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的敬畏之情,總是歸諸於沈默的。
關於傅聰,那曾經直透靈命深淵的震動,始終只放在心裡,竟從未動念下筆。
傅聰真正的可敬處,演奏會是看不到的。
有空我真該寫ㄧ篇。
論技巧、論天賦,他都不是與魔鬼同在的天才,可是在某一個不可見的面向,我確認他是個真正的藝術家。
我想,我遲早要寫的! 可今晚是我與伴我六年的貝森朵夫告別的前夕,我只想彈一整晚的蕭邦,在獨語中向祂依依話別。

2012.4.29 寫於莊園換琴前夕
Valentina Lisitsa (Chopin 24 Etudes DVD track)Op. 25 No. 12
www.youtube.com
Valentina Lisitsa plays Chopin Etude Op. 25 No. 12 "Ocean Etude" From DVD Chopin - 24 Etudes.
讚 · · 分享
William Yang 、蔡永和和其他 6 人都說讚。

浮草另帖 非常期待。
4月29日21:05 · 收回 · 1

鍾丞宗 好感傷啊...此時此刻確非蕭邦莫屬!!
4月29日22:22 · 收回 · 1

林旻昌 第一次聽見你琴音的感動我至今難忘,
人生當中能與你相遇,
那是需要多少緣份聚集而成的呢?
你渾厚的琴聲將永留我心,
很多聲音雖稱只有天上有,
但是貝森朵夫已經給了我難忘的人生回憶...。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識 25 週年的深情邀約】

25 年前,我們一起來到雙連坡上的松林蔭
從大一到民國 101,時間悄然走過四分之一世紀
曾經,我們是揮灑青春的少男少女
曾經,我們在如茵的草皮並肩談心
那是一段最沒心機、再自然不過的青澀交集
這些美好,如同飄散在空中的香氣,陪我們漫步出點點滴滴的回憶
如今,青春遠去,美好只能在鍋碗瓢盆中追憶
而後,垂垂老矣,生命或許只剩眼前模糊場景
這麼多人生的出乎意料,遠遠不及緣分讓我們大學四年緊緊相繫
現在,誠摯地邀情
79 級中文系畢業的你 (妳)~~
不管是在遙遠的天涯浪跡
抑或是在無垠的海角旅行
放下手邊一切,來和老朋友閒聊相聚!
拋下身旁負累,讓我們重溫昔日情誼!

25 週年的深情邀約 期待你我在筵席上的相聚

時間:101 年 6 月 2 日上午
10:00 起(詳活動流程)
地點:中央大學校園
聯絡人:李淑萍
電話:03-4227151#33100
e-mail:leesp.susan@gmail.com

聯絡地址: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 300 號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
讚 ·
陳麗紅、幔子和其他 3 人都說讚。
朱志學 Dear 淑萍:

如是訊息,令人看了不覺闔上雙眼,如墜空茫...........
那早成煙月事往的青衿歲月,即令苦澀遠多於甜蜜,於今思之,悵惘而外,竟似予人以不盡的餘情.......
恰好是今天早上,張大春偶自臉書與四十三年前的同窗舊友聯繫上,信手賦了首七律,以書感懷。全詩并序如下:

肇南有以教我,一揖謝過,兼懷同班諸豪傑。

別來四十三年已,相失青春到白頭。
幸有歌吟迎客屐,甘從章句憶風流。
少兒情味老懷近,多士容顏殘卷收。
舊事紛紛梅雨似,於無聲處儘勾留。

~張大春

好一句:於無聲處儘勾留..................
最深的勾留,總是在看不見的冥視空間裡綿密湧動、如詩縈繞........ ........
我才為此句擊節讚歎,您驀然來信,就讓我再次跌入了這分窈杳如夢的心思。

anyway,6/2只要沒走不開的事,我由衷願意親臨盛會。

大學同窗老友 志學敬覆 2012.4.27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劫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清 龔定庵 語)

可怪,分明已屆哀樂中年,這一縷跌宕不平卻瞬間鑽心而入以至於血氣動蕩的神祕激情,竟依然豪情未減。
此刻,我心情就好似正捱著漫天風雪朝向珠穆朗瑪峰攻頂的登山客。
我不確認,白雪皚皚的鋒頂上自己能撐多久?但支持我攻頂的動力,本不在永久佔有鋒頂,而在強烈活過的詩意瞬間。

