著狂熱 潛心於文史哲的深睿識見與涵養 浮沈人世濁流卻剛強獨守正義的任俠性格 ~老哥在父母心中 永遠是個令人擔憂的存在。

儘管如此,他一直是我生命中 可以直通性靈 無話不談的重要兄長!
我很感謝他,啟蒙了我性靈的智慧 開闊了我天賦所不及的視野 並且 在我沈淪於失去心愛多球的傷慟中 給了我所以活下去的勇氣與信念~

我blog扉頁上的文字,其實正是多多離世時 老哥寫給我的幾封信裡 其中的兩句:

在遙遠的地方,一切虔誠終將相遇...
生死無盡,陪伴亦無盡...yes, here we are.


wen



時間的刻痕



蓓森朵芙格主96.5.12寫於花蓮



轉眼,在花蓮的山居歲月,已整整十個年頭。

人生能夠有幾個十年?回頭細想,即令這十年因緣,終不掩些許的殘破和失落,我仍是衷心珍惜著它在我生命裡留下的刻痕。

如今,當我緬懷著花蓮這片土地對於自己的意義,不由得想起《賓漢》這部老電影裡頭一段意味深長的對話──離別之晨,羅馬老將軍依依不捨地對賓漢說:「羅馬還能再見到你嗎?」賓漢回答:「你已經使羅馬成為我生命的一部份!」

我想到,一片土地,所以會在自己心頭沉澱為一段美麗的心事;甚至在往後的歲月裡,往復迴旋地在如逝的心河裡凝結為永恆的鄉愁。那蟄隱心頭,與花蓮在深處相遇的記憶與感動,不正是隱藏在背後的神秘因素?

相同的記憶和感動,讓原本不具時間性的地理空間,在季節的流轉中烙下了時間的印痕。於是,時間不再只是時間,它是不可測知之因緣聚散寫下的「歷史」。

一位旅歐的朋友,信裡回憶道:「某一回的畢業旅行遊到了花蓮,我整個人怔在眼前湛藍漸層的無垠大海,藍到泛紫。我將自己丟在海潮聲中,夾著淚與耳邊不停唱著的Big My Secret。那是愛海的我第一次看到紫色海洋。後來我出了國,,再沒有造訪過花蓮, 但心中時常拜訪那片洗滌心靈的海水,和那種畫不出的天然色彩。」

詩意的文字,凌越了時間,直下捕捉了那停格在塵封記憶裡的永恆畫面。我看了為之動容,彷若也因著文字的牽引,悄立身畔,在淚與失神的凝睇中,墬入一片藍綠色的暈眩。



原來,那片十年來早為我所熟悉的無垠大海,襯著「鋼琴師和她的情人」配樂裡Big My Secret的琴音與海濤聲,凝望出去,那漸層加深的濃鬱湛藍,竟然可以是紫色的?

我相信,對這位長期旅行國外的鋼琴家友人,飄雪的歐洲再美,那曾經記憶自身舊遊足跡的花蓮,在歲月裡積澱的鄉愁,不但不會隨時間淡去,反而只會益發沉烈地凝蓄為一襲無法抗拒的精神召喚!我雖不曾有過任何異國飄零的經驗,卻也可敏感地對照出,此時此地,在島嶼邊緣的花蓮,在那振風而過、千年不息的海濤聲裡,我明白,這兒雖不是我形軀生命的起點,確必然是我靈性生命永劫回歸的終點。

這是一種長期沉埋在意識底層而逐日成型的命運感受,不曾長期生息於此的過路遊客,是很難親歷親證的。
走筆至此,不禁想及那儼然已成為我靈魂原鄉的世外仙境──四八高地。

近日,每每在這處草木離離的七星潭斷崖上伴著牛群散步時,感受到一股說不出的欣悅之情;我只覺這分直透心地的存在感受,對我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療癒力量;那俯瞰整個太平洋的青綠草原,在我而言,幾近於就是最接近上帝的神聖空間。我喜愛在那兒打坐;寂然坐忘中,沐風齋心,怡然享受著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的一體感;那是一種逼近生命原點的寧謐,一種鳶飛魚躍似徜徉於自己本性裡的愉悅。每當我看著這群溫馴的牛隻,襯著幾隻自天際悠悠沉落,總是與牛群形影不離的白鷺鷥,就不免想起禪宗十牛圖那“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勞鞭策永無拘”的畫意與禪境!那映著海天遼闊的湛藍埋首在綠蔭叢中的靜定身影,“牛也空兮人也閑”的物我兩忘之情,每帶給我“一拍一歌無限意”的歡暢!

