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荒人手記 (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無常世間,自有滄桑不改之情………..
那不是因為情之濃烈,而是因為情之淡遠!
弘一大師形壽將盡,臨別贈語,猶依依致意於此……..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此君乃造極玄微之一派宗師,其意在茲乎,寧有虛言?
阮籍的青白眼,只具美學歷程性的意義,卻終非立命的所在!
若陷偏執,只會毀損知友摯情而不自知…….
莊生向人間到處逍遙,貴乎能應物而不累於物……….
閣下懷義山之質,綺艷清深,並世難遇…..
唯美則美矣…恐鬱氣太過,反自傷其情!
願調適以上遂,深於情而不累於情……
莊生所謂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冒昧
閱讀你的文章已成一種習慣
只是近日裡卻未見你有新作發表.........”


謝謝妳,雖然陌生,妳卻是我素所敬重的少數幾位網友。
妳的問候,讓我心裡很溫暖.....^^
難得妳第一次擺脫迷離的文字風格,這回,應該不致擔心會看不懂妳的意思了..........^^
本以為只消片言隻字即可交代的心境,卻為了潛意識裡對妳的敬重,而不覺收煞不住筆鋒.......
既已逾越留言字數上限,我放到心情日記......
順待回答疏於問候的朋友..........^^




﹝狂心歇息動多違﹞




是妳?!
妳這樣說讓我有點意外呢!
其實,打從妳初次留言,我便暗自心悸.......
多令人驚艷的文字意象!
那裡頭蟄伏著我所遠遠不及的文字敏感度......
平實地說,女性網友裡,我認識不到一兩人足以與妳匹敵.........^^

好一陣時日沒回來這片園地了!
近日沒特別寫些什麼,有幾個原因:

其一,我需要在繁忙的行政工作外,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否則心裡甚不踏實。
其二,最近實在也沒出現任何能激起我強烈回應渴望的留言或書信。我甚至開始懶得照應表面的禮數。
其三,我正在醞釀寫作型態的轉型──開始斂抑心思,撰寫學術論文.....
其四,也許這才是最關鍵的緣由,事實上,它涉及一種難以名狀的形而上奧秘...^^
一如有過幾次的高峰經驗,我新近正練習兩首貝多芬和莫札特的鋼琴奏鳴曲.......很奇怪,每當我練琴進入一種狂熱時,我就沒心思寫任何東西。我自己觀照箇中經驗,只有一個解釋,練琴練到渾然忘我時,會進入一種無思維、無時間、也了無自我意念的虛靈狀態....
返虛入渾之際,心裡霎時一片空明,更無思維的渣滓介入其間....
當我正享受這種無時間性、無自我性、無思維性的忘世之痛快時,誰還在乎去構思什麼精嚴的文字網絡?這時,充滿律動性的音符,才是第一義的存在經驗;再精采的文字描訴,都只能是第二義的、非直接性的外圍煙幕!比較起來,文字在此就顯得蒼白虛弱!

你可以透過它進行精密的思維分析與情感表達,可是面對那滿溢無限狂喜的存在汪洋,它就只得無能為力地望洋興嘆!那不是它可以涉足的領域;它無法引導你直下躍入那冥合生命律動的神秘經驗......
就這點而言,我覺得,在迷離的黑白鍵盤間火焰似騰躍的音符,絕對是比意象性文字更偉大的靈魂密碼!
而歷史上有數幾位能夠完美駕馭這一靈魂密碼的曠世巨匠,則是我命定高瞻仰止,卻永遠自慚追躡無蹤的空谷跫音...
不怕妳笑,我這一生,正是為了理解這些孤絕的天才而存在的.......
這可是我藉以沖淡那淪肌浹髓的孤獨感最好的方式.....
只要想及這些天才所達到的敻絕高度,就會啞然失笑:
歷史上還有這麼多天才是我所沒有能力理解的;我還有什麼資格慨歎自己之不得解人?
能理解我的人雖寥若晨星,不為我所理解的古人卻猶在歷史長河的無涯寂寞中靜默等待著...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這份覺悟,是支撐我孤立天壤間的唯一立足點。

雖說,黛玉借般若諦義已言之透澈:“無立足境,是方乾淨!”
然而,對曠代高士的認識愈透,對神秘狂喜經驗的浸淫愈深,即令並非是究竟之境,已足驅使我放棄所有的文字表達.....

我所景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有一首七律,差可盡此難狀之意:

狂心歇息動多違
懶極蕭疏禮俗微
歷劫江山身似幻
鬢絲禪榻日相依
瓶心照耀心常定
貝葉縱橫慧轉非
長憶峨嵋金頂路
萬山冰雪月臨扉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ㄧ


您說:“這幾天沒看到你寫的日記,不知道為什麼,有點落寞。.......”

