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

命運的轉折點,總隱伏於某些詩意的瞬間!
這篇大約寫於十五年前的舊文,回憶的正是這麼一個決定性的瞬間。
懷念那段曾在墳墓區比鄰而居的大學時光。

我們抽空再敘^^



志學合十



您問及我學琴的背景......

說來話長!
我起步很晚。
從小,我練小提琴,那是為了刻意避開鋼琴天份絕高的大妹在我潛意識裡造成的壓力。這一逃避,十九年歲月轉眼成空。
二十歲大二那年,暑假回家,那熟悉的琴音,激得我心癢難耐,為了怕丟臉,我怯生生地開始偷偷接觸鋼琴。只發現,上手甚易。
天生的音感,讓我得以在合絃的轉換間遊走自如。
初嚐甜頭,我進境甚速,可是,三天後就碰到瓶頸,就此停滯不前。
現在,我當然明白,那就像憑天賦寫字,跟練過帖子的人,底氣就是不同,古典曲目的鍛鍊就像臨帖摹碑的功夫般,斷然無可迴避!可惜,我那時沒這般見識,反正彈鋼琴對我而言只是玩票性質,從來也不曾嚴肅看待。
轉眼十多年一晃而過,我心力的重心也始終未曾特別眷顧鋼琴,只是當作寒暑假偶然回家時的一項娛樂。
於是,大好年輕歲月就這麼蹉跎過去,一直到前年的11月前,我還只是即興式地隨順右手旋律自配伴奏,彈些NEWAGE曲風的流行曲。
2001年11月朔風嚴寒之際,一個純屬偶然的際遇,我經歷了一次關鍵性的技巧突破~

那可不是任何老師造成的,而是一位偶然認識的女高中生在她自己全然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予了我巨大的觀念衝擊。
回頭細想,我帶著很深的感激確信一件事:是因為她的刺激,而非她的言語,我乃能一路衝決網羅,在對待鋼琴的態度徹底轉向後,水到渠成地延伸出進一步的技巧突破。

話說前年冬天,我在花蓮作家孟東籬的濱海茅屋認識了一個十七歲的小女生,長得美若天仙不說,更駭人的是,就當我們正在另一間竹屋用餐時,一陣驚人的急促運指,迅雷般劃過琴鍵,挾 著太平洋的海濤聲,凌空激射而來!

這下,我按奈不住了!
滿座人不當回事,在八卦話題上繼續戲謔談笑,把酒言歡,我卻不顧滿座客人驚奇的眼光,放下還沒吃完的碗筷便追著琴音,直奔過去!
待站定細聽,只見她隨手流洩出的旋律,竟是我長年潛藏在心卻從未敢妄想涉足的蕭邦幻想即興曲?
剎時,我驚呆了!平日,只在CD上聽到的旋律,我還可輕易地將之歸類為天才的領域,非我輩凡夫俗子所可想望。
可是,一個十七歲的小女生給我的震撼卻是直接而無可躲閃的!

那不是鋼琴大師從CD傳出的琴音,而是我在現場親證目擊的第一手經驗。
頓時,我如遭電擊,心裡波濤洶湧,百味雜陳,在一陣難違的悸動下,乃暗自發願,讓我花二十年的時間試試。
只要二十年後的某一刻,我也可以 親手彈奏蕭邦的幻想即興曲,這一生即令命途多舛,我也絕無怨言。
當晚,我跟她借了樂譜影印,背地裡偷練。
第一天,我克服了那詭異的四對三不對稱指法;一星期未到,我已從頭到尾練完一遍;兩星期後,我發現這曲子雖然滑溜,我卻已練得還蠻流暢的。
這下,換我嚇到自己。
原來,我可以做得到的,而且,根本不需要二十年。

這經驗所帶來的空前震撼,引我陷入深思,打從我孩提時代逃避鋼琴以來,我竟長達近三十年是在一種虛妄的幻覺所憑空捏造的恐懼中作繭自縛地度過。天啊!為了一個錯誤的想法,我無意義地自我設限、並就此蹉跎了三十年練琴的黃金歲月。
遲來的覺悟,可笑亦復可嘆!
於是,不再逃避,我轉而正視我與鋼琴間全然不同以往的神秘連結,橫了心,就以幻想即興曲作為我涉獵古典曲目的歷史起點。

我的鋼琴生命,嚴格說,是從這一刻開始.
當生命不再選擇逃避,才開始了真正的存在...

