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五帖:




帖之一


短短一年,心事幾經跌宕。
猶記春意未盡,我猝不及防從幸福的巔峰遽然跌落,而後, 近半年時間,耿耿棲遲於無邊的沈寂裡,蹭蹬垂羽,悵惘莫名,幾經顛仆,才勉力自死蔭幽谷,再度盤旋而起,重拾情殤的漩流裡一度遺忘的節奏。
那段因著橫遭遺棄而飽蓄憤怒與不解的日子,及今想來,苦得錐心,卻也苦得有力。
此時此夜,那一度嚙齒腐心的苦澀況味,不覺已沈澱爲“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蕭瑟與淡然~
這,就是時間的療癒力量嗎?



帖之二


昨晚,在大陸網站看到一則冷隽的笑語:

“時間是最好的老師,但遺憾的是??最後它把所有的學生都弄死了~“

這句話,看似打趣,卻引發我另一番思考。
死亡在此指的未必是肉身之不敵時間,事實上,真正的死亡,只發生在意識深微的層面!
而發生在這層面的死是很美的!
它意味著,你已褪盡殘餘的主控支配意志,而回歸純然的被動性。
你不再選擇於對抗中餵養我執,而是任其隨風凋落,然後,自由地死去.........
不是死於肉身,而是死於我執。
這樣的死,才是究極意義下的死亡。
不再有輪迴,不再重複無始以來的業力制約,只是純然在美中死去.............
既是在美中死去,所以,無須抱憾,只宜歡喜讚嘆。
顯然,發生在這意義下的死,顛覆了一般人習常依附的思路模式。它逼你在找不到出路的窒息感中,放下滲透一切關係裡頑強的主控支配意志,而後,全然臣服遷化流轉的因緣起落為生命帶來的“不確定性“.......
愛情,正是一切“不確定性“的縮影!
華麗的冒險背後,隱伏著瞬間跌落的深淵經驗。
可這命定無可閃躲的深淵經驗,卻也讓人在刀上舔蜜的幻影中,頓入空寂,而得澈然放下與一切“不確定性“的對抗。
我想這就是接受這場冒險的最高意義~那殺不死你的,將迫使你變得更堅強!
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在文學的主題裡,愛情總是離死亡如此迫近。
只因巔峰經驗與存在深淵本就是一體俱生的。
當你逼臨存在的極峰,離粉深碎骨的跌落還會遠嗎?
然而,存在深淵是斷然無可迴避的,唯有通過它,才可能在冷澈的覺悟中經歷全然的死亡與重生。
所以,對一個看得懂隱藏死亡表象下之陌異面孔的人,跌落深淵的受苦經驗極可能啓示著一條引導轉化的道路!


余德慧老師於此洞見深銳。他寫到:

“這存在深淵會發出強迫的訊號:「它想被知道、被感覺、

被表達與被面對」。修道人知道自己必須進去,而一般受苦

者則哭喊著要出來。一般的心理治療則努力要把「存有深淵

」抹平,當然沒有人能抹平「存有深淵」,只能製造一些假

象將「存有深淵」遮蔽起來,以為看不見就是沒有。修道人

與凡人最大的分野即在此,修道人進入深淵,然後轉化,而

凡人則是尋求世界的屏障。“

或許,正是死亡加上痛澈心扉的覺悟,讓受苦者得以凌越可見的視線盡頭,走向沒有指標的秘徑..........
在那裡,你將發現你的“身外之身“~
一個時光之流無法觸及的深秘存在.................


帖之三

身外之身.......
其意幽微....
短短四字,悄然凝蓄著令人低迴不盡的奧義......
我萍蹤寄跡多年,江湖寥落,儼然逆風獨飛的失羣孤雁.......
老孟逝矣,一去不歸.............
可咫尺天涯的一方,有幸結交永和兄這等嶔奇磊落之士,心下卻是逸興飛動的。
永和兄有古人風,見諸影像手筆,依稀一幕幕遠古之夢,在碑影斑駁的歲月長河中流逝而過。無言的空寂,幽幽透著一縷杳眇淡遠的靈氣,彷若自夙世的記憶深處,穿越時空,隨夢痕搖曳而來......
因永和兄而結識的文友“雛菊漉過的靜”,亦屬檻外高人,文字意象繽紛絡繹,層疊而出,惟晦澀如謎,每不得其解,因慨歎其筆觸高妙,非我可及,宜乎其為畏友。

君子之交,其澹如水..........
只因相遇性情之際,遂令一杯淡泊的茶湯,也藴藉了深沈的至味。
我於此有悟:
黃山谷筆下“桃李春風一杯酒“的酣暢快意,背後凝結的無非是“江湖夜雨十年燈“的寥落與等待..............
非高山流水的知音,又焉能於此有所深契?




