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幻象世界的征服者

【聯合報╱路況】
2009.07.26 04:52 am

正如同愛麗絲的身體可以忽大忽小,變幻莫測,來去無端,麥可的一生不就是一則愛麗絲童話……

麥可一生 不斷變形逃逸的軌跡

麥可傑克遜喜歡自比為小飛俠彼得潘,並將他的夢幻莊園命名為彼得潘的Neverland。然而,與其比為小飛俠,我發現麥可其實更像愛麗絲夢遊仙境。正如同愛麗絲的身體可以忽大忽小,變幻莫測,來去無端,麥可的一生不就是一則愛麗絲童話,以不斷變形逃逸的軌跡畫出一個乖異迷離的Wonderland?

童話世界其實是成人眼光難以理解的,英國作家卡羅爾(Carroll)的《愛麗絲夢遊仙境》與《愛麗絲鏡中遊》更是滿紙荒唐言的字謎密語悖論。幸好法國哲學家德勒茲(Deleuze)寫了一本《意義的邏輯》,透過佛洛伊德的《性學三論》解讀出愛麗絲童話中的「性變態」(perversion)祕密。

依據德勒茲,身體內在的「本我」衝動指向一個精神分裂的「深度」位置,在那,生存本能、性愛本能、死亡本能皆相互撕裂穿透混合,形成破碎解體之恐怖「擬像」(simulacrum)。「超我」指向一個精神官能症的「高度」位置,形成權威崇拜與高壓統治的「偶像」(idol)。性變態則指向一個「自我」的「表面」位置!它產生於某個局部慾望對象投影在身體表面所形成的「幻象」(phantasm),將身體深度的原慾能量「去性化」,轉換昇華為一種「中性化」、「中立化」的膚淺能量,投注在身體表面的各個性感區,開展建構出一片「光鮮亮麗」之表面,「自我」就是默觀享樂這光鮮表面的微小自戀者。

性變態者就是從地下上升至表面的愛麗絲,一個「表面世界」的征服者與生產者。愛麗絲不斷變形逃逸的無厘頭冒險,乍看似輕薄胡鬧的兒童自戀症,其實是希臘大力士赫克勒斯的艱難事業,要同時力克「本我」衝動之深度「擬像」,不被其反撲吞噬,並力抗「超我」之「偶像」的高壓監視。「表面」的生產與組織其實是一件龐大費力的「修復」工程,修復「本我」衝動所造成的創傷裂痕。「幻象」是一個對象=X,透過這個對象=X的投影掃描,銜接連結,綴補縫合出一片光鮮亮麗而又光怪陸離之表面,如一件五顏六色的小丑服。

名副其實的「道成肉身」

麥可乖異迷離的一生事業是奉獻給愛麗絲童話事件的「道成肉身」,為了征服打造出一個光鮮亮麗、酷炫神奇的「表面幻象世界」,而犧牲了他的具體人生,他的正常幸福,甚至他的血肉之軀!法國女藝術家歐儂(Orlan)曾數度臉部整型,成為當代身體藝術與行動藝術的代表作,但比起麥可只算小巫見大巫。麥可之臉的整型漂白是名副其實的「道成肉身」(編按,另有報導指出,麥可並未漂白,而是深受白化症之苦),不惜以真實外科手術之血肉凌遲縫合綴補出一片愛麗絲童話般穿越種族、性別、年齡之永恆中性容顏的光鮮幻麗表面。

然則,正如德勒茲強調,不能只停留在「身體表面」,須進一步跳躍至「形上學表面」。性變態是一種兒童自戀症的退化與固著,但亦可提升為一個愛麗絲變形逃逸的純粹事件與表面藝術,使「症狀」昇華為「作品」。反之,性變態之「症狀」亦可墮落激化為錯亂覆滅(subversion)的性犯罪。

表面幻象事件的「無動於衷」構成麥可的歌舞奇觀

所以「自我」作為一個「表面」位置其實非常脆弱,是必須努力維持建構的暫時的「表面和諧」,隨時可能崩潰壓垮。麥可一生事業之成敗盛衰就是「表面」的昇華與墮落、建構與崩潰的歷程;正如其整型漂白,一方面撐起一片光鮮表面,另一方面也使麥可之臉潰不成形,慘不忍睹。麥可的整型漂白固可視為一種當代的「身體藝術」,但過於固著在「身體表面」已落於下乘。

