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可說。
至少有兩點根本理由:

首先、再怎麼說,這言說本身只是丟出一個“謂詞”,這停留在“象徵層或語言層”的謂詞,註定無法等同是that" Is”,而只是something else。亦即,謂詞,就其本質上的局限性,一開始就注定無法進入拉康所云“真實層”的“the Thing”或康德說的“thing in itself”,甚至連無限的趨近都不可能。事實上,越耽溺於“謂詞”的敘述,只是去道愈遠。

其次、再怎麼說,也沒有用。這就牽涉經驗的“獨異性”問題:
發生在師父的經驗,不代表可以通過言說而有效移轉到弟子的身上。
人可教,命不可教。
這裡面有時機的問題、根器的問題、資質的問題,以及存在情境或歷史脈絡的問題。相對而言,言說只是不具決定力的泡沫罷了!

即此而論,不可說,就真該全面拒斥語言或概念了嗎?
不!
不可說,只意味不可直接地說、正面地說、界定性地說;
不代表不能曲折地說、傾斜地說或隱喻性地說。
這正是現象學最擅長的方法:
現象學每能以一種拐彎抹角的”觸擊“,迴環曲折地說出那依附“謂詞”的言說方式所無法正面趨近的“X”~
即令這奧祕幽玄的“X”,依然不是那獨立意識疆域外的that "Is":一種沒有對象性勾連、沒有謂詞、而只是“有之自體”的“不可界定的他者”或”沒有世界的存有”。

2012.4.9 哲思零縑之ㄧ
讚 · · 3 小時前
浮草另帖說讚。
朱志學 附記

有同學堅定地表示:

“不可說,是因為佛性本自清淨圓滿,所以無可言說。言說只是針對不識佛性本自清淨圓滿的眾生,才廣開的方便法門。“

我聽了暗生不耐.....
又是讓耳朵長繭的教門語言。
難道離開教門論述,就頓陷失語狀態了嗎?
不怕不懂,就怕半吊子的懂。
不怕半吊子的懂,就怕明明是半吊子卻過度自我感覺良好,而沒來由地堅信:別人見地無有過於己者。
每見教門語言的獨斷,沒必要地封鎖了更深的理解可能,我個人積習難湔,總不免投以直率的質疑。可能是我人微言輕,說了也成耳邊風。但我還是要指出:

就連“清淨圓滿”,也是謂詞 ;
這意味:“清淨圓滿”四字,也是該“放入括弧”的先見。
這種只會阻礙探索的預設性概念或教門信念,正是試圖回到“前謂詞”的現象學首先要拿掉的框框套套。

2012.4.9 哲思零縑之二
3 小時前 · 讚 · 2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過夢幻衝動進入“非世界”:依拓樸流形運動的內在性平面。

婚姻的第一天開始,延異,就以一種深隱內在性的運動,悄然蔓延開來........
直至浮在表層上的穩定性,砉然崩解。
讚 · · 2 小時前
朱志學 ilya : 一片黑茫茫........
純然母體的狀態:還沒有自我產生的狀態。

世界、自我與意識構成了我們的現實
無我、無意識,又是怎樣一種存在狀態?

裸處:尚未被意識覆蓋處。

在我們意識世界裡頭,真的有一個東西是無形無相的。

拉岡的 the Thing:真實層(無形、無相、看不見)
另有象徵層(ex圖騰)&語言層(ex文字)都在符號的鎖鏈裡頭,都是不真實的!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川端康成:神佛不在現實裡頭,祂總在一種朦朧的狀態中出現。

非世界:不是“這種世界”,而是另指一種不在現實裡的幻化生成空間。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傅柯:精神病是被文明整頓的對象

世界試圖給予來自文明的矯正

開悟者與瘋子都是進入裸覺的狀態。

通過幻化生成進入非世界

R.D.Liang與精神病生活在一起的現象學家。

只有對某些人,才會瞬間進入真實。

神經質症不同瘋癲,它才是是道地的文明病:日本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裸覺的世界不見得盡然美好...
充滿了危險、不確定與失控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有一個裸覺的區域,隱蔽在世界暗處,很陌生,卻是宗教要探索的區域。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來自關係,不來自緣起性。