於是,我明白,就在這一刻──

一個不再“生活在他方”的一刻;
一個我滿心感激地接納而不再試圖找尋任何理由逃開的一刻;
一個與自身命運全然達成合一的一刻………

無始以來的流浪。自此,畫下句點。

爾後,不再找尋,不再出走,不再自我放逐,也不復有鄉愁的失落。輪迴千古的漫長求索,至此,也只是化為眼下一聲淡然的肯定:

「是的!我在這裡。」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才仔細看了妳近日文字!

數日不見,本來兀自冷清的園地,恍然間如夢似地花藤蔓衍了起來......

特別是切.格瓦拉的眼神那篇日記,簡淡幾筆勾畫,煞是令人驚艷!

看您病骨支離中不失盈盈自立的文字意態

可真真是一個靈竅別具的女孩......

見人讚您甜美靈透,我不覺會心一笑!

我想,她可也說出了很多人心裡話呢.....^^



我衷心祈盼留言版的人情熱絡,可為妳沖淡些許異鄉的孤冷氣息..........

只是,不知怎地,任憑我在這分熱鬧裡頭怎麼用力呼吸,仍只嗅得淡淡的寂涼......

也許,這心境也只不過是反映了我對自己留言版的感覺……..

看似溫馨可感,卻總透著一股欲語無人的漠然………

於是,日記寫得久了,總要在沉寂些許時日後,重新追問自己寫作的動力;否則,那投向虛空的蒼涼手勢,真要教人無以為繼………



走筆至此,不覺又岔了題………

原打算三數行結束的問候,竟又牽動另一番心事……….

但這也非事出無端,我想,是為了在偶然的文字交會裡,妳曾對我投以不尋常的理解……………

我還依稀記得初次目睹以下文字的驚奇:



“我心底的鄉愁裏,想念著勇氣…..
因為我見到你正面逼視悲傷的勇氣,深探細索神性與靈性的勇氣,直擊劈開孤獨的勇氣,坦坦揭示自身內裡的勇氣……… ”



這深透的理解,在我經驗裡是很稀少的………

若我直覺沒錯,除了一系列悼亡文字外,妳應是特別指著﹝在美中死去﹞那篇具有總結意義的文章吧!

在這篇文字裡,我試圖指出一項鮮少為人正視的事實──不是所有的死亡都必然代表生活的縮減;相反地,活著而沒有生命的存在,才是該予以嚴厲對峙的經驗。

就是這意義上,我在一些稀有而美麗的年輕夭亡者身上,看見了一種常人所欠缺之“抗拒的深度”。

抗拒形軀的死亡,猶只是不敵生物本能的膚淺抗拒;

抗拒拖命式的殘敗與腐朽,才真正逼顯了世俗力量所無法企及的靈性深度…..

只嘆,

一曲琵琶知音少,百年歲月感慨多………….
相對有謬託知音者,卻怯於面對死亡所“可能”逼顯的靈性深度;您捻提“勇氣”二字,直擊核心的理解,我看了著實是歡喜讚嘆,感念在心的!

Anyway ,在異鄉養病的日子,可千萬保重自己……….

