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相忘於江湖” 到“一意孤行”

朱志學寫於 2010年12月23日 16:24




最讓蔣勳老師流連忘返的佐倉步道入口距我住處僅三百公尺,天色敞亮的話,可以從山上俯瞰空闊無涯的太平洋海景。即令天候欠佳,還是會另有驚喜!那表示你會在細雨紛飛中置身於蒼茫的雲氣間,如入世外仙境。


我每愛在煙雨飄渺的時分上山,並為此流連忘歸,不忍遽去.............


跟我一樣喜愛森林浴的朋友,很適合在佐倉步道雲煙蒼茫的林中小徑散步優游,空氣中漫溢的芬多精與迎面撲鼻而來的天然植物香氣,平日遍染煙火之氣的身體彷若也一時塵囂褪盡,在明淨的天地間,一剎時清新鮮活了起來!


這就是我在自家一方天地默默孵育的新生活。
我承認這樣的日子對許多人而言,可能是一種存在中不能承受之輕......
但我一點也不在乎.....
這是我的人生,而生命只有一次..........
我情願將自己的餘生就置放在自由與虛無的邊緣,叩問存在的深蘊............
也許,這看似寂涼的日子,少了“相濡以沫”的人情呵護,焉知在另一個不可見的向度上,我比一般人競相投入的世俗追求,更酣暢地印證了什麼叫“相忘於江湖”的快意!


芥川龍之介有一語說到我心坎:“人生及不上一行的波特萊爾!”


這種人看似耿介偏激,完全無視世俗信奉的權威與價值標準,只一意孤行地獻身於獨屬自己的真理。


但我以自身的體會,確信他們是幸福的!
此幸福者無他,就是離開“屈己從人”的媚俗與自虐,只選擇成為自己。


顯然,這種幸福無法被外在的賦予。
因為,它意味著迴向內在以抵達自己的深度......
意味著在深沈的臨在中,徹底地迎向自己,而渾然無視於符合別人。


我偏愛這等人身上還保有的野性氣息與浩蕩生命感.....
在世俗成就的標準上,他們或許只是流落無歸的匱乏者.......
但只要你能夠看進他們眼裡閃耀的光芒與自信,
你會驚訝:
他們活得好像他們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這份“自信”,從何而來?
關鍵就在一個“安”字!
有“相忘江湖”之“安”,乃有“一意孤行”之“信” !


相對地,一般人的“安”是建立在“相濡以沫”的基礎上,那麼他的“信任”,就不是指向生命的自足自恃,而是押注在如何免於被“他者”給背叛!


這種信任何其脆弱?
它每天覬覦於他者目光的關注,
它每天顫慄於人情世態的炎涼........


這樣的人生只是永無止境的怖畏與信念的崩解過程......


於是,我更清晰地看見自己生命的根底,到底依何而活?
余德彗老師有一語說得傳神:“下身落命”!
人必須站立在生命底線,“下身落命”的活。
“下身落命”地去活的人,自然漠視世俗的成就指標。
這意味:
價值的決定權回歸到人自己身上,而不再交給任何外在的權威或終歸煙消雲散的世俗承諾..........


於是,
他們終於走進了那幾乎“空無一人”的存在......
這一刻
諸神退位

所有外在於人而被人所依賴的價值體系,自此崩解......................

唯一必須面對並傾聽的,只有來自內心的神聖召喚............

真理於此,不再是定於一尊的規範性價值。
而是全然個人性的精神動向.........

這種精神動向
蘊蓄了無限可能性與萌生性的命運感受..............

除了成為自己,他沒有任何虧欠與義務。

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一位人物典型~“伊凡.卡拉馬助夫”,
在此是深具啓示性的..........
我永遠難忘他的“卡拉馬助夫弟兄們”書中,那位最具叛逆性的伊凡.卡拉馬助夫是如何對他的弟弟艾利沙說出了一番彷若來自天啓的離別贈言
在我看來,再沒比這更動人的墓誌銘了~

“我要去歐洲,雖然我明知我只是去到一所墓地,但我也知道這墓地於我,非常的親切。可愛的死者,葬在那裡,覆蓋在他們身上的石頭,每一塊都在告訴世人:這曾是無比熱情地生活過的生命,這曾是無比狂熱的一位信仰者~信仰於自己的成就 自己的真理 自己的戰鬥 自己的知識 ,故而我知道,我也確信,我會跪下來,親吻這些石塊,為死者哭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