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古愁?(聽余師談論巴舍拉空間詩學側記兼感悟)
朱志學寫於 2011年5月31日 15:43
變更已儲存。
老師:


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劉大任談及他的前妻。

雖然隱隱牽動一絲文人薄倖的質疑,可我現在撇開道德不論。
我感興趣的是:
劉大任此文的切入進路,頗暗合昨日課堂上論及“意象與迴盪”的相關探討。

劉把如此私暱的閨房舊事,寫成公開文章發表,雖有涼薄之嫌。
可純論創作,卻讓我看了大有啓發。

謹此跟老師分享。

並附上經老師課堂提點後,而重新熔鑄於我理解視域裡的“迴盪”概念。



志學敬上






明鴻:

感激您的分享^^

您說得深刻:

這在理論上一刀兩斷直接下去的階段論 在現場恐怕要生出好多好多故事 要吞下好多好多眼淚 有各種掙扎
大概無論如何 不會輕易地過得去
階段論十分乾枯
但當它夾敘夾議地活生生被給出 骨架夾帶血肉
聽者無數隱沒的經驗開始爭搶著要說話 藉著這些理論上的看見要可以反身指認自身 希冀獲得詮解與釋懷
希望棄械投降的傷心地可以在藉著這一股力量重新被帶到光亮處 讓過往死寂被埋沒的經驗獲得溫潤

特別是這段:

“當第二堂課 老師拿著筱琳的論文翻呀翻 說道
「其實現場會發生什麼事情 真的很難預料 什麼事情都會發生 不是這個簡單的理論可以說盡的
可是這裡面 隱隱約約有我想要講的東西」
無盡感大概就在那個裡面
有時候 單純的
實務工作者能獲得這樣的幫忙,都像是天啟一般珍貴,
就這樣心靈上被拉一把,撐起繼續站立在崗位上的能量”


這剛好是我跟聲傑因為借書而錯過的段落。

看著您凝蓄文字中的曲折反思.....
我也不禁訝異:
不管我自認吸收得多飽滿,相同的聽課現場,每個人其實是各自進入並擁抱著一個可能跟我渺不相涉、甚至是我無法去臆想或有能力去感同身受的精神時空。
這亦是經驗的“不可抵達性”。
我們各自被封鎖在自己經驗所及的理解半徑。

我因此思恃著:

不同的理解迴圈內,又是靠什麼動力以支撐跨界的可能?

巴舍拉從“意象”召喚的“迴盪”裡,找到跨界的動力。

我剛據此寫了一篇聽課感言。

無論如何,
由衷讚歎您文字裡貼緊現場的反思力道。

期待週四的進一步探討。


順道分享昨日的聽課感悟。






問學精進




志學






劉大任(“訪舊”節錄):

"婚後不久,摸熟了她的居家習慣,我知道,藍衫底下的胸罩,晚飯前就沒有了,她不喜歡束縛。我也不喜歡。那時候,還要好,飯後有個馬丁尼時間,她依偎著,我的不拿酒杯的手,蛇一樣溜進藍衫底下,幸福感滿溢。
分手後,立即出現,拖得最久最無法捨的,便是這種幸福感。拖了很久很久,而且,彷彿自有其生命,每次陷入回憶,都有不同變化。素材越變越多,濃度不斷加深,到了根本無法與其他女人交往的地步。
然後,幸福感變質,轉化成屈辱。
養成了室內室外都喜歡戴上太陽眼鏡的習慣。好像戴上它,別人就看不見自己。好像從墨鏡後面看人,才能保持安全距離。
再來就是自咎。翻遍記憶的所有細節,具體耙梳每個細節的前後相關因素和流程,分析再分析,冷靜而理性,追查病因,像個負責任的醫生。
就這樣翻騰著,不知多少年。
三種感覺代表三個深淵,彼此的界線,往往並不明顯,有時你抬頭,他萎縮,有時疊羅漢,一道進攻,最過不去的,是突然什麼都沒有了。我不知道它們去了哪裡。只知道,下面是更無底的深淵,馬上就要下墜。下墜的方式有點特別,失重,頭下腳上,意識到,整個人,開始泡沫化,迅速墜向底層。一鍋沸騰的黑水,一波波煙霧冒上來。幸好,徹底淹滅之前,還能保留一點自覺,曉得吃藥已經無濟於事,得找心理醫生了。
奇怪的是。從來沒有恨,不恨她,也不恨他。
那時都剛受聘為助理教授,雖然不同系,卻門對門,租住在同一條巷子裡。
事情發生在我必須出國收集論文材料的那一年。她不願辭了工作同行。
一年後回來的當晚,發現藍衫底下,胸罩未除。她說:「我跟他好了。你如果不願意,我就回來。但我不會快樂。」
這才發現,除了家具,屋子已經空了。
並不是笨到一年裡面什麼都蒙在鼓裡,幸福感誤導了我。"




