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森朵夫:
先前有一些疑問。
「世界的裂隙」是誰說的詞?脈絡是什麼?有定義嗎?
它存在哪裡?(人會在什麼時候發現或遭逢這個裂隙?)
「詩意瞬間」「詩意的秘徑」都是你的用詞?
為什麼用「詩意」這兩個字,
是因為對比於時間中「對象性的思」,那比較像當下的直觀(感)?
很多詩我看不懂也不喜歡,
進不了作者感覺到的感覺中。(不詩意?)
少數的詩我喜歡。
對於世界,那是逃逸線,
對於存有,那是一條回歸線。
「所以能雍容大度……」,
某些法師會讓我「嚇一跳」,怎麼會這樣……?
現在發現,我以為他會有,卻沒有的,就是「雍容」「大度」,
他謹守著某些自以為唯一真確的東西,好狹隘也好緊張。
貞貞合十
Subject: 補記: 還沒問的
貝森朵夫:
現象學,我只想到胡賽爾,
讀書的時候應該對它(和他)有些瞭解,現在完全不知了。
文章中多次看你用「世界的裂隙……」,
對它的意義感覺還模糊,才問問你。
我大概知道詩意的瞬間,為什麼是說「詩意」了。
那(再「偷懶」問一下)世界的裂隙,就存在於詩意的瞬間?
「深及魂命底蘊的內在時間感已然悄悄啟動.....那是因為...... 」
經你說,知道「內在時間感」是指什麼了。
「無上滲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經上常看到,但沒想到可以用在生活裡,
這也因為能碰到像「如來」那一層級、給人transform的老師很少吧。
昨天是感恩節,
如果你想到「感恩」,應該會想到余老師吧。
(想到去旁聽時,萬一余老師要我自我介紹怎麼辦,我一向很怕這個)
「真正的藝術家命定只能忠於自己的孤獨。他只能活在邊界,而無法屬於世界」
從來,藝術家的孤獨對我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
這樣說來,吸引我的是那邊界地帶。
貞貞合十
不知不覺間,余老師的語言慢慢也成為我的語言。
但不是直接襲用,是經過熔鑄後,帶入我創造性的轉化。
例如,“摺疊”、“世界”、“裂隙”或“空隙”諸語,都是從老師口中聽到。
“摺疊於世界的裂隙”,則是我的用語~
我藉之以傳達那存在於“ㄧ轉之間”的間隙、而非將“世界”與“存有自體”打落兩蹶的“邊界”場域;
這意味:存有不是獨立於世界之外的另一個“空間”;
它就是世界之所以成其為世界、卻反過來被世界給遮蔽的底藴處境。
所以, 存有與世界,非二物相即;
而是如冰之與水,形之與影.........
是同體互具、互為顯隱、虛實相生、形影相從的關係。
詩意瞬間出自巴舍拉空間詩學的概念~moment of poetic.
詩意的祕徑,當然是我自創的詞了!
“對象性的思”&“非對象性的思”是海德格的用詞。
“雍容大度”四字,是老師開學當天在臉書PO文的主題。
我直接透過他學第一堂課的講課內容舉一反三第做出了深入的詮解。
種種創造性的轉化,以音樂作為譬喻,就好似我依隨同一主旋律譜寫出不同調性的變奏。
這些詞不宜於界定。
因為現象學本身就是抗拒界定的奇崛思路。
這一言難盡。
但我已經寫了很多相關文章可以回覆你。
真有心要深入理解,可以回頭檢閱我整理在部落格的文章。
志學
貝森朵夫:
「詩意瞬間的猝臨,讓我們得以霎時窺見世界的裂隙。
而一切轉化的可能,就蘊生涵泳於此裂隙(空隙)引領我們進入的“大化流行”(存在深淵)中。
生命的轉化與療癒,就在去掉世界的層層包覆,而接受存在深淵給予的洗煉」
看這段,是懂你的意思,
希望哪天真的聽課,不要都聽不懂。
聽不懂好像也沒關係,
去感受老師講課和課堂的氣氛,也很棒。
老師開心嗎?
如果是,我再度受寵若驚。
「完全沒有照課堂大綱講」,
我知道了。
Man does not desire an object; he desires the object’s desire.
黑格爾在什麼主題、脈絡下講這句話?
我覺得放在「在靈命深處交會」的愛情脈絡裡,是非常真切的。
「愛情的開始是……在無法抗拒對方吸引力的同時,卻也感受到自身的自由。
……如齊克果所言,「不是藉由反省」,而是「直接」感受到自由。」
這種讓人直接感受到自身的自由的愛情,
想是出於靈命深處的交會。
「……弗蘭茨能感受到她的眼睛久久地盯著自己。」
我記得這段。
把「想像中的客體」等同於「客體」本身,情緒因此起落,
這真是談戀愛時常發生的。
世尊為什麼去講到這個:「觸欲最深」,
提醒人戒色?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看起來好美,可是,是佛經講的,或許有「負面」含意?
上千字文稿,倏忽化為烏有……,
熬夜把它寫回來,
這樣的人很少。
貞貞合十
- Nov 29 Tue 2011 21:02
上千字文稿,倏忽化為烏有……, 熬夜把它寫回來, 這樣的人很少。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