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榮邦:

拉康有這麼句命題:“欲望是他者的語言”。
您熟悉拉康,想跟您請教:
您研判拉康是在怎樣的語境脈絡下說出這句話?

志學


彭榮邦 簡單一點講,以父母子女關係為例。子女的慾望得以被命名,就是從作為父母的他者而來的。

朱志學 你意指:子女的慾望,是經由語言的命名活動被作為他者的父母給誘導或牽引出來?

依此理解脈絡,我延伸出的體會是:

多元他者通過語言創造了一個試圖將尚未塑型的“個體”給包攏其中的“局戲”,這局戲依“命名”活動決定了我在關係中的角色認知並進而型構了我理解世界的框架。慾望就在此“化約”生命的視域框架中被誘導出來:

它或者呈現為在框架中被馴化的慾望動向,抑或呈現為對峙框架對“生命自體”的縮減而逼出衝決網羅的生命衝力(will to power)。

PS

我虛擬了兩條理解進路,只不確認作者原意是放在哪一個脈絡?
所以,關鍵還在拉康到底是怎麼使用慾望&他者這兩個概念。
是純然走出自己、解構自我封限的生命衝力?抑或是轉折成領域意識的佔有心態?
前者是在I-Thou Relation下的與你相遇,觸目成情(“你”做為神祕而拒絕被命名的他者);後者是在I-It Relation下的“與接為構,日以心鬥”。
前者是遊心於物之初的第一序欲望;後者是相刃相靡,莫之能止的第二序慾望。
前者是“不可對象化”的他者通過語言間的裂隙對自我內在形成“召喚”;後者“對象化”的他者通過語言的命名活動型構出非我本具的慾望。
讚 · · 1月1日 15:09
朱志學 彭榮邦 簡單一點講,以父母子女關係為例。子女的慾望得以被命名,就是從作為父母的他者而來的。
3 小時前 · 收回 · 1
朱志學 你意指:子女的慾望,是經由語言的命名活動被作為他者的父母給誘導或牽引出來?

依此理解脈絡,我延伸出的體會是:

多元他者通過語言創造了一個試圖將尚未塑型的“個體”給包攏其中的“局戲”,這局戲依“命名”活動決定了我在關係中的角色認知並進而型構了我理解世界的框架。慾望就在此“化約”生命的視域框架中被誘導出來:

它或者呈現為在框架中被馴化的慾望動向,抑或呈現為對峙框架對“生命自體”的縮減而逼出衝決網羅的生命衝力(will to power)。
約 1 小時前 · 讚

彭榮邦 只要是語言的,就是局戲(按你的用語),語言之外不是什麼都沒有,只是語言不及而已。慾望,已經是語言的,或說是如語言一般被結構的;因此慾望不是被化約,亦不是被馴化,它的出現就是在語言中結構出來的。但慾望並不會因為它是語言的,就清晰可辨,恰恰相反,人的慾望多數是無意識的,因此分析才其有必要性。「慾望是他者的語言」提供的是一個理解和分析的框架,而左右某個人的慾望為何,則需要進入具體的分析歷程方能知曉。

另外,你所使用的「生命衝力」是不是在翻譯上可以對應"will to power",可能需要斟酌。我自己不會這樣使用。
52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嗯!
很有啓發性的補充。
“will to power” 我無意逐字對譯,只是想補註:我是在哪個脈絡下使用這生命衝力這概念。

我個人體會:柏格森的生命衝力概念,跟尼采的Will to Power(衝創意志)在深層脈絡是相互呼應的概念。
35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慾望,確實如您所言,有其內在結構,這結構宛若語言的能指所指形成的指涉結構。甚至,依我的體會,絕大多慾望根本就是在語言中被誘發並行成其內在結構的。但這狀況,顯然獨屬人類。只有人類可以發展出如此精密細微的指涉結構。所以,“慾望,已經是語言的,或說如語言一般被結構的”,顯然也只適用於人類。只有人類是通過繁複的語言展開思考,並在語言中型塑其一切經驗。

語言若建立在對象化的指涉活動,這意義下的語言操作方式,不可能不形成存有的化約或縮減。在化約下結構出的慾望模態,自然也無法不是在特定視域框架規訓下的慾望模態。事實上,俗情知見轄制的生活中,處處流竄著這類被特定語境脈絡給馴化的慾望!

所以我不法就實存體驗印證你所云:

“慾望,已經是語言的,或說是如語言一般被結構的;

因此

慾望不是被化約,亦不是被馴化,它的出現就是在語言中結構出來的。”

這話的因果關係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我可以理解,不是所有的慾望都是被化約或馴化的。但通過語言命名活動而型構出被化約或馴化的慾望模態,至少是一種處處可被印證的可能性。

這就暗示潛藏另一種慾望的可能性:
如您所言,“語言之外不是什麼都沒有。”
這意味:語言是有裂隙的!
穿透裂隙,另有浮晃於語言之下的存有深淵。
我在想,所謂的無意識,是否就存在於此命名活動所無以覆蓋、框限的裂隙裡?

總之,依我目前尚在發展中的省察。我看見:

就在語言結構裡以及語言結構所不及的裂隙中,岔開了不同的慾望向度:

那是一種語言結構所未及而悄然摺疊於語言裂隙的慾望:

借舊約詩篇的話來說:是一種迴盪於深淵與深淵間的“響應”。

這意義脈絡下的慾望,只是純然地渴望走出自己、連結他者(感而遂通)。它立基於解構自我封限的生命衝力。

第二序的慾望,才是通過語言命名活動,“轉折”成領域意識的佔有心態。
1月1日 16:22 · 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