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曾說:你們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兒子。 然而,你們要死,與世人一樣,要仆倒,像王子中的一位。”
朱志學寫於 2011年3月9日 10:52
老師:

剛在facebook寫了一篇文章。
我試著透過萊維納斯、馬丁布伯、巴修拉、巴塔耶、德勒茲、朱天文的洞見,整合自您課堂獲得的啟悟。
謹在此跟您分享........
算是當作我前天報告“巴修拉”的書面心得^^



志學敬上





帖之ㄧ

真正的愛,不需要妳跟上腳步。
祂就在妳生命的破敗之處(lacunae破洞),默默給予更熾烈的愛~那永遠溫柔的呵護、守候與陪伴.........

因為是愛,祂不需要依賴妳對等的回饋!
因為是愛,祂微笑接受全然的不對等、不公平......
因為是愛,他的付出甚至不須依賴於妳的理解或感激.........

事實上,正因祂給出的是最寶貴的........
所以無可交換,也無須交換.............

只能在全然的自由中無條件的給出去................



這是我從聖經裡領會到的“愛”............
....
舊約詩篇裡有這麼一段動人的召喚:

詩篇82:6-7

“我曾說:你們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兒子。 然而,你們要死,與世人一樣,要仆倒,像王子中的一位。”

我覺得隱藏其中的洞見,不只是如字面的意思。

祂真正要表達的訊息是:

正因你們可以自由地給出那無法用來交換的生命.....
.....
你們才顯示了作為王子的高貴靈魂印記..........

王子在此,已不是作為權貴身份的”世俗貴族“。
而是,以內在性的深度去確認的“精神貴族”。

前者是人爵;
後者是天爵。

在天爵面前,世俗的一切榮華富貴,等同歷史的塵埃...
.......







帖之二


至高者之所以為至高者,在於他能夠為那“弟兄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而死、而仆倒.......此其所以為“至高”,像“王子”中的一位.......

儼然以"至高者"自居,而語帶藐視地譴責未能跟上腳步的弟兄........

這等“居高臨下”的姿態,已遠離“至高者”三字超越文字外的奧義..............







帖之三



王要對在他右邊的人說:『蒙我父親賜福的人哪,你們來吧!來承受從創世以來就為你們預備的國度。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接待我到你們家裡;我赤著身子,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來探望我。』

那時候,那些義人要回答:『主啊,我們甚麼時候看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看見你流落異鄉而接待你到我們家裡?看見你赤著身子而給你穿?我們甚麼時候看見你害病或坐牢而去探望你呢?』王要回答:『我鄭重地告你們,無論甚麼時候,你們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微不足道的人的身上做了這些事,就是為我作的!』

~新約 馬太福音25章34-40節


這是我至為敬愛的猶太哲學家萊維納斯~
自述聖經裡最讓他喜愛的一段經文。

事實上,對從小受洗信主的我, 這是ㄧ段從小在教會聽過千百次,卻始終不曾內化到我意識之光裡的經文。
我暗自驚歎:
歷經這麼多年的尋索......
自己竟可以遲至這一刻才真讀懂了新約“福音書”的奧義。
這一刻
再沒敢有任何自以為明白而實則去道日遠的狂妄。
終於安靜下來的心
與其說是沐浴在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歡悅之情,
毋寧說是為著窺見那來自意識深淵裂出的一線光亮而滿溢著難言的敬畏之感!

我欣慰自己終於來到一個點:
東方與西方 古典與當代 超越與內在 自力與他力.........
在全幅開展的意識裡,
原來都可以毫無扞格地消融為一。


最低的,隱藏著至高的..........
最親近,也是最遙遠的................
最孤獨,卻也隱然通向不可見的深密連結..............


福音書裡“弟兄中一個最微不足道的人”身上,於此遂成某種仍對深陷世界幻象中的人保持隱藏的“靈魂密碼”.........
當我們終而能夠從疲癃殘疾、惸獨鰥寡之顛連而無告者身上窺見上帝的容顏..................
人生遂可以不再是一個不斷在強化自我框架的追尋過程中,漸行遠離柔軟與謙卑的“自囚”過程。
這就讓日趨狹仄的人生,在逼臨意識邊界的強光下,裂出了一道跳脫業力迴圈宿命的可能!




