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哲思劄記:世界是我的表象
朱志學寫於 2011年9月16日 12:40
世界是語言的表象~
不是先有經驗,再有語言的表達;
語言塑造了我們的經驗;
它決定了我們理解經驗的方式,與切入經驗的角度。
角度已決定了經驗的內涵。
朱志學
以語言為基礎的世界,也就是以線性邏輯所建構之服膺單一觀點或受
制特定理解框架的世界。
此則相應叔本華那簡潔得驚人的命題:“世界是我的表象。”
這意味~世界只是語言所表象出的“現象”。
而現象則是覆蓋存有自體之上的“遮蔽物”。
現象本無自體之實在性,而是內具語言中之觀物方式所建構的產物。
以其無獨立實在性,所以佛家說之為“空”。
空非無有,而是無自體性。
世界,當澈了其為語言之產物,乃能當體即空。
知其為空,乃不復為語言轄制下之任何名相界定、邏輯推論,以至由
此型構之理解框架所局限。
去蔽解咒後的“空的世界”,因而同時也是光明的世界。
在這個意義上,
六祖所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乃成可能。 讚 · · 9月1日 11:03
Siyul Lu 和鍾丞宗都說讚。
朱志學
語言,使一切成其為一切。
存有又是語言的基礎。
存有,使語言擺脫“界定性”而成其為“萌生性”的語言。
存有先於語言,語言先於界定,界定先於表象,表象型構經驗。
經驗在語言中型構。讚 · · 9月1日 1:25
Siyul Lu 、余寶寶、詹哲明以及其他 2 人都說讚。
朱志學
語言,那使一切成其為一切的基礎。讚 · · 9月1日 0:48
Siyul Lu 、林旻昌、正喜江以及其他 2 人都說讚。
朱志學 世界在我們對它的“描述”中完成並完全成為它自身。
9月1日 0:48 · 讚 · 3 人
朱志學
過去,西方人一般把世界視為神的創造,是客觀真實的、有序的和美麗的,而且是由全能的上帝之聖言給我們的。這已經給了西方人一個強烈的信念,相信世界有預先制定的、既定的秩序,具有可理解性。
在西方科學革命時代,笛卡兒依然認為上帝的權能保證了世界的客觀實在性。
但如今,人造知識的飛速發展已經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圖景。
我們日益可以看到,與其是上帝的語言,還不如說是我們自已的交談遍布一切,使其成為我們的,使其定型,使其變得光明和美麗。
因而,正是我們自己建構、不斷改變和發展我們自己的世界圖景。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我們的新世界與舊世界相比更缺乏客觀實在性。
實際上,一切都是“空的”(在佛教意義上),但也是光明的,一切都是我們賦予的意義。
世界在我們對它的“描述”中完成並完全成為它自身。
世界是我們的——是我們共同的投影。讚 · · 9月1日 0:47
Siyul Lu 、 Lived Earl 、鍾丞宗以及其他 2 人都說讚。
朱志學
柏拉圖主張的二元對比,如世界/教會、身體/靈魂、現象/實在、
有罪的人/神聖的上帝、時間/永恆。
循根究源,柏拉圖正是造成實在的上帝觀的罪魁禍首。
在柏拉圖把世界定性為二元對立的形態後,幾乎所有的人,包括大部
分學者都把追求那彼岸的世界視為真理的世界而窮盡畢生的精力。
這樣一來,人們把自己的最真實的情感拋在一邊,將知識與冷靜、客
觀性以及精確表述聯系在一起。
人們在思考的時候遂與一切存有自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並在思想中形
成那事物的表象。
情感的世界與永恆的理念、知識的世界之間分化出來的各種形式都源
于這一自我分化的行為。
此則海德格所洞見之“存有的遺忘”。
這造成的惡果就是人不斷地失去整體、失去自我。 讚 · · 9月1日 0:36
Stefan Jenq 、 Siyul Lu 和其他 2 人都說讚。
Jimmy Zhan 柏拉圖那個時代哪裡有教會...也沒有上帝。
部分教父們為了宣揚基督教而使用柏拉圖的概念來闡釋,因
此才會有新柏拉圖主義。
柏拉圖的觀點甚至認為,創造世界的神(工匠神)是看著理型創造出世界的。這和基督教的觀點倒是相反。
9月1日 8:39 · 讚