很快地,我打聽到大陸書店,特別遠赴台北,一次買齊所有過去視為天才方有特權碰觸的曲目。回花蓮後,也不顧慮曲目難易高下,挑出喜歡的奏鳴曲樂章便一路練了下去。
剛開始不熟悉低音譜,密密麻麻的升降記號算得我頭眼昏花,不覺間,現在倒也看得慣了。
一晃眼,一年半多過去了,我發現自己進境神速,竟有百分之九十的程度,是在這一年多來每日近一小時的練琴過程鍛鍊出的,對照過往停滯十多年的瓶頸,感慨係之矣!

您好奇我的自我訓練方式。
其實,我一個草野莽夫,盲修瞎練,談得上什麼方法?真有得說,也不過是經歷了一次決定性的精神突破罷了!
何況,平日學校工作忙碌,還得騰出不少時間寫文章,做學問。
我只是閒暇得空,樂譜拿來,照著練下去便是了!
在您們這種不論技巧與詮釋都下過嚴謹功夫的專業人士看來,當然是貽笑方家,不登大雅之堂。
但請不要將學院系統的標準套在我身上,我本不屬於那個世界,也從不想把自己最熱愛的興趣拿來當作職業。
過多的職業性要求,只會折損我純淨的激情。
我只想單純地享受著我與鋼琴間的「直接」關係,
一如
一個真正的追尋者與上帝的關係,中間原不需介入教會與神職人員一般。


志學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檢舉
潘人木---一關難度
分類:風華50年
2010/04/12 13:37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哥倫比亞籍大作家「馬奎斯」在其不朽名著《百年孤寂》裡寫:「年老就是與孤獨結盟」。我喜歡他的書,卻不信他這一套。

自小我對腳步聲就很敏感。即使在半睡半醒之間,由腳步聲就知道是誰來了,誰走了,誰生氣了,誰穿新鞋了。

倒是沒聽過自己的腳步聲。

有一次,的確聽見自己的腳步聲了。十一歲那年,在讀小五的時候,大考算數做錯了一題,老師叫我到前面黑板上再做一次。這是丟臉的事,走路的腳步亦應知恥,輕輕的走,而我卻由座位騰然而起,邁開大步,衝往講台。這時候課堂裡鴉雀無聲,只有我的腳步匆匆然,急急然,「他他他他」。

題目是做對了,站在講台上等待老師誇獎一番。不料老師卻笑著說:「剛才我以為你要飛過來呢。以後走路放輕些。」

他何嘗知道,青春健康是藏也藏不住的。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年又一年 ,青春到老年,只是一眨眼。伴侶西歸,子女遠離,從此聽見的腳步聲居然都是自己的,走進這個屋子空空的;走到那個屋子空空空。孤獨的腳步聲,落在髮上,牆上;落在穿窗而入的陽光上,與之共舞。即使穿著軟底鞋、便鞋、拖鞋,也常常聽見足下鏗鏗。

有一天,我那僅存的空空腳步聲也忽然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拖拉拖拉,窸窸窣窣。原以為這可憐的空空的剩餘,也可以伴隨我餘年,它怎們在一夕之間就棄我而去了?憂傷之極!慌張之極!我究竟做了什麼背天害理之罪,讓老年掩忽而至?我的雙腿不聽支使了,上下樓梯,有如膝蓋骨兩相脫離,舉輕若重。必手扶欄杆,彎腰駝背,跋涉上下,若將鏡頭拉遠,豈不像冬眠剛醒,餓得無氣無力的老熊一隻?夜裡入眠,每一翻身,便以雙手抬一腿,輕輕移動之,否則便痛徹心腑。如此一來,雖然還能走,腳步聲卻完全沒了章法,欲再獲空空而不可得。西洋人說:「看牠怎麼飛,就知牠是什麼鳥。」今依樣畫個葫蘆,改說:「看他怎麼走,就知他有多老。」庶幾近矣。

