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3
虛偽的掌權者,太可惡了!

台灣的年輕人已失去競爭力了嗎?
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但我們的下一代卻一直深陷泥淖!

【中時電子報 劉偉國/台北報導】
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左﹞龍應台﹝右﹞。(中時電子報)
東方世界受儒家思想影響習慣將年輕人當小孩看,致使年輕人成熟特別慢,獨立判斷的能力也低落,但台灣本身歷史畸型發展才是真正困住青少年的主因,前有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後有長達三十五年國際孤立,過去整個環境,使得我們下一代青少年,在很奇怪、封鎖的環境之中成長。
龍應台批評,現在的政府也學以前操控教育的那一套,以為重寫教科書教下一代,從現在開始不要愛以前的國民黨、或中華民國,從現在開始要愛的是相反的東西,如「台灣民主國」,難道這是問題之所在嗎?為什麼不是教我們的孩子獨立判斷呢?
他們所使用的手段和以前國民黨完全一樣,這是令人最失望的,該學習的是以前對於體制、操控的徹底反叛,結果反叛了什麼東西?其實是背叛了以前的理想,背叛了自己,一個花崗岩換成另一個花崗岩,換套道德說詞罷了!
當國際正積極迎向全球化的浪潮時,台灣執政者為了爭權奪利,還把國門鎖起來,封閉了年輕人與世界競爭的可能性,真的非常對不起下一代,反倒過來指責下一代是草莓族,這是多麼虛偽的成人!
這些虛偽的成人、決策者手上掌握權力,用各種的理由,使得我們環境裡頭的外國人越來越少,外資一個一個走掉,外商一個一個走掉,我們的孩子也因此失去國際化的環境。
龍應台直言:「這些虛偽的掌權者,真是太可惡了!」
龍應台也認為,台灣的主流媒體一直在教導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CEO,卻很少教年輕人如何當義工,或是到河南的村落幫忙愛滋孤兒。在這樣的環境裡頭,我們的年輕人對社會體制與主流價值觀毫無批判的能力,在這樣的環境所帶出來的一整代人,怎麼可能會有「問題意識」?
對於現在的父母,龍應台也指出,四、五十歲的人太容易自以為是了!自以為自己懂得多,自以為做的都是為青少年好,「其實這是一個暴力,你憑什麼認為你懂得比他多?新一代年輕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世界,你怎麼知道全球化和網路對他們未來所帶來的影響?你憑什麼將你的經驗強加諸他們的身上?」龍應台建議,做父母的應該要把自己放低、放空,從頭學起,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外國人,從頭認識他們的文化。

台灣的年輕人已失去競爭力了嗎?
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但我們的下一代卻一直深陷泥淖!


龍應台。(中時電子報)
面對新世紀、新時代、新人類不努力,永遠無法變成朋友不對話,兩代之間很難找到出口。
智慧對話過程 呈現兩代有趣反差
專訪/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
撰文整理/中時電子報劉偉國
面對兩岸領導人胡錦濤、陳水扁,龍應台犀利批判,但面對中德混血的兒子安德烈,龍應台柔軟又為難。
龍應台與兒子安德烈,花了三年三十六封的電子家書,完成了《親愛的安德烈》,龍應台以親身的經驗娓娓道來過程中的辛苦與難堪。
透過母子倆共同開闢的專欄,彼此開誠佈公暢所欲言,龍應台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而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面對新世紀、新時代、新人類不努力,永遠無法變成朋友,不對話,兩代之間很難找到出口。
與談人簡介:
郭至楨:中時電子報總編輯(以下簡稱「問」)龍應台:龍應台文教基金會董事(以下簡稱「答」)
問:龍老師妳覺得妳是一個怎麼樣的母親?
答:我自己有自己所相信的原則,那些原則和我寫國家大事的原則是一樣的,我相當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互相尊重,很多政治人物在檯面上、在攝影機前講平等、民主、尊重,但回到家會打老婆,我覺得這是偽君子,所以我相當自覺,我在外面相信的那些信念,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上的點點滴滴裡頭,最基礎的實踐就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
當我兩個孩子很小的時候,某天,孩子跌倒了,他父親說「男子漢大丈夫,不可以哭」,這種說法讓我很反感,激使我的女性意識抬頭,男孩子和女孩子一樣有哭的權利。「男子漢大丈夫,跌倒不要哭」的負面含意就是男孩子玩卡車,女孩子玩娃娃嘛!我相當反對這種教育觀念,可是這個時候就出現了父母親觀念相左的問題,父親是一個關鍵系統,母親又是另一個關鍵系統,該如何教孩子呢?
我從孩子很小時就面臨這個難題,經過思考之後,我發現我採取的方式是,儘管當時孩子還很小,但我並沒有以「Baby Talk」的方式和他們溝通,我是以對待一般成年人的方式和他們對談,與他們分享我的想法。


印象最深刻的經驗,大概是安德烈十一歲時,九六年飛彈打台灣,李登輝當選第一屆民選總統,當時國際都很緊張,德文報紙也刊登了這則訊息,安德烈看報紙看到這則新聞,我記得那天晚上,我帶兩個孩子上床,一個十一歲、一個七歲,母子三人塞在一張單人床上,安德烈突然問我飛彈是怎麼回事?為了要說清楚來龍去脈,我不得不從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講起,反沙皇,共產黨成立、建立蘇維埃,到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再講到八年抗日戰爭,接著講到一九四九年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分裂,最後講到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同時也跟他們分享我的成長經驗,我假裝他們聽得懂。
我從來就沒有把兩個孩子當作Baby,也不認為他們沒有辦法和我作溝通,也認定他們的思維能力可以跟我一樣複雜,從小我就是給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讓他自己選擇,我不會告訴他們到底父親是對的,還是我是對的,我是同時讓他們自己選擇,當然我心裡也會憂慮,他們還那麼小,怎麼選擇?
另外一個具體的故事,我和他們父親不單是男、女觀念的問題,還有左派、右派的問題,我覺得他們父親很右,我實在受不了他的右,離開歐洲回台北市政府工作,安德烈那年十四歲,那時候我心裡很憂慮,在沒有媽媽影響力的成長環境中,我的孩子將來是不是會變成右派?心裡真是覺得害怕,但我沒有講出來,一直到安德烈十六歲時,我們母子三人在墾丁騎腳踏車,不知怎麼聊著聊著,安德烈突然說:「媽!妳有沒有覺得我們爸爸右得很可怕?」我一聽Oh!My God 什麼都不用憂慮了,只要給他們獨立判斷之鑰,孩子自己會找到答案的。
問:在三十六封的家書裡,安德烈與妳相互「專訪」,他在書中向妳提出十問,其中「在匱乏的年代裡成長,你到底有沒有『青少年期』?你的父母怎麼對你?你的時代怎麼看你?」十八歲的時候,妳是否清楚自己的定位?相較十八歲的安德烈有什麼不同?
答:哈,十八歲的我非常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我要滿十八歲的時候,阿波羅登上月球,美國和越南的軍隊侵入高棉,全美爆發激烈的反越戰示威,俄亥俄州有大學生被槍殺;德國的布朗德總理上台,到華沙屈膝下跪,求歷史的寬赦;日本赤軍連劫機到了北韓而三島由紀夫自殺。還有,中國的文革正在一個恐怖的高潮。這些,我都很模糊,我們家,連電視都沒有啊。即使有,也不見得會看,因為,那一年,我考大學;讀書就是一切,世界是不存在的。

所以我當時對於國民黨是什麼?它是如何蒙蔽我?如何把教育當作操縱工具…等,我一無所知。
雖然,那「愚昧無知」的漁村,確實沒有給我知識,但是給了我一種能力,悲憫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後面對權力的傲慢、慾望的囂張和種種時代的虛假時,仍舊得以穿透,看見文明的核心關懷所在。
我很反對批評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或者以「一代不如一代」形容,在我的觀念裡頭,覺得這怎麼可能呢?安德烈二十歲的那種深刻,比起我那個時候,他是我的好多倍喔!像安德烈這樣的年輕人,對於權力的透視,以及戒慎恐懼,拿二十歲的我和安德烈的二十歲相比,那是完全不能比的,差太多了!
問:書中與安德烈對話過程,我看到一位有明確自我主張,以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年輕人,對於所處的社會,他都有自己深刻的判斷與價值,甚至有廣闊的國際觀,但在台灣我沒有辦法得到同樣的感覺?
答:在書裡頭,你看到安德烈對於事情的判斷力,以及其參考系座標的廣闊,很多人會以為「因為是龍應台的兒子」嘛,所以他很特別,其實他一點都不特別,他與他的同儕也會吃喝玩樂,他是很典型的一個歐洲中產階級的年輕人。
當他開始寫文章的時候,有很多從美國、北京等華文世界的讀者來信,當他發覺人們覺得他特別深刻的時候,他很意外,他個人感受,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子的啊!那裡深刻了?他覺得很錯愕。
這顯現了二個問題,一個問題是我們東方世界,習慣將年輕人當小孩看,可能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年輕人成熟特別慢,獨立判斷的能力也特別低;第二是台灣本身歷史發展有其特殊性,我們前面有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戒嚴就是一種封鎖,後來又長達三十五年國際孤立,過去整個五十年的環境,使得我們下一代青少年,在很奇怪、封鎖的環境之中成長。
問:德國也曾經歷過東西德分治,為什麼德國年輕人相較台灣年輕人是比較可以談的,也比較有國際視野?
答:這是思想的問題!我曾經寫過一個故事,內容是安德烈的弟弟菲力普十三歲時,我帶他去買一雙跑鞋,這個跑鞋是先前和文化局合作過的廠商,他們願意給我半價優惠,我很高興的帶著他去買跑鞋,當時十三歲的飛力普突然問我:「媽!妳去享受這種優惠,妳是不是一種腐敗的官員?」

