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e:楊婉儀老師~生命已然重返.... 就在那春季裡遍地茂盛的煩憂當中。
朱志學寫於 2011年2月25日 13:43
志學:

新年快樂!
感謝幾次在你的莊園受到你熱情的款待。
新的一年,希望你平安快樂,也希望莊園裡總是琴聲悠揚..........

婉儀2011/02/20

附上婉儀老師卡片上由法文中譯過來的親筆作品~

春天的金盞花

是風,吹拂著她花朵的金黃...
就如同那夜,遮隱著她悄悄萌生的晦暗。
也是那雨,滌淨了她的青翠...
就如同陽光,撫愛著她的年少輕狂。
是春天繁茂的喜悅,
引領著我的傾聽,
生命已然重返....
就在那春季裡遍地茂盛的煩憂當中。

中山哲學所楊婉儀老師法文詩作










Dear 婉儀老師:


我衷心珍藏來自您的片言隻字......
只因寫下這些祝福的人,是一位曾自遍地煩憂的晦暗中倍經風雨洗練而走出深睿哲思幽徑的true seeker.........
這樣的生命典型,因著深淵經驗催逼出的意識轉化軌跡,總是挾帶驚人的跨界幅度,而顯得別具姿采^^
也許,正是為著您比曾逼臨生死邊界的試探與激晴......
這意料之外卻飽孕萌生性的存在試煉,卻讓您稟性悍烈的您,自此步上“他者倫理”的探索之旅,並從中焠鍊出難以逼視的生命強度.........
我心裡有數:
您講台上熠熠含光的談吐與風采,離不開您詩中所云“那春季裡遍地茂盛的煩憂當中”。
我從來不喜那總是行禮如儀卻少見生命火花碰撞的學術場合。
余德彗老師是極少見的例外!
我第一回坐在他的課堂,就警策到這就是我生命中的大事因緣......
自此,非萬不得已,他的課我絕不放任自己成為缺席者。
您是第二個例外!
特別當我一再反覆細聽您在慈濟宗教療癒學術會議留下的兩次錄音(一次專題演講,一次論文發表).........
我忍不住欣羨您的學生,有那麼好的機會近距離參與您的課堂對話。
很開心,連著幾次學術會議,跟您和冠閔兄、元尉兄結下了不解之緣。
您很難想像,那連著兩晚追索萊維納斯他者蹤跡的咖啡之夜,對我意識的轉化,開啓了多重要的線索~
我由衷慶幸,我比一般學術場域的聽講者有更好的機會近距離聆聽到台面下更豐富也更不拘泥形跡的哲學對話..........
點點滴滴,都匯流到我意識的深處,化為日後蘊生更大轉向的動力............




再次感謝婉儀老師卡片裡捎來的祝福..........
我格外喜愛您題印卡片扉頁裡的法文詩......
細味之下,只覺韻致深沈,綿邈悠遠.........
我甚至隱隱從中看出詩藝浸潤過的他者哲學............
可能的話,能否看在我是您忠實讀者的份上,把您的法文詩連同中譯多寄些給我分享^^
日後有任何哲學論文新作,也請不吝轉寄一份予我!
我特愛閱讀您跟冠閔兄融鑄詩意與哲思於一爐的哲學論文。


在此先行謝過 ^^



志學







隨信附上幾篇手札:


一篇是自己的哲思紀錄....
一篇是寫給余德彗老師期末報告的前文
一篇是回給元尉兄的信.........



點點滴滴,都離不開那一晚追索萊維納斯他者蹤跡的哲學咖啡之夜帶給我的心靈撞擊................



再次感謝~
您們靈光四射的哲學對話,如何以一種深微而動人心魄的穿透力量,點滴滲入並豐富了我的詩學空間....................




志學敬上










朱志學寫於 2011年1月19日 12:23



他者經驗的遭逢







帖之一:



王要對在他右邊的人說:『蒙我父親賜福的人哪,你們來吧!來承受從創世以來就為你們預備的國度。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接待我到你們家裡;我赤著身子,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來探望我。』



那時候,那些義人要回答:『主啊,我們甚麼時候看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看見你流落異鄉而接待你到我們家裡?看見你赤著身子而給你穿?我們甚麼時候看見你害病或坐牢而去探望你呢?』王要回答:『我鄭重地告你們,無論甚麼時候,你們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微不足道的人的身上做了這些事,就是為我作的!』



~新約 馬太福音25章34-40節





元尉兄告訴我,這是萊維納斯自述聖經裡最讓他喜愛的一段經文。


事實上,對從小受洗信主的我, 這是ㄧ段從小在教會聽過千百次,卻始終不曾內化到我意識之光裡的經文。


我暗自驚歎:


歷經這麼多年的尋索......


自己竟可以遲至這一刻才真讀懂了新約“福音書”的奧義。


這一刻


再沒敢有任何自以為明白而實則去道日遠的狂妄。


終於安靜下來的心


與其說是沐浴在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歡悅之情,


毋寧說是為著窺見那來自意識深淵裂出的一線光亮而滿溢著難言的敬畏之感!



我欣慰自己終於來到一個點:


東方與西方 古典與當代 超越與內在 自力與他力.........