麥可真正的偉大與輝煌,當然是他獨創一格的酷炫歌舞奇觀!空靈流轉的月球漫步正指向一種純屬「表面」的昇華與跳躍,一個思想與藝術的「形上學表面」!在那,一切恐怖的「擬像」都翻轉為無傷的「幻象」,昇華為一個「去性化」、「中立化」的純粹事件,正如代表作〈戰慄〉的MV,從地底爬出的僵屍狼人都突然大跳酷炫歌舞,一切都變成無傷的玩笑與幽默,如愛麗絲童話中的「沒有貓的笑」。

德勒茲寫道:「既非主動,亦非被動,既非內在,亦非外在,既非想像,亦非真實,幻象具有一種事件的無動於衷(impassibility)與理想性。」就是這表面幻象事件的「無動於衷」構成了麥可歌舞奇觀的「酷」與「炫」!麥可說:「我們居住的世界是造物主的舞蹈,舞者來來去去,舞蹈仍在繼續。跳舞時,我成了日月星辰、愛人也被愛、是成王也是敗寇、是主人也是奴隸……我一直跳舞,跳那支永恆的萬物之舞。」

跳吧,麥可!在天河璀璨的酷炫表面上,成為自己所創造的事件的兒子!

【2009/07/25 聯合報】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彈得像豬」

【聯合晚報╱焦元溥】
2009.07.26 02:59 pm

葛拉夫曼(Gary Graffman)年輕時是著名鋼琴家,後來更擔任柯蒂斯音樂院(Curtis Institute)院長,在教育上貢獻甚多。技巧出眾,葛拉夫曼個性卻溫和敦厚,更有獨到的幽默感。他的自傳《我真是該練琴》(I Really Should be Practicing)是難得一見的音樂家回憶錄,以令人捧腹大笑的內容而廣為人知。

然而在詼諧風趣的筆調下,他也不吝告訴讀者嚴肅的故事,特別是自己的親身經歷。

1950年,22歲的葛拉夫曼剛結束在卡內基音樂廳的個人第二場獨奏會,隔天就接到鋼琴家卡佩爾(William Kapell)電召。一見面,卡佩爾一句客套話都沒有,劈頭就是——「你彈得像豬一樣」。

卡佩爾只長葛拉夫曼六歲,卻早已是令人尊敬讚嘆的鋼琴大家。雖不幸因空難逝世,得年僅三十一歲,但他留下的錄音無不展現出驚人超技和嚴謹音樂,他也以苦行僧般的自我要求聞名。今日美國仍有以卡佩爾為名的鋼琴大賽,鋼琴家安寧即是冠軍得主之一。

為何他認為葛拉夫曼彈得像豬?因為從琴音裡,卡佩爾認為葛拉夫曼並沒有好好練習,至少沒有他所應當的那樣練習。或許這可騙得了聽眾,卻瞞不過卡佩爾。更不用說他和葛拉夫曼是多年好友,對這位同儕的能力必有深入了解,也有更多期待。

「你必須要決定你要走什麼樣的路」卡佩爾說,「繼續彈得像豬,其實並不表示你就不能得到極大的成功。事實上,一些非常成功的演奏者的確彈得像豬。另一方面,你彈得像一位藝術家,卻可能無法獲得成功——但是,你必須決定你這一生要往哪個方向走。」對卡佩爾而言,一位鋼琴家在二十五歲就會定型,而葛拉夫曼已經沒有時間浪費——是豬或是藝術家,要成功還是要誠實,現在就要作出決定!

無論是音樂學習或是升學就業,多少人在「追求成功」,而「成功」卻僅定義在收入多少。舞台上彈得像豬的人不知凡幾,舞台下較豬還不如的人更多如繁星。葛拉夫曼不忘寫下這段故事,既是感念卡佩爾的提醒訓示,也當是對後輩最大的提醒。

只可惜,現在鋼琴學生很多連書都不看了,追求「成功」倒是不曾忘記的目標,即使彈得像豬。

【2009/07/26 聯合晚報】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京風向球-日本,時間貧困的工蜂國度

2009-07-25 中國時報 【■黃菁菁】


 最近讀了經濟評論家勝間和代的一篇專欄,上面寫著:「日本在金錢上也許不比其他國家貧乏,但是勞動時間長,自由時間短,可以說是時間貧困的國度。」讓我深有同感。

 日本人一向被視為勤勞的工蜂,主動放棄休假、超時加班工作都被視為理所當然,然而為了勤勞工蜂的美譽,所付出的代價與犧牲之大,可能連日本人自身都從未仔細估算過。

 仔細想想,自殺、過勞死、少子化等問題不都是時間貧困之下的產物嗎?

