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情慾本身從來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問題出在毒化情慾的自性見【ego/我執】。

而自性見又出于強大思維慣性的作繭自縛。

亦即,以二分性偏執作為建立自我認同途徑的思維慣性。

這就是"無明"。

當疏離本體而孤立運作的思維活動,無意識且強迫性地藉由與一個物件產生關連來強化一個人的身份認同。這就構成滋養"小我"【ego】的溫床。無明就是這濃稠黏膩的溫床。它是促使小我得以成為可能的心理結構~亦即,一種強大的思維慣性所凝成的心理運作模式。


換言之,情慾何辜?它只是生命力的自然湧現?

是無明的介入,污染了它。

所以在我看來,這就是修行最根本的關卡。

於此精微處缺乏細膩省察的眾生,很難不弄髒原是天地最美的性情。



在此,我頗讚賞ㄧ位女作家袁瓊瓊的洞見。她說:“許多人把性當成愛情的行為或象徵,性愛不只是體液交換,更是能量的交換,必須透過固定的伴侶反覆練習,讓彼此的情感更緊密,濫交或一夜情,只會導致身體和靈魂被汙染。如果明白了性是觸及生命原點的方式,就不能隨手給人。反而應該把它當成可以給對方最好的禮物,誠心賦予。“



正是這份誠心賦予的虔敬,將情慾提升到不染俗情的精神高度。

紅樓夢裡,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子警示他:“ 如世之好淫者,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雲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此皆皮膚濫淫之蠢物耳。“



這真是性情通達之論,凡情俗見者何足以語此?



另一紅樓夢人物妙玉,就因過度著相,而墮入另一極端的偏執。

她最不屑皮膚濫淫之徒,卻染汚于思維的習見而不自知。



紅樓夢對妙玉的判詞是:“欲潔何曾潔, 云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又說她~“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歎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肮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



妙玉最後的命運如何?續作者寫她遭強盜劫持,另一個抄本的脂批說她後來流落到瓜洲渡,總之,“終陷淖泥中.”表明她是淪落風塵了。

這命運的反諷夠離奇,也夠發人深省了!

總之,情慾可以是潤澤生命的至美性情,也可以是張牙舞爪的毒蛇猛獸。就看人能否善於自我調適,讓困於名相而淤滯不通的原始能量得以歸根復命,上遂於道。



否則,一落相,或者更精準地說,一旦執相而求,神即是魔,覺情也頓成迷情,此則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早遠離渾體通暢的性情之美............



以此而論,情慾淨化自身的極致絕非滅絕情慾,而是梳通情慾本源以入於與萬化冥合之境。



修行至此,乃能應物而不滯於物,深情而不累於情。



這經過“調適上遂“的情慾,已非被“自性見“給挾持的“迷情“,而是已然通過蛻變,淨化爲一種“解心無染“的“覺情“。【迷情與覺情,如冰之與水,同體異用,互為顯隱。亦如色之與空,原根於一心而發,未可視為二物。】



它孕育自迷情的土壤,卻綻放出覺性的青蓮............



在我看來,這種非關戒律,純任大化流行的性情之教,才是宇宙最高的道德。

千虛不搏一實!
真正性情之教,所憑只這“一實“。
依我體會,這趨近究極無相的“覺情“才是真正儒家皈命之所在。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所依者何?
我稱之爲“無相的性情之教“。

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儒家於此就憑這“一實“,貫穿無盡虛空。
否則,佛家空義之教,即令能度人苦厄,於此大機大用的“覺情“若無所成就,終不免流於虛寂斷滅!於價值世界的創造,不能謂無所虧欠。



讓我借幾首見地精透的詩箋,集句如下,以總結此見。



花開結果自然成,佛說無情種不生。

只緣出家堪悟道,誰知成佛更多情。

一切從此覺情流,一切還歸此覺情。

還我本來真面目,依然天下有情人。



志學2009.11.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