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輪迴~上揚至瀕死的一種生命
朱志學寫於 2010年11月17日 0:12


余德彗老師的“自我轉化”作業~關於“斷因果鏈”的自我省察



斷除因果鏈,如何而可能?
從上課錄音聽聞老師提及列維那斯所云“沒有世界的存有”。
內心聳然一震!
這就是了!
我隱然由列維那斯ilya的線索 嗅到了隱伏這問題背後的深層脈絡:

我試著描述出從中體會的內涵~

列維那斯所云“沒有世界的存有”.........
事實上
正是每一個真正偉大的藝術家或修行人必得進入並從瀕死中揚升自己的存在狀態。

它通常發生於某種深淵經驗之後.....
瀕死者被迫"懸崖撒手",卻不經意間靈光爆破,滑入了某種近乎莊子所云 “遊心於物之初” 的存在狀態。

不論是心凝神釋後的瞬間瞥見,是齊克果式的絕望的一躍,抑或是佛陀拈花微笑的淡定深沈..........
共通的一點是~這極稀少的靈魂,一如Giacometti雕塑下一尊尊瘦骨嶙峋的“獨自行走的人”~

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深遠凝視中...........
終於走進了
那幾乎空無一人的“存在”............


他自此帶著清醒的覺知存在著。
無垠的幽寂
不再是必須奮力掙脫的黑暗與怖畏..........

帶著全然不同以往的柔軟與接受性…
他安然行過常人知見中視為深淵的死蔭幽谷...........

此刻
他不再通過世界奉行的律法而存在,
他不再渴求世界的秩序 安頓 與 終歸在時間流轉中風流雲散的世間承諾..........
他凌越曾經累劫囚禁他的歷史框架
直接凝視生命自身
卻不再試圖把對意識保持隱匿的“奧祕” 強行對象化為可供確認的“已知” 以逃避內心的荒原.......

世界就是已知
奧祕屬於未知

他終而明白
唯一的解脫之路就是~

任生命在未知中漂浮..........

在未知中敞開自己以進入更深的連結..........
只要試著深入任何關係背後
就會明白
這隱藏的連結就發生在看似與世界全然疏離的斷裂中,
在某種對世俗眼睛隱匿自身深度的內在性中~
他契接了世人所怖畏 卻對他顯示為豐盛滿盈的靈魂景觀~“沒有世界的存有”

這逼臨意識本真的存在狀態,近乎巴塔耶所尋求的宗教性。

在他看來:

Religion is the search for lost intimacy~Georges Bataille

這意味:

真正的宗教性找尋的正是一種“lost intimacy”........

那是在人類眼睛被“世界”遮蔽後所遺忘的真實締結~

這締結建立在一種“從未知移向未知”的隨順與流動

建立在 不任令“世界”阻隔彼此的敞開與接受性...........

而世界的盲點正是~

它相信控制。

它相信 建立在通過控制而延伸出之 尊卑 位置 權力 規則 範疇 概念 名相 定義 角色 秩序 道德 制度 禮教 利用 交換 慾望.....等終歸夢幻泡影的顛倒幻見。

這就落入來自“已知”的習見遮蔽所形成的認知框架。

一切不符合此框架的“對象”,就成了沙特所云的“別人就是地獄“。

於是,我的注視成了囚禁“他者”的地獄,他者投注在我身上的目光也成了囚禁我的地獄。

關係就在此相互囚禁的交纏中變身為莊子齊物論筆下~“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的地獄(注ㄧ)。

人生於此遂成漫長的屈辱與折騰。

而且,就在不斷被激揚出的盲目抗拒與習慣性依附中,深陷憤怒與哀傷的迴圈中而不能自已。

這就是”輪迴“。佛家稱此為”三道流轉“。(地獄餓鬼畜生謂之三道)

它意味:

迷醉世界秩序而遠離本真的“小我”,在無意識的反應下,自召業報,而被囚禁於一種“為業所縛,而莫之能止“的因果迴圈。

一位像佛陀這般的覺悟者。

正是一位真能夠斷此輪迴的人!