此文手法頗具空間詩學的意味。

它讓我很難不聯想及川端康成的筆觸:把記憶跟觸覺逭結為ㄧ,並引領讀者進入作者生花妙筆召喚前來的想像世界。

當想像被召喚到現場,兩種迴盪可能發生了:

第一、詩意瞬間,深植觸覺與記憶的想像接管並昇華了冷清的現場而升起的幸福感。
第二、再度從此幸福感的召喚中跌出讓人微笑的夢境而重回殘破的現實,這瞬間激起了另一種反向的迴盪。老師昨日深刻揭露的~~正是困限於經驗在生滅流轉中反覆摺疊的皺摺性而縈繞不去之“歎息”~感於”意象“之只能無窮趨近卻永不可抵達的“連結的不可能性”。

前者依繫ㄧ清新的意象而引發“私密的浩瀚感”,這是正向迴盪的讚歎之情;
後者依戲同樣清新的意象卻可能反向引發“私密的浩歎感”~低迴不盡,綿綿不絕。

這兩種令人“上揚至瀕死”以入於“色授魂予”的迴盪,召喚了詩意瞬間的強大臨在感!

它讓巴舍拉的夢想詩學得以深植於更周浹綿密的存有基底。

原來真正的詩意瞬間之所以無待“深淵經驗”的翻攪喚醒就內藴“一擊必殺”的力道~亦即,瞬間讓世界砉然崩解的力量,就在於這奇蹟的瞬間逭結交疊了正反兩向的雙向迴盪力量:

私密與孤獨、幸福與失落、浩瀚與浩歎、救贖與沈淪、恩寵與屈辱、上揚與瀕死.......
幽幽摺疊於種種披覆生命經驗的皺摺與肌理。

這意味:於此雙向迴盪驀漠然無感者,就無以凝探詩意象之所以飄渺深遠之動力所在!

此所以內藴雙重進向的“轟然迴盪”,得以飽蓄一種高張的臨在力量,當下讓夢者被提撕到另一種非自己所熟悉的存在狀態,並在這全然的陌生中,瞬間迸發足以貫穿靈命肉身的轉化經驗。

巴舍拉依此區別了兩種不同的撞擊:

“共鳴散發在世間生活的個不同層面,迴盪則召喚我們給自己的存在已更大的深度。

在共鳴之中,我們聽見了詩 ; 但處於迴盪之中,我們卻訴說著詩,詩話入我們自身之中。”


這意味:當詩人喚起的生之衝動一時浩然湧現、洋洋如在..........(私密的浩瀚感&浩歎感)

這迴盪所推迫而至之“存在的改變”,就好像“詩人的存在”就是“我們的存在”。

迴盪以其強大的召喚與臨在力量,創造了“同體共在”的經驗:詩人與夢者在日夢的浸潤中,冥合如ㄧ,無二無別!

所以,尋常的共鳴只浮光掠影般地泛漾於“世界”結構的表層。

它不似迴盪的撩撥起的存在整體感,得以澈然自世界結構中脫逸而出,而飄搖於逼臨存有的邊界:那潛然幽行於世界與存有間縫隙的“人文空間”.............

所有充滿熱情的詩歌愛好者,都會有這種熟悉的感受:詩歌徹頭徹尾佔據了我們。
一如,存在深淵的恐慌所促成的“臣服”與“意識轉化”:

詩意瞬間的迴盪,無待經歷讓人型銷骨毀的深淵經驗,即可依憑依ㄧ清新詩意像所內藴的強大動力,讓入於此回盪經驗的夢者,再無法停留於舊日的存在框架,而自此走向一條永不回頭的道路...............

