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學
祈克果:在基督教的立場,死亡是小事,不是大事。
讚 · · 3月26日 16:51
朱志學 解疆域化怎麼發生?
3月26日 16:53 · 讚
朱志學 隨順而行
自降
臣服
3月26日 17:04 · 讚
朱志學 頑強求活:隨順而行最大的障礙。
3月26日 17:10 · 讚
朱志學 moment of transformation
3月26日 17:16 · 讚


朱志學
我們能否在世界中也能感受到那個被隱藏的世界

隱藏無所不在。

幾乎逃不了。

但有人還是逃了!

跌落的基礎,就是真正獲得的基礎。
讚 · · 3月26日 16:47

朱志學
I lost the ground again I regain the ground
讚 · · 3月26日 16:15
朱志學 缺口--深淵的顯露

我失去了基礎而獲得了基礎--海德格

只有失去生命的才能得到生命

~聖經福音書~
3月26日 16:16 · 讚
朱志學 動力學:零的動力學&缺口動力學
3月26日 16:16 · 讚
朱志學 「零」作為異己者\他者,無人稱的主題,其動力發展:

1.自我孤封--自我內在循環,黑夜的i li a
2.與世界接觸的爽、滋味
3.以世界之相建立更多的滋味
4.翻轉
5.Essential solitude

「翻轉」是從世界走向宗教的關鍵
3月26日 16:18 · 讚
朱志學 翻轉是個謎:基本上是透過“深淵的顯露”
3月26日 16:23 · 讚
朱志學 存有的焦慮(死亡的焦慮):佛陀出家的原因、海德格晚年躲在黑森林裡....... 都是同樣的原因。
3月26日 16:32 · 讚
朱志學 我們能否在世界中也能感受到那個被隱藏的世界
3月26日 16:37 · 讚


朱志學
世界民謠~~山谷裡的燈火

微風涼月光淡星光燦爛

原野間既無人又黑暗

在那遙遠的旅途前面

山谷中有燈火在爍閃

遙遠見燈影記起往事

別父母離家園斷消息

到如今我雙親是否無恙

禱上蒼願他們永健康

我永遠忘不了可愛山谷

更懷念我慈愛的母親

山谷間靜悄悄像在靜夜

When It's Lamp Lighting Time in the Valley
There's a lamp shining bright in the cabin
In the window it's shining for me.
I know Mother sits waiting and praying
For the boy that she's longing to see.

When it's lamp lighting time in the valley
Then in dreams I go back to my home.
I can see that old lamp in the window
It will guide me where ever I roam.

In the lamplight each night I can see her
As she rocks in her chair to and fro'
Tho' she prays that I'll come back to see her
Still I know that I never can go.
Now she lights up that lamp and sits waiting
She knows not the deeds I have done.
But I'll change all my ways and go see her
Up in Heaven when life's race is run.
When it's lamp lighting time in the valley
And the shadows of night gently fall
It is then that I long for the valley
And I miss you, Mother dear, most of all.
讚 · · 3月26日 15:51
涂 瑛蘭說讚。


朱志學
浮雲霞彩春光火
終日與子戲拍球
習習清風明月夜
通宵共舞惜殘年
並非逃遁厭此世
只因獨愛自逍遙

也與兒童鬥百草
鬥來鬥去轉風流
日暮寥寥人歸去
一輪明月凌素秋
讚 · · 3月26日 15:45
Siyul Lu 、涂 瑛蘭和其他 2 人都說讚。


朱志學
春日眺望,群鳥嬉戲,心最樂。
讚 · · 3月26日 15:17
Siyul Lu 、張淑玫和 Yi-fan Sung 都說讚。


朱志學
生涯懶立身,騰騰任天真。
囊中三升米,爐邊一束薪。
誰問迷悟跡,何知名利塵。
夜雨草庵裡,雙腳等閒伸。

~良寬和尚
讚 · · 3月26日 14:53
張淑玫、浮草另帖、楊暉以及其他 3 人都說讚。
朱志學 岳飛的滿江紅就是一種和現場掛勾很密切的存在方式 --

要莫等閒,免得白了少年頭 ...,要為靖康恥報仇雪恨...

但良寬和尚的「....夜雨草庵裡,雙腳等閑伸」,卻是另一種存在方式
3月26日 14:54 · 讚 · 1
朱志學 閒散:解疆域化
3月26日 15:16 · 讚
朱志學 對閒散核心的無限趨近:更抵安閒處.......
3月26日 15:16 · 讚
朱志學 不是獲得對象之樂,而是存有狀態本身就是樂。
非對象性的樂。
不是建立在:I do something
3月26日 15:20 · 讚 · 1
朱志學 而是:happy without any cause
3月26日 15:20 · 讚
朱志學 這就是零的動力學
3月26日 15:20 · 讚 · 1
朱志學 存在的爽,不同與世界接觸的爽。
3月26日 15:21 · 讚
朱志學 以世界之相建立更多的滋味~疆域化。
3月26日 15:26 · 讚
朱志學 翻轉:岳飛沒有走翻轉之路。
3月26日 15:26 · 讚
朱志學 但在i ly a裡頭是一種自我黑夜的孤封,常人無法忍受此狀態

