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琴屋手札 (6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上個禮拜去了趟花蓮的貝森朵夫莊園民宿,與其說去度假,不如說是去拜訪一位朋友,一位從未相見、素昧平生的老朋友。

朱志學大哥,民宿的主人,是我看過對音樂與夢想最堅持的人之一。他原本是位大學的國文老師,幾年前因為對音樂的熱愛、對夢想的憧憬、對自由的嚮往,毅然決然辭掉了工作,在花蓮打造了間屬於他自己的音樂與閱讀天堂。

我們第一次見面就很投緣,也有許多共同的話題。愛看書的朱大哥談吐非常的好,學識也很淵博,我們聊音樂、聊夢想、聊裝潢、聊工作、聊求學、聊他的愛情史......不管聊什麼,我都可以從中得到些小小的心得。

我非常期待第二次的碰面,因為這裡除了有價值六百多萬的手工名琴,還有各式各樣的書籍,以及他自己烘焙的手工咖啡,外加一隻可愛的貓。

如果你也想來趟充實心靈的旅程,歡迎探訪貝森朵夫莊園,相信你(妳)一定會跟我一樣有著滿滿的收穫
 — 和 Renee Chiu 在貝森朵夫莊園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乃慈:
我依然記得突然接到妳來信時的驚喜^^
我當下就反覆細看了幾次,心裡記掛著要特別給妳寫信!
可惜,我好多年不曾用手寫筆跡寫過信。
離開電腦鍵盤,竟好幾天不能輕易下手。
加以,我最近賣掉美崙的分館,連續超過兩星期都忙於搬家。
回信的事不覺就給耽擱了!
忙歸忙,心下卻老懸著回信的事,只覺對妳有萬分的抱歉><
我怕您一意盼信,擔心自己無心傷著了一位小女孩純摯的善意!
還請原諒我遲來的回信,好嗎?
言歸正傳^^
我多欣然得知,您竟把我指點妳的那首法國電影配樂鬼才Yann Tiersen 的- - Rue Des Cascades.給練起來了!
想到妳小小的手,可以用八度音在黑白鍵盤上飛快地彈奏岀Yann Tiersen 詭異迷離卻又讓人心醉神馳的Rue Des Cascades.........
我真是以妳為榮^^
隨手灑下的種子,竟然沒幾天就在妳身上看到開出了明艷的花朵..........
我必須說,我在妳身上看到了小小的奇蹟^^
這讓我心底也笑開了一朵燦爛的花兒呢^^
讓我回答妳幾項問題:
賣我房子的人姓蔡,妳一定搞錯了,哪來這風聲呢?
花蓮的治安好不好我不知道!但可能是因為我有貓咪幫我看家,我的蓓森朵芙民宿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小偷敢上門!看來治安還算可以。不必擔心,妳儘管放心帶媽媽來這兒住^^
我也愛吃蔥油餅加蛋!我贊同妳說的──超好吃^^
現在,我最期待的就是妳下次再來花蓮玩時,妳一家人果然依約再來拜訪我的民宿,我就可以親眼驗收曾教給妳的Rue Des Cascades................
我要看著妳親手展現
那曾經與我生命交會而過的一個小小奇蹟^^
先在網路這頭跟妳打勾勾!
別忘了我們的約定哦^^

祝妳
闔家平安
琴藝精進

很得意教會妳一首法國曲子的朱叔叔 敬覆2007.5.29凌晨

Dear 朱老師 :

5月初開始,就非常期待來蓓森朵芙。

感謝網友推薦我們來,真的是有濃厚音樂及藝術氣息的地方。

謝謝熱情地招待我們,也祝福您實現夢想,讓更多更多有緣人認識蓓森朵芙!

Mr. Jo & Yang Yang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鍾丞宗 

感謝志學兄,看完這篇文章確實感觸良多,尤其是文末提到無論是用何種練琴方法,唯有對自己負責,問心無愧,才是成功不二法門,真是一語中的,許多學生習慣性的把學習責任推給老師,自己卻不用心理解,尋求屬於自己的真正解答,如此就算是拜在大師門下也是枉然,因此我比較習慣自己學習,最了解自身不足之處的還是自己,當然這把年紀學琴,就算找神仙來教也是晚了千百步,不如自己摸索來得自在些!再次感謝志學兄的用心,也祝福賢伉儷身體健康,事業成功,一切順心!:-D

朱志學 

丞宗兄所言深獲我心,同樣的覺悟支持我在學琴路上只能選擇自力摸索,所謂摸石過河是也。過程雖緩慢艱難,甚而不免曲折繞路、缺乏效率。可此中自有無限風光不足為外人道。於此,班雅明的話帶給我許多安慰:「我的星宿是土星,一顆演化最緩慢的星球,常常因繞路而遲到。」桑塔格以「土星氣質」稱之:「憂鬱,淡漠,專注,延遲」的土星特質,標誌著班雅明口中卡夫卡式的藝術家與烈士,苦苦追求「失敗的美感與純粹」。我自力摸索迄今,猶醉心這分「失敗的美感與純粹」。即令誤入歧途,也自透著股命運的莊嚴。

謹以此短簡與丞宗兄&威廉互勉之^_^

2013.10.24 志學敬覆
91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你與傅姊一來一往的書信!真的像蓮花盛開!很高興能認識你們! 也謝謝你讓我見識到文人才子的生命~~如何的建構成生命的美麗!” ;

“傅姊說世界在你的莊園靜下來!我卻覺得我的心為此地此景的優雅~動心! 我必須承認在某剎那之間,彷彿我最初衷愛戀的心在飛舞 ~~一場完美極緻的夢!~~凍住~~今年的初夏特別!”

臨行前,從周姐得知:這趟莊園之旅,原來是她的民宿初體驗呢! 也許是看了傅姐留下了多篇極盡動人的莊園記事,周姐潛抑多時的舊日心影,竟似也隨之走出時光的封印..... 我依稀窺見,那逸興流轉間飛掠而過的情思,如何在瞬間,凝結為詩意的筆觸,並自此悄然收疊為拓影深微的記憶....... 這般的文字當然教人感念,它讓我想及一本早已絕版的舊書。書名之後,留著這麼一行頗富韻致的題辭:在巴黎的一家鋼琴鋪找回消逝的熱情...



發佈者: 貝森朵夫莊園負責人朱志學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ear 傅姐^^

您說:"這是獨一無二的民宿,不僅擁有花東縱谷的青山綠水,幽靜莊園讓我想到張岱的「不二齋」,內裡的風景比窗外的青山綠草更動人。臨別時我告訴莊園主人,我一定會再來,暗自決定以後春夏秋冬各去一次,看過天光雲影,再看寒夜冷月,領略四時景致不同的貝森朵夫莊園。"

這話盛情可感.......
與您緣鏗一面的內人,看了亦為之動容,私下傳訊給我:“好有靈思的文字!得交這種性情中人,也只有你的民宿才有機會。”

我不由思及您為這趟莊園之行刊載自己網誌的旅遊雜感,反覆細閱數過,仍是字字涓滴入心:

“前幾日讀到一位旅人的文章,他在四年後再去京都,哲學之道一路上引人的咖啡店很多,但是他執意要重返四年前去過的那家。當然,咖啡館老闆不會記得他,他獨自在心裡激動著,最後鼓起勇氣去跟嚴謹的老闆要求拍照留念。離開時,他回頭看那招牌,寫著:「SAGAN since 1962」。SAGAN中文漢字為「再願」之意。去過貝森朵夫莊園後,我也有了再願心意。謝謝你香醇濃郁的夏威夷Kona咖啡。晚安!”

“我曾去過很多地方旅行,曾住過奢華大飯店,也住過一些用心經營的民宿,但離去後就不再回味。
竟只有貝森朵夫莊園常縈繞在心。小津安二郎曾說:電影的餘韻決勝負。我想這就是了!”

“張潮在《幽夢影》裡說: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花月亦書;又說: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而你都具備足全了.....“

“與你一夕談,勝過和很多人一輩子的交談。
回來後忽然想到,住進你的莊園,根本就沒拿到房門鑰匙,因為我進了你的大門,就沒再外出。”

"世界就在這裡靜下來了...."

好一句“世界就在這裡靜下來了!”
此語韻致清深,惟含藏深微的隱逸空間足以當之。
我視此為對莊園最美的品題^^
“再願”二字,經由傅姐提點,那內斂深微的意藴,竟似季節裡凝蓄多時的容顏,一夕盛放得教人心驚,也教人流連....

人生幾何,得一夕傾談若夙契於心?
時隔近月,相識恨晚之感,猶餘韻遒勁,縈繞綿遠.....
舊約詩篇四十二篇七節有云:“你的瀑布發聲, 深淵就與深淵響應; 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
那悄然迴盪魂命深淵的對話,直若相遇於世情之外.....
感謝不可思議的因緣!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靜待下回的見面^^

貝森朵夫莊園主人 志學 敬覆



“餘韻裊裊的貝森朵夫莊園”~write by Moly的旅行筆記
Taipei, Taiwan(2013年5月30日 Tripadvisor 評論)

在網路上搜尋花蓮民宿時,成千以上的民宿中,我一眼就鍾情於「貝森朵夫莊園」,想去見識一下全世界只有25台的這款貝森朵夫名琴。

接電話的莊園主人,聲音很穩很和緩,我以為是中年退休歸隱山林的的倦鳥,沒想到見了面卻是位好儒雅的年輕人。

一進入客廳,映入眼簾的就是那架身價不斐的名琴,撐開的琴板上印著名畫家克林姆的名畫「The Kiss」,一盞小燈投射在琴板上,更是使名畫閃閃生輝。

在晚餐前,他主動坐到鋼琴前,為我們彈奏蕭邦第一號敘事曲op.23、莫札特和他自創的曲子。

琴韻深深,迴盪在在挑高的客廳裡澎湃又柔情。因為蕭邦這首曲子,我們從《戰地琴人》談起,又談到傅聰、木心、文學、生死、愛情.... 我們一見如故,談了很多很深,他的人生故事也像洶湧波濤,一波波拍打著我的心。

鋼琴是21歲才自學的,愛情是千迴百轉與最初深愛的女同學才共譜的,余德慧老師改變了他的生命觀,七年前毅然決然離開大學教職,勇敢無比的提前過著他理想的半隱生活。

除了名琴,滿屋子上萬冊的中西哲學宗教文學藝術藏書,也是他與妻子的書籍聯姻。

他滿懷夢想地實踐生命美學,毫無猶豫,也無所懼,他的作為令我既感動又折服。

這是獨一無二的民宿,不僅擁有花東縱谷的青山綠水,幽靜莊園讓我想到張岱的「不二齋」,內裡的風景比窗外的青山綠草更動人。

臨別時我告訴莊園主人,我一定會再來,暗自決定以後春夏秋冬各去一次,看過天光雲影,再看寒夜冷月,領略四時景致不同的貝森朵夫莊園。

貝森朵夫莊園,是喜好文學藝術的旅人今生不能錯過的絕美風景!

房間建議: 每個房間都很幽靜寬敞明亮,任何選擇都很好。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eronica Yen:
這次的音樂之旅,真的有好多意外的感動!!
原本是要給朱老師一個驚喜,沒想到他回我的更深刻...
一切透過舒伯特的音樂,穿越多年時空才初次相見,成為更獨特的一次記憶...
我十分珍惜,更是感謝這順其自然所成就最不平凡的相遇!!


朱志學:
再次謝過Veronica的舒伯特946-2^^
我只是讓妳深致的用心,還原到一個更遼遠的時空......
Anyway,這分精神的餽贈,教人一輩子難忘!
底下,容我順著妳的行文脈絡,補上一段相關的討論作為呼應:



2013.4.20 Veronica 貝森朵夫莊園鋼琴獨奏會會後餘絮

“朱老師那天的即席分享
真的是太精彩了
每句話都包含著濃厚的文人氣息”



朱志學:
很開心那席即興感言,有觸動你的內心^_^
這分觸動,何嘗不是這趟音樂之旅通過Veronica所創造出的美好連結之一?
我相信,還有更多不可見的連結,將沿著這趟音樂之旅埋下的線索,漣漪般層層無盡地擴散開去 ......
一如我今晚看了你為這回音樂之旅拍攝的影像紀錄,瞬間就被那恰到好處的色澤與光影給震動了:
這,可是近一年來,我親見為克林姆琴作出最佳呈現的影像版本......

