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不等於轉化。
轉化,是將視域拓展到終極面;
是觸摸到“對象化”所未及牢籠的“未定域”;
是經由冥視空間與超越界接頭,而不復眷戀塵世。
對他而言,依憑肉眼而確立的世界已被棲心玄遠的“胸中海嶽”給替代。
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
真正的轉化已然不受世界拘役。
而且,一旦出離:
永不退轉,判若兩人..............
改變,則無涉真正的“出離”!
他所有的對抗或反叛,都只是受制同一維度的水平移動,骨子裡卻仍服膺世界的邏輯。
他相信世界給予的承諾。
終其一生所有的努力無非是在~
維護那不斷在裂解中走向崩潰的謊言.......
前者通過“空隙”進入依屬垂直向度的“詩意瞬間”(深化的時間感)
後者則卻對折疊於世界裂縫的“空隙”視而不見,而始終束縛於水平進向的“物理時間”(過去、現在、未來)。
我所云:深及魂命底蘊的內在時間感已然悄悄啟動...........
那是因為:我終於比過去任何時刻都更有能力“越世孤行”,而將自己收疊於巴舍拉“空間詩學”所云之"私密的浩蕩感"裡面。
通過這兩年的聽課,我隱然獲致一條看不見的“絲線”,將多年蓄積的閱讀材料以全然不同以往的手法重新編織成串;又好似潛蘊咖啡生豆裡的精魂,偶然得遇行家細膩的烈火烘烤而終能爆出冷豔的幽香........
史作檉敘寫傑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有云:
"50歲完全建立他所實有的藝術王國,他成功了,卻陷入徹頭徹尾之孤獨與焦慮不已的自體性領域,終於走進了一個幾幾乎空無一人的世界。"
我以前不懂史作檉所揭露的“自體性領域”。
更無從窺見並深深體會什麼是遭逢自體性領域者所必然陷入的“徹頭徹尾之孤獨與焦慮”..........
這讓我不能不聯想及:
第一次走進余師課堂就猝然迎上列維納斯著名的ilya概念。
對比那時似懂非懂的生澀淺薄,
此刻的我,終於也在內在命運的驅使下明明白白地來到:
那世人目之為冷酷異境而競相趨避以免於舊有世界瀕臨崩毀的“邊界地帶”。
有趣的是:
邊界,這在希臘導演安哲普洛斯電影中謎一般的“國境”意象.............
對加拿大鋼琴天才顧爾德而言,可以是從容優游其中的北國雪地;
對世情眷戀猶深的“檻內人”,卻是可以把人給活活逼瘋的存在深淵.................
我由此領悟了真正的藝術家所站立的位置。
不論多少的掌聲包覆著他們,真正的藝術家命定只能忠於自己的孤獨。
他只能活在邊界,而無法屬於世界。
總之,
通過這兩年的潛心問學,某種幽藏生命底藴裡蟄伏深微的“可能性”,終於逼臨綻放的瞬間........
我終於有足夠眼力~
隨時認出
並自在召喚那遍在天地
卻始終須臾不離的moment of poetic........
2011.2.23哲思手記之二
- Nov 24 Thu 2011 00:04
改變不等於轉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