為什麼一個十三歲的小孩會問這個問題?第一、他對「腐敗」的認知是那麼的清澈,第二、學校教他的公民教育觀念,已經內化到他的現實生活裡。
之後,我問他「你什麼意思?我腐敗」,他舉了一個例子,當時德東有一個黨主席,他因為常常公務旅行,累積了一定里程數,所以獲得一段免費旅行,結果這位黨主席用這個免費旅行,跟他的家人旅行渡假,結果因此而下臺。
這個十三歲的小孩拿這個例子教訓我,表示說他的整體教育環境有教他獨立判斷的能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打開電視,以及讀報紙等,各方面都在灌輸他正確的觀念,十三歲的小孩才會有這種反應。
我不禁要反問,我們台灣現在的環境是怎麼了?
問:在書中我們看到,安德烈是一個充滿自信心、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可否告訴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成為像安德烈一樣?
答:環境很重要!我一直想跟讀者說,安德烈一點也不特殊,他的獨立判斷是非常典型、非常有代表性的歐洲中產階級,如果你不相信的話,我再給你舉一個例子。
幾年前教宗在重新選舉,那時候菲力普十五歲,跟我一起住在香港,我發現他和同學一直在追蹤這個新聞,關心到底教宗選了誰?宣佈當天,他從學校回來,我很好奇他的反應,德國人當選了,德國孩子會不會特別高興,我想如果發生在台灣人身上的話,台灣人一定會高興的瘋掉了。
結果我一問他的反應,他說,他太失望了!我很驚訝連忙問他為什麼?他說天主教一向是思想保守的教派,好不容易前面保祿二世做了許多大幅往前的措施,建立了進步形象,如果這次選出來的是黑人,就表示更往前跨了一大步,但偏偏選出最保守的德國人當教宗,真是大失所望。
十五歲的孩子有這樣的分析,我有點驚訝問他說,你的一個立場與批判角度,是你個人的還是你的好朋友們都這麼想,他說,我的好朋友都這麼想啊,我們全班都這麼想!
我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安德烈一點都不特殊,是整個環境使然。
安德烈和菲力普的成長環境裡,重要的報紙在網路上都有青少年版,像南亞海嘯發生時造成許多人死亡災難,雖然距離他們那麼遙遠,十三歲的孩子上網看新聞,會有很多的輔助功能,網路上會有問題「南亞海嘯死二十幾萬人,同樣威力的海嘯如果發生在美國海岸的話,也會死那麼多人嗎?」,結果是「不會」,為什麼?他會教你因為富國與貧國之間本來就有差別,資源分配的不均,或是美國預警系統比較完善,當災難發生時,美國的救援系統也比較完善,所以發生在美國的話,死亡人數一定不會那麼多;然後他又會問你說,「你覺得身為歐洲富國的少年,對於南亞海嘯所造成的傷害,你有沒有責任?」,他們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你說結果會不會和台灣不同。


你看我們的報紙,我們的媒體,與青少年是什麼關係?
我還注意到一點,我們是從威權時代走過來的,所以我們擁抱解放與自由,我們這一代那麼多的束縛,現在的年輕人就覺得我自由、我解放,你從媒體上可以看到某大學畢業典禮,媒體的形容都是「熱歌勁舞」,代表現在的年輕人是穿著很少很少的衣服,然後跳舞前衛火辣,這樣就代表解放,這是對於自由和解放如何膚淺的解釋,自由和解放為什麼不會呈現在思想方面?你對教宗有沒有立場?你對全球暖化有沒有認識?你會不會對世界的貧富不均有某種道德責任?
為什麼德國十三歲的孩子會去討論這個議題,那台灣的小孩在討論什麼?我們的環境很糟。
問:《親愛的安德烈》書中提到,有次安德烈主動寫信過來,提到他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身上穿的是名牌,面對世界貧富不均、全球暖化的問題,他覺得有點良心不安,批評自己「我是個超級混蛋」,這真是令人震憾;反觀台灣的年輕朋友卻是在相互比較經濟條件,這樣的情況是不是上一代給了太過安逸的舒適圈,而使得台灣年輕人失去探討問題的能力?
答:我覺得安德烈有意思的地方,他承認自己的懦弱、不道德,和無能,雖然他說他是個壞蛋,但他還是繼續作。我是這樣想的,假定一位爸爸或媽媽,牽著一個孩子的手,走過人行道上,而人行道上有個乞丐,沒有腿、沒有手,趴在地上乞討,會有一部份的父母帶著孩子走過時跟孩子說:「你看看,你就是要努力工作,否則你就會變成他」,也可能會有父母牽著孩子走過時跟孩子說:「孩子,我們這個社會制度是有問題的,怎麼會讓有些人落到這個地步?所以我們一定要檢查那個機制」,這是兩種不同的反應。
如果一個社會,有一半是前者,一半是後者,那相當平衡,但如果一個社會所有的父母都是前者,牽著小孩子的手說:你就是要成功、成功、成功,否則你就會變成他,那就會變成另外一種社會;媒體中也常常告訴你,你要作王永慶,你要作比爾.蓋茲,教你如何成功,一些大師也教你如何賺人生中的第一個一百萬、一千萬,在媒體裡頭看不到教年輕人,要如何去挑戰遊戲規則,如何去挑戰體制?這些完全不在我們的主流價值觀裡頭。

如果整個社會所有人都在追求成功,對那個在乞討的人用一種蔑視的態度,那你教出來的孩子會是怎麼樣呢?
我們的主流媒體一直在教導你要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CEO,很少教年輕人如何作義工,到河南的村落幫忙愛滋孤兒,在這樣的環境裡頭,我們的年輕人沒有對社會已經存在的體制與主流價值觀作批判的能力,那結果會是如何?在這樣的環境所帶出來的一整代人,他怎麼會可能會有「問題意識」?
問:在書中安德烈提到,德國人逃避「國家」這個東西,他從小就一方面關心自己的國家,以它為榮,另一方面又要表現得很冷淡,很壓抑,可是近幾年,德國新一代的年輕人,對這種老是小心翼翼、老是怕做錯事說錯話,老是要保持「政治正確」的行為和思維模式,開始覺得煩了。很多年輕人開始說,我要做我自己想做的,說我自己想說的,讓我自由吧,我受夠了。意味著安德烈這一代開始出現反叛,用各種方式去面對這個壓仰,反觀台灣新一代並沒有出現這樣的反動力,為什麼呢?
答:反叛是要有非常深刻與細微分析的,你看得出安德烈這一代人對於國家這個東西,因為納粹的歷史,對於國家這個東西充滿嘲諷的距離,以及戒慎恐懼的小心,但在他的文章裡頭又表達一種情感,你不需要去愛國家這個機器,但你可以愛社會,或是以社會為榮,他們這一代試圖作更細微的切割,意思就是說國家機器是要戒慎恐懼的,可是那個集體情感的認同還是可以存在的。
台灣的問題在於我們以前反抗權威、反抗國民黨的統治等,你應該追求的是獨立批判的能力,可是沒有,結果你把一個花崗岩換了另一個花崗岩,然後一樣狂熱的追求與從前差不多的東西,只是換一套道德說詞,但是你原來追求的真正獨立精神,不見了!這是讓人很遺憾的事情。
教育部重寫教科書,難道這是問題所在嗎?難道我們要教下一代,從現在開始不要愛以前的國民黨,或是中華民國,從現在開始要愛的是相反的東西,如台灣民主國,你為什麼是教這個?為什麼不是教我們的孩子獨立判斷呢?



現在的政府是學以前操控教育的那一套,手段完全一樣,這就是令人最失望的地方,該學習到的是以前對於體制、操控的徹底反叛,結果你反叛了什麼東西?其實是背叛了以前的理想,背叛了自己。
問:面對全球化的環境,東方儒家傳統思想與西方自由開放、自由辨正、獨立思考,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該怎麼面對雙文化?
答:儒家文化本身有許多不同的流派,儒家文化其實非常強調個人自由和強烈批判體制,只不過統治者都比較喜歡穩定的部分,那也是因為我們比較容易受到穩定儒家的影響,而比較少接觸絕對批判的儒家,後者同樣也是儒家,只是儒家本身被窄化了。
不管怎麼樣,我看這本書時同時在觀察,通常一個記者來訪問我時,我會問對方說:「在你讀這本書的過程裡頭,你是覺得比較認同我的文章,還是安德列的文章?」你會發現隨著年紀不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很多年輕的記者,是認同他;年長一點,則是認同我,連記者本身都有分別。
年輕人因為全球化的關係,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世界和共同的溝通方式,那是打破東西文化,包括儒家和西方,是橫切東西文化,而不是縱切。
現在的掌權者,很對不起我們的年輕人,外面的世界已經敞開到這種程度了,然而你還把國門鎖起來,為了爭權奪利爭吵,封閉了我們年輕人和全世界競爭的可能性,真的非常對不起下一代。結果卻反倒過來說,下一代是草莓族,這是多麼虛偽的成人!
譬如國際化,像安德列在議題討論裡是非常國際化的,但他的國際化不是我教的,他們的國際化是自然而來的,讀幼稚園的時候,學校裡頭可能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是外國人;讀小學的時候,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是外國人,一路走來,假如你隔壁的孩子是伊朗人,你就認識了伊朗,如果是阿富汗人,你就認識了阿富汗,國際化是這樣來的。
但是我們台灣的問題,當這些虛偽的成人、決策者手上掌握權力,用各種的理由,使得我們環境裡頭的外國人越來越少,外資一個一個走掉,外商一個一個走掉,我們的孩子也因此失去國際化的環境。



這些虛偽的掌權者,真是太可惡了!
問:有篇文章把十五歲到二十四歲這一代定義為「Me-Generations(我的世代)」,但我認為,其實每個世代都是「Me-Generations」,因為每個世代都是獨特的,時空環境都不一樣,而每個世代也有重疊的地方,世代交替會產生傳承和衝突的問題。你認為我們該用什麼角度來看世代交替問題?
答:我不敢給任何人建議或引導,我不認為我是一個典範或是成功的母親,這本書也不是一本親子書,而是一本人生學習筆記。書中描述我那麼多糗事,那麼的不知所措。
我只能說在我遇到困難,處理問題的過程裡頭,有兩個比較深的感覺。第一、我們四、五十歲的人太容易自以為是了!自以為自己懂得多,自以為我做的都是為你好,但其實這是一個多麼大的暴力,你憑什麼認為你懂得比他多?他們的世界是那麼不一樣的世界,你怎麼知道他和同儕之間的事?你怎麼知道全球化和網路對他們未來所帶來的影響?我們都無法預測,那你憑什麼認為你的經驗就可以強加在他們的身上。所以我有一點強烈的感覺,我們這一代的人應該要把自己放低、放空,從頭學起,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外國人,然後你從頭認識他們的外族文化,我覺得要有這種徹底的認識。
另外,對於二十歲這個世代,我有深刻的感覺。我現在五十五歲,我對七、八十歲的父母親,有著滿心的疼惜,想追回與他們相處的歲月,因為他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但對於年輕人,也許不需要等到五十歲再回頭了解父母,何不現在就把鑰匙交到你父母手裡,引導他們了解你,教他們如何進入你的世界,這是青少年可以主動出擊的事情,不用等到父母親八十歲。
就像安德烈給了我一把鑰匙,去開啟他的世界,雖然他沒有讓我全部進入他的世界,但他很難得的對我開了一條縫。
問:書中提到安德列經歷了「iPod事件」,你是怎麼教道他獨立思考判斷?
答:iPod故事是主角的iPod被沒收了,他氣嘟嘟的回家,有一種父母會說:「你要忍受,不然你會被老師記過。」另一種父母會說:「你一定要去爭取自己的權益!」但我兩者都不是,我覺得如何處理面對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學習思考的過程、如何得到結論。

