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低潮

是因為學期結束了?嗯,多半是因為課程結束了...

老師送的印地安音樂,最近這幾天睡覺前聽、騎車時也聽

其實自己程度還不夠,上課聽時,感觸不多。
但是當夜深人靜時,藉這音樂卻引起了一些回憶片段

甚至到了未來...未定的未來
可夢中結局是悲哀的...

感觸最深的時刻,正是雨後的花東縱谷

雲霧繚繞在學校後山上、海岸山脈上
耳邊響起印地安口笛與酋長的吟唱聲

某刻我失了魂,飄到了山邊、海上
似乎成了自由無拘的一縷幽魂

這世界任我來去、大自然與我融合
就像是眼睛所見、耳朵所聽、鼻子所聞的
都是"自己"...這種感覺我無法以文字表達...

或許這是"宇宙的氣息",同時存在與虛無的感覺...

--------

然而現在

是因為期末所以倦怠?
還是因為人心而疲倦?

我曾想走過
但卻有太多無奈與不捨,成了無法離開的包袱

人都各有其獨一無二之歸向

縱然聚散隨風,可打從心底的悸動,是不曾停止的。



嗯!
很動人的一篇手札。
裡面的心情我完全理解。
事實上,我正進入同樣的心情。
同樣是為著難違的眷戀與不捨,獨自在空虛中漫漫追索著那日漸消失於時間中的祕徑......
我想指出的是──
不是所有的生命經驗都可以輕言“隨緣自在”的......
因為,對那極少數在自己生命史裡留下深度刻痕的心靈悸動,是不可能隨時間以俱去的............
這縷曾經牽動潛意識裡深層共鳴與巨大顫慄的神祕連結。
永遠是隱藏我們內心的一座聖山,是一座引領我們通往意識高峰的神殿.......
這經驗不發生則已,命運既然已允許其發生,我們的生命便再也不可能相同於以往.....
事實上,在這深密經驗裡,生命互相傾注於彼此.........
此則紅樓夢賈寶玉論及林黛玉時,所留下的偈言──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
這超乎言語所能夠形容的一體感,便構成我們存在的基礎................
換言之,沒有這“一體感”在先,就不會有日後的我們──它,先於我們而存在;是我們生命所賴以成型的根柢......
是以,我們沒有理由任其在時間的荒煙蔓草中漸行淹沒..........
相反地,帶著更深的不捨,我們不能輕易允許失去,,,,
我們當更細心的護持──
只為了在時間裡對抗遺忘..........
在我看來,這世上只有兩種人..........
一種人選擇遺忘,一種人選擇對抗遺忘.........
前者不敵時間的淘洗而日漸遁於虛無,後者則在溯流而上的凝聚中走向更豐碩的生命......
不必意外──我當然只引後者為同類。
在時間中隨波逐流而無力對抗遺忘者,是不會在我生命裡留下任何刻痕的.........


PS.前天,短短一日內連寫了七、八篇文章,都是與我敬重的幾位同事間的書信往返。我很珍惜這偶然的交相撞擊所留下的文字心影。裡頭有部分心情,是與你這篇文字相呼應的!我會花一星期左右時間,陸續披露於心情日記。建議你每日記得上來看看。


老師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志學:

來函收到了
謝謝你的鼓勵
你的文筆流淌著少年才氣
凝住了這才氣
定可以成器成道
你是做學問的好料子
一切來得及

寄去幾篇短文
閒時看看

進步
林安梧



老師:



謝謝您!

您的鼓勵在我心裡喚起的震動是非比尋常的.........

這讓我想起銘記心底的一段英文歌詞:



Nobody knows who I am , till you came into my life .........