“是的
Veronica那篇文章的確抒發了老師所說的「如梗在喉,卻未能一語道破」的感覺,而這句話,也涵蓋,並解釋了我對舒伯特不甚了解,卻又對他的作品抱有好感的矛盾。
幾年前的一篇文章,一段對話所埋下的種子,在台灣最美麗的地方綻放花朵,實在是佳話一段,我們這些聽眾,有這榮幸見證這一刻,真的難以描述心中的感動。
不瞞您說,對鋼琴的瞭解實在不多,但是當天見到克林姆琴時,只能用震撼形容。拍,觀察,再拍,再欣賞,然後再拍,彷彿怕漏掉任何一個細節般的仔細觀察。而時間就在這樣反覆的動作中過去,莊園內內外外的許多巧思布置都來不及取景,也是感到相當遺憾。所幸,克林姆琴拍出來的效果,能得老師讚賞。這真的是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算是彌補未能捕盡莊園美好風光的遺憾。
而Veronica全場駕馭音符,完全將所有樂脈掌握在自己的十指之間。速度與音量的駕馭,音質與音場的掌控,和克林姆琴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讓我聽到渾然忘我,而不小心在組曲當中忘我鼓掌,這是很不禮貌而且很丟臉的事,不過,我真的聽到忘我了。
這場音樂會,從場地,莊主主人,樂器到鋼琴家,都是頂上的層級,榮幸,有幸。
就如同老師所說,更多不可見的連結,將藉由這趟音樂之旅所埋下的線索,不斷的擴散,反射交錯。到時候,或許能一窺蛻化後的克林姆琴。我期待那天的到來!”


朱志學:
寫得真好!你全然接住了我即席分享的片刻所試圖傳達的幽微心情。
從你的文字,我看得出你是一個情感很細膩的人。
不然,不可能在Veronica進入“人琴合一”的詩意瞬間,情不自禁地忘我鼓掌;
不可能在目睹克林姆琴的絢麗容顏時而中心震撼,不能自已;
也不可能隨之以極盡細緻的光影手法,成功捕捉了克林姆琴的絕美神韻!
我總冥然有感:
一個人夠細膩的話,他會發現自己同時活在兩個世界之中。
除了眼前“可見”的世界以外,還有一個“不可見“的世界悄然交疊於可見世界的底層:這不可見的世界,說實了就是那挾帶了層層無盡的因緣網絡,蓄勢待發,卻尚未現身的隱蔽力量。
你所云:“幾年前的一篇文章,一段對話所埋下的種子,在台灣最美麗的地方綻放花朵,實在是佳話一段,我們這些聽眾,有這榮幸見證這一刻,真的難以描述心中的感動。”
這就是隱蔽力量自暗處的現身。
當Veronica偶然看見我前陣日子的PO文,而蘊思要在獨奏會中排入舒伯特的D946-2,這一念,已然牽動了那蟄伏深遠的因緣漩流..........

Veronica Yen:
我深信,這花朵將會繼續綻放,在下一不期而遇的時空,讓我們彼此的靈魂,難以言諭深刻的再度彼此撼動!!謝謝你們,用心靈所拍、所言、所過的生活!!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ichard Ski
朱老師那天的即席分享
真的是太精彩了
每句話都包含著濃厚的文人氣息
請允許我加您到我的朋友名單

01:38
朱志學
呵呵^_^
這是我的榮幸!
很開心那席即興感言,有觸動你的內心^_^
這分觸動,何嘗不是這趟音樂之旅通過Veronica所創造出的美好連結之一?
我相信,還有更多不可見的連結,將沿著這趟音樂之旅埋下的線索,漣漪般層層無盡地擴散開去 ......
一如我今晚看了你為這回音樂之旅拍攝的影像紀錄,瞬間就被那恰到好處的色澤與光影給震動了:
這,可是近一年來,我親見為克林姆琴作出最佳呈現的影像版本。早知道克林姆琴的經典照會在你手中完成,我該事先把琴身的保護膜特別撕開的,好讓你作出更完美的呈現。

02:28
Richard Ski
謝謝朱老師接受邀請以及熱情的回覆
是的
Veronica那篇文章的確抒發了老師所說的「如梗在喉,卻未能一語道破」的感覺,而這句話,也涵蓋,並解釋了我對舒伯特不甚了解,卻又對他的作品抱有好感的矛盾。
幾年前的一篇文章,一段對話所埋下的種子,在台灣最美麗的地方綻放花朵,實在是佳話一段,我們這些聽眾,有這榮幸見證這一刻,真的難以描述心中的感動。
不瞞您說,對鋼琴的瞭解實在不多,但是當天見到克林姆琴時,只能用震撼形容。拍,觀察,再拍,再欣賞,然後再拍,彷彿怕漏掉任何一個細節般的仔細觀察。而時間就在這樣反覆的動作中過去,莊園內內外外的許多巧思布置都來不及取景,也是感到相當遺憾。所幸,克林姆琴拍出來的效果,能得老師讚賞。這真的是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算是彌補未能捕盡莊園美好風光的遺憾。
而Veronica全場駕馭音符,完全將所有樂脈掌握在自己的十指之間。速度與音量的駕馭,音質與音場的掌控,和克林姆琴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讓我聽到渾然忘我,而不小心在組曲當中忘我鼓掌,這是很不禮貌而且很丟臉的事,不過,我真的聽到忘我了。
這場音樂會,從場地,莊主主人,樂器到鋼琴家,都是頂上的層級,榮幸,有幸。
就如同老師所說,更多不可見的連結,將藉由這趟音樂之旅所埋下的線索,不斷的擴散,反射交錯。到時候,或許能一窺蛻化後的克林姆琴。我期待那天的到來!
今天

10:46
朱志學
寫得真好!
你全然接住了我即席分享的片刻所試圖傳達的幽微心情。
從你的文字,我看得出你是一個情感很細膩的人。
不然,不可能在Veronica進入人琴合一的詩意瞬間,情不自禁地忘我鼓掌!
不可能在目睹克林姆琴的
絢麗容顏時而中心震撼,不能自已。
也不可能隨之以極盡細緻的光影手法,成功捕捉了克林姆琴的絕美神韻!
我總冥然有感:
一個人夠細膩的話,他會發現自己同時活在兩個世界之中。
除了眼前的可見世界之外,還有一個不可見的世界悄然摺疊於可見世界的底層:這不可見的世界,說實了就是那挾帶了層層無盡的因緣網絡,蓄勢待發,卻尚未現身的隱蔽力量。
你所云:“幾年前的一篇文章,一段對話所埋下的種子,在台灣最美麗的地方綻放花朵,實在是佳話一段,我們這些聽眾,有這榮幸見證這一刻,真的難以描述心中的感動。”
這就是隱蔽力量自暗處的現身。
當Veronica偶然看見我前陣日子的PO文,而蘊思要在獨奏會中排入舒伯特的D946-2,這一念,已然牽動了那蟄伏深遠的因緣漩流..........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長:

命運的轉折點,總隱伏於某些詩意的瞬間!
這篇大約寫於十五年前的舊文,回憶的正是這麼一個決定性的瞬間。
懷念那段曾在墳墓區比鄰而居的大學時光。

我們抽空再敘^^



志學合十



您問及我學琴的背景......

說來話長!
我起步很晚。
從小,我練小提琴,那是為了刻意避開鋼琴天份絕高的大妹在我潛意識裡造成的壓力。這一逃避,十九年歲月轉眼成空。
二十歲大二那年,暑假回家,那熟悉的琴音,激得我心癢難耐,為了怕丟臉,我怯生生地開始偷偷接觸鋼琴。只發現,上手甚易。
天生的音感,讓我得以在合絃的轉換間遊走自如。
初嚐甜頭,我進境甚速,可是,三天後就碰到瓶頸,就此停滯不前。
現在,我當然明白,那就像憑天賦寫字,跟練過帖子的人,底氣就是不同,古典曲目的鍛鍊就像臨帖摹碑的功夫般,斷然無可迴避!可惜,我那時沒這般見識,反正彈鋼琴對我而言只是玩票性質,從來也不曾嚴肅看待。
轉眼十多年一晃而過,我心力的重心也始終未曾特別眷顧鋼琴,只是當作寒暑假偶然回家時的一項娛樂。
於是,大好年輕歲月就這麼蹉跎過去,一直到前年的11月前,我還只是即興式地隨順右手旋律自配伴奏,彈些NEWAGE曲風的流行曲。
2001年11月朔風嚴寒之際,一個純屬偶然的際遇,我經歷了一次關鍵性的技巧突破~

那可不是任何老師造成的,而是一位偶然認識的女高中生在她自己全然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予了我巨大的觀念衝擊。
回頭細想,我帶著很深的感激確信一件事:是因為她的刺激,而非她的言語,我乃能一路衝決網羅,在對待鋼琴的態度徹底轉向後,水到渠成地延伸出進一步的技巧突破。

話說前年冬天,我在花蓮作家孟東籬的濱海茅屋認識了一個十七歲的小女生,長得美若天仙不說,更駭人的是,就當我們正在另一間竹屋用餐時,一陣驚人的急促運指,迅雷般劃過琴鍵,挾 著太平洋的海濤聲,凌空激射而來!

這下,我按奈不住了!
滿座人不當回事,在八卦話題上繼續戲謔談笑,把酒言歡,我卻不顧滿座客人驚奇的眼光,放下還沒吃完的碗筷便追著琴音,直奔過去!
待站定細聽,只見她隨手流洩出的旋律,竟是我長年潛藏在心卻從未敢妄想涉足的蕭邦幻想即興曲?
剎時,我驚呆了!平日,只在CD上聽到的旋律,我還可輕易地將之歸類為天才的領域,非我輩凡夫俗子所可想望。
可是,一個十七歲的小女生給我的震撼卻是直接而無可躲閃的!

那不是鋼琴大師從CD傳出的琴音,而是我在現場親證目擊的第一手經驗。
頓時,我如遭電擊,心裡波濤洶湧,百味雜陳,在一陣難違的悸動下,乃暗自發願,讓我花二十年的時間試試。
只要二十年後的某一刻,我也可以 親手彈奏蕭邦的幻想即興曲,這一生即令命途多舛,我也絕無怨言。
當晚,我跟她借了樂譜影印,背地裡偷練。
第一天,我克服了那詭異的四對三不對稱指法;一星期未到,我已從頭到尾練完一遍;兩星期後,我發現這曲子雖然滑溜,我卻已練得還蠻流暢的。
這下,換我嚇到自己。
原來,我可以做得到的,而且,根本不需要二十年。

這經驗所帶來的空前震撼,引我陷入深思,打從我孩提時代逃避鋼琴以來,我竟長達近三十年是在一種虛妄的幻覺所憑空捏造的恐懼中作繭自縛地度過。天啊!為了一個錯誤的想法,我無意義地自我設限、並就此蹉跎了三十年練琴的黃金歲月。
遲來的覺悟,可笑亦復可嘆!
於是,不再逃避,我轉而正視我與鋼琴間全然不同以往的神秘連結,橫了心,就以幻想即興曲作為我涉獵古典曲目的歷史起點。

我的鋼琴生命,嚴格說,是從這一刻開始.
當生命不再選擇逃避,才開始了真正的存在...

很快地,我打聽到大陸書店,特別遠赴台北,一次買齊所有過去視為天才方有特權碰觸的曲目。回花蓮後,也不顧慮曲目難易高下,挑出喜歡的奏鳴曲樂章便一路練了下去。
剛開始不熟悉低音譜,密密麻麻的升降記號算得我頭眼昏花,不覺間,現在倒也看得慣了。
一晃眼,一年半多過去了,我發現自己進境神速,竟有百分之九十的程度,是在這一年多來每日近一小時的練琴過程鍛鍊出的,對照過往停滯十多年的瓶頸,感慨係之矣!

您好奇我的自我訓練方式。
其實,我一個草野莽夫,盲修瞎練,談得上什麼方法?真有得說,也不過是經歷了一次決定性的精神突破罷了!
何況,平日學校工作忙碌,還得騰出不少時間寫文章,做學問。
我只是閒暇得空,樂譜拿來,照著練下去便是了!
在您們這種不論技巧與詮釋都下過嚴謹功夫的專業人士看來,當然是貽笑方家,不登大雅之堂。
但請不要將學院系統的標準套在我身上,我本不屬於那個世界,也從不想把自己最熱愛的興趣拿來當作職業。
過多的職業性要求,只會折損我純淨的激情。
我只想單純地享受著我與鋼琴間的「直接」關係,
一如
一個真正的追尋者與上帝的關係,中間原不需介入教會與神職人員一般。


志學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深的敬畏之情,總是歸諸於沈默的。
關於傅聰,那曾經直透靈命深淵的震動,始終只放在心裡,竟從未動念下筆。
傅聰真正的可敬處,演奏會是看不到的。
有空我真該寫ㄧ篇。
論技巧、論天賦,他都不是與魔鬼同在的天才,可是在某一個不可見的面向,我確認他是個真正的藝術家。
我想,我遲早要寫的! 可今晚是我與伴我六年的貝森朵夫告別的前夕,我只想彈一整晚的蕭邦,在獨語中向祂依依話別。

2012.4.29 寫於莊園換琴前夕
Valentina Lisitsa (Chopin 24 Etudes DVD track)Op. 25 No. 12
www.youtube.com
Valentina Lisitsa plays Chopin Etude Op. 25 No. 12 "Ocean Etude" From DVD Chopin - 24 Etudes.
讚 · · 分享
William Yang 、蔡永和和其他 6 人都說讚。

