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高級的凝視是,看到那看不見的東西。每次碰到那個東西就會很傷心,很悲哀,那就是凋零。「牛鈴之聲」這個片子的凝視點投得遠遠的,當你在看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凝視點不斷地包圍著你,不管片中呈現的是下雨,還是泥濘的一條路上;很多事情都讓你感覺到生活就是搖搖欲墜,這不是誰讓牠(老牛)倒下,這幾乎可以說是天意。「牛鈴之聲」不斷放出某種無限遠的凝視點...遙遠的凝視點是每個人看了都會顫抖的部份。這部電影是在見證破敗與衰落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很自然的東西。有些片子不深刻,因為它把最遠的凝視點給遮住了,譬如說不讓悲劇發生,這就是遮蔽凝視點.....臨床文化的深度理解的訓練,多少跟你有沒有發展出遠處的凝視點有關係。” ~余德慧老師


老師講這段話時,我就在課堂現場(2011.3.10)。
還記得那天,我追蹤著老師思路,一路振筆疾書,留下了飽滿的課堂筆記。
而今,遽睹此文,斯人已邈,甯能不觸緒多感?
我以此備極珍視余老師的課堂結集文字,反覆玩味之餘,不免掩卷長嘆:
曾經,那予我以無盡靈命滋養的聽課時光,果真已一去不返。
如今,也只能在深沈的憶念裡,幽幽撫觸那宛若遠古碑刻般以無涯悲願度越死生幽冥的心靈紋跡。

最美的文字,每引人發展出深遠的凝視。
那依稀是舊約聖經或紀伯倫筆下先知般洞察幽隱的紹諭,是直通奧祕祂者的蹤跡。所有深切領受過這等文字烈焰洗禮的人,再無法維持是他原先的自己,從此,只能千山獨行,走向一條永不回頭的道路。

雖說哲人日已遠......
寄寓文字裡的精神意態,通過我的反覆聆聽,卻悄然蛻形為飽蘊啓示深蘊的祂者蹤跡。

我不由思及,去年此時,猶沈浸在戀愛狂喜中的我,載欣載奔之餘,竟完全沒意識到:原來,我正趕赴老師鞠躬盡瘁前的最後一堂課。只記得課後短暫的陪伴時分,我帶著滿盈的喜悅來尋求老師的祝福。老師聽了我的奇遇後, 縱情大笑數聲,即莞爾上樓。我目送老師拖著病體拾階而上的蹣跚身影,一陣揪心的痛,瞬間刺穿心扉!

老師說得深刻:很多事情都讓你感覺到生活就是搖搖欲墜........

好一個“生活就是搖搖欲墜!”
這是入於不可見的凝視,方可能保持的清明。
我是後知後覺者,合該含淚拜別的一刻,終沒能憬悟:再沒見到老師的一天了!

生命與死亡原來可以如是靠近,我卻兀自茫然
已無聲無息掩脅而至的別離.....

志學 2013.6.7 余師課堂追憶零縑
讚 · · 推廣 · 分享
Woma Wu 、蔡衣騏、傅孟麗以及其他 3 人都說讚。

朱志學 朱志學 導演連續拍了兩年。
卻只用了全部膠卷不到十分之一。
2011年3月10日15:18 · 讚 · 1

朱志學 所謂深度,一定要接觸很多面向。
這片子幾乎沒“廣度”可言,除了賣牛 買牛 到醫院......
幾乎沒有與世界接觸的面向.........
牽涉不廣,但他的深度卻含有很多面向...........
一種深度的豐富性............
2011年3月10日15:20 · 讚 · 1

朱志學 疼也有,勞碌命也有,
不是愛就無限上綱,也不是恨就無限上綱...........
像鑽石的碎片,一個小小的平面鑲嵌到另一個地方.....
2011年3月10日15:21 · 讚 · 1

朱志學 說不盡的感覺
一種不完全性(not enough) ..........
透過不完全性,跟其他東西勾連在一起...........

例如 一方面being together 一方面又去市場賣牛

最遭的“田野”,在頭腦裡“唯心論地”濫情.........
不敢正視人性的歧義與矛盾性..........
2011年3月10日15:24 · 讚

朱志學 物質的條件,指的是“現實條件”,而非東西。

中國有太多唯心論......

中國人兌現實條件抓得最緊,它不是單一的面向。

像鑽石一樣,互相映照,彼此閃爍.............

不要用一個單一概念去定義“它”..........

