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得深刻^^
關於最後一段:
「我們生命中所遭遇的各種懲罰,沒有一樣是不該受的。
從表面上說,也許那和我們的實際犯罪行為沒什麼相干,
但是, 如果你仔細整理,深深回想,總是能尋出一些罪咎,因而導致今天的打擊。”」
沒錯!
這也是建立在“因果”的觀物方式:頭腦很難不試著為自己的苦難找尋理由。
但茫茫法界,有太多超越頭腦的“未定域”,是拘限於特定觀物方式的人所無法企及的。
正因對這不受特定理解框架拘限的“未定域”保持開放的態度,所以,才能真正對“我們生命中所遭遇的各種懲罰”,坦然受之,還它一個安然承擔~就像晚境堪憐卻不失雍容氣度的老伊底帕斯王,面對無所逃於天地間的命運,卻只淡然自若地說了句:“這一切都很好!”
事實上,認為苦難背後必有罪咎,何嘗不囿於世情知見?
伊底帕斯是因為他的罪咎而導致自身的懲罰嗎?
不!
歷史上多的是因為人格的高貴而遭致屈辱的。
看看司馬遷為李陵仗義為言而慘遭腐刑就是一例。
其太史公自敘說得慷慨沈烈:
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紲。乃喟然而歎曰:「是 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者,欲 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 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 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 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
犯錯固然受苦,堅持理想又何嘗就不需受苦?
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
此境,只能於百死千難中得之,非聰明才智之士所能河漢空言者。
志學
讚 · · 23 小時前
Isalyn Chu 、余寶寶、林旻昌以及其他 5 人都說讚。
朱志學 主旨: 一些感覺
貝森朵夫:
片斷的感覺,跟你說一說。
事求妥貼心常苦,人盡平安願總非。
的確是。
對於這些「不能妥貼、不能如願」的事之存在,
唯有「態度」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品質」——過得好不好。
吉凶毀吝,不決定於“形勢”,
而決定於對應的“態度”。
這兩天才跟朋友寫到這個,
「形勢」,我寫的是「環境給的條件」。
不要害怕不幸的事,也不要強求幸福。畢竟,這些到頭來都是一樣的!苦痛不會永遠不去,甜蜜也絕不會永遠滿溢杯外的。
如果前兩句是結論,「畢竟」後面的字,我會說:
不幸的事、幸福的事,要來的時候,自然就出現,逃也逃不掉,追也追不到。
所以對待未知「最高明」的態度是:
徜徉於純然的被動性中,委運任命,縱浪大化.......。
我感覺現代人與以前的人,差別很大在於「被動性」;
以前的人沒有太多跟命運對抗、用思慮解決問題的習慣,
他們的「認命」就是「隨順」,也是「任命」。
(下面這段是題外話:
大自然質樸百姓身上的深刻,相信這些深刻是「活出來」而不是「說出來」或「想出來」的……。
看到你寫托爾斯泰的婚姻……,想到他寫的「婚姻生活的幸福」,
很佩服他是一個男生,竟然把婚後女人的心理寫得那麼傳神,「安娜卡列尼娜」也是。
在網路上找「婚姻生活的幸福」相關資訊,無意中看到上面一段話。)
只要冰寒不在你的身上使你受凍,飢渴不在你的身內啃囓,這就夠了!
如果你的腰背沒有斷,腳能夠走路,兩臂能夠彎曲,兩眼能視,兩耳能聽,那還有誰能讓你欽羨呢?
對啊,身體健全也得溫飽,就是很幸福的事了,
但病人沒有的就是身體的健全和安適。
狂賀一句:“太好了!”、“你一定要加油”、“我會為您祈福”......
有些人因為「世情的機械反射」而講那些話,
講完後,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又有些人有心、想關心,卻很惶惑,不知說什麼才妥切,就說了這個,
他們也感覺到講這些話有哪裡不對勁,所以待在病房裡渾身不舒服,
出了病房才鬆一口氣。
當然這兩種人,我想都一樣,與世事、生死的真相是有距離的。
對災厄的“顫慄”,與由之而生百般抗拒,
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幾希?