我根本不認為我應該教他「你一定要去爭取!」,我教他:「你先把校規拿出來。」這才是做事的態度,要先有所根據,不要一頭熱或是滿腔熱血,先把校規拿出來,下一步再去批判,最後做出判斷:「如果去爭取的話,會有什麼後果?」看自己能否承擔後果。這才是我採取的教育方式。
假時他的結果已經有了結論,如果很不錯的話,我不會說話;如果有漏洞,我會再挑戰他,再丟問題給他,這樣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問:天下父母心,看到兒女受欺負,一定會感到相當心痛,巴不得立刻跑到學校去爭論。
答:的確現在的台灣就是這樣,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父母會衝到學校打老師或是告狀等等,但我覺得,父母要放慢腳步,讓孩子自己站起來去思考整件事情的過程,讓他自己去處理,過程中就是一種學習,為什麼要剝奪他學習的過程呢?
問:每當談到下一代年輕人的競爭力,「困境與生路」是最常被引用的話題,你覺得台灣的青少年,有困境和生路的問題嗎?還是這其實是每一代、每一個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
答:我覺得台灣青少年的環境比別人吃虧,一直受到政治的影響,我們以南韓為例,南韓沒有被國際孤立政治封鎖,有國際會議會到南韓開會、國際元首會到南韓訪問,南韓孩子的成長過程,自然會在報章雜誌上閱讀到相關新聞,每天一點一點累積國際觀,他們很自然生活在國際社區裡,對於世界的認識也是在日常生活裡平平淡淡的累積。
再以香港的孩子為例,去年的WTO部長級會議在香港舉行,當地的孩子就會知道WTO的相關議題,如果再加上學校的教育很好,老師也會和孩子們討論WTO話題,自然而然可以培養國際知識、國際觀點、國際概念。
但這些對於台灣的年輕人而言,是被剝奪的,一方面是被剝奪在自然環境中培養國際知識、國際觀點;另一方面因為在這個不正常、被孤立的環境裡,爭權奪利的政治人物,又利用這樣的情況來大作文章、炒熱議題,我覺得台灣的青少年是陷入特別的困境,這樣的困境在大部分的國家是沒有的。

因為如此,我常跟我的學生說,青年人一定要了解那些爭權奪利的成年人是在害你們,千萬不要相信他們說的事情,一定要自力救濟把自己的視野打開,例如:用英文上網、每天閱讀國際新聞。
這些在檯面上的成年人,實在太對不起我們的下一代了!我們真的很對不起年輕的這一代,國家變成這個樣子,真的很對不起他們。
問:您覺得台灣的年輕人優勢在那裡?
答:我覺得台灣的年輕人相對於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等地的年輕人有文化的優勢,台灣在華人世界裡是最知書達禮的社會,台灣有優厚的文化本錢,這種基本文化素養在華人世界裡台灣是最高的。
所以年輕人要了解自己的劣勢、困境何在?利用文化優勢試圖打開自己的眼界,相信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台灣的年輕人其實很聰明,我從清華的學生身上了解,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一定會比我們更優秀。
問:藉由與安德烈對談之後,你覺得更認識安德烈了嗎?
答:對,我想我們彼此都更認識安德烈了!我也覺得非常的感恩,因為你真的無法預期或期待一個二十歲的人願意和你做這樣的溝通,三年六個月的時間是相當長的。
尤其在那樣的過程中,我覺得要對讀者百分之百的真誠,所以我絕對不會去改寫安德烈的文章,我只是純粹翻譯,只有當我認為文章裡頭有些部分讀者看不懂,或是邏輯不縝密的時候,我會和他討論,討論後他自己再改寫,我再翻譯,我絕不會去改寫他的文章,所以他寫出來的文章完全不是我的東西,百分之百是他的東西,這樣的過程真是非常的寶貴。
總結:
很多人對於下一代有很多的要求,其實這些東西是不必要的,因為你給他的東西不見得是他需要的;未來他們要面對的問題,是我們想像不到的問題;未來他們所需要的工具,也是我們想像不到的;未來他們所要面對的環境,更是我們無法給予的。
試著去了解他們?不要給予過多的要求或苛責,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創新的能力,其實才是最重要的。
龍應台與安德烈,這對身處不同文化背景的母子檔,在實際相處上產生的火花,母子間的智慧對話,在問與答、自省思與溝通間,呈現了兩代之間的有趣反差。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嗯^^

完全了解。

這就是生命的艱難,與隨自覺加深後伴隨而來的哀樂相生.............

我可以要求野性難馴的自己拒當條狗!

卻從不敢以此責難朋友!

只因我深知箇中之不易,非紙上談兵之空論就可虛誑過去。

所以只能哀矜勿喜,並對仍願在世俗狂流中力保純真的友人,心存勉勵!



今日在課堂上連續細看了所贈《不能說的秘密》影片兩次!

是部有內涵的好片!

牽動我很深的感觸!

決定藉這片跟學生好好傾吐一下

片中看似魔幻
實則再寫實不過的
孤獨與憂傷...................



有機會再跟妳聊聊我看出的心得^^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空屋情人>

女主角生活在婚姻的暴力之中,華麗的家對她來說有如一個衝不破的牢籠,直至她遇見男主角。

男主角的身分神秘、行蹤詭譎,每天騎著一輛BMW的機車遊走於城市的高級住宅區。只要那個房子的主人不在,他就會利用高明的開鎖技巧進入,但他這樣做不是為了闖空門當小偷,而只是想在空屋裡過生活。空屋就是他的家。

他把屋子當成自己的家,修理壞掉的物品,替盆栽澆水,清洗衣服並折好,在屋裡角落拍照後睡上一晚,第二天早上離開,繼續尋找下一個空屋。一天男主角進入了女主角的家,意外被看到打得楚楚可憐的她,他用高爾夫球狠狠教訓了那個的丈夫,然後帶著她離家出走,在一家接著一家的空屋之中,展開了奇妙的愛情之旅……。

兩人的旅程中,有被主人發現後的痛打或倉皇離開,最後因住進一間有著猝死老人的空屋而誤會被捕,女主角因無具體的犯罪證據而由丈夫帶回,但男主角卻因女主角丈夫的恨意而入獄。
在獄中,男主角一直利用各種方式讓警察無法發現他的存在,但最後他成功了。出獄後,他回到曾住過的空屋,卻沒有一個人發現他。最後,他回到女主角的家,與女主角和丈夫過著只有女主角才看得見他的生活。

導演想表達的是現代人對於家的疏離,情感的稀薄,與一間空屋無異。而藉由男主角明明是存在的實體卻可以不被發現的與女主角一起生活,也表達了如果你不能真正瞭解你身邊的人,即使他整天在你左右也與不存在無異。
在片中最後一幕是男女主角站在一個體重計上,但是體重計的指針卻為零,與電影最後一幕的字,頗有相互輝映的效果。

「沒有人知道我們身處的世界,是現實還是夢。」

































































<時間>
劇情描述世喜和智宇是一對交往兩年的戀人,可是世喜總是覺得自己不再有魅力,深怕智宇會愛上其他女人,於是她決定去整容並且毫無預警的消失。
當世喜以新的面貌和身份重新和智宇交往時,她卻發現智宇依然愛著整容前的她,所以她決定告訴宇一切的真相,卻在說出真相後,因為智宇的不諒解和衝突中,發生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這部片以整容這個聳動的議題為故事主旨,進一步帶出戀人之間的愛情因時間的關係產生的變化,片頭以特寫鏡頭呈現手術刀、 針、 線在臉上縫縫合合、劃線、填塞等等真實的整容手術過程,讓人體驗到女性為了愛情對抗時間所做出的勇氣和犧牲,但也不禁產生疑問,選擇這樣留住愛情真的有用嗎?
  片中男女主角,在整容後所營造出神秘懸疑的色彩氣氛和情節,以及設定許多場景在"雕刻公園"裡,細看公園裡外表殘缺不全但又具備美感與藝術價值的雕像佇立,彷彿和整容過後的女主角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她就像是一座稍微觸碰就會碎裂的美麗雕像,外表看來更美麗迷人,但她的心中卻已經殘破不已,充滿著謊言和矛盾的愛情又怎會長久?
導演在這部電影的心靈層面,上給予觀眾和戀人最直接最殘酷的衝擊。片中女主角的行為,證明愛情真的足以令人發瘋發狂、喪失理智,但愛情不能像做整容手術一樣換張新的臉孔就能重頭來過,這種病態的想法,只會給愛情帶來毀滅和悲慘的代價。
不過在真實世界裡,我們大多時候也是受到對方的外表吸引才進而交往的,時間能證明一切,也許只是證明了人都會慢慢厭倦,而導演以整容的題材,拍出時間對愛情的殺傷力,但真正扼殺愛情的不是時間,而是變質的人性。愛情也有所謂的保存期限,隨著時間的流逝,愛情也悄悄地隨之遠去,起而代之的是心靈的契合,憑藉外表的改變並不能讓愛情通過考驗,想要抓緊愛情,對時間的考驗都沒信心,對於膚淺的美貌我想就更不用說了,更何況愛情若要靠著欺騙及不真實的外表才能維繫,那又怎能算得上真愛呢?


















與星星同在
與雲朵同在
你無法想像比這更美的宇宙了………..

寧靜乍現~~美麗的靜心村

佔地40英畝,蒼翠繁茂的園區是個熱帶性綠洲,無論裡外,自然的景致與21世紀現代化的優美建築彼此和諧地錯落。白色大理石築成的人行道、優美典雅的黑色建築、四處可見的豐碩綠葉以及奧林匹克級的游泳池,這是一個你能夠把時間拋在腦後的美好地方。

在這裡,你就只是放鬆下來,同時享受著與來自100多個國家、各種不同年齡層朋友的相逢。在此,你可以選擇做些麼活動,或者就只是休息、游泳、靜心,或是,乾脆什麼都不做,只是「在」。你也可以學習簡單的奧修動態式靜心,這是為現代人過度使用的頭腦,和承受各種壓力衝擊的身體所特別設計的技巧。

在社區的多元大學裡所提供的個案治療與團體活動更是滋養你的身心靈,在這裡有多種身體工作、按摩個案、為期數天到數週的工作坊、團體活動與訓練課程等等,而所有的活動設計都是為了幫助你更覺知你自己。

或者,藉著這個機會學習新的生活技巧,並將這些方法帶回日常生活之中,既使是在最繁忙的工作環境中,仍然可以幫助你保持放鬆。
放鬆的訣竅就是覺知,成為一個具有敏感度的觀照者,觀照著內在和外在所發生的一切 — 這份內在的寧靜,我們稱之為「靜心」。

儘管我們每一人都必須單獨地走入這條道路,但和其他人分享這個過程是更有支持性、更有樂趣的。不論是在白天或夜晚的各種活動 —嘗試一些新的靜心技巧或享受夜晚的舞會、廣場的咖啡、觀賞或參與生活化的戲劇演出,或者就是去看一場電影。
所有這些獨一無二的環境,是透過覺知、幽默感和慶祝所創造出來的,是在這裡的每一個人共同投入、參與所呈現的。