浮草另帖 非常期待。
4月29日21:05 · 收回 · 1

鍾丞宗 好感傷啊...此時此刻確非蕭邦莫屬!!
4月29日22:22 · 收回 · 1

林旻昌 第一次聽見你琴音的感動我至今難忘,
人生當中能與你相遇,
那是需要多少緣份聚集而成的呢?
你渾厚的琴聲將永留我心,
很多聲音雖稱只有天上有,
但是貝森朵夫已經給了我難忘的人生回憶...。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劫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清 龔定庵 語)

可怪,分明已屆哀樂中年,這一縷跌宕不平卻瞬間鑽心而入以至於血氣動蕩的神祕激情,竟依然豪情未減。
此刻,我心情就好似正捱著漫天風雪朝向珠穆朗瑪峰攻頂的登山客。
我不確認,白雪皚皚的鋒頂上自己能撐多久?但支持我攻頂的動力,本不在永久佔有鋒頂,而在強烈活過的詩意瞬間。

這正相應我昨天跟另位同樣收藏了架貝森朵夫的熱血琴友所聊及的:

“當我們毫無保留享用生命熱情的時候,無論是否在聖殿中,我們都是最接近天使的人^^”(借褚士瑩語)

志學2012.4.27 莊園換琴前夕有感
讚 ·
Mark Chang 、林旻昌和其他 2 人都說讚。

Docliu Liu ‎"當我們毫無保留享用生命熱情的時候,無論是否在聖殿中,我們都是最接近天使的人"不同意,豈止如此,根本就是天使!
4月27日14:36 · 收回 · 3
朱志學 劉兄高論^^
4月27日15:25 · 讚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是簡單幾個字,但我看起來,是講了太多東西, 以致於我無法承受當時襲來的……,我又不會說了。 那種迎面襲來的,常常讓我流眼淚。 再看一次你寫的, 發現,那可以說就是「神聖的震撼」、「深淵與深淵的響應」。 我覺得你的文章沒有讓更多人看到,是可惜了。”


感謝貞貞^^
這話令人感念。
我這些無人聞問的冷僻文章,合該被冷落的。

這類文章,大抵只有在一個前提下,才有可能被認真當回事對待~~
那就是:作者至少得是已然取得博士學位、任教大學或專職中研院研究員的學界專業人物。
我既不合學界尺度,人“微”而言輕,也就勢所必然。
漢朝朱買臣早慨然有云:“亂世文章不值錢!”
我何嘗不知?
可寫這些文章,本就出乎內在之不容已,無關乎有否讀者,或是否可交換個博士學位?否則我該刻意以論文格式寫作才是!
無論如何,有妳這番話,我已銘感五內。

正是:

文章我自甘淪落,賞音直待千秋士...........

歿世不遇,已知之矣!又何足道哉?

這分心事,我多少也寄託在底下談及換琴心事的新稿。

可一併參看!


ps.


“本來以為你換琴,還想,以後是不是要改稱「克林姆」?”


克林姆琴一樣是貝森朵夫系列。
同一廠牌之較高等級款式罷了!




志學補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r Klimtflügel from Elisabeth Luckabauer on Vimeo.


莊園典藏貝森朵夫新琴:克林姆150週年限量款紀念琴, posted with vodpod

Dear all:
彷若走高空吊索般,飄搖於深淵與夢想的邊界線上........

身命危脆,無常奮迅........

作為“向死存在”,對真熱愛的事,我一分鐘都不想遲延!

具體的事蹟之一是:我換琴了!
一架更逼臨我夢想極致的夢幻鋼琴:貝森朵夫全球限量僅25台的克林姆藝術琴(2012年二月初正式推出)。
我買下這一架,就是25架編號最後一架:25/25。
這一決定,等於把之前的夢想又推向至少三倍的強度。
這意味:未來好幾年我得勒緊褲帶過日子。
連著兩、三年每月高達一萬五的買書錢,也得攢下來償還鋼琴的分期付款。

新琴四月底從維也納運抵台灣,先寄上克林姆琴的連結網址跟您分享:

http://vimeo.com/35739087

這架克林姆琴,一樣隸屬貝森朵夫旗下款型。
它是劃歸在“限量”演奏琴類別底下的“藝術家系列”(Limited Edition Models
Artist Series – Klimt Model),有別“非限量”的Special and Designer Models。
目前,全球限量25架的Artist Series,就只Klimt Model一款。
我買下的正是序號25/25的最後一架。

從貝森朵夫的限量琴系列中,看到另外獨立出李斯特(Liszt)限量琴&莫札特(Mozart)限量琴,“藝術家系列”卻獨屬維也納畫家克林姆。
這選擇顯然不是出乎偶然,而是呼應維也納藝術傳統傳承厚實的人文底藴。

由於貝森朵夫誕生185年來,始終立足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
維也納在150年前還蘊生了一個畫壇奇葩:Gustav Klimt.

這綿密交織的歷史連結,很自然讓貝森朵夫名正言順地讓自身代表的維也納精深工藝,循著相同的歷史脈絡,延伸出另一種跨界合作的可能。
這絕妙而不可思議的靈感是:
讓維也納兩座在各自專業領域敻然獨高的藝術高峰,巧妙地“疊影”為ㄧ。
具體做法是:
他們成功獲得維也納克林姆博物館( Belvedere Museum, Vienna who have the most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Klimt paintings in the world) 授權,將克林姆遍染金箔的名畫“The kiss”給鑲箝在本就造型絕美的琴身之上。

我稱此為:兩座藝術高峰的疊影。

維也納,是深沈的黑色。
克林姆卻讓烏穆幽深的維也納,在內斂的黑色中,透著炫麗金黃的熾烈愛慾.......
150年後,貝森朵夫又這透著炫麗金黃的熾烈愛慾拓影於同樣烏穆幽深的貝森朵夫琴身。

這兩大藝術高峰的疊影,讓聽覺、視覺與手感纖妙的觸覺,得以同時匯流為某種命定成為歷史絕響的深秘美學經驗.....

內斂深沈、音色淵厚,又甜美瑩潤如詩的貝森朵夫鋼琴,因而得以輕易召喚出某種迴盪深遠又內藴無垠想像空間的豐饒意象。這意象就全然具現於披覆著金箔光影的琴身內面。

在我眼中,“The kiss”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凝視點,這凝視點極具意象性地傳達了那綿密穿行於人與鋼琴間的強大私密連結。

這意味:
就某個對世人保持隱微的面向而言,鋼琴早不止於是作為可見形體的鋼琴自身,對於一個嗜琴至深的愛者,“祂”已然是通往私密浩蕩感的祕徑。

此則蕭邦深切指出的:“The piano is my second self”( declared Frédéric Chopin.)


我個人雖興趣駁雜,不拘一藝,可獨於鋼琴耽溺成癖,至於“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地步!所以,在我而言,生平至樂,莫過於不假手他人,而能直接經由自己迴旋翻舞於琴鍵上的雙手,緣著不可思議的歷史天才所創造的旋律線,接通一種讓你得以輕易自世界抽身而出的深邃時間感,並在這深度的時間感中,蟬蛻塵囂,優入聖域,而後抵達某種跨越數百年時空的深祕連結。

這連結一如克林姆的精美意象所隱喻的:它既是精神性,卻也是肉身性的。

當肉身性的雙手,憑藉著技藝上的苦心錘鍊,而後經由一架承載維也納文化高度工藝的手工鋼琴,瞬間臨在於那莽莽蒼蒼中呼嘯迴盪於深淵與深淵間的歷史残響.........

這是通過“The fingers with ecstatic spirit....”所進入之“幻想中的飛行”.......
箇中不為人道的幽秘心事,我只能稽首合十,歡喜讚歎!

生而有涯,無常奮迅,在我而言,再沒比這更逼臨魂命深淵的心靈狂喜!

芥川龍之介說得透:“人生,及不上一行的波特萊爾!”

同理,在我價值順位裡,這飽浸詩意瞬間的狂喜,但得一夕寤寐神交,可抵十年塵夢。

此所以我格外醉心克林姆藉“The Kiss”傳達的奧蘊:

克林姆不只是讓烏穆幽深的維也納,在內斂的黑色中(喑啞無名的深淵),透著炫麗金黃的熾烈愛慾(母體的湧動).......
他讓拘限男女情慾的表層意象,昇華為一種色授魂予強度的靈命交會。
他親吻的不只是一個女人的形體,而是那勾動深淵響應的靈魂烈焰。



貝森朵夫莊園負責人朱志學 合十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o 貞貞:

感謝您對我母親病況的惦記。
核磁共振掃描顯示:
母親仍潛在三大危機~
首先,大腦右前葉的手術,沒清乾淨。還有殘餘的腫瘤深植腦幹,不好動它。
其次,後腦又多發現三顆小腫瘤。三個月後,可能需再動第二次腦部手術。
所幸,腫瘤是良性的腦膜瘤,不是惡性的膠質瘤。所以,沒被強行拖入“化療”的苦刑。這讓病人和陪病者都舒了一口氣!至少,暫緩了死亡掩脅下的時間急迫感。
可是,母親最重大的危機,也在核磁共振中意外顯現。我媽有癲癇徵狀及嚴重的“動脈硬化”。再加體重過胖,且血管又脆又細,醫師將我媽列入“中風的高危險群”。只要腦血管瞬間爆裂,那是比腦瘤更令人猝不及防的“時間壓力”。一旦中風,醫師說伴隨的後遺症很可能包括言語困難、不良於行與老年失智。隨便一項,都會陷生活於癱瘓。
所以,醫師說:當務之急是我媽必須力行減肥,以降低中風機率。

為了安全起見,我希望接她到花蓮長住,但她駐留台北的強大慣性,出院至今已逾三星期,還是未能果斷成行。

反而是我自己:
歷經此劫,雖非受報己身,我更截絕地以“向死存在”之姿,彷若走高空吊索般,飄搖於深淵與夢想的邊界線上。

身命危脆,無常奮迅........
作為“向死存在”,對真熱愛的事,我一分鐘都不想遲延!

具體的事蹟之一是:我換琴了!
一架更逼臨我夢想極致的夢幻鋼琴:貝森朵夫全球限量僅25台的克林姆藝術琴(2012年二月初正式推出)。
我買下這一架,就是25架編號最後一架:25/25。
這一決定,等於把之前的夢想又推向至少三倍的強度。
這意味:未來好幾年我得勒緊褲帶過日子。
連著兩、三年每月高達一萬五的買書錢,也得攢下來償還鋼琴的分期付款。

新琴四月底從維也納運抵台灣,先寄上克林姆琴的連結網址跟您分享:

http://vimeo.com/35739087



志學合十




PS

前年,是蕭邦兩百週年。
去年,是李斯特兩百週年。
今年,則是蘊生自維也納的天才畫家克林姆150週年

維也納,是深沈的黑色。
克林姆卻讓烏穆幽深的維也納,在內斂的黑色中,透著炫麗金黃的熾烈愛慾.......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Piano Book 2007-2008年度世界钢琴质量最新排名(品牌和等级划分综述)

等级划分考虑了音乐设计、工艺、 耐久性、 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修的可靠性。通过与许多钢琴技师、经销商和其它行业人员的接触,以及自己三十年钢琴界的经历,我付出努力以找到各种已知观点的共同点。等级划分和评述在性质上是主观的,并不科学。当品牌之间进行比较时, 请应用一些常识来加以判断。立式琴与立式琴比较,三角琴与三角琴比较,只有尺寸相似的琴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钢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主要是根据制造商的用意来加以划分。一种类型是制造达到很好标准,甚至是尽可能达到最好标准,价格则根据制造成本和营销成本来确定。我把这种类型的钢琴称为“演奏级”钢琴。另一种类型的钢琴以特价出售,通过调整材料、工艺、生产方法和地点来满足价格要求,我称之为“消费级”钢琴。两种类型的钢琴都是有必要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或买的起最好的钢琴。每种类型的钢琴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组,共计四组。1、3组代表两种类型中质量最好的钢琴,2、4组代表每一类型中质量稍微差一些的钢琴,但成本要低一些,结果经常是一种更好的价值体现。所以如果你冲着质量买的话,一般你可以查1、3组。如果你想物有所值,你可以查2、4组。在这本书中,我把这四组中的每一组又分为几小组,每一小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品牌(基本一样),品牌以字母顺序进行排列。重要的是,两个品牌排在一起,并不说明它们的特点相似。例如,一个品牌音乐设计很好,但质量控制有问题;另一个品牌设计一般,但质量控制很好。虽然不一样,但通过平衡,最终它们可能基本是等同的。当然,这取决于音乐设计与质量控制对你来说哪个更重要。