那個意義下的「真心」,大概沒有幾個人擁有吧。
如果有人對生病的人或受苦難的人講這些話,
我比較大的質疑,不在於他們的真心(或自以為的真心),而是這些話的意義(作用)。
對活在煉獄中的人,一句加油,何其廉價?又何其殘忍?
我非常認同。
一句「輕易說出口」的加油,是為自己解套,不是為他人。
最深的心情是哀矜勿喜的沈默!而非一些祝福的空話。
沈默中才有真正的相伴與共在。
是這樣的。
我無法給出安慰,無法提供跳脫的方法,
我不惜陪(與)祢一起經歷煉獄。
只能跟你同處於那無能為力也憂懼的境地……。
共在,生命無遮掩的相對時刻,安慰的力量出現了。
我曾經很佩服資深志工,
有些能輕易和病人、家屬聊天說地,有些人「有所本」地「循循善誘」,
我覺得我實在「很沒有用」,都不會說話,
但我慢慢知道,
我不善於跟陌生人講客套話,也不會隨便找到話題就說很久,並不是一個大缺點,
我真誠地願意關懷人、肢體上自然會親近人,甚至,很容易、也不會掩飾掉眼淚,
那是我適合當安寧志工的特質。
「我們生命中所遭遇的各種懲罰,沒有一樣是不該受的。
從表面上說,也許那和我們的實際犯罪行為沒什麼相干,
但是, 如果你仔細整理,深深回想,總是能尋出一些罪咎,因而導致今天的打擊。”」
這是因果論?
「總是能尋出一些罪咎,因而導致今天的打擊」
這種想法讓當事人接受不堪的事實、好過些,那沒問題,
但如果作為必然、放諸四海皆準的因果論,來解釋人的際遇,那有點可怕。
我比較覺得,發生這發生那,不必然有原因;
「我」做錯了什麼、「我」上輩子做錯了什麼……,
心理上一直罪咎自己,大概沒事也會出事吧。
沒看上下文,覺得上一段話,有一個意思不太明確的詞:「懲罰」;
懲罰、打擊,應該是不太一樣的東西。
貞貞合十
23 小時前 · 讚 · 1
朱志學 我每見慰藉者看似很夠朋友的狂賀一句:“太好了!”、“你一定要加油”、“我會為您祈福”......
心裡就不免搖頭嘆息!
這些善意的話語,顯露了它們是來自何等孱弱的靈魂?
他們背後的邏輯是:
“這樣才是好的!”;
“那樣是不好的!!”
“應該這樣!”
“不應該那樣!!”
問題是:將幸福或不幸予以格式化的範疇切割,並將自己的愛憎情仇黏縛其上以凝塑自我認同的頑強本能,不就是“世界”據以蘊生的溫床嗎?
這都是業(karma)!
都是阻絕生命走向更高學習的“因果鏈”!
我很懷疑這看似溫情的祝賀或慰問裡頭,能否嗅得出半丁點兒的覺知?
說實了,全是出於“世情”的機械反射。
依葛吉夫第四道觀點,說這話的人都是“機器人”:
一群流轉於海德格所謂的“操煩結構”卻長得像是“好朋友”的機器人。
在我而言,
朋友受苦,我固然哀矜勿喜;
朋友得意,我又何能輕易喜出望外?
Who knows the next step would happen?
