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一直沒能跟您表達我深摯的謝忱。



我很幸運,蒙您允許以旁聽生的身份在“人文學方法論”的博士班課堂上親聆教益。這對我個人的生命史是意義重大的。事實上,打從我大二時,偶然在中大書城留心到您的少作結集《現代儒學論衡》之後,那種籽似深埋心底悄然滋長的念想,即已相當程度地主導了我日後靈魂型塑歷程的意義動向。苦思了一年,我鼓蕩著尚未充分發蒙的人文激情,步履雜沓地從數學系降轉入中文系。日後曲折,固不足復論,但我永遠感念,在我大學早期左衝右突的精神騷亂中,You were absolutely the important initiator for a true seeker like me…….



歲月如飛,擲人而去….

誰知,一晃眼,竟遲至十數年後的今天,才終於有機會親炙您的教誨。而且,這因緣竟是在我遠離學術人事、僻處東部多年後才乍然來到。我暗自欣幸,這機會是很稀少的。兩個月的課聽下來,更印證了我的預期。您揚眉瞬目間隨時流瀉而出的深邃洞見,彷若琉璃碎鑽似地一再激起、並整合了我由內裡不斷泉湧而出的靈感。看您舉重若輕地將世界各大學術傳統的人文慧命,在隨手指點間便直透內核地予以耙剔發微、鎔裁為一;我每暗自稱奇,那可得修練到何等器識,才能出入自如地在天人之際與古今之變間,吞吐渾涵、從容優遊。我在老師深沉靜定的音容間,恍然若有所悟:原來,即令在迎向靈光飄逝的年代,你還是可以偶然在今人身上,發現某種似乎只屬於遠古年代的人格典型──對這種人而言,學問不是在故紙堆裡自我囚禁的機械堆砌工程;遠超乎於此的是,他們的學問仍貫穿著與古人血脈相通的歷史感,換言之,對他們而言,歷史可以不是死去的陳跡,而是某種仍活在血液裡悸動的生命與神諭。我由此見識了學問的莊嚴;那層層拓深至深不可測的意識底蘊,確實內涵著令人敬畏的特質。對一個天生的讀書種子而言,那真是可以讓人生死以之的磅礡與壯麗!只可惜,時不我予!這也曾在我年輕時點燃的純淨激情,似乎早被更沉重的學術倦怠感給消磨得斑駁不堪。每讀船山《俟解》一書裡所記:“生污世、處僻壤而又不免於貧賤,無高明俊偉之師友相與薰陶,亦不能不與惡俗人相見,其自處莫要於慎言。言之不慎,因彼所知而言之,因彼所言而言之,則將與俱化。”唉!我長年僻居海角一隅,星移斗轉間,八年晃眼而過!寂寞立學,愧有未能;獨學無友,益增孤陋。對顯船山磅礡悲願,慚惶聳然,感慨繫之矣……………





敬祝

道安



東華中文博士班 旁聽生



志學 叩首





ps.1老師,能否抽暇為我寄上您的〈學術界的嬰靈現象〉一文,可以想見,以您長年在盤根錯節的話語霸權掩脅下親歷親證的見聞,對當今台灣人文學術界的異化衰遲現象,必有鞭闢入裡的鍼砭之論,否則,您台大博士畢業論文序言裡又如何能有“神魔交侵”之語。還請容我拜閱數過,以啟教益。



Ps.2 老師,隨信附上近日我利用每晚臨睡前初次試譯的一段文字,那是出自亞馬遜網站訂購的一本原文書──奧修談論自己印度傳統所演成的講稿《India my Love──A spiritual journey》。上次課堂上聽您談及奧修及克里希納穆提,似乎,不但未含帶貶意,反還頗能欣賞其高處。容我寄呈部分譯稿給您,也許您看了會感興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