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新世界“閱讀劄記2011.10.11
朱志學寫於 2010年10月11日 16:17
遺忘本體:
笛卡兒的謬誤:我思故我在:笛卡兒找到的只是小我的根源。他把思考等同於本體。
沙特的洞見:那個說“I AM”的意識,不是從事思考的意識。
當你能覺知到你在思考,這個覺知就不是思考的ㄧ部份。它是一個不同向度的意識。
如果在你之內除了思考別無他物,你根本不會知道你在思考。
你會像一個做夢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夢。
當你知道你在做夢,你就在夢中清醒了。另外一個向度的意識進來了!
小我 : 佔據本體 覆蓋本體之上 的偽型
小我的密度取決於你這個“意識體”認同於心智和思考的程度
囚與人
小我的心智完全被過去制約,它的制約有兩個面向~內容與結構。
結構:關鍵字~“我的”。無意識且強迫性地藉由與ㄧ個物件產生關連,來強化一個人的身分“認同”(identification)~賦予它自我感。
PS使得所謂“消費社會”得以繼續存在的原因,就是我們試圖在事物當中尋找自己卻失敗的事實。
靈性的領悟:
清楚地看見~我所感知 經驗 想到 感覺到的 最終都不是我 我無法在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當中尋找到我自己。
恐懼的根源:小我是藉由認同外在形相而升起的,而所有形象都是無常且稍縱即逝的!
祢無法變成比你之所是更多,因為在祢身體和心理形相之下,你是與生命本身合一,與本體合一的。
在外在形相上,你會 而且始終都會 次於某些人 或優於某些人
但在本質是,祢不會次於或優於任何人。
真正的自尊與謙卑都是從這份了悟中升起的。
小我無法分辨:一個狀況本身&我們對那個狀況的解釋與反應。
沒有所謂的好或壞 而是我們對他的想法造成了好壞
臨在~
presenting…….(奧祕)前無主詞 後無受詞~不知臨在的主體為何? 也不展現“呈現了什麼”
臨在是思想續流的空白間隙之間浮現的存在狀態。在這當下,我們意會到這空白維度,而產生精神性的深度流動。無論它是沿著聲音 眼見 或觸碰而來,只要進入這汩汩流動的內在空間,人就會立刻感覺到鮮活 新奇 活潑朝氣與喜悅。
間隙:存在於我們日常意識不再以連續綿密的方式控制著我們的存在。(意識之非:癱瘓日常意識)
海德格:這是眾神隱退的時代
僭主意識(聰明才智):representation : 再現。~日常意識捕捉對象加以理解的方式。
小我被看待世界的觀點給決定。
認知世界的方式決定我們看見了什麼。
小我被囚禁在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小我幻生於存有(本體)的遺忘。本體的遺忘就是原罪 受苦 幻象 maya。
遺忘:完全與外在形相認同而無視我們與整體的連結,完全無法覺察到我們內在與其它萬物及源頭的合一。
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與世界連結的向度。
建構實相的兩重向度:有形&空無 外相&無相
經由對外相的不抗拒,在你之內 超越外相的東西就會以包容萬物的臨在出現。
時間與當下:
生命~當下
心智~過去未來
覺察到你與當下時刻關係失調的那一剎那 你就是臨在的。
看見的本身就是臨在的揚升
時間只存在於你的心智之中。它不是客觀存在的外在實體。它是為了感官覺受而存在的心智結構。有其不可或缺的實際用途,卻也是認識自己最大的障礙。
時間是生命的水平向度。但生命還有縱向深度。
如是~小我的終結。小我永遠無法與當下時刻(生命)一致。
小我藉由時間而存活
不能如是,於是激生心理上的時間感。
自我感:以“過去”作為身分認同 以“未來”用來填補空洞 以“現在”作為達到目標的手段
關係與連結:
從關係&連結來“把握”小我
小我在關係裡被決定
小我可以簡單地被定義為:與當下時刻失調的關係。(不能如其所是的關係)