和你一樣!我已沒時間寫日記了.........
所以,不必因為等待而落寞,你應該祝福我為“絕雲氣,負青天,搏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遠行所作的準備;否則,就算是還沒參透薛西弗斯神話的隱喻............
今後,除非特別有興致,否則,除短篇留言外,我大抵只寫跟學術論文有關的文章!當然,只要題材適合,即便是論文,我還是會放在心情日記的!
你個人也是,不必顧慮我,儘管忙你現階段迫在眉睫的事!
我個人認為,若隨時都執意要寫文章,而沒有另一超離文字的疏通管道作為平衡,將只會墮入另一種病態的偏執!
生命的大美,本在於把握一種兩極韻律間的平衡!
就像左右兩手在八十八個黑白琴鍵間所達成的微妙呼應與動態平衡..........
我想,友情也是、愛情亦然,不論是個人的修行或人際的互動,都一如我最嘆為觀止的的探戈高手,秘訣就在於把握到那神秘又和諧的生命韻律.......
這裡面有絕大的智慧,善讀尼采與莊子者,於此當別有會心......^^
我暫時不寫日記了!
事實上連續寫了三個月,對任何有心透過文字世界認識塵泠的陌生網友,我已算是充分展現自己了.....生命畢竟是重“質”不重“量”的!我不在乎無謂的累積........

今後,不寫日記將變成我的常態.........
我決定閉關讀書,埋首著述,留言也不再每信必回...........
除非偶有興致,不吐不快.........
否則,就以目前所呈現的文字紀錄,靜待知音來訪..........^^

之二

你判斷得沒錯!我生命重心已悄然轉移........
不再只是一恁埋首於晶燦華美的文字世界裡,“究天人之際”以探生之奧義;而是在以世界文明史為歷史縱深的整體視域裡,“通古今之變”以明自身之定位。相對於往昔縱意馳騁,實則游談無根的虛浮文字,這分感覺踏實多了!


之三

我並不確知,這轉移的過程中,是否存在過一絲的掙扎,即便是靈魂無法落籍的惶恐、墨水自行乾涸的窘困;即便是筆桿的舴艋舟載不動深沈的愁思,或是一畦畦稿紙荒廢的景象。如果只是將埋首於晶燦華美的文字世界裡,說成游談無根的虛浮文字,那這樣於我而言,真是太低估創作過程中澎湃的潮唱與笙歌。
是不是篇篇的華美日記如湖心水湄,倒映著最深沈對生命的思索面貌?
是不是我們魚雁往返中殷殷探詢的薛西弗斯,只存在著往昔的滾石印象?微笑何義?
是不是你信念著,有一種天地更勝於創作的淨土,更勝於思索的含辭吐語,讓你在縱意馳騁過後,甘心隱入世界史的方寬幕後。
當然,我無從得知背後的真正動機。
對每個了悟自己方向的人而言,生命的意義原本就蘊含著紛雜的向度。如果能走到灘頭,去見識海平面的寬廣,又為什麼非要踏上小徑,去讚嘆山巒的高聳呢?
這是我近幾天的體悟。也許,該衷心替你祝福,送走了昨日且待明日。(完)

(讀塵泠回信有感,無冒犯之意,抒一己之見而已)


塵泠回覆:



五嶽歸來不看山,觀於海者難為水...........
我所領會的覺者之路,是永不回頭的道路.........
這意思,尼采是深得箇中三昧的!
他說:“人的可愛,在於他是一種變遷,一種毀滅............”
看似嚴酷的詞語,卻隱藏著驚人的洞見......
對他而言,窮盡生命幅度,既是唯一的大事因緣,
人生自當開展為一大氣磅礡的自我超越歷程.....
於是,刻刻當下,立處皆真;寒山孤往,一去無回.........
你日記裡提出的質疑,就你選擇的意義脈絡,自有其殊勝之意義在;
但在我而言,我只是選擇了另一個切入角度,作為自己的立腳處。
也許你覺得太嚴苛了!其實,此中自有樂處,固不足為外人道。
何況,我所有的嚴厲都只是迴向自己,又不是要拿來要求別人....
你若硬要把永無止境的自我超邁意志,詮釋為對前塵影事的無情否定,就全然錯過了我的要點。
對我而言,再美麗的勝境,一旦耽溺過度,至留戀不能去,就是對生命深層呼召的最大背叛.......
顯然,這意思和你所談論的,根本是不同的意義脈絡....
不過,也無妨。
生命本是矛盾並存的!
緣起緣滅,起落不常.....
所以,該珍惜眼前,卻也該學習接受必然的凋零。不是嗎?
深情原不等於就得陷落於執著,否則,又如何能應物而無累?.....




塵泠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有網友問及是否曲高和寡?
在下落落寡合,早是宿命似的靈魂印記;
刻意曲諱,反屬多餘。
然平凡如我,面對高手輩出的今世,曲異和寡則有之;
要說是曲高和寡,可又愧有未能…………………….^^
世間狂妄無知之徒雖多;
學識才華皆卓然有所樹立者,卻也代不乏人….
說實了,我不過是個寧肯選擇對抗寂寞,也堅持要依照自己理念過活的人…….
在我價值意識裡,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便是此生最大的志向;這可比贏得眾多異性的青睞重要多了!至於世俗曲意諛附的專業成就,在我看來,更只屬英雄餘事,原不足安頓深植靈魂底蘊的意義追求…………….
捨此不顧,卻只為貪圖女人的繾綣柔情,便弄得自己惶惶終日,涎皮賴臉的,又豈成個人樣?
我想,我只能….也只願意吸引同樣肯為了堅持理念,而“揀盡寒枝不肯棲”的紅顏知音…….