更精確地說:一位走出此因果迴圈,而後心無掛礙,了無懸念,從此不受因果,再不回頭的覺者。

云何為“不受因果”?

日本 白隱禪師就是最好的典範。

任憑這眾聲喧譁的世界如何謗譽交加,他只是泰然自若地回應一聲:“哦!是這樣嗎?“

這是一個無法被世界給“碰觸”到的人。

因為他已徹底跳脫因果的迴圈。

不管這世界丟出什麼命運給他,

他全都不在乎!

那超然事外的微笑與淡定,充分顯示~

他徹底看透意識的詭計,乃能拒絕被世界給耍弄。



所以,在白隱眼中,就任令這瘋狂的世界在禍福自召的因果迴圈中瘋狂運轉吧!

他唯一能作的只是等待..........

等待這群在盲目業力驅動下被推入哀樂深淵的子民...........

如何在兩極間不斷來回擺盪........

即令 今天張牙舞爪前來“興師問罪”,明日又藏頭縮尾前來“負荊請罪”..........

兀自垂目靜站的老禪師,卻只是不改平常地道聲:“哦!是這樣嗎?”


這才是巴塔耶的宗教性所尋求的“lost intimacy”!

是這通往未知奧祕卻對世界保持隱藏的“lost intimacy“,開啓了真正的覺者之路。


走上這條路的人,自能安住於某種不受世界碰觸的內在聖域中:

於是 面對世界的無常起落

一個真正的覺者

受侮不辯,聞謗不答。
這正是“斷輪迴”所以可能的關鍵處。


何則?
他不復存在一個“自我“幻見,需要被捍衛。
也不存在任何立場,需要被護持。
所以任憑眾聲喧譁,如大風捲水而來......
他不受激,也無法被冒犯。
只是安住在深不可測的內在聖域中
不受因果 不起反應 不生無明 不落業力輪迴

人生對其而言 不再是作繭自縛於業力迴圈裡的一條“因果鏈”,

而是斷此“因果鏈”後,所進入的“eternal now”。

在eternal now裡面,未知的奧祕始終保持是未知的奧祕。

每一個片刻都是浸潤於生命的直接臨在

而非業力驅動下的概念捕捉......


前者是沒有目標要去抵達 沒有方向要去堅持的“流浪” 那是一種從未知走向未知的真實諦結.........

後者是受制於習見遮蔽與世界框架的”追尋“ 一種將隱匿的未知(X)強行對象化以納入已知的虛假勾連.......


安於未知而允許奧祕不致縮減異化為框框套套的世界秩序

人於焉抵達了“沒有世界的存在”.........

一切來自世界的控制 自此如泥牛入海 ……

不再能擾亂內在的核心

這就是“終止輪迴”

就是“斷因果鏈”

就是“從業力解脫”


我由此了悟:

佛家所云無明,無非不能安於ilyd而渴求世界秩序的盲趨衝動罷了!

這意味:

佛家的無明,對意識的深淵還未能探究到盡處。

列維那斯的ilya挖得更深。

他的洞見,讓我窺見:無明不過是對ilya的本能逃避。

世界則是由此逃避被創造出來的虛妄秩序與繁文縟節。

只要繼續對此世界有所貪戀

對ilya的無垠荒寂有所逃避

人生就難免只是圈禁於”世界”的“囚徒”的人生。

明乎此

對那凌越世界而投射於無限遠的凝視,乃更有不同往昔的體會:

正是在“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的四顧蒼茫中

習於透過依附關係把自己和對象物勾連 以建立“自我認同”的“小我”,頓時被從世界丟回自己。

就在這一瞬間,人被迫轉身面對自己的本質。

只要他有勇氣瞪視內在的深淵不眨眼,

他自然觸及了

看似飄渺卻是內在最深遠的動力.........

這就讓他終於走出世界的硬繭,而回返到“存有”本身。

這個片刻便是流浪的終點!