世界就是”緣起“?
還是,”緣起“的思路,為了解構單線邏輯的片面凝視點?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幻化生成:潛質狀態中的裸覺場域。

夢幻衝動:浮光掠影般晃漾真空中的妙有(隨流不滯)

生命在原初存有(母體)中存在。

世界意識鋪陳到哪,原初存有就被遮蔽到哪?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良寬為何能夠裸活?不知道。
約 1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德希達的延異:我們常用文字來表達差異。透過語言說明事物的差異,但這差異是虛假的。只是文字學上表明的差異。

延異則是:真正的差異,不在表面,而在看不見的地方蔓延。

男女的差異不同男女的延異。

真正的差異在看不見的地方蔓延。

世界意識在破掉之後,才可能在瞬間撞見那在看不見的地方蔓延的歧異。

意識無法自己解構自己。
59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表面的差異是假的。
更深的部份,一直保持在運動、幻化、生成。
所以兩個看似非常接近的人,也可能莫名分了!
57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三法門:只是趨近,不保證撞進去。

神愚:修行法門,大巧若拙。
神貧:自願貧窮,且以貧窮為樂。
裸活:

這就是海德格說的,努秘(numinous)是“純粹的神聖”。
就是經過現象學還原後的剩餘努秘。

“這樣的現象或意識屬於絕對內在的被給予性的領域。”
56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傾斜觀看:Looking Awry with 邊緣的眼睛

Looking Awry : An Introduction to Jacques Lacan through Popular Culture

傾斜觀看。正面看只看到面具~意識所見。

look awry : 脫窗、歪斜的眼神。
52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潛質的運動(夢幻衝動)在看不見的內在平面發生

德希達的延異概念就在德勒茲的虛擬時間運動裡頭,也在柏格森的綿延概念裡頭。
52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不是“不可說”,而是可以傾斜的說、曲折的說、拐彎抹角的觸及

宗教療癒無法操作,只能在真實的運動中被把握

真實的運動:內在平面的拓樸流線運動

後現代哲學一直在反對黑個爾的“總體”

黑格爾相信“總體”先於各個“部份”。
50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有一個區域,人所陌生的區域,那不能被容忍的區域,其實才是宗教裡頭要去理解的區域

原初存有的殘餘, 就殘留在世界意識網絡的隙縫裡! 因此原初存有是被隱藏在生命尚未被世界意識所鋪成之處。 3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延異與差異:

我們常用文字來表示差異,但這差異是虛假的。 延異指的是在看不見的地方蔓延... 真正的差異是在看不見的地方蔓延...

心感裸覺與世界意識互斥,當一方出現,另一方就退去。 2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延異:在看不見的動態中蔓延的差異 約於 1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幻化生成往往以被增或倍減的運動進行,或以加速或減速運動。 在幾秒鐘前 · 讚

朱志學 A=A,A也等於-A

這是摺疊的運動,是意識所不能接受的。 在幾秒鐘前 · 讚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兄:

二月上旬,我才身歷其境捲入了同是嚙齒腐心的陪病經驗。
深淵失墜的無力感,讓我全然感同身受您正隱忍承受著的強大孤獨。
可貴的是:您不只能無奈地承受,您的醫學專業訓練,更適時給予了巨大的支撐力量,讓您能主動為令堂施予緩解疼痛的治療。
這孤獨,儼然鼓蕩著我所望塵莫及的強悍。
強悍的孤獨最美麗^^

祝願您

安然歷劫
終抵平安

志學合十
讚 · · 約 1 小時前
陳澹川、 Docliu Liu 、吳大同以及其他 2 人都說讚。

Docliu Liu ‎"我絕非唯一受害者",所以我甘冒大不諱自掘醫界牆角.其實起初我是抱著恭敬的心將家母交到這家醫院手中,寄望得到他們專業的奧援,完全沒想到在我心目中執本地醫療牛耳的大醫院竟是如此不堪.我所具有的醫療背景猶無法保護老母親免於缺乏同理心的對待,朱兄齧齒腐心之痛就絕無可能是特例了.我還沒決定是否周旋下去(他們至今未具體回函,甚至連一通電話都沒有),於私,實在沒太多時間;於公,豈可令這種現象公然持續而無人挺身而出?悾傯之際,忽聞空谷足音,心中快慰,未有過於此者.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呵呵^^
仁明兄:
人生何處不相逢^^
訪查宮本武藏資料,無意撞進您的博客。
不覺會心一笑^^
宮本武藏這等人物,當然值得您多留下些文字紀錄。
相關資料,竊謂就您跟谷芳師兩篇,最啟人玄思。
論哲理,入木三分;
論文筆,亦酣暢飽滿。