這正相應我昨天跟另位同樣收藏了架貝森朵夫的熱血琴友所聊及的:

“當我們毫無保留享用生命熱情的時候,無論是否在聖殿中,我們都是最接近天使的人^^”(借褚士瑩語)

志學2012.4.27 莊園換琴前夕有感
讚 ·
Mark Chang 、林旻昌和其他 2 人都說讚。

Docliu Liu ‎"當我們毫無保留享用生命熱情的時候,無論是否在聖殿中,我們都是最接近天使的人"不同意,豈止如此,根本就是天使!
4月27日14:36 · 收回 · 3
朱志學 劉兄高論^^
4月27日15:25 · 讚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令人懷念的神祕女子............
The Power of Words
www.youtube.com
This short film illustrates the power of words to radically change your message and your effect upon the world. Discover the power of your own words in Andre...
讚 · · 分享
黃彥慈、 Antonia Su 和其他 2 人都說讚。
朱志學 ‎2011.4.10評:文字的力量~why "change your words", then "change your world" being possible? ...........

http://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212553008771222&oid=123021407765953&comments

當片中偶然行經而過的神祕女子,俯身翻轉乞丐的紙板,而後將“I am blind ,please help”改寫為“It's a beautiful day and I can't see it.”

這真是個奇蹟的瞬間^^
事實上,這正是巴修拉空間詩學所說的moment of poetic.
霎時讓人眼光一亮的詩意瞬間,在極短的時間內,大火燎原般的力量延燒並點燃了每一個適逢其會者的“詩意瞬間”........
我隱然看到一股火焰的傳遞~
川流於每一顆被那直入人性深處的“洞見”給照亮的心靈。
於是,這神奇的角落,彷若瞬間漩起一股強大的臨在力量。
就某一個隱微而不可見的奧義而言:這個角落,在這奇蹟的片刻,形成一道與天堂的“連結”(connection)。
銅板與紙鈔,霎時繽紛如雨!
有一股難以抗拒的深沈動力,自人性幽微處被瞬間啓動。
這就是詩的語言所挾帶的強大穿透力:叩問存在,而直入天地之心(touch the core of Being)............................

當那位神祕女子,重新回到這奇蹟發生的角落。
眼眶噙滿淚水的乞丐,困惑地問道:“What did you do to my sign?”

這位酷斃了的女子只是淡然笑道:“I wrote the same ,but in different words.”

我忍不住想及William Bernbach絕美的洞見:

"Nothing is so powerful as an insight into human nature... what compulsions drive a man, what instincts dominate his action... if you know these things about a man you can touch him at the core of his being."

他顯然也握有那把啓動人性存在核心動力的鑰匙,才能有這番深刻見地。

讓我們再度回到那奇蹟似的轉折發生的瞬間。
試著更深層地抉發~
是什麼樣意義下的“文字”,啟動了意識轉換的“邊界經驗”(experience of boundary)?
why "change your words",
then "change your world" being possible?

當片中偶然行經而過的神秘女子,俯身翻轉乞丐的紙板,而後將“I am blind ,please help”改寫為“It's a beautiful day and I can't see it.”

前者只冰冷地說出所見 ;
後者則更深地以文字引導人窺見那隱藏可見(visable)背後之不可見(invisable)的遺憾,而強烈喚醒了倖存者的悲憫與罪咎意識。
這一刻!俗情知見所制約的“世界”,砉然崩解。
我無法不特別注意到片中行乞角落:
行乞的社會邊緣者,與周遭的年輕笑靨,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這不就是“世界”的縮影!
海德格所云的世界,就具現在片中一派天真爛漫中流露著事無關己微笑之年輕人的嘴角;
就具現在街頭一張張冷漠、呆滯、麻木、無情、瑣碎、操煩、苦悶、憂傷、殘酷、野心與戲謔的面孔...........
可當詩意瞬間,猝然臨在!
世界砉然崩解。
浮光掠影般潛流意識深層的良知召喚,一時浩然泉湧,洋洋如在!

