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地與舞者
朱志學寫於 2011年5月2日 19:52

感謝怡佳老師 ^^
我已全文拜讀!
受益良多。
特別是文末以大地與舞者的互動意象來總結“之間”的奧義,實在頗富啓發性。
我個人於鋼琴藝術鍾愛獨深,也從您這流動感十足的意象隱然窺見:

手指與鍵盤“之間”的 connection 亦復如此。
是介於一種不即不離、不捨不著之間的瞬間舞動。
舞動之際,一旦邃密入神,渾然忘我........
那詩意瞬間,
無關意識的掌控、無關靈性萎頓的機械式操練,無關拖泥帶水的尖硬敲擊,也無關裝模作態的手勢起落......
只是抖落思維框架的層層羈絆,在流動的凝視中,順任應機而生的撫觸自虛空中“塑型”而自然帶出冥合宇宙韻律的瞬間紋跡...........



再次謝過



志學敬上


ps.

不好意思> 剛剛不小心誤發一封空白信,請直接刪除即可。








在 2011/5/1 下午8:53 時, Yi-Jia Tsai 寫到:

志學

這是我上次在人文臨床論壇所寫的短文
敬請指正
謝謝


怡佳




又及


Thank you for your very touching response!








Religious Studies as Dancing

大地宛若「宗教」,舞者宛若「宗教研究」:舞者站立於大地之上,大地給予舞者身體的重量,支撐舞者,但不吞沒舞者。舞者以身體內在的力量抵抗重力,也藉著大地的支撐得到離開大地的能力,在離開大地的瞬間舞動成種種自由的形貌,復又回歸大地。
大地的支撐、舞者的重量以及舞者的力量之間的交互作用使得舞動得以可能。在「宗教」與「宗教研究」之間,藉著舞動,二者才得以對共同置身的當代生活處境開展出應答的可能性。(輔大宗教所蔡怡佳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