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儀:
真不好意思!
好些天沒瀏覽你版格。
此刻才致上遲來的生日祝福^^
我這才發現:
原來你facebook相簿的大教堂之旅,正是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呢^^
所謂文如其人!
我喜愛這篇以成長巡禮爲經緯
而帶出之頗具時光縱深意味的生日回顧紀錄。
筆鋒所過,處處俱見作者性情。
算來,是生平所見紀錄生日的文字裡,特讓我動容的一篇^^
文中妙想連翩,
特別是以生日作為根源性的提醒,以至於藉此展開對過往生命型態的重新檢視...............
能引伸聯想出這等靈思。
可算是從學問中見性情了!
我不禁暗自擊節讚嘆:
這番意思真好^^
它為時下流於浮淺酬酢的生日儀式,賦予了看似孤獨卻更具靈性深度的意義。
我不由想及,
原來真正的生日,非關慶祝,非關陪伴,非關逃避寂寞的相互取暖,也非關浪漫醉人的燭光晚餐......
而在於有意識地為自己創造一種“解構“自我的情境~
我意指:解構那仍蟄伏意識深處制約身心的舊有視域框架。
莊子所云“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乎道術“正是通過更高的眼界而據以解構“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之看似纏綿悱惻實則苟延殘喘、命在旦夕的狹仄視域。
這思索軌跡,不免讓我想及林布蘭或梵谷晚期作品中,頻繁得驚人的自畫像..........
我依稀窺見,這些曠世天才是如何通過手中顫兢帷幄的一筆一畫,擘畫著人類文明史的走向...........
可以想見,
那雙遍染油彩的手所鐫刻出的
不只是歲月流轉下逐風而散的生命流影,
真正讓人心魂震動的是
他們畫出了自己青春殘敗、形象褪盡後仍熠熠含光的炯炯眼神...............
我總是在這千古的凝視之前,油然興起一陣淵穆清深的敬畏之情..........
孤絕而頑強的眼神裡,
敘說著他的真理、他的激情、他的戰鬥、他的人性試煉,以及他凝視超絕、獨成千古的雄心.................
我完全理解這種人。
只因自己亦同屬這類秉具“邊緣的眼睛“,並在“邊緣的戰鬥中“找尋精神家園的“檻外之人“。
既是檻外之人,越名教而任自然,遂成必然的命運。
能令之流連而忘返者,只會是極目不見盡處的無涯草原,而不可能只是圈禁靈魂的一塊小草皮。
我想,
這才是真正的孤獨。
真正的孤獨者,不惜通過遺世獨立以“凌越“窒息靈魂的“視域框架“。
而視域框架的解構,才是生命據以在更高的精神層面重新找回自己的起點。
這就是孤獨的莊嚴~
因為孤獨不止於是表象上的形單影隻、流落無歸...........
不!孤獨的本質在於完整。
在於契會到有一個完整的天地【精神的原鄉&自然的原鄉】斂抑潛伏於自己的孤獨底層;
事實上,也只有意識到並擁有這份完整感的人,才有足夠開闊的格局去欣賞並去尊重另一個人的孤獨~
他知道自己和另一個孤獨者扎根在相同的完整感裡頭而心生敬慕。
他的禮敬方式,便是讓自己也充分放鬆地消融在同樣無涯的完整感所打開的無盡法界...........
至此,所有的語言都是多餘的!
唯一的語言便是~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我不禁思及南宋詞人張孝祥的《西江月》裡的名句:“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原來,置身孤獨而得悠然自在,只因早超越世情遮蔽,而深刻意識到自己原就是無盡法界的一部份。
於是,能夠不再被孤獨的表象迷惑,
只是任隨那作為一切個體生命源頭的無盡法界通過自己而存在......
並在全然的安詳中悠然諦觀:
那無涯淵默中安靜脈動著的天地韻律,是如何經由宇宙的波心鼓蕩出圈圈的漣漪.........
志學
PS 1 .