我相信,飄雪的巴黎再美,那曾經記憶妳舊遊足跡的花蓮,在歲月裡積澱的鄉愁,不但不曾隨時間淡去,反而益發沉烈地凝蓄為一股無法抗拒的精神召喚與命運感受!我雖不曾有過任何異國飄零的經驗,卻也可敏感地對照出,此時此地,在島嶼邊緣的花蓮,在那振風而過、千年不息的海濤聲裡,我明白,這兒雖不是我形軀生命的起點,確必然是我靈性生命永劫回歸的終點。



近日,每每在草木離離的七星潭斷崖上伴著牛群散步時,感受到一股說不出的雀躍之情;我只覺這分直透心地的存在感受,對我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療癒力量;那俯瞰整個太平洋的青綠草原,在我而言,幾近於就是最接近上帝的神聖空間。我喜愛在那兒打坐;寂然坐忘中,沐風齋心,怡然享受著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的一體感;那是一種逼近生命原點的寧謐,一種鳶飛魚躍似徜徉於自己本性的愉悅。每當我看著這群溫馴的牛隻,襯著幾隻自天際悠悠沉落,總是與牛群形影不離的白鷺鷥,就不免想起禪宗十牛圖那“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勞鞭策永無拘”的畫意與禪境!那映著海天遼闊的湛藍埋首在綠蔭叢中的靜定身影,“牛也空兮人也閑”的物我兩忘之情,每帶給我“一拍一歌無限意”的歡暢!



於是,

我明白……

就在這一刻!

一個不再“生活在他方”的一刻………..

一個我願意全然沉浸在此時此地而不再冀望彼岸、遙想未來的一刻…………

一個我滿心感激地接納而不再試圖找尋任何理由逃開的一刻…………

一個不再以鬥士姿態昂揚譴責世界的一刻…………

一個與自身命運全然達成合一的一刻………



無始以來的流浪……….

自此

畫下句點。



爾後

不再找尋,不再出走……

不再自我放逐,也不復有鄉愁的失落…………

輪迴千古的漫長求索,

至此,

也只是化為眼下一聲淡然的肯定:



“是的!我在這裡………………”









後記之一:



“是的!我在這裡.........”

對我而言,卻是佇立天涯的悲欣交集處.......

這心情,百味雜陳;只能對越天命,斂衽無言.....

兀然一聲恭喜,令我錯愕;觸緒多感,竟慨然有情何以堪之嘆...........





後記之二:



“受寵若驚到不知如何好”?

其實沒什麼的!
我寫心情札記總是如此...
一開始只想著寫幾行就好,可是,卻每牽動了個人身世之感而下筆不能自休...
與其說是為特定的對象而寫,不如說我只是經由一個潛在的“他者”作為整理自己思緒的對話者...





後記之三:



其實,最深的寧靜裡,也未嘗不是悲欣交集的!

因為,即令是終點,那終點的圓滿可也是含帶著一路崎嶇困蹇的人間歷程啊!

妳一定讀過蘇軾〈與子由澠池懷舊〉那首傳頌千古的七律: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

路長人困蹇驢嘶



一般人只注意前四句的豁然曠達,我獨愛其結語韻致深邈的嘆息……………..

弘一法師形壽將盡,臨終遺偈雖云“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卻不也手題“悲欣交集”四字,以惜別諸友嗎............

但我是能理解妳心境的,此文既是因妳而寫,總要照顧一下妳的感覺。

好!我撤了便是.........^^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劄記一則﹞

哇!真是驚艷..........^^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小花米,這八字你還真是當之無愧!
在我看來,你不只是頂住最尖銳的現實,胼手胝足地親手打造了自己的夢想,似乎周遭好幾位相識的朋友也一并經由你的手,實現了他們潛藏心底的小小夢想。
我隱然感到,經由這網路平台的設立,有一股巨大的活力正源源不絕地被這夢想給吸引過來.......
可見和不可見的緣分,正環繞著這一強大的磁場中心散逸開去又飄搖而來..........

蒸蒸日上


塵泠
ps.
蔣鵬對小威的紀錄影片讚不絕口,可是我卻怎地都無法從網路打開這檔案,你可不可以檢查一下是怎麼回事,或者,小威若看到這留言,能否把檔案直接email給我,我急著觀賞妳的傑作!^^


謝謝你的肯定
有你這番話真為我打上一真強心劑
也很高興你也能經由我而看見小小的夢想
我也會繼續維持住這個夢想
讓你們每次來都可以看到這個夢想逐漸地在成長
也希望你能加入這個夢想的行列
ps.關於小威的影片應該是沒有問題我把下載點抓出來
你試試吧

小花米
﹝續﹞

♂ 塵泠

我很驕傲能成為這個夢想的行列之一........
對我們這些偶然在花蓮駐足停留、甚至是落地生根的旅者.....
是這不斷在成長中的夢想,還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緣分的融入,讓這片沐浴在海風晨曦裡的土地,更黏人也更勾心了............^^


♂ 小花米

不知你那邊影片能看了沒有......