在我記憶所及,這份知遇之情,從來是很稀少的經驗。

幾位各自在不同時期,跟我有過親切交情的師長,如崑陽師、昭旭師、正治師、鎮華師....似也不曾當面許我是塊做學問的料子。我想,問題正在我沒能以精進不懈的學力,“凝”住自己的才氣。久而流蕩無歸,遂如大荒山青埂峰下的棄石,長年蟄隱海角一隅,自僻幽獨,靈根自植;雖非流年虛度,問學之路,卻終只落了個“惟顯逸氣而無所成”。



這幾年,雖幾次力圖振作,可又每為了不耐博士班入學考繁瑣細碎之要求,而弄得自己蹀躞垂羽,欲振乏力;幾番蹭蹬,遂逐漸認命自己早錯過了投入學術志業的時機。 這倒應了古本水滸傳序言裡所題記之“用違其時,事易盡也”;說來荒唐,我每以此八字告誡自己──不論在愛情、在婚姻、在學術志業…..眼前無路想回頭,只是益增其辱。於是,遂自安若是,不復懸念。



然而,您是當今國內學界我打從心底敬重的幾位學者之一。

我看重的是,這文字是來自於您,所以,它對我展現了全然不同的強度;雖只是寥寥數語,卻彷若已在我意識深處打開了另一道我未曾充分正視的世界。



我敬愛的老師,再次致上我由衷的謝意。

不論日後我能否完成自身命運的轉向…..

我永遠惦著這段曾予我以憤悱啟發的師友情誼………..





志學





ps.謝謝老師寄來的數篇文章,有高明俊偉之師長如您對我的適時提點,我總算暫時跳開獨學無友的寒傖了!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



一直沒能跟您表達我深摯的謝忱。



我很幸運,蒙您允許以旁聽生的身份在“人文學方法論”的博士班課堂上親聆教益。這對我個人的生命史是意義重大的。事實上,打從我大二時,偶然在中大書城留心到您的少作結集《現代儒學論衡》之後,那種籽似深埋心底悄然滋長的念想,即已相當程度地主導了我日後靈魂型塑歷程的意義動向。苦思了一年,我鼓蕩著尚未充分發蒙的人文激情,步履雜沓地從數學系降轉入中文系。日後曲折,固不足復論,但我永遠感念,在我大學早期左衝右突的精神騷亂中,You were absolutely the important initiator for a true seeker like me…….



歲月如飛,擲人而去….

誰知,一晃眼,竟遲至十數年後的今天,才終於有機會親炙您的教誨。而且,這因緣竟是在我遠離學術人事、僻處東部多年後才乍然來到。我暗自欣幸,這機會是很稀少的。兩個月的課聽下來,更印證了我的預期。您揚眉瞬目間隨時流瀉而出的深邃洞見,彷若琉璃碎鑽似地一再激起、並整合了我由內裡不斷泉湧而出的靈感。看您舉重若輕地將世界各大學術傳統的人文慧命,在隨手指點間便直透內核地予以耙剔發微、鎔裁為一;我每暗自稱奇,那可得修練到何等器識,才能出入自如地在天人之際與古今之變間,吞吐渾涵、從容優遊。我在老師深沉靜定的音容間,恍然若有所悟:原來,即令在迎向靈光飄逝的年代,你還是可以偶然在今人身上,發現某種似乎只屬於遠古年代的人格典型──對這種人而言,學問不是在故紙堆裡自我囚禁的機械堆砌工程;遠超乎於此的是,他們的學問仍貫穿著與古人血脈相通的歷史感,換言之,對他們而言,歷史可以不是死去的陳跡,而是某種仍活在血液裡悸動的生命與神諭。我由此見識了學問的莊嚴;那層層拓深至深不可測的意識底蘊,確實內涵著令人敬畏的特質。對一個天生的讀書種子而言,那真是可以讓人生死以之的磅礡與壯麗!只可惜,時不我予!這也曾在我年輕時點燃的純淨激情,似乎早被更沉重的學術倦怠感給消磨得斑駁不堪。每讀船山《俟解》一書裡所記:“生污世、處僻壤而又不免於貧賤,無高明俊偉之師友相與薰陶,亦不能不與惡俗人相見,其自處莫要於慎言。言之不慎,因彼所知而言之,因彼所言而言之,則將與俱化。”唉!我長年僻居海角一隅,星移斗轉間,八年晃眼而過!寂寞立學,愧有未能;獨學無友,益增孤陋。對顯船山磅礡悲願,慚惶聳然,感慨繫之矣……………