帖之四

歲暮回首,想及一首唐詩,不覺百感悵觸:
“一年將盡夜 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 支離笑此身“...............
我嘆其對仗精微,更愛其意蘊悠遠。
是啊!就某個意義而言,所有稟俱流浪者西塔沙之靈魂印記者,他命定就只能是個“萬里未歸人“..........
此刻,又是一年將盡夜,我心頭卻出水芙蓉似地綻開一朵笑意^^
只因有一個畫面來到我腦海~
西塔沙在孤獨尋索多年後,與舊友葛孟特再度重逢。
葛孟特深深看進西塔沙的眼睛,卻驀然驚覺:
西塔沙眼裡流動的神采、靜定與深邃的微笑,竟與兩人一度追隨的佛陀毫無二致?
沒想這暌違多年的老友,竟憑自力在寂寞獨尋的流浪生涯,抵達了與佛陀相同的意識高度..........
我以此愛極擺渡者西塔沙在流浪盡頭的微笑.............
那是禪門大師,通過拈花一笑所達成之最美也最不可思議的傳承~
原來,千古的深沈,可以只化為淡然的一笑............
這一笑,看似寂天寞地,實則悄然凝蓄著讓天地也爲之驚動的力量!
我鍾愛的老孟,恰是我今生有緣晤面相識的西塔沙。
為著西塔沙最後的微笑,我於此致上最高的敬意^^

正是:

“孤輪獨照江山靜,自笑一聲天地驚!“




帖之五


西塔沙最後的微笑,牽動了我一段難忘的課堂記憶~
那是余德慧老師一段關於孤獨的精闢詮釋。
我聽後,心下震動,遂衍成此文~

猶記課堂中某個片刻,他評論赫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並盯著我眼睛提問:孤獨是什麼?我忽然陷入一陣空茫,愕然不知所對。
這時,他緩緩說道:發展個人經驗的極致,就是孤獨。
我心下頓有所會!正是如此。一個人只要堅持將個人經驗發展到極致,就注定要面對無法將自身最切己的幽微經驗通過言說傳承予人的“無可替代性“。
這就是悉達多非得辭別佛陀,走上流浪之途的理由。
他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告別,而且從不回頭。
我特別注意到,這是一個多麼真誠的求道者!
一般人一輩子頂多只扮演幾個角色,而且非遇劇烈衝擊,總是黏滯上頭,至死不悟。
可悉達多一輩子一直在丟棄,他不斷丟棄自己在因緣流轉中短暫扮演的角色,而在學習告一段落後,毫不留戀地再度走上流浪之途。
流浪的過程中,遇上不對的人,他固然掉頭捨去,可遇上對的人,短暫交會後,他還是選擇決然離開。
即令遇上佛陀這等千載難逢的覺悟者,他還是斷然辭別!
只因他澈然領悟那無法透過言語傳承的心法奧義,注定只能通過自己的生活去印證,沒有誰教得來的!
這就是流浪者悉達多驚人的美!
美在他是個永不回頭的人!
平常人的經驗從未推拓到極致,所以求道歷程總是心有罣礙,頻頻回顧。悉達多展現了全然不同的素質,他從不懸念,從不住相生心,所以任何角色他能夠在全然地經驗過後,便灑落地予以全然放下。
於是我們看到:常人戀戀不捨的身份、角色、音容、相貌、青春、知識、信念、教條、傳統、身體、血緣...
悉達多一律視如浮雲舒卷,經歷過就永不回頭!
他沒有壓抑、沒有譴責、沒有斷滅、也沒有沈空滯寂...
只是讓一切人類經驗,流經己身,而後悉數放卻...
此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此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謂:解心無染
這分流浪歷程中體察的一切,可以作為概念化後的知識傳承予人嗎?
不可能。
生命至極經驗的傳承,無法是知識的傳承,而是素質的傳承。
素質的傳承又只能聽憑自悟,無法藉由言說傳遞。
這就顯出了孤獨的必然性。
不論出於自願或被迫,每個堅決將個人經驗發展到極致的人,都得面對生命交感的扞格帶來的孤獨處境!這經驗迫及生命最深的原點,所以,無可躲閃,無從迴避,只能一個人沈默地承當下來。


http://www.wretch.cc/blog/jjs0035/161633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