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赫,形同是她窩藏自身以抵禦世界洪流的棲居之所.........
朱志學寫於 2011年5月25日 16:46
變更已儲存。



馬彗元筆下的古典音樂,完全符合巴舍拉的“空間詩學”要旨。
特別是她鍾愛獨深的巴赫管風琴作品(不止於書面研究或版本聆聽,本就精擅鋼琴彈奏的她,愛到真跑去親學管風琴了).......
我完全理解那藴藉深沈的內在召喚。
通過她文字,我也確信:
她比更多以鋼琴為業的專業演奏家,都更有能力自巴赫樂音“意象”引發的深烈迴盪裡觸及某種私密的浩瀚感..........
對這位靈彗過人的中國留美電腦博士而言,巴赫,形同是她窩藏自身以抵禦世界洪流的棲居之所。
巴赫,對她不是午後咖啡般的奢侈和點綴,而是人生唯一堅定的支撐與膚慰。
顯然,這本集子的寫作策略,完全跳脫曲式結構的冷硬分析或誇張性的技巧描繪;
它也渾然不同譚家哲老師解讀尤拉菊勒鋼琴藝術的哲學筆觸.........
馬彗元筆下所描繪的巴赫是:
那從內在賦予自己重新結晶靈魂的力量而同自己存在包攏為一的“浩瀚感的化身”。
此如“北方人的巴赫”扉頁從正文節引的樂評:


這個世界有它的秩序,就像音樂裡宿命的“必然”。在音樂綻放的傷口裡放進心悸,放進驕傲,放進自己的血肉和時光,於是音樂吸取血氣變得動蕩,動蕩得能撕毀。
不管這個世界上發生了什麼,有多少遊戲、厭倦和絕望,都有那麼一種音樂,溫暖得持久而真實,與人不棄不離。

這些音樂無論多麼寂寞,多麼少有人知,他們仍然“是一種貼近皮膚的溫潤的滲透,你要相信他們將抵達心臟。”請相信,我用時間和生活誠實地驗證過。---------馬慧元



阿邦老師自己也收藏一份底稿吧!
我的心情可是視如巴舍拉“空間詩學”的另一曲變奏版本。

對了!
純粹出於好奇^^
印完後,暫別急著還書,帶回花蓮借我現場檢閱原書一下吧!
順便比對一下,有否缺頁或漏印之失。




再次謝過 ^^



志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