 和日本友人聚餐時,常會提起另一半的下班時間,讓人驚訝的是,日本主婦們從周一到周五幾乎很少有機會跟丈夫一起吃晚餐,有的人更因丈夫加班夜歸而連面都見不到,孩子的上學和教育問題幾乎都由女主人一手包辦。

 這種情形不只發生在一般上班族家庭,即使是負責商議研擬少子化問題對策的國會議員和國家公務員也是一樣。嫁給眾議員後藤田正純的日本女星水野真紀在接受雜誌的採訪時提及,她的丈夫忙得都回不了家,五歲的兒子全由她和父母照顧。

 有媒體爆料指出,後藤田夫妻感情不好而分居,水野的經紀公司還急忙解釋說,後藤田平日忙著國會的公務,經常住在國會議員宿舍,周末還要回老家選區忙著選務,夫妻倆要住在一起實有困難,這是現實問題,並非夫妻失和。

 日本有育兒休假制度,即不管是上班族或公務員,家中有未滿一歲的嬰兒需照顧時,夫妻都可請育兒假,即老公也可請長假在家協助育兒。這聽起來是相當人性化的休假制度,但卻很少有人感謝雇主的美意,說得正確一點是,很少有人承受得起如此的美意。

 厚生勞動省調查指出,日本男性想請育兒假,或是想縮短上班時間提早回家育兒者都超過三成,但只有百分之零點五的人真正請育兒假回家照顧小孩。

 即使有人想請育兒假,但是在請假前總會擔心,再回到工作崗位時,職務會不會被別人取代?工作會不會銜接不上?心想不請假也能度日,乾脆就忍耐一下,而這麼一忍,就苦了老婆了。難怪有越來越多的日本女人不想當生兒育女的機器,不要結婚,寧可單身快活度日子。

 在日本公司工作也不難發覺,許多勞工都是心甘情願要超時勞動、免費加班的,長久下來也就見怪不怪,不只勞工認為那是理所當然,雇主也認為是理所當然,反過來卻讓準時下班、按照規定休假的人變得有罪惡感。

 勝間說,日本人在花錢上習慣斤斤計較,但是對於時間卻不懂得斤斤計較。事實似乎如此,在歐美不管付出的勞力和時間,一定會跟老闆計較到底,付出多少勞力就要有多少報酬,日本人卻正好相反,沒有習慣去計較薪資、條件,有些人甚至是只問付出不問收穫。

 前幾年日本政府大力推動節能環保,規定各省廳下班後要關空調,害得許多公務員冬天還要冒著風寒挑燈夜戰而感冒。每看到東京入夜後,辦公大樓仍然燈火輝煌,便常想這不只是浪費能源的問題,而是不知道有多少個家庭的小孩盼不到爸爸回家。

 日本政界近來常在討論少子化問題,想出的辦法不外是,提供生產、育兒補助金,協助未婚男女找另一半,增加保育和醫療設施等。事實上,如果日本的家庭男主人經常缺席,女主人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的現狀繼續維持下去的話,父母勤於工作吝於給小孩時間的話,再多的少子化對策也是空談。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家霖情書/目睹她和他在一起的那一幕

‧邊邊角角藝文論壇 2009/07/17



【邊邊角角藝文論壇╱陳家霖】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甚麼叫椎心刺痛。

一個永難抹滅的畫面,如今畫面情境仍歷歷在目,此刻再想起,硬要找出對我有些意義或人生啟發之類的詞彙,竟是那麼不容易,或許是傷太痛,或許是崇尚往前看主義的心態趨使,帶領著我跳過這段記憶。

她是我第一個正式交往的女朋友,巧的是和我在前一篇文章「她知道我已婚的那天」的那個她,是同校的學姐學妹,不否認我似乎對這學校的女生有一種品牌愛慕情結,但她並不是那種我第一眼就喜歡的類型,但卻是我很認真很認真的第一次與異性交往,是以結婚為前提的那種。

會痛,背後總帶著一些可分析的條件;會心如刀割的痛,也代表著有一些特定的元素導致。當時屬於左腦型思考的我,慣用理性分析,我分析自己會如此沉痛的原因有三,第一、我從沒想過分手的可能,第二、我是以結婚為前提,第三、我太有把握不會被甩,但綜合以上種種,這樣的我就算分手,也不至於無法接受到心痛至極才是。

幾年之後我才找到真正的原因所在,痛的主因,在於我有種被背叛的感覺,而且在一個無預警的情況下被甩,反之,換成是我甩了她,大概一點也不覺得如何。這是壞男人的類型之一。

若真要從中找出一點哲學真理,「報應」這兩個字或許可以做個定義,是上帝報應一個外表看起來沒甚麼問題而裡面深藏禍心卻不自覺的一個「好男人」。經過多年的修剪再修剪,如今才能在這裡寫出這些稍具「警世」意味的愛情八卦。

