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所見分明是同一段川端的小說、同一段余老師的評論。
有趣的是:同一段“語言”,卻帶來全然不同的理解經驗。
理由很簡單:那是因為我們各自介入了不同的觀看方式。
不同觀看方式之下, 即令面對的同一個理解對象,經驗的內涵仍是千差萬別。
所以,老是問:“這是什麼意思?”
是不懂現象學才會問出的錯誤問題。
因為根本沒標準答案。
所有的答案只是不同視域交融下的短暫“疊影”。
是建基於特定情境形成的解讀進路..........
所以
重點不是問:這是什麼意思?
而是探問:這“文字”背後還隱藏了什麼“理解可能”,是我拘限於目前的觀看方式下所無法逼近的“深度”~
那只要我試圖去界定“它是什麼”就一溜煙滑開的something else:X.................
2011.11.2志學補記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