第一组:最高质量的演奏级钢琴这组琴的目标客户是想要最好的质量又能买的起的人。它们用最好的材料,生产过程强调手工劳动和细节的精细化。它们不辞辛劳地执行先进的设计,对于质量的考虑要远远地在成本和产量之前。它们非常适用于高级的、要求苛刻的专业化、艺术化场合。这一组中的大多数琴在美国和西欧制造。立式琴:14,000—34,000美元三角琴(5ˊ到7ˊ):40,000―90,000美元Group 1A:Blüthner 博兰斯勒(德) Bosendorfer 贝森朵夫(奥地利) Fazioli 法西奥里(意) Steingraeber & Sohne 斯坦格列泊索纳(德) Steinway & Sons 汉堡产斯坦威(美)Group 1B:Bechstein,C.贝茨坦斯(德) Forster,August 霍斯德奥格斯特(德) Grotrian 格罗川(德) Sauter 萨德(德)Group 1C:Kawai,Shigeru 手工卡瓦依(日) Steinway & Sons 纽约产斯坦威(美)对第一组的评述:在本等级划分体系中,对1A组比其它组更容易达成共识。这一组的钢琴如此有名,以至于经销商都渴望指定此清单中的制造商作为竞争对手。这些琴什么都有,对细节的关注简直可以称为疯狂。这一组中的有些牌子众所周知,但不是Steingraeger & Söhne。我知道这个牌子,但对于有如此多的人甚至对它了解不深的人毫不犹豫的指定要它我有些吃惊。注意,汉堡的斯坦威通常在北美是拿不到货的,我把它包括进去目的只是为了提供信息。1B组中的琴也非常好,但对于它们仅次于1A组中的琴稍微有点争议,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工艺不如1A组的挑剔,或者它的音乐设计稍差一些,或者两者都有。不过,第一组中偏爱哪种琴主要取决于音乐品位,1B组中的品牌无疑也致力于此。Sauter萨德琴,第一组中新入选的琴,加工的非常漂亮,声音非常好,但其公司在美国非常低调,其音调不象其它琴一样具有纯粹的欧洲风格,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对于1C组来说,卡瓦依Shigeru,第一组中另一个新入选的琴,是来自日本的达到这一级别的第一个品牌。它开始作为一个当今比较好的钢琴而被大学和其它机构所接受。我仍然不能确定它该归在第一组哪一分组中,所以我暂把它放在1C组中。斯坦威(纽约),在第一组中是具有最精美声音的钢琴之一-相对于同组其它琴,其做工最差。这一古老品牌有其精妙设计,发音体结构整体性好,是其传统精华所在,做工上有精巧之处,弹、听起来仍然很好。它们也会变化,但如果你不怕麻烦销售人员,让他们派技术人员来调整,你会发现有些确实很好。我不是太熟、不能准确定位但又可能排在第一组的钢琴是Feurich(弗犹瑞驰)第二组:高性能钢琴这些钢琴在高性能的设计特点、材料、工艺方面都按照一定标准制造。它们适用于家庭、机构和某些专业性、艺术性场合。虽然不如第一组钢琴投入的精力多,但在制造过程中也投入了大量的手工劳动,使触感和音调、音色方面更为精细。对于成本,第一组的钢琴实际上不考虑,但在一定(有限)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第二组关于材料、生产方法方面的决策。由于多种原因,这些琴所收到的关注不如第一组。虽然这两组之间的质量区别是很小的,对于许多买主来说也是觉察不到的,但价格上的差异却很大,使得这些琴对于那些买的起“几乎是最好的琴”的人来说,确实物有所值。这一组的钢琴大多数是在美国、东欧、西欧制造。立式琴:6,000美元—20,000美元三角琴:18,000美元-50,000美元Group 2A:Estonia 伊斯坦尼亚(伊斯坦尼亚) Mason & Hamlin 美森翰林(美) Schimmel 舒密尔(德)Group 2B:Bechstein 贝茨坦斯(德) Haessler 海斯勒(德) Schimmel 舒密尔(德) Schulze Pollmann 舒尔茨波尔曼(德) Seiler 塞乐尔(德) Steinberg,Wilh.斯坦伯格(德) Walter,Charles R.奥尔特查尔斯(美) Yamaha 雅马哈(日)

Group 2C:Baldwin 鲍德温(美) Bohemia 波西米亚 Irmler 欧米勒 Kemble 肯宝(英) Petrof 佩洛夫(捷克) Vogel 伊人对第二组的评述:2A组包括三个品牌,非常接近于第一组。Estonia最初位于第二组的底层,在过去的五年中进步如此直快,可能会归于第一组。但是,这一点还没有被接受和确认,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二组。我过去总是认为西蒙加工完美,也不是太昂贵,只是缺少一些内在的灵魂。很明显,西蒙先生想给后代留下什么,所以在他退休以前,他全力以赴,采用公司的工艺和技巧生产出了更为先进和成熟的钢琴。他所作出的创新性的设计决策与严格执行工艺(众所周知),把公司的钢琴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档次。Mason & Hamlin已经降到2A组中,它仍然是好琴,但我相信公司目前的生产方法更符合第二组,而不是第一组。我发现很难进一步对第二组进行细分。通过多方联系,对如何细分也很难达成一致。我认为2B组只是稍微比2C组多一些精巧之处。2B组的每个牌子都不一样,我很难想到一种可靠方法对其进行细分。不要被2C组处于第二组的底层所迷惑,它们仍然是好琴,有些甚至是钢琴界中具有最好价值的品牌。鲍德温三角琴是个特例。我把它们放在这里,是出于尊敬,是由于它们的美好设计、工艺和它们以前的声誉。但它们目前并不是与它们的声誉相一致(盛名之下,其实难负),所以在购买前应该仔细检查。第三组:较高级别消费型钢琴这些钢琴对经济性和性能的重视程度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在这一组中占控制地位的是日本公司在日本、美国和印尼生产的钢琴。它们是大批量生产的,但也对细节进行关注,它们一致性较强,基本上一样,只有少数缺陷,适用于家庭和机构。数十年来,由于高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致力于良好的保修服务,使其具有传奇色彩。在这一组中,也有韩国公司在韩国或印尼生产的较高水平的钢琴,质量多有变动,但通过一些先进的设计来加以巩固提高。立式琴:3,500---12,000美元三角琴:9,000---34,000美元Group 3A:Boston 波士顿(美) Kawai 卡瓦依(日) Perzina 博丝纳 Pramberger,J.P.普拉姆伯格 Weber,Albert 威伯 Yamaha 雅马哈(日 ) Young Chang 英昌Group 3B:Baldwin 鲍德温(美) Essex 艾塞克斯 Kawai 卡瓦依 Knabe,Wm.柯纳比 Weber 威伯 Yamaha 雅马哈 Young Chang 英昌 Group 3C:Kohler&Campbell 科伦金堡 Pramberger,J.普拉姆伯格对第3组的评述:3A组大多数由日本公司雅马哈、卡瓦依和韩国英昌、三益制造的最好水平的钢琴组成。后者设计先进,经过技术人员专业化地处理以后,其演奏效果可以与更好级别的钢琴相媲美。但是,其质量易变动,多数经销商只有经过足够的调整以后才能使它们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在这一级别的钢琴中,还包括博斯纳立式琴,目前唯一的中国制造的、从第四组中脱离出来的钢琴。它们具有很好的音色音质和击弦机,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没有出什么问题,使之在钢琴界脱颖而出,对我来说,我很乐意推荐它们。3B组由卡瓦依和雅马哈的小型三角琴(具有更为简化的琴壳结构和特色)、韩国英昌产的中档琴、三益产的中、高档琴(在韩国或印尼制造)。我也把美国产的鲍德温归在这一组中,但真诚地来讲,鲍德温近来处于较低的层次上,关于它的立式琴的反馈很少。3C组主要是三益在印尼或韩国产的中档琴(Kohler和 Campbell Millennium)及全部在印尼生产的高档琴(J.Pramberger)。在3A组中对韩国琴所作的评述同样适用于3B、3C中韩国和印尼生产的钢琴。第四组:中级消费型钢琴这组琴中的大多数对于经济性的考虑要稍重于性能。通常来说, 质量控制也不如第三组的完善,所以在售前售后这些琴需要经销商的关注要多一些。对于一些中国的高档琴来说,质量控制和其特点可能会使钢琴有可能进入更高档次的一组,但它们的跟踪记录很短,所以作为预防措施,我暂时把它们归在这一组。至少,这些琴适用于普通家庭和某些机构用,有时会适用于更多场合。用这些品牌中的小琴学习的学生可能会希望在许多年以后换成大的或更好的琴。这一组中的琴在中国或韩国公司在印尼生产制造。立式琴: 2,500-7,000美元三角琴: 6,000-19,000美元Group 4A:Brodmann 波得曼 Ebel,Carl 玉保卡尔 Heintzman 海资曼 May Berlin 美柏林 Perzina 博斯纳 Steinberg,Gerh. 斯坦别克Group 4B:Everett 艾弗雷特 Hallet,Davis 哈莱特,戴维斯 Nordiska 诺的斯卡 Story & Clark 斯托立克拉克(美) Weinbach 布拉格(捷克)Group 4C:Bergmann 伯格曼 Essex 艾塞克斯 Kohler & Campbell 科伦金堡 Miller,Henry F 亨利米勒 Palatino(AXL) 帕拉天奴 Pearl River 珠江 Remington 雷明顿 Ritmuller 里特米勒 Samick三益 Steigerman 斯坦克曼 Weber 威伯Group 4D:Cable, Hobart M. 豪巴特卡布里 Cristofori 克利斯多佛利 Everett 爱福莱特 Falcone 富尔肯 Gulbransen 古尔布兰森 Hallet, Davis 哈莱特,戴维斯 Hamilton 翰美登 Hardman,Peck 哈德曼 Meister,Otto 麦斯特尔 Nordiska 诺的斯卡 George · Steck 乔治·斯泰克 Steigerman 斯坦格曼 Story & Clark 斯托立克拉克(美) Suzuki 铃木 Vivace萨德 Wurlitzer 沃立舍(美) Wyman 怀曼对第四组的评述:第四组的许多钢琴品牌是新牌子,或者是提高迅速的品牌。我曾尽我的最大努力对它们相对的质量排名进行评估,慎之又慎,而不是夸大它们的质量。我预计将来会发生一些变化。4A组由最好的中国钢琴组成。它们中的一些具有更高级别钢琴的一些演奏特点,例如象3A中的博斯纳立式琴,可能是由于它们的跟踪记录和声誉保证最终使其排名上升。这一小组中的钢琴由于在设计、材料和工艺执行的结合上做的较好而使其与以下几个小组的琴显著不同,它们中许多采用欧洲或北美进口的部件和材料。例如,据说西蒙曾拒收它所收到的一些May Berlin钢琴,因为它们没有达到公司的硬性标准,把它们退回到了它们的原产地。然后,在把琴发给经销商以前,他们整理剩余的钢琴,使之达到更高的标准。跟我有联系的人通常对给这些琴作一些赞扬比较谨慎,意识到它们物有所值,但又还没准备放弃更好的价格更贵的世界其它地方生产的琴。4B组由东北三角琴组成,在美国由多家经销商用不同的牌子进行销售。这些琴不如4A组中的琴精巧,但由于设计出色,而使其与其它中国产三角琴显著不同。经过经销商适当处理,它们弹奏起来非常好。注意,Nordiska诺第斯卡与其它的品牌不一样,虽然经销商对不一样的程度有争议。Story & Clark品牌在美国发给经销商以前,代理商要经过调整。Weinbach是东北三角琴的一种高档琴,采用派绰夫键盘和击弦机。虽然它与其它的东北钢琴编在一组,但它可能属于4A组。4C组:由英昌、珠江、海伦、AXL的大中型中国产钢琴和印尼产的三益低档琴组成。这些琴不大可能因特殊原因而获得赞誉,但经过经销商的适当处理和上门服务,对于非正式的家庭用途还是很好的,有时可能会有更多用途。4D组相对于更高级的钢琴来说,在设计或工艺执行方面会稍逊一筹。
名称: The Piano Book 2007-2008年度世界钢琴质量最新排名(品牌和等级划分综述)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現象學看鋼琴調音(附錄:林文斌醫師“鋼琴調音自己來”)

朱志學寫於 2012年2月29日 13:31 ·



林文斌醫師是早期來拜訪過我貝森朵夫鋼琴的客人。他一家人都很神奇!夫人是傑出的翻譯家,女兒是鋼琴神童,他自己則是個多才多藝的通人。最讓我投緣的是:他跟我一樣是個非科班出身,卻對器樂世界燃燒著業餘狂熱的熱血中年。


多年前,我便好奇他如何跳脫對調音師的依賴?如何開始自己摸索鋼琴調音?更可驚的是,為了親手製作心愛的小提琴,他甚至還在家裡組裝一間工作室,有模有樣地開展了他的私密製琴工程!我不得不讚歎:醫師界有這等怪咖,也算是台灣奇特的人文景觀。


昨晚,心念忽動,我翻出多年前看過林醫師的一篇部落格文章:“鋼琴調音自己來”。



林醫師這篇“解密”調音原理的文章,說得算是深入淺出。徹底讀進去後,就算非專業者,也看得心領神會。


特別是十二平均律與純律的差距,完全解答了我長期梗在心中的困惑。難怪,調音跟咖啡烘培一樣,是有“曲線”的,不能死守一套“格序化”後平均切割的音律。否則,應該聽來和諧的和絃,反會冒出“不和諧音“。


這意味:理論上建立在“範疇切割”的和諧,不等同”生命現場“的和諧。


生命現場的和諧,只能聽憑”情境“的獨異性,而以靈動自如的烘培曲線或調音曲線善巧而應機地“曲成”之。


這點覺悟,本身就滿溢著現象學的氣味!在現象學妙觀“逸”相的流動凝視下:調音曲線決定了音色的整體風格,一如烘培曲線也決定了咖啡口感的風格。


當然,箇中境界之深微幽秘處,終歸是“心有所感,口不能言”。


調音作為一種難以傳授的“藝術”,其艱深在此。原理可輕而授之,奧祕卻只能心領神會,難以傳遞。接下來,我也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際操練中捕捉那自“一機之微”湧現的詩意瞬間!


