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性,與更人性的................
朱志學寫於 2011年4月18日 1:0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43m1GcSyNA&feature=player_embedded
朱志學
這才真叫具格的老師!非關學位,非關出身,純然在其藴藉深沈的啓發性。
10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哈佛大學唯一公開課
YouTube 點閱率過百萬
學生人數打破哈佛375年校史所有紀錄
在高等教育,桑德爾教授的「正義」課堂是一則傳奇。1980年第一次開課,學生只有15人,近年則每每破千,總是比第二熱門課還多出四五百人,累計學生人數已超過一萬
五,桃李遍及各界菁英。
2009年,哈佛決定把這門課向全球公開。作者不只把教學內容寫成本書,上課實況還被剪輯成12個鐘頭,在美國公共電視播出。大學課堂整學期實況向公眾播放,這是
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僅有的一次。
這12個鐘頭在網路上被瘋狂轉寄。整個2010年下半年,日本、中國、韓國都在討論「桑德爾熱潮」,成為一大文化現象。他到東京演講,黃牛票竟然要價500美元。在中國,網友自動為畫面加上中文字幕,把上網「淘課」變成新流行。《中國新聞週刊》因此在2010年底將桑德爾
選為年度「最有影響力人物」。
書名雖然標榜正義,重點卻是思考力的訓練。作者有教學天才,新聞事件信手拈來都是正義思考的案例。要解釋康德,他使用柯林頓偷腥案。要解釋羅爾斯,他搬出伍迪艾倫
。
要把理性帶進公領域,公民必須把自己的正義觀說出道理,不能只是「我說我對就是我對」。本書目的正是邀請讀者做個自我檢視,搞清楚自己抱持哪些信念,何以抱持這些信念。有了理性思辨,民主對話才能向上提升,不會一直停留在互嗆叫陣的層次。
10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邁可.桑德爾 (Michael Sandel)
又譯沈岱爾,1953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當代知名哲學家。成名甚早,28歲在牛津寫成的博士論文《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於1982年由劍橋大學出版,即被
公認為批判羅爾斯與自由主義的代表作,被譯成八種語言。
33歲獲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Harvard- Radcliffe Phi Beta Kappa Teaching Prize)。2008年獲美國政治學會頒發特別成就獎
。
我們在《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書中可以讀到偉大教學者的一流修煉。他尊重人人的思考力。不灌輸,只引導。他帶
領讀者,在直覺反應與正義原則之間,來回思考。
身為知名的公共知識份子,他很早即對公共事務有濃厚興趣。他在加州讀高中,17歲擔任學生會主席,即曾邀請
雷根總統(當時還是加州州長)來校與他同台對談。
論者經常將他歸入社群主義陣營。但他不喜歡社群主義
這個標籤,比較喜歡「公民共和主義」(civic republicanism)。
哈佛正義課網站:www.justiceharvard.org
10 小時前 · 讚 · 1 人
Porsche Lin
我這學期某些課的議題試圖用類似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反應很有趣。
2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您的學生很幸運^^
2 小時前 · 讚
Porsche Lin
志學兄,謝謝您的鼓勵。來個問題請教您:若您是一個醫師,有個患者得了很難治的病,普天之下只有您會醫,您可選擇不理他,但若您接受了這個患者並治癒了他,將會折壽3年。請問醫是不醫?^^
2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首先,生命或時間在我而言,不是一個長度的概念,而是一個深度的概念。
一個鑽心而入的詩意瞬間,可以是讓人上揚至瀕死的永恆與狂喜。
相對地,縱拖命百歲卻虛負流年,雖壽何益?
當時間內化為深度的概念,每一個生命自然不會是等值的,所以也無法以計量標準來決定恰當的倫理態度。
有的人就算你為“祂”折三十年的壽,你眉頭皺都不皺ㄧ下;
有的人就算傾家蕩產、涎皮賴臉來向你乞命討活,你卻終不免橫眉冷對,鐵了心把有限形壽盡瘁於更值得委身的天命。
所以,林兄問我醫是不醫?
我沒有單一的答案。
依所遇情境而異!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Porsche Lin
志學兄,nice try。學生的反應甚少立刻願意或不願意的,多數是有條件的、或必須在某些特殊情境下才願意。然而,當我把問題稍微改一下,若上述病患是自己父母親呢?.......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立刻舉手說願意^^"......。我告訴學生,各位的表現就叫做叫做「人性」,沒有對錯。一個醫生要能看透人性,才能在適當時間做出適當決定。而這必須從啟蒙時開始。
41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林兄的回答頗富啓發性。
沒有絕對的對錯,卻依視域障蔽程度而有見地深淺之別。
尋常人性講究的“條件”,總黏著於“俗情知見”的算計。
甚至在親情裡頭,也未必就是無條件的。
這些算計總地說就是“世界”。
它建立在生存性的交換,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性據以支撐自身存在的謊言。
紅樓夢“好了歌”對此有精要的概括: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這種被世界給囚禁的人性反應,在我看來,與粉碎世界而深於內在性的倫理,常是互相悖離的!
