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說:



我身邊很多人跟我說:“你太清高,在香港這樣一個現實社會中是無法生存的.的確是這樣.每個人都是為了錢而生活,沒錢你實現不到你要的願望。“



這話反映出的思維,正透露了發話者自己就是活在幻見裡的囚徒。

只不過,他們甚至沒有能力洞穿那肉眼看不見的牢籠。



我喜愛的一位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 在他經典的傳世巨著【我與你】裡,第一章篇首就題寫著一段輝映著千年靈光的深睿洞見:



“人而無它,不可生存;但只有它,生存者不復為人。“



“它“,簡單說,就是意指著建立在“相互利用“層次上的人際關係網絡!



看似無往不利,究其深蘊,卻每洞見無涯的荒涼,隱身關係底層。



在“它世界“裡,人與人沒有真正的交會,也沒也誰是不可取代的。只有用過即丟、過河拆橋的現實算計。



此其所以疏離,所以荒涼。



只有毫無靈性的人,才會真相信可以在裡頭期待些什麼?





房價高過台北三倍的香港,正極具典型地代表了一個精神極盡荒蕪的“它世界“。



事實上,正因香港普遍人心如此沈滯庸俗,更襯托出你堅持擁有自己內在空間的可貴。



其實台灣也好不到哪裡去!

舉目所見,很少人能不陷落在集體業力凝成的巨大呆滯感裡頭!

我每聽到政客在台面上喧囂著“誰更愛太台灣“,我就一陣噁心!

會任令自己被這麼多庸俗政客給糟蹋的台灣,充分曝露自身缺乏厚實的文化底藴。



雖然,據見聞廣博的余德彗老師觀察,台灣已算他所見華人社會裡相對而言較有文化素質的!例如慈濟這一特殊的文化景觀,就不可能想像會誕生在香港、新加坡或中國大陸。

我信任余老師的判斷。

但以我標準看來,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兩岸三地,全都媚俗得讓人有找不到出口的窒息感!

事實上,連村上春樹都受不了壓抑沈悶的日本文化,而必需長年定居國外了,何況華人社會?



所以,我還是較欣羨歐洲。

超然世俗利害的堅持,在那裡較有揮灑的空間!

可惜,這精神國度終究也只能活在我心裡。

真要長年在那過日子,馬上又遇上昂貴生活費的問題。



但也不必太悲觀!

非遇盤根錯節,不足以別利器。

正因遭逢如此嚴峻的時代考驗,逼得每一個背負巨石陰影的薛西弗斯,必需焠鍊出更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洞穿鋪天蓋地席捲而來的幻見世界。

你可以從我日記中看出,這一直是我用心最深的地方。

我不敢說這精神力量是否就能讓我免於清苦的生活?

但對我這類以窮盡精神世界之深蘊作爲畢生命運的人,能安貧樂道的過著隨心的日子,已是畢生的至福。

事實上,就在這安靜閱讀、沈思、聽課、寫作、散步、練琴、臨帖、品茶的閒散日子裡,我已自活在即令家產百億的富豪名流也無緣進入的天堂裡!

不是他們錢不夠!

是因為他們被囚禁在世間的幻見裡,

面對精神的至福與恩寵,只能止步,無力完成靈性向度的跨越!

這些人,只讓我同情,沒啥好欣羨的!







志學又及 2009.12.5下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