在全幅開展的意識裡,


原來都可以毫無扞格地消融為一。






帖之二:




什麼是他者經驗的遭逢?




容我借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一段經典名言,提供一條理解進路。


他在其“The Portrait of Lady ”裡,驀然石破天驚地來上這麼一段話:



生命中總也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後...................



“There are moments in our life when even Schubert has nothing to say to us…”




我懷疑是什麼樣靈光煥發的一刻,某種來自未知的神祕力量,借 Henry James 說出了連他自己都未必充分洞察的奧蘊~




當那如梗在喉、頑強到不肯被馴化到你認知框架的存在可能性,猝然臨在你命運中、以至於摧毀你日常生活軌道的一刻,與你遭逢的正是那平日蟄伏深淵而始終對你昏睡的意識保持隱藏的他者經驗~






帖之三:




巴赫從我內在召喚出的神魂搖盪之感,原來早形成了某種強大的“他者”經驗.........


當我雙手自琴鍵輕撫而過,三百年前的巴赫音律所內藴的深烈迴盪力量,正隱然指向一條“通往他者之路”;


而通往他者,與穿越被自設框架窄化的世界以更深地抵達自己內藴的神聖性,原是一事。



超越與內在,在此諦結為ㄧ。(沒有存有者的存有經驗)



最低的,隱藏著至高的..........


最親近,也是最遙遠的................


最孤獨,卻也隱然通向不可見的深密連結..............



福音書裡“弟兄中一個最微不足道的人”身上,於此遂成某種仍對深陷世界幻象中的人保持隱藏的“靈魂密碼”.........


當我們終而能夠從疲癃殘疾、惸獨鰥寡之顛連而無告者身上窺見上帝的容顏..................


人生遂可以不再是一個不斷在強化自我框架的追尋過程中,漸行遠離柔軟與謙卑的“自囚”過程。


這就讓日趨狹仄的人生,在他者的強光下,裂出了一道跳脫業力迴圈宿命的可能!




帖之四:




萊維納斯的“他者”概念,引領我對"責任"兩字抵達了前所未有的體會...........


那是一種全然孤獨中臨在於己的全然責任.......


卻也是一種全然承當中無心而至的全然恩寵..........



它不是幸福的分享,而是合獻身與救贖為一的皈命..........


那是只有深刻經驗過全然被棄絕於世的孤獨而自此背向世界、永不回頭的人,才可能瞬間瞥見的靈魂亮光。


在這亮光的浸拂下,


你不覺變得全然柔軟,


你蛻變為深淵裡的守護者~



守護一切深淵中與你同命共在的“他者”,


並無限地回應這只對極少數擁有看見能力的人示現的“他者”自你內在興發的召喚..................



尋思至此,心眼不覺雪亮般的明淨起來。


這才明白:



那看似輕盈而甜美的“幸福”,每導向不自覺的“自囚”處境。


看似厚重而不堪承受的“責任”,卻蘊生著斬斷業力鎖鏈的無限可能!



卡謬有云:


“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



這種責任,只對深淵中的守護者存在。


也只有這等全然孤獨中迎向他者的絕對責任,讓我們真正看見:


是什麼樣的悲願與力量,方能使一切成其為一切............










老師:


這是這學期以來陸續寫下的哲思手札,就當是我這旁聽生繳交的期末報告。


我銘感在心:
這些札記裡含帶的所有領悟,就某個深層的意義而言,都是建立在某種不可見的對話之上.........
與萊維納斯、與巴塔耶、與德勒茲、與德里達、與巴舍拉、與海德格...............
更重要也更親切的是~
我意識到自己筆下的每一句話,無非是在回應從您靈思飽滿的課堂上親炙的點滴教誨。
就某個隱微的奧義而言,我必須說~
您正是那自存在深淵向所有暗中聆聽者發話、並借飽蘊顛覆力量之話語將聆聽者視為畢生呵護的舊有世界給予摧枯拉朽一擊的“他者”........
我不禁遙想到那已然歿入死亡疆域,卻猶自在典籍、在浮光掠影的意識邊界觸目可遇的“沒有面孔”的凝視........
那彷若洞燭一切幻見的眼神,依稀呼應著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片中總是隱伏一角冷然閱世的寂涼身影.....
看似莽莽蒼蒼的邊界風景,卻總讓人寂然有感,若有所遇..........
於是,我的興趣逐漸從被觀照者的故事,轉向那不帶表情卻遍觀一切的他者~
那橫越世間而定睛於超絕的深遠凝視,每召喚出難以言喻的穿透力,直抵猶自飄搖於靈魂邊界者的內在深處.............



再次致上深摯的謝忱,
為著那
經由不可見的他者
所傳遞的火光...............




祝老師身體早日恢復安康



志學 叩







元尉兄:


大作已收到。
作為同樣傾心萊維那斯的同道,
這分精神的餽贈,
我是涓滴在心,倍感榮寵^^
隨信附上一篇從您對話延伸出的哲思札記~
為著紀念那一晚
追索萊維納斯“他者”蹤跡的哲學咖啡之夜................




志學敬謝



2011.1.25 花蓮貝森朵夫莊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