無論如何,對我這已決心自行調音的“非專業者”,林醫師這篇文章,已著實讓我受益匪淺。


通篇論述,字字清楚明白,非同以調音技術自負的專業者每愛故弄玄虛的藏私心態。(這也是我不想依賴調音師的根本理由。)


可怪的是,我竟是直到昨晚配合實際操作經驗,才終於完全看懂林醫師在說些什麼!甚而從中進一步印證了自己漸行深化的現象學領悟。


昨晚,分四個時段,我親力親為把整部貝森朵夫平台鋼琴的八十八鍵,從頭到尾仔細調校一過!


耳力難以細辨處,我選擇依靠調音軟體;心有所感、口不能言的“一機之微”處,則摸石過河般地依靠現象學的“領悟”。


調完後,已是凌晨兩點。我隨手以蕭邦夜曲十九號&莫札特12號奏鳴曲慢板樂章"試琴“......


當第一串音符自我手底流瀉而出,我閉眼諦聽那珠圓玉潤、清瑩如水的音色........不禁心滿意足地笑了!


只因我聽見:


就在這一刻,我跟我心愛的貝森朵夫鋼琴,第一次抵達了某種過往不曾發生的親暱連結。


我知道:這會是我習琴生涯的另一個歷史起點。


2012.2.29 調音隨筆


附錄:



鋼琴調音自己來 (作者:林文斌醫師)


最近有位網友阿誠留言來問我,以前我寫的那篇文章:「鋼琴調音自己來」不曉得還有沒有留底。可否寄給他作參考,因為他有台32年的琴想要自己調音試試看。

查閱以前的磁碟機,還好找到了,重新貼出來作紀念吧。可以參考參考,不過想省時間,用電腦軟體來取代音叉,比較方便。

以前寫這篇文章,是從學理出發,用意在說明沒有電子儀器,也可以用自然律調音,將鋼琴調到完美的12平均律。實際上運用,卻是很花時間。懂了這些理論,兩種方法並用,才是最聰明的辦法。

還有老鋼琴,弦栓有時鏽蝕太鬆,不容易轉到準確的音。這一點,你也必須考慮在內。如果真的調得滿頭大汗,還是請調音師代勞比較快。(說不定還要用槌子將弦栓敲緊呢!)==========================



鋼琴調音自己來

鋼琴練久了,難免音就會跑掉。如果練得勤,三個月就要請人來調音一次,一次也要個2000─3000元。而花錢事小,有時後還要排時間調音,而師傅沒辦法馬上請得動。

如果急著要和別人合奏,那麼往往就會很尷尬。因為雖然大提琴,小提琴的演奏者可以配合鋼琴。但鋼琴音差太多,難免被訪客「淘侃、嘲笑一番」。畢竟有些人,習慣了正確的絕對音高,這樣請他們來合奏,卻是會讓他們不習慣。而且,大老遠請人到家裡來合奏,鋼琴音不準,也難免有點遺憾!

布拉姆斯有次演奏。發現鋼琴的音都低了半個音,又來不及調音。所以當場移調(升半個音)演奏。很多人都沒有沒有那種功力!所以學學調音也不錯。因此,我就乾脆買一副鋼琴工具,自己來調音。



剛開始學習調音,覺得很難。其實,只要有音樂的底子,學起來很快。特別是,會拉小提琴的諸位,聽音一定不是問題。我沒有去上課,只是自學開始。請調音師來調音時,就站在一旁靜靜地看他調音。順便買一些調音的書籍來看。久了就知道怎麼調音。就算自己音調跑了也沒關係,花錢請調音師來重調,就當作是繳學費啦!幾次下來,你就可以獨當一面,自己調音了。

每個師傅的調音辦法,都不一樣。不過只要音能準確,都沒有關係。

通常先調中央的一、兩個八度。一個音有三根弦,用止音棉塞在每個音的兩旁。然後,先聽音叉,調出A的音(看你是要440還是442)。然後,用完全四度、完全五度(和弦)上下去對音。,就可以把兩個八度的24個音,通通調出來。

然後調好的「基準音」音,上下弦的止音棉一個一個放開。順便與基準音對正。於是,中央兩個八度的音就是完全準確的。

然後,由這兩個八度的24個音,上下對出更多的八度即可。先用八度音的和弦,上下延伸。然後每個八度音程裡面的音,再用四度、五度去調就可以啦。如果有三根弦的地方,還是要用止音棉先止住兩個音,先調出中間弦的音。


另外,調高音的時候,因為轉動的幅度很小,所以建議各位,如果要買調音棒,一定要買脖子可以「伸縮」的。這樣調起來會比較得心應手。不能伸縮的,手部的動作就要更小,比較難調。


只買調音棒,還不夠,一定要買「止音棉條」。三角形楔狀的止音插。可以壓住中間那兩個八度音程,所有音的左右弦。然後只調中間弦。這樣才會聽得清清楚楚。如圖:


等標準音調好了之後,慢慢地把棉條放開,左右弦輪流與標準音對齊就可以了。還有,調音像是「打掃」工作一樣。常常調音,音走得很少,調起來就很快。(我大概兩個小時以內搞定)。如果久久才調音一次,那就要調很久。

其實,自己調調音也很好玩。自己玩自己的愛琴(鋼琴),沒有人會干涉你!調壞了也不會出人命,不用擔心!叫調音師來收拾殘局即可。只是,等到功力增高,還是沒有調音師執照──不能幫人調音賺錢而已。(反正自己有琴、練琴的人,就沒有差別。你不會去幫人調音賺錢吧!)



鋼琴調音,需不需要用電子調音器?


其實,電子調音器雖然相當準確。但電子調音器也有缺點,到了最高音、最低音的一、兩個八度音程左右,有些構造簡單的電子調音器,已經聽不出聲音了!所以這上下兩段音程,還是要靠你的耳朵去聽、去調。

至於傳統的師傅,都是用一個A或C去調全部88鍵。這時候,就要看功力了!因為我觀察許多調音師調音後的琴,用機器去測量所有音的頻率。有些時後,越高音的部份,調音出來的音準越低。如果說:標準的琴鍵音準,像是一段平坦的道路。那麼,這樣調出來的琴音,就有一點像是拱型的吊橋,中間高兩旁低。但是彈鋼琴的人卻不一定會察覺,也就是彈起來還可以接受。

這樣的鋼琴,舉例來說:中央的部分是442型,兩旁440型,(功力不好的調音師,那麼這個差別會更大)。但是音準沒有明顯斷層,而是漸進式。除非彈琴的人常彈四個八度、五個八度的和弦,然後還有有很敏銳的音感,才能聽得出來問題。

如果鋼琴,剛上好弦,或是琴的聲音太亂,那麼調音器就可以發揮功用。只用人耳去調,會很痛苦。快速地用機器偵測,調音一遍,然後再用耳朵聽音調音,那麼可以節省時間。

至於初學者學調琴,我覺得可以兩者並用。也就是用耳朵仔細聽,覺得OK之後,再用機器自我檢查一番。如此數次之後,音準就比較不會並成弧形了。


常常調音,鋼琴琴弦會不會容易斷?

答案是「會的」,但是不常發生。常常調音,會加速鋼弦的老化、疲乏,所以容易斷。通常是老琴,用力彈琴的時候。會斷在懸鈕、轉折的地方(不是琴槌敲打的地方)。但是,與其忍受不準的音,還不如常常調音。寧可弦斷了,再換新的弦就好了。因此而斷弦也是值得的!

至於調音的時候,不慎轉斷弦的情形,我也曾發生過一次。通常,那是很粗心、很累(或是心不在焉的時候)!

這樣的事件,有兩種情形:

第一是,轉錯扭。同一個音有三個鈕你止住了其中的一條弦,聽其它弦的聲音,而又拼命的去轉那個止音的鈕,那一條就容易轉斷!

第二是,聽錯方向。當你調音,正在對準標準音(弦)時,有時後會過高,有時後會過低。而這兩種情形都會有「嗡嗡嗡嗡」的波干涉現象。如果是過高,你以為過低,結果繼續上緊,高音弦就會當場斷給你看!

所以,我的心得是:調音的時候,精神要好、要集中(不可太累),免得出錯。另外,我習慣(我問過其他調音師,也一樣),轉調音棒的時候,養成習慣先鬆弦,同時聽聽看聲音有沒有改變(確定有無放錯位置)然後再上緊。緊到剛好就可以,儘量不要過頭太多才回正。(過頭太緊又放鬆,即使當場弦不斷,壽命也減少了!)另外,中央部分調好後,接著往右調高音(因為比較難調,特別需要耐心、細心:一弦橫跨兩音,轉好一個音,隔壁音也會改變!!弦又短又緊,容易轉斷),等高音都調完了,才去調低音(這時候通常精神也比較差了)。

至於,調斷弦,千萬不要氣餒!我當初學調音時,也是因為轉斷了弦,才痛定思痛,加倍努力學習。所以,我也學會了自己換弦。但是諸位如果剛開始調音的時候,不慎轉斷了弦,還是先請調音師幫你換弦,免得弄傷身體而挫折感更大。通常,會被轉斷的弦,都是高音部分。所以,我事先準備了一些高音鋼弦,以備不時之需。(一次需要買一大捆,但換算起來,一條高音弦要比小提琴弦要便宜多了。)

有機會,再向各位報告換弦的經驗。


何謂十二平均律?

有網友說道,用五度、四度調鋼琴是不行的。「用五度生出來的是純律不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一個音不準的律在物理的自然基礎下,和音最美,最和諧是純律1=1, 2=9/8, 3=5/4, 4=4/3, 5=3/2, 6=5/3, 7=15/8, 1.=2 鋼琴是無法在演奏中修正音階成純律五度相生律無法還原八度的 …」(版主按:該文由發言者,引述自 http://mralvin.homeip.net/passages/ )。-------------------------------------------------------

Smetana 於 2005-01-16 05:50 PM 發表

簡單一點,鋼琴是不可以用四五度調音,「因為不能還原八度,即是話你一路計上去,音會有出入 而且因為我假設了 A 為 440Hz, A 是 Fundermental, 而 Define 了G為770Hz 但當我以 G 為770 Hz,define 12個音時,有好多音會同 A fundermental Tuning 有 出入 所以Bach 之前,若你係一個Tune 左個 A 調既鍵盤樂器玩 Bb 調既音樂,就會走晒音。http://mralvin.homeip.net/passages/show.php?passage=018 所以十二平均律的出現係為了方便樂器演奏唔同調既音樂,特別是鍵盤樂器。…」 (版主按:該文由發言者,引述自 上述網頁。)


所以鋼琴必需要用電子器材(十二平均律的),尤其是你用這鋼琴-------------------------------------------------------

Dr. Lin 於 2005-01-16 08:45 PM 發表

其實,台灣的調音師,不用電子儀器,還是可以調到平均律!電子頻率計,只是參考,並非絕對需要!古人點蠟燭調鋼琴,也是十二平均律。就是這個道理,請聽我娓娓道來。

你引用的這這篇文章內容說的沒錯,很有道理!但用字遣詞、一定很多網友看不懂;解釋演譯方法,也太過繁複。(我看不懂廣東?話)不過,這些道理,在我們高中物理學都唸過了。我用我20年前,當時念高中時,物理老師所解釋的方式,把這個意思,再重複說一次,大家會比較清楚。

十二平均律,就是把我們要乘以二的這個倍數(倍頻),開12次方根,然後,慢慢乘上去。換句話說:二的十二次方根,就是1.059463。(十二平均律)A是440每升高半個音,就是頻率乘上 1.059463。所以A#是440 x 1.059463 = 466.163餘類推。乘上12次,就等於乘以二。所以就是高八度的A了。

所以,十二平均律,每個音會變成如下:


440 (A音)466.163493.883523.251554.365587.392622.253659.255 (E、即A的完全五度音。)698.456739.988783.990830.609880 (高八度A音)


至於純粹和聲,A=440而E=660。(頻率1.5倍)聽起來最舒服(気持ちいい),這比剛剛我們12平均律算出來的659.255略高!換句話說,如果一直以1.5倍的乘上去,純粹五度和聲調音,會越到高音,頻率越來越高!