原來孤獨與老年是藏也藏不住的。

作夢也不曾想到,到了老年,所求者卑微到只是自己的空空腳步聲而已。
但我並不失望。失望使人脆弱。我無法不接受自然的老年,卻絕不願接受心理的脆弱。我去看醫生,按時,認真。但吃藥並不見有效。

我反覆地想,除了年老,是什麼推手,除了年老,置我於如此境地?很快,答案便出來了,是別離!

與親愛的人重重別離使我孤單;而孤單加速我的年老。

哥倫比亞籍大作家「馬奎斯」在其不朽名著《百年孤寂》裡寫:「年老就是與孤獨結盟」。我喜歡他的書,卻不信他這一套,我才不要結這個盟。我要與孤獨作戰來「救老」,我決定狠下心來,軟硬兼施地打倒孤獨。

首先,我把置於玄關的一盆龍爪花連土倒掉。因它二十多年來,聽盡家人腳步聲,目睹一個一個的遠去,故而長著茂盛的別離。

我應允自己,若空空順利歸來,以後我一定珍惜,並在我的日記本改造的「年度慶祝日」手冊裡,記上一筆「空空回歸日」。上一條是「獨力擒鼠成功日」。

也曾單槍匹馬去看下午七時電影。混在雙雙對對青少年當中,腳穿平底鞋,手拿潛水艇三明治、可樂、爆米花。悠悠然吃吃,喝喝,看看,卻不知銀幕上進行何事。散場時,故意走路回家,給我的腳步一個機會,讓它在微黃的夜色中,悄悄回到我的腳下。佇足在所經過的電視牆前,多給它一些時間,結果仍是擦拉擦拉,直到家門。

也曾日日夜夜開著電視和收音機。因聞科學朋友講,電磁波可以「載」音波,我那翹家的空空或可搭個「便波」回來吧。自是幻夢一場。

也曾關起門來,穿上新買的高跟鞋,在地板上「硬走」,不信它永遠捨我而去。剛走上三五步,便疼得廢然頹坐。無情的枉費心機。

如是者兩年之久。

那天傍晚,滿室蒸騰著六月的悶熱。巷子裡出奇的靜。每日此時賣麻糬的嗒嗒嗒敲出聲也沉默。一陣輕風吹起白色窗帘的舊痕斑紋,呼打做響,宛如飛來一隻始祖鳥,將攫吶我入洪荒,這才感覺腹中轆轆,正如洪荒。

出門找餐館,才知今天是端午節,大家團聚了午飯,還要團聚晚餐。全休息了。

經過小公園旁數株「胭脂花」,上百朵的小紅喇叭花,張口結舌地注視我,「怎麼一個人過節啊!」這種花全世界都長得一樣,其不識相也一樣,總在你淒涼無侶時,出現眼前。

端午,媽用粽子味的手,嘩啦啦撩起蒲艾水,給我洗臉。抹擦一面銅鏡般繞著圈兒說:「丫頭,你越長越白,一年都不會長癬!」現,不是那樣的端午!

掛上葫蘆香包,繫上五彩絲線,用粉紅的指甲花瓣加蒜搗爛,染上本就粉紅的指甲。現,不是那樣的端午!

是獨自一人找飯吃的端午!