感念您這番文字紀錄,我受益良深^^

志學再拜
讚 · · 9 小時前
孫筱媛說讚。
朱志學 ‎"世人以常情觀之,總以為武藏之所以琢磨藝事,乃緣於對敵必須靜心,而藝事正是劍道在此修行的一環。換句話說,正由於藝事之修行,武藏乃能臻於世間劍道的巔峰。
放在尋常,這種說法自然有理,但其實不然。首先,在武藏年輕時,尚無竹刀的設計,對決非死即殘,劍客惕勵劍法猶恐不及,遑論騷人墨客之事,而就時間而言,武藏的藝作也都在巖流島之後。以此,他藝事的鍛鍊或他終於參得萬理一空有關,卻與他之前頂尖的世間之劍無涉。
其實,要看武藏的劍與藝,還得回到更根本來看!
根本在禪,禪者識得本心,應緣而發,乃無入而不自得,禪畫因此多為無心的創作,一有作意就落於下乘,同樣,真正的劍,也必須不執於一處。
劍不執於一處,是禪僧澤庵宗彭對劍道的拈提,這位傳說中將武藏計賺吊於樹上,磨其燥氣,終使武藏入天守閣讀書三年、變化氣質的禪僧,在給新陰流掌門人柳生但馬守的信〈不動智神妙錄〉裡如此寫道:「不可住心於敵,亦不可住心於己,不然,則為敵手所勝。」所謂執於一處,則為該處所奪,反之,「苟如達此無心,則能不止一事。」
正因不執一處乃不受限,《金剛經》的主旨只此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到此無執,生命就六根互通,此時遇事成緣,當下自在。所以說,武藏的諸事臻頂,不在他是亙古的天才,不在他以藝磨劍的鍛鍊,根柢的,是他契入本心的會通,所以他的畫乃直契禪境,毫無勉強。
這樣的會通是悟者的本家之事,只是,武藏既發之於文武判然的兩端,就特別令人驚豔。"

此論不凡,俱見高手眼目^^
嘆服!

志學又及

再繼續一氣讀下,才驀然發現:
原來,這是谷芳師談宮本武藏的又一篇文字。
算來是繼“兵法何嚴厲”之後,我拜閱谷芳師論宮本武藏的第三篇文字。
初次瀏覽,未及細看全文,只覺吉光片羽,俱見勝境。
還想當然爾,仁明兄因緣殊勝,不知何時又跟谷芳師有巖流島之行了^^
沒想看到後頭,才發現這第三篇,是我誤當成仁明兄的手筆!

慚愧之餘,我心下暗恃:
怎會直覺地將兩人見地給疊影為一?
也許,表面是誤植,更深來說,卻是直覺地看見一種氣類相感的傳承。

志學 合十
3 小時前 · 讚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個“清扣鋁片,劃破蟲鳴!”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以此結筆,頗得真空妙有之深韻,果然俳句意境!
呵呵^^
獨我深悉此詩何以蘊生之背後因緣。
蜿蜒暗淡月色下的小徑,自此收疊記憶一角,而拓影為不隨時以俱去的“奧之細道”.................
凌晨與兄夜談所云:"胸中海嶽夢中飛"是也...........

志學2012.4.9 側記

牆上相片
<春夜詠懷素心人>

初夏杳然靜夜

蜿蜒在黯淡月色的小徑

星垂的盡頭是他持燈剪影

落腳後第一要事

他往溪聲走去

提回一手沁涼啤酒

清扣鋁片

劃破蟲鳴
一時光景,無量種色。
發佈者: 陳澹川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