朱志學 我沒說柏拉圖主張這些內容~世界/教會、身體/靈魂、現象/實在、有罪的人/神聖的上帝、時間/永恆..............ˋ而是強調這些內容會因為二元對比之二分性思路鋪天蓋地毫無節制地延伸下去。例子是例子,思路模態是思路模態。例子就思路模態千年流衍而下的影響而言。
9月1日 10:29 · 讚 · 1 人
朱志學 換言之,“世界/教會、身體/靈魂、現象/實在、有罪的人/神聖的上帝、時間/永恆...........“是剋就”二元對比“四字所代表的“思維典範”而就之後(而非就柏拉圖的當代)的千年遺毒提出具體示例;而非意指其出自柏拉圖的“當代經驗描述”。
9月1日 10:40 · 讚 · 1 人
Jimmy Zhan OK but 語言本身就是二元對立的
9月1日 10:41 · 讚
Jimmy Zhan 人用語言來思考,自然而然也就會變成二元對立的世界觀。
9月1日 10:43 · 讚
朱志學 除非是透過還德格所云詩意的沈思
9月1日 10:47 · 讚
朱志學 詩意的、隱喻性的、模糊曖昧、充滿萌生性、不能精確定義的“非概念性”語言,還是有辦法突破二性思路而直探存有的。
9月1日 10:48 · 讚 · 1 人
朱志學 這正是為何我從不信任以二分性思路為基底的邏輯學。
9月1日 10:50 · 讚 · 1 人
朱志學 邏輯本身也是千年遺毒的大宗。
9月1日 10:50 · 讚
Jimmy Zhan 毒藥本一家
9月1日 10:51 · 讚
朱志學 哲學而入於當代之後,特別是現象學與後現代思潮之後,這些問題早就被廓清了!可絕大多數對當代哲學思潮陌生的人,還過渡迷信二分性思路的邏輯析辨帶給他們的“真理”。
9月1日 10:52 · 讚 · 1 人
Jimmy Zhan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又是山
沒有分別 也就沒有重拾的感動
9月1日 10:53 · 讚
朱志學 重拾?
9月1日 10:54 · 讚
Jimmy Zhan 還原其是者為是
9月1日 10:55 · 讚
朱志學 這禪宗話頭,本身就是解放二分性思路的具體示例。這樣的“語言”,才能引導人回到"被遺忘的存有......
9月1日 10:55 · 讚 · 1 人
朱志學 詩,比邏輯更接近哲學的內核。
9月1日 10:57 · 讚 · 1 人
朱志學 詩的語言,就某個意義而言,正是破解概念語言內具之“觀物方式”的“解毒劑”。
9月1日 10:58 · 讚 · 1 人
朱志學 暫聊到此,我先忙^^
9月1日 11:00 · 讚 · 1 人
朱志學
康德之後的哲學家逐漸發現:只有語言才是可靠的。
世界是由我們的語言構建的。
我們的交談不斷改變和發展著我們自己的世界圖景。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我們的新世界與舊世界相比更缺乏客觀實在性。讚 · · 8月31日 23:35
Siyul Lu 和 Lived Earl 都說讚。
朱志學
重點不在我們相信什麼,而在我們是怎樣相信的?
不在我們知道什麼,而在我們怎樣知道的?
不在我們經驗什麼,而在我們怎樣經驗的?讚 · · 8月31日 23:14
Siyul Lu 、石佳儀、詹哲明以及其他 4 人都說讚。
朱志學 宗教不是由上帝或者某位在人之上的神所創造的,相反,它出自人類共同體,它被創造的理由是為了滿足某種人類本身的需要,因而它是人造的而不屬于人們認為的超自然世界。
8月31日 23:15 · 讚 · 4 人
朱志學 一個新的時代,正面對一個新的開始,需要一種新的宗教思考。
8月31日 23:15 · 讚 · 3 人
朱志學 過去,人們一直把上帝看作是實在的,賦予上帝以人的形象,把上帝創造的世界看作是預定的和有序的。但是在尼采發出“上帝已死”的呼喊以後,人們忽然發現上帝正在遠離我們而去。上帝創造的世界似乎不再是那麼的可信。哲學上的語言學轉向是對這一情況的真實反映。
8月31日 23:24 · 讚 · 2 人
最近動態
給 Siyul Lu 的近況動態回應:「 ⋯⋯ 」。
給吳驥的近況動態回應:「 ⋯⋯ 」。
朱志學
語言塑造了我們的經驗。
我們運用語言的方式,塑造了我們的思考模態;
思考模態又限制並決定了我們的經驗內容。
這意味:
我們會經驗到什麼?