♂ 塵泠

嗯!沒問題了。是從你給的網址才下載成功。
很精采!
小威很有拍紀錄片的才華。
特別是她的配音所獨具的音質,以一種頗具磁性的韻律感,牽動了觀者難言的思緒延伸,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希望她能在這片染上許多朋友夢想的土地上,繼續拍成一系列的錄影記事。
可以預見,它將會有力地凝繫與這片土地有緣的人們共同的記憶與情感。

♀小威

>小花米,這八字你還真是當之無愧!
看到這行
我還以為塵泠會算命勒...
嘿嘿
感謝各位稱讚
小的會繼續努力

♂ 小花米
小威:
謝謝囉
你的第小威映像二彈哩?
有空記得記過來喔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時只道是尋常﹞

自開學以來,便進入多事之秋…………
一個月來雖迭遇風波,所幸,有許多可愛的學生仗義力挺,竟是屢屢逢凶化吉。
為了尋回孤寂裡的清明,
我不覺間養成了在清冷的靜夜裡散步的習慣…………..
彷彿一天不靠近聆聽一會兒太平洋的海濤聲,日子裡就少卻什麼似的…………

妳說,希望有一日也能回鄉。
是指想回台東定居嗎?
但是,妳的同道不是幾乎都齊聚台北嗎?
我跟蔣鵬僻居東部,就某個意義而言,我們其實是自覺地選擇了一種被遺忘的命運。
來花蓮八年了,我驀然驚覺,蔣鵬竟仍是我在這兒唯一的朋友。
其他還不時會惦記著的,也就是委煌、筠珊和妳了!
真是可驚,原來我在友情的向度,早在大學時代就已走完它全部的歷史…………..
後來所結識的人雖遠多於往昔,然而,心下何嘗不了然,那似也曾帶來些許新奇的一時緣會,說實了,只是自己江湖獨行的襯景罷了!
待緣盡勢移,也就風流雲散了!
最後,終不及在心底沉澱為雋永情誼的故交來得親切…


另日再敘嘍……
回台東若過境花蓮,一起到七星潭散個步吧!



這麼多年了
你還真是死性不改耶
到海邊散步是多美的事啊
幹嘛弄得這麼冷清孤寂地?

你的運氣一向不錯
總能逢凶化吉

在成都參觀三星堆時
發現一個銅鑄的小鐘
旁邊垂了一個小杵
敲起來叮叮響亮
非常好聽又可愛
想著買回來送給你
但願你會喜歡




﹝何夜無月﹞

妳還真是第一次送我禮物,令人煞是受寵若驚!
我很喜歡銅鑄色澤的質感。
還沒聽到清脆的叮叮聲,
我就已愛上這尚未過眼的禮物了...........
真是謝謝妳嘍!
可別笑我死性不改....^^
靜夜散步,雖形影寂涼,卻是我慰勞自己一天辛勞最大的享受!
冷清孤寂裡,自有不足為外人道的深沉悅樂,我只遺憾少有朋友陪我共享此閑情幽趣。

這讓我想起一篇俊逸入神的東坡小品,謄入於後,留贈解人: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



十七級強風的威力,確是生平僅見。

老孟擺放老鋼琴的那間濱海茅屋,短短十幾秒內,應聲吹垮。

他晚上才打電話來,說要將這台老琴寄放我這兒。

也好,那台七十年的老鋼琴,對我和小王子而言,可代表著一段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歲月。

琴聲、海濤聲、朋友們的嬉鬧聲、還有萍姊美味可口的晚餐傳來的陣陣香味.......

天地靜好,歲月如流,那曾經輕暢愉悅地自指縫流瀉而出的琴音,就這麼淡入杳渺的記憶裡,一去不返.........