這是另一種意識轉化的路徑,在我看來遠勝其它死氣沈沈、生機槁然的修行法門

總之,
巴舍拉的空間詩學進路,讓我們深刻見識到:
“透過詩歌對於存有者產生的強烈震撼,正是如假包換的現象學印記。”

現象學密意所在,無非在對抗一切“化約”存有的努力...............
詩意象的動力所帶來的強大迴盪經驗,則代表著一種對“化約”的“反向”操作。

巴舍拉對此洞若燭火:

“詩歌要透過其奔放來重新煥發我們內在的深切感。”

“如果要釐定詩歌的心理活動,我們就必須遵循兩個軸線的現象學分析:一是精神的沛然奔放;一是靈魂的深切“

巴舍拉對精神與靈魂兩概念有細膩的區別。

所以,我的理解是:

精神的沛然奔放對應於“衝決網羅”以掙脫建立在“化約存有“所型構的“世界”。
靈魂的深切則對應於交疊往復於銜接存有與世界兩極的“邊界場域”。

一切深度感,離不開邊界的雙重視野所撐開的張力與皺摺。

以“詩意象”作為叩問存有的獨特方法進路,正是巴舍拉“空間詩學殊為奇絕的方法學所在。

老師關於迴盪的洞見,彷若是扣緊巴舍拉空間詩學的“主題”,卻選擇在另一條互為呼應的線索上所做出的“變奏”。
這確是巴舍拉空間詩學所內藴而未發者。
我個人認為:整部空間詩學,只見巴舍拉如何心醉神馳於詩意象召喚之幸福感,對深隱於私密浩瀚感背後潛藏之失落與浩歎、遺恨與沈哀............
我認為一意尋回我們在世界中“失落之親密”的巴舍拉,並未觀照及此。
所以,老師關於迴盪的洞見,在我看來是補巴舍拉所未盡的餘韻,而益發側顯迴盪的雙重導向。
一如莫札特每在一段幸福洋溢恍若天籟的主題旋律過後,驀然轉入一段淒美的小調。
小調,總是帶著哀傷的底藴。
它是莫札特刻意灑落在幸福裡的陰影.........
生命的皺摺性因此更見完整。

是的!
深度感,離不開皺摺性。
迴盪又離不開深度感。

巴舍拉揭露的迴盪經驗與內藴意象背後的深沈動力,遂因為被安放在更切乎經驗本質之“皺摺性”的基礎,而大風捲水似地掀開更讓人孤廻幽吟、寄慨無端以至於流連不去的存在況味...........


志學 課堂聽余師談論巴舍拉空間詩學有感




ps.

余師對巴舍拉迴盪意涵的“變奏“解讀(巴舍拉迴盪概念的解構與再詮釋):



迴盪生於意象的不可抵達性~逼近,切近,卻永不可抵達。

失去瞬間產生的迴盪:那即將失去、斷裂、分開的重要時刻,渴望連結的急迫感,被瀕臨破碎的“意象“,激升出最強大的救贖動力。

余師逆向抉發:“失落的迴盪“
對比我的文本閱讀體驗,這正好對顯出~巴舍拉基於私密浩瀚感的讚嘆而棲身於幸福的迴盪。

生命經驗依其本質上的皺摺性,而不斷翻來覆去的被“摺疊“。
許多的皺摺,被詩的瞬間給突然掀翻開來.........

生命的反覆“折疊“經驗,使人被拋擲到邊界,
邊界產生情境的落差與對照,
對照拉開了永遠回不去的距離.........
距離凸顯縈繞心中意象的不可抵達性.......
迴盪因此低迴悠揚、綿密深遠..........

此恨綿綿無絕期............




ps2.