每年都有上千人造訪這個舒適、美麗的靜心勝地 … 這是一個你可以長期駐留的優勝美地,附近有價廉簡潔的旅館,社區內有素食的自助餐廳、靜心大廳的靜心活動是免費的。

這兒的氣氛就如神話一般。

在這個理想的環境裡,你會遇見你所需要的,不論是在情緒上的,身體的,以及精神上的的需要都在這天堂裡相遇、相融。建議每個人花幾天的時間造訪這個地方,在美麗的園間四處走走,這裡到處充滿了友善的人們。」


<靜心者的分享>
  找回失落的身體,不同於生活中的日子,憂慮、失敗及不真實感,總覺得活在邊緣的感覺,那是我從來沒有的經驗。
  讓思緒沈澱下來,那就是靜心,丟掉包圍著我們的壓力、緊張,幫助我們吹掉周圍的垃圾、身體裡的障礙,清洗掉這些東西。










「嬰兒潮世代」vs.「輸家潮世代」
  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過得比自己好,也相信隨著時代進步,下一代會有更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讓很多人意外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新世代年輕人的日子,過得比上一代更艱難。
  一向以來,我們目睹人類在科技、經濟、醫學不斷成長,因此把進步視為理所當然,順著「好還會更好」的假定,總認定下一代必然會過得更富裕更享受。可是現在國際間的趨勢顯示,年輕世代面臨的挑戰其實更加嚴酷,生活負擔也將會更沈重。
  最直接的因素是全球化,在產業條件可以全球流動的情況下,工作機會是以全球為競爭範圍。換句話說,要找工作,不只得打敗在台灣的競爭對手,還必須贏過印度、捷克或韓國的年輕人,算算人口比率,恐怕只有金字塔頂端那百分之幾的人才有這個本事。
  除了工作機會全球跑之外,全球化的另一個影響,是導致薪資向低處拉平。當企業主能以低薪在越南找到人力時,就不會願意付高薪聘差不多技術等級的人。因此,最近在工業國家的一個普遍現象是,企業獲利紛紛創下新高,CEO個個拿天價高薪,一般勞工的薪資卻始終原地踏步,望著愈來愈高的物價和房價唉聲嘆氣。
  於是乎,在歐洲、日本這種社會福利好的國家,出現一種依社會資源劃分的「代溝」。戰後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享受了高度就業及經濟起飛後,現在已經步入退休潮,開開心心地享受優渥的老人年金,而且拜醫療進步之賜會活得很久,年金也會領很久,而產生的財務負擔,全壓在人口愈來愈少的下一代肩上。
  相反的,下一代的年輕人除非是頂尖菁英,否則要嘛很難找到工作,要嘛只能屈就於低薪或打工兼職,因此收入往往還比不上老爸老媽。德國勞工為了保住工作機會,以免工廠外移到東歐或其他地方,只好同意不加薪而延長工時,等於實質減薪。法國在1975年時,30歲的人賺的比50歲的人少15%,現在則要少40%。1975年時,大學畢業兩年了還在失業的才6%,現在是25%,四個年輕人裡面就有一個沒頭路!
  世界各國許多企業為了省錢,索性大量裁員,以兼職或派遺人員來取代,南韓和日本等國都有種情況,日本現在兼職人員比率已高達三分之一(1992年時只有20%)。這樣的工作缺乏足夠的保障,薪水也低,年輕人可能在一個個低薪的打工中,度過職場最重要的學習成長階段,將來年紀一大,會更難找到長久而有發展性的工作,以致於陷入難以掙脫的經濟弱勢泥沼。
  眼看著上一代的「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好處撈盡,自己卻錢少擔子重,自然一肚子怨氣,有人於是以「輸家潮世代」(Baby Loosers)來形容這個時運不濟的新世代,說他們是嬰兒潮製造出來的輸家,似乎也不為過。德國則有「Generation Intern」(實習世代)之稱,因為愈來愈多年輕人願意以無酬實習的方式工作,無非希望以實際的工作表現爭取受雇的機會,但往往只換來失望甚至絕望。
  因為年輕人的經濟能力萎縮,為了精打細算,許多只好一直窩在老家靠爹娘養。1976年時,英國首次購屋的年齡平均是26歲,如今是34歲。現在24歲的法國人有65%還和父母住,幾乎是1975年的一倍。而在義大利,30到34歲的人,也有45%還在老家承歡膝下。
  全球化的競爭會愈來愈激烈,所以,現在做父母的絕對要有憂患意識,不要光顧著讓孩子快樂學習,而疏忽了對下一代智能與意志的鍛煉。他們將來要打的仗可不輕鬆,如果不及早完成武裝,將來恐怕不是父母拖垮孩子,而是孩子拖垮父母呢。
<中時電子報.網路主筆室.張慧英>




If you couldn’t turn,

How far would you go?
人生永遠都要記住一件事,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原點。






來不及感覺-忙
來不及珍惜-盲
來不及後悔-茫
錯到無可挽回,即使後悔也回不了頭,進退維谷只帶來不知何去何從的憂傷。






滿目山河空念遠
不如惜取眼前人
活在空幻的明天,不如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人、事、物。









--教育的未來~DO YOU KNOW

你知道嗎?
量變有時真的會造成質變
在中國,如果你是百萬中取一的菁英
你至少有1,300個勢均力敵的競爭者
在印度,你則會有1,100個競爭者
在中國,智商排名前四分之一的人
比北美洲的總人口還要多
在印度,這則是智商排名前28%的人數
對全世界老師的意義:他們的優秀學生比我們所有的學生還要多
你知道嗎?
全世界最多人說英語的國家
不久之後將會變成中國
如果今天的美國把每一個工作都外包到中國去…
中國還是會有勞工過剩的問題
在我們播放這個影片的同時…
美國會有60個嬰兒誕生
中國會有244個嬰兒呱呱墜地
印度則有351個嬰兒出生
美國勞工部估計,現在學生,未來在換第14個工作時,大約在38歲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調查…
四分之一的工作者,在目前的單位工作不超過一年
二分之一的工作者,在目前的單位工作不超過五年
美國前教育部長 Richard Riley 認為…
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十種工作,在2004年時根本不存在
我們必須教導現在的學生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
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
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猜猜看這是哪個國家
•全世界最富有
•軍力最強大
•世界商業金融中心
•最好的教育系統
•世界的創意與發明中心
•貨幣是世界的標準金融規範
•最高的生活水準
是美國嗎?
不,在西元1900是英國(不到五十年,世界最強的頭銜已經更替)

你知道嗎?

以網際網路覆蓋率來說
美國是全世界第20名
盧森堡剛超越美國…
任天堂光在2002年就投資一億四千萬美金進行研發
美國聯邦政府花在教育研發上的經費還不到一半
美國2006年結婚的新人中有八分之一是在網路上認識的
交友網站 MySpace 在2006年9月時,有一億六千萬個註冊使用者
如果 MySpace 是個國家,那麼它將是全世界第十一大的國家(介於日本和墨西哥之間)
MySpace 的每個網頁平均一天被點閱30次

你知道嗎?
我們生在一個十倍速爆炸成長的時代
每個月 Google 必須處理27億次搜尋…
在「B.G.」(Google誕生前)的年代,人們到底向誰問這些問題?
我們每天傳輸的手機簡訊數量已經超越了全世界的人口總數
今天,英文字彙數量大約有五十四萬個…
是沙士比亞誕生時的五倍
3000本?
這是美國一天出版的新書數量
根據估計《紐約時報》一週所包含的資訊量…
比十八世紀一個人一生可能接觸到的資訊量還要多
根據估計,今年全世界會製造出1.5X1018byte的全新資訊
這大約比人類在過去五千年所製造出來的資訊還要多
新的科技知識大約每兩年就會成長一倍
對正要就讀大學的學生來說…
他們前兩年所學的知識,在三年級就全部過時了
根據估計,這些資訊在2010年時…
每72小時就會增加一倍
NEC 和 Alcatel 不久前剛測試成功第三代光纖…
這些光纖每一條每秒傳輸量是10兆位元
也就是說每秒傳輸1900張光碟
一億五千萬通電話
這個傳輸容量目前每六個月就成長為三倍
估計未來的二十年會以同樣的速度持續成長
這些光纖都已經鋪設好了
提升速度只需要修改端點間的轉接器
換句話說,成本接近於零
未來的電子紙將會比真的紙還要便宜
2006年全世界賣出四千七百萬台筆記型電腦
一百美金電腦計畫準備每年製造五千萬到一億台筆記型電腦
給低度開發的國家的孩子們使用
科學家們預測2013年建造的超級電腦將會超過人類大腦的運算能力
到了2023年
現在的小學一年級學生正好23歲
當他們準備投入職場時…
那時,售價1,000美金的電腦就可以超越人腦的運算能力
雖然,超過十五年以上的科技發展很難精確推估…
科學家認為,西元2049年時
售價1,000美金電腦的運算能力
就會超越全人類的大腦運算能力總和
這代表了什麼?
轉變  正在發生
既然你已經知道了…
然後呢?

因為這世界演變的快速已經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本來應該要引導、協助新的世代面對這個劇烈變動的世局。但我們武器配備落後、訓練薄弱,更有各種各樣的強大的敵人虎視眈眈……我們和這些新的世代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確實,驚天動地,以十倍速爆炸成長的事件正在發生。傳統的學習與教育系統都面對了最嚴苛的挑戰,對企業的忠誠度降低、對科技的依賴度增加,科技的進步又讓不會使用科技的人更加弱勢和絕望。

唯有跳躍性思考的創意才能夠迎接十倍速變化的世界。孩子們擁有結合包容和遠見的創意,才能看穿下一個世代的循環。線性按部就班的思考模式已經趕不上整個世界局勢的變化,唯有跳躍、不受傳統規則束縛、激烈變革,直接得出結論的創意訓練才能夠及時提出解決方案。


30歲,你最在意什麼?
是臉上多了幾條皺紋?是身材胖了幾圈?

外表,不能決定你在M型社會裡的競爭力!

你該在乎的,
是怎麼掌握成功關鍵,晉身富裕階層,
成為薪資超越同儕百倍的菁英!

松下幸之助、比爾蓋茲、本田宗一郎…
這些世界級經營者,
都是30歲時抓住潮流,開創事業基礎的企業家。

30歲,他們邁向成功大道了!
你呢?

日本首席管理大師大前研一說:

真正的職場菁英,
都能在30歲時展露才華,
佔有業界一席之地。
如果30歲不能出頭,
磨練再久也無法成為優秀經理人!

不滿30歲,怎麼做才能領先同儕?
過了30歲,又該如何迎頭趕上別人?

不想當M型社會裡消失的中產階級,關鍵是……

新時代的生存法則=即戰力

擁有技術的專家和擅長管理的通才碰到環境改變時,
往往失去應變能力。

具備即戰力的專業者正好相反,即使在陌生的新環境裡,
也能發揮超強的判斷力和洞察力,找出正確的方向。

能存活的不是專家(specialist),
也不是通才(generalist),
而是具備即戰力的專業者(professional)!