我個人看重的人性表現,是一擊必殺地直叩“性情”核心,而非在“世界”層次瞎繞。
所以必然皈命於深隱世界底層的“內在性”。
賈寶玉雪地拜別賈父,遁入空門。是人性的?還是違背人性的?純依觀看者的凝視點而異。
凌越“世界”而不為俗情知見所拘限者,每作出“不近情理”的決定,卻可能是比“人性”還“更人性”的倫理實踐。
狂歌當哭,蔑視名教,不為理法所容,卻真能越世獨行的魏晉名士,就是一例。
約於 1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寫於 2011年4月18日 1:0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43m1GcSyNA&feature=player_embedded
朱志學
這才真叫具格的老師!非關學位,非關出身,純然在其藴藉深沈的啓發性。
10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哈佛大學唯一公開課
YouTube 點閱率過百萬
學生人數打破哈佛375年校史所有紀錄
在高等教育,桑德爾教授的「正義」課堂是一則傳奇。1980年第一次開課,學生只有15人,近年則每每破千,總是比第二熱門課還多出四五百人,累計學生人數已超過一萬
五,桃李遍及各界菁英。
2009年,哈佛決定把這門課向全球公開。作者不只把教學內容寫成本書,上課實況還被剪輯成12個鐘頭,在美國公共電視播出。大學課堂整學期實況向公眾播放,這是
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僅有的一次。
這12個鐘頭在網路上被瘋狂轉寄。整個2010年下半年,日本、中國、韓國都在討論「桑德爾熱潮」,成為一大文化現象。他到東京演講,黃牛票竟然要價500美元。在中國,網友自動為畫面加上中文字幕,把上網「淘課」變成新流行。《中國新聞週刊》因此在2010年底將桑德爾
選為年度「最有影響力人物」。
書名雖然標榜正義,重點卻是思考力的訓練。作者有教學天才,新聞事件信手拈來都是正義思考的案例。要解釋康德,他使用柯林頓偷腥案。要解釋羅爾斯,他搬出伍迪艾倫
。
要把理性帶進公領域,公民必須把自己的正義觀說出道理,不能只是「我說我對就是我對」。本書目的正是邀請讀者做個自我檢視,搞清楚自己抱持哪些信念,何以抱持這些信念。有了理性思辨,民主對話才能向上提升,不會一直停留在互嗆叫陣的層次。
10 小時前 · 讚 · 1 人
朱志學
邁可.桑德爾 (Michael Sandel)
又譯沈岱爾,1953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當代知名哲學家。成名甚早,28歲在牛津寫成的博士論文《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於1982年由劍橋大學出版,即被
公認為批判羅爾斯與自由主義的代表作,被譯成八種語言。
33歲獲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Harvard- Radcliffe Phi Beta Kappa Teaching Prize)。2008年獲美國政治學會頒發特別成就獎
。
我們在《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書中可以讀到偉大教學者的一流修煉。他尊重人人的思考力。不灌輸,只引導。他帶
領讀者,在直覺反應與正義原則之間,來回思考。
身為知名的公共知識份子,他很早即對公共事務有濃厚興趣。他在加州讀高中,17歲擔任學生會主席,即曾邀請
雷根總統(當時還是加州州長)來校與他同台對談。
論者經常將他歸入社群主義陣營。但他不喜歡社群主義
這個標籤,比較喜歡「公民共和主義」(civic republicanism)。
哈佛正義課網站:www.justiceharvard.org
10 小時前 · 讚 · 1 人
Porsche Lin
我這學期某些課的議題試圖用類似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反應很有趣。
2 小時前 · 收回讚 · 1 人
朱志學
您的學生很幸運^^
2 小時前 · 讚
Porsche Lin
志學兄,謝謝您的鼓勵。來個問題請教您:若您是一個醫師,有個患者得了很難治的病,普天之下只有您會醫,您可選擇不理他,但若您接受了這個患者並治癒了他,將會折壽3年。請問醫是不醫?^^
2 小時前 · 讚
朱志學
首先,生命或時間在我而言,不是一個長度的概念,而是一個深度的概念。
一個鑽心而入的詩意瞬間,可以是讓人上揚至瀕死的永恆與狂喜。
相對地,縱拖命百歲卻虛負流年,雖壽何益?
當時間內化為深度的概念,每一個生命自然不會是等值的,所以也無法以計量標準來決定恰當的倫理態度。
有的人就算你為“祂”折三十年的壽,你眉頭皺都不皺ㄧ下;
有的人就算傾家蕩產、涎皮賴臉來向你乞命討活,你卻終不免橫眉冷對,鐵了心把有限形壽盡瘁於更值得委身的天命。
所以,林兄問我醫是不醫?
我沒有單一的答案。
依所遇情境而異!
約 1 小時前 · 讚 · 1 人
Porsche Lin
志學兄,nice try。學生的反應甚少立刻願意或不願意的,多數是有條件的、或必須在某些特殊情境下才願意。然而,當我把問題稍微改一下,若上述病患是自己父母親呢?.......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立刻舉手說願意^^"......。我告訴學生,各位的表現就叫做叫做「人性」,沒有對錯。一個醫生要能看透人性,才能在適當時間做出適當決定。而這必須從啟蒙時開始。
41 分鐘前 · 讚
朱志學
林兄的回答頗富啓發性。
沒有絕對的對錯,卻依視域障蔽程度而有見地深淺之別。
尋常人性講究的“條件”,總黏著於“俗情知見”的算計。
甚至在親情裡頭,也未必就是無條件的。
這些算計總地說就是“世界”。
它建立在生存性的交換,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性據以支撐自身存在的謊言。
紅樓夢“好了歌”對此有精要的概括: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這種被世界給囚禁的人性反應,在我看來,與粉碎世界而深於內在性的倫理,常是互相悖離的!
我個人看重的人性表現,是一擊必殺地直叩“性情”核心,而非在“世界”層次瞎繞。
所以必然皈命於深隱世界底層的“內在性”。
賈寶玉雪地拜別賈父,遁入空門。是人性的?還是違背人性的?純依觀看者的凝視點而異。
凌越“世界”而不為俗情知見所拘限者,每作出“不近情理”的決定,卻可能是比“人性”還“更人性”的倫理實踐。
狂歌當哭,蔑視名教,不為理法所容,卻真能越世獨行的魏晉名士,就是一例。
約於 1 分鐘前 · 讚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