平日燈火通明的大街暗了。

平日擁塞的大街空了。

一片透著暗綠的粽葉,無牽無掛地從我腳底下沙沙而過,探戈著穿越馬路,停在對面的公車站,左顧右盼等駛入時光隧道的班車?茫茫然的端午!
模糊中聽見一女童的嬉戲聲,陽光舖滿的院子,高粱編成柵欄旁,手提一縷絲線栓著的「嘉慶通寶」,踢著唱著:「一根線兒,踢兩半兒,打花鼓兒,繞花線兒,裡踢,外拐,八仙過海,九十九,一百。」

也聽見那女童讀書聲:「浩浩乎平沙無垠,迴不見人……鳥飛不下,獸鋋亡群,亭長告余日,此古戰場也,往往鬼哭,天陰則鬥。」

什麼是古?什麼是戰場?鬼吠是什麼聲音?

日月交替中,那女童卻不知不覺早已投入戰場,打了半個世紀的糊塗帳,只落得孤單又孤寂。

只有一家高級餐館亮著燈。他們不是賣便當的。只好,硬著頭皮走進去。開門處,一夥勾肩撘背的爛醉男女走出,剩出裡面空空。

「幾位?」

居然,我愣在當場,紅暈紅上我的臉。一生中回答過多少複雜的問題,卻從未回答過如此簡單的問題。原來向人公開宣稱自己的孤獨,是我生命中最難闖過的一關!

我不能不吃飯,我不能退卻。於是,蘊育十來年的勇氣之果,適時爆裂。
「一位!」聲音大得把自己嚇一跳。

字典上最難學的兩個字原來在這裡!我說出來了。

懷抱一身輕鬆,靠窗坐下。燈光輝煌處外望。孤獨的街燈下,古端午在縮小、淡出。

不會想以前,不會想與伴侶同度的端午,更不會想萬里外的兒女此時在想父母嗎?

從從容容。面對當前。攏攏頭髮,輕呼女侍,叫了三菜一湯,同他在日。竟然吃了久違了的一頓飽飯。

走出餐廳,夜色已深,忽聞一女與我同行。登登登的腳步何其均勻流暢!是誰?不禮貌地回首,無人。環顧四周,亦無人。此跫音來自自己腳下,卻渾然不知。

喜不自勝,驚不自勝,怎麼可能?身體竟如一舟橫野渡,完全的自由。

不是真的吧。試試看。邁開大步往前走,踏踏踏;漫步走登登登,快步走卡、卡、卡。是真的!腿不疼腰不痠。是我捨出了「一位」,換來了「雙腳」。

翻天的快樂,可惜無人可訴,無人能懂,無人信以為真。

於是我抱住眼前的一棵管它是什麼樹,認做知己,淚滴紛紛告訴它,我能夠又聽見自己的腳步,就足以原諒十多年的艱苦歲月了。

我知道,此樂不可能永遠為我所有,因孤獨雖敗,老年仍在。但我至少不再絕望。

黑暗中帶著微笑,快快樂樂往回家的路上走。不識相的胭脂花迎我以濕淡的香。

世上沒有真正的孤單。只要有勇氣創造另外的自己為伴。

仰望天邊,那顆孤獨的金星,好似向我慢慢走來。


潘人木小檔案

潘人木(1919---2005)本名潘佛彬,遼寧法庫縣人。曾任台灣省教育廳兒
童讀物編纂小組編輯、總編輯。為50年代的重要女作家,其先以創作小說
知名,後致力於兒童讀物的編寫工作,提攜無數的兒童文學界後進。著有
小說《漣漪表妹》、《哀樂小天地》、《馬蘭的故事》等;兒童文學《石
頭多又老》、《跟屁蟲》、《跨我》等。過世後,遺留近十部未刊作品。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隱~哲思二帖