關於流浪~專訪民歌手王城
流浪本來就是追求那種自在
學習那種自在的心靈
你有沒有相信自己能夠去發現
一些美麗,快樂的泉源的那條道路
我放棄了那種追逐
我放棄了那種抓住的心情
我要放,這時候人顯得寬廣
像一塊大草原,而不是一塊小草皮
人的本質是孤獨的
你確定你要認識的孤獨它是一種很完整
那這時候,你跟人家群居的時候
你會知道尊重 知道分享是什麼
因為你認識那個孤獨 所以你知道
就像我們在草原上的時候
我說地平線上
遠遠的地平線上有個黑點在動
在蠕動的一個黑點
我說那個黑點在動....
他說嘿嘿嘿....不要緊張
他說那是他的朋友 他是牛,是馬,是個人
它會動嘛,會動就是我的朋友
一種很簡單的邏輯
因為他會動,他有生命,他是我的朋友
純樸的因素 也來自於
他跟天地間的一種學習
PS2.
推薦閱讀:
http://www.wretch.cc/blog/austen0329/32221759
- Apr 07 Wed 2010 14:27
檻外人的孤獨冥想
- Mar 26 Fri 2010 14:36
又見安哲普洛斯:給坎城的情書 -- 安哲羅普洛斯《 三分鐘 》
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是我特別敬愛的希臘電影導演。
沒想,今天在永和兄版格,又見安哲羅普洛斯的流影............
精煉的影像敘事功力!讓我只能矯舌嘆服.........orz
短短三分鐘,就讓人在驚鴻一瞥中彷若失神似地墜入凝固的時間............................
這就是安哲羅普洛斯深深打動我的原因~
他總是能夠
寓深邃的哲思於濃鬱的詩意影像............
正是在四無依傍的空茫中,人,在喑啞的窸窣聲中,悄然遇見了從來不曾真正凝視過的自己...............
在我看來,除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外,沒有人對與隱伏人性底蘊的“存在深淵“
曾經達到比他更深邃的表現力..................
感謝永和兄的分享^^
也向安哲羅普洛斯不朽的【Trois Minutes】致上最高的敬意^^
志學
底下轉引文章出處:
蔡永和“異塵過客“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hostudio/11259523
給坎城的情書 -- 安哲羅普洛斯《 三分鐘 》
《 三分鐘 》
背景音樂為艾蓮妮.卡蘭德若(Eleni Karaindrou)「養蜂人」蒼涼孤寂的電影配樂
「 有人在嗎!?」
「 馬 塞 羅! 」
今早…
我醒來時 你還睡著
我聽到你 深沈呼吸的聲音
在你披面的散髮中 看見 你雙眼
內心一陣感觸 而哽咽
埋在你表面下…
是你 那顆純真的心
從你的真心 我 照見自己
我看見我 自己 我看見 你 我
我們 共度的餘 年 和 那些剩下的 歲月
還有我 未結識你 …
而等待著 你 的 那些日子
那剎那…
我才瞭解 我曾經 那麼愛你
感覺是 如此強烈
讓我 雙眼盈滿淚水…
三分鐘,停!
導演: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2007
這3分鐘的短片乃為紀念已過世的義大利國寶演員-- 馬塞羅‧馬斯楚安尼
他也是安哲羅普洛斯在1986年拍「養蜂人」時劇中主角,
安哲羅普洛斯將四十多年前在安東尼奧尼 「夜」
與馬斯楚安尼搭檔飾演夫妻的珍妮摩露,擔綱這部短片獨角演出
藉這面容已顯蒼悴,當年76歲的珍妮摩露,獨對著20年前電影在「養蜂人」中的片段,垂坐戲院舞台邊的馬斯楚安尼說話
在其嘶啞低沉的嗓音中,字字細吐數十多年前「夜」劇裡一段深刻動人的對白
印象裡兩人當時候的年輕燦美,相對現在歲月生命無情衰逝
這段珍妮摩露讀白,彷彿一句永遠不老的摯情呼喚
這四十年後的此刻,珍妮摩露老矣,馬斯楚安尼逝走,話語卻更深情溫熱
電影遂將時空解放,每次映覽觸及的,皆如此深刻鮮銳,讓人如此迷戀感動…
- Mar 26 Fri 2010 05:04
關於“安詳“的哲思劄記:布衣飯菜,可樂終身............
關於“安詳“的哲思劄記:布衣飯菜,可樂終身............
