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祈禱總是在絕望之際……

禱告的變化來自內心,而非禱詞。

絕望才能在內心產生凝視點,因“凝視”而帶入“妙有”。

~余師語錄



相對拘役於俗情知見的眼睛,投向聖性空間的凝視,卻只能來自一雙“邊緣的眼睛”。

邊緣的眼睛,蘊生於絕望的深淵。

絕望中,人不再依憑“可見物”的維持而活,凝視點因得自“可見物”的拘役中解放,而轉與看不見超越界接頭:

這就是凝視點的轉化。
從聚焦於可見物的維繫、經營與計較,轉向凝視“超絕”:不可見的“祢”。

這呼應著馬丁布伯揭露的兩種連結型態:
從“I-It relation”到“I-Thou Relation”,這中間的過渡,產生的便是凝視點的轉化。

隱喻性地說,“曲徑通幽”四字,差可狀擬。
亦即,在別人看不見的幽冥空間裡(邊界的拓樸空間),透過凝視點的無限曲線(多維度的拓樸流形)對不斷在陷落崩蹋中的無常世間進行形而上的超越(凌越俗情知見的框架)。

於是,物質的菩薩,透過凝視點變成“媽媽”。

看得見的是物質的菩薩,看不見的是形成“母情勾連”的媽媽意象。

看得見的是現身於可見視線的物質性“菩薩”,看不見的卻是棲身幽冥空間裡對我形成強大母情召喚的“內在的祢”。

至此,“我已經不存在於我的世界中,我已經是在“非世界”的“陌生”裡游離著了!”

神聖的震撼(深植幽冥空間的心靈搖盪:私密的浩蕩感),以一種對世俗的眼睛保持隱蔽的連結,在我心底不停“迴盪”著(深淵與深淵的響應)!

2012.3.16哲思零縑之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