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論譚崔爭議:傷害如何而可能?
朱志學寫於 2011年5月7日 13:27
一醒來就看見這些精彩的討論!(參見留言回應)
我很欣慰我的臉書版面還真不乏用心深契之士。
雖門庭寥落,卻總有知音駐足流連^^
葉兄所質疑的脈絡,我一個多月前,已偶從ㄧ位前來按讚的網友blog看到。
http://www.wretch.cc/blog/kc4580455/13769371
http://www.wretch.cc/blog/kc4580455/13175712
是ㄧ位小時身為被揀選的佛母,幫“上師金巴”生了兩個小孩後,“用過即丟,後來有機緣在印度大學取得社會學學位。對照了“外面世界”的知識與道德脈絡,才知道自己小時是被“玩假的”!事後的發展是,她回過頭控訴自己的藏傳佛教傳統,也成功呼籲並通過立法遏阻這股“歪風”,逼得這些上師們不敢載明目張膽挑選“佛母”,只能低調抵轉入“地下”偷偷摸摸地繼續招搖撞騙。
這真實的故事真是極好的人類學題目。它充分見證道德的相對性。
人在歷史傳統的遮蔽下,所接受的道德尺度,總是離不開社會結構與歷史情境的制約。這層次的道德根本無涉於“內在性”,而只是“世界性”的產物。於是,以譚崔心法而言,原是立意高妙的哲學理境,卻在歷史蒙蔽下被玷污了!
身陷此局戲中的“局中人”,美其名是“雙”修,實則,只是片面滿足上師“金巴”一個人的“單”修。
年紀很少滿於十八的小佛母,只是如古時嬪妃的命運,在沒有其他歷史脈絡和世界知識對照前,不但不覺得這是傷害,反而還慶幸自己有機會獻身以供帝王須臾之歡。
事實上,在那情境中,當事人不但不會覺得受害,諷刺的是,他們接受父權社會的觀點洗腦,反慶幸自己交了千載難逢的金玉良緣,才有機會被帝王、公卿、貴族、上師給“臨幸”(看看古裝歷史劇,包括韓劇“大長今”,多的是這類情節)。假如有一天她覺得受傷,不會是因為在床上橫遭大人物給“蹂躪”,而是為了王安石筆下憐惜王昭君所云”“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當事人不是覺得自己被誘騙或暴力“性侵”而受傷,是為了自己被小人忌妒陷害而沒機會雀屏中選成為帝王臨幸的對象而受傷、是為了偶被喜新厭舊的帝王”臨幸“後又重被推入寂寞的深宮而受傷。
葉兄看見了嗎?這傷害來自哪裡?
只有一個世界時,不存在傷害,另一個世界的對照系統出限時,當事人忽然一陣羞恥,覺得自己被踐踏凌辱了!
這常發生在出身父權社會的女子,偶受高等教育,接受了女權思想的洗禮,一夕之間,蛻變成最激烈的女權鬥士。
問題出在哪?
現場的轉換,逼出意識的轉換。
現場本身不足促成此蛻變,是逼臨現場的邊界而窺見另一現場的“新價值體系時”,意識轉換發生了!憤怒發生了!錯愕、震驚、駭異、羞恥、悔恨、不甘..........種種情緒,都在邊界逼臨的一刻發生。
結論是:
不同文化脈絡的對照,讓原先在教內、深宮、父權、貧困、知識匱乏或帝皇專制的封閉系統內“不成傷害”的封閉事實,重新被“解讀”為不可原諒的傷害。
可見,傷害來自邊界經驗促成的覺醒。
傷害來自舊有認知框架被另一成型中的全新認知系統給“解構”。
這“意識轉換”的“瞬間”,就是痛感發生的瞬間!
這舊有意識框架崩毀的瞬間,就是深淵的臨在。
瘋狂與悟道,就爭此一線。
邊界逼出深淵,深淵促成覺醒,覺醒帶來悔痛。
可同樣是“覺今世而昨非”,根器絕佳者,在悔痛中走向意識更高的開展,根器纖弱者,就此流轉深淵,瀕臨瘋狂而後止...............