所以,考慮的十二平均律的問題。我的作法(大多數的調音師也是如此,雖然他們不一定可以說出這些理論):先在中間兩個八度內(就是我塞止音棉的地方,大概有二十幾個音)用四度、五度,上下行都要,聽音調出每個音,然後這兩個八度音程,就是我的標準音。然後往上去調音,往下去調音,都是用八度音程來調,(就是等於頻率乘以二,或除以二)才不會距離中央越遠,差別太大!所以,大多數的調音師,沒有用電子調音器,還是可以調出相當準確的十二平均律。

-------------------------------------------------------

Dr. Lin 於 2005-01-16 11:52 PM 發表

本來沒打算說這麼多。既然有人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問題,那麼,我再說清楚一點。

為什麼用四度、五度、八度為主來調音呢?因為八度是(2 or 1/2原頻率),五度是(3/2 or 2/3 原頻率),四度是(4/3 or 3/4 原頻率)。這是最容易聽出來的音程。所以聲樂考試,常常要你唱出五度、四度就是這個道理。拉小提琴的人也知道,拉這三種和弦,只要差一點,馬上穿幫漏氣。所以要對得很準很準才行。另外,八度音,十二平均律與自然律是一樣的。而四度、五度,雖有不同,但差別不大!(五度 660 與659.225 只差 0.775;四度 586.667 與 587.392 只差 0.725)。而三度音和弦(550 與 554.365 差了4.365)、六度音和弦(736.667 與 739.988 差了3.321)。如果你只用三度、六度聽音,那麼會偏離平均律越遠!

那麼只用八度、五度、四度,可以調出所有音嗎?當然可以。每個音都是一個「點」,音跟音之間的距離,要一樣寬,這就是「間格」──這也就是十二平均律的意義。換句話說,在對數上,這個半音的間格,都必須是二的十二次方根(1.059463…)。八度音程,有12個間格,我們以硬幣為例,當成12枚硬幣。完全五度音程,有7個間格,就是7枚硬幣。完全四度音程,有5個間格,就是5枚硬幣。這個問題就像:一個袋子,你一次只能存取7枚或5枚硬幣(不管存取的次數)。那麼這個袋子,可以裝出1~88枚硬幣嗎?如果,你只要一枚硬幣,那麼放三次7枚,再拿出四次5枚,那麼袋子裡就只剩一枚硬幣了。所以,不管你要幾枚硬幣,(不管相隔幾個半音)也可以調得出來。但是,因為平均律的關係;所以,沒有八度來幫忙校正,那麼音會越偏越遠。(理由就是前面所說的。)所以,鋼琴調音,必須在中央部分,先調兩個八度內20幾個音,作為標準區(而這些音,必須用我說的三種音程,上下行,互相校正)。然後,離開標準區,再向上、向下每個音都以八度音程延伸,才不會越調越亂!(當然,延伸後,還可以在那個八度內,自己稍稍校正一下。)

一定要用電子調音器嗎?因為電子調音器有好有壞。如果你的調音器可以準確到千分之一(440Hz附近的0.4Hz),那或許有幫忙。如果只是紅燈亮表示不準、綠燈亮表示準確,那麼就只能粗略參考而已。而且調音棒每轉一點點,你不用耳朵、光只看數字調音,精確的調音器,數字閃來閃去,你也很難對準。(光敲打之後、靜止之前,頻率還是會稍稍改變!)所以,耳朵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選擇真正有意義的聲音部分去調音,而不要聽單純的打擊音。至於,調音都是先定好中央那20幾個音,才用八度向外延伸。所以,等於就解決了平均律的問題。(也就是,標準區如果「平均」,延伸之後調音的區域也會平均。)

所以就是我說的,「不要想小提琴!」(與之無關)。不用調音器,用一個A440的音叉,還是可以調好整台鋼琴的。

-------------------------------------------------------

Dr. Lin 於 2005-01-17 02:33 AM 發表

或許你還會覺得奇怪。因為2的12次方根是「無理數」(1.059463…小數點後,不會循環),而和弦卻是「有理數」(小數點後,可以循環)。這兩者根本不一樣嘛!不會相等!

沒錯!不過,可以求出相當近似的近似值。電子調音頻率計,是現代才有的產物!十二平均律,卻早已沿用很久。所以,古代人,點蠟燭調音,還是有辦法調出平均律的12個音!

如何做到平均?以A440為例,想調#A的話:併用以下兩種方法。第一種,先向上調3個五度音,再往下調4個四度音,就會落在#A。不過,這個#A會高於平均律的#A。(3/2的立方乘以3/4的四次方=1.067871…,換算成頻率為 469.86 Hz)第二種,先向上調3個四度音,在往下調2個五度音,又會落在#A。不過,這個#A會低於平均律的#A。(4/3的立方乘以2/3的平方=1.053498…,換算成頻率為 463.54 Hz)而平均律為 1.059463… (換算成A#為 466.16 Hz),而上面兩種方法的平均數 1.060684 換算成 466.70,可以說是蠻相近了。

相差只有千分之一點二! 0.5 Hz !

用這兩種方法去調出的#A,因為一高一低,必須取其平均「中間音」。兩邊聽起來都可以接受!那麼音準就正巧落在的平均律上,頻率誤差為0.5Hz。正好是人的耳朵可以分辨的極限。(雖不中、亦不遠矣。 当たらずと雖も、遠からず。)

如果你夠高竿,想要挑戰耳朵的極限連那 0.5Hz 都省下來。那我告訴你:一高一低,高低比是7:5。我們用平均數,等於是6:6。所以呢,轉到很準的時候,稍微偏低一點(耳朵幾乎不能分別!),那就 Perfect!

小心不要「走火入魔」!其實,沒差那千分之一點二啦 。沿途要調十個音以上,就像拉琴一樣,要練很久,每個音才會準。到最後的A#,能取出一高一低的中間值就不錯啦!

最難的這一個半音,都可以調出來,其餘的音,都不是問題了!

另外補充一點,標準區的「中央音」一定要先找出來。用A440開始調的話,往上、往下六個半音,也就是D#的音。方法同前,以下兩法併行,取平均值。A 法3個五度向前,3個四度向後。B 法4個四度向前,2個五度向後。這兩個音的平均值就是標準的D#。如果是用C音叉,開始調的話。那麼F#就是中央音。要先調出來。然後,再用標準音(A或C)的八度音、標準音、中央音這三個音去延伸,找出相鄰的音。除了標準音、中央音沒有誤差外,其它音都有誤差,需要用頻率干涉,去校正。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查書。以下附上我以前讀書,所整理的調音心得,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

祝各位調音愉快。

-------------------------------------------------------

horsyhong 於 2005-01-17 11:53 AM 發表以前看過很多次12平均律,這次看了最了解.林醫師不管做什麼事都百分之百投入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阿!!

-------------------------------------------------------

Dr. Lin 於 2005-01-17 01:08 PM 發表Dear Horsyhong,您過獎了。您學的是工學、工程、設計,才是數理專長(家)。我是拿刀子、救人的,這次魯班門前弄大斧,見笑了!^_^


電子調音器(頻率計)要怎麼看?


電子調音器,常用Centigrades 來表示與某個音頻率的偏差值。也就是每隔半音的距離,分成100份,以 ± 50 %來表示與那個音的偏差值。(為什麼不用頻率差來表示呢?因為音與音的差距,低頻率差很少,高頻頻率差很多!20-20000Hz, 所以用百分法比較清楚。)


換句話說,A 440Hz 的+50%,就是A# 466.163Hz的-50%。頻率是452.893 Hz都是一樣的。


那我們剛才說過,以完全五度調出的音,跟平均律的音會差別(誤差),以百分法來表示,就是1.95%。


電子調音器,3%以下(數字閃來閃去),並不容易調出來,所以我還是建議各位,用耳朵去聽。如果你對於聽音,沒有信心,那麼同時放個電子調音器在旁邊,兩者並用,久了,你就會知道怎麼聽音才會準。


以下附上一張有趣的表,那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經典調音方式。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參照古人的調音方式,調出鋼琴的聲音,去聽聽看十八世紀巴哈的平均律,與十七世紀、十六世紀的差別呢。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論琴手記:始知真放在精微..........
朱志學寫於 2011年8月11日 12:42

朱志學發佈至鍾丞宗
丞宗兄:


三片DVD已查收^^
這事,全台灣大概也只有您能用上這份心。
這仰仗的可不只是專業技術,更需要某種至性至情以入於癡狂的迷戀才得成就。

總之,
真是托您的福^^
感激不盡!

終於得以不復受限youtube的小小視窗。
我現在正透過42吋液晶電視享受超大螢幕給予的直接視覺震撼~
第一首:Yulianna Avdeeva 於波蘭鋼琴大賽現場~開篇氣勢就磅礡過人的蕭邦練習曲25-11
第二首:我魂牽夢迴多時,卻不知何日登臨的極峰~Yuliann
a Avdeeva蕭邦鋼琴協奏曲op11-1
.........................

這才驚覺:
沒有比鋼琴家的雙手更讓我著魔的影像。

衷心讚歎
您為我帶來的絕美視覺享受............

時值盛夏

敬祝

暑清

志學敬謝18 小時前 · 讚 · · 友誼記錄網頁



鍾丞宗 轉檔,製作DVD這些事對我來說幾乎是每天都要接觸的工作,對於網路上喜歡的影片我常常下載,匯集成一整片DVD,一方面不必受制於網路頻寬,一方面也不必想看時又再搜尋一次,或影片已被刪除等遺憾,但能有愛好者一同分享才是最大的樂趣! Yulianna Avdeeva在網路上的畫質較差,也沒很用心做DVD MENU,請將就點看;至於Valentina Lisitsa網路上可下載到HD的畫質,製作出來真可媲美正版DVD,我滿喜歡Valentina Lisitsa的指法,最近練琴都刻意模仿,當然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但也逐漸意會到手指柔軟度的重要性,在第一號練習曲上也有較突破性的進展,希望這幾片也能對志學兄有所助益,也祝志學兄琴藝更上層樓,莊園生意源源不絕!
16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太讚了!丞宗兄有此進境,令人歆羨^^丞宗兄可否詳敘從Valentina Lisitsa的指法臨摹中體悟了什麼?您可發展出什麼具體方法去逼近她的柔軟度?
13 小時前 · 讚


鍾丞宗 從影片可看出,Valentina Lisitsa每個音符手指都會先高舉而後敲擊琴鍵,手腕亦會因節拍快慢不同,而輕柔的離開鍵盤再重新回來,手指切入琴鍵的角度,也會因上下音的不同而有所變換! 事實上我以前手太過僵硬,手指和手腕都不敢遠離琴鍵,以致於第一號練習曲沒辦法把每個音都下得很準,手臂張開到達高音部時更會對不到琴鍵而整個亂掉,在刻意模仿這樣的彈法之後已經對這個問題改善許多,雖然還無法完全達到她的柔軟度,但經過長時間練習,我想應該多少可以克服手指僵硬和輕重音層次不夠的問題!
13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嗯!很有啓發。可是,先高抬手指才下擊琴鍵,速度慢的段落也就罷了,若快速音群也堅持每個音都得高抬手指,豈不拖慢了速度?
12 小時前 · 讚


鍾丞宗 我覺得那已經是一種習慣動作,看她彈快速的曲子手指雖然沒有舉那麼高,但還是滿高的,手腕也頻頻隨著音樂而柔軟律動,其實我看大部分鋼琴家都是這樣,只是我特別喜歡Valentina Lisitsa這種率氣的觸鍵動作^^
2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嗯!她一介女流,手勢起落卻是縱橫跌蕩,不讓豪雄之士;更可貴者,是放逸不羈的背後,又能不失內斂的氣韻;此則基本功早入於邃密精微之境!東坡有云:“始知真放在精微”。Valentina Lisitsa 庶幾近之^^
51 分鐘前 · 讚 · 1 人


鍾丞宗 過去因我的無知,總以為女鋼琴家幾乎無人能超越阿格麗希,但這幾年學琴經驗下來總算真正開了眼界^^
46 分鐘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嗯!純論視覺印象,晚年阿格麗希的手勢,倒沒特別漂亮(她年輕時的影像未及留意)。
與她一起四手連彈的紀新,手勢還靈動得多!
40 分鐘前 · 讚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憶裡的雪泥鴻爪:關於盧易之造訪貝森朵夫的零星斷想~欣聞盧易之榮獲柏林藝術大學頒發最高演奏家文憑有感
朱志學寫於 2011年7月18日 15:14
你的文章已完成。
記憶裡的雪泥鴻爪:


始終難忘盧易之宛若柔荑似的曼妙雙手輕撫而過我貝森朵夫琴鍵瞬間,那盈盈綻放如詩的音色。


他連彈了蕭邦鋼琴協奏曲第一&第二號的慢板樂章......


從宛若蓮花開闔的手勢起落到深入靈魂質地的夢幻琴音..............


美得不可思議..........
也美得讓人如墜雲煙,追躡無蹤............


我央求他隔天早晨再為我重彈一次,並仔細用影像做了紀錄,只為盡可能捕捉那足以對抗時間遺忘的“詩意瞬間”.........


自他手中流瀉而出的音符,那真是顆顆圓潤剔透、晶瑩如雪,是會讓人聽了頭皮發麻、渾身如遭電擊的絕美音色。


我自己身為這台貝森朵夫的主人,當親歷目擊這等真正的高手現身,也只能被電得心醉神馳,不能自已.......