失調是因為不能發生真實的連結~不能連結因為抗拒~抗拒因為因為好壞觀念形成的框架~框架來自受過去制約的心智活動(認同外相)
超越小我就是要從被過去制約的心智內容中撤離。認識自己就是停止與內容認同。
很多人經由他們生命的內容來定義自己~你所認知 經驗 做 想 或感覺到的,都是內容。內容幾乎佔據了人們所有的注意力。同時是賴以建立自我認同的東西。
當你想到或提到“我的生命“時,你指的並非你所是的那個生命,而是你所擁有的那個生命。你指的是內容~你的年齡 健康 人際關係 財物狀況 工作 生活情境 以及你的過去 未來 心理情緒狀態。 這都屬於內容的範疇。
那麼除了內容之外 還有什麼可以用來定義我們呢? 答案是~那能夠讓內容存在的~也就是“意識的內在空間”
終結反應(業力的解消):
當“我不在意任何發生的事情”時,它意味著:
如是(suchness)~與本然一致:意思是~我的內在與當下發生的事情有一個“不抗拒”的關係。也就是說,不在心理上為它貼上好或壞的標籤。就只是讓它存在,如其所是。
yes to the river……….EX白隱禪師心如止水的淡定境界:允許每一刻的實相如實存在,無論好壞。
他與當下發生的事情和諧一致,任何事情都影響不了他。不受因果 不昧因果 不落反應迴圈 不陷落業力旋渦。
只有當你抗拒所發生的事情時,才會受制於它。而你快樂與否就會由這個世界來為你定奪。
經由不抗拒,遂有真正的連結。遂有真正通過臨在而發生的轉化。於是壞事都會變成好事。
業力;因果迴圈 “刺激~反射”的心理迴圈
心智被過去制約 你因而被迫不斷地重複演出過去 這就是業力(karma)
腦袋裡的聲音有它自己的生命 它自己發生 大部份人受制於那個聲音 認同於那個聲音
思考導致疏離~連結的不可能
本能反應是身體對外界情況的直接反應 而情緒則是身體對思維的反應
情緒對事件的反應是經由心智闡釋的過濾,也就是說,經由好與壞 喜歡不喜歡 我和我的 這些心理上的概念來過濾。
你可以失去“我所有” 但你無法失去“我本是”
因此 沒有所謂我的生命這回事 我並不擁有生命 我就是生命 我和生命是合一的
臨在發生之前,你是你的思想 情緒 反應 在此之後 你是覺知以上狀態的有意識臨在
你就是臨在之光~比任何思想 情緒 反應 都還要來得更深沈 而且 是在他們之前救存在的覺知。
轉化:從思考到覺知~你無法做任何事來脫離小我 事實上 “有一天我要離開小我”這念頭也來自小我
小我:未受觀測的心智本身
臨在發生於所有思維型構的框架被粉碎的一刻
這一刻你直接貼近生命而沒有阻隔
所以 臨在發生在思維停止的一刻
思維停止 沒有過去與未來 沒有實然與應然 沒有懸缺與填補 沒有空虛與渴求 沒有逃離與攀附 沒有認同與拒斥 沒有揀擇與比較
只有當下一刻全然的接納與臣服~YES TO THE RIVER
唯一可以平靜下來的一刻就是此刻。
傾聽內在召喚:不是你主宰自己要做些什麼?而是傾聽生命要透過你做什麼?
不是你在活出生命 而是生命經由你活出來
與生命同步 與生命合一 與當下合一
生命是舞者 而你是舞步
何謂生命? the suchness of life
如是:如其所是 妄作 凶
連結的阻隔所在就是心智自我造作的框架。
框架阻擋了一切連結發生的可能。
作繭自縛的框架激發出控制欲~想把一切對象納入自己的框架內。
(ㄧ來不可能,二來別人沒那個義務要卑賤地迎合你狂妄的要求。)
控制欲又進而毒化所有的關係。
小我創造框架(作繭自縛)
框架創造分離感
分離感創造孤立與痛苦
為何耽溺痛苦?因為分離感強化了小我的框架,讓小我得到加強。
混淆一個基本課題:以“你”之所有 取代 “祢”之所是
被幻象接管的存在模態
當那個既是祝福又是詛咒的思想開始接管我們,遮蓋了我們與本體 源頭 和神的連結時所產生的簡單而深遠的喜悅時,虛幻的自我成型了。
小我的本質:無底洞。
小我的驅動力:透過掌控來建立關係,填補內在的空洞。(我與它:需索無度的利用 算計 的交換性關係,而非自由分享 給予 祝福 的創造性關係)
道德不是“我與它“的對立面 ,而是“我與它”的超越。
是進入神識的聖潔領域
俯瞰眾生而心生的悲憫與願力
而非置身於小我的疆域
將心比心的不忍惻隱之情
