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 说说乐:有感于马慧元的三本音乐随笔(2009-07-25 10:26:11)
标签:杂谈

音乐是用来听的,但不读书不思考,很多时候光凭听觉感受,音乐背后或藏在音乐里面的很多东西,是听不出来的。同时,听音乐虽然是一个人的事情,但一个人的感受和认知常常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需要通过阅读去分享他人的经验。正是基于上面两个原因,我听音乐的同时,除了一些必备的工具书以及作曲家的传记经常查阅之外,还会找些关于音乐的书来读。这类书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之所以这么说,是我觉得说古典音乐的书实在少得可怜,但就在这极少的出版量中,却基本上是大量重复,真正有特色和价值的不多,就是这不多的上品之作,对我来说,甚至可以独立于它们所议论的音乐之外而自成一个世界了。如果要我在在现今那些谈古典音乐的书籍当中挑出若干我认为的“上品之作”,想来想去,我觉得至少马慧元这几年出的三本书应该算。这三本书是:《北方人的巴赫》、《管风琴手记》和《管风琴看听读》。

很多赞美马慧元和她的书的人,几乎无一例外注意到她作为一个很多年浸淫于钢琴和管风琴世界的爱乐者这样的专业背景——在中国,能把某种乐曲弹奏到比较专业程度的人基本上不怎么写文章,而著作等身的古典音乐评论家们基本都不会动手。一般都觉得,动手的和动嘴(笔)的本来就是两回事,而能合二为一,且能合到大家都买账的程度,如马慧元,自然很不同寻常了。

从那本《北方人的巴赫》开始,在中国说古典音乐的几乎是清一色男人的情况下,马慧元这么个小女生,以每隔两年出一本书的不紧不慢的频率,不动声色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她以前好像会在网上发布她的文章,但我从来不在网上读乐评,进入一个被男人的粗糙与宏大话语占据的世界。据介绍,马慧元现在早已读完学位在加拿大的一个什么机构任职多年,但请原谅我还是愿意用小女生称呼她,我的感觉是,她的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正在于她用她的一个女人的“小”,小到有点近乎琐碎、絮叨但却是极端自我、细腻和真实的感念,以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为那些迷失在大词泛滥的男式古典音乐品鉴文字中的人们,提供了难得的经验。

这种经验之难得,我觉得跟长期以来男人们说音乐,特别是说古典音乐时的装逼做派有很大关系。这种装逼做派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形而上,就是喜欢玩大词——什么生命啊、宇宙啊、灵魂啊、超越啊……空洞得一塌糊涂,把一篇说音乐的文字煞有介事地搞得跟哲学论文似的,跟耳朵、跟声音完全没有关系。我可没有说男人们说古典的文章一概都装逼,而女人则完全不装。其实,女人说古典,装起来一点都不比男人差,只是一直以来,装逼的女人在说古典音乐这个地盘里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装了也没什么人知道,危害自然没有男人们装起来危害那么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