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琴屋手札 (6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令人敬畏的濃子:



這篇文字瀰漫著一股令我震驚的力量!

原來,除了對具體形象的直接性感觸,妳在抽象的形上思維能力也展現了驚人的細膩與清晰!

若非知道是妳親手的隨筆,我真要以為是哪個天才哲學少年寫下的文章......



你說:挑了幾段和我們談話內容有關的文字(你比較有興

趣吧)…….是嗎?這倒是令我欣喜的事,怎地我卻沒看出來?

不急!待我再仔細的拜讀五、六回,我相信自能提煉出我的感觸。這才發覺,妳不是個容易瞭解的小妹子!不知不覺,妳的覺醒意識已進入高度飛躍的階段。

為著我也說不上的原因,我只確知,我想全心全意的傾聽妳的生命,並默默注視妳在未知的命運裡追索的足跡………..



送妳舒曼的一句話:



“世間五顏六色的夢中聲音,會有一個最柔美的音符,傳到暗中聆聽者的耳裡………….”



為著那在夢痕裡載沉載浮的兩夜澈心長談,讓我做妳忠實的聆聽者吧!



ps.我已熟練帕海貝爾的卡農,下回記得帶上妳的古董小提琴,我們一塊合奏,讓小王子羨慕一下……..







so proud of you………….



志學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一陣時日沒留下任何心情札記了!
近日沒特別寫些什麼,有幾個原因:
其一,我需要在繁忙的行政工作外,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否則心裡甚不踏實。
其二,最近實在也沒出現任何能激起我強烈回應渴望的留言或書信。我甚至開始懶得照應表面的禮數。
其三,我正在醞釀寫作型態的轉型──開始斂抑心思,撰寫學術論文.....
其四,也許這才是最關鍵的緣由,事實上,它涉及一種難以名狀的形而上奧秘...^^
一如有過幾次的高峰經驗,我新近正練習兩首貝多芬和莫札特的鋼琴奏鳴曲.......很奇怪,每當我練琴進入一種狂熱時,我就沒心思寫任何東西。我自己觀照箇中經驗,只有一個解釋,練琴練到渾然忘我時,會進入一種無思維、無時間、也了無自我意念的虛靈狀態.....
返虛入渾之際,心裡霎時一片空明,更無思維的渣滓介入其間.....
當我正享受這種無時間性、無自我性、無思維性的忘世之痛快時,誰還在乎去構思什麼精嚴的文字網絡?這時,充滿律動性的音符,才是第一義的存在經驗;再精采的文字描訴,都只能是第二義的、非直接性的外圍煙幕!
比較起來,文字在此就顯得蒼白虛弱!你可以透過它進行精密的思維分析與情感表達,可是面對那滿溢無限狂喜的存在汪洋,它就只得無能為力地望洋興嘆!那不是它可以涉足的領域;它無法引導你直下躍入那冥合生命律動的神秘經驗......就這點而言,我覺得,在迷離的黑白鍵盤間火焰似騰躍的音符,絕對是比意象性文字更偉大的靈魂密碼!
而歷史上有數幾位能夠完美駕馭這一靈魂密碼的曠世巨匠,則是我命定高瞻仰止,卻永遠自慚追躡無蹤的空谷跫音.........
我早有所覺悟,這一生,原是為了理解這些孤絕的天才而存在的.......
這可是我藉以沖淡那淪肌浹髓的孤獨感最好的方式.....
只要想及這些天才所達到的敻絕高度,就會啞然失笑:
歷史上還有這麼多天才是我所沒有能力理解的;我還有什麼資格慨歎自己之不得解人?
能理解我的人雖寥若晨星,不為我所理解的古人卻猶在歷史長河的無涯寂寞中靜默等待著..............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這份覺悟,是支撐我孤立天壤間的唯一立足點。
雖說,黛玉借般若諦義已言之透澈:“無立足境,是方乾淨!”
然而,對曠代高士的認識愈透,對神秘狂喜經驗的浸淫愈深,即令並非是究竟之境,已足驅使我放棄所有的文字表達.....