或是以公道正義之名行使的懲罰 制裁 與殲滅。
遠人不服,不是予以譴責,而是用更大的悲願去融化他剛愎的小我。
悲願裡全然無我 柔軟 淡定 無求 無匱乏 無宰制 無交換 無反應
一旦把對方對象化為一個不符應小我心目中的公道框架而必須予以糾正或制裁的對象時,已經遠離真正圓教義下的道德。
真誠關係的必要條件:臨在(警覺的凝視)『不能對象化的祢』:遇 ……遭逢..... 敞開 不控制 不對象化 在其中沒有任何形勢的需索 所以也無須操控 解構 貼近內在
抓取『被對象化 概念化 框架化 的它』:尋 A標注B 緊繃 控制 害怕失控 對象化 建構 框架 宰制世界
虛假關係三步曲:需索 受挫的需索 冷漠
機器:被心智模式轄治而綿延反射出一連串不自主的心念或行動 機器不具備自由意志 不能自主選擇
靈性覺醒指的就是從與形象的認同中解放。(從無意識中覺醒)
自我:只是一個被制約的心智模式。
小我心智運作的基本方式:
每一樣事物都有他的本體,都是從無形的至一升命~所有事物 所有實體 所有形象 的源頭~所衍生出來的短暫形象。
大多數人都不住在一個活生生的實相中,而是生活在一個由概念組成的世界裡。
從 to be 滑落到 to have (當你無法感受到自己所是的那個生命時,就會用物質來填補你的心靈空缺。)
你的自我價質感是否受限於你所擁有的東西?
“你是否瞭解,你有一天必須要放下這個戒指,而這一天也許很快就會到來?妳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準備好放下它呢?當妳放下它時,你會變得更少嗎?這個損失會縮減你的本質嗎?”(p.60)
其實妳不是真的執著於某件事物,而是執著於一個思想。
當妳能夠真正接納一個損失,你就超越的小我,而你的本質,也就是本我(你的意識本身)就出現了!
有的時候,放下一些事情其實比維護它或抓住它來得更有力量。
很多人一直到了死亡迫在眉睫 外在事物開始瓦解時,才瞭解到:沒有任何事物和“他們是誰“的本質有關。當死亡鄰近時, 整個"所有權"的概念終究顯得完全沒有意義了!
靈裡貧窮:不認同於任何事物,也不認同於任何讓他們有自我感的心理概念。
天國:簡單但深遠的本體的喜悅。
當你停止在事物中尋找你自己時,那個對事物的執著自然而然會消失。
從擁有到欲求(the need for more)
與身體認同
極限狀況:
所謂的小我就是形相認同。
當你周圍的形象全都瓦解, 或是死亡迫在眉睫,你的本體感就從形象的束縛中被釋放了
你領悟到你真正的身分是無形無相,是無所不在的臨在。是在所有形象 所有認同建立之前 就存在的本體。
你瞭解到你真正的身分就是意識本身,而不是意識所認同的那些事物。
關於你本質的最終真理, 不是“你是這”“你是那”,而是“我本是”。
真理:
真理與你的本質是無法分開的。是的,你就是真理。
你原本即是的那個本體就是真理。
寬恕:不助長 不去反應 不火上澆油 ~ 終結所有無意識的反應(白隱禪師)
沒有人是故意的,只是內在的小我在作祟罷了。
當你深刻洞見人們多少都為心智裡這相同的疾病所轄治&折騰而受苦而張牙舞爪,慈悲心就油然而生了!
慈悲(不停留在小我的疆域)VS道德(雙方同樣在小我的轄治內進行對峙~助長/反應 激揚出更多魔性&罪行 EX 死刑論述)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要求公道 不要平安(捲入連鎖反射機制的業力循環旋渦)
覺知和小我無法共存?
永嘉證道歌:
絕學無為閒道人 不斷幻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 夢幻空身即法身
互為顯隱?
冰之與水 放鬆的手掌與緊握的拳頭
無明?法性?
把“小我”對象化以作為描述的對象,本身也是思考的一部份。
徹底跳脫思考的二分性只有天台宗的不斷九法界而成佛 十界互具 一念三千
為何想從小我中解放只能在當下一刻?
因為你只能在當下的時刻臨在 不能在昨天或明天。
解脫在於轉化意識狀態 不在從現實狀態到理想狀態 這心理時間模式 本身就是思考的詭計
positioning:你怎麼定你立身的位置?