自古同氣相求,物類相感……..
每念及《紅樓夢》裡傳唱千古的表白,輒唏噓浩嘆,若有所遇: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黛玉質問:“瓢之漂水奈何?”
寶玉更不遲疑,當下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這啞謎似的禪機,直是截斷眾流,驚天動地!
話裡透出的逸氣,更教人渾身抖擻,神朗氣清!
我很明白,這種人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因此也絕不會浪費時間流連於自欺欺人的摸索…………
他將只是斂衽無言,
在千古的深沉靜默中等待著,
等待那一生可能僅有一次的機會──
一個“萬人叢中一人曉”的機會!
而後,不囉唆,直下認取!
並且………
一自訂交,終身不移。
這就是我嚮往的愛情原型……………………
在我而言,唯一值得天涯相依、形影相隨,乃致不惜死生相許的至情,
它的存在根基一定是來自這種俐落的爽氣!
歿身不遇,則自甘平淡,含藏斂抑於萬古蒼茫的寂天寞地;
時至而動,則勇猛精進,懸崖撒手直下躍入那千載一遇的命運…………….
我很能欣賞這裡頭凝蓄的美學意態……….
一種敢於對抗澈骨浹髓的寂寞而仍不畏落單的骨氣與驕傲………



試想,就為了畏懼落單,而任令生命自陷黏膩夾纏,又有何嫵媚的丰姿可言?
說到底,終歸流於搔首弄姿的作態罷了!
長久以來的閱讀經驗,讓我在不斷永劫輪迴的歷史必然性裡,過早地窺見了人類逃避錐心的孤獨時,一徑飛蛾撲火似的命運圖像──
一種在本質上,被無始以來之集體存在焦慮所驅動的盲目業力………
問題是,這種因為獨立人格的萎頓而建立在依附關係的虛矯愛情,在歷經一番曲折的猜忌、毀損與需索無度的相互糟蹋過程後,又如何能不導向更巨大的幻滅與落空呢?那將是米蘭昆德拉目光如炬的洞見所堂堂揭示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呀………
尋思至此,克勞德雷路許在《亂世浮生錄》電影開頭的驚人評論,就更要令人感慨繫之了:

“人生只有兩三個故事,但卻不斷地被重演,尤其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發生時那麼殘酷………為什麼每次的命運,都有相同的外表呢?”




作者:塵泠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然天下有情人﹞


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
念畴昔風流,轉眼成灰;遽逢搖落,焉能無感?
乃退而深惟,既不能無哀樂以應物,但求應物而無累………..
情能無滯,雖慾海縱浪,愈搖蕩則愈凝寂;即情證空,終不礙其為覺情………..
佛者,圓成正覺,悲智雙運之大乘佛也;非枯寂坐忘,不問疾苦之小乘佛也……
大小乘之分,依何而決?端視乎悲願大小而定。
我佛終宵有淚痕,固不礙其巍峨高妙,正以無涯覺情見其悲願四方之不可及………

或問,佛既超脫三界,不墮生死流轉,又焉能有哀樂乎?
曰:佛所渡人迷津者,端在破其慾根潛伏之自性見;原無涉乎情之哀樂……
我雖駑鈍,無明根深;循此悲願,以證覺情,卻是定見分明,歷百劫而不可移……
有詩為誌:

“一切從此覺情流,一切還歸此覺情……
還我本來真面目,依然天下有情人!”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迎向靈光飄逝的年代──2004情人節隨感﹞



說來可嘆!在我成長過程裡,除非是透過書本潛入歷史或文學世界,半生遭際,不曾有過任何接近愛情原型的女子,幻影似地逸入我生命現實;也許,這正是生在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必然宿命………..
在這靈光飄逝的年代,情慾的浪潮已然淹沒一切純真的生命………….
愛情不是淪為滿足戀物癖的拜金交易,便是寂寞驅迫下一徑飛蛾撲火的情慾騷動……………
我偶然在昨日副刊看到梵樂希的一句話:“我們的恐懼遠比希望來得真切。”
這話讓我深思良久…………….





我確信他一定深銳地洞見:人類在愛情的渴望裡所投射出的純淨希祈,說實了,不過是兩個不懂獨處的人逃避寂寞的共同方式……
那無非是意義感飄散蕩後的空虛靈魂,驅散深層憂懼的累世制約……………
這樣看來,人倒成了自己的囚徒;不必任何人監禁自己,那渴求透過別人避開自己的頑強本能,早蛛絲結網式地織成一張拘役靈魂的網絡,將自己圈禁其中……

看著生猛活潑的兩岸新世代,競相在幻影般的情慾遊戲裡糟蹋自己的狠勁……
我不得不冷眼諦視著那似已一去不返的歷史事實:
一自訂交,終身不移的淳至性情,難道真成了舊時代斑剝的遺跡與傳說…………
看來,這年頭,若還對這早化為歷史塵埃的舊日風華存有念想,那可真是一肚皮不合時宜,不識時務得緊了!
可無奈,即令“後現代”價值顛覆的虛無氣息甚囂塵上;為著那始終無法自我心頭“解構”的古典癖性,我卻落了個不古不今,須臾放不下這念想的癡人……
這遂宿命地注定,除非奇蹟發生,我似乎只能跟那薰習成今日之我的古典文化同命而共盡了……………..