我所景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有一首七律,差可盡此難狀之意:

狂心歇息動多違
懶極蕭疏禮俗微
歷劫江山身似幻
鬢絲禪榻日相依
瓶心照耀心常定
貝葉縱橫慧轉非
長憶峨嵋金頂路
萬山冰雪月臨扉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了幾篇文章,裡頭紀錄著我獨自摸索學琴的心路歷程,都是不曾仔細告訴過你們的..........

希望所有和我一樣很晚才起步學琴的社員們,能夠從中得到些許的希望與鼓舞..................

偶然闖入了鋼琴世界,沒想,竟就此不可自拔地愛上鋼琴。
這經驗簡直就近似愛情的強度.......^^


十年塵夢,如飛而去........
驀然回首,阡陌縱橫........
此刻,我必須說:
能與鋼琴發生如許親密的交流,是我這輩子最幸福的事........

我親愛的學生們,你們呢?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來話長!我起步很晚!從小,我練小提琴,那是為了刻意避開鋼琴天份絕高的大妹在我潛意識裡造成的壓力.....這一逃避,十九年歲月轉眼成空.........二十歲大二那年,暑假回家,那熟悉的琴音,激得我心癢難耐,為了怕丟臉,我怯生生地開始偷偷接觸鋼琴。只發現,上手甚易........天生的音感,讓我得以在合絃的轉換間遊走自如......初嚐甜頭,我進境甚速,可是,三天後就碰到瓶頸,就此停滯不前.....現在,我當然明白,那就像憑天賦寫字,跟練過帖子的人,底氣就是不同,古典曲目的鍛鍊就像臨帖摹碑的功夫般,斷然無可迴避!可惜,我那時沒這般見識,反正彈鋼琴對我而言只是玩票性質,從來也不曾嚴肅看待.....轉眼十多年一晃而過,我心力的重心也始終未曾特別眷顧鋼琴,只是當作寒暑假偶然回家時的一項娛樂......於是,大好年輕歲月就這麼蹉跎過去,一直到前年的11月前,我還只是即興式地隨順右手旋律自配伴奏,彈些NEWAGE曲風的流行曲....2001年11月朔風嚴寒之際,一個純屬偶然的際遇,我經歷了一次關鍵性的技巧突破...

那可不是任何老師造成的,而是一位偶然認識的女高中生在她自己全然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予了我巨大的觀念衝擊......回頭細想,我帶著很深的感激確信一件事:是因為她的刺激,而非她的言語,我乃能一路衝決網羅,在對待鋼琴的態度徹底轉向後,水到渠成地延伸出進一步的技巧突破.....

話說前年冬天,我在花蓮作家孟東籬的濱海茅屋認識了一個十七歲的小女生,長得美若天仙不說,更駭人的是,就當我們正在另一間竹屋用餐時,一陣驚人的急促運指,迅雷般劃過琴鍵,挾著太平洋的海濤聲,凌空激射而來...........

這下,我按奈不住了....滿座人不當回事,在八卦話題上繼續戲謔談笑,把酒言歡,我卻不顧滿座客人驚奇的眼光,放下還沒吃完的碗筷便追著琴音,直奔過去.......待站定細聽,只見她隨手流洩出的旋律,竟是我長年潛藏在心卻從未敢妄想涉足的蕭邦幻想即興曲...剎時,我驚呆了!平日,只在CD上聽到的旋律,我還可輕易地將之歸類為天才的領域,非我輩凡夫俗子所可想望...可是,一個十七歲的小女生給我的震撼卻是直接而無可躲閃的..........

