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縱歌聲穿山去,埋此心情青松底,常棲息。
未恁心閑惹飛絮,但逐紅塵覓風清,雲山際。





“請借出這一角落,讓我明白自己仍
活著,仍有血有淚。...................”






..................


無妨!
飛累了,
就隨意棲息在這片清冷的沙渚吧........
雖只是一方寂寞的天地,
掠水驚鴻輕拂而過的印痕,
卻也在此倒映了
永恆的旅者最美麗的嘆息.......



近日,心頭常盤桓著白石的名句: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我恍然從中看到:
一切孤高自持的生命,
在性情的根柢處,宿命涵具之不可解的天刑…………
一如“淮南皓月冷千山”所下的一個“冷”字,
那是一種生命的含蓄與溫婉,若不經意的情意流露中,透著欲語還休的冷雋心思…..
對比“冥冥歸去無人管”的寂涼與冷落,巨大的生命落空,一轉之間,遂凝斂為“自古同心終不解”的千年憾恨………
然而,細看詩句數過,卻又隱隱看到文字底層幽藏著另一道意義線索…….
首先,對於生命亙古的不遇,詩人的深情,並未激化為一種“桐風驚心壯士苦,恨血千年土中碧”的淒厲與悲慨!
相反地,我們看到的是:即令一片冰心,寄語無人;生命的落空,卻不曾減損自身悱惻的柔情。今夜,不得解人,乃斂身而退,冥冥歸去,獨飲一世的寂寞;明晚,卻依舊是冷月當空,為那心繫遙深的淮南千山,灑落滿星的寒光。
這可比李義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柔情繾綣,更勝一層;
它將至深的感情收攝於至為清冷的靜默。對生命陷落的孤絕,不做小家子氣的申辯與求告,而是還殘酷的命運一個大氣的安然承當……
對我而言,這正是古典中國最本色當行的抒情美學……
融深情於曠達,以至於深情而不累於情,應物而不累於物……….
這一美學質素,顯露出的不只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
它更揭示了一種隱伏於情感表達方式背後的處世態度……..
那可是積澱千年的集體民族意識所逐步凝塑成的人文風姿……………….

我於是思及一直蟄伏於我潛意識深處,並不斷啟引我走向內在旅程的神秘隱喻:毅然舉起巨石,並敢於輕蔑命運詛咒的悲劇英雄薛西弗斯……………
對於自身苦澀的存在境況,卡謬筆下受天神懲罰的受難者薛西弗斯,既毫無抗辯,也毫無怨責……….
他只是以深不可測的靜定與沉默,安然承當了平常人所無法理解的懲罰!
在旁人看,這種不可言喻的懲罰之可怕處,就在,他必須拼命做一件注定無所成就的事情。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這會是最可怕的懲罰,特別是,當這懲罰成了對人世熱愛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否則,如果他每跨一步都有來自終點的幸福與希望在鼓舞著他,那麼他的苦刑又算得了甚麼呢?
但話說回來,常人所以會視此為不可承受的懲罰,不也正為了“有所付出”就定然要“有所成就”的頑強執念,鋸刀拉扯似地在心上咬嚙著嗎?
然而,對薛西弗斯而言…..
那象徵命運重壓的巨石,不但沒摧毀他的存在;
事實上,他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心境,通過巨石而更明澈地證明了自己存在的純粹性。
讓我們再次回顧那永劫輪迴的命運圖像:

我們只看到一個人使盡全力推動著石頭,把它推上一個斜坡,我們看見扭曲了的臉,緊貼著石頭的面頰,肩膀頂著全是泥巴的石頭,插入石頭下面的腳,張開的臂,沾著塵土的手,還有那只能用無天際的空間和無深度的時間來丈量的漫長而辛勞的盡頭…….然後,待目的地才剛到達,薛西弗斯眼看著那塊巨石於頃刻之間又向山下滾去,他又得再從山下把它推上山頂去,他又回到了山下。
就在這一刻,這絕望得令人憤怒不甘的一刻,卡謬以深銳的洞察力,提出了那曾令我年少的靈魂為之震顫的評論:

“於是他回來,他停頓的那一刻,使我發生了興趣。緊貼著石頭的那張臉已經變成了一塊石頭!我看著他踏著沉重而勻整的步伐走向永遠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磨難。供他喘息的這一刻,就像他的苦難一樣確定地會回來,這是他具有意識的一刻。在他每一次從山頂上下來,漸漸地走向神祇的住所,他勝過了他的命運。他比他的石頭更為堅強。”

我衷心尊敬的卡謬,單憑這段話,就讓我愛上了薛西弗斯狂野又美麗的靈魂…….
是的!這是個真正的叛逆者,一個能直下洞穿幻象、凌越現實,在靈魂的根柢處對命運的荒謬展開形上反抗的人………..
我們聽過種種政治意義的、經濟意義的、種族意義的、宗教意義的……或社會階級意義的反抗!然而什麼是形上意義的反抗呢?
箇中的奧義就在:只要能確立一壁立千仞、四無依傍的個體性,那麼就算有所謂不可避免的命運,那也只會是隸屬個人的命運,而不是被神祇所操弄、或被社會權勢網絡所決定的命運。換言之,命運存在著是一回事,我們是否允許自己的心志被這命運所決定是另一回事。能被決定的,一向只是隨俗俯仰的“群眾”,從來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個人”。
所以,對一個真能抉擇自己、而非媚俗從眾的個體,沒有凌駕於自己之上的命運;沒有更高一層的命運;或者,只有一個在實存事實上不可避免,卻可以在主觀心境上予以輕蔑的命運。依佛理言,眾生“心隨境轉“,佛則“境隨心轉”。
事實上,這也正是尼采那驚世駭俗的宣稱:“上帝死了”所昭告的究竟實義:
人的一切事故,都是屬於人的本身。所以,讓上帝的歸上帝;人自己的命運必須自己抉擇、自己創造、自己賦予意義,當然也得自己負起責任!
對我而言,這才是真正挺得起脊梁的人生哲學。
人,終歸是生命的主宰。
一如叛逆的靈魂薛西弗斯所作出的驚天一擊,他舉起了巨石而否定了神祇………………
他從神祇手中奪回了命運的自主權!
並驕傲的宣稱:
真正的命運,是純屬個人的事........
沒有控訴,沒有自憐,沒有蹭蹬垂羽的申冤與求告...........
對一個已然為自身命運負起全然責任的“個人”,沒有誰能使他成為受難者。
因為,他比他的石頭更堅強...............

巨石還在滾動……….
但它所象徵的不再是天神的詛咒,而是敢於與當下實存之命運合而為一的氣魄與心量。
事實上,巨石能懲罰的只是那些害怕徒勞無功、無所成就的人;它們永遠受制於主觀願望與客觀命限的落差而落入無邊的悲苦,這就是巨石的勝利了!
更準確地說,這因著一心妄念而憑空幻生的落差與由此延伸出的幻滅與失落,根本就是巨石本身!它無非是幻覺所召來的精神重擔……
相反地,對於能直下肯定:掙扎著上山的努力已足以飽沃心靈的人們,巨石即不再是一個異己的對象,更不再是一個必須予以譴責或對抗的命運,而是一個能夠被海洋般的心量予以全然接納並包容的缺憾。

顯然,不論是不在乎的輕蔑﹝此笑傲江湖之玄旨,相應佛家之羅漢道﹞,或寬柔無限的悲憫﹝此天龍八部之妙諦,相應佛家之菩薩道﹞,沒有什麼命運能不被一個在精神上徹底獨立無恃的人所克服。
於是,我們終於逼臨了卡謬所下的驚人結論:

“我讓薛西弗斯留在山下!一個人永遠會一再發現他的重負。但薛西弗斯揭示了更崇高的真誠,這真誠舉起了巨石而否定了神祇。他也下結論說一切都很好。此後,這沒有主宰的宇宙,在他看來,既非無益的,也不是徒勞的。這石頭的每一顆原子,在這充滿了夜色山上的每一片礦石,它的本身就形成一個世界。掙扎著上山的努力已足以充實人們的心靈。人們必須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貝森朵夫莊主 的頭像
    貝森朵夫莊主

    貝森朵夫琴屋手記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