即戰力的關鍵
──語言力、財務力、問題解決力

◎語言力
 一口流利外語,
 輕鬆立足無國界經濟圈

◎財務力
 培養金錢概念,
 積極投資晉身經營高手

◎問題解決力
 訓練邏輯思考,
 成為企業最需要的人才

快速培養即戰力的方法:
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大前研一的學習方法,是每年訂定一個主題,
集中火力研究相關資料,提出各種假設,
接著再前往當地訪察政治人物、企業經營者,
並且在街上觀察來來往往的行人,
重覆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時時刻刻動腦學習,
別被直覺、經驗牽著鼻子走!

隨時擠出時間,汲取即戰力

老是覺得沒空學習嗎?現在開始,你可以這樣做:

◎減少到餐廳享用美食,加快用餐速度。
◎少坐在酒吧和同事說上司的壞話。
◎假日不睡懶覺,早些起床學習新事物。
◎買同款式不同顏色的衣服、鞋子,避免浪費考慮
 如何搭配的猶疑時間。

總之,別做、別想無聊的事!

從現在起,放棄讓子女、國家保障退休的念頭,
每天磨拳擦掌練就實質的即戰力,
決定自己的人生吧!
              ──大前研一

<課堂補充>

適應網路時代的資訊能力--善用網路,結合商機。
美感能力—創造無可替代的風格,提升生存能力。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文課專題製作


 指導老師 朱志學老師


















報告人    進修部 觀一甲 何美貞9582111
001
至高無上的功夫必精簡
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貫通所有能力的關鍵在思考組織能力。
「思」是最基礎的功夫,捉住重點來表達。



002
一個人學了無用東西是浪費,
整個社會都學就更是極大的浪費。
所有會被遺忘的,或是在生活中不再有用的,都是一種浪費。



003
我們在學校所學的有十之八九是浪費的。
在學校中學習用來考試的課程,考試完畢後便不再有用,這是一種浪費。



004
成功的教育能有效地提供人生的裝備,同時令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人生,
生敗的教育不能有效地提供人生的裝備,同時令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浪費人生。
成功的教育,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到真正有用的知識,是一種心甘情願的快樂;失敗的教育,沒有學習的熱情,沒有熱情就沒有動力,在學習中忍受痛苦,這是無效的學習,且浪費人生。






005
決定人生是否成功、是否幸福,
箇中可由自己掌握的最基要關鍵,
簡言之就是-言、思、品。
文字高手的背後是思考力的高手,一個有思考力的人可以做到不為人惑,也是孟子所說的不動心-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選擇自我,這就是尊嚴。


006
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
美是一種感覺,不一定要有錢才買得到,美也沒有絕對的標準,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美的特徵,也能有實踐美的方式,活得有質感,美得有品味。


007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投入你身邊真正想做的事,去愛你身邊真正想愛的人,就是幸福。


008
一切真實的關係,只能發生於靈魂與靈魂在深處的相遇。
真實與虛假的關係,判別的關鍵在於真心。


009
You make me want to be a batter man。
你使我想要成為更好的人-因為愛一個人,使自己為了他而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010
You touch my soul。
你觸動到我的靈魂,真正能相知相守的人,是可以觸碰到彼此的靈魂,有時不需要言語,只要一個笑、一個眼神,便能懂得,這是一種美好幸福的感覺。



011
人與人的關係不脫二種,一個是我與它,一個是我與你。
我與它,是一種利用的關係,不放任何感情的。我與你,是一種相互信任、真心對待的關係。



012
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覺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不仔細的看待人生的每一段時光、每一件事情,這樣的人生是盲目沒有意義的。



013
我絕對不讚成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擁護你喋喋不休的權利。
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的權利,儘管意見不盡相同,對於
不同的意見和聲音,給予相對的尊重。







014
名成利就的因素當中,只有個人的努力可由自己掌握,
先天的條件和後天的運遇都不由自己掌握。
一旦以名成利就為人生成功的標準,
絕大多數都注定了是人生的失敗者。
另一方面,任何正常人原則上都能夠掌握智慧逍遙的法門,
問題只在於自己肯不肯認真實踐,
只要以智慧逍遙為人生成功的標準,
沒有正常人注定了是人生的失敗者。
先天條件和後天的運遇都不是我們可以掌握,有人幸運、有人不幸,個人努力可以由自己掌握之外,選擇自己走什麼樣的路、過哪一種人生也是由自己決定的,端看你要的是什麼,不要把遠不可觸及的目標當成自己人生的標準,而對於自己的生活常懷知足的心,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裡成為一個掌握自己人生的成功者。

015
在每天的生活當中,我們都會面臨抉擇,並應對其負責。
同時,我們並沒有察覺到這些抉擇會將我們導入某些方向,
對此我們可說一無所知,只有在日後回顧一生,我們才能明瞭,當時作下的某些抉擇,具有的決定性。
偶然總叫我驚歎不已,我們的行動常與偶然相連繫,
從許多情況下我觀察到這點,在我個人生命經驗裡,
我知道它所扮演的角色,當你思索著一個人為何有某種命運時,應探究其根源,於是發現了偶然的重要,過去所生的事,
對現在具非比尋常的涵意。
我們的生命中有許多的偶然連結而成,偶然的看到一本書,牽引著你進入某個領域;偶然的認識一個人,帶你進入一個全新的生活;偶然的一個念頭,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而有了不同的態度….,許多改變,在當下是沒有感覺的,當時間一點一點累積,回顧之際,才能發現,這些選擇,很多時候是因為一個偶然所產生的影響。



016
看那從來不曾被真正看見的-第一流作品。
第一流的作品需要用心感受,大多時候人們會隨波逐流,而忽略了用心 
去發現和欣賞真正的一流作品。



017
唯女子與子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論語裡頭的女子與小人是指婢妾與僕隸,太親近了,他們就不知謙恭,太疏離了,又會引來他們的不悅和怨恨;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也是這樣嗎?太親近的人,就會忘了應有的禮節,而太過疏離的關係,冷淡得談不上交集,洽到好處的份際,是很難拿揑的。



018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賈寶玉的這句話講的是男女關係,推及人生的各層面,一樣是有著人生智慧的,以物質生活來說,把這充滿誘惑的世界當成弱水三千,而我們只求溫飽的一瓢飲,便可以拋卻許多煩惱;對一份感情、一件事、只求專一的精神,便可產生無可取代的巨大力量。



019
布衣菜飯,可樂終身
 沈復和陳芸夫妻不被貧窮的生活擊倒,卻能知足而自得其樂,享受生活的情趣,這樣不在乎物質生活的貧乏,是來自堅貞飽滿的感情,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的說法,是不適用在感情深厚的夫妻身上的。



020
生命會自尋出路
生命的奧妙於生命會自尋出路,不論生命在如何的困頓環境中,只要經得起考驗,生命會自尋出路,找出延續的方式,那種絕處尋求生機的卓絕,也同時印證了生命的可貴。





021
試上高峯窺皓月
偶開天眼覷紅塵
可憐身是眼中人
努力的攀到了高峰,希望能一窺明月,但卻看到了人間萬丈紅塵的真相,也看到自己身為經塵中勞苦的一員,即使已經爬到了高處,仍然無法向更高的境界攀升,無法跳出紅塵的無奈。





022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大多數的人都有這樣的感歎,在汲汲營營的人生裡,我們只能為五斗米折腰,不知何時能停,何時能真正的為自己好好的生活,在這個講求現實與物質的社會裡,金錢和慾望似乎比理想和道德更能主宰人心。






023
小人營餱糧,墮網不知羞
我亦戀薄祿,因循失歸休
何必論賢愚,皆是為食謀
誰能暫縱遣,憫默愧前羞
  這是一個功利及現實掛帥的社會,大多數人窮盡氣力為求物質生活的享受,忘卻心靈的充實及道德的修養,蘇軾以這首詩來諷刺並自省,我們的社會中一樣充斥著為了富貴而作奸犯科仍大言不慚的人,這樣的社會這樣的人心,也該好好的反省和淨化。























一種純淨而不可描述的希祈
驅迫著我飄蕩過叢林和原野
而在盈眶熱淚所凝成的霧裡
我感覺到
有一個世界
為我而升起
為我而存在        <歌徳>

 在巨大的精神世界中,內心有一股激情,不摻雜任何利益及複雜考量,只是一份純淨的熱情,放聲高歌心中天堂。























◎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殘疾人藝術團編舞老師 張繼綱
絕不要讓觀眾因為同情你們的殘疾、憐憫你們的殘疾,
流下了眼淚,就忽略了你們對美的追求。不管你是殘疾
人藝術、特殘藝術,畢竟你是藝術,一定要靠藝術自身
的光芒,贏得觀眾的喝采和鼓掌。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呈現在大眾眼前的是非比尋常的演出,這樣的演出即使是正常的演員都需要投入大量心力才能完成,而這些盲、聾、肢殘和弱智的演員,相當然需要耗費正常人之十百倍心力才能有這樣驚人的成績,所展現出來的藝術魅力與價值,絕不是因為他們是殘疾人而獲得的,而他們挑戰藝術的精神,令每一個觀眾感動及陶醉。




















陳凱歌在《和你在一起》一劇,要說的是愛和感恩。
  一開始,我們看到有主人翁劉小春,三歲開始學小提琴,五歲開始參加比賽,成績總是數一數二,雖然他爸爸只是一個叫劉成的鄉下廚師。
  劉成為了孩子,從北方鄉下到大都會生活;為了孩子,不斷參加比賽;為了孩子,放棄步上軌道的事業;為了孩子,辭工帶著全副家當上北京。劉小春幾乎是劉成生命的全部。
  劉小春第一次上北京就拿了個第五名,他爸爸高興得什麼似地,卻偷聽到一個落魄音樂老師說,劉小春應該拿第一的,於是劉成趕緊拉小春拜師,趕緊在北京找房子、找工作,直到他認為江老師又無法幫助小春擠上世界音樂舞台,他才快快辭退江老師,轉去求劉教授。
  這爸爸這麼緊張孩子的成就,真覺得他的勢利及不瞭觧自己的兒子,但知道小春的身世後,又不免驚歎劉成的偉大,結果劉小春在我們的不捨和不解中放棄比賽,再上氣不接下氣趕到火車站,只為了要讓父親明白,和你在一起,我的音樂才有生命,和你在一起,我的生命才有義意,和你在一起,我才是真正的小春,那一刻,我們也看到了父親眼中的瞭解。
而江老師出現時就開始誤解,誤解江老師是個懷才不遇又脾氣很壞的老師,不好好教琴叫小春替他照顧流浪貓和擦拭舊樂譜,誤解莉莉利用小春來拉琴打發寂寞的時間,但我們是否因為自己已像余教授那樣對世界已無感情可給,所以才誤解,才懷疑?
誤解愛,懷疑人的愛,懷疑世上還有感恩的人,是今天世界的寫照,結果孩子常常誤解父母的保護是約束,父母懷疑孩子不願聽話是叛逆。我們越誤解就越懷疑,越懷疑就越不敢接受愛和回應愛,即使這愛來自我們身邊最親的人,陳凱歌的戲就讓我們看見,世上還有良善,只要有人真誠地選擇和“你”在一起,一起面對生命起落,一起承擔生活遭遇,這就是愛,就像這部電影的標題一樣…...