那不是鋼琴大師從CD傳出的琴音,而是我在現場親證目擊的第一手經驗......頓時,我如遭電擊,心裡波濤洶湧,百味雜陳,在一陣難違的悸動下,乃暗自發願,讓我花二十年的時間試試........只要二十年後的某一刻,我也可以親手彈奏蕭邦的幻想即興曲,這一生即令命途多舛,我也絕無怨言......當晚,我跟她借了樂譜影印,背地裡偷練...第一天,我克服了那詭異的四對三不對稱指法;一星期未到,我已從頭到尾練完一遍;兩星期後,我發現這曲子雖然滑溜,我卻已練得還蠻流暢的...這下,換我嚇到自己....原來,我可以做得到的,而且,根本不需要二十年.....

這經驗所帶來的空前震撼,引我陷入深思,打從我孩提時代逃避鋼琴以來,我竟長達近三十年是在一種虛妄的幻覺所憑空捏造的恐懼中作繭自縛地度過。天啊!為了一個錯誤的想法,我無意義地自我設限、並就此蹉跎了三十年練琴的黃金歲月.....遲來的覺悟,可笑亦復可嘆......於是,不再逃避,我轉而正視我與鋼琴間全然不同以往的神秘連結,橫了心,就以幻想即興曲作為我涉獵古典曲目的歷史起點......

我的鋼琴生命,嚴格說,是從這一刻開始.
當生命不再選擇逃避,才開始了真正的存在...

很快地,我打聽到大陸書店,特別遠赴台北,一次買齊所有過去視為天才方有特權碰觸的曲目。回花蓮後,也不顧慮曲目難易高下,挑出喜歡的奏鳴曲樂章便一路練了下去...剛開始不熟悉低音譜,密密麻麻的升降記號算得我頭眼昏花,不覺間,現在倒也看得慣了....一晃眼,一年半多過去了,我發現自己進境神速,竟有百分之九十的程度,是在這一年多來每日近一小時的練琴過程鍛鍊出的,對照過往停滯十多年的瓶頸,感慨係之矣...

您好奇我的自我訓練方式...其實,我一個草野莽夫,盲修瞎練,談得上什麼方法?真有得說,也不過是經歷了一次決定性的精神突破罷了....何況,平日學校工作忙碌,還得騰出不少時間寫文章,做學問...我只是閒暇得空,樂譜拿來,照著練下去便是了...在您們這種不論技巧與詮釋都下過嚴謹功夫的專業人士看來,當然是貽笑方家,不登大雅之堂...但請不要將學院系統的標準套在我身上,我本不屬於那個世界...

...也從不想把自己最熱愛的興趣拿來當作職業....過多的職業性要求,只會折損我純淨的激情...我只想單純地享受著我與鋼琴間的「直接」關係..........一如一個真正的追尋者與上帝的關係,中間原不需介入教會與神職人員一般...

PS.個性使然,想精簡回答,卻還是寫太多了...
開學在即,覆信的餘暇也隨之大減....
可以允許我暫時跳開這些累人的問題嗎?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所有天賦,我最羨慕有鋼琴才分的人,特別是真正不世出的鋼琴天才……
但弔詭的是,這種才華令人敬畏,卻也令人難以親近…….
他像一面鏡子,毫不留情地照見周遭人的平庸……
當他凝聚了眾人視線的焦點,一股冷漠的離心力,同時也將他拋擲到世界的邊緣…
掌聲與寂寞,一時俱現……
這大抵是天才的宿命…..

我是學文史哲的,非音樂系科班出身,對鋼琴只是憑著一腔熱愛,一路自行摸索……也一次次在無人指導下,自行挑戰古典曲目,強渡技巧的天塹…………,整個學琴過程,從未拜師,也從未想拜師……..
我寧願相信自己的悟性……..
能跨越就一路衝決直下,不能跨越,也是才份所限,我不在乎…….
如今,於朱熹自敘為學歷程所言: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毫輕,昔日枉費推移力,而今中流自在行….”
雖漸得出入自在之意……..
但鋼琴界,高手如雲,人外有人……
Pianist這稱謂,我可愧不敢當………..