劉大任:訪舊
朱志學寫於 2011年5月30日 23:33
【文/劉大任】


這一帶,還是陰沉沉的,跟記憶中的過去,沒什麼不同。
會議尚未結束,但對我而言,已經結束了。明天還有些議程,討論下屆會議的籌備事宜和一些事務性工作,大可不必參加,然而,這意外得到的一天,如何打發呢?我從沉悶無比的會場裡出來,嘴裡叼著菸,漫步回旅館途中,腦子裡面,蠻奇怪的,出現了這麼一個意念:要不要去看看他?
這個突如其來的意念,自己都很吃驚。
斷絕來往,都多少年了,簡直算不清楚。事先完全沒有預警,更無任何安排,能這樣搞突然襲擊嗎?此外,誰知道他是否仍住原處?見了面,會不會不認人?甚至,人是不是還活著?都不甚了然,這個意念,豈不是太荒唐嗎?
然而,一旦有了這個意念,便像著魔一樣,怎麼都驅之不去。
是這個地方不明所以的什麼東西,在我不再設防的靈魂裡,起著作用嗎?究竟是生活過十年的地方,喚不回來的十年!
等回過神來,已經站在那個曾經熟悉不過的門口了。
迎門露臉的,不是他,而是我想都不曾想過的她,我的前妻。
她的眼睛,依然沉靜,像黑布完密遮蓋身體其餘部分的穆斯林婦女。看她的眼睛,一切未變,偵伺、搜索、無從揣測,歲月沒有留下痕跡,連魚尾紋都沒有。沒有回應我的「嗨」,只回身向屋裡說:「他來了。」
聲音自然,像風吹過樹梢。
他領我在餐桌前坐下。還是那張餐桌,居然從沒換過。無聲的風,在廚房、餐廳間走動,很輕,很快,桌面佈滿酒菜,有我愛吃的醃篤鮮、蒜苗臘肉、三杯雞和紹子豆腐。給我斟了滿滿一杯威士忌。
他舉杯。
「終於等到你啦,上一次,前一次,每一次都為你準備了,這次再不來,又要等個兩、三年了。」
我所屬的那個學會,每隔兩、三年在這裡開年會。原來摸準了這個規律。
因為腦子裡這次完全沒有她,才來成的吧,我想。
她始終沒上餐桌,佈置完,便不見了。依然穿著藍底碎花夾襖。
婚後不久,摸熟了她的居家習慣,我知道,藍衫底下的胸罩,晚飯前就沒有了,她不喜歡束縛。我也不喜歡。那時候,還要好,飯後有個馬丁尼時間,她依偎著,我的不拿酒杯的手,蛇一樣溜進藍衫底下,幸福感滿溢。
分手後,立即出現,拖得最久最無法捨的,便是這種幸福感。拖了很久很久,而且,彷彿自有其生命,每次陷入回憶,都有不同變化。素材越變越多,濃度不斷加深,到了根本無法與其他女人交往的地步。
然後,幸福感變質,轉化成屈辱。
養成了室內室外都喜歡戴上太陽眼鏡的習慣。好像戴上它,別人就看不見自己。好像從墨鏡後面看人,才能保持安全距離。
再來就是自咎。翻遍記憶的所有細節,具體耙梳每個細節的前後相關因素和流程,分析再分析,冷靜而理性,追查病因,像個負責任的醫生。
就這樣翻騰著,不知多少年。
三種感覺代表三個深淵,彼此的界線,往往並不明顯,有時你抬頭,他萎縮,有時疊羅漢,一道進攻,最過不去的,是突然什麼都沒有了。我不知道它們去了哪裡。只知道,下面是更無底的深淵,馬上就要下墜。下墜的方式有點特別,失重,頭下腳上,意識到,整個人,開始泡沫化,迅速墜向底層。一鍋沸騰的黑水,一波波煙霧冒上來。幸好,徹底淹滅之前,還能保留一點自覺,曉得吃藥已經無濟於事,得找心理醫生了。
奇怪的是。從來沒有恨,不恨她,也不恨他。
那時都剛受聘為助理教授,雖然不同系,卻門對門,租住在同一條巷子裡。
事情發生在我必須出國收集論文材料的那一年。她不願辭了工作同行。
一年後回來的當晚,發現藍衫底下,胸罩未除。她說:「我跟他好了。你如果不願意,我就回來。但我不會快樂。」
這才發現,除了家具,屋子已經空了。
並不是笨到一年裡面什麼都蒙在鼓裡,幸福感誤導了我。
整瓶威士忌消耗到快一半,他才不再繞著彎子說話。

「想知道,這一次,為什麼決定見面?」
「沒什麼,」我說:「剛好有一天空閒,便來了。」
走出他們家的時候,夜已深了。他們堅持要開車送我回旅館,我堅持不要。
路程確實不遠,散步的速度,最多半小時。
臨時起意,決定到附近海濱公園的長椅上坐著吸菸。
月下,浪花像一條條銀色緞帶,自遠而近,一條接著一條,輪流摔碎在眼前的黑色沙灘上。每一條緞帶,長短粗細造型不同,前進過程中,角度曲折變化不一,但結局完全一樣,都在接觸沙灘的片刻,摔得粉碎。同時,發出動人心魄的最後吼聲。
當初選定這附近租房子共營生活,就為了這片海。
也因為,第一次吻她,就面對這片海,就坐在這張長椅上。
抽完第三支菸,我站了起來,向海走去。
威士忌加上菸,我的腳步不免踉蹌。
眼睛釘著迎面而來的最長最亮的那條緞帶,腳下配合它的速度和規律。
一頭栽進浪花裡。
發現全身濕透的自己,石頭一樣,坐在淺海沙灘上。
整包菸都糟蹋了。
卻不怎麼想抽菸。
回到座位上。
從來沒有這種感覺。
海闊天空的感覺。
回到兒時的感覺。
幸福的感覺。
不是感覺,只是幸福。

能夠原諒自己。
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