所以,容我在此總結幾項感觸:
第一,就實踐倫理本身言,得先釐清:
歸結於純然“內在性”的"他者道德",不同於“世界性”的"主體道德"。
他者道德,是不落任何認知框架界定而純然返皈生命自體的道德;主體道德則是迫使世間存在服膺我個人單一觀點所籠罩的獨斷認知框架與封閉價值系統。
前者出於真正良知的躍動;後者則假託禁忌之名實則受制封閉文化脈絡之“鐵籠”(Iron cage)所給予的集體制約。
前者拒絕將任何生命“對象化”為供我片時之歡的手段;後者獨斷而霸權地將不可縮減的生命強行化約到我受制特定“凝視點”的認知框架。
前者將關係安放在馬丁布伯義下之“我與祢”情境脈絡;後者將關係建立在“我與它”情境脈絡下嚴重傾斜的權力對待,亦即用以遂行個人私慾的利用、支配與宰制關係...........
第二,就‘局中人“而言,我們看到最典型的偽善就是:分明貪瞋痴三毒熾盛,人欲橫流而不脫凡夫,卻在貌似謙恭的“道德偽型”下傲然自高,恆言其所不能。這種人正因創造力衰竭,所以不復能將全副心力獻身於突破自己視域與實踐的局限,而熱衷於通過指點更盲目的追隨者以迴避自己未能“真體內充”的貧乏與虛欠。這種虛矯的“偽上師”,一言以蔽之,就是“連人都做不好,就妄想成佛”。原本純淨無染,用以淨化身心,摧廓禁忌毒害的譚崔心法若落在這等“假雙修之名,行皮膚濫淫之實,以供個人片時雲雨之歡”的淫棍手裡,其歷史流毒,則如葉兄所具陳,觸目驚心,歷歷如昨...........
可若譚崔心法之落在雙修,是基於尊重雙方自由意志而自覺地願意委身心儀的對象。這也叫“行淫”嗎?真偏激如此,那滿街都是男盜女娼了!淫者,不單純形容一個行為,它已介入價值的判斷。淫者,踰越太過、浸潤太過而失其恰如其分、適可而止之意!
一個猥褻的人,就算禁慾,慾火中燒的眼裡透出的還是猥瑣不堪的醜陋。
可是,身心靈交合為ㄧ的性,卻可能觸及不屬於世間的“聖域”。
這亦是一種巴修拉筆下的moment of poetic......
身體可以在醜陋而悖逆自由意志的強迫性交合下,墮入地獄的深淵;也可以在“心凝神釋”的詩意瞬間,允許生生不息的天地大化流經自己,而促使肉身得以暫時擺落累劫積習的歷史制約而任殘留意識框架的吃人禮教與囚禁身心的戒律禁忌淪於粉碎................
這一刻的身體,一如Kahlil Gibran, 為其 “The Prophet” 《先知》一書留下的張張裸體素描,每一幅裸體形影,都是聖潔的!都是受到天地祝福的。
因為,那“心凝神釋”中讓“寓形宇內”之“形軀”得以重新“冥合萬化”的身心靈交合,是真正基於“自由意志”的“肉身成道”:
這才是我所認可的修行精義:道成肉身~ 一條讓身體通過詩意瞬間走向冥合萬化的“身外之身”而免於深淵撕裂的修行之路。
這條通過肉身走向內在聖域之路。就是我欽仰的巴塔耶所揭示的道路。
葉兄看這些洞見明晰的西方天才之所以敢於挑釁歷史禁忌,難道只是不自量力的蚍蜉撼樹?
不!你看見的歷史流毒算啥?在這些真正的天才面前,這些歷史流毒只是一群不知所云的神棍與如癡如醉的追隨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地在封閉性的價值系統內共構的騙局。
當然,身在局中的受虐者,每因歷史條件與生產關係居於弱勢,而在形勢所逼下,選擇將生存考慮放在優位,而被迫淪喪身體的自主權。
這些我都看在眼裡,而且心眼雪亮。
可我是狐狸型的學問性格。
一向拒絕服膺線性邏輯的單一觀點。
我無法不同時看見:另一種通過肉身性進路而入於聖域的“絕美的赤裸”。
此如 Kahlil Gibra 借“先知”所云:
“你會真正的自由,並不是當你的日子不再有一
絲掛慮,你的夜晚不再有匱乏和悲痛時,卻是當這些事箍緊了你,你仍能升脫出來,赤裸而自在。”
請問葉兄:這份赤裸中的自在,也是醜陋的嗎?