早被內具語言裡的觀物方式給決定了!
不是先有經驗,再有語言的表達;
不是先有對上帝或者終極者的神秘經驗,再有對上帝或者終極者的表
達。
而是相反,先有語言,再有經驗;
先有關于上帝或者終極者的語言,再有關于上帝或者終極者的經驗。
先有基督教的語言,才會有基督教的經驗。
神秘主義者並沒有以任何特別的方式向我們表明他們觸及到了更深的經驗,觸及到了超越的神的經驗,相反,他們都是一些語言大師。神秘主義是一種書寫。
神秘主義具有它的政治性。
我們可以從根本上說,神秘主義是一種政治學。讚 · · 8月31日 22:28
Siyul Lu 、石佳儀、不羈 哥以及其他 4 人都說讚。
May Cheng 有很多的經驗,並不是語言的.....。
那難以言語的......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佛曰:不可說!
8月31日 22:48 · 讚
朱志學 沒妳想得那麼乾淨。除非妳不進入任何理解過程,否則視聽嗅味觸給予的感覺印象一定會被組織成覆蓋存有自體上的“現象”。
8月31日 22:55 · 讚 · 1 人
朱志學 我現在說的是“經驗”,不是“先驗”。
8月31日 22:55 · 讚
朱志學 人類從來不活在直接經驗中,而是活在他的想法所塑造的經驗中。
8月31日 23:10 · 讚 · 2 人
Siyul Lu 先驗?這是甚麼意思呀?
9月1日 15:36 · 讚
朱志學 先於智思型構的經驗。簡單說:境識俱泯。
9月1日 15:37 · 讚 · 1 人
朱志學寫於 2011年9月16日 12:40
世界是語言的表象~
不是先有經驗,再有語言的表達;
語言塑造了我們的經驗;
它決定了我們理解經驗的方式,與切入經驗的角度。
角度已決定了經驗的內涵。
朱志學
以語言為基礎的世界,也就是以線性邏輯所建構之服膺單一觀點或受
制特定理解框架的世界。
此則相應叔本華那簡潔得驚人的命題:“世界是我的表象。”
這意味~世界只是語言所表象出的“現象”。
而現象則是覆蓋存有自體之上的“遮蔽物”。
現象本無自體之實在性,而是內具語言中之觀物方式所建構的產物。
以其無獨立實在性,所以佛家說之為“空”。
空非無有,而是無自體性。
世界,當澈了其為語言之產物,乃能當體即空。
知其為空,乃不復為語言轄制下之任何名相界定、邏輯推論,以至由
此型構之理解框架所局限。
去蔽解咒後的“空的世界”,因而同時也是光明的世界。
在這個意義上,
六祖所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乃成可能。 讚 · · 9月1日 11:03
Siyul Lu 和鍾丞宗都說讚。
朱志學
語言,使一切成其為一切。
存有又是語言的基礎。
存有,使語言擺脫“界定性”而成其為“萌生性”的語言。
存有先於語言,語言先於界定,界定先於表象,表象型構經驗。
經驗在語言中型構。讚 · · 9月1日 1:25
Siyul Lu 、余寶寶、詹哲明以及其他 2 人都說讚。
朱志學
語言,那使一切成其為一切的基礎。讚 · · 9月1日 0:48
Siyul Lu 、林旻昌、正喜江以及其他 2 人都說讚。
朱志學 世界在我們對它的“描述”中完成並完全成為它自身。
9月1日 0:48 · 讚 · 3 人
朱志學
過去,西方人一般把世界視為神的創造,是客觀真實的、有序的和美麗的,而且是由全能的上帝之聖言給我們的。這已經給了西方人一個強烈的信念,相信世界有預先制定的、既定的秩序,具有可理解性。
在西方科學革命時代,笛卡兒依然認為上帝的權能保證了世界的客觀實在性。
但如今,人造知識的飛速發展已經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圖景。
我們日益可以看到,與其是上帝的語言,還不如說是我們自已的交談遍布一切,使其成為我們的,使其定型,使其變得光明和美麗。
