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和死 古清美
我從來不懂得什麼是面對死亡。

好端端地,帶女兒去看感冒,醫生順便給我作一個檢查,竟莫名其妙地拍拍我的肩,要我堅強。然後是再檢驗;九天後,我被送上手術臺,說要替我拿掉一個惡性腫瘤(1)。然後,(惡夢越作越深,醒不過來啦)切片結果出來,他們告訴我:我們覺得很遺憾,你的癌細胞已經侵犯到別的部位。一萬個不相信,敵不過化驗結果的幾行記錄,鐵案如山(2)。然後,我順從地接受了像是「置之死地」的化學治療(3);然後,醫生又客觀誠實地告訴我,那並不代表已經治療了我。好啦,現在等著看你自己了。

這是什麼意思?等到我慢慢能夠開始去想這件事的時候,發現事情不能夠這樣。我的兒子在國中,我的女兒五歲,我的事業正在開展運作,一個研究計劃正要開始,和人簽的一書的約還沒做,我們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說好老來要開一個書院實現我們的理想,我我我……你們怎能在這個時候告訴我:「你,不再有『我』了。」不能。這一切不能和「死」扯上關係。不能。

一個同病的朋友告訴我,開始寫遺囑(4)吧。就當作明天就要離去了,你藏在什麼地方的東西家人才找得到,做了一半的事情別人才知道怎樣幫你草草收尾。於是我艱難地想寫遺囑,發現我不會寫。譬如,我準備藏在歲月裡,慢慢地交付給女兒的經驗、智慧和愛,一張紙怎麼裝得下?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張愛玲的名語,以前從來不懂、不會算這道數學題目。如今我終於領悟,但,領悟了這個又有什麼用?

有人叫我要快樂。快樂?沒有快樂的稟賦(5),成長後總是在艱辛努力、動心忍性(6)的我,從來不明白它,快樂,是不是像一件華麗的衣服,擁有它,就常常可以驕傲地拿出來穿?人生迷夢萬千,你怎能真正的快樂?我還有這麼多待解的難題,待走的路,等待錘鍊的意念,等待覺悟的迷團,那裡去找快樂?

當我凜然確知,無論多少人不捨,多少眼淚來惋惜你;無論有多少你萬不能捨之事物,屆時一個宣判,就得準備孤身上路。說一萬個不可以,沒有用;再好,再親,沒有用。一切終究是不相干的。全不相干,啊,原來這不是無情之言,正因為有情,才這樣使力氣,這般難言,也才使我如此傾身全力相酬報。當我們說,一切如夢如幻;那,心中的意念,以及理想,算不算?眼前的日子,等待,或者努力,算不算?兒女的愛,算還是不算?丈夫的深情,算還是不算?老母的傷慟,算還是不算?我一直嚮慕欽敬不渝的聖賢天道性命之學,算還是不算?

過去的自信,像電影慢鏡頭中的一大片被銳石猛然擊中的玻璃,巨大的裂痕出現了半(口向),然後才一片片,一片片,先先後後緩緩跌落地上,碎掉。清晰、不容置疑。我怔怔聽著它們嘩啦嘩啦的聲音。啊,統統不算了,都不能算了。

奇怪的是,這一刻,我還在這兒,怎麼辦?天地蒼茫,兀然獨立,剝落掉責任,理想,意義之後……,還沒死的我,要做什麼?

要做什麼?

也許,我什麼都可以做了。因為,每一天都是賺到的。因為,你不知道懸在頭上那把劍什麼時候掉下來。啊,上天厚愛,又賜給你一天,可以思想,可以行走,可以歡笑可以愛的一天。清詩人項廷紀(7)之言「不為無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這麼「頹廢」的一句話,原來可以這樣解:因為生也有涯,那些勉強,那些你一向以為非如此不可的事,統統不再是必得如此了。至此,才能看清什麼是你真正熱愛去做的事;做那些熱愛去做的事,並且忍受去做時的孤獨,和那一份自覺,才使你成其為自己。那「無益」二字,就是無掉了「有益或無益」的判別。過去,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肯慷慨地給自己一個空白的早上,只憑窗空羨晴明的春日;偶然出去逛街必披戴著罪惡感,啊,勤有功,嬉無益。常是想而很少捨得去浪費時間在紙上寫「心靈日記」這種「無益」之事;一靜坐,所有尚未做的事全湧上來……在忙碌的工作中對孩子歉疚,在廚房起油鍋時腦裡斟酌著手上那篇論文的結構。啊,我,總不認輸地背負著多少期望和責任的女子,無止境地要求自己做一個更好的、更好的女兒、妻子、母親、教師、學者……的人,又為了做這麼多「有益」別人的事,而自信,而虛榮,而模糊掉自己的臉孔和性格的我,終於可以自由地、理直氣壯地,做我自己。

這個代價有多高昂,所換得的就有多珍貴。

我依然不了解死,亦無以預測我的「死」;但是彷彿比較了解了我的「生」。

──選自《慧菴詩文集》(大安出版)

PS.文中(口向)是一個字,左邊部首為口,右邊為向,因系統呈現亂碼,故以此呈現。

作者簡介
古清美(一九五○~二○○三),筆名黎谷,臺灣苗栗人。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二十餘年,以研究宋明理學知名於學界,著有《黃梨洲的生平與學術思想》、《明代理學論文集》、《宋明理學概述》、《近思錄今註今譯》、《大學問今註今譯》、《慧庵存稿》一~三集等書。本文選自《慧菴詩文集》(大安出版),為作者病逝一年後,由親人整理成書,內容收錄作者治療期間所寫散文及住院前最後的病中日記,多篇透視生、苦、死的哲思,令人動容。
讚 · · 4月16日14:18 ·
林旻昌、沈盈君和其他 2 人都說讚。

沈盈君 真想借分享!
4月16日21:48 · 收回 · 1
朱志學 沈醫師不必客氣!
儘管分享^^
自有人會從中受益的!
4月16日22:13 · 讚

沈盈君 曾聽我的老師及同事提過古老師~謝謝您!
4月16日22:16 · 收回 · 1
朱志學 可惜古老師抗癌六年寫了六十來篇文章,支撐她的根本凝視點卻未能超出這篇文章。
4月16日22:20 · 讚 ·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