我太清楚,愛情這回事,是純憑內心深邃處一縷搖蕩性靈的幽微意緒所決定,原不講什麼匹配條件的………
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半點勉強不得。
我倒不是意指,愛情可以是完全無條件的;我只是認為即使有條件,這決定性的條件也不可能是落在功利層次的錙銖算計;畢竟,身命危脆,無常迅速;自我認同若只能若在這層次,沒有人能征服時間!任你“機關算盡太聰明”,在命運的撥弄下,哪怕是擁有再讓人戀慕的美貌、青春、健康、身分、工作、權力、名位、財富……在時間的力量下,都注定會成為過去的!
這道理,紅樓夢判詞裡說得透徹:

“為官的,家業凋零;
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裡逃生;
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
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
看破的,遁入空門;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多冷澈的點醒…..
好個“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曹雪芹何等筆力!無怪乎魯迅嘆賞其筆下,悲涼之霧,遍被華林……………
當真是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到底也不過就是這麼個結局………..
只消心下一念警策,又怎能允許自己在死亡逼臨前,卻猶落得只是一個“
擁有”﹝to have﹞太多,卻“存在”﹝to be﹞太少的人?

對我而言,更全然的自由、更深邃的寧靜、更強烈的存在……..
才是評量生命的唯一判準。

所以,我只在乎一種能夠真正超越時間淘洗之上的精神力量;一種敢於凌越一切不安穩的現實憑依而決然皈依永恆價值尋求的意義動向;一種在真正觸及深度人性本質的崇高精神面前由衷敬畏的虔誠與謙卑…………..

這難與世俗相諧的精神嚮往,投射在愛情上,自宿命只能尋覓那高山流水的知音了……..
然而,相交莫逆,何曾多得?

貫華堂古本《水滸傳》前序,對此早有令人嘆絕古今的見地:

“蓋薄暮籬落之下,五更臥被之中,垂首撚帶,睇目觀物之際,皆有所遇矣….”





“…….所發之言不求驚人,人亦不驚;未嘗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際,世人多忙,未曾嘗聞也。”

正是這澈入性情之際的幽隱心思,在我週遭創造了荒蕪的距離……
我只能飄搖於現實的邊緣,在遺世的孤絕中,選擇以永恆的退離,來對峙這世界舖天漫地席捲而來的精神洪荒。我由此益覺透澈,似我這等人,既不至因為精神上的貧乏而軟弱絕望到不想做自己;那麼,除非真遇到千載而下、旦暮一遇的知己,我是根本沒理由走入婚姻的。

惟此番心事,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每念及宋儒程明道所云:“以此思之,天壤間可謂孤立,又將誰告耶?”
輒震懾於其思接千載的顧盼之姿……
寥寥數語,融萬古情愁於寂天寞地………….
正遙契了陳子昂〈登幽州台歌〉那曠古的哀吟: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人非木石,孰能無感?悽愴之極,焉能不茫然頓生蕭條異代之思……



其實,我夙心所願,無非是徜徉靈魂於浩瀚無涯的精神空間。
平居僻性幽獨,浸習詩書;精思力索既久,更早歷練自己為獻身內在信仰的理念型人物。就仗著這分得來不易的自信,我一向是獨來獨往,疎野慣了!除非遇上內孕著無限精神空間的伴侶,或至少讓我在她生命裡看到通往這無限空間的可能性。否則,即令歿身不遇,我也將只是安靜如秋光裡寂寂飄落的山櫻,在孤獨中觀照自己的凋零.....

就讓所有作繭自縛的女子承擔自己選擇的枷鎖吧!她們永遠不會明白,一意孤行的足跡裡,或許少了些許幸福的溫度;卻憑添了“質本潔來還潔去”的明淨與尊嚴……….
後者,難道就更不重要嗎?
我想,我永遠無法打從心底尊敬………….
除了趨附愛情的本能之外,別無更高堅持的女人……………..
誰期,劍氣沉埋,雅志虛負………..
鬱鬱簫心,“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
此生,若猶有未竟的夙願,我只渴望看到一襲四無依傍猶能盈盈獨立的冰清身影………………….
阒寂無人問,紛紛自開謝………………

循上所思,我想,除非互為知己,否則,誰能一方面跟你建立了命運共同體般的深密連結,又絲毫不折損彼此一丁點兒的精神空間呢?
顯然,絕大多數的婚姻並非建立在知己層次的連結,所以,對我而言也無絲毫的神聖性可言;這種婚姻必然以犧牲至少一方的無限精神空間為代價,這豈不讓婚姻一轉而下墮為桎梏靈魂的牢籠?我是寧可安守枯寂,一個人獨自護持內心的神聖空間,也不願做這牢籠的囚徒的!