敬祝

道安



東華中文博士班 旁聽生



志學 叩首





ps.1老師,能否抽暇為我寄上您的〈學術界的嬰靈現象〉一文,可以想見,以您長年在盤根錯節的話語霸權掩脅下親歷親證的見聞,對當今台灣人文學術界的異化衰遲現象,必有鞭闢入裡的鍼砭之論,否則,您台大博士畢業論文序言裡又如何能有“神魔交侵”之語。還請容我拜閱數過,以啟教益。



Ps.2 老師,隨信附上近日我利用每晚臨睡前初次試譯的一段文字,那是出自亞馬遜網站訂購的一本原文書──奧修談論自己印度傳統所演成的講稿《India my Love──A spiritual journey》。上次課堂上聽您談及奧修及克里希納穆提,似乎,不但未含帶貶意,反還頗能欣賞其高處。容我寄呈部分譯稿給您,也許您看了會感興趣….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唯有孤獨,才能有機會靠近孤獨」

「在共振的大頻率之下,我們會是相同振幅的小振波嗎?」

「不一定,或許是相似的振波,正經歷著大頻率的振盪擺幅,而交叉著...」

「重疊也好、交叉也罷,可我的孤獨卻被接近了,這代表什麼?」

夜半三點˙
那個因為MSN登入音效而精神一振的白目庸


是自己寫的嗎?
這番警悟,已逼視了人性深淵。
洞見之深,顯已凌越同儕。
所附回信,放在心情日記,得分兩天登錄:

ps.


快筆疾書,回了一信。
沒想字數超過,原寫好的又沒另外在word備份,結果,五百多字,轉瞬灰飛湮滅!

逼不得已,循著記憶,重寫一遍,已是面目全非。

原先情景,既追摹不得,就當是另一篇文章吧!



老師

在這個世界上,被瞭解難道真的是如此困難的事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因為真正的幸運是很稀少的──

自己最想了解的人,和最想了解自己的人,從來很少是同一個人……………

一如,自己最想靠近的人,和最渴望靠近自己的人,也很少是同一個人。

這缺憾所劃下的裂隙,便是孤獨的深淵。

多數人為了害怕這深淵,就選擇逃離,遁身於沒有靈魂的群眾;或索性一往沉淪,流連於甜膩醉人卻虛幻不實的情慾與謊言........


但是,對一個天才而言,若不見知於靈魂渴慕的對象,他是寧可蟬蛻塵囂之外,自為畸人,也不願在雞彘爭食的五濁惡世裡瞎攪和的!

沒有觸碰靈魂的深度連結,又豈能就安於遠離靈魂的虛假連結?

所以,黯然長嘆後,迴身蟄隱於孤獨,遂成強大、必然、而無可選擇的宿命。

無可選擇,是因為強烈的生命要求,注定他只能有一個選擇....

只有一個選擇,是因為他太清楚自己。

他不會找尋任何徒然顯示自身靈魂孱弱的藉口來欺騙自己。

壯士拂劍,浩然彌哀………….
長劍空利,徒奈之何?

於是,孤行靜寄,獨向寒山,遂成英雄遲暮後最終的皈依…………


只因,這種人明白,捨離靈魂與靈魂在深處的相遇,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這正是為什麼我在《狼圖騰》裡,會為了撞見這般不尋常的訊息而悚然驚動:



“陳陣發現,小狼不是不會跟著牛車跑和走,不是學不會小狗的跟車步伐,但是,牠寧可忍受與死亡絞索搏鬥的疼痛,就是不肯像狗那樣被牽著走。被牽與拒牽,在性格上絕對是狼與狗、狼與獅虎熊象、狼與大部分人根本區別的一道界限。草原上沒有一條狼會越出這道界限向人投降。拒絕服從拒絕被牽,是作為一條真正的蒙古草原狼做狼的絕對準則,即便是這條從未受過狼群教導的小狼也是如此。”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明白了!原來你是在寫自己。
這文字出現在一個年輕生命的筆下,確實少見。
我可以理解,因為我很早以來,也經歷著同樣的不確定感。好似與身俱來的一顆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就要終結我在人世一切的追尋。

所以,我對佛法揭櫫的苦空無常,哀感甚深。
對人生,也從來沒有太樂觀的預期。

“今朝脫掉鞋和襪,誰知明天穿不穿?”

誰知道是否一定還有明天呢?


善自護持

善自珍重了............

老師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