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師說:“絕望才能在內心產生凝視點,因凝視而帶入妙有”。

好一句:“因凝視而帶入妙有”。

真空中的凝視,是自“世界”韁域游離出來之臨在於“邊界”的凝視。

在無虞於“可見物”之維持所獲得的大解放中,所有蘊生自“真空”的紋跡,都是妙有。

二者相泊相即:真空不離妙有,妙有不離真空。

‎"妙有"非格序化決定的鏡像性存有,而是妙觀逸相下的母體紋跡.......

此如胡蘭成論書法所云:

“色即是造形,空依造形而表現。空是被創造之物,非自然界的空間。書法與篆刻不只是因布白(線與線之間)而生空,線條本身即是空。”

何則?

妙觀逸相,靈動無羈的線條,即是空(是即空之色,也是即色之空)。

“空是被創造之物”:空作為一種人文的生產,是超越格序化的轄制(開權)而打開的人文空間(顯實)。

“真空”召喚著“隱蔽的現身”。

“妙有”乘浪於“母體的湧動”。

以雲門禪宗話頭喻之:

前者“截斷眾流”以入於“涵蓋乾坤”;
後者自“涵蓋乾坤”更入於“隨波逐浪”。

非縱浪大化,任運自在者,不足以言“妙有”。

2012.3.6哲思零縑之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