不要用價值觀念來判定該怎麼修行。
只能透過自身的幻滅走出來
重點在自身的幻滅 而不在一件事本身好或壞
朱志學寫於 2010年10月11日 16:17
遺忘本體:
笛卡兒的謬誤:我思故我在:笛卡兒找到的只是小我的根源。他把思考等同於本體。
沙特的洞見:那個說“I AM”的意識,不是從事思考的意識。
當你能覺知到你在思考,這個覺知就不是思考的ㄧ部份。它是一個不同向度的意識。
如果在你之內除了思考別無他物,你根本不會知道你在思考。
你會像一個做夢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夢。
當你知道你在做夢,你就在夢中清醒了。另外一個向度的意識進來了!
小我 : 佔據本體 覆蓋本體之上 的偽型
小我的密度取決於你這個“意識體”認同於心智和思考的程度
囚與人
小我的心智完全被過去制約,它的制約有兩個面向~內容與結構。
結構:關鍵字~“我的”。無意識且強迫性地藉由與ㄧ個物件產生關連,來強化一個人的身分“認同”(identification)~賦予它自我感。
PS使得所謂“消費社會”得以繼續存在的原因,就是我們試圖在事物當中尋找自己卻失敗的事實。
靈性的領悟:
清楚地看見~我所感知 經驗 想到 感覺到的 最終都不是我 我無法在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當中尋找到我自己。
恐懼的根源:小我是藉由認同外在形相而升起的,而所有形象都是無常且稍縱即逝的!
祢無法變成比你之所是更多,因為在祢身體和心理形相之下,你是與生命本身合一,與本體合一的。
在外在形相上,你會 而且始終都會 次於某些人 或優於某些人
但在本質是,祢不會次於或優於任何人。
真正的自尊與謙卑都是從這份了悟中升起的。
小我無法分辨:一個狀況本身&我們對那個狀況的解釋與反應。
沒有所謂的好或壞 而是我們對他的想法造成了好壞
臨在~
presenting…….(奧祕)前無主詞 後無受詞~不知臨在的主體為何? 也不展現“呈現了什麼”
臨在是思想續流的空白間隙之間浮現的存在狀態。在這當下,我們意會到這空白維度,而產生精神性的深度流動。無論它是沿著聲音 眼見 或觸碰而來,只要進入這汩汩流動的內在空間,人就會立刻感覺到鮮活 新奇 活潑朝氣與喜悅。
間隙:存在於我們日常意識不再以連續綿密的方式控制著我們的存在。(意識之非:癱瘓日常意識)
海德格:這是眾神隱退的時代
僭主意識(聰明才智):representation : 再現。~日常意識捕捉對象加以理解的方式。
小我被看待世界的觀點給決定。
認知世界的方式決定我們看見了什麼。
小我被囚禁在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小我幻生於存有(本體)的遺忘。本體的遺忘就是原罪 受苦 幻象 maya。
遺忘:完全與外在形相認同而無視我們與整體的連結,完全無法覺察到我們內在與其它萬物及源頭的合一。
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與世界連結的向度。
建構實相的兩重向度:有形&空無 外相&無相
經由對外相的不抗拒,在你之內 超越外相的東西就會以包容萬物的臨在出現。
時間與當下:
生命~當下
心智~過去未來
覺察到你與當下時刻關係失調的那一剎那 你就是臨在的。
看見的本身就是臨在的揚升
時間只存在於你的心智之中。它不是客觀存在的外在實體。它是為了感官覺受而存在的心智結構。有其不可或缺的實際用途,卻也是認識自己最大的障礙。
時間是生命的水平向度。但生命還有縱向深度。
如是~小我的終結。小我永遠無法與當下時刻(生命)一致。
小我藉由時間而存活
不能如是,於是激生心理上的時間感。
自我感:以“過去”作為身分認同 以“未來”用來填補空洞 以“現在”作為達到目標的手段
關係與連結:
從關係&連結來“把握”小我
小我在關係裡被決定
小我可以簡單地被定義為:與當下時刻失調的關係。(不能如其所是的關係)
失調是因為不能發生真實的連結~不能連結因為抗拒~抗拒因為因為好壞觀念形成的框架~框架來自受過去制約的心智活動(認同外相)