我所鍾愛的印度靈性上師奧修,他優美如詩的話語,總是內藴大火燎原般的能量,能夠瞬間燒燬盤據腦海的幻見。
“我完全支持愛,因為愛會失敗.....唯有當人們深入愛,享受許多戀情之後,他們才會發現愛不可能提供它在最初所保證的那種永恆、滿足,到了那個時候,人們才會準備好要放棄外在對於滿足的追求,從外往內走向自性....“
這話揭櫫了迥然不同一般修行法門的殊勝進路。
怎麼不同呢?
也許是來自譚崔的啓發,奧修未把情慾視為毒蛇猛獸。
他並未如同一般修行法門,以戒律清規對此採取圍堵、隔離、譴責、禁戒的態度。
這顯然抵觸一般人對修行的認知框架。
就從我身邊俯拾可見的現象說起好了!
我常遇見一些虔誠信徒,
看似法相儼然,卻無法從其眉宇神情嗅出一絲輕安自在的氣味。
我一再印證類似的觀察。
有人看似修行,其實無關乎修行。
也有人不落修行表象,可舉手投足、聲聞罄咳卻隱藏著至為精嚴的修行底藴。
事實顯示:
徒具修行表象,卻心有罣礙的偽修行者太多了!【佛印調侃:“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是也!】
可奧修揭櫫的進路~
非關出家、非關退隱、非關吃齋茹素、非關持咒念佛、非關唱誦禮讚、非關皈依上師..........
而是~
徹底穿透並完整通過:“摯愛“所必然帶來的“窒礙“。
奧修說得漂亮:
“我完全支持愛,因為愛會帶來失敗!“
原來,在愛裡頭尋找幸福的人,仍只是停留在愛的表層。
他們尚未洞見到幸福的底藴,而對幸福充滿了幻見的期待。
假如他們偏偏又是特別聰明、特別漂亮、特別天才的幸運少數,他們就更不容易及早發現~
愛不可能提供它在最初所保證的那種永恆、滿足.............
直到那必然的心碎經驗,如影隨形地驅迫而來,他們才諤然驚覺:
在時間的流轉下,一切經驗都會改變的!
一如苦痛不會永遠不去,甜蜜自也不會永遠滿溢杯外的!
假如你夠幸運,遇上了你的摯愛,請保持冷靜的觀照,不要興奮地沖昏了頭。
這分經驗所帶來的幸福感,只是浮在整體經驗上的薄薄一層。
而你不會永遠停留在表面。
你命定會在兩個極端間擺盪。
這就是生命的真相~
你不可能只擁抱“摯愛“,而拒絕與其如影隨形的“窒礙“經驗。
摯愛越深,我們越會感到心碎,遲早而已.........
於是,我們終會來到一個片刻,
一個與隱伏在摯愛底層的心碎經驗怵然相遇的片刻。
這個片刻,就是你的存在深淵。
絕大多數人,對這空空蕩蕩、四無掛搭的深淵經驗,避之唯恐不及!
可真正夙性靈彗的修行人會認出,這深淵經驗就是走向真正修行的契機。
它代表著生命據以完成自身轉化的臨界點~
簡言之,存在深淵代表著一道從“意識“跨向“存有“的邊界。
而那望之暈眩,令人生畏的深淵經驗,正提供了修行人蛻變自己最大的助力~
此則一如奧修所示:
“唯有當人們深入愛,享受許多戀情之後,他們才會發現愛不可能提供它在最初所保證的那種永恆、滿足,到了那個時候,人們才會準備好要放棄外在對於滿足的追求,從外往內走向自性....“
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不會浪費心碎的經驗!
幸福的形影飄落,固無可阻止;
但通過深淵經驗,可以徹底解構過去挾制個體的意識框架,而創造出重新與存有恢復連結的可能......
這是通過視域的突破所帶來的精神蛻變!
明乎此,人遂可以任隨“心碎經驗“從身心流經而過,而無所迎拒。
就在這無所迎拒當中,他放下了過去看待世界的既定框架,直接“臨在“了存有自身。
此之謂:從“意識“退返“存有“。
於是,幸福也好,落寞也好,相伴也好,孤單也罷........