縱使揚名天下,也不如和你在一起

024
在精神世界經歷既久
物質世界豪華威嚴,實在無足驚異
凡為物質世界的豪華威嚴的震懾者
必是精神世界的陌路人        <熟道陌路>

人想要活得有價值、有活力,就得勇於面對現實,今天的改變,是明天要承受的生活,你想過什麼生活,就得做怎樣的抉擇和改變。
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生活的基本信念,形成自己的價值系統,並做為個人生命意義的基礎,信念將在不知不覺中引導你的行事風格和品質。
人類的一切罪惡和苦難,都是因欲望而形成,因此調整自己的欲求,建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生命價值,成為精神生活的主要訴求,人為了活得有目的、有意義,在基本生活的需求之外,必須去實現人生價值,只有在精神世界裡,存才有價值,生活才能飽滿。














025
突然的開放,實際並不突然,
現在機會到了,可誰知道該幹什麼
紅旗還在飄揚,沒有固定方向,
革命還在繼續,老頭兒更有力量
錢在空中飄蕩,我們沒有理想,
雖然空氣新鮮,可看不見更遠地方
雖然機會到了,可膽量還是太小,
我們的個性都是圓的,像紅旗下的蛋
頭突然出來,是多年的期待,
挺胸抬頭叫喊,是天生的遺傳
心裡當然明白,我們是誰的後代,
無論行為好壞,內心還是清白
權力在空中飄蕩,經常打在肩上
突然一個念頭,不再跟著別人亂走
雖然身體還軟,雖然只會叫喊
看那八九點鐘的太陽,像紅旗下的蛋
肚子已經吃飽了,腦子也想開了
別說這是恩情,永遠報答不盡
我們不再是棋子兒,走著別人劃的印兒
自己想試著站站,走起來四處看看
現實像個石頭,精神像個蛋
石頭雖然堅硬,可蛋才是生命
媽媽仍然活著,爸爸是個旗桿子
若問我們是什麼,紅旗下的蛋      <崔健>
沉悶中的吶喊,控訴著紅色執政戕害人性的罪惡。共產風潮、階級鬥爭,到庸俗唯物主義,紅旗的幽靈產下種種蛋卵,帶給人民深重的災難,一整個世代的歷史與現實、壓抑與幻滅,無力和掙扎,全在歌中有深刻的批判。
026
要飄落的花瓣
是連一天都不會等待的

縱使盡一切的努力
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謝       <元曉大師>

大自然的定律,是明明白白的,人力所不能為的,就算是世間最有勢力的人、最強靱的植物,也都無法免去因緣的興謝,花是如此,情感是如此,生命中的一切過程也是如此。
  與其為情感的生滅而哭泣追悔,還不如把握當下,無悔的生活。
 


027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
情為何物?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俗給了負面的回答,因情生恨、因愛結怨比比皆是,大多數人不相信愛情,婚姻也不若以往堅定不移。
情是何物?感動多少世間兒女,大凡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的,人們往往從文學藝術創作中去尋找慰藉,以雁來比擬人情愛堅貞不移,自死不渝,每一句,都令人嘆息,那始終如一,堅貞不移,自死不渝,無怨無悔的情感,如今看來,也只能說: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人啊!
全民當業主 打造美感城市 <商業周刋>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哈佛校友會會長崔湧,師徒三代在《商業周刊》與哈佛大學校友會共同舉辦的「哈佛公益論壇」,就「台灣建築之美?」同台精彩對談,為台灣市容把脈。
一開場,夏鑄九教授以一個問號畫龍點睛,帶出「台灣建築之醜」以及「何以致醜?」的問題,漢寶德教授則是痛批「美盲!」要如何改變?夏鑄九談到知醜、保存才是改變的希望所在;漢寶德則希望從全民的美育教育開始做起。主持人崔湧也強調要靠市民自己,用投票、投資、參與來重塑我們的生活空間,讓醜小鴨有變天鵝的一天。以下是這場論壇的精采紀要。
夏:外國人、或離鄉很久的人經常會對台灣提出問題:「為什麼這麼混亂?」「為什麼這麼醜?」一位在哈佛做研究的朋友,他離開台灣幾十年沒有回來,結果他回來待了一、兩個星期,臨走的時候,跟我講了一句狠話,然後再也沒有回過台灣。他說:「台灣人的悲哀是住在台灣卻不知道台灣這麼醜!」
原罪:專業不足、炒地皮 造就不友善空間
今天談「台灣建築之美?」,各位一定要注意,這後面有個問號,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美?或者是你說他醜,那他到底是什麼樣的醜?
這是台北市政府的官方出版物(編按:指Taipei then and now),顯然是要給老外看的,台北兩個字不醒目,英文寫出來,然後他標題就告訴你,台北,喔,我們要蓄勢待發。台北市政府要給外國人看的官方出版物,而他完全沒有警覺到台北這麼醜!他這條市民大道,一條路要拉也拉不直,然後經過以後才發現,唉呀,都是各家後面,醜得不得了!發展局才開始動腦,這就是典型的台灣首善之區。
而中、永和大概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比香港還高,公共設施都不見了,因為都在城市發展的時候,炒地皮,上下其手幹掉了,那中、永和的綠地在哪裡呢?在這個馬路中間,用花籃吊起來的,還設計了一種澆水車,很高的,可以到馬路中間澆花,這真的是世界少見。
何以致此?這是一九六○年代之後,台灣特殊的經濟模型造成的結果——國家引領的快速經濟發展。
漢先生的文章說國外(發展歷程)要三百年、搞不好五百年,我們台灣五十年走完這個路,那怎麼會懂得美感為何物呢?可是現在我們又沾沾自喜,我們走了五十年,中國大陸走了二十五年,比我們還要快。
公共工程品質粗糙,對市民(的需求)沒有反應,我們的城市不是友善的都市空間。台北市到處都是(高架橋),黃大洲先生當市長的時候,自己也覺得不好看,把這些高架塗點顏色好了,塗點粉紫色、淺綠色,我看沒希望了,塗顏色沒辦法改善,塗蜜絲佛陀都沒用,基本上我著眼的是對市民不友善,壓力非常大,全世界少見。
規畫是官僚作業,秘密作業、炒地皮,結果不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該知道的人都不知道,這就是台灣過去的都市計畫。然後,形式化,卻無能面對地方勢力的干預,所以很長時間,台灣的都市計畫就等同於炒地皮。
戰後,台灣由美國引入的現代建築與都市計畫,對台灣而言,是沒有反身性的移植。反身性其實就是沒有深刻反省能力的,沒有機會看到自己是怎麼長的。
建築師自詡為個人主義式的文化英雄,但是呢,他又完全無能應付本來就複雜的現實。專業者能力不足,又偏偏缺乏人文主義。因此,整個人文學問就是讓人知道自己是什麼,具有反省的能力,所以我們才知道我們是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東西。我們技術訓練就是沒這個東西,技術人員就具備人文素養,這真是要人命。
出路:重美育、保存歷史 掌握自己的參與權
漢:台灣大部分建築是台灣的建築師設計的,大部分的業主也是本地人。所以我們一些美感不太高的建築師,跟一些完全沒有美感的業主,去設計出來的東西,產生剛剛夏先生說的那種情況,我們走到我們的環境裡頭,我們不覺得有問題,原因是我們完全對美感沒有反應,外國人看我們覺得很悲哀。
我現在年紀大了,唉唷,算了,大家對美感沒有反應也好,這樣以後也就不會這麼痛苦,我已經心死了,不管了,我心裡想,這樣也好,乾脆大家都不要管。
可是,如果是要找點希望,就必須從全民教育開始。所以這幾年我就不談建築,我根本就是談美育。現在要是有人找我演講,我就講美育的問題。過去我們常常講美育,但是現在我們的孩子在學校裡面念書,我相信已經聽不到美育這個字眼,現在的藝術教育已經不包含美育在裡頭了。
夏:一九八○年代的流行歌曲「愛拚才會贏」真像是城市的象徵表現。這裡,創造與破壞,是一體兩面;能量與醜陋,也是一體兩面。我們有錢,可是我們不要這個,我想台灣沒有人願意走回頭路,可是你怎麼辦呢?我們必須面對現實。
我覺得,表面來看,好像是政府該負最大的責任,我覺得也是,因為他們有最多的權力,集中最多的資源,他當然該負最多的責任。
但是更深的想,其實是我們自己要負責,他們也是我們選出來的,是我們投票、我們投資選出來的,只有當我們自己知道我們環境很醜,我們才有希望。假如我們還覺得沾沾自喜,那我覺得就像我們一開始所說的:「那真是最大的悲哀」。這個悲哀是你在這個地方,你活在裡頭,你還不知道,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很好。
國家要如何回應浮現中的台灣市民社會的市民期望呢?這些市民都是一般的小市民,他們只希望日子過好一點,生活環境品質要好,因為台灣是長居久留之地。
歷史過程是需要被保存的,甚至,這個保存還得是包容性的城市歷史,以及包容性的底層記憶的保存。
以新莊的樂生療養院為例好了,我相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指標。你看看,這些都是痲瘋病患者和全台灣各地來的學生,在文建會前面拉白布條,因為,新莊線捷運在這裡打架了(編按:指樂生療養院與捷運新莊機廠用地爭議),痲瘋病患者當年被關在這裡一輩子,現在他們為了保護家園,竟然組成一個團體來爭取他們自己的權利,這是我看過最動人的選舉。
天母的社區媽媽們,聽到陽明山上面非常好的礦泉(水流聲),她們覺得是天籟。當年日本總督把這個水引下來,經由中山北路七段,然後從明潭那裡一直送到今天凱達格蘭大道前面的總督府。現在,這整個自來水系統被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定為古蹟(即天母水管道),這就是這些媽媽們的努力。
這些才是希望之所在。不是像我們專家,也不是靠建築師,或是都市規畫,而是要靠他們,我們才有用武之地。
崔湧:誰應該為這件事情負責?其實,我們現在是一個非常民主化的過程,大家都在用選票和投資來塑造我們今天的城市,這也是漢先生文章很重要的一個延伸。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美感,自己都不在意,或者說,我們沒有辦法評估多花一些錢來保留一些古蹟,或是改善我們營造的品質,或是多提供一些公共空間,會帶給我們什麼東西的時候,當然你不願意投資嘛,所以也就不願意去保留古蹟,或保留這些我們歷史中間的一部分。
這是我們自己在投票——不論是用投資或是用選票——來決定我們的城市是長什麼樣子。尤其是在二○○○年之後,市民城市的雛形越來越出來,我們就有機會,更直接、更有效的去塑造我們的城市。我們都應該是業主,我們是掌握最後決定的人,我們的參與到底在哪裡?我們是不是早就已經放棄我們的參與權?
典範:在舊金山蓋新房 得經過公聽會同意
漢:我覺得一個成熟的社會,像舊金山,蓋房子是最困難的。你在自己的土地蓋住宅,都需要鄰居附近多少戶同意,如果公聽會不同意,房子非常難蓋。不是靠送個紅包進去給市政府的官員就可以過關的,這非常困難,需要市民都有一定的水準。
這個在台灣是不可能實現的。以中國人的文化背景來看,這個新房子根本沒辦法蓋,我並不是說我們很差,不是這樣,這是一個文化傳統的問題。
今天夏先生他講了這麼多,台灣要達到這個建築都市美感,是非常困難的。背景資料告訴你,那麼多原因,不光是國民美感素養的問題,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我們的文化裡頭有太多太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造成都市環境的混亂,有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跟民族性有關係,怎麼樣改變,真是非常的困難。
當然,我希望政府能夠推行美育,這樣的話,我們每個人都能變成非常有美感的市民。















