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宗教性,從跳脫“局戲”的一刻開始!
朱志學寫於 2011年3月14日 12:52
帖之一:
Yuan:
志學兄,剛剛跟薑米討論過後,他要我給你一段話,而我索性推薦你們當臉書朋友,這段話是:God is both a Wave and a Particle. At the moment in the UK we are having a Census which includes a voluntary question about Religion. If enough people tick 'Other' then specify "JEDI" then JEDI will be adopted as an official religion. Atheists say we should tick 'No Religion'. I think the question should be "Tick all of those which apply".
帖之二:
神到底是什麼,和你從那一個角度切入瞭解有關。「神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不能夠和「問問題的人是誰」以及「他怎麼問的」這兩個部分切分開來,因為答案相當程度是由問題和提問者知識位置這個「局戲」所決定。 (榮邦評論)
帖之三:
榮邦:
“局戲”這兩字用得真傳神^^
典出何處?
是Lacan的詞嗎?
發問者,注定只看見被自己置身其中的“局戲”所轄制的視
野。
存有自體的豐富性因此被化約於發問者的認知框架,而有所縮減。
可是,即令勾選“以上皆是”,一樣無法免於“存有的遺忘
”........
這問題本身就是陷阱。
它是一個無法被回答的問題。
因為,真正的宗教性,不在這個“局戲”中。
真正的宗教性,從跳脫“局戲”的一刻開始!
它必然返歸純然的“內在性”,
而不在任何可以被勾選、被標注、被依附、被標榜的名相或組織~即令它是名叫“Jedi”的新興宗教......
Georges Bataille 就徹底跳脫這個“局戲”。
他說:Religion is the search for lost intimacy~
帖之四:
對應的英文應該是Gambit,就是任何的遊戲的初始設定。我會用這個字,的確來自於最近讀的書,與拉岡有關的沒錯。 ~榮邦
帖之五:
薑米劈頭一句就提到「神是波動也是粒子(這是套用物理學中,光的雙重性,既是波動,也是粒子)。
這段話本身就嗅得出一股“他者哲學”的氣味。
神,是無法被以標注的方式定義的。
禪門有云:
說似一物即不中!
何則?
祂遍在一切,又以一種根源性的底藴內具於一切。
我喜歡德國哲人謝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的說法:
愛就是那使一切成其為一切的...........
我體會的神性,正是就謝林這脈絡而說的:
祂是那潤澤一切又蛻變一切的力量~
the flowing Being moment by moment..........
帖之六:
底下,
我將體會到的“他者哲學”,簡單幾筆勾勒如下,以印證以上所言:
“他者”不是第三者,也不是another ego。
他者是~
不論我們如何逼近一個對象,那對象之外、之內、之不可見的深隱之處,永遠存在一個something else 的未知界域~神祕的“X”,不可窮盡..............
他者就是那不可被“化約”為特定對象的X
是貼著對象,又不限於對象的“邊界”...........
是包圍對象的“空”...............
即色之空.............
金庸武俠世界裡~
神雕大狹“獨孤求敗”窮盡畢生之力
試圖無限趨近而終莫能窮盡者.............
即色之空............
那永遠深隱並流轉於意識所及的邊界........
作為something else 的 X
- Aug 04 Thu 2011 13:25
真正的宗教性,從跳脫“局戲”的一刻開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