以上所論,倒不至於是婚姻的虛無主義!
例外總是有的………..
比如,我所讚嘆的賴聲川和丁乃竺;或者,琉璃工坊的張毅和楊惠珊……..
他們夠幸運,得與千古一遇的知己,攜手共組家庭;這等婚姻自有全然孤獨的個人修行所無法企及的飽滿生命。這樣的婚姻,當然也不會異化為枷鎖。它是上帝所可能給予人類最高的祝福。我欽羨都來不及了,哪敢自命清高,一恁孤絕到底?
但這等因緣,談何容易?我既不可能違背內心的神聖召喚,所以,早有充分心理準備,這輩子就以獨行道自任。寂寞一世,就是我為我靈魂深處嚮往的無限精神空間所奉上的獻祭!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度越孤獨後的寥天闊地﹞


原來有陌生的朋友們,悄悄關心著塵泠的動向,性僻幽獨如我者,不由得生起一絲異樣的感受…….謝謝您們!我親愛的朋友。我能告訴您們的是:越深入傷心咖啡店的世界,越是能夠凝探到那凜冽的孤寒裡所透出的情感溫度──那是一種在敻然孤絕的精神高度才能體得的相知與會心。至於因著害怕孤單,而在愛情、金錢、權力、名位、語言、影像…..的漩渦中奔競流竄以逃避自己的纖弱靈魂,你能對之期待些什麼呢?他們自身只是命運浮流上的碎冰。顯然,向一個在業力推移下身不由己的靈魂企求信任,你唯一能等到的只是信任被毀損後的空虛與冰冷。

你們問我近況如何?其實,我哪兒都沒去,只是安住在自己裡面。更準確地說,是安住在那深不見底的孤獨裡面──不閃躲、不逃避、不求告…也不攀緣,只是不眨眼地正視著一切試圖從寂寞中逃離的衝動,而後咬緊牙根毫不妥協地定住自己。這種止觀雙運的工夫便是我近來唯一的修行。週末,閒來無事,便到濱海茅屋去彈琴、泡茶、聽風、看海……..


自足於內者,無恃於外。自甘寂寞者,終能粉碎寂寞!
東坡〈定風波〉詞結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信然,有如是之澹然,方能有“…….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之堅定。
我欣然於寂寞的幽邃處,窺見那深不可測的寧靜與力量。
所以,請無需為我擔心。
會心不在多言,在度越孤獨之前,所有的溝通無非只是影子與影子間的夢囈。
何如相期於度越孤獨後的寥天闊地──
撫掌而笑,莫逆於心………….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記:

這是六年多前的一篇心情手記,與現在的心境雖仍有跡可尋,但終究已有很大的距離。

記得是剛來到這學校的第二學期,偶然從一位要好的同事知道了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一氣讀完後,慨然有感,乃草成此文。近日無心為文,乃翻檢舊篋,順道去其枝蔓,刪訂此文。誰期,六年時光,轉眼已成煙月事往,生命根柢處的孤獨感,非但未見減輕;長期缺乏潤澤的情感,竟似又沉澱了遠勝往昔的荒涼......

做人不易,為學實難。
最近確是走得步履維艱,但卻也更強化了我寂寞自甘、一意孤行的決心。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心咖啡店心情手記﹞

上回見面,你不經意地提到,生命中許多重要的緣分是因我而開啟的。我聽了,只覺說不出的悲歡莫名!假如說,我對你的意義在於向您開啟了幾許通往未知世界的線索;那麼,你從來不會知道,你對我的意義,卻在於你在我心底留下了巨大的"空無",從此,注定了我一生不斷流浪的命運。

早就察覺,在我少年熱烈奔赴的夢想與行動裡,其實隱藏著一種莫可名狀的"匱乏";然而,我很難準確描述這種不安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一回,在課堂與學生們正談及"心靈捕手"這部片子;一個無言的片刻,學生們猶在靜默中等待著我的話語,我卻望著在雲氣中隱沒的山色出神了!恍惚中,一些詩句悠然流入心坎……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 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霎時,一道由生命底蘊湧現的驚悟,深深撞擊著我。原來,多年以來一直在我靈魂深處騷動不安並驅策著我不斷在朦朧的不確定感中追索的動力,竟是源自於對那澈入骨髓之疏離感的反抗;
正因掩抑不住那跡近荒寒的生命根柢,我是以對抗那輕如空氣般的虛無來確立自己存在的意義。然而,虛無真是能夠被對抗的對象嗎?假若,那冷澈心扉而教人寂寥難耐的"疏離",是源自於生命內在的斷裂,而非肇因於外在情緣的隔閡,那麼,就算我不斷試圖從“世間”出走,以期在“世外”(木石前盟)建立那在“世間”(金玉良姻)所無法達成的連結,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將只是在從事一項不可能的努力,而每一次努力的落空,只會被拋入更深邃的虛無裡。長久以來,我生命的基調正是建立在這錯誤的努力上,看似高貴的精神動向,卻仍不免拘役於「疏離/連結」所構成的二分性思路中。

為了這矛盾的情結,一方面,我自僻幽獨,幾近於冰冷,對於那紮根於物慾世間,而把非精神性的現實憑藉當作存在的終極目標在貪戀的人,我既缺乏同情,也無法去信任。說實了,這種下意識地以" 媚俗"作為生存姿態,乃至以此靈活之趨迎手腕沾沾自喜、自矜身段的人,我終不能擺脫一種本能的厭離。逼不得已須與此等人周旋的場合,我總是淡漠得不近情理;旁人視為乘僻邪謬,卻不知
我是藉此對抗在堅持著一種"逆世獨尋"的存在方式。然而,就好似萬年冰雪覆蓋下的火山一般,一股純淨的激情每遏抑不住地要奔溢而出──當我從另一個人的眼裡讀出相似的寂寞時..........