不須把事情給推到某一個地步.................
2011年3月10日15:29 · 讚

朱志學 例如“恩”,不是單方面的“恩”,是同命共在的“恩”.....
不要陷落在語意學之抽象概念的恩
2011年3月10日15:31 · 讚

朱志學 一流於“歌頌”,把事情給推到某一個地步,就流於虛假。
例如,歌頌毛主席............
無限上綱是愚蠢的!
不能脫離“田野”的實際情境。
2011年3月10日15:32 · 讚 · 1

朱志學 心理內涵不同於語言內涵。
語言內涵全是狗屁!
2011年3月10日15:34 · 讚

朱志學 今天心理學過度“概念化”。
唯一的好處就是容易拿來“殖民化”別的國家。
2011年3月10日15:35 · 讚

朱志學 連德國這麼強盛的國家都被“美國心理學”給殖民。
你們有誰聽過經過心理治療或心裡諮商後,變成非常健康的?
2011年3月10日15:36 · 讚 · 1

朱志學 why?
缺乏現實條件(material conditions)!
2011年3月10日15:38 · 讚

朱志學 所以要回到田野的深度~
如何透過互相勾連的脈絡來挖掘深度?
2011年3月10日15:39 · 讚

王桂花 現場轉播?好想在現場。
2011年3月10日15:43 · 收回讚 · 1

朱志學 你要找到一個主題:

從田野裡頭提鍊出一個“症候群”~綜合狀態裡的“現象”ex感冒

不是局部的現象,而是綜合的現象,然後才成為一個主題。

不要“抬高”個別的概念

注意“動態”: 任何現象都在流逝中 ...........事情還不斷在發生變化...........
2011年3月10日15:45 · 讚 · 1

朱志學 呵呵^^
桂花姐好 ^^
是在現場沒錯。
2011年3月10日15:45 · 讚

朱志學 話不是話,話不能全聽。
要小心語言和事實的差距。
語言不能等同事實的。
不能像“記者”一向隨意引用語言。
2011年3月10日15:47 · 讚 · 1

王桂花 以後要跟小余商量,跟台北連線現,視訊課程。
好了,不打擾你,好好上課吧。
2011年3月10日15:50 · 讚

朱志學 人心容易捏造。
從事田野工作者,不能預設立場,不能有功利之心。
例如,慈濟人不能刻意將自己的田野經驗那來服合自己預設的立場。

好像只是為了提獻給某人,以博得稱讚。

這是媚俗。

媚了別人,不管那人聲望多崇高,都是媚俗。
2011年3月10日15:50 · 讚

朱志學 呵呵^^
待會為您轉達 ^^
2011年3月10日15:50 · 讚

朱志學 學術界的清高,是唯心論的清高。
真碰到錢,不下貪官污吏。
2011年3月10日15:53 · 讚

朱志學 “鑽石”的每一個切面,都是見證的過程...........
2011年3月10日15:55 · 讚

朱志學 流逝~~~動態(觀察幻化生成的過程觀察脈絡境的變化)

而不是憑你的想法去界定它

不要輕易推論

同理心的推論最危險(例如,那小孩子穿著破衣服,~推論~好可憐哦><)
2011年3月10日16:02 · 讚 · 1

朱志學 最深度的凝視是什麼?
2011年3月10日16:06 · 讚

朱志學 流動的凝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凝視.................
掃落一切框架的他者的凝視.........
2011年3月10日16:08 · 讚

朱志學 所有的觀念都是有限的,它無法拉得太遠..............
2011年3月10日16:11 · 讚

朱志學 最深的凝視:看見那看不見的東西...............

存在的虛無。

破敗、老病、凋零.....................

這個凝視點從來沒有消失過
每一個細微的畫面都顯現這個凝視點

他一直包圍著你

就算子女成群 承歡膝下 的畫面,也救不了的破敗...........

這也是包圍紅樓夢的凝視點

真正的深:放出無限遠的凝視................

遙遠的凝視點:

每個人看得都心下不忍、觸目驚心、無可逆轉的衰亡過程........

現場的深度最深的地方,就在那最遠的凝視點。

失敗的電影,遮蔽注這凝視點。

例如花好月圓、不能允許悲劇發生.........

香港電影 遮蔽性最高 因為都是快樂大結局 膚淺的瞎熱鬧
2011年3月10日16:18 · 讚 · 1

朱志學 現場深度:紋路(frame)、見證、witness、隱藏性、框架
2011年3月10日16:19 · 讚

2011年3月10日16:20 · 收回讚 · 1

朱志學 發展出遠處的凝視。
最重要的訓練。
2011年3月10日16:21 · 讚

朱志學 不要只是短視近利計算。
卻缺乏落在“遠處的凝視”作為生命的核心。
2011年3月10日16:22 · 讚

朱志學 從“牛鈴之聲”看田野的“現場深度”之所在。
2011年3月10日16:22 · 讚

朱志學 也許,那來自背後的凝視,所帶來的支撐力量.......
才足作為你生命的重心。
2011年3月10日18:06 · 讚 · 1
星期五14:07 · 讚 ·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