028
Longuage has created the word loneliness to express the pain of being alone , and the word solitude to express the glary of being alone.
語言創造了寂寞這個字,用來表達因為一個人而感到的痛苦,又創造了孤獨這個字,用來表達因為一個人而感到的光榮。
<蒂利希>
一直以來,都以為寂寞和孤獨沒有什麼不同,原來孤獨是有
強度的,這樣一來,就算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完整的。
孤獨產生的力量,使人不再害怕一個人的寂寞。


029
深情者,即使獨行,仍是同行 <李天命>
對深情者來說,即使與他在這茫茫宇宙中相依為命的人不再相伴,他也認為他不是孤獨前行,在精神上仍然與他同在同行。



030
有的人你以為他一旦離去,你會悲傷欲絕,痛悔終生,結果並沒有什麼
有的人你以為他一旦離去,你會沒有什麼,結果卻悲傷欲絕,痛悔終生
許多人對感情的誤判,讓自己也令對方迷失方向,看不清感情的全貌,面對分離,才發現原以為恐懼失去,並沒有想像中的難以承受,而原以為不在乎的,卻在心上劃下永遠無法撫平的傷痛,而感情,在離得最遠的時候,看得愈真切。
031
人生而自由,但無時不活在枷索當中
人的一生不停的追求自由,然而又有太多的規律要遵守,對時時刻刻想追求自由的人來說,這些枷索或許很難掙脫,人生在世雖有許多限制,但人的意志無時無刻都可以是自由的,只要能學著超越外在枷索,做自心靈真正的主人,人生一定是自由自在的。



032
在這個世界,你就愛一種東西
你就在你愛的這個東西裡
把自己練到完美,練到無懈可擊
這樣,你學會簡單而嚴肅,你形成一種風格
唯你,獨有              <劉大任>
最能超越自己方法,就是不沉溺自我,塑造積極的態度,忠於一件事的完美,練就強韌能量,成就一種他人無可替代的風格,這就是成功。



033
Happiness = Setpoint + Condition + Voluntary activities
快樂 = 快樂起始點 + 生活條件 + 自發性活動
惹人煩惱的事一件一件地從心中清除掉,把令人快樂的事一件一件地找出來,把生活的重壓變得輕鬆一些,把生活的複雜變得簡單一些,找到自己想要快樂的、輕鬆的方式去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


034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人們往往太痴迷、太執著,名、利、情怎麼也放不掉。然而人生短暫、無常,執著又有什麼用呢?勸導人們要看破紅塵,放棄一切執著,喚醒更多痴迷的人們。

























035
我決定再度回到巴黎。只因為,想念這個城市。當然,當初並沒有想到,一個近似衝動的決定,會在我的生命裡,帶來如此珍貴且美妙的一個夏天。六星期的時間,我用一種輕鬆的姿態,動新認識巴黎。不再張開地圖,也不再有特殊目的地---只是讓自己沉浸在這個城市的懷抱,靜靜地讓故事自然發生。 <絲慕巴黎2>
郭正佩說:奧黛麗赫本在電影「龍鳳配(Sabrina)」裡從巴黎寫信給遠在美國的父親時,曾說了幾句動人的台詞: 
「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是形容自已彷彿正透過玫瑰色的玻璃看世界」-的法文說法。而這正道盡了所有我的感受。我在巴黎學習到好多事,包括一個更重要的人生密方。我學會了如何生活,如何親身參與這個世界,而不只是站在一旁觀看。也許你應該去巴黎。電影裡,迷人的奧黛麗赫本張大眼睛認真地說:「巴黎可不是為了換飛機,是為了換掉你自己,那就像推開窗戶,引進來……玫瑰人生。」
花了六個星期的時間,到了一個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可以得到了什麼?
那不僅僅是目的,也是過程。不僅僅是風景和名勝,也是心靈的成長,旅遊中最大的驚奇莫過在於歷史的巨浪中跟古人使用同樣的空間,走過歷史的長河,感受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在回憶中是甜美、是永生難忘的珍貴和美妙,美和成長之旅,充實人生。
不必替旅行編織太多理由,重視悠閒價值的人,會迷上深度旅行,讓人放下掛念,重新找回存在的動機,並且累積智慧經驗,一輩子裡,能放下煩憂,優雅從容的去旅行,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的夢
                <姜馨田.手語>

哪怕是一顆受傷的樹 也要獻出一片綠陰
哪怕是一朵殘缺的花 也想吐出全部芬芳.

姜馨田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當家主持,人們讚美她是「用手和微笑說話的美麗姑娘」。姜馨田剛進藝術團的時候就被作為主持人培養,經過長時間刻苦努力,2004年5月在韓國首次主持成功,她用舞蹈般的手語展現出聾人主持的特有風采。
每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表演,心中都有許多感動,他們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那一股生命力的堅韌,那樣的力量是讓人震撼的,用盡了所有的力量,努力的讓藝術更加完美,我甚至覺得,和一般社會上許多不求上進、自怨自艾、醉生夢死的所謂正常人,也許他們才是最健全的人吧。










楊麗萍情感語錄

☆除了舞蹈,我很平凡


☆我從來沒有擔心自己變老
我從來沒有擔心自己會離開舞蹈
我可以在任何地方起舞


☆舞蹈可以伴隨我一生
即使今後不在舞台上跳
我也可以在田野、小溪邊自己一個人跳


☆舞蹈是我一生的事
老了可以回到我的家鄉去,在河邊跳舞
我的舞蹈是為我自己跳的
所以舞蹈就我而言,永遠不會老


☆別人都以為孔雀舞就是模仿孔雀,姿勢好看就行
但我跳孔雀舞是一種信仰,是一種純粹的精神
那是模仿所不能達到的境界
別人替不了我跳孔雀舞
因為,他們唯獨缺少我對他的感情
就像信仰那樣,很神聖



楊麗萍在舞蹈的世界裏感受著快樂、迸發著激情。跳舞對於楊麗萍而言完全是自然賦予的。
楊麗萍自編自演獨舞《雀之靈》,她輕盈的身影和纖細修長的手指將孔雀婀娜多姿的藝術形象和靈慧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楊麗萍的舞蹈風格,最大膽和成功之處在於她的舞蹈大多源於自然和真實的生活。在楊麗萍的意識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實、最深刻的體現,通過感悟,她力爭用自己樸實的肢體語言去表現人類最美好的夢想。她的舞給人以超然、空靈、抒情而又自我意識強烈的印象,會讓觀眾進入到一個如詩如畫的意境中,更重要的是,她從不擔心沒有舞台,她的自信和為自己而跳舞的信念,深深打動每一個人。  








國文課專題製作


  指導老師 朱志學老師


















報告人    進修部 觀一甲 何美貞9582111



         失憶的城市
         愛情是唯一的出路………



劇情介紹 阿宏與小瑾是一對典型的台北市上班族,交往已經七年了。阿宏在房屋仲介公司上班,每天穿著廉價西服、騎著二手機車在台北街頭張貼售屋廣告看板;小瑾是服飾精品店店員,每天步出髒亂破舊的違章建築,搭捷運到東區優雅華麗的精品店上班。
阿宏白天上班,晚上在日式酒店兼差,藉機學習日文,並努力想要賺錢買好車、住好房,然後結婚、生子。但是他與小瑾連一起同居的房子都租不起,結婚生子的夢想如此遙遠,面對彼此生活中的矛盾,兩人經常吵架。
小瑾的家庭人口眾多又負債累累。老爸個性大而化之,整日遊手好閒。老媽靠債主昆爸介紹到醫院當看護工,生活與情感都依賴昆爸。大哥因案被通緝很少回家,卻把嗑藥的女友妮可和女兒柔柔丟在家裡。
阿宏二十七歲生日當天,小瑾偷偷替兩人訂了一間小套房,阿宏卻不領情,以兩人經濟狀況不好為理由否決了小瑾的提議,讓滿懷浪漫憧憬的小瑾,從沈睡七年的感情中突然驚醒。於是,她覺得應該分手了。接下來七天,就是他們分手的故事,也是每一段陷入絕境的感情,又重拾希望的過程。

導演的話【台北二一】源起於台北街頭一對坐在麵攤裡的情侶,他們是衣著光鮮的都會白領族,和周遭雜亂環境格格不入的兩人,沉默得看似在解決一頓午餐,實則在挽回一段感情。他們就是後來的阿宏和小瑾。  
  這是一個關於分手的故事,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情愛糾葛,而是純屬於市井小民的普通愛情,這樣的故事背景很簡單甚至隨處可見,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心領神會,主角長相平凡的就像剛與你擦身而過的路人,甚至這部電影不去談論愛情美好的開始,卻從它如何凋零講起,把我們愛情幻夢裡帶回現實。

正因為如此,反而更深刻感受到一種都會生存焦慮。在大城市裡穿著套裝打著領帶的上班族,比起勞力階級無時無刻都汗流浹背的模樣來的令人稱羨,光鮮亮麗的背後,拖著一身疲倦回到狹小陰暗的雜亂住宅,所謂的「家」可能無法帶給他一點溫暖、可能存有家庭失和的問題、可能有積欠三個月沒繳納的房租。既要維持表面的美好、又必須承受檯面下的失序不堪,生活在都會裡就必須同時背負這種美麗跟不美麗。

 【台北二一】究竟為什麼要是台北二一?導演沒有說,這個問題找不到一個絕對解答,只能憑個人感受。二一,可以代表都會風貌的一體兩面,同時有著華麗和敗壞;可以是人生方向的選擇權,一如小瑾的家庭環境和問題複雜難解,讓她極欲逃脫現狀,對她而言可以選擇離開或留下,同時影響著愛情的持續或結束;也如同阿宏是選擇離開小瑾或者就此各自天涯,如同王姐選擇最愛的舞蹈捨棄婚姻家庭,每個人一生中都要面對許多二選一的局面。

很特別的是,故事的最終反而是所有人都離開了,只剩小瑾留在那個令她厭惡至極的家,而出現在鏡頭裡總是雜亂不堪如貧民窟的房子,竟被小瑾改造成純白與湛藍的地中海風格,置身其中的小瑾不再侷促不安,反而像希臘遊客般沐浴著慵懶的陽光,靜靜等待著愛情到來,許多時候,不一定非得離開才是成功的脫逃。






