如今,我終已明白,這種"逆世獨尋"以求歸宿於世外的精神動向,仍不脫人性自鑄之陷阱。上回與鎮華師晤談,便已驚覺:問題不在我試圖皈依的世界之染淨清濁,而在於老是將清淨世界化為一特定對象而後加以攀援、依附的激情本身。是啊!只需要一個清晰的注視,便可透見──自我的幻相本是依靠著攀援/對抗、或者依附/逃避之精神張力而存在的,所以,只要生命還不自禁地有一種渴望去黏附的衝動,不管所黏著的對象為何,這一衝動已創造出"自我"的幻相;而"自我"的幻相一出,便意味著"主體"的隱沒;因為,生命一離其鬆靜自然的本源而陷落於二元對峙的緊張,便已自失其主。我由此契會六祖惠能何以一聞人誦唸<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句,便直下見性,自致佛道,並自此由"不住相生心"以立其"無住"義。
只可嘆,十多年來,為迴避世間之疏離遂寄心世外之知音,早內化為我最親切之存在感受。雖自懺深切,一時終難湔袚前習。對《傷心咖啡店》中的人物,所以會心獨深,我想,正是因為從中看到自己的寂寞、自己的困惑、自己的命限...,當然,也從中看到了一種在繁囂的世塵中完成自身精神引渡的可能性。

是的,每一個人到頭來都只能是自己的"渡者",一如死亡,只能是每一個"個人"單獨去通過並完成的經驗。就這意義而言,流浪者悉達多是幸福的,不論他一生經歷了多少的挫敗與幻滅;流浪,即令在迷失之中,仍對他啟引著一種自我救贖的可能。事實上,悉達多一生的堅持證明了:只要不自棄,即令在自殺的邊緣,都隱伏著成佛的契機。於是,"流浪"在此顯示了自身的意義;相較於仍跟隨佛陀的戒律修行而從來不敢犯錯的昔日舊友,在五濁惡世中沈淪至幾已一去不返的流浪者悉達多,卻反在另一個更高的層面找回了自己。

就某個隱藏的意義而言,我所以不斷流浪,只為了那深植生命根柢處的鄉愁。鄉愁,在我而言,意味著對於一道難以克服之精神距離的反抗;

為了反抗,所以必須回溯;回溯那已在心底沈澱為無端悵惘的美麗心事。於是,以一種曲折的方式,我藉著不斷的自我放逐,一再地試圖逼近那在生命根柢處造成斷裂的傷口。如今,我已明白,潛意識中,我一直在尋求一種恢復完整的可能,因為惟有進入完整,我才可能終結那無量劫以來的追求,才可以停止那永無止境的流浪。可嘆,我沒能領悟:生命的完整永遠無法透過依附於另一個"他者"來達成。於是我只是順著來自鄉愁的招喚,不斷地試圖從異己者身上辨認出那與自己相近的靈魂意象──雖然,彷彿是為了逼使我更澈底地正視自身的幻覺,命運的安排總是奇妙地引導我一步步走向那隱伏在大美感背後的幻滅與寂寞。
如風的記憶,總不經心地襲上心頭。一回,在"動態靜心"中看到M舞浴在樂音中曼妙迴旋的身影,我不禁呆住了!天啊!這是我認識的M嗎?這真是個幸運的夜晚,我看到了酣暢淋漓地釋放了自身的M;而我,只是隱身在黑暗的一角,惴惴不安地看著這一幕幕令我靈魂為之顫慄的情景。在返回花蓮的夜車上,在五更夢迴的草蟲聲裡,我彷彿仍看到M款款起舞,如秋陽下迎風搖曳的白芒....
昨晚,友人在電話中提及報紙上讀到的一篇文章,裡頭說到搬到花蓮定居這麼多年了,卻始終不能真正融入花蓮這片土地;雖經過百般嘗試,卻終究隔了一層。相對於我這位清大歷史所畢業的朋友,他來自鄉下,從小就跟著家人種田,日後雖到城裡讀書,卻自始未沾染知識的世界裡特有的緊張性。現在他來到花蓮教書,毫無困難地便已融入這片山野;昨日,他新發現太魯閣一處人煙罕至的溪流縱谷,一時興起,竟縱身裸泳,盡興而歸。我聽了驚詫中帶著欣羡;一方面卻也對照出自己的問題:知識人的矜持所帶出的緊張性。這也是為什麼我雖身在花蓮,但頭腦仍在對抗著台北。原來,我是通過對台北所代表的城市文明的抗拒,來愛花蓮這片土地。然而,人是不可能真離得開他所對抗的對象的;因為,所有的對抗只顯示出人還對他所拒斥的對象有所"依賴"。這便逼出一種知識人難以跳脫的緊張性──知識與生命、文明與自然、媚俗與清狂、拘役與自由、現實與夢想、私欲與正義、疏離與信任、孤獨與情愛、魔界與佛界、自我與主體……這一切二元對峙的緊張性,也正是我與生俱來的病根。
三十年來,我就在這"緊張性"的脅制下封鎖了一切通往"生命自體"的可能性。我渴求"生命",但從來不知生命究為何物?我渴求恢復完整,卻從不知在鬆靜自然中呼應一切究為何種境界?

然而,那晚看著 M 在動態靜心下順著音樂的流動,自然地搖擺著身體,我恍然若有所悟......

