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劄記:關於缺憾的力量~「缺席是現身最強大的方式」(Absence is a strong mode of presence)。
朱志學寫於 2011年9月16日 12:55
余師開學首堂課論及:

“遺憾就是力量;缺乏就是力量;禁忌就是力量;缺席就是力量..........”

此語寄慨深遠,寓意良深.........
我心裡浮現的影像卻是俞飛鴻“愛有來生”裡那悽愴天地的幽咽低語:“茶涼了,我再去給你續上吧..........”

茶涼猶可續,緣斷何以繼?

每個人一生的成長,多少伴隨著深蟄於心的缺憾所帶來的疼痛。
這種痛,雖無涉肉身;
錐心入骨的撕裂感,卻是“無可解於心”的............
以其無可解於心,遂在心頭凝結為一股淵深鬱怒的“迴盪”之情.......
一旦噴薄而發,就是理性所無法羈勒並掌控的“力量”!

海德格料應有感於此,而給出驚人的洞察:

「缺席是現身最強大的方式」(Absence is a strong mode of presence)。

這話語所揭露者~
正是與缺席的力量、遺憾的力量、缺乏的力量........
相蕩相激以入於邃密幽微的“餘情”。

我這輩子最深的學習,就某個隱藏的意義而言,無非正聚焦於對此“綿邈餘情”的叩問過程...........


龔定庵詩云:

“未濟終焉心縹緲,百事翻從闕陷好,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餘情繞。”
“欲求縹緲反幽深,悔殺前番拂袖心,難學冥鴻不回首,長天飛過又遺音。”

拂袖之悔,未可小覷;
此中有現象學之奧蘊存焉!




忽然想及米蘭昆得拉的著名洞見:“存在中不可承受之輕”....
....
這“輕”字,下得絕妙^^
簡單一個字,卻舉重若輕地點出一點也不簡單的“對象之不在”所留下的“心靈缺口”,如何凝結為無以驅散消融的“陰影”而在心底隱
隱作痛。
納蘭容若采桑子後闕這麼結尾: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這就是遺憾的力量、缺乏的力量。

漠視此心靈缺口的善意或幫助,容或可以改善物質條件的窘迫與匱乏,卻不保證能“觸摸”到“現場”的深度,或讓自己的“膚慰”能深
抵那始終槃絞作痛於存在內核卻蟄伏幽微、無人聞問的“陰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