茶煙輕揚的片刻閑靜裡,慢心者,偶得漩入時光封印的詩意瞬間,並循此身體進路找回失落的親暱連結:連結於那以天地生意作為存在根柢的"身外之身"。

茶香氤氳間,一時萬慮都盡,而瞬間接通的“人文空間”,奧祕幽玄,不落名相,正是貼著身體又不止於身體的"身外之身"。

身外之身,超然一切概念網罟的補捉。不可見,冥漠中卻具體可感。以其不可見卻幽微可感,我們權且將自“身外之身”變現出的人文空間,稱為“冥視空間”。

這飄搖"域外"卻對智思活動保持隱匿的“身外之身”或“冥視空間”,正是道體與身體湊泊為一的接合點。

隱於茶者,以味覺、嗅覺、觸覺、視覺甚或聽覺為媒介,讓自身存在“寓居”於“冥視空間”,並以此為託命之所。

當愛茶人,一心皈命以此,詩意棲居以此!
茶於焉不復局限於素樸的感官體驗,而進一步被提煉為能夠引發綿遠情意想像的“人文空間”。

是人文空間的厚度帶出的昇華力量~
讓茶“成其為茶”;
讓茶“不只是茶”;
讓茶“技進於道”。

~志學 2012.11.29 頃閱永和兄隨筆有感

茶人的主體,因之不復是敻然孤絕的超越意識,而是將血肉形軀與感官靈竅匯流為一的主體。

從超越界"下身落命"後的主體,必然是"身心不二"的主體。

唯"身心不二"的主體,能函三千世界於一念,而開顯潛抑於概念世界底層的"未定域"。

正是對未定域永無止境的開顯,讓身體不至墮陷於只能以禁忌和規訓手段壓抑身體的“文明空間”,而是讓身體的觸鬚深深植根於那與天地生機暢流為一並予身體感以更高成全的“人文空間”。

前者是禁錮身體的桎梏,後者是解放身體的缺口。

未定域,現象學試圖全幅打開的場域。
惟非能無所住而生其心者,於此“色外之空”,固置若罔聞,視若無睹。

志學2012.11.29 頃閱永和兄隨筆有感之二

讚 · · 推廣
陳子龍和蔡永和都說讚。

朱志學 茶是什麼 !?就是生活的微細刻度

茶香,就在時光凍結的閒靜裏

攝影真實魅力或就在瞬間的詩意!

~永和兄
2小時前 · 讚 · 1

蔡永和 讀志學兄這段文
實難想像
在我小品書寫裡的茶旅記事
竟讓兄有此深刻的體悟,尤是在茶的精神意旨裡
這非我平凡之身可理解
實敬服志學兄哲思深度,謝謝您的回饋
我可要慢慢細讀才能窺探一二
2小時前 · 已編輯 · 收回讚 · 1

朱志學 永和兄恁地客氣!
永和兄茶旅記事的一閃靈光,讓我忍不住將思緒連結於昔日從余師課堂吸收到的吉光片羽,又匯流於近日在政大聽課迸生的多方啟悟..........

這逐日滲透意識深隱處裡的點滴學思,在在讓我無法等閒看過您“一閃靈光”裡隱函的思維突破點。

我於是把三方線索匯流為一,並試著從中提煉出更周浹深闢的眼界,以重新看待“茶隱”二字未盡之深蘊。
約 1 小時前 · 已編輯 · 讚 · 1

蔡永和 原是接續茶隱舊題的延展
這時間靈感蓄積的行程令人驚異!
約 1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朱志學 細細尋思,還真是如此!
對某些人來說,他們的一生說穿了無非就是~
對那貫穿自己存在核心的幾個課題,遒勁綿延地展開長達數十年的叩問與回應..........
而且終其一生,念茲在茲,至死方休!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蔡永和 啊!
約 1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朱志學 這沒什麼呀^^
永和兄不也是這樣的人?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蔡永和 或如您所言
但我總少了那堅毅企圖
學習著
志學兄總是認真的人
約 1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朱志學
2012年7月14日
月隱玄音,其意深微.........

永和兄2012攝影個展以此四字定調,此語寄意悠遠,蘊思之深,直可澈入物外幽玄之境。

一切徘徊影像前流連不去的觀看者,遂得在寂然有感、若有所遇的佇思片刻,神為之凝,思為之深...........