我卻要說:這赤裸大有學問。
一個成道者的赤裸,比任何形容枯槁的禁慾者或滿腦淫慾的守戒者都來得更乾淨。
天地間,沒有比遍染“頭腦”塵埃的人類更醜陋的存在。
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無非法身。
可稍有植物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花蕾的開闔,就是植物“性器”的綻放...............
這意味:
曇花一現的片刻,就是花朵與天地之間最美的雲雨交歡。
這詩意的瞬間,既是性慾的高張,卻也是純淨無染的極致。
人一旦廓清頭腦迷霧,而重新找回與自然的直接連結。
人的美,才有可能及得上一朵風中搖曳的花蕾................
這正是在談及性課題時,我每讚歎並樂於引用作家袁瓊瓊一段洞若燭火的文字:
“許多人把性當成愛情的行為或象徵,性愛不只是體液交換,更是能量的交換,必須透過固定的伴侶反覆練習,讓彼此的情感更緊密,濫交或一夜情,只會導致身體和靈魂被汙染。如果明白了性是觸及生命原點的方式,就不能隨手給人。反而應該把它當成可以給對方最好的禮物,誠心賦予。“
這才是平情通達之論。
相對那些一見觸碰社會禁忌或衝撞主流價值標準的敏感“文字”,就鳴鼓而攻的衛道之士,其眼界真是相去懸遠!
我一向戒懼“衛道之士”!一如我戒懼受制特定教義的“信徒”。
他們一向有鮮明的立場,卻儼然以客觀姿態掩蓋自己極端的基本教義派性格!
這正是典型的線性邏輯,永遠只服膺於單一觀點,而抗拒潛在的顛覆性論述。
於是,他們的真理判別標準,遂決定於別人的論述觀點是否符合其認知框架。
符合,就是真理;不符合,就是異端。
然而,真理能化約到受制特定角度的認知框架嗎?
豈不見,特定觀察位置,就會產生不同的論述脈絡?
此所以我總是小心檢證:眼下這人的論點是在什麼脈絡下說出的?他根據什麼潛在預設而這樣說?
這樣的論述,有絕對的涵賅性嗎?
它是否遮蔽了某些被忽略的隱微面向?
顯然,只要論述者缺乏這種自覺,資料羅列再多,我不能不質疑:雖多何益?
這些被羅列出的資料,將只是作為效命特定立場的武器。
無關開掘出真理的多重面向!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書讀再多,還是無益於眼界的開拓。
因為他把所有的資料,都強行納入他頑固的認知框架。
堆砌再多,都繞不出那早深植、內化並轄制自己觀物方式的特定角度。
這就是我再三點醒的“刺蝟型思路”:他傾向以定於一尊的觀點解釋世間的紛繁萬象。
我從不信任這等人的判斷。
偏偏“刺蝟型”的腦袋,每熱衷於成為四處佈道的上師。
他們相信標準答案,並據此評斷世間的一切。
但存在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不同觀察位置下的不同論述脈絡。
以葉兄的問題意識為例,我需要的是追問這些歷史事實、這些既成傷害、這些遏抑於靈魂深處的痛感或憤怒是如何形成的?
這涉及的是哲學洞察的詮釋力,不單是資料的排比羅列。
我要追究的是資料背後的理解框架,以及型構此理解框架的背後凝視點。
所以刻意拉開一種跨界的視野。
事實上,我根本不信任那些活在封閉系統裡,受制單一觀點的“師父”。
沒有跨界能力,就對照不出問題意識形成的關鍵。
事實上,這是絕大多數教內宗徒或newage諸多靈性上師的罩門所在。
理由很簡單,閱讀範圍太“窄”,無以跨界,以獲取多元視點的交相對照,偏又得少為足,自安於單一觀點的封閉系統,自認天下學問盡在於此。
自我感覺良好若是,也算是夠昏聵的了!
偏偏這等人從來不吝好為人師,不圖更深地顛覆自己的局限,卻熱衷於把自己障蔽猶深的“靈性論述”當作萬靈丹似地不斷丟向搖旗吶喊萬眾呼擁的追隨者。
會被輕易催眠並失身受騙的,不都是這類盲目的追隨者?
沒先有這群不辨真偽的信徒,會拱出這些辣手摧花的師父嗎?
這類師父,唬唬外行人可以,對我是沒半點說服力的!
