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家境富裕的人,尚可支付每月兩班近十二萬甚至重病三班十八萬的看護費;家境中等的,被迫一一走上「犯法」,為孝道卯上國家無情也無理的法律;家境清貧的,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父母,在缺人照料下,殘酷且沒有尊嚴地死去。

原來這個國家的貧富差距,不只表現於房價;還表現於兒女親情的折磨。富者,孝;窮者,注定不孝。

在微弱的正義藉口中,勞委會說他們了解狀況,但擔心「勞工團體的反彈」。我一位科技界董事長朋友詢問我:這個國家為何如此荒唐?難道他們不知道台灣本地人多數已不願住他人家,台灣早已沒有所謂的「桃姐」了嗎?他回憶前年照顧已逝父親,每月付十八萬看護費;他問我,可否安排見勞委會主委及抗爭的團體,如此高的費用,一般台灣人誰付得起?難道勞工團體自己沒有父親?沒有母親嗎?

文茜語錄/台灣的桃姐在何方?|時報周刊|時事綜合|雜誌|中時電子報
mag.chinatimes.com
文茜語錄/台灣的桃姐在何方?:明天,哲語將撰寫他父親的訃文。
讚 · · 分享 · 昨天 19:52
Siyul Lu 、蔣鵬、蘇靜茹以及其他 6 人都說讚。
被轉分享 1 次

Yuchun Chan 關於老年照顧,可以思考的面向很多,
昨天 19:58 · 讚

Yuchun Chan 由看護照顧是一種,但這又是把照顧的負擔私人化,
昨天 19:58 · 讚

Yuchun Chan 我不欣賞陳文茜所引述的的「科技界董事長」發言,把問題變成要不就是台灣勞工團體讓步接受低薪、要不就是老人照顧費用高昂,只有富者可以負擔的二元思考,彷彿台灣的老人照顧只存在一種「家內照顧」的可能性
昨天 20:03 · 讚 · 1

Yuchun Chan 我欣賞他指出的老人照顧階級化的問題,但是就和嬰幼兒托育一樣,社區共同照顧、公部門補貼等等,一定還存在更多可能性
昨天 20:06 · 讚
朱志學 您說“把問題變成要不就是台灣勞工團體讓步接受低薪、要不就是老人照顧費用高昂,只有富者可以負擔的二元思考,彷彿台灣的老人照顧只存在一種「家內照顧」的可能性”。
新的可能性在落實之前,台灣畢竟不是共產主義國家,除了靠家人自己硬扛,還能怎樣?
這直接決定於臥病者與照顧者的財力狀況。
我個人“自顧無長策”,也看不出在資本主義的現實情勢下,還有任何不訴諸財力交換之支援系統的可能。
請告訴我已然可以推動落實、超越階級化的現狀,又有效免除照顧者沈重財力負擔的具體方式。
我對這問題有迫切感,因為,我母親也隨時瀕臨這道深淵。
昨天 20:35 · 讚 · 1

Yuchun Chan 我們家現在也是面臨這樣的處境啊,媽媽實在累壞了,只能把照顧的擔子,聘請外籍看護來分擔,用的是外公外婆自己的退休金,要不是外公外婆自己手邊還有些錢,恐怕我目前也無法回到花蓮生活,得在家共同照顧外公外婆。對於目前就面對到這種「深淵」處境的人來說,需要的真的就是可以「立即解決」的方案,所以在還未找到「家內照顧」以外的方案前,透過公共的補貼政策或許是一個方式。其實不只是老人照顧,育嬰託幼以及上次立委楊玉欣的情況也都是如此。
昨天 21:05 · 收回 · 1

Yuchun Chan 花蓮樸門社區正在發展「社區貨幣」,比如你可以提供空間或鋼琴演奏,來交換照護服務。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可行的方式,而且搞不好就是在花蓮這樣的小地方才行得通。
昨天 21:08 · 收回 · 1

Yuchun Chan 另外啊,偷偷跟你說,我覺得啊,我們這些學生和余老師的關係,也是種彼此照顧的關係呢!呵呵~
昨天 21:09 · 收回 · 1
朱志學 我可以體會妳描繪的情境。
但您舉的例子,除了公共補貼政策(據我經驗,不是工作能力喪失或全家老小都身無恆產者,是很不容易請領到補助的)外,都不是在制度、法律層面建立的支援系統。
這等跡近烏托邦的社區,勉強只可能在小地方局部推行,要普遍適用於台灣,可能性渺茫,不預可知。
去年親身參與的生態村營隊,事實就證明是個笑話。
主事人太低估“人性”問題,不參加還好,經歷過後,我反而徹底斷念。
寧可離群索居,自生自滅,還來得天寬地闊^^
昨天 21:29 · 讚 · 1