事實上,自上回與鎮華師在書院夜談之後,我就有意讓自己大死一番。這封書信,我不覺間已將整個書寫過程當作是一道"死亡的儀式"。我有意透過文字的整理,總結這十幾年來的追索;然後,就像自覺地經歷一次完整的死亡一般地,讓那無量劫以來積澱成的"自我",落葉似地在覺知的微風中緩緩凋零。至於你,我的朋友,我想,你應會樂於見到我終於在自己的渡口,結束那自無始以來便不曾停下腳步的流浪,是不是?

﹝完﹞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ou are a drug to me﹞

Jp:


請節哀順變^^
以後可不要再輕易向你的天使告白──
她的存在,所對你獨具的重大意義............
只要保持耐心,讓時間來顯示全部的真相..............
你終會訝然驚呼:
原來........................

She is just the drug to you...........,
and you are just the fattening prey
that when it's time to take you to the slaughterhouse ,
she slice your throats innocently , and continue on her way never turn around...............


哈哈^^


塵泠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有一個選擇﹞

在這個世界上,被瞭解難道真的是如此困難的事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因為真正的幸運是很稀少的──

自己最想了解的人,和最想了解自己的人,從來很少是同一個人……
一如,自己最想靠近的人,和最渴望靠近自己的人,也很少是同一個人。

這缺憾所劃下的裂隙,便是孤獨的深淵。

多數人為了害怕這深淵,就選擇逃離,遁身於沒有靈魂的群眾;或索性一往沉淪,流連於甜膩醉人卻虛幻不實的情慾與謊言.....

但是,對一個天才而言,若不見知於靈魂渴慕的對象,他是寧可蟬蛻塵囂之外,自為畸人,也不願在雞彘爭食的五濁惡世裡瞎攪和的!

沒有觸碰靈魂的深度連結,又豈能就安於遠離靈魂的虛假連結?

所以,黯然長嘆後,迴身蟄隱於孤獨,遂成強大、必然、而無可選擇的宿命。

無可選擇,是因為強烈的生命要求,注定他只能有一個選擇....

只有一個選擇,是因為他太清楚自己。

他不會找尋任何徒然顯示自身靈魂孱弱的藉口來欺騙自己。

壯士拂劍,浩然彌哀……
長劍空利,徒奈之何?
於是,孤行靜寄,獨向寒山,遂成英雄遲暮後最終的皈依…………


只因,這種人明白,捨離靈魂與靈魂在深處的相遇,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這正是為什麼我在《狼圖騰》裡,會為了撞見這般不尋常的訊息而悚然驚動:



“陳陣發現,小狼不是不會跟著牛車跑和走,不是學不會小狗的跟車步伐,但是,牠寧可忍受與死亡絞索搏鬥的疼痛,就是不肯像狗那樣被牽著走。被牽與拒牽,在性格上絕對是狼與狗、狼與獅虎熊象、狼與大部分人根本區別的一道界限。草原上沒有一條狼會越出這道界限向人投降。拒絕服從拒絕被牽,是作為一條真正的蒙古草原狼做狼的絕對準則,即便是這條從未受過狼群教導的小狼也是如此。”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敬愛的匈牙利文壇巨匠桑多‧馬芮在《餘燼》一書寫著:“上天賜給一個人最偉大的奧秘和最偉大的禮物,就是讓他跟另一個『相似』的人邂逅的機會。”

傷心咖啡店之歌作者朱少麟亦藉《燕子》寫下:“只要在這世上還有一人為你所愛,為你所愛...你就不是在流浪...”

渴望在與祢相遇的當下,彼此都可以不再流浪...

The deepest search inside me is to meet with the I-Thou relation which two hearts pulsating in the same rhythm .

嚮往的靈魂原型:鬱勃橫逸,清深淵雅,蘊藉沉烈、蒼勁、冷艷、空靈於一身...

興趣:閱讀、翻譯、寫作、冥想、鋼琴、書法、崑曲、詩詞、哲學、佛法、電影、咖啡、溫泉、旅行、散步....

醉心經典:莊子、紅樓夢、叔本華、史賓格勒、奧修、葛吉夫、馬丁布伯、齊克果、海德格、卡謬

終極關懷:對於人性、道德與信仰的堅定探索

一心皈命:寂寞為學;磅礡練琴

最偏愛的彈奏曲目:巴哈賦格

現職:技職學院講師








“你聽見我的指尖,憂傷黑鍵,幸福白鍵, 每一個音符,都是鑲嵌鄉愁的瞬間。”




我的文字書寫,都是為了那潛在的暗中聆聽者而寫的…是以,只宜視為一種迴溯內在心跡的隱喻或寄託;假如您是夙世的知音,自會從中窺見那度越千古的心塵影事,也正是在對您發言…

探詢我,以你核心的火焰...

靜候世外知音

如欲相見,我在悲歡交集處...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嗯!是故人來訪………
忽然思及清朝詩人黃仲則的──
“無多掩縵留香住,依舊窺人有燕來……….”
我喜歡這種看似一切盡在飄零的意象裡,隱隱折射出的情感溫度……….
見到您文字的感覺真好,才題了“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您就知道典出何處,我心裡微微一震,有一絲不經意被人窺見心事的驚喜…..