而與世界接觸是爽的(jouisane)的,是充滿滋味的

界線之內就是人間

界線之外才是宗教
3月27日 21:04 · 讚 · 1


朱志學
一切可見皆為存有之蔽障。
讚 · · 3月26日 14:13
Siyul Lu 、張淑玫和其他 2 人都說讚。
朱志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3月26日 14:20 · 讚 · 1
朱志學 宗教性的深刻正是心理學抵達不到的地方,
3月26日 14:48 · 讚 · 1
朱志學 重點不是無常不無常,重點是存在的方式。
3月26日 14:50 · 讚 · 2
朱志學 宗教界的真理性,是心理學抵達不到的地方。
3月26日 14:54 · 讚 · 2
朱志學 自我孤封:自我的內在循環,黑夜的ilya(有、僅有“有”|沒有勾連關係、沒有世界包覆、沒有歸屬而陷入永無休止之窒息感的有。)
3月26日 15:08 · 讚
朱志學 孤獨 ---一般指的是在世孤獨

i ly a--有、僅有

但是一個沒有對象、沒有格序化、沒有關係的有

但在i li a裡頭是一種自我黑夜的孤封,常人無法忍受此狀態

而與世界接觸是爽的(jouisane)的,是充滿滋味的
3月26日 15:09 · 讚 · 1
朱志學 與世界陷入“疏離”的有:令人瘋狂的國境、邊界
3月26日 15:10 · 讚
朱志學 我們在實相存在的時候,對著實存說話。
一旦越過那條界限之外,就陷入失語!
界限之內,就是人間。
越過界限就是宗教:產生不在這個界限內所能產生的治療~宗教療癒。
3月26日 15:13 · 讚 · 1
朱志學 與世界接觸的“爽”:Jouisane
3月26日 15:15 · 讚
朱志學 但在i li a裡頭是一種自我黑夜的孤封,常人無法忍受此狀態

而與世界接觸是爽的(jouisane)的,是充滿滋味的

界線之內就是人間

界線之外才是宗教
3月26日 15:27 · 讚
朱志學 Without a cause:無待
3月26日 15:31 · 讚
朱志學 煩惱在世界裡頭,苦則是沒得解的。
3月26日 15:33 · 讚
朱志學 苦without a cause
3月26日 15:34 · 讚
朱志學 苦寂滅到的苦,不是“煩惱”。而是沒有原因的苦。
3月26日 15:35 · 讚 · 1
朱志學 蔽障何來?世界之相。
為了發展更多的滋味:藝術、文學、 IPHONE
3月26日 15:36 · 讚
朱志學 存有是沒辦法問“是什麼”的東西。
3月26日 15:38 · 讚
朱志學 存有是我們無法問什麼的東西--

但卻可以顯示某種感覺:心最樂---存有的樂趣
3月26日 15:39 · 讚 · 1
朱志學 about what只是沒事說事
3月26日 15:40 · 讚
朱志學 零,是無法捕捉的。
捕捉意味主動
3月26日 15:45 · 讚 · 1
朱志學 被動之眼VS捕捉之眼。
3月26日 15:46 · 讚
朱志學 不提起:figure out
3月26日 15:46 · 讚
朱志學 存有裡的閒散中心
3月26日 15:47 · 讚
朱志學 不能捕捉的狀態:讓存有趣散發祂的dynamic
3月26日 15:48 · 讚 · 1


朱志學
宗教療癒(2012.3.26)
零的動力學 缺口動力學(Dynamics)
ㄧ、現場性的/不在場
二、互涉的
三、產生效用

零=存在or存有(不在現場,卻存在。有沒有可能性?)
讚 · · 3月26日 14:12
朱志學 How could it possible?
3月26日 14:15 · 讚
朱志學 有沒有可能「零」才是我們的存有或存在?
也就是那個「不在」,是否才更接近存在?
3月26日 14:23 · 讚
朱志學 雖要有現場,但其發生最重要的力量卻「不在現場」。

評:與其說不在現場,不如說它始終須臾不離,但我們受限特定先見的凝視點卻對它保持漠視、保持視而不見。
3月26日 14:26 · 讚
朱志學 F(X)=A
F是意識的顯像能力。
3月26日 14:27 · 讚
朱志學 如果個我們相信「一切可見皆為存有的弊障」
那麼是不是其實「零」才是我們的存有或存在?
也就是那個「不在」,是否才更接近存在?

「不在」隱藏在「在」之中,但往往在現場時並不顯現

捕捉不到的是否不在場?還是其實明明在,但我們看不到
3月26日 14:35 · 讚
朱志學 F(X)=A常數 以捕捉成就自身
F(Y)=X無常 以存有呈現自身
3月26日 14:40 · 讚
朱志學 「不在」隱藏在「在」之中,但往往在現場時並不顯現

捕捉不到的是否不在場?還是其實明明在,但我們看不到

夏蟲不足以語冰,冬天本存在,但夏蟲看不見

宗教界的深刻正是心理學抵達不到的地方,

f(x)=常數--以捕捉成就自身

無常--以存有呈現自身
3月26日 14:45 · 讚
朱志學 存有自體是不可抵達的,但允許無限地逼近。

dynamics正是對零的無限趨近運動。
3月26日 14:55 · 讚
朱志學 沒人陪:在世孤獨
3月26日 15:01 · 讚
朱志學 essential solitude:ilya
3月26日 15:05 · 讚
朱志學 在世孤獨或本質孤獨?
3月26日 15:06 · 讚
朱志學 自我孤封:自我的內在循環,黑夜的ilya(有、僅有“有”|沒有勾連關係、沒有世界包覆、沒有歸屬而陷入永無休止之窒息感的有。)
3月26日 15:08 · 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