你發現自己終於能夠對存在給予的一切經驗,一視同仁,平懷以對。
植根於深沈的靜穆,
你化為超然兩極外的純然觀照,
冷然諦視那命定在不確定中聚散無常的因緣,如何在兩極之間擺盪來去...................
這分冷然的諦視,讓你得以安住在深沈的哀傷之中,卻又超其象外,心無罣礙。
此則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所云: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好個“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這是應物而不累於物,深情而無累於情..........
也正是這殺活自在的修為,讓人入於“安詳“的境界。
這境界,代表著真正修行的精神產物。
它的殊勝性遠超過俗情世間的幸福!
當一個人內心存有安詳,僅僅從一餐一飲、半絲半縷中,就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否則,即使他擁有世界,也可能和幸福無緣。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裡,林語堂評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芸娘如此告訴她摯愛的夫婿沈三白:
“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君畫我綉,以為持酒之需。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
每覽此言,總耿耿難以爲懷!
沈三白何幸,得遇芸娘此等奇絕女子。
沈三白又何悲,必得在坎坷中承受摯愛的離去..........
沈三白既非達官,亦非名士,只是一介為生活奔波勞走的的布衣之士。
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封建社會,他棄儒從商,卻一輩子窮困潦倒,可他有幸得遇芸娘這樣一位紅顏知己,陪他苦中作樂,遂得窮而無怨,相偕以入於閑淡曠遠的安詳之境。世事艱辛,他們却善於掘發詩意的生活情趣,屢逢憂患,却因能怡然自得而不改其樂。
這對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神仙眷侶,通過沈三白旖旎深情的筆尖,讓我們深刻窺見:
一切摯愛經驗裡隱涵的甜蜜、幸福與憂傷,原來可以通過高度的自覺與修行被昇華到何等境界.................
相對於世俗的幸福,總是展現在如何培養更卓越的競爭力以掠奪或佔有更多資源,乃至據以界定自我的成就;靈性的道路,卻每歸結於一場心碎的戀情。
因為最究竟的教導,
亦即,
永遠在遷滅流轉中成住壞空的生命本身~
所教的無非是如何捨棄而非如何得到.........................
志學 2010.3.23 午後隨感
寫於星期二 · 留言 · 讚
錢睿靜 這篇文章讀來有太多的喜歡,切中我對於愛情以及宗教的價值觀,無黨派無宗教無偶像,不是來自高傲的輕視,而是萬般皆可師法,價值自在我心~
身心靈安頓就擁有最大的幸福,真正的修行在於不放過任何心碎的經驗,謝謝你的文章分享~^^
6 小時前發佈 ·
朱志學 哈哈^^
難為妳真讀懂了我文中寄託的深意^^
這篇文章孤懸了三天,我並無所期,純是記錄一段思索的軌跡。沒想還真有善解的知音?
anyway,
很欣慰看到妳的回文。
僅憑此回應,已不枉我重寫此文的苦心。
然則,何以說是重寫?
有一段小插曲,不妨附帶一記:
星期二午後,濃郁的咖啡餘香中,忽然心有所感,決定記下流瀉心頭的思考軌跡。
可我犯了一個錯誤~
我沒另開檔案書寫,就直接打字在網頁留言板。
正自躊躇滿志,暗喜花了近三小時凝神完成的心血結晶,只差最後一個PO文動作。
忽然一個靈感閃現而過,按下留言前,我決定再補貼一段引文。
誰知,沒貼好,我卻莫名奇妙給關掉了這篇網頁。
我暗道不妙:不會吧!難道我剛幹了一樁蠢事?
我來回切換視窗不下數十次,不肯相信嘔心瀝血完成的文章再也追不回了!
可最後還是只能沮喪地嚥下這難以承認的事實:
剛三小時的心血全泡湯了!
可要重寫的話,我只能勉強記住行文大意,卻實在無可能重現原文。
我甚至忘光了才剛費心斟酌過的每一處用字遣詞。
沒多浪費時間懊悔!
我決定立刻重寫一篇,以追過遺忘的速度。
又是幾個小時過去,我重寫了眼下這篇。
除把握原先大意,面貌上卻完全是另一篇文章了!
希臘哲人赫拉克利圖斯有云:抽足入水,無復前流.....