在我看來,他們需要的是先顛覆自己的“刺蝟觀點”再說。
朱志學寫於 2011年5月7日 13:27
一醒來就看見這些精彩的討論!(參見留言回應)
我很欣慰我的臉書版面還真不乏用心深契之士。
雖門庭寥落,卻總有知音駐足流連^^
葉兄所質疑的脈絡,我一個多月前,已偶從ㄧ位前來按讚的網友blog看到。
http://www.wretch.cc/blog/kc4580455/13769371
http://www.wretch.cc/blog/kc4580455/13175712
是ㄧ位小時身為被揀選的佛母,幫“上師金巴”生了兩個小孩後,“用過即丟,後來有機緣在印度大學取得社會學學位。對照了“外面世界”的知識與道德脈絡,才知道自己小時是被“玩假的”!事後的發展是,她回過頭控訴自己的藏傳佛教傳統,也成功呼籲並通過立法遏阻這股“歪風”,逼得這些上師們不敢載明目張膽挑選“佛母”,只能低調抵轉入“地下”偷偷摸摸地繼續招搖撞騙。
這真實的故事真是極好的人類學題目。它充分見證道德的相對性。
人在歷史傳統的遮蔽下,所接受的道德尺度,總是離不開社會結構與歷史情境的制約。這層次的道德根本無涉於“內在性”,而只是“世界性”的產物。於是,以譚崔心法而言,原是立意高妙的哲學理境,卻在歷史蒙蔽下被玷污了!
身陷此局戲中的“局中人”,美其名是“雙”修,實則,只是片面滿足上師“金巴”一個人的“單”修。
年紀很少滿於十八的小佛母,只是如古時嬪妃的命運,在沒有其他歷史脈絡和世界知識對照前,不但不覺得這是傷害,反而還慶幸自己有機會獻身以供帝王須臾之歡。
事實上,在那情境中,當事人不但不會覺得受害,諷刺的是,他們接受父權社會的觀點洗腦,反慶幸自己交了千載難逢的金玉良緣,才有機會被帝王、公卿、貴族、上師給“臨幸”(看看古裝歷史劇,包括韓劇“大長今”,多的是這類情節)。假如有一天她覺得受傷,不會是因為在床上橫遭大人物給“蹂躪”,而是為了王安石筆下憐惜王昭君所云”“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當事人不是覺得自己被誘騙或暴力“性侵”而受傷,是為了自己被小人忌妒陷害而沒機會雀屏中選成為帝王臨幸的對象而受傷、是為了偶被喜新厭舊的帝王”臨幸“後又重被推入寂寞的深宮而受傷。
葉兄看見了嗎?這傷害來自哪裡?
只有一個世界時,不存在傷害,另一個世界的對照系統出限時,當事人忽然一陣羞恥,覺得自己被踐踏凌辱了!
這常發生在出身父權社會的女子,偶受高等教育,接受了女權思想的洗禮,一夕之間,蛻變成最激烈的女權鬥士。
問題出在哪?
現場的轉換,逼出意識的轉換。
現場本身不足促成此蛻變,是逼臨現場的邊界而窺見另一現場的“新價值體系時”,意識轉換發生了!憤怒發生了!錯愕、震驚、駭異、羞恥、悔恨、不甘..........種種情緒,都在邊界逼臨的一刻發生。
結論是:
不同文化脈絡的對照,讓原先在教內、深宮、父權、貧困、知識匱乏或帝皇專制的封閉系統內“不成傷害”的封閉事實,重新被“解讀”為不可原諒的傷害。
可見,傷害來自邊界經驗促成的覺醒。
傷害來自舊有認知框架被另一成型中的全新認知系統給“解構”。
這“意識轉換”的“瞬間”,就是痛感發生的瞬間!
這舊有意識框架崩毀的瞬間,就是深淵的臨在。
瘋狂與悟道,就爭此一線。
邊界逼出深淵,深淵促成覺醒,覺醒帶來悔痛。
可同樣是“覺今世而昨非”,根器絕佳者,在悔痛中走向意識更高的開展,根器纖弱者,就此流轉深淵,瀕臨瘋狂而後止...............