因而,正是我們自己建構、不斷改變和發展我們自己的世界圖景。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我們的新世界與舊世界相比更缺乏客觀實在性。
實際上,一切都是“空的”(在佛教意義上),但也是光明的,一切都是我們賦予的意義。
世界在我們對它的“描述”中完成並完全成為它自身。
世界是我們的——是我們共同的投影。讚 · · 9月1日 0:47
Siyul Lu 、 Lived Earl 、鍾丞宗以及其他 2 人都說讚。
朱志學
柏拉圖主張的二元對比,如世界/教會、身體/靈魂、現象/實在、
有罪的人/神聖的上帝、時間/永恆。
循根究源,柏拉圖正是造成實在的上帝觀的罪魁禍首。
在柏拉圖把世界定性為二元對立的形態後,幾乎所有的人,包括大部
分學者都把追求那彼岸的世界視為真理的世界而窮盡畢生的精力。
這樣一來,人們把自己的最真實的情感拋在一邊,將知識與冷靜、客
觀性以及精確表述聯系在一起。
人們在思考的時候遂與一切存有自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並在思想中形
成那事物的表象。
情感的世界與永恆的理念、知識的世界之間分化出來的各種形式都源
于這一自我分化的行為。
此則海德格所洞見之“存有的遺忘”。
這造成的惡果就是人不斷地失去整體、失去自我。 讚 · · 9月1日 0:36
Stefan Jenq 、 Siyul Lu 和其他 2 人都說讚。
Jimmy Zhan 柏拉圖那個時代哪裡有教會...也沒有上帝。
部分教父們為了宣揚基督教而使用柏拉圖的概念來闡釋,因
此才會有新柏拉圖主義。
柏拉圖的觀點甚至認為,創造世界的神(工匠神)是看著理型創造出世界的。這和基督教的觀點倒是相反。
9月1日 8:39 · 讚
朱志學 我沒說柏拉圖主張這些內容~世界/教會、身體/靈魂、現象/實在、有罪的人/神聖的上帝、時間/永恆..............ˋ而是強調這些內容會因為二元對比之二分性思路鋪天蓋地毫無節制地延伸下去。例子是例子,思路模態是思路模態。例子就思路模態千年流衍而下的影響而言。
9月1日 10:29 · 讚 · 1 人
朱志學 換言之,“世界/教會、身體/靈魂、現象/實在、有罪的人/神聖的上帝、時間/永恆...........“是剋就”二元對比“四字所代表的“思維典範”而就之後(而非就柏拉圖的當代)的千年遺毒提出具體示例;而非意指其出自柏拉圖的“當代經驗描述”。
9月1日 10:40 · 讚 · 1 人
Jimmy Zhan OK but 語言本身就是二元對立的
9月1日 10:41 · 讚
Jimmy Zhan 人用語言來思考,自然而然也就會變成二元對立的世界觀。
9月1日 10:43 · 讚
朱志學 除非是透過還德格所云詩意的沈思
9月1日 10:47 · 讚
朱志學 詩意的、隱喻性的、模糊曖昧、充滿萌生性、不能精確定義的“非概念性”語言,還是有辦法突破二性思路而直探存有的。
9月1日 10:48 · 讚 · 1 人
朱志學 這正是為何我從不信任以二分性思路為基底的邏輯學。
9月1日 10:50 · 讚 · 1 人
朱志學 邏輯本身也是千年遺毒的大宗。
9月1日 10:50 · 讚
Jimmy Zhan 毒藥本一家
9月1日 10:51 · 讚
朱志學 哲學而入於當代之後,特別是現象學與後現代思潮之後,這些問題早就被廓清了!可絕大多數對當代哲學思潮陌生的人,還過渡迷信二分性思路的邏輯析辨帶給他們的“真理”。
9月1日 10:52 · 讚 · 1 人
Jimmy Zhan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又是山
沒有分別 也就沒有重拾的感動
9月1日 10:53 · 讚
朱志學 重拾?