這就是標註性語言和詩意語言的不同。
前者創造斷裂(crack);後者則創造了連結(connection)。
不同的陳述,說出的只是同一個“事實“嗎?
不!
在現象學看來:沒有客觀的事實,只有繫屬於觀看者“觀物方式”而萬象紛呈之多元面向。
所云“事實”,每決定於觀看者的觀看位置。
這意味:真相是深藏著的!
根本不存在孤調而定於一尊的事實。
或者說,離開了“觀看的方式”與“觀看位置”,就沒有所謂“事實”。

語言,不只是作為達意工具的語言。
語言,在更深的意義上,它顯露了觀看者的“觀看位置”與“觀物方式”。
是把對象隔絕在外而作為認知對象的“知識性觀看”呢?
還是把對象與自己包含在內而作為同命共在之融然流動整體的“存有性觀看”?
前者透過標注與切割行為來界定對象。(迷色遺空,而不見色中之空)
後者不落對象化的界定而接受經驗本質必然函帶的“皺摺性”:那多重“觀看位置”與“歷史記憶”交相摺疊而包攏為一之多元紛呈的流動視域。(即色見空,而見其為真空妙有)

標注性語言用來界定對象,甚至連自己也成為被界定的對象,在這種觀物方式所形成的局戲裡,對象還是對象,你還是你,沒有同情共感的移情作用川流彼此的視野。
詩意語言則不然,它是叩問存在的語言,而非建立知識的語言。深度挖掘並將驚人的情境變異,串聯整合於一系列遙相呼應又充滿深度的隱喻意象,在悖離常軌的反差經驗下,營造了讓人眼睛一亮的瞬間,並在這moment of poetic 帶入一種跳脫俗情知見框架卻又直抵靈魂深處的“凝視”!這凝視瞬間粉碎了標注性觀物方式平板無感、隔靴搔癢與置身事外的冰冷定義,而直接自你內在引發出一種把自己和眼下對象都包攏摺疊在內的深遠迴盪之情。
這就是深於存有自體而不受遮蔽的詩意文字,它不是隔絕所觀物的文字碎片,而是在寂然有感中飽蘊萌生性與綻放性的文字烈焰~
這,才是真正的“詩”:
非關詩學格律制約下華麗的詞藻堆砌........
真正能自意識深處激起綿密深遠迴盪力量的“詩”,只能根植於存有的感應:直叩天地之心................
那大風捲水般席捲而來的強大力量,足以摧枯拉朽地瞬間粉碎一切籠罩局戲中的觀物方式,
並霎時照亮遮隱世界暗處的意識深淵,熠熠含光............

文字的力量
哇...短短的影片 看完有點感觸 及 感動, 好像瞬間體悟到很多東西 但又不知如何形容那感覺。
片長: ‎1:47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夜裡都應該早一點睡,也許清晨比鳥鳴更早醒來。她聽到一些細碎難辨的銅隙苔鏤,與水池裡不寐的彎截皺汐,也許裡面正下一場小雨,也許記憶正潮回小徑,編織不及甚麼的那樣蒼邃,等著黎明徐降的天光溢滿,將景色喚出眼翳。兩片偶揭未銜的簾幔,身隔著呎餘的瀏亮,彼此注視成悄園。右簾與左簾都在晨風裡開滿銀灰穗金的花,地上飄鋪著淡橄欖色落葉,密密撩偎,伶依仍語。有娓娓的撫挽,有撲快的瞬襲,有不怕墜落的那種短暫而突消的鼓擁。這到底是從何處不斷吹來的風? 讓她看得如此著迷,這樣的惘惘,也這樣的無邪。

清晨四點突然醒來,側身在床上征望著兩片落地簾幔,她才明白,那風總是會比黎明更早醒來。也許她應該轉身,往無聲的夢涉水走去。

~浮草另帖



浮草另帖 志學,謝謝你。現實裡有許多割捨,只能放在夢裡。
4月26日12:34 · 收回 · 2


朱志學 我別有悟入處,另續文如下:


"也許她應該轉身,往無聲的夢涉水走去........."

結語頗有“曲中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縈繞感。

詩人之語,每暗合現象學的深蘊!
他們的語言彷若是由夢境來支撐的。

北島於此體悟得深刻:“一個沈默的詩人就是神祕本身。”

原來,夢影般恍倘難尋的夢幻衝動,才是語言蟄伏深微的根底。
窄化存在維度的格序化邏輯,卻純屬語言的墮落!

2012.4.26 哲思絮語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