一個像赫曼赫塞筆下西塔沙這樣的流浪者(seeker)

終而停止“因果的輪迴”而皈命於意識深淵之“沒有世界的存有”。

從此,命運成了在未知中沒有方向的漂浮............

漂浮,所以敞開,所以放下一切對象化的“捕捉" 與“控制”.........

所以也不被任何轄制意識的目標與方向所佔據................

於是

諸法皆空...........

沒有目標必須被抵達
沒有方向必須被控制
沒有標準必須被堅持
沒有懸念必須被填補

一切的一切
只是任隨生命流動
迎向每一回深沈的臨在與美麗的邂遘..........

此則莊子所云:
"安時處順,則哀樂不能入..............."

就在這純然的接受性與被動性中............

人終而頓脫了地獄 惡鬼 畜生與天 人 阿修羅道 的永劫輪迴................

這意味:

從不見天日之“囚徒”,恢復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一個巴塔耶筆下所云:上揚至瀕死的一種生命~

那命定是 蘊生於抗拒(瀕死於常人深陷其中的幻見,世界就是幻見,就是Maya)與接受(莊子所云:遊心於物之初)的交纏辯證中破繭而出的生命...........

這生命 在狂喜的揚升中 切斷了對世界的最後一絲懸念........

而後 縱身一躍 消融於“沒有世界的存有”..........

這在瀕死中絕望的一躍,才是唯一有價值的死亡。

不是死於形軀肉身,
而是~

死於世界。

試問:若不能死於常人深陷的幻見世界
又安能縱浪大化於”沒有世界的存有“ 而得任運自在?

這顯示
只有通過這一意義下的死亡 才可能逼臨生命最美的揚升............

生命的揚升與瀕死 在此 原是一事!

這正是為何我敢斷言
“上揚至瀕死”
就是“斷輪迴”所以可能發生的唯一契機
就在這契機
生命觸碰了蛻變得以自內在蘊生的 key link~

我意味
意識在此發生一個根本的轉向

不再朝向過去而移動
不再朝向未來而移動
不再朝向世界而移動

就在這上揚至瀕死的一刻
一個新的移動開始了..............

一個朝向深度的移動!

這終而跳脫因果迴圈的嶄新精神動向
我姑且稱之為“一心皈命”~
它展現為
一種告退世界 再不回頭 純然安住於內在性的截絕與淡定。



也許 “紅樓夢”裡 讓寶玉聽了早悟禪機的一闕曲牌~“寄生草”,
正透出了些許消息~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没缘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来去無牽掛。那裡討烟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山門》中“寄生草”曲(紅樓夢第二十二回)


好一句:“那裡討烟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這正是所有
上揚至瀕死中 切斷幻見世界的覺者 最後安住的精神聖域.............




注ㄧ:見齊物論: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志學 2010.10.15 余德彗老師課堂隨感








在 2010/11/15 下午11:07 時, 余德慧 寫到:

志學 收悉。希望下週你能與大家談談你的想法 老師







讚 · 留言 · 分享 · 刪除
黃彥慈、樓龜龜和 Guan Liu 都說讚。
朱志學




致安梧師~

老師:

這篇文字總結了近日的學思心得。
在您和余老師兩個學術典範間,我似也慢慢摸索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來。
作一個“追隨者”容易,
走出獨屬自己“氣味”的道路,才是挑戰所在。
我雖不才,寧取後者。

今晚論及”行盡如馳“一義,猶未得妥切之安頓。
老師若別有悟見,還請隨時不吝賜教!

志學 再拜
星期二 22:18 · 讚
朱志學 志學

來函收到
也仔細閱讀
深刻而有澹然的哀愁

如此亦可能是
行盡如馳 難與大道也

其實
大道無言
本在生生化化之中

一念覺便是生意盎然
一念不覺便在輪迴之中

斷而不斷
不斷而斷也

易傳之言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曲成萬物而不遺

如此而已




林安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