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彦儀兄:

昨日傍晚,時值颱風過境,全球暖化效應下,台灣許多地方又成水鄉澤國。

可毫雨傾瀉中,卻有一事格外令人開心^^

我正冒雨欲待關緊大門之際,眼角餘光,意外瞥見信箱夾縫箝著一張小小的卡片。

初未細看,還當是尋常廣告。

正暗自佩服郵差如此盡責,颱風天也不休假,卻驀然驚覺這張美麗的明信片竟是彦儀遠從英國寄來的?

細讀留言,雖僅寥寥數語,久違的人情味,襯著窗外的暴雨敲擊聲,心下卻頗有"風雨故人來"的震動!

衷心感激您的惦記!

與兄遙隔萬里,見信如見人。天涯咫尺,只因會心不遠........

再次細讀了彦儀巴黎之行ㄧ文,心下頗生艷羨之意。真是一場靈思飽滿的文化巡禮!何時自己才能親歷那片孕育了無數文化巨擘的強大精神磁場?

您在聖馬丁運河河畔的沈思,令我心有戚戚:

".....看到運河兩岸的人們有的圍坐閒談,有的即興彈奏樂器並放聲歌唱,有的獨坐凝望沉思,好不悠哉快活,我不禁覺得有趣:何謂生活呢?誰的生活與生命才是有價值的生命與生活呢?誰真能懂得生活呢?專家學者們怎麼說怎麼論,終究是他們的看法,其中也許有幾分洞見,也可能真的只是洞見。更重要的是不是我們自己怎麼生活怎麼感受呢?思及此,突然覺得我曾遇見的或認識的某些人,他們之敢於在生活中與所謂的思想家們對話,或者在生活中去驗證思想家們的論述,比起那些只是鑽研經典字句或理路並以精通此道為尚的專家學者們,這些學院外的人物,真實多了、真誠多了,也可愛多了....."


顯然,這一幕幕啟人深思的人文風景絕非偶然!它離不開歐洲積澱深厚的文化養分。
同樣的文化景象就很難想像會孕育自台灣這麼一個極度缺乏生存安全感的島國。

這讓我想起一位主攻尼采哲學的鋼琴博士(洪雯倩)寫下的《傾聽~維也納人文記事》,我正因看了裡頭論及卡內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本業卻是國立維也納大學化學博士】的一段文字,心有所感,悵然慷慨,乃決然辭職。自是ㄧ去不歸,揮別長年依附體制的鐵籠生涯...

把這段文字分享給彦儀──

“維也納精神的養分,不是瑰麗的金黃,而是深沉的黑色。............
我們來檢視一下,維也納孕育了哪些不務正業的作家:............
這些人,未曾以本身專業上的知識技術來餬過口,而是一輩子走在一條沒有指標的崎嶇道上,專門從事「不務正業」的事情。
因為,維也納的精神,要體現的是:唯恐無能擁有像貴族般超然的審美品味,及體驗藝術意境的優雅內涵;而最鄙視的毋寧是:那種處心積慮想盡辦法,投機押寶式地選擇未來可能大發利市,看好又叫座的職業,然後再從手上〔或別人身上〕所擁有的資源,榨出更多營生利益的媚俗〔Kisch〕態度。”


志學敬上





PS

志學兄:

喜讀你網誌上的文章。欣賞你在網誌名片的自敘,亦羨慕你能為琴痴迷!

四月初的因緣際會令我印象深刻。一直期待來日再有機會造訪蓓森朵芙民宿。

實值初秋,寄予問候。

願兄一切順心!



彦儀

00:16 0928 2009 Harborne Birmingh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