此之謂耶?
茲附記箇中曲折,以為誌念!
志學
- Mar 22 Mon 2010 21:17
2中國鋼琴明星競爭白熱化分享
2中國鋼琴明星競爭白熱化分享
樂評批郎朗:不知恥愛出風頭 《金融時報》反讚李雲迪具魅力 2中國鋼琴明星競爭白熱化
2010-03-22 旺報 【記者潘罡/專題報導】
郎朗的演奏風格被評為愛出風頭者。(DG提供)
李雲迪加盟EMI首張專輯《蕭邦:夜曲全集》本月19日全球發行。(EMI提供)
放大
圖為李雲迪、郎朗兩大華人鋼琴明星對照表。
隨著大陸國勢日盛,中國兩大青年明星鋼琴家李雲迪、郎朗的一舉一動越來越受國際矚目;兩人的藝術造詣、演奏生涯發展等,也不斷被比較討論,早已形成一種較勁的態勢。
本月19日,李雲迪為EMI灌錄的最新專輯《蕭邦:夜曲全集》全球上市發行,16日也在倫敦南岸中心的「皇家節慶大廳」舉行一場蕭邦獨奏會,包括倫敦《金融時報》、《獨立新聞報》、《衛報》等媒體紛紛刊出評論,普遍反映持平。不料,《金融時報》樂評家理查˙費爾曼在評論中,竟然掃到郎朗,並用「不知羞恥的愛出風頭者」(shameless showman)等強烈字眼,來形容郎朗。
打從出道 常被比較
費爾曼並指出,郎朗的演奏「往往是盡可能用最快、最大聲的方式去彈任何樂曲」;相較之下,李雲迪的演奏「具魅力,會著眼於音樂的精緻層面以及內涵」。這種極端的褒貶對比,讓這對中國鋼琴明星「兄弟鬩牆」的情形似乎更形白熱化。
事實上,針對郎朗、李雲迪所進行的比較,打從兩人出道以來就不曾停過,因為兩人均出生於1982年,也同時在國際嶄露頭角。兩人之間的關係,曾被外國媒體用中國的「陰、陽」來做對比,最新的比喻則是英國《獨立新聞報》形容的「太陽vs.月亮」。
李雲迪自2000年奪得蕭邦大賽首獎之後,就迅速走紅,包括被大陸國家主席、總理接見,被封為「中國鋼琴王子」,被勞力士聘為代言人,並在影劇節目中軋一角。不過近來郎朗名聲越打越響亮,早已超越李雲迪。他雖然不曾拿過任何重要比賽獎項,但在美國經紀圈刻意塑造下,已成為「美國夢」的「中國樣板」和典範。
郎朗活躍李雲迪內斂
郎朗不但出傳記,被封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被聘為葛萊美獎派遣中國文化大使,2008年在北京奧運開幕典禮中演出,今年初更被新力哥倫比亞唱片從環球唱片挖角,傳聞簽約金高達300萬美金。
李雲迪近三年則較為沉寂,今年終於再度活躍,被國際大廠EMI簽為專屬藝人,準備灌錄蕭邦鋼琴獨奏曲全集錄音,也安排多場演出,大有東山再起的態勢。他和郎朗之間的「恩怨」也順勢再度浮出檯面。
身為華人至今唯一的華沙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得主,李雲迪2001年被德國古典大廠DG簽為專屬藝人。由於DG旗下曾擁有卡拉揚、波里尼、齊瑪曼等古典巨擘,因此李雲迪加盟DG被視為一種榮耀與肯定。
傳郎朗排擠李雲迪
不料郎朗隨即也加盟DG,據英國評論家萊布列希特(Norman Lebrecht)描述:郎朗名聲日響之後,便排擠李雲迪,迫使DG不再和李雲迪續約。對於郎朗此舉,某些唱片製作人不以為然,但DG礙於郎朗在中國的票房號召力,只好遵命照辦。
此外,萊布列希特還透露:郎朗的父親曾親口告訴一位樂團經理人,只要該團在某樂季邀請李雲迪表演,郎朗那年就不會答應和該團同台演出,擺出「一山不容二虎」的姿態。
郎朗的作風以及他在舞台上極盡浮誇的表演形態,很自然引起反彈。2008年底,美國《華爾街日報》樂評人艾佛瑞(Benjamin Ivry)在一篇《為何李雲迪被捨棄?》的報導中批評指出:相較於「受大眾狂熱歡迎卻矯揉做作、毫無音樂性可言的郎朗,李雲迪不啻是一塊珍貴的淨土。」