9月1日 10:54 · 讚
Jimmy Zhan 還原其是者為是
9月1日 10:55 · 讚
朱志學 這禪宗話頭,本身就是解放二分性思路的具體示例。這樣的“語言”,才能引導人回到"被遺忘的存有......
9月1日 10:55 · 讚 · 1 人
朱志學 詩,比邏輯更接近哲學的內核。
9月1日 10:57 · 讚 · 1 人
朱志學 詩的語言,就某個意義而言,正是破解概念語言內具之“觀物方式”的“解毒劑”。
9月1日 10:58 · 讚 · 1 人
朱志學 暫聊到此,我先忙^^
9月1日 11:00 · 讚 · 1 人
朱志學
康德之後的哲學家逐漸發現:只有語言才是可靠的。
世界是由我們的語言構建的。
我們的交談不斷改變和發展著我們自己的世界圖景。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我們的新世界與舊世界相比更缺乏客觀實在性。讚 · · 8月31日 23:35
Siyul Lu 和 Lived Earl 都說讚。
朱志學
重點不在我們相信什麼,而在我們是怎樣相信的?
不在我們知道什麼,而在我們怎樣知道的?
不在我們經驗什麼,而在我們怎樣經驗的?讚 · · 8月31日 23:14
Siyul Lu 、石佳儀、詹哲明以及其他 4 人都說讚。
朱志學 宗教不是由上帝或者某位在人之上的神所創造的,相反,它出自人類共同體,它被創造的理由是為了滿足某種人類本身的需要,因而它是人造的而不屬于人們認為的超自然世界。
8月31日 23:15 · 讚 · 4 人
朱志學 一個新的時代,正面對一個新的開始,需要一種新的宗教思考。
8月31日 23:15 · 讚 · 3 人
朱志學 過去,人們一直把上帝看作是實在的,賦予上帝以人的形象,把上帝創造的世界看作是預定的和有序的。但是在尼采發出“上帝已死”的呼喊以後,人們忽然發現上帝正在遠離我們而去。上帝創造的世界似乎不再是那麼的可信。哲學上的語言學轉向是對這一情況的真實反映。
8月31日 23:24 · 讚 · 2 人
最近動態
給 Siyul Lu 的近況動態回應:「 ⋯⋯ 」。
給吳驥的近況動態回應:「 ⋯⋯ 」。
朱志學
語言塑造了我們的經驗。
我們運用語言的方式,塑造了我們的思考模態;
思考模態又限制並決定了我們的經驗內容。
這意味:
我們會經驗到什麼?
早被內具語言裡的觀物方式給決定了!
不是先有經驗,再有語言的表達;
不是先有對上帝或者終極者的神秘經驗,再有對上帝或者終極者的表
達。
而是相反,先有語言,再有經驗;
先有關于上帝或者終極者的語言,再有關于上帝或者終極者的經驗。
先有基督教的語言,才會有基督教的經驗。
神秘主義者並沒有以任何特別的方式向我們表明他們觸及到了更深的經驗,觸及到了超越的神的經驗,相反,他們都是一些語言大師。神秘主義是一種書寫。
神秘主義具有它的政治性。
我們可以從根本上說,神秘主義是一種政治學。讚 · · 8月31日 22:28
Siyul Lu 、石佳儀、不羈 哥以及其他 4 人都說讚。
May Cheng 有很多的經驗,並不是語言的.....。
那難以言語的......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佛曰:不可說!
8月31日 22:48 · 讚
朱志學 沒妳想得那麼乾淨。除非妳不進入任何理解過程,否則視聽嗅味觸給予的感覺印象一定會被組織成覆蓋存有自體上的“現象”。
8月31日 22:55 · 讚 · 1 人
朱志學 我現在說的是“經驗”,不是“先驗”。
8月31日 22:55 · 讚
朱志學 人類從來不活在直接經驗中,而是活在他的想法所塑造的經驗中。
8月31日 23:10 · 讚 · 2 人
Siyul Lu 先驗?這是甚麼意思呀?
9月1日 15:36 · 讚
朱志學 先於智思型構的經驗。簡單說:境識俱泯。
9月1日 15:37 · 讚 · 1 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