你觀察得對,相較你生命驚人的穩定性,我和小王子也算進入哀樂中年了,卻還是不甘雌伏,屢屢橫生意外的波折。

聘約之事,我早看得淡然!

我已慢慢熬過苦撐待變的尖銳時節,八年的蓄積,已讓我厚植了從體制供需鎖鏈中徹底掙脫的本錢。

沒立刻走,只因為還沒找到下一個值得全心投入的生涯。

待命運轉折的輪廓清晰朗現,就是我揮別的時候了!

好多心情,不及細說。

下回見面,再好好長聊了^^



志學





志學,
花蓮這次首當其衝,
一切是有驚無險吧?

聽說慈濟醫院周邊也淹了水,
似乎讓就醫者有點麻煩。

雖久未聯絡,但偶爾去看看你的網站,
似乎不陌生你的近況哩。

紫藤閣的生意很熱絡,想你是不必掛礙教師工作了吧?
來年的聘書可都順利?
你總是做什麼像什麼,之前聽你與小王子提起民宿想法,
我只當作是玩笑,時隔未久,紫藤閣卻已是沸沸揚揚,一床難求哩。
給你祝福了

剛看了你的網站,有提到小王子的感情喲?

每每和您們一陣子未見,再聊時總有許驚奇。
相較起你們這幾個老友,我似乎生命是太穩定了些哩。

有空捎個近況吧。

H 合十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給妳寫信了!妳一切可好?
我最近一恁狂熱的練琴,練得自己都有點佩服起自己來了….^^.
這次中秋假期,知道路況甚差,我和小王子都沒回去,但在這沒回家團圓也看不到月亮的晚上,連著兩個夜裡,在海濱悠揚的琴聲中,幾次側身傾聽大家恣意的談笑,我心裡不覺也有一股暖流自內在滿溢而出,好久沒覺得這麼幸福了!迎著拂面而過的海風,我微笑睇視著這些親如家人的夥伴們,我是那麼親切地感覺到,他們真是我多生多世的親人啊!而這兒不就是我的“傷心咖啡店”嗎?它是讓我由衷產生歸宿感的精神家園呀………就在這最幸福的片刻,我突然覺得好想妳,想得心裡都微微嘆息起來了…..假如這一刻妳也在這兒多好!多希望看到妳,看到妳也坐在我們裡邊,和我們笑鬧在一塊兒……….. 一塊兒窩在竹屋裡看電影,一塊兒圍爐,一塊兒乾杯,一塊兒玩蛇,一塊兒戲謔,一塊兒練琴,一塊兒聽濤,一塊兒彈吉他,一塊兒升營火,一塊兒度過天地靜好的歲月,然後陪著一塊兒變老………..
可讀過朱少麟的《燕子》?裡頭一段文字,牽動了我好深的心情:

“………..二哥在夜風中摟住我的肩頭,我們齊迎向火光,她說:「在我的想像裡面,天堂是一個很冷的地方,都是狂風。」
「為什麼?」
「因為冷,因為風,人才會靠近,又靠攏。」
二哥的溫暖摟抱中,我的一顆心激動了起來,我懂得她的意思,人需要彼此澆灌。但她明明誰也不需要。二哥讓我非常地思念起了龍仔,回想起了舞團歲月,舞團中每一個夥伴,還有卓教授,我們都是帶著缺陷的人,我們相遇在不同的迷惘裡,又在那麼驚聲喧譁中互補遺缺,只是為了完整,完整我們的路途……….我跳了一場未完成的舞,這時候只感到冷與孤獨,並且意亂情迷,迷惘中我抱住了二哥,只覺得她的身體真好,真好。”

我在想,我們的生涯會是怎樣的終局?是不是,有一天我們都老了,老得連出門都吃力的年紀,妳還是只能活在我的想念裡?我還是只能想妳在寥長的海風中?這可會讓我的幸福帶著該死的失落………. ^^.
請認真考慮搬來東部吧,我們常惦著妳 …………..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時我們有夢


之一


感謝小王子,
那火光氤氳中搖曳而去的迷離夢境,
因著你的文字 在虛空中凝為永恆.......
我雖點滴在心, 卻自嘆不可能寫得比你更好了!