那一幕,說實在也沒甚麼特別,就是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手牽手走在一起,只是那個女人從沒跟我提過這個男人,女人也沒說過她不想當我女朋友了這樣的建議。而她比較大膽的是在我從金門外島服役放七天返台假時,讓我看到這一幕,女人怎會沒有細膩的想到這男人一回到外島,身上隨時都揹著子彈上膛的槍!不過她也不可能故意要在那樣的時機點讓我看到就是了,但劇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你回去吧!不要再跟著我了!」在離她住處不遠的巷內我巧遇她和他,這是她發現我目睹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

當我看到這場景時,她和那男的一路往前走,我也好似著了魔的緊跟在這兩人之後,距離大約維持在十步左右,我眼眶是濕的,說不出一句話,我只顧著猛搖頭,搖頭的意思是「我不要回去」,我的腳好像不是我的一樣,好像有個自動裝置控制著雙腳以定速前進,與前方保持一個安全車距,帶著我的上半身往前移動。

「你回去吧!不要再跟了!」她不斷重複著這句話,聲調從一開始還有溫柔,直到最後一句從她口中出來時,是以近乎吼叫的方式對著我說。「再跟下去,我真的要生氣了!」我的腳停住了!似乎一定要有這麼一句話加上夠分量的分貝,才能把我的靈魂從右腦調回左腦,我才又恢復了那個理性的我。

回到家,我老媽很容易就看出我不對勁,據說我臉色相當難看,我怎麼會這樣,連我自己都不太認識我自己了,就好像靈魂出竅一樣,我似乎可以離開身體看著那個失魂落魄的自己,一下子恢復理性,一下又陷入憤怒與哀慟,我的理性和我的感覺激烈的在空中交戰。「我等了八個月終於可以放假回來,本來想好好兩人度過七天假期,沒想到等到的是一個背叛。」我的感覺這樣對著我的心說。「你的條件還怕找不到更好的,何況一開始她也不是你最理想的類型,這可不是個大好機會嗎?」我的理性也很會安慰人,比我的口才好太多。

隔幾天她打了電話來。我問她:「為什麼要和別人在一起?」我的心還是需要得到一個說明。

「因為我覺得我打電話去找你時,你好像都不太理我。」她說著說著也哽咽起來。

「我沒有啊!我沒有這樣啊!」解釋,代表我還想試圖挽回。

幾日後我收假回到了金門,我仍抱著一絲希望,直到有一天在我站衛兵時的一通電話。

「妳現在在哪?」我問她。

「在他家。」

「他在妳旁邊嗎?」

「嗯……」

「妳是不是很愛他?」

「嗯……」

「我們不可能了,對吧!」

「嗯……」在崗哨內的電話那頭,連續幾個「嗯」,讓我也有了確定的答案。

或許是第一次有如此遭「背叛」的感覺,也讓我察覺到自己是如此看待「背叛」,對「背叛」的容忍度竟是那麼低,我也因此警覺到,我必須在這方面有所調整,否則在工作和人際關係上,絕不會是好事。

甚麼叫做眼淚像水龍頭打開一樣奔洩而下?目睹那一幕的我正是如此,兩手無法控制的抖動,淚水可以沾濕衣襟,當時那個淚水,似乎正哀悼著我以往的驕傲已死、自信已逝,原以為大地變了色,人生有此污點後自信已難再找回,一年後我從金門退伍,她主動和我連絡,想要重修舊好,我拒絕了,拒絕的背後已沒有任何的怒氣與哀傷,其實應該還能做朋友,但我的理性還是勝過了感覺,我選擇了跳過。

雖然難以從這事找出對我有何人生意義的價值,但類似這種五、六年級生肝腸寸斷、哀淒悲壯的失戀魂結,或許對我目前正在接觸的學生們還有些正面幫助,提醒他們千萬別像我一樣脆弱跟驕傲。

不過看來現在年輕一代這批,想法已大不同,第一、他們認為交往哪有不分手的,第二、交往以結婚為前提?會不會想太多,第三、我不甩你就不錯了,哪還輪到你甩我。

但,這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陳家霖/紅蜻蜓‧邊邊角角藝文論壇成員)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做最好的模範(Be a living example of…)

 忠於…(Stick to…)

 以…為本(Be driven by…)

 對…負責(Be accountable through…)

 珍惜你的…(Cherish your…)

 重視你的…(Value your…)

 明智運用你的…(Wisely use your…)

 設法…(Find ways to…)

 坦然接受…(Be open to…)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