所以,容我在此總結幾項感觸:
第一,就實踐倫理本身言,得先釐清:
歸結於純然“內在性”的"他者道德",不同於“世界性”的"主體道德"。
他者道德,是不落任何認知框架界定而純然返皈生命自體的道德;主體道德則是迫使世間存在服膺我個人單一觀點所籠罩的獨斷認知框架與封閉價值系統。
前者出於真正良知的躍動;後者則假託禁忌之名實則受制封閉文化脈絡之“鐵籠”(Iron cage)所給予的集體制約。
前者拒絕將任何生命“對象化”為供我片時之歡的手段;後者獨斷而霸權地將不可縮減的生命強行化約到我受制特定“凝視點”的認知框架。
前者將關係安放在馬丁布伯義下之“我與祢”情境脈絡;後者將關係建立在“我與它”情境脈絡下嚴重傾斜的權力對待,亦即用以遂行個人私慾的利用、支配與宰制關係...........
第二,就‘局中人“而言,我們看到最典型的偽善就是:分明貪瞋痴三毒熾盛,人欲橫流而不脫凡夫,卻在貌似謙恭的“道德偽型”下傲然自高,恆言其所不能。這種人正因創造力衰竭,所以不復能將全副心力獻身於突破自己視域與實踐的局限,而熱衷於通過指點更盲目的追隨者以迴避自己未能“真體內充”的貧乏與虛欠。這種虛矯的“偽上師”,一言以蔽之,就是“連人都做不好,就妄想成佛”。原本純淨無染,用以淨化身心,摧廓禁忌毒害的譚崔心法若落在這等“假雙修之名,行皮膚濫淫之實,以供個人片時雲雨之歡”的淫棍手裡,其歷史流毒,則如葉兄所具陳,觸目驚心,歷歷如昨...........
可若譚崔心法之落在雙修,是基於尊重雙方自由意志而自覺地願意委身心儀的對象。這也叫“行淫”嗎?真偏激如此,那滿街都是男盜女娼了!淫者,不單純形容一個行為,它已介入價值的判斷。淫者,踰越太過、浸潤太過而失其恰如其分、適可而止之意!
一個猥褻的人,就算禁慾,慾火中燒的眼裡透出的還是猥瑣不堪的醜陋。
可是,身心靈交合為ㄧ的性,卻可能觸及不屬於世間的“聖域”。
這亦是一種巴修拉筆下的moment of poetic......
身體可以在醜陋而悖逆自由意志的強迫性交合下,墮入地獄的深淵;也可以在“心凝神釋”的詩意瞬間,允許生生不息的天地大化流經自己,而促使肉身得以暫時擺落累劫積習的歷史制約而任殘留意識框架的吃人禮教與囚禁身心的戒律禁忌淪於粉碎................
這一刻的身體,一如Kahlil Gibran, 為其 “The Prophet” 《先知》一書留下的張張裸體素描,每一幅裸體形影,都是聖潔的!都是受到天地祝福的。
因為,那“心凝神釋”中讓“寓形宇內”之“形軀”得以重新“冥合萬化”的身心靈交合,是真正基於“自由意志”的“肉身成道”:
這才是我所認可的修行精義:道成肉身~ 一條讓身體通過詩意瞬間走向冥合萬化的“身外之身”而免於深淵撕裂的修行之路。
這條通過肉身走向內在聖域之路。就是我欽仰的巴塔耶所揭示的道路。
葉兄看這些洞見明晰的西方天才之所以敢於挑釁歷史禁忌,難道只是不自量力的蚍蜉撼樹?
不!你看見的歷史流毒算啥?在這些真正的天才面前,這些歷史流毒只是一群不知所云的神棍與如癡如醉的追隨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地在封閉性的價值系統內共構的騙局。
當然,身在局中的受虐者,每因歷史條件與生產關係居於弱勢,而在形勢所逼下,選擇將生存考慮放在優位,而被迫淪喪身體的自主權。
這些我都看在眼裡,而且心眼雪亮。
可我是狐狸型的學問性格。
一向拒絕服膺線性邏輯的單一觀點。
我無法不同時看見:另一種通過肉身性進路而入於聖域的“絕美的赤裸”。
此如 Kahlil Gibra 借“先知”所云:
“你會真正的自由,並不是當你的日子不再有一
絲掛慮,你的夜晚不再有匱乏和悲痛時,卻是當這些事箍緊了你,你仍能升脫出來,赤裸而自在。”
請問葉兄:這份赤裸中的自在,也是醜陋的嗎?