貝森朵夫莊園記事2011.7.18 欣聞盧易之榮獲柏林藝術大學頒發最高演奏家文憑有感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訪貝森朵夫莊園~似曾相識燕歸來:欣見丞宗兄闔家二度來訪
朱志學寫於 2011年3月1日 13:10
二訪貝森朵夫莊園.mpg
www.youtube.c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Vu8hFlCDsY&feature=player_embedded#at=18


鍾丞宗

手把梅花,東望憶陶潛...
回到台北馬上又埋入工作,至今才能把相片整理出來,不覺從花蓮歸來正好過了半個月,再次看著這些相片不由得神遊
其境,每每不能自已...



鍾丞宗

坐在中央山脈山腳下,不論是接受久違的陽光輕撫,或是品著剛焙熟的巴西咖啡,甚至聆聽名琴傳來的蕭邦,都是午後在這裡最奢侈的享受!



鍾丞宗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志學兄您好:
此次造訪您的莊園,不覺采菊東籬下之情油然而生,正是心遠地自偏,您又為夢想播下了一顆新種子,由衷敬佩萬分!雖然短短2天的行程,卻從您這邊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如
沐春風,如飲甘泉!
記得您問我這一年來習琴有沒有新的領悟,本來我認為除了身體上較去年能放輕鬆外,應該沒有其他進展,但營火晚會那晚我竟能在有人近距離觀看的情況下,不怯場的彈完多首
曲子,應該說心靈上也放鬆了許多吧!
第19號夜曲經我回家查證,您是對的,小弟眼拙看錯了一
個音符,幸好有您的指正,要不錯了一輩子還不自知呢!
就如同您放給我看的生態村影片說的一樣,人一回到都市就得把一些感官功能關閉才能過活,是的,雖然在家每天砌茶焚香彈琴,心靈淨化卻不及在莊園兩天的萬一,真希望有一天能加入您的行列,過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生活!!

丞宗敬上
100.02.09

2月9日 11:28 · 收回讚 · 1 人




鍾丞宗



陳年趣事,不怕您見笑!!
不知道您有沒有收到我先前寄給您的MAIL?
因一回台北就忙著工作,前2,3天才把相片及影音檔完成
,
我把郵件內容貼在這裡,若您沒收到,直接看以下內容即可:

志學兄您好:
回到台北就忙於工作趕交片,直到昨天終於把影音整理完,煩請撥空到我的facebook塗鴉牆查看,連結如下: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2051637865&sk=wall

另外,請問您官網的音樂-莫札特KV-332,是哪位鋼
琴家的版本,
聽了令人好生心癢,趕緊翻出琴譜,認真考慮開始學習莫札
特呢!
看了您的facebook,得知您最近的活動非常精采,
一方面為您高興,越來越多同好參訪您的莊園;
一方面又想起您的咳嗽,近來不知好些了沒?
由衷祝福您 身心靈豐盛 喜悅 平安!

鍾丞宗 敬上




花蓮~貝森朵夫莊園
丞宗兄:

經您提醒,我這才知道,原來您兩天前即已寄信給我。
沒料到,我信箱裡最近因著與facebook新結識的網友多方密集交錯的互動,而塞滿了幾百通的留言通知,您的來信遂淹沒其中而未曾察覺。

遲遲覆信至此,尚祈見諒⋯⋯⋯⋯

剛剛,我就在過年期間生態村營隊活動集結的基地,借別人電腦看了您費心剪輯的作品。

許多夥伴圍繞螢幕周遭,看得驚嘆連連^^
隨著溫馨可人的影像流轉,以及從您指縫間如詩般穿梭畫面的輕盈樂音,我只覺一道強大的心靈暖流瞬澗流倘過我七千萬的毛細孔.......

作為一位民宿主人兼愛樂同好,我是多麼驕傲自己何其有幸,於茫茫人海中,竟得結識您這麼一位彷若早已夙世訂交的知音^^

那種飽滿的存在感,是一種無待閑言、無待諍辯,沒有多餘的曲折與試探,即已被準確洞察深藏心事的內在迴盪...........

如您所見,我近日facebook版上,顯示了相當活躍的對話、論述、活動剪影、以至硝煙四起、雄辯滔滔的筆戰......

就某個深層的意義而言,我只是忠於自己的孤獨,並拒斥一切低估並貶抑此精神遺產的newage盲流!

可我寧願自己是閑靜無言的!
除了香醇的咖啡餘韻與時光靜謐中流動的Bach、Moz
art &Chopin........
這世間還有什麼真值得為之駐足流連的風景..........

PS.

每回彈奏那首Mozart奏鳴曲KV332的慢板樂章,我就禁不住神魂搖盪,暗歎這真是渾然天成的天籟之音,每
一粒音符都完美到讓人只能搖頭嘆息.....
蕭邦再美,於莫札特造詣獨絕處,終無以取而代之....
.....
蕭邦一生恃才傲物,唯獨對巴赫與莫札特敬畏有加,未見微
辭。這絕非偶然!
我官網首頁的Mozart Sonota KV332 第二樂章,版本出處神祕,我自己也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偶然得自為同樣愛琴成痴的民宿來訪客人,只覺一聽傾心,頗愛其冰雪般晶瑩剔透的樂音流轉展現的細膩處理........

衷心推薦這首曲子^^

感動之所在,天堂之所在.........

我的天堂,就在巴赫、莫札特、蕭邦光影交疊的內在祕境中.........

志學敬覆

13 小時前 · 讚









鍾丞宗

於我心有戚戚焉...
莫札特這首曲子聽過不知多少次,也不乏名師版本,如古爾達,席夫等人,讓我印象較深刻的,是電影"琴鍵4分鐘"裡的插曲,但都不如聽到您官網上這個版本,給人一種孤獨卻安適的感覺,每次聽完都寒毛直豎,令人感動不已,雖然我終其餘生也沒辦法練就如此動人的音色,卻也是躍躍欲試,希望下次能有機會再到莊園試試這首的琴音!!
約 1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花蓮~貝森朵夫莊園


是啊^^
丞宗兄與我所見略同。
我大可在官網首頁連結其他大師的版本。
卻獨獨偏愛這段不知名的“神祕他者”手中流瀉出的晶瑩樂
音..........
那純粹是基於樂曲的詮釋本身帶給人的直接觸動,非關是否
有大師名號加持。
高手就是高手!
就算歿世無聞,仍不見知於樂壇。
仍是可敬的寂寞高手^^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方的知音 久違的琴聲&冬陽下的咖啡時光



朱志學寫於 2010年12月29日 14:25




你的文章已完成。



丞宗兄:



暌違近年,頗多想念......
每當我端著咖啡,凝望窗外的雲氣出神,常不覺想起遠方的知音~

我確信,知我如丞宗兄者,倘有機會再來,看見我新闢的這處精神家園,想必要為我築夢願力之強悍,開懷舉杯致敬的!

無論如何,
我等這一刻很久了^^
衷心雀躍,今年農曆年節,又得與丞宗兄
於貝森朵夫琴音中
共享冬陽下的咖啡時光^^

為您闔家安排了貝森朵夫新館的紅瓦斜頂三樓客房~藝妓(這名字是咖啡豆的品種,與日本
藝妓諧音,因此得名。)我確信,您在進房後就會明白為什麼這會是我最喜愛的房間^^
與兄交情別具,特別保留給您一家人^^

殷盼丞宗兄久違的琴聲

志學拜候 於花蓮西郊貝森朵夫莊園


志學兄您好:
....................
期待在咖啡香中聆賞琴音,寒冬中倚暖敘舊!

鍾丞宗

PS.舊日記事的吉光片羽~




典藏畢生難以完成的夢想

http://web.mac.com/jjs0035/貝森朵夫莊園/別人怎麼說.html



花蓮蓓森朵芙民宿因有一台貝森朵夫鋼琴而聞名,民宿主人的音樂、 藝術及文學素養甚高,可說是一趟氣質之旅。自學鋼琴至今4年能有 機會摸到名琴,可說連作夢都想不到呢;而且在此隨時能聽到民宿主 人與訪客們的琴藝,來到花蓮除了欣賞好山好水之外,更能享受心靈 SPA喔!



志學兄:


從花蓮歸來,雖然圓了夢,心中卻隱約多了幾分失落,真希望有勇氣能像您一樣,捨棄台北的一切做個自在的SOHO族.
匆忙剪了一段影片與您分享,卻驚訝的發現竟然忘了與您合照,期待很快能有機會再相會!
因YAHOO只能夾帶25M檔案,影片壓縮得有些模糊,敬請見諒!
敬祝 萬事順心!

鍾丞宗






丞宗兄:


剛補睡了幾小時,終於熬過這七天驚人的體力消耗....


...
現在才有時間第一次開啟您寄給我的影像檔~【典藏畢生難


以完成的夢想】


這段影像紀錄太棒了^^
可否允許我將這分忠實呈現了典型蓓森朵芙精神氛圍的剪影


,分享給對音樂沙龍一樣心懷嚮往的熱情網友?


就在昨晚,臨機起意與好幾位因緣際會共聚於此的外國友人


即興完成了一場小型的音樂沙龍聚會。斯情斯景,現在想來


,做夢都還會笑呢^^【甚至連大提琴都是臨時跟鄰居音樂


班小朋友借來的^^】


可惜您不在現場,不然除了可愛的德國大女孩外,還可以認


識一對超nice的日本音樂家母女。
更不消說,您將親自串場,讓在座中外友人共同見證一位真


誠的築夢者以驚人毅力展現的奇蹟。
但也不用遺憾,我已告訴他們這幾天出現了這麼一位讓我感


動的訪客,甚且,就某個意義而言,我已代您上陣彈奏了您


必彈的蕭邦夜曲十九號。您明白,這首曲子凝結了我們共同


的感動和記憶..........
這回彈奏,頗有福至心靈之感,雖未能毫不出錯,但一氣呵


成,情感異常飽滿^^



anyway,看完您親自剪接的片子,除了感動,還是感


動^^
隨著影像流轉,伴著您現場親自彈奏蕭邦夜曲錄成的配樂,


我竟隱然有泫然欲泣之感.......
記憶裡一幕幕溫馨沁人的對話場景,宛若輪旋曲般歷歷浮現


腦海...........


如您留言紀錄所言:


“吾道不孤,可說是這次蓓森朵芙之旅最大的感觸。
民宿主人的學琴背景、歷程,甚至選曲竟然跟我如此相似,


太不可思議了!
從此學琴的路上不再感覺孤獨。
而能夠認識一見如故的民宿主人,更是由衷高興。
以心靈導師“賽斯“的立論,這是同個靈魂的兩個片段體,


轉世到同一世界的兩地,才會有的感覺。這感覺真是奇妙,


原來不認識的兩個人,心靈竟如此接近,只能再次直呼不可


思議!"


衷心感念丞宗兄的留言。
我心裡會永遠銘記著,那夙世以來即已深植意識深淵的蕭邦


之夢,是如何以不可思議的因緣連結了兩個素不相識卻天涯


咫尺的相同靈魂。



期待再次的聚首^^



敬祝



春安





志學


2010.2.21午後於蓓森朵芙音樂沙龍



PS.



真不好意思^^
聽了您親自以貝森朵夫彈奏的配樂,我這才驚覺自己作早餐


的雜音倍感刺耳。
所幸,您的彈奏表現,音色異常飽滿,除了我應該沒幾個人


會注意到隱隱作響的雜音。
差可告慰的是,它也充分見證了蓓森朵芙音樂沙龍早餐時分


的臨場感








志學兄:


Bravo! 讀完您對這場小型音樂沙龍的描述,一曲曲巴洛克式三重奏


嬝然在耳邊揚起,彷彿自己身在其中,如沐春風,其盛況可


想而知!


這段影片歡迎您分享給任何一位與您我一樣,對音樂,藝術


,靈性等有共同喜好的朋友,只可惜畫質不好,改天等我整


理好,再寄一分DVD給您.


粗心忘記與您合照,使我們全家耿耿於懷;而這段影片缺少


您的笑容更黯然失色不少,但也正因為如此,敦促我必定趕


緊多練幾首蕭邦,早日能與您再敘琴緣!


衷心祝福您 萬事如意!


鍾丞宗


2010.2.21







志學兄:


利用假日閒暇時練字,無意中想起志學兄民宿裡佈置的黃庭


堅松風閣詩帖,與貝森朵夫名琴還挺相配的,中西合璧,真


是美妙的組合,於是也斗膽寫了一幅作品送給志學兄,一來


以為留念,一來錦上添花,為民宿增添風采,可惜小弟學藝


不精,若不合適,志學兄不必勉強爲之。


隨信附上此次花蓮旅遊的完整DVD一份,內有志學兄精彩


琴藝的留影,只是我老婆不太穢史用DV攝影機,前2首拍


了一堆牆壁、天花板,因此影像做了些剪輯調整,尚請見諒






以上,班門弄斧,望志學兄不吝指正,也祝志學兄琴藝精進


,早日完成夢想!