我喜歡一位網友所說的:

“有時候,我在雨天裡彈琴,柔和的旋律流溢而出,應和著淅瀝的雨聲,心境變得清明而安詳。在琤琮的音符裡,領會了生之華美,琴聲是彈給雨來聽、給自己的心來聽... ”

這話真叩到我心坎裡…………………….
對我而言,練琴,固有窮盡自身潛力的莊嚴性;
但在究極的意義,它無非是通過一特定的藝術型式,如鳥兒享受飛翔似地悠游於自己的本性……
事實上,所有樂器,只有鋼琴,可以讓我在極速狂飆地速度感中,消融於無垠的寧靜……………
那種渾然忘我的狂喜,鳶飛魚躍似的輕暢自在………..
真是一種忘世的痛快………….
這裡頭凝結了無邊的寂寞,卻也湧動著無邊的幸福…………..
所以,我仍繼續在這命定的寂寞裡潛行──
一場從我自身飛離我自己的,永無止境的飛行……….
這不是職業,也非關興趣…………..
而是一種命運………….
於是,甘之如飴,獨行無悔…..


塵泠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妳終於要親赴那令人魂夢繫之的九寨溝了...
記憶裡,曾經對一個“走進兩岸”的節目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因,那回的主題正是介紹四川九寨溝的清奇世界....
天啊!真不愧是“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
那清瑩鑑影、湛藍裡透著青綠的高山雪水,還有那悠游潭底的無鱗魚………
若能飛身徜徉其中,豈非遁入張藝謀電影裡那片水盈盈的寧謐夢境………
為著這難違的美感經驗,當天日記裡,還連帶勾起我幾段相關的回憶:


一次,也是在某旅遊節目裡,一窺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紗……..
原來在青康藏高原,有一處人煙罕至的祕境………
終年不化的冰山所融成的雪水,匯成了澄澈如鏡的高山湖泊……
幾位當地尊稱為“龍女”的藏族少女,默默恪遵世代相傳的祖訓,守護著這處聖地……
當那美得令人屏息的景象映入眼簾,我無法不拋開手邊正忙著的一切瑣事,斂衽危坐,睇視螢幕,帶著朝拜似的敬虔之心,為著那明鏡一般倒映著天光雲影的雪水,還有水草綠意間悠游來去的“聖魚”而悵觸良深……

美的極至,總叫人無言以對…………
於是,只能安處沉默,在神秘的敬畏感中,暗自輕喟與嘆息…………
我不禁冥神遙想著我魂夢繫之的西藏、九寨溝、還有雲南麗江的玉龍雪山…………
此生所願不多,但能一偕共懷雲山之志的知音,天涯相隨,一探中國西南祕境,便算是夙願已了,雖死無憾……

另一次記憶,也值得一說……
我看到節目外景隊在四川遇到的一位日本攝影師,這位可敬的人物,只為著偶然邂逅了“四姑娘山”,一見傾心,念茲在茲,自此,他數十年的工作生涯決然轉向,竟就此捨去日本的一切事務,帶著一架攝影機,便隻身遠走心目中的聖山,在四川“四姑娘山”覓地僻居,而且,一住十年忘歸,至今猶流連此境,視之為一心皈命的心靈故鄉………
看著他清矍舒朗的面龐和靜定自如的眼神,我心下讚嘆,那定是已真正地活過的人才可能流露的恬靜神情……
在這種人面前,我實在不能無愧,不能無憾。
這強烈的對照,讓我對自己選擇的人生型態有了更深的檢視。
每日,清晨醒來,殘夢猶溫,彷若進行一道固定的神秘儀式……
我在鋼琴前坐下,輕撫琴鍵,以巴哈的賦格作為揭開一天序幕的起點,然後,起身,更衣,出門,發動引擎,朝著離家兩百公尺的太平洋緩緩前進。一分鐘後,當灑落湛藍海面的陽光從石雕公園的轉角處射進我眼簾,我臉上總洋溢著一股說不出的快意。於是,安然帶著某種只有我自己才知道的私密幸福,延著太平洋海濱,一路直線開往通向任職學校的花東縱谷……
當我飛快凌越東華大橋,滿足地看著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在我視野兩側展開如平行的雙翼,看著縱谷平野一片蒼茫的雲氣。假如是冬日時,還要看到滿山遍野的芒草,襯著山脈盡處冰雪覆蓋的奇萊……這時,我總不免要透出一絲冷寂的微笑……
我心下明白,我當然是幸福的;但我更騙不了自己,這幸福的底層,有一縷輕如空氣般的虛無氣息,如影相隨……
花蓮的美,雖可稍止我流浪的渴望………
但盡蛻塵緣以壯遊天下的心願,卻還一直在心裡騷動著………….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誰會是那高山流水的知音………


