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貞:

"the eternal floating of Being in itself"
不是出自哪本書。
它是我自己擬的。
試圖傳達不斷在幻化生成中的“大化流行”............
很欣慰您覺得我譯寫得不失貼切^^

底下這段體會,完全就是我用另一描述方式所試圖表達的。

“無法被箝制於因果律的智思給把捉..........

寫在紙上,我想問老師的問題之一:
我認為,若是「徹底的」無常,就不存在因果律,
但佛教講無常,也講因果……。
我覺得因果,是人類「智性頭腦」所要求對現象的「合理」解釋。

根本來說,大化流行,不需合乎(受限)人的心智要求。

難隨順自在,難的就是:
人們常無意識地基於因果律,對一切發出「為什麼」的疑問?
用過去的經驗,因果地推算未來,在希望與恐懼中擺盪,錯失安住當下的「穩」。



大化,可名之為「空」,這個空是
此空,非死寂之空、非斷滅之空、非概念化之空,而是生機悍肆、酣暢飽滿的空......
對,我覺得是富有生機和飽滿的。


Religion is the search for lost intimacy
對什麼的 intimacy,
對大化,對Being in itself。
宗教性的人,皈依的是存有,不是狹義的人間宗教。
.................

「免於世界轄制」是跳脫分界,不意識到主客體存在的時刻;
可以說你我合一,可以說你我於存有中合一。


我發現您的悟性絕高。
雖然不熟習這些哲學名相,卻體會得甚為精當。
我不意外!
這些名相飽染著存在的滄桑,它屬於秋天的心境,是遍歷衰遲暮年的老靈魂方可能承接得住的“晚期哲學”。
它注定不是盛顏如花、青春洋溢的年輕生命可能體會得到的!
而您正好因緣具足地醞釀了適足承接此理解的存在情境。
是存在情境支撐了我們的悟境。

關於無常與因果,都是受限四維時空的觀物方式。

首先,真活在詩意瞬間,刻刻都是eternal now!因為時間在詩意瞬間中消失了!沒有時間,也就不會有無常之感,每一刻都是凝結於剎那的永恆。永恆在此由長度的綿延概念,轉為深度的意象。

其次,真深入即色之空,自然從單線邏輯的拘役中解脫,而不受制特定預設推演出來的因果關係。
事實上,我們的腦子,早就被因果律設定好了!
我們口中的理性,都擺脫不了因果律的影子。
因果律是受限單線邏輯的思維框架而演化出來的“觀物方式”。
所云世界,正是由此觀物方式所型構的“俗情知見”。
也正因為我們的頭腦,自無始以來,早被馴養並規訓為只能通過因果律來認識這個世界,才會有那麼多人迷執於找出任何事件的原因。
猶不僅此,更具野心的哲學家們據此要推溯出不可見的“第一因”,宗教徒也據此要找出上帝,甚或跨越生死要推論出三世因果。
在我看來,這都只是喋喋不休的頭腦虛構的知見。
是不究竟的哲學與宗教。
這些鎮日解人迷津卻對自己的觀看方式缺乏省察的昏睡者,甚至分辨不出什麼只是“權說”的方便法門,什麼才是“開權顯實”以入於圓實教法的究竟法門。

我在一部小說看到一則對話,煞是發人深省:

“假如在因果律之上,存有一條世界構成的法則或運行的原理,而這條原理,卻是跟因果律不相容,甚至悖反的呢?”
“你是指那些跟常識不符的現象?話說回來,假如世界的真相是這樣,我們被因果律設定好的腦子,有可能認識或發現那條原理嗎?”


接下來得連著忙幾天!
暫且打住。


秋意漸深

順祝

秋安




志學匆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