我真讚歎的慰問者,是像俄羅斯大文豪索忍尼辛這類苦難中焠鍊的靈魂。
他在親歷“癌症病房”的煉獄洗禮後,寫下了百死千難中悟得的“苦難的祕密”:
”什麼是生命中最主要的東西呢?這一切的謎底又是什麼呢?如果你要的話,我現在便為你說出來~
不要追求那些虛幻的東西~~財富和地位。這些東西的獲得都要年復一年的耗掉你的心神,而在你死去的那一夜之間便全部化為烏有。
生活應該具有一種凌駕於生命之上的堅定優越感~~不要害怕不幸的事,也不要強求幸福。畢竟,這些到頭來都是一樣的!苦痛不會永遠不去,甜蜜也絕不會永遠滿溢杯外的。
只要冰寒不在你的身上使你受凍,飢渴不在你的身內啃囓,這就夠了!如果你的腰背沒有斷,腳能夠走路,兩臂能夠彎曲,兩眼能視,兩耳能聽,那還有誰能讓你欽羨呢?而你為什麼要羨慕人家呢?常常由於對於他人的羨慕,使我們多數人都遭吞噬。
擦亮你的眼睛,洗淨你的心靈吧~~你要珍惜那些愛你和祝福你的人,這些遠超過世上的一切。不要傷害他們或責備他們,而且絕不要在盛怒之下離開他們。畢竟,你從來不會知道:它可能是你在被逮補前的最後一次行為,而這個行為便將是你留在他們記憶中最深刻的印象。”
好個~~
“不要害怕不幸的事,也不要強求幸福。畢竟,這些到頭來都是一樣的!苦痛不會永遠不去,甜蜜也絕不會永遠滿溢杯外的”
原來
吉凶毀吝,不決定於“形勢”,
而決定於對應的“態度”。
形勢大好,就歡天喜地,得意忘形;
窮途末路,就提心弔膽,百般抗拒...........
這都是“世界”中人:亦即與紅樓夢妙玉縱觀大觀園人物所說的“檻內人”。
真是檻外人,常人眼中視為驚懼畏怖,以至於形銷骨毀的“命限”,也拘索不住他。
因為他早放下了吉凶禍福的單線邏輯切割。
他洞見:吉凶互具、禍福相倚的皺摺性與辯證性........
以是能淡然生死,不改常度。
這種豁達大度的雍容,正是莊子所說的: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相對“檻內人”流落世途而昧於世情遮隱的“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這才是:凌駕“世界”之上的豐沛存在感.................
案:
語出莊子養生主~
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弔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
2011.11.10 志學哲思隨筆
23 小時前 · 讚 · 2
朱志學 Jimmy Zhan 何不哀樂皆入?
11月10日 14:20 · 讚
朱志學 哀樂不能入,是指~
黏縛於哀樂兩極的情緒,
無法“侵入”生命
而造成任何擾動與搖晃。
11月10日 14:31 · 讚 · 1
Jimmy Zhan 難道沒有真心的祝福?
那查拉圖斯特拉能與誰歡慶收割?
11月11日 8:42 · 讚
朱志學 老兄認為我文章的重點在“真心“兩字嗎?
11月11日 9:24 · 讚
朱志學 對災厄的“顫慄”,與由之而生百般抗拒,才是我文章關鍵。
祝福的背後若來自顫慄的靈魂。
這種祝福不管多真心,都只是相濡以沫式的相互取暖。
說實了,無非借別人填補空缺,本身卻內無所恃。
何如相忘於江湖?
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
這才是“真體內充”的真心;
才是合乎查拉圖斯特拉的真心;
而非,建立在畏怖不測之變而相與拖命的真心。
11月11日 9:39 · 讚 · 1
朱志學 除非已然自證尼采的”超人“哲學,孱弱的靈魂從來不配與查拉圖斯特拉同行。
歡慶收割,也從來只為活在相近理解高度的寂寞知音而存在。
11月11日 9:41 · 讚 · 1
Jimmy Zhan 若是真心,已然忘我。顫慄從何生?
11月11日 9:45 · 讚
朱志學 重點不在真心與否,重點在自以為“真心”就夠了嗎?
11月11日 9:45 · 讚 · 1
朱志學 老兄沒讀懂就亂批,沒意思!
11月11日 9:46 · 讚
朱志學 誰不自以為真心呀?
11月11日 9:46 · 讚
朱志學 對活在煉獄中的人,一句加油,何其廉價?又何其殘忍?