超越小我就是要從被過去制約的心智內容中撤離。認識自己就是停止與內容認同。
很多人經由他們生命的內容來定義自己~你所認知 經驗 做 想 或感覺到的,都是內容。內容幾乎佔據了人們所有的注意力。同時是賴以建立自我認同的東西。
當你想到或提到“我的生命“時,你指的並非你所是的那個生命,而是你所擁有的那個生命。你指的是內容~你的年齡 健康 人際關係 財物狀況 工作 生活情境 以及你的過去 未來 心理情緒狀態。 這都屬於內容的範疇。
那麼除了內容之外 還有什麼可以用來定義我們呢? 答案是~那能夠讓內容存在的~也就是“意識的內在空間”
終結反應(業力的解消):
當“我不在意任何發生的事情”時,它意味著:
如是(suchness)~與本然一致:意思是~我的內在與當下發生的事情有一個“不抗拒”的關係。也就是說,不在心理上為它貼上好或壞的標籤。就只是讓它存在,如其所是。
yes to the river……….EX白隱禪師心如止水的淡定境界:允許每一刻的實相如實存在,無論好壞。
他與當下發生的事情和諧一致,任何事情都影響不了他。不受因果 不昧因果 不落反應迴圈 不陷落業力旋渦。
只有當你抗拒所發生的事情時,才會受制於它。而你快樂與否就會由這個世界來為你定奪。
經由不抗拒,遂有真正的連結。遂有真正通過臨在而發生的轉化。於是壞事都會變成好事。
業力;因果迴圈 “刺激~反射”的心理迴圈
心智被過去制約 你因而被迫不斷地重複演出過去 這就是業力(karma)
腦袋裡的聲音有它自己的生命 它自己發生 大部份人受制於那個聲音 認同於那個聲音
思考導致疏離~連結的不可能
本能反應是身體對外界情況的直接反應 而情緒則是身體對思維的反應
情緒對事件的反應是經由心智闡釋的過濾,也就是說,經由好與壞 喜歡不喜歡 我和我的 這些心理上的概念來過濾。
你可以失去“我所有” 但你無法失去“我本是”
因此 沒有所謂我的生命這回事 我並不擁有生命 我就是生命 我和生命是合一的
臨在發生之前,你是你的思想 情緒 反應 在此之後 你是覺知以上狀態的有意識臨在
你就是臨在之光~比任何思想 情緒 反應 都還要來得更深沈 而且 是在他們之前救存在的覺知。
轉化:從思考到覺知~你無法做任何事來脫離小我 事實上 “有一天我要離開小我”這念頭也來自小我
小我:未受觀測的心智本身
臨在發生於所有思維型構的框架被粉碎的一刻
這一刻你直接貼近生命而沒有阻隔
所以 臨在發生在思維停止的一刻
思維停止 沒有過去與未來 沒有實然與應然 沒有懸缺與填補 沒有空虛與渴求 沒有逃離與攀附 沒有認同與拒斥 沒有揀擇與比較
只有當下一刻全然的接納與臣服~YES TO THE RIVER
唯一可以平靜下來的一刻就是此刻。
傾聽內在召喚:不是你主宰自己要做些什麼?而是傾聽生命要透過你做什麼?
不是你在活出生命 而是生命經由你活出來
與生命同步 與生命合一 與當下合一
生命是舞者 而你是舞步
何謂生命? the suchness of life
如是:如其所是 妄作 凶
連結的阻隔所在就是心智自我造作的框架。
框架阻擋了一切連結發生的可能。
作繭自縛的框架激發出控制欲~想把一切對象納入自己的框架內。
(ㄧ來不可能,二來別人沒那個義務要卑賤地迎合你狂妄的要求。)
控制欲又進而毒化所有的關係。
小我創造框架(作繭自縛)
框架創造分離感
分離感創造孤立與痛苦
為何耽溺痛苦?因為分離感強化了小我的框架,讓小我得到加強。
混淆一個基本課題:以“你”之所有 取代 “祢”之所是
被幻象接管的存在模態
當那個既是祝福又是詛咒的思想開始接管我們,遮蓋了我們與本體 源頭 和神的連結時所產生的簡單而深遠的喜悅時,虛幻的自我成型了。
小我的本質:無底洞。
小我的驅動力:透過掌控來建立關係,填補內在的空洞。(我與它:需索無度的利用 算計 的交換性關係,而非自由分享 給予 祝福 的創造性關係)
道德不是“我與它“的對立面 ,而是“我與它”的超越。
是進入神識的聖潔領域
俯瞰眾生而心生的悲憫與願力
而非置身於小我的疆域
將心比心的不忍惻隱之情
或是以公道正義之名行使的懲罰 制裁 與殲滅。
遠人不服,不是予以譴責,而是用更大的悲願去融化他剛愎的小我。
悲願裡全然無我 柔軟 淡定 無求 無匱乏 無宰制 無交換 無反應