不曾在同場合露臉
本月17日,《紐約時報》也在一篇報導中,揶揄郎朗和他的經紀公司CAMI(哥倫比亞)的一場為海地難民募款的慈善音樂會,質疑當中募款所得僅有戔戔之數是交到難民手中。
據外國媒體指出,郎朗和李雲迪出道至今,始終不曾在同一場合一起露臉。郎朗最近曾在一次訪談中,對李雲迪「至今未能真正闖出國際盛名」表達惋惜之意,並認為自己比李雲迪幸運。不過李雲迪堅持走一條較為內斂的道路,他說:「我覺得自己不像尋常的藝術家。」言外之意耐人尋味。究竟李雲迪或郎朗,誰能在音樂史上留下真正不朽扉頁,就留待時間考驗了。
- Mar 21 Sun 2010 19:18
煙雨迷濛中透出的清新綠意,美得讓人屏息............
煙雨迷濛中透出的清新綠意,美得讓人屏息............
1:18 | 編輯文章 | 刪除
呵呵^^
妳還真是性情中人呢!
與妳素不相識,初見妳文字影像,卻儼然有似曾相識之感。
沒想為了聽琴,妳竟不辭老遠動念來訪。
這讓我不由想及《世说新语》一段典故:
“王子遒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隐士》,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
草姑娘雅人深致......
逸興飛動,不減魏晉名士高度!
難道,妳對鋼琴也稟具非比尋常的熱愛?
不論您是否真能前來,我都感念這番盛情。
再怎麼說,妳可是身在海外呢!
蓓森朵芙音樂沙龍附近的落羽松森林,此刻正春意怒放,競抽綠芽.........
煙雨迷濛中透出的清新綠意,美得讓人屏息..............
若有機會回台灣,我隨時歡迎妳前來造訪^^
除即興鋼琴演奏外,我親自陪妳一遊。
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11483&id=100000567309865
蓓森朵芙格主於2010/03/08 17:44 回應 檢舉
蓓森朵芙音樂沙龍位居台灣東岸的花蓮。
你去國日久,對台灣也許生疏了呢^^
簡言之,這音樂沙龍是我個人遊走體制外所創立的夢想平台。
就某個運作框架看是民宿,但就更深的精神面向契入,又不只是民宿。
我有一篇文章,談及了相關的心路歷程。
您不妨抽空瀏覽。
http://blog.udn.com/jjs0035/3421663
志學
草於2010/03/20 15:02回覆
看了 有想要聽您彈鋼琴的衝動 請問有機會可以當您的訪客嗎
蓓森朵芙格主於2010/03/02 03:03 回應 檢舉
這篇憶舊文字,寫得動人心魄!
猶記初次拜閱格主文章,曾暗自震懾竟有人對幸福的祈嚮可以堅定如是?
沒想,傷心人别有懷抱,原來,再熾烈的堅定背後,也難免掩映著已成煙月事往的蕭瑟與淡然............
我讚歎妳在歷經諸多的曲折後,終能掃落陰影,走出白骨如山的存在深淵.........
對人性的信任早蕩然無存的我,則只能堅持著一股傲氣,皈命永遠不見盡頭的流浪生涯..............
就在今天,偶然看到一段文字。
流溢文字底層的冷豔幽光,隱然牽動了近似的心事................
你將在某個冬夜獨自痛哭,因著曾用漫長的青春換來一堆糟粕。
你將在生命翻開的這頁次,夾進一株玫瑰,儘管它昨日已枯萎。
草於2010/03/08 16:32回覆
人生總是要經過一些波折才算人生吧
也許未來有更多的坎坷 真的我們也不知道
只有靠自己 靠自己的堅強走下去
幸好這地方能讓人舒解壓力 吐吐苦水 呵~
請問 蓓森朵芙音樂沙龍民宿 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