11月11日 9:47 · 讚 · 1
朱志學 自以為真心,卻凸顯彼此境地的落差。
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殘酷。
11月11日 9:48 · 讚 · 1
朱志學 最愚蠢的不體諒!
11月11日 9:48 · 讚 · 1
朱志學 最深的心情是哀矜勿喜的沈默!
而非一些祝福的空話。
11月11日 9:49 · 讚 · 1
朱志學 沈默中才有真正的相伴與共在。
11月11日 9:50 · 讚 · 1
朱志學 表示我不惜陪與祢一起經歷煉獄。
11月11日 9:50 · 讚 · 1
朱志學 對煉獄充滿譴責的人,可能“真心”賠上他自身與您相伴走過煉獄嗎?
11月11日 9:51 · 讚 · 1
朱志學 做不到,就保持沈默。別說空話!
11月11日 9:51 · 讚
Jimmy Zhan 那如何看禮節?
11月11日 9:51 · 讚
朱志學 禮節算啥?
11月11日 9:52 · 讚
朱志學 世界的“框架”罷了!
11月11日 9:52 · 讚
朱志學 我所說的,純屬越世高談。
非近於魏晉人物性情,不會有同情的理解。
11月11日 9:53 · 讚
朱志學 先言盡於此!
11月11日 9:53 · 讚
朱志學 我無心諍辯。
11月11日 9:53 · 讚
Jimmy Zhan 嗯 謝謝
11月11日 9:54 · 讚
朱志學 但凡有所論,必有所本,您未必下足功夫去理解背後曲折罷了!
11月11日 9:54 · 讚
Jimmy Zhan 我知道,不懂就問,就學而已。
11月11日 9:55 · 讚
朱志學 很簡單!
真有心理解。
至少細讀兩次!
11月11日 9:56 · 讚 · 1
朱志學 這可減少誤讀機會
11月11日 9:56 · 讚
朱志學 重點不在我說了什麼衝擊一般人常識性認知框架的論點;重點是:
我在什麼語境脈絡下提出這些論點?
11月11日 9:59 · 讚 · 2
朱志學 假如要複述別人的常識,又何須浪費筆力?
11月11日 10:00 · 讚
Jimmy Zhan 嗯 問題在我,沒能依循你的語境脈絡,想到別的事情上頭了。
11月11日 10:01 · 收回 · 1
朱志學 我理解。
難免如此的!
11月11日 10:01 · 讚
Jimmy Zhan 但我又想的是,如果一個道理在一個脈絡下成立,如何使其於其他脈絡之中依然成立?
11月11日 10:06 · 讚
朱志學 不可能的!
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
適用於老鷹的,不可能也適用根本不知翱翔九天為何物的魚?
11月11日 10:09 · 讚 · 1
朱志學 另一個更根本的理由是:
夏蟲不足以語冰
井蛙不足以語海
11月11日 10:09 · 讚 · 1
Jimmy Zhan 嗯,那幾何學?
11月11日 10:10 · 讚
朱志學 連幾何學也是!
在愛因斯坦和哥德爾手上,連幾何學的典範曾經代表的“世界觀”,也被顛覆了!
11月11日 10:12 · 讚 · 1
朱志學 三度空間的真理,被多維度空間的新視域(horizon)給取代。
11月11日 10:13 · 讚 · 1
Jimmy Zhan 謝謝,我再想想
11月11日 10:16 · 收回 · 1
朱志學 我們現在活在其中的網路空間,就是一種訊息空間,這空間就已然超越幾何學意義的三維度空間~而是第四空間。
11月11日 10:17 · 讚
朱志學 OK,先聊到這^^
11月11日 10:17 · 讚
朱志學 我得出門了
11月11日 10:17 · 讚
朱志學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676468116603&set=a.1244358474757.2038367.1403243217&type=1&theater
牆上相片
發佈者: 朱志學
23 小時前 · 讚 · 1 ·
- Nov 18 Fri 2011 21:35
三論雍容大度:學問深時意氣平......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