蔣鵬 「同工同酬」就必然是正義嗎?
正義的層面有太多種,能夠讓許多人負擔的起照顧費用,並讓需要照顧的人能真的被照顧到,不也是一種正義嗎?
台灣的很多勞工團體跟一些環保團體一樣,
在我看來都虛偽的可以,
經常以烏托邦式的理念去壟罩所有議題,
但關於具體的實踐之法卻貧乏的可憐
,也並未深入的去探討與思考每一個真實的現象,
往往用一些未經過檢驗的偽正義、或偽人權去套用,
彷彿人性是可以被我們輕易去規約與掌控的?
我看到很多的環保人士,邊反核四,卻邊吹冷氣、邊開車,再邊用3C產品、智慧型手機。
請問我們的地球在大家對於環保的「共識」與「宣導」下,汙染減少了多少?溫室效應減少了多少?
碳排放減少了多少?
通通都是不減反增!這說明什麼?
在那些勞工團體所謂人權的大旗下,
我們的勞工所得增加了多少?
貧富差距減少了多少?
房價還是只漲不跌....這說明了什麼?

我的意思不是說不該主張什麼,
而是如果沒有看到真實現象下的基本結構,
沒有看到結構中的資本主義是如何的層層纏繞我們至無所出逃,
很多主張就會變成假主張,
誰會用聽一首曲子去交換照顧一個24小時讓妳身心煎熬的病人?
誰能等到公共政策去照顧那些迫切需要照顧的人?
從公聽會到立法到通過到一大堆的門檻...
怕還等不到政府照顧,就先去給上帝照顧了...。

從邏輯上看似合理的主張,
往往是現實上無法實踐的主張,
這就好像很多專家在談減肥,很簡單!
只要少吃多運動,一定可以瘦下來!

嗚呼哀哉!真這麼容易,
這世界還有這許多在慾望與意志間拔河的胖子嗎?
21 小時前 · 收回 · 2
朱志學 蔣鵬“沒有看到真實現象下的基本結構”一言
確實是直擊要害!
21 小時前 · 讚 · 2
朱志學 理念是抵不過基本結構的
21 小時前 · 讚 · 2
朱志學 靠理念解決問題,還不如徹底瞭解現象下的基本結構來得實際。
21 小時前 · 讚 · 2

Yuchun Chan 舉花蓮樸門「社區貨幣」為例,試圖做為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我太輕率了,想在這致歉。就像蔣鵬所指出的,裡頭有複雜的結構問題,包括目前對跨國移工的管制政策,是怎麼在陷雇主與移工於不義;整體社會追求個人主義,將所有問題個人化(比如現在的青年貧窮問題,歸咎於就是個人不努力)等等。以為存在一個簡單的解決方式,恐怕都是忽略問題的複雜性,也很可能這樣的解決方式只是因循或強固了原先的不正義結構。
9 小時前 · 收回 · 1

Yuchun Chan 這幾年在花蓮的生活,的確讓我看到很多不一樣的可能性。比方五味屋、比方余老師所帶領的陪病團隊,裡頭所追求的,都不是一種原子式的孤立存在,人與人可以怎麼共扶持與共學。
8 小時前 · 收回 · 1

Yuchun Chan 大多時候我很懶惰,或者覺得自己在龐大複雜的結構問題下,很難動彈也無法去釐清。不過還是得儘可能地提醒自己(或是感恩身邊有朋友提醒),不可輕易地就隨流而轉,怎麼樣一些小小的地方,進行一點小小革命。
8 小時前 · 收回 · 2
朱志學 正因這基本結構是集體業力厚植下的產物,再加上全球化推波助瀾下急遽漫漶開來的M型社會傾向,有生之年,要等到這愈形強固的“不正義結構”砉然崩解,我看是遙遙無期。

與其冀望國家機器在法制面有大刀闊斧的有效作為,或寄託烏托邦式的社區互助,只怕人去樓空,音書俱渺後,終歸是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到頭來,孤獨才是最頑強的真實!

此所以~“花果飄零,靈根自植”八字,

更切乎我的立腳處。
8 小時前 · 讚 · 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