一旦把對方對象化為一個不符應小我心目中的公道框架而必須予以糾正或制裁的對象時,已經遠離真正圓教義下的道德。
真誠關係的必要條件:臨在(警覺的凝視)『不能對象化的祢』:遇 ……遭逢..... 敞開 不控制 不對象化 在其中沒有任何形勢的需索 所以也無須操控 解構 貼近內在
抓取『被對象化 概念化 框架化 的它』:尋 A標注B 緊繃 控制 害怕失控 對象化 建構 框架 宰制世界
虛假關係三步曲:需索 受挫的需索 冷漠
機器:被心智模式轄治而綿延反射出一連串不自主的心念或行動 機器不具備自由意志 不能自主選擇
靈性覺醒指的就是從與形象的認同中解放。(從無意識中覺醒)
自我:只是一個被制約的心智模式。
小我心智運作的基本方式:
每一樣事物都有他的本體,都是從無形的至一升命~所有事物 所有實體 所有形象 的源頭~所衍生出來的短暫形象。
大多數人都不住在一個活生生的實相中,而是生活在一個由概念組成的世界裡。
從 to be 滑落到 to have (當你無法感受到自己所是的那個生命時,就會用物質來填補你的心靈空缺。)
你的自我價質感是否受限於你所擁有的東西?
“你是否瞭解,你有一天必須要放下這個戒指,而這一天也許很快就會到來?妳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準備好放下它呢?當妳放下它時,你會變得更少嗎?這個損失會縮減你的本質嗎?”(p.60)
其實妳不是真的執著於某件事物,而是執著於一個思想。
當妳能夠真正接納一個損失,你就超越的小我,而你的本質,也就是本我(你的意識本身)就出現了!
有的時候,放下一些事情其實比維護它或抓住它來得更有力量。
很多人一直到了死亡迫在眉睫 外在事物開始瓦解時,才瞭解到:沒有任何事物和“他們是誰“的本質有關。當死亡鄰近時, 整個"所有權"的概念終究顯得完全沒有意義了!
靈裡貧窮:不認同於任何事物,也不認同於任何讓他們有自我感的心理概念。
天國:簡單但深遠的本體的喜悅。
當你停止在事物中尋找你自己時,那個對事物的執著自然而然會消失。
從擁有到欲求(the need for more)
與身體認同
極限狀況:
所謂的小我就是形相認同。
當你周圍的形象全都瓦解, 或是死亡迫在眉睫,你的本體感就從形象的束縛中被釋放了
你領悟到你真正的身分是無形無相,是無所不在的臨在。是在所有形象 所有認同建立之前 就存在的本體。
你瞭解到你真正的身分就是意識本身,而不是意識所認同的那些事物。
關於你本質的最終真理, 不是“你是這”“你是那”,而是“我本是”。
真理:
真理與你的本質是無法分開的。是的,你就是真理。
你原本即是的那個本體就是真理。
寬恕:不助長 不去反應 不火上澆油 ~ 終結所有無意識的反應(白隱禪師)
沒有人是故意的,只是內在的小我在作祟罷了。
當你深刻洞見人們多少都為心智裡這相同的疾病所轄治&折騰而受苦而張牙舞爪,慈悲心就油然而生了!
慈悲(不停留在小我的疆域)VS道德(雙方同樣在小我的轄治內進行對峙~助長/反應 激揚出更多魔性&罪行 EX 死刑論述)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要求公道 不要平安(捲入連鎖反射機制的業力循環旋渦)
覺知和小我無法共存?
永嘉證道歌:
絕學無為閒道人 不斷幻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 夢幻空身即法身
互為顯隱?
冰之與水 放鬆的手掌與緊握的拳頭
無明?法性?
把“小我”對象化以作為描述的對象,本身也是思考的一部份。
徹底跳脫思考的二分性只有天台宗的不斷九法界而成佛 十界互具 一念三千
為何想從小我中解放只能在當下一刻?
因為你只能在當下的時刻臨在 不能在昨天或明天。
解脫在於轉化意識狀態 不在從現實狀態到理想狀態 這心理時間模式 本身就是思考的詭計
positioning:你怎麼定你立身的位置?
不要用價值觀念來判定該怎麼修行。
只能透過自身的幻滅走出來
重點在自身的幻滅 而不在一件事本身好或壞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