鍾丞宗敬上




99.02.28







由衷感念丞宗兄捎來的精美禮物。
襯著晨曦時分灑落滿桌的陽光,我特別為自己先沏上一杯上


好的哥斯大黎加得奬咖啡豆燒煮的黑咖啡,才悠緩地在滿屋


咖啡香中細細品味您精心製作的每一首影音剪輯。
伴著舌根處苦中帶甘的咖啡餘韻,以及影像中遠近迴盪的貝


森朵夫琴聲..........
沈澱意識深處的一幕幕美好記憶,彷若昨日夢影般再次流轉


於腦海..........


我不得不歡喜讚嘆:
丞宗兄果真性情中人。
從細膩的外在包裝,到專業的影像後製作,非用心深契者,


盍勝臻此?


讓我格外驚奇的是,您甚至還精選了質地上好的宣紙,特別


通過古意盎然的書法,親手題寫了“德不孤必有鄰“六字相


贈。就在寫下這篇心情記事的當下,我正獨對這六字冥心觀


摩賞鑒。丞宗兄謙稱學藝不精,我雖非書道中人,卻覺得這


六字寫得韻致深沈,宛轉動人,筆鋒過處,隱然有古人之風


,此非長年浸淫此道者不能爲。


書道琴藝,特重手腕起落間之韻律流轉。
這是典型的時間之藝術。
善解者喻之爲流動之建築。


我由此想及明末大儒王船山所云:“機者,事之微者。“
事實上,惟善能知機、應機者,乃能於手腕起落間,行於所


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


我每有感於這強大的內在召喚自靈魂深處激揚出的神聖狂喜


而不能已於情.......
於是,生平最欽羨者,非彈得一手好琴,即是寫得一手好字





繽紛絡繹的美感經驗,我卻於此兩門藝術,鍾情獨深。
我想,這不是偶然的!


兩種型態的藝術,都充分具現了什麼叫做:


Fingers with ecstatic spirit..............


長年以來,震動我最深的藝術,總讓我隱然窺見一種“胸中


有誓深如海“的悲願與虔敬...........


這讓我想及:以“晚期風格“四字,作為自身誓言的小說家


朱天文。


她提及薩依德有一部著作叫作:《論晚期風格:不合流俗的


音樂和文學》(On Late Style:Music and Literature Against the Grain)


這人是個奇才。
身爲舉世聞名的知識份子。
每篇文章一出手,都足以驚動舉世視聽不說,他還醉心鋼琴


彈奏,而且琴藝精湛之程度,甚至受邀在卡內基演奏廳舉辦


過獨奏會。
這樣特立獨行而跡近傳奇的知識份子,他談及:


“晚期的貝多芬始終與社會抗衡,拒絕讓音樂提升為辯證結


果的統一性(如中期作品),他要音樂由重要的結論轉化成


曖昧不明的自身。 阿多諾認為這種轉變,是對抗中產階級秩序的合理化(啊,


作家應該引起公共的忐忑不安)。 大江在《作家自語》裡則說:“人到晚年之後,無論悲傷也


好,憤怒也好,對於人生及世界的疑惑也好,能夠以猛烈的


勢頭調整這一切、面對這一切,並推進自己工作的人,是藝


術家。”【引自朱天文“論晚期風格“】


朱天文慨然有感,寫下一段鏗鏘有力的評論:


“ 我真高興聽見,晚期工作不是遲暮哀感,不是滄桑興嘆。 晚期風格,也不是什麼成熟、透徹、圓融之類。 晚期風格是,不與時人彈同調。“


朱天文一向洞察深睿。
她完全領會,晚期風格,非關年歲,而是~


“一種姿態,一種樣貌,一種存在方式。 是的,一種氣質。 “


在我看來,說實了就是一種不與時偕的遒勁骨力!
所謂:“不與時人彈同調“是也。


朱天文進一步描述:


“那氣質....若一言把它概括,就是,邊緣,邊緣,從


邊緣到邊緣(或譯做:從邊緣出發,走向邊緣)。 邊緣是陌生化。 何謂陌生化? 那是對於一切習以為常的,理所當然的,殷殷發出了否定之


呼叫:不是那樣呀,而是這樣呀,為什麼是理所當然? 很不當然呀。 陌生化使一切習慣成自然不被看見的,予以看見.....


.是這觀看的眼睛,邊緣的眼睛,使萬物陌生起來,而自模


糊無意識的無名狀態裡顯現,重新定義。 “


說得真透闢有力!


我喜愛朱天文意象十足的深邃譬喻:“邊緣的眼睛“...


.......


是的!
一切深於生命深味而能出入自在者,都稟俱了一雙讓他得以


“活在世間,卻又不屬於它【Being in the world , but not of it.】“的“邊緣的眼睛“...........


正是依憑這邊緣的眼睛,讓人得以凌越深植意識的一切習見


遮蔽,而直接貼近那莫可名狀之存在所給予之陌生情境。


陌生,決定了嶄新的視域。


於是,獨對此莽莽蒼蒼,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橫亙眼前的,只是一條不見盡頭,也不見指標的道路。
人而至此,終於抵達了一種深邃的孤獨與忘世的痛快,而不


覺“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初唐 陳子昂 登幽州台歌】........


貝多芬、薩依德、阿多諾、乃至朱天文所欽服並為之立下誓


約的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


....
這些天才,都稟俱了邊緣的眼睛,並聽從內在召喚而逼臨了


存在與世界的邊緣............
他們當然是孤獨的!
可卻也因著他們敢於面對此孤獨而毫不退卻,我們這些隱身


歷史暗處的聆聽者,仍可在百年而後,通過音符或文字搭起


的橋梁,接上那如潮水般浩蕩奔湧而來的撫慰力量....


......
此所以阿多諾慨然有感:


“我們不了解音樂──是音樂了解我們。我們自以為與它最


親之時,它與我們說話,帶著傷心的眼神等我們回答。“
不意外!
這縷直入心坎的了解,帶來的驚人撫慰力量,總是來自一個


傲然屹立邊緣的“他者“。
他者,總是不被認同的,總是不合時宜地站立在與世界形成


對峙的邊緣位置。
他的行動邏輯是:
“那縮減生命的,就與之對峙!“【借張大春語】
這就是邊緣者的宿命!
他無法忍受媚俗語言所形成的鐵籠【Iron cage】。
於是只能義無反顧地選擇不斷出走,並保持在邊緣發聲!
可正是這來自邊緣的聲音,將歷史一次次推向前所未見的高


度..........
我們由此辨識出:
什麼才是真能代表藝術的靈魂。
它不會只是一味瑰麗甜美的聲音,相反地,它可能是梗硬多


骨、讓人難以親近的“晚期風格“........


墨西哥詩人帕茲在《孤獨的迷宮》扉頁上的引言說得好:


“認同等於現實性,簡直就如同說:歸根究底,所有的事物


都必然、絕對而且必須服從於主流,只有主流惟一存在。然


而,他者拒絕消失。他者繼續存在,持續存在。這是難以被


理性的牙齒動搖的硬骨頭……排他性總是為他者的存在而苦


惱。”


這就是晚期風格與世多忤的骨力!


朱天文由此下了精彩的結論:


“是的,讓中心指向的、單一的現實認同十分苦惱,持續做


一名不消失的他者,這不就是小說一向在幹的事? 邊緣既是差異,邊緣也是多樣性。“


何獨小說如此?
一切力能探索存在的藝術,無不如此!


我與丞宗兄於鋼琴追索之路,都屬覺悟太遲,起步太晚。
有這遺憾的人太多了!
難為遇上丞宗兄這樣一位不肯輕易認命的頑強靈魂。


心有所感,不能不言。
就讓我借“晚期風格“四字隱藏的深度奧蘊,抒發此“烈士


暮年,壯心不已"的心路曲折............



再次感念丞宗兄親自揮毫以“德不孤必有鄰“相期!


我雖不才,可在“晚期風格“的感召下,仍不惜以“寂寞立


學,磅礡練琴“八字,作為我盡瘁餘生的修行。


由衷欽服丞宗兄
雙藝兼修,俱能妙得於心。
我於此點滴在心,卻愧而弗能。


特別慚愧的是,所贈影像記事,也一併收錄了我個人的現場


彈奏。
我記得那是早餐時分,完全沒暖場動作,一觸鍵就直接進入


蕭邦行雲流水的快速運指,當時就自覺心浮氣躁,離自行練


習的渾然忘我狀態太遠........


對比丞宗兄仔細琢磨後彈出的飽滿音色,我暗自嗟訝:


暫懸致技巧熟練度不論,丞宗兄脫盡火氣的彈奏,在我聽來


,正是最富“音樂性“的表達。
那直接觸碰靈魂的穿透力量,比太多音樂專業人士纖巧無瑕


的精美彈奏都更讓我爲之動容。



文末


謹祝丞宗兄於琴藝之路的探求


一步步更近蕭邦之夢..........






志學2010.3.3寫於花蓮蓓森朵芙音樂沙龍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貝森朵夫莊園
About us~Bosendorfer Exhibition/Performance Hall

不僅提供住宿功能,更是多元創意的人文空間與交流平台。
秉持人文、創意、生活、藝術精神的貝森朵夫莊園,主辦過許多成功的演奏會、演唱會、音樂成果發表會、專題講座、鋼琴影展、讀書會等各種性質的活動。如須活動企劃與場地租借服務,歡迎洽詢0937296646。




店家特色
-核心主題:精品咖啡 名琴賞鑒 自然生態 休閒農場。
-自家烘培生豆,確保客人喝到的每一杯現煮咖啡,都是最新鮮的口感。
-提供各國咖啡豆研磨現煮之精品咖啡。
-現場典藏與史坦威並列鋼琴極品的奧地利國寶~貝森朵夫【 Bösendorfer】
-聆賞百萬名琴帶來的流動饗宴
-現場免費借閱&視聽本館典藏豐富的鋼琴相關藏書、漫畫、音樂電影&鋼琴大師身影紀錄片





蟬蛻塵囂的秘境★╮
貝森朵夫莊園咖啡館【 Coffee Time with Bösendorfer】

MENU:

貝森朵夫手工研磨現煮精品咖啡
【消費額180元/人~兩杯】




營業時間 : AM 10: 30-PM 2:30

營業地點 : 花蓮市佐倉街貝森朵夫莊園




預約專線:0937-296646

在這兒第一次發現:原來黑咖啡的味道真可以騷動靈魂深處,只輕輕啜飲一口,就讓你在香氣繚繞的暈眩裡,跌入另一時空....




門扉開啟,香醇濃郁的咖啡餘味繚繞著清瑩甜美的琴韻撲鼻而來~
一陣彷若經由視覺、聽覺、嗅覺滲入血液的暈眩與悸動,
瞬間貫流全身~這才明白,生命中最美妙的東西
並非物品,而是足以震動心靈的深層體驗★
貝森朵夫≈維也納音樂傳統的化身╮
鋼琴人的畢生夢想.........
秉其一脈相傳、鬼斧神工的180年鋼琴工藝★
風華絕代,高不可攀≈
褪去了國家音樂廳的森嚴門檻,
在這兒
卻是一個
可以觸及的夢~





琴之森(曼特寧 Mandheling)大型曙光雙人景觀套房【ㄧ樓/茶道雅座/清雅茶具/日立變頻冷氣/奇美42吋液晶電視/DVD影視空間/ 禪宗黑茶几/ 印度燈/克什米爾手工地毯】

紫之霧 (耶加雪夫 Yirgacheffe )大型曙光雙人景觀套房【二樓/茶道雅座 /清雅茶具/日立變頻冷氣/奇美42吋液晶電視/DVD影視空間/ 禪宗黑茶几/印度燈】

愛之夢 (藍山 Blue Mountain)大型曙光雙人景觀套房【二樓/茶道雅座 /清雅茶具/日立變頻冷氣/國際牌30吋倍頻高畫質電視/DVD影視空間/ 原木茶几/水晶琉璃燈/超大型浴室/洗衣機/烘乾機/貴妃浴缸】

朧之月 (藝妓 Geisha Mountain)大型曙光雙人景觀套房【三樓/茶道雅座/清雅茶具/日立變頻冷氣/奇美42吋液晶電視/DVD影視空間/義大利卡拉拉大理石茶几/ 印度燈】

山之音 (麝香 Kopi Luwak)大型曙光星夜和風雅房【三樓/大型茶道空間 /清雅茶具/日立變頻冷氣/奇美42吋液晶電視/DVD影視空間/ 古董櫃/原木、藤片&琉璃茶几/印度燈】





貝森朵夫莊園地理位置,背倚空闊無際的佳山空軍基地,右傍雲煙飄渺、靈氣逼人的佐倉登山步道。市場策略走的是兼具“自然景觀“與“人文深度“的精緻路線。賣的是貼近夢想的生活型態,而非僅供過夜的地方。所以,沒有空間侷促的小型套房,全是迴旋寬敞、能夠同屋外天地通流爲一的詩學空間 。更精確的描述:不論哪一間客房,都是前後開窗、對流暢通、視野遼闊、滿目綠茵,而且不必出門即可直接從房內觀賞星空、夜景&黎明破曉日出景觀的大型曙光套房。作為休閒渡假空間,與尋常無法借景屋外天地的狹仄客房相比,價值高下,更顯殊勝。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