可讀過北島的一段文字──

“那時我們有夢, 關於文學,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不知怎地, 我竟在這寒意蕭索的蒼涼意緒中 依稀看到一絲神秘的微笑, 它傲然訴說著: 夢碎了又如何?
只要眼前這火堆依舊烈焰飄空, 我們將在其中發現自己的天堂。
想想我們大學時代這些朋友, 十年來,各自曲折,星散四方, 然而你我竟還有幸依偎著同一火堆, 在刺骨寒風中 燃燒那無涯的荒寒與寂寞, 這緣分所凝結的共同記憶和感動,再寒傖的日子, 也要被燒烤得暖烘烘的!

於是, 我確信自己會永遠記得這一天── 在一個沒有愛情的聖誕夜....... 我們在火焰裡凝探到一種救贖的力量


之二

剛剛小王子才到我住處, 為我致上哀悼與慰問之意......^__*﹞為了不捨夢境的流逝 我被點燃了熱情, 嘗試以文字來對抗遺忘.......... 老杜詩云: “百年歌者苦,未見有知音” 其實,有否知音固無妨,又何苦來哉?. 只要不辜負了那一夜冷焰迷離的夢境,我想,我和小王子都不會後悔留下自己的文字紀錄......... 感謝amow的鼓勵, 對你雖陌生卻又有著一種親切之感, 小王子常提及你, 而且,對你相當激賞呢!藉此留言板, 邀你下回抽空到花蓮聚聚, 朔風嚴寒之際, 若又逢有朋自遠方來, 那可真是烤火的好時節........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烤火俱樂部..... 我和小王子隨時燒個火堆恭候大駕.......





之三


Dear oma公主 and amow王子: 沒想到我們三人竟然在這版上相遇, 令人不得不感慨生命的奇妙! 那天平安夜的晚上, 我和志學就在鹽寮的草地上生起火,烤了起來。從晚上11點到凌晨5點 那天很冷!可能是最冷的一天, 在東北季風的強大威力下 我和志學就這樣守著那堆營火 雖然寒風峻峻, 但就只是這樣一堆火, 一個我們構築的小小世界宛如蒼莽黑夜中的一點小小星光, 就足以溫暖著我們,並抵擋外在世界的嚴、酷、冷、峻..... 看著柴火嗶嗶叭叭的起舞弄姿 看著一塊塊被丟進火舞中的柴, 從抗拒到變黑到發出熊熊烈火,然後轉為熠熠星光到成為一堆灰燼.... 我們竟不自覺的回憶著這十年中我們生命際遇的種種變化... 我們聊到了oma妳,想著如果妳也在花蓮,此時妳將該也會在這的。聊到了amow你和娃娃,聊到了委煌、俊雄和雲珊,當然還有小莫和美雲.... 還有那不可思議的奧修是曾如何的影響著我們... 我們可都在這十年中經歷了椎心刺骨的體驗與愛情,除了感慨生命的際遇,竟對那冥冥中引領著我們的生命力量生出敬畏.....。 那晚,我們聊到了天光 彷彿像是做了一個夢, 或者是做了一趟時光之旅, 那夜的記憶變的即虛幻又真實....。莫玫瑰最近的身體不太好, 上次為了脊椎側彎的事去檢查 醫生竟然斬釘截鐵的說,非開刀不可! 如果不開刀,側彎自然會越來越嚴重, 那將會威脅到生命.... 但如果開了,也不保證能成功......。 對於玫瑰的際遇, 小王子除了關心卻也不知能做些什麼? 但,即使這樣, 玫瑰卻拒絕小王子的關心, 要小王子不要再靠近她...... 小王子受苦著, 小王子不明白玫瑰為何如此? 卻突然明白書中的小王子為何要去流浪, 是因為真的不懂愛啊......! 新的一年即將到了, 小王子在花蓮星球祝福oma公主和amow王子,祝你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恭喜發財、紅包...... 並祝所有的王子與玫瑰早日尋覓彼此.......:)



小王子







後記:



夢碎的感覺真好!小王子庶為解人..