這就看出永和兄影像的獨特之處。
那風格早凝成一鮮明的生命印記

他別出心裁的攝影手法,徹底解構了影像呈現在本質上難以迴避的“聚焦性”,這就跳脫了單一凝視點的箝制與束縛,而令觀看者的視域得以經由可見的視線而入於不可見的凝視...........
正是這引導凝視線凌越可見物而落在無限遠的凝視,令人神為之凝,思為之深.........
聚焦特定可見物的觀物方式與強大慣性,遂得通過那瞬間漩入心底的影像運動, 而後自隱蔽影像背後的深淵,召喚出那不受單一時空拘役的深廣意識...........
是的!正是因為凝視於不可見,遂使得那飽蘊時光皺摺與歲月肌理的深沈影像,得以如夢相似地自“深廣意識”的大地悄然蔓生。
於是,可見物對視線的簡化、佔領與壟斷,遂得減弱而逐漸褪去其強制性。
此所以永和兄的影像,那牽動無盡想像可能的“背景”總是比聚焦於可見物的色相,更具縈繞性。
正是這底藴深沈的縈繞性,讓凝視點的“轉化”獲得了更厚實的基礎。
它逼使一切靈彗過人、獨具隻眼的佇思者,重新省察:

那無人能夠倖免和使我們彼此越來越相像的境況所決定的生活背後,是否,另有不可見的深淵?

在我看來,這正是永和兄的影像作品,何以令觀者遙吟俯暢之餘,別具一股令人逸興遄飛的深秘力量。
因為,影像在永和兄的手裡,早不再框限於對可見物的捕捉與紀實,而是透過影像創造:使“不可見”(invisible)成為“可見“(visible)的“詩意瞬間”(moment of poetic)。
這詩意瞬間,便是讓影像霎時漩如心底的力量,得以衝抉俗情知見的網羅,而成為通往深廣意識的“空隙”。
於是,影像在此,幻化為引領“深淵”自不可見處現身的召喚。

(待續)

志學 2012.7.14 哲思零縑之ㄧ
110讚 · · 推廣 · 分享
余寶寶、 Hsuanyu Lin 、蔣鵬以及其他 7 人都說讚。

蔡永和 真驚異!

志學兄對抽象事物務的美感解析
及洞察性靈深處的哲思內涵
大大超越了圖像閱讀的深度企圖
猶讓我驚豔的
乃是這觀看聚焦對攝影影像作為
創作文本的主要閱讀內容
這一特別的閱讀途徑
大大的鼓舞了影像創作者
解構攝影在作為短暫時間紀實工具
通往一個靈光精神趨近詩性定影的美感完成裡

這是一份極為珍貴
十足份量的
對我影象創作裡重要的解讀與分享的文字記錄

衷心感謝志學兄在這最為忙碌的人生大事裡
以此等精神抽離繁瑣佇足觀賞這"月隱玄音"

待續
這是一句多麼豐沛的創作與分享熱誠啊!

永和深深敬服
2012年7月14日10:44 · 收回讚 · 6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應該就是老師最後一次與學生們的公開聚餐了!是嗎?難怪追思會當晚聚餐結束前,我隱約記得你們也合唱了這首歌。原來背後有如是因緣.........
anyway,感謝聲傑寫下這段回憶!
從此,這首“城裡的月光”以一種難言的力量悄然進駐心頭,不只為了那飽富意象的動人旋律,更為了它連結了我對老師的深沈憶念........

志學 2013.4.16 緬懷余師有感







彭聲傑~

這天,老師自己開車來與我們會合,
我們給宗演師父的論文完成慶功!

餐後,我們用手機連上Youtube,
不管身旁其他桌人,大聲合唱「城裡的月光」。

每顆心上某一個地方 總有個記憶揮不散
每個深夜某一個地方 總有著最深的思量

這個世間萬千的變化 愛把有情的人分兩端
心若知道靈犀的方向 那怕不能夠朝夕相伴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溫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間聚散 能不能多點快樂片段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守候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讓幸福撒滿整個夜晚

那夜,我們是幸福的。
7小時前 · 收回讚 · 1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