帖之四:


當那如梗在喉、頑強到不肯被馴化到你認知框架的存在可能性,猝然臨在你命運中、以至於摧毀你日常生活軌道的一刻,與你遭逢的正是那平日蟄伏深淵而始終對你昏睡的意識保持隱藏的“邊界”經驗~


一切張力,一切飽蘊綻放性的“詩意瞬間”,都發生在邊界..............


在邊界,我們與“他者”猝然遭逢。

而與他者遭逢,正是“與祢相遇(I &Thou)”的必經之路.........

也是唯一回"家"的路...............


就像通過“詩的瞬間”寓居於孤獨,才能走向更深的親密~那“天涯一角”裡綿密深遠的“存在迴盪”(floating along the Becoming of Being in itself.........)

他者,這來自萊維納斯的深睿洞見,於是以一個目光炯炯的意象,對我展露了非比尋常的奧蘊:

它正是生命遽然在邊界遭逢的“moment of poetic!”

是生命以其飄若天風的萬古寂寞,凝視“邊境微光”之“詩的瞬間”!

是水平延展的時間綿延中,遽然撞擊入靈魂深淵的垂直進向...............

就在這讓人眼睛瞬間發亮的一刻..........

繁華落盡.........(世界的粉碎)

子規啼..........(存有的感應)



我們從無邊暗夜隱隱作響的窸窣聲中,傾聽到存有的聲聲召喚.......................

這一刻,驀然回首,此身雖在堪驚..............

眼界所及~

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天邊飛鳥、水中游魚、野地百合、古寺鐘聲............

鳶飛魚躍,俱見天地的流動......................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所云:

"俱似大道,妙契同塵................"

意在茲乎.........




帖之五


萊維納斯的“他者”概念,引領我對"責任"兩字抵達了前所未有的體會...........
那是一種全然孤獨中臨在於己的全然責任.......(無待知音,允許全然不對稱的責任)
卻也是一種全然承當中無心而至的全然恩寵..........(無待“靈魂伴侶”,而只安然作為一位“守護天使”......)

它不是幸福的分享,而是合獻身與救贖為一的皈命..........
那是只有深刻經驗過全然被棄絕於世的孤獨而自此背向世界、永不回頭的人,才可能瞬間瞥見的靈魂亮光。
在這亮光的浸拂下,
你不覺變得全然柔軟,
你蛻變為深淵裡的守護者~

守護一切深淵中與你同命共在的“他者”,
並無限地回應這只對極少數擁有看見能力的人示現的“他者”自你內在興發的召喚..................

尋思至此,心眼不覺雪亮般的明淨起來。
這才明白:

那看似輕盈而甜美的“幸福”,每導向不自覺的“自囚”處境。
看似厚重而不堪承受的“責任”,卻蘊生著斬斷業力鎖鏈的無限可能!

卡謬有云:
“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

這種責任,只對深淵中的守護者存在。
也只有這等全然孤獨中迎向他者的絕對責任,讓我們真正看見:
是什麼樣的悲願與力量,方能使一切成其為一切............






隨感附記:





我越來越學得:

真正的愛,就是就其本然的姿態去欣賞她 接納她之所以為她的獨異性 .........

而非拿一套狹仄 傲慢 而自以為是的“完美框架”,來篩選出自己所要的“完美原型”...............

這表示

我們從未直接“臨在”對方的存有自身(Being in itself)

而只是自我陶醉地迷戀自設的“尺度”。

可“存有”才是唯一的真實。
“祂”無法不是獨異性的........

尺度是假的,它顯示:那宣稱無條件愛妳卻又說因為妳準備不足而提點妳跟上腳步甚而粗暴棄絕妳的人”,他的愛只是頭腦拿來催眠自己的概念,好讓自己透過篩選那較低的來確認自己斷然無可質疑的高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