我卻要說:這赤裸大有學問。
一個成道者的赤裸,比任何形容枯槁的禁慾者或滿腦淫慾的守戒者都來得更乾淨。
天地間,沒有比遍染“頭腦”塵埃的人類更醜陋的存在。
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無非法身。
可稍有植物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花蕾的開闔,就是植物“性器”的綻放...............
這意味:
曇花一現的片刻,就是花朵與天地之間最美的雲雨交歡。
這詩意的瞬間,既是性慾的高張,卻也是純淨無染的極致。
人一旦廓清頭腦迷霧,而重新找回與自然的直接連結。
人的美,才有可能及得上一朵風中搖曳的花蕾................
這正是在談及性課題時,我每讚歎並樂於引用作家袁瓊瓊一段洞若燭火的文字:
“許多人把性當成愛情的行為或象徵,性愛不只是體液交換,更是能量的交換,必須透過固定的伴侶反覆練習,讓彼此的情感更緊密,濫交或一夜情,只會導致身體和靈魂被汙染。如果明白了性是觸及生命原點的方式,就不能隨手給人。反而應該把它當成可以給對方最好的禮物,誠心賦予。“
這才是平情通達之論。
相對那些一見觸碰社會禁忌或衝撞主流價值標準的敏感“文字”,就鳴鼓而攻的衛道之士,其眼界真是相去懸遠!
我一向戒懼“衛道之士”!一如我戒懼受制特定教義的“信徒”。
他們一向有鮮明的立場,卻儼然以客觀姿態掩蓋自己極端的基本教義派性格!
這正是典型的線性邏輯,永遠只服膺於單一觀點,而抗拒潛在的顛覆性論述。
於是,他們的真理判別標準,遂決定於別人的論述觀點是否符合其認知框架。
符合,就是真理;不符合,就是異端。
然而,真理能化約到受制特定角度的認知框架嗎?
豈不見,特定觀察位置,就會產生不同的論述脈絡?
此所以我總是小心檢證:眼下這人的論點是在什麼脈絡下說出的?他根據什麼潛在預設而這樣說?
這樣的論述,有絕對的涵賅性嗎?
它是否遮蔽了某些被忽略的隱微面向?
顯然,只要論述者缺乏這種自覺,資料羅列再多,我不能不質疑:雖多何益?
這些被羅列出的資料,將只是作為效命特定立場的武器。
無關開掘出真理的多重面向!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書讀再多,還是無益於眼界的開拓。
因為他把所有的資料,都強行納入他頑固的認知框架。
堆砌再多,都繞不出那早深植、內化並轄制自己觀物方式的特定角度。
這就是我再三點醒的“刺蝟型思路”:他傾向以定於一尊的觀點解釋世間的紛繁萬象。
我從不信任這等人的判斷。
偏偏“刺蝟型”的腦袋,每熱衷於成為四處佈道的上師。
他們相信標準答案,並據此評斷世間的一切。
但存在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不同觀察位置下的不同論述脈絡。
以葉兄的問題意識為例,我需要的是追問這些歷史事實、這些既成傷害、這些遏抑於靈魂深處的痛感或憤怒是如何形成的?
這涉及的是哲學洞察的詮釋力,不單是資料的排比羅列。
我要追究的是資料背後的理解框架,以及型構此理解框架的背後凝視點。
所以刻意拉開一種跨界的視野。
事實上,我根本不信任那些活在封閉系統裡,受制單一觀點的“師父”。
沒有跨界能力,就對照不出問題意識形成的關鍵。
事實上,這是絕大多數教內宗徒或newage諸多靈性上師的罩門所在。
理由很簡單,閱讀範圍太“窄”,無以跨界,以獲取多元視點的交相對照,偏又得少為足,自安於單一觀點的封閉系統,自認天下學問盡在於此。
自我感覺良好若是,也算是夠昏聵的了!
偏偏這等人從來不吝好為人師,不圖更深地顛覆自己的局限,卻熱衷於把自己障蔽猶深的“靈性論述”當作萬靈丹似地不斷丟向搖旗吶喊萬眾呼擁的追隨者。
會被輕易催眠並失身受騙的,不都是這類盲目的追隨者?
沒先有這群不辨真偽的信徒,會拱出這些辣手摧花的師父嗎?
這類師父,唬唬外行人可以,對我是沒半點說服力的!
在我看來,他們需要的是先顛覆自己的“刺蝟觀點”再說。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