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哲思劄記:2011.9.28內在轉化作業之二~從柏格森的錐形空間到德勒茲的零度影像
朱志學寫於 2011年9月28日 14:37
2011.9.26課堂劄記
現實與虛擬交會之處,
鏡像與影像接頭之處,
服膺同一性的“再現”與鼓蕩獨異性的“綻放”的交界之處.......
這是“涉入物質”也“浸潤記憶”的特異點(point singulier)~
就在這銜接世界與存有的邊界:
潛伏拓樸空間而為ㄧ切“鏡像”基底之“零度影像”,蘊生了發揮威力之點。
因為“純粹虛擬”透過此進行其在物質平面的現實化作用(actualisation),使得不具虛擬性的平面得以重獲創造性力量。讚 · · 昨天 2:34
蔣鵬、 Siyul Lu 和其他 2 人都說讚。
朱志學 在理論層面上,柏格森卻仍然是德勒茲唯一的參照,彷如整個百年電影 史僅是《物質與記憶》的一個注腳。因此,欲理解德勒茲的影像概念、其與虛 擬的關係,我們不僅得不斷回到柏格森,而且德勒茲早期所發表的二篇關於柏 格森論文:〈柏格森〉(1956)與〈柏格森著作中之差異構思〉(1956),絕不比 後來出版的《柏格森主義》或二冊電影論述更不重要。
昨天 3:24 · 讚
朱志學 我們將不斷回歸到柏格森,也回歸到德勒茲對柏格森的評論。就某種觀點而言,研究德勒茲哲學的 困難處正在於每次都得至少研究二位(而非一位)哲學家,都必然是一種多重 閱讀:德勒茲與柏格森、德勒茲與傅柯、德勒茲與尼采、德勒茲與萊布尼茲、 德勒茲與斯賓諾莎、德勒茲與康德⋯。
昨天 3:24 · 讚 · 1 人
朱志學 通過對影像概念的構思,我們將試著 一再穿梭往來於兩者或多者之間:德勒茲、其「間接自由言說」的柏格森,與 如果必要的話,柏格森自己。而事實上,德勒茲的影像理論建構正是經由這種多樣性的思想運動逐步被描繪出來。
昨天 3:25 · 讚 · 1 人
朱志學 點 s 位於現實知覺(perception actuelle)與虛擬記憶(mémoire virtuelle) 相遇之處,既置身平面也位於圓錐之中;其一方面可被視為整個記憶圓錐的無 窮收縮,另一方面平面則如同其無限鬆弛。這是虛擬現實化之點,也是知覺招 喚記憶之處。
昨天 3:27 · 讚 · 1 人
朱志學 詩意瞬間(moment of poetic),打斷瞬時性時間,而在現實知覺的平面上形成“斷裂點”,並瞬間通過斷裂點S進入“虛擬記憶”的圓錐之中,而與蟄伏”鏡像“底藴的“影像“建立關係。
昨天 3:39 · 讚 · 1 人
朱志學 德勒茲所謂的 「時間-影像」便誕生於此。
昨天 3:39 · 讚 · 2 人
朱志學 點 s 既是物質平面的斷裂點,同時也是記憶圓錐的再連結處。
昨天 3:40 · 讚 · 1 人
朱志學 其確切的作用機制為何?點 s 如何往返於物質與記憶、現實與虛擬之間,而不引起絲毫的混亂與失序?
昨天 3:40 · 讚
朱志學寫於 2011年9月28日 14:37
2011.9.26課堂劄記
現實與虛擬交會之處,
鏡像與影像接頭之處,
服膺同一性的“再現”與鼓蕩獨異性的“綻放”的交界之處.......
這是“涉入物質”也“浸潤記憶”的特異點(point singulier)~
就在這銜接世界與存有的邊界:
潛伏拓樸空間而為ㄧ切“鏡像”基底之“零度影像”,蘊生了發揮威力之點。
因為“純粹虛擬”透過此進行其在物質平面的現實化作用(actualisation),使得不具虛擬性的平面得以重獲創造性力量。讚 · · 昨天 2:34
蔣鵬、 Siyul Lu 和其他 2 人都說讚。
朱志學 在理論層面上,柏格森卻仍然是德勒茲唯一的參照,彷如整個百年電影 史僅是《物質與記憶》的一個注腳。因此,欲理解德勒茲的影像概念、其與虛 擬的關係,我們不僅得不斷回到柏格森,而且德勒茲早期所發表的二篇關於柏 格森論文:〈柏格森〉(1956)與〈柏格森著作中之差異構思〉(1956),絕不比 後來出版的《柏格森主義》或二冊電影論述更不重要。
昨天 3:24 · 讚
朱志學 我們將不斷回歸到柏格森,也回歸到德勒茲對柏格森的評論。就某種觀點而言,研究德勒茲哲學的 困難處正在於每次都得至少研究二位(而非一位)哲學家,都必然是一種多重 閱讀:德勒茲與柏格森、德勒茲與傅柯、德勒茲與尼采、德勒茲與萊布尼茲、 德勒茲與斯賓諾莎、德勒茲與康德⋯。
昨天 3:24 · 讚 · 1 人
朱志學 通過對影像概念的構思,我們將試著 一再穿梭往來於兩者或多者之間:德勒茲、其「間接自由言說」的柏格森,與 如果必要的話,柏格森自己。而事實上,德勒茲的影像理論建構正是經由這種多樣性的思想運動逐步被描繪出來。
昨天 3:25 · 讚 · 1 人
朱志學 點 s 位於現實知覺(perception actuelle)與虛擬記憶(mémoire virtuelle) 相遇之處,既置身平面也位於圓錐之中;其一方面可被視為整個記憶圓錐的無 窮收縮,另一方面平面則如同其無限鬆弛。這是虛擬現實化之點,也是知覺招 喚記憶之處。
昨天 3:27 · 讚 · 1 人
朱志學 詩意瞬間(moment of poetic),打斷瞬時性時間,而在現實知覺的平面上形成“斷裂點”,並瞬間通過斷裂點S進入“虛擬記憶”的圓錐之中,而與蟄伏”鏡像“底藴的“影像“建立關係。
昨天 3:39 · 讚 · 1 人
朱志學 德勒茲所謂的 「時間-影像」便誕生於此。
昨天 3:39 · 讚 · 2 人
朱志學 點 s 既是物質平面的斷裂點,同時也是記憶圓錐的再連結處。
昨天 3:40 · 讚 · 1 人
朱志學 其確切的作用機制為何?點 s 如何往返於物質與記憶、現實與虛擬之間,而不引起絲毫的混亂與失序?
昨天 3:40 · 讚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