<我的父親母親>

「我的父親母親」的故事,由從縣城開車回鄉下三合屯奔父喪的兒子駱玉生的自述展開。
玉生獨生子,村子裡的唯一大學生,師範大學畢業後並未選擇教書。他的父親駱長余是村子裡唯一的老師,四十多年前從縣城到村子裡來後,就留下來為村子教出無數的學生,過世前還辛苦地募款要改建學校。
我們從兒子的回憶裡,看到當年他的母親招娣如何對父親一見鍾情,對他在學校帶學生朗誦的聲音著迷,四十餘年來百聽不厭。當時駱長余因為政治問題突然被召回縣城後,母親純情又勇敢地痴心等著他回來,甚至險些因在雪地中等待過久而送命。
兒子初回家時,對母親堅持以傳統的方式親自與村人將父親的棺木從縣城抬回三合屯,堅持要用早已過時的織布機親手縫製擋棺布,完全無法理解。然而隨著回憶母親與母親的戀情,以及在抬棺當日眾多父親過去的學生都從各地趕回來參加抬棺,村人也堅持不收受工資,他再次深深感受父親的奉獻的偉大。在影片結束時,他選擇在老家多留一天,重拾父親當年親自編著的教本,在學校裡帶學生再次朗誦父親所寫的課文,而聞聲趕到學校的老母親,彷彿又回到了當年。
父親去世,母親執意把遺體抬回三合屯,原因是他想陪父親最後一次走過那條道路。父親過世帶給母親的遺憾令人心酸。兒子回憶父母的愛情故事,同樣引人入勝。農村姑娘招娣,戀上新來的教書老師,她暗暗的為他做很多事情,繞遠路去前井打水、青花瓷碗盛的公飯、在他必經之地走來走去、那碗吃不了的餃子、雪中呆等,是一個痴情傻女孩的行為。整個故事沒有哀怨、沒有鬼哭神嚎,只用細微的地方就足夠感動。導演表達「過去」的生活才是令母親添上色彩的美麗人生,而「現在」父親過世後,母親的生活發生巨變,原本充滿色彩的生活漸漸褪色,於是變成黑白。
故事看似簡單,卻隱藏了對於「愛」的一種解析,愛不僅僅是掛在嘴上,更是要身體力行,為對方著想,但不一定要表露給對方知道。愛是一種付出,就像片中招娣費心的為駱老師做飯,為的只是希望他能吃上一口。愛是細心,在駱老師來的第一天,駱老師就注意到招娣穿的紅棉襖,並且特地買了一隻紅髮夾與紅棉襖相配。愛是體貼,招娣怕駱老師會餓著,即使是一路的奔跑,也希望駱老師可以吃到她做的蒸餃。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愛的真諦,也讓我們深思真愛的意義。但現在許多人的戀愛是速食愛情,不懂得付出、諒解、珍惜,以致於情人一個換一個,甚至結婚離婚次數頻繁。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招娣和駱老師如何的看待他倆的感情,最可貴的東西還是人與人之間真切的情感。
由一見鍾情、互生情愫,到承諾一定回來,然後從此不再分開,四十年來一起生活,直到丈夫病逝,那份愛意依舊長存,那份執著信念仍然未老化,那段永遠不會忘懷的戀愛回憶仍然牢牢的在腦海。
那條來往三合屯的路有悲有喜,有盼望也有失望,是這一對情人愛的見証。所以招娣堅持要和已故的丈夫一起走過這一條路,也是最後一次和心愛的人走上人生最後的一程。













































<那山那人那狗>

在那一座座山中、在每個人的心中、在陪伴了老郵差許久的那隻狗兒身上,心靈洪流沖過,信念傳遞、仕職交棒、與精神的傳承。

中國湖南某處的深山裏,幽靜、霧氣圍繞著的美麗仙境,雖然偏僻,人們送信的郵差也是不可少的。而就在這樸實、平淡的山野之間,感動人心的故事展開了。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呢,主要是描述一位即將退休的老郵差,在徒步送了一輩子的信後,將由他的兒子接下他的重擔。面對兒子第一次的送信之旅,老郵差實在放心不下,因此帶著長年陪他送信的忠狗陪兒子走最後一次郵路。在這一趟漫長的路程裡,原本對父親很懼怕、陌生的兒子,逐漸瞭解了父親這一輩子所執著、堅持的郵差工作的意義,而從鄉民對父親的敬重,以及旅途中許多的交流及小故事,兒子更加認識了父親的個性,而父親也從兒子口中瞭解了20多年來妻子等待的無奈以及兒子的心路歷程。

而兒子在自己不意間長成,被兒子背著過溪的老父親暗自流淚。自己是錯過多少兒子的成長過程?又哪個時候兒子已經足以負擔一個成人的責任了?自己花在工作的時間過多,為了這條郵路上的人們努力著,或許是對自己所遺忘太過重要的事情而流下數滴男人淚吧,他哭,但是不哭給兒子看,遮掩著。雖然不能送郵、為這條郵路上的人們盡一份心意,但是從今天起為了家人、為了以往沒有做到的事情送出補償也是相當重要的事。

郵路交給了兒子,也是要讓自己安心。這條路交給誰人都沒辦法,非得體認這條郵路是家的人才有法子接手。所謂的郵差,傳的不只是信封、包裹,更要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情意、那份接手到心坎裡的感動,才是郵差真正要做的事情。老郵差與兒子走的這一趟路,各是一個人的最後一趟與最初一趟。就在無形棒子的交接中,人心成長,真正的心靈交流。

正式接下父親的工作。跟隨父親走了大半生的狗兒,也跟上兒子的腳步離去送郵。父親在後頭看著,微笑揮手目送。『那山、那人、那狗』這篇故事,仍會繼續下去。繼續替這條郵路上的人們傳遞著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心情…

故事的主角不是英雄美女,而是純樸鄉間的一對父子。但片中探討的主題,卻是你我可能曾共享的生命經驗。這也是此片令人感動的地方。
沒有太多灑狗血的橋段,只是簡單地呈現父子兩人心靈的交流。像電影中一開始兒子的獨白便說:「我對我父親的情感,往往陌生、恐懼大過熟悉,因為他長年在外,久久才回來一次,對我而言,有時他就像一個陌生人」。

  而片中旖旎的湖南山林農村,幽雅翠綠的景色,彷彿一幅幅動人的山水畫,是近年難得一見的清新小品,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鋼琴師>

大衛在一個鄉村音樂節的音樂比賽中,展現了他自幼過人的音樂天份。縱然沒能贏得獎項,卻受到評審的青睞,決心挖掘這樣一位天生的鋼琴家。他悉心指導大衛,並不收任何費用。不但拓展了大衛的彈奏領域,也琢磨了他的彈奏技巧。大衛接著參加更多的比賽。整個音樂界都相信,他會是一個閃亮的明日之星!
  
大衛出國深造的機會到了,大衛的父親不甘心讓他出國而拆散一家人,父親放棄兒子的心態,使大衛的內心也受到陰鬱的影響。
對大衛而言,在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的那段日子,是他生命領域迅速拓展的時期。他所擁有的特殊天賦,使他很快地贏得了欣賞。大衛最重要的一場演出,是在皇家音樂學院完美地呈現了「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這也使他獲得了滿堂的喝采。但在大衛彈奏完之後,一切都陷入混亂之中,他情感上的疼痛開始擴張,之後一連串的不如意,使他瘋狂了。

一位憑著直覺和宿命論的占星家──吉莉安,進入了大衛的生命,無視於大衛成天咕噥,瘋狂的怪異行徑,以及一切旁人無法忍受的壞習慣。她以無盡的毅力和包容為大衛戒除一些在樂壇上發展的障礙,並細心地為他安排生活瑣事,吉莉安給了大衛復出的契機和勇氣。終於,不負眾望,大衛成功地復出,再度站上睽違甚久的舞台,重拾樂譜的記憶和對音樂天生的熱愛,再創生命中的一個高潮。使他撥雲見日重新找到真愛所抉擇的伴侶,和堅定的人生旅程。

觀畢《鋼琴師》一片,我們要探索的是因著什麼緣故,造就了可怕的命運和異樣的榮耀,強而有力的追求、澎湃的熱情、激烈的藝術表現、失衡的精神狀態,如何在之中求得平衡和重生,是本片扣人心弦之處。

大衛父親小的時候為了擁有一把小提琴,偷偷地做工存錢。但當他把小提琴買回家時,卻被他的父親摔成碎片。兒時充滿了對音樂的期望,無奈自己無法如願登上,因此將所有期望寄託在大衛身上,決心將他培養成世界級的鋼琴家。然而,既是要培育他,卻又處處綁著他。三番兩次的武斷和束縛,造成了大衛精神上極大的折磨,是他終其一生無法揮去的陰影。   

在電影中,大衛彈完了拉赫第三號,戲劇性地崩潰了,那是意味著他光彩的過去將要轉入一個未知的迷惘,太多悲痛的記憶反覆在大衛的精神上作祟,導致他一再陷入痛苦,終致讓大衛一頭栽進錯綜複雜的精神狀態,即使曾是受人稱羨的天才神童,也是不堪一擊的脆弱。

然而大衛遇到了吉莉安,愛,幫助大衛克服種種生活上的困難,如︰不在演奏時哼唱、戒菸、戒酒......等等。吉莉安努力撫平大衛過去所受的創傷與打擊,讓他一步步重返世界的舞台。然後,他找到一條路,用自己特殊的天賦,可以從幻想的世界回到現實生活中,他找到音樂這條路,將他從失意轉回現實。

大衛的故事更印證了許多藝術者的一生,他們將自己投入一個專才的領域中,勇往直前,不被外物所擾,但這也造成他們和社會脫序,使得他們與人們格格不入,以致後來成   為在精神上、行為上分裂或偏差的導因。

有位作家曾說「過度的期待總帶來傷害,尋愛和尋夢同等艱辛」。 這部片揭露了人性根源深藏不露的悲哀,看看大衛的前半生,更是一條漫長艱辛的路程,在喝采的背後,是否會問自己到底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呢?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嗯^^



感謝培淋^^



剛睡醒,一開機就看到這封來信,讓我整天的心情大好^^



您還是我任課班級裡,還記得今天是教師節的唯一學生呢!



我沒多餘的心思去感慨!



也早習慣面對這個恩情日寡的時代..........



anyway,看到您的來信,還是讓我心裡蠻溫暖的^^



再次表達我誠摯的謝意──



感激您的貼心問候



與過去一學年來的善解與聆聽





朱老師敬覆2007.9.28





培淋 魏 說:

朱老師 您好:
我是進修部觀二甲的同學魏培淋,雖然已經沒有您的授課了,但時時 還是惦記著我們上課的內容及情形........總之上過老師的課實在讓我獲益良多啊!!
朱老師謝謝您,今天這特別的日子僅祝您
教 師 節 快 樂
身 體 安 康


您的學生 培淋
敬上
96.9.28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