靜候妳即將出爐的旅遊筆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宜蘭往花蓮方向 -> 台九省道 -> 右轉新生橋 -> 中央路直行至三段 -> 右轉建國路一段 -> 直行至建國路二段 -> 過7-11 -> 右轉建德街 -> 右轉介林八街 -> 清風苑民宿。
由台東往花蓮方向 -> 中央路外環道路 -> 中央路直行至三段 -> 左轉建國路一段 直行至建國路二段 -> 過7-11 -> 右轉建德街 -> 右轉介林八街 -> 清風苑民宿。

由火車站出發 → 由站前國聯一路右轉中山路 → 過地下道 → 直行至與中央路交口的慈濟醫院 → 穿過中央路繼續直行德興路﹝與中山路成一直線﹞ → 左轉明義六街﹝河堤﹞ → 左轉介仁街﹝慈中、慈小、慈大學區﹞ → 右轉介林九街﹝清風苑就位居隔街牌樓進去的介林八街72號﹞
特別推薦:抵達清風苑的黃金路線──清風苑座落於花蓮最高級的住宅區“碧雲莊”,一般而言,都是從建國路往慈濟技術學院方向前進即可抵達,但版主在此推薦另一條保證您不虛此行的黃金路線,那就是從慈濟園區進來。路線如下──從火車站下車後,先找到通往市中心的中山路,然後右轉,經地下道往慈濟醫院方向前進,待抵達中山路與中央路交口的慈濟醫院,不須左轉中央路,繼續沿著德興路﹝與中山路成一直線﹞前進,您會先經過四維高中,然後是花蓮縣規模最大的縣立體育場,再前進一小段,會看到一個叫“國富橋”的小橋。不必上橋,在橋前左轉沿著河堤平行的明義六街,您立刻就會看到沿著中央山脈山腳以一道美麗的弧線悠然展開的青綠河堤。滿山片野的芒草,青綠的河濱草原,再映襯著繚繞山頭的雲氣,您會錯覺自己恍然置身歐洲似的。OK^^沒錯,抵達清風苑的錄就從這道河堤展開,沿著河堤前進,小心,當您看到一塊寫著國興里慈濟中小、學以及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的地標,就得左轉介仁街了!然後會穿過慈中、慈小、還有慈濟人文社會學院所圍成的一條馬路﹝介仁街],一路走下去,看到介林九街又轉,映入眼簾就是一個千坪綠地的社區公園。前進幾步路,您會立刻看到一棟精緻而且人氣熱絡的“優俐咖啡館“,那就表示清風苑到了^^──就在同一個社區的介林八街72號。
訂房專線: 0911-276646 朱先生
訂房服務時間: pm3:00 ~ PM12:00﹝由於版主另有正職在身,若下午三點前來電訂房,請配合版主上課時段,儘量利用整點時打電話洽詢,例如10:00到10:10或14:00到14:10等等,以此類推,感謝配合^^﹞
地址:花蓮市國興里介林8街72號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