奇摩的世界是寂寞的。
是離開的時候了………..
很高興在關板前,看到了一篇讓冷冽的心湖裡泛起銀光的文字………
“烏啼月落寒山寺,欹枕仍聞半夜鐘……….”
我為之浩嘆,卻也為之駐足流連,眷戀難捨……..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張繼早年一首,膾炙人口。 他垂暮之年,舊地重遊,在逝水年華的感傷裡又成一絕:
白髮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
烏啼月落寒山寺,欹枕仍聞半夜鐘。
多少人走過楓橋路,在物換星移的迷惘中,誰來探採一粒圓融的生命之珠? 漫長歲月,原只是一個生存位置的短暫停留。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偶然的文字因緣,無非只是飛鴻踏雪似的短暫停留....

東坡每故作曠達語──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其實,他文字裡寄恨無端的悵惘意緒,所在多有。
他的曠達是從百死千難中提煉出來的…..
眼見彩雲易散,世路多別.....
終不掩“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的浩嘆!
千古詩魂,飄然無寄....
合該只能在遠古之夢的靜默裡,咀嚼那漸行杳渺的幸福………

我欣賞您的文字.....
一種詩意中掩映著哲思的細膩質地......
韻致清深之外,還淡然披覆著一襲古典的光影.....
這讓我想及二十四詩品所題:忽逢幽人,如見道心......
對那恍若從古書裡走出的人物,總令我格外覺得夙契於心…....
然而,這種氣質的生命,在靈光飄逝的年代,似乎已漸成廣陵絕響....

一如希臘電影導演Theo Angelopoulos片裡的人物,總是踟蹰於國境的邊界......
在巨大而遼闊的沉默中,孤絕地承受著作為異鄉人的文化撕裂與精神煎熬...

失落的母語、失散的膠捲、失憶的文化...
這些人在時代精神氛圍的強勢擠迫下……
成了永遠的局外人……
於是,寒氣氤氳的蒼涼眼神,總似乎透著那麼點冷淡的笑意…
拒絕了一般人競相驅馳爭逐的人生...
在靈魂深處,他們選擇了永遠的退離,自我放逐於時代的邊界……
不同於一般人的追尋邏輯,他們輕蔑盤據人心的幸福尺度,相反地,他們寧願迴轉一百八十度,朝反方向前進,航行在國境與生命的邊緣地帶,熠熠洞視著那仍然對世人保持隱藏的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性。
看似落拓的身影,依稀透著股凌越一切世俗幸福之上的堅定眼神,遂成為烙印在觀者靈魂深處的神祕印記...
我所鍾愛的奧修大師,曾為這種寧靜的生命下過一段很美的注腳──讓我的名字成為旅者……
是的!成為永遠的旅者,即使流落無歸,仍擁有著世人所無從理解的驕傲與幸福……

惟此意幽微,可為知者言,難與時人道。
顯然,千載以前的東坡先生,自是深明箇中心事的……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邈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完﹞


駒隙去留爭一瞬,蛩聲吹夢欲三更…

孤燈朝露,悠悠天地;莫不是偶然的短暫停留,莫不是終歸還滅的芻狗。

流水斷橋春草色,槿籬茅屋午雞聲。老師,你這裡濃蔭滿山,竹色清寒;水流山間可以滌魂,波搖千里可以淨魄。
我在寂靜中啜飲著老師的文字…
清釅浮動,白鴿似的盤旋 
老師,你的詩魂 ....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間五顏六色的夢中聲音,會有一個最柔美的音符,傳到暗中聆聽者的耳裡…”

“你聽見我的指尖,憂傷黑鍵,幸福白鍵, 每一個音符,都是鑲嵌鄉愁的瞬間。”

我的文字書寫,除了很少數涉及隱私的書信,選擇隱而不發外;其餘,在底蘊上,根本是一種冥想手記式的“獨白”;至於所有的“對話”都只是表面的型式,原非針對任何特定對象而寫。

所以,親愛的朋友,不必執著我的發信對象是誰,那不是重點;重點是,我放在心情日記裡的文字,都是為了那潛在的暗中聆聽者而寫的…

是以,這些文字,只宜視為一種迴溯內在精神世界的隱喻或寄託;假如您是夙世的知音,自會從中窺見那度越千古的心塵影事,也正是在對您發言…

若事實證明,並不存在任何暗中聆聽者,那也無妨…
就當是寫給古人吧!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時間裡走入停格﹞

星移斗轉間,回首阡陌縱橫,竟也在奇摩交友網留下了五百多則心情日記。
反正曠劫遺音,終歸是浮雲過太虛,杳渺難遇....
決定狠下心來──
砍掉四百八十篇!
回復素淨的版面。

與其耿耿於──“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不若任舊日的文字心影,霎時在時間裡走入停格。

印度詩哲泰戈爾說得好: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讓生時麗似夏花,讓死時美如秋葉.....”
繁華歸於孤寂,缺憾還諸天地,本該是皈命修行者該有的覺悟。

驀然想及谷芳師遙寄日本劍客宮本武藏的詠懷詩:

江湖久獨行,凜冽若孤松;

欲將天地對,不與世人同。

髮白添寂意,劍冷泣秋風;

兵法何嚴厲,寒夜佇冰峰。


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就是要讓這片園地更像是片清冷的沙洲,才對了生命根柢處寂寞的味兒^^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