以上是聖誕夜前後,幾篇和鹽寮有關的文字.............
裡頭滿盈著一股溫柔的呼召...............
那是拜火教的神秘召喚在心頭烙下的印記.......................
我相信正是同樣的磁場,凝聚了我們這批遠隔天涯的朋友。

這火可真烤得過癮.....
想到那燒烤得心頭暖烘烘的奢華假期,睡夢中也要笑出來呢!
緣分難得,寄上帶著炭燒味和海風呼嘯聲的濃濃祝福.............
期待下次的見面................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披星戴月回來,忽然發現自己的後山歲月竟是白天教書,
晚上練琴,凌晨上網寫文章,週末則躺在鹽寮海濱的草坡上圍 著營火看星星。
來花蓮六年了!少去咖啡店,卻獨獨對這幽藏於藍色海岸的濱海茅屋流漣不已。
一直覺得能認識這地方的人是幸運的!畢竟,它只對有緣的朋友開放。
我總是樂意帶領朋友們認識這處我視為心靈故鄉的香格里拉。
女主人蘋蘋姐與我一見如故,她笑說:「花蓮多的是五星級飯店,但只有此處是滿天星級享受。」
而此刻,庭前荷花正豔,品啜冷泉,閒嗑瓜子,在海風輕拂中度過一個慵懶的夏日午后,
夜裡更可躺在草坪上看著星空入夢............我這才驚覺,這夢也似的情境,竟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份。
依稀憶起老杜〈秋興〉之“一臥滄江驚歲晚”,
偶一回神,看著自己是這樣在過活,不覺恍惚起來!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當我懷想著花蓮這片土地對於自己的意義,便不由得想起《賓漢》這部電影裡頭一段意味深長的對話──離別之晨,羅馬老將軍依依不捨地對賓漢說:“羅馬還能再見到你嗎?”賓漢回答:“你已經使羅馬成為我生命的一部份!”

我想到,一塊地方,所以會在自己心頭沉澱為一段美麗的心事;甚至在往後的歲月裡,往復迴旋地在如逝的心河中凝結為永恆的鄉愁.......那一同走過的人們,一同經歷的歡笑、淚水和故事,不正是隱藏在背後的神秘因素?

相同的記憶和感動,讓原本不具時間性的地理空間,在季節的流轉中烙下了時間的印痕。於是,時間不再只是時間,它是不可測知之因緣聚散寫下的“歷史”。

歲月悠悠,天地靜好,轉眼間,我在花蓮教書的日子,已即將邁入第七個年頭。我心裡充滿了感激。畢竟,這在宇宙間看似微渺的因緣,其實不容易呀!請允許我把發生在羅馬老將軍和賓漢之間的美麗對話,轉獻給有緣與我在花蓮相遇的學生與朋友們,因為您們對生命的用心和真誠,花蓮已成為我命運中最深刻的召喚和足跡!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ove song to a stranger Joan Baez


你的歷史和你的臉孔無關

你只是充滿虛空的神秘琴音

你赤裸地站在鏡前,從旅館的花束取下一朵玫瑰。

你躺回我的身邊,我望著那朵玫瑰掉落枕面。

我在暮色中逐漸沉睡,心裡只有一個掛礙──

醒來時不知你在不在身邊?在不在身邊?

時間如野地裡的薰風,緩緩拂過。

你的溫柔降臨我的身軀,我滿懷感激你使我臣服。

我們一語不發,沒有越雷池一步。

我們在一起的兩天,似乎即將結束。

不要告訴我愛是永恆,或其他令人感傷的美夢,我不想聽見。

只需告訴我有兩個熱情的陌生人,彼此救贖了壓抑一生的關愛。

如果真愛意味不求回報的永恆,我願在來生將它參透。

你給了我這麼多,我不禁懷疑它們為何是我的。

我只能以我深幽的眸子融解你的靈魂,讓它流向它想去的地方。



摘自 胡因夢 《死亡與童女之舞》p85


濱海茅屋隨想


昨夜,枕著星空入眠......一覺醒來,在海風薰人的夏日午后,望著竹椅上瞌睡的貓兒,我不禁又支著慵懶的睡意,斜倚床沿,臨窗臥讀。這閱讀自是漫不經心的!在吟遊詩人Joan Baez 沁人心扉的吟唱中,我時而憑窗遠眺著波光瀲艷的太平洋,時而低頭啜飲著自己親手調製的蜂蜜檸檬加冰塊,時而瞇眼在濤聲的起落中靜聆宇宙的神秘韻律,....風起處,書頁翻飛,我忽然被映入眼簾的一段文字所觸動:

“四月二十一日我十九歲生日的那天晚上,我們一邊聽著 Joan Baez 的 Love song to a stranger ,一邊注視著彼此,這是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歌詞中的愛情有一份宿命的哀傷。不知道為什麼,我雖然沒有經驗,卻總覺得愛是要受傷的。”

這麼巧!又是 Joan Baez。當我凝神細讀了歌詞的內容,不覺也為詞中那淒美得令人心碎的感情而墜入了亙古的飄零之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情之為物,每掩蓋不住其飄零的本質,或許正顯示了一項讓人難以逼視的事實──越是絕美的存在,越是不具人間性,所以也越不可能長久!它本是自廣漠的虛空搖曳而來卻終不可把捉的“神秘琴音”........傷心咖啡店的情緣聚散是如此,紅樓夢大觀園的崩毀,不也證驗了“冷月葬詩魂”的終局?也許,它違背了許多人猶自天真企盼於未來的主觀意願,然而,正是這般的美學收場,才予人以最深長的回味,只因它飽蘊著歷史詔諭一般的啟示。張愛玲說得好:

“許多強有力的作品只予人以興奮,不能予人以啟示,......我發覺許多作品裡力的成分大於美的成分。力是快樂的,美卻是悲哀的,兩者不能獨立存在。......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

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

這段文字對美感之深蘊確有非比尋常之洞視。「美」,所以是悲哀的,只因「美」在現實上是沒有根的,是飄忽易逝而逼臨死亡的;「美」又所以富於啟示,只因「美」必須收攝於冷歛之歷史觀照,必須發自深度之自覺。於是,「蒼涼」在這一意義脈絡下遂沉澱為最深沉的美學況味.............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塵泠....真的非常謝謝你們的招待,你推薦的七星潭真的很美,我們站在石頭堆上,看著在夏陽下的七星潭,就是一片穩定、鮮麗的藍...真是棒呆了。民宿也很棒,讓人很有放鬆的感覺...與你那一顆與海同在而高昂的心,繼續加油吧!再一次感謝你們的熱情招待!謝謝你!


嗯!炫麗的陽光下,波光歛艷的太平洋,總帶給我一種巨大的藍綠色的暈眩...........
遽然面對這美的撞擊,唯一能做的,只能悄然讓全然釋放的身心,如水滴落入海洋一般地融入那神秘而瑰麗的顏色與韻律裡.......
想來,妳們當是不虛此行的!
期待下一次的見面。
因為,
七星潭的美,是會讓人花一輩子去想念的美。


塵泠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孟擺放老鋼琴的那間濱海茅屋,短短十幾秒內,應聲吹垮。
他晚上才打電話來,說要將這架老琴寄放我這兒。
也好,那架七十年的老鋼琴,對我和小王子而言,可代表著一段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歲月。
琴聲、海濤聲、朋友們的嬉鬧聲、還有萍姊美味可口的晚餐傳來的陣陣香味.......
天地靜好,歲月如流,那曾經輕暢愉悅地自指縫流瀉而出的琴音,就這麼淡入杳渺的記憶裡,一去不返.........
你觀察得對,相較你生命驚人的穩定性,我和小王子也算進入哀樂中年了,卻還是不甘雌伏,屢屢橫生意外的波折。
聘約之事,我早看得淡然!
我已慢慢熬過苦撐待變的尖銳時節,八年的蓄積,已讓我厚植了從體制供需鎖鏈中徹底掙脫的本錢。
沒立刻走,只因為還沒找到下一個值得全心投入的生涯。
待命運轉折的輪廓清晰朗現,就是我揮別的時候了!
好多心情,不及細說。
下回見面,再好好長聊了^^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