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消失,卻不能被取代..........





.........你曾說過:儘管這是一個沒有神話的時代,但我們仍然相信神話才是人類心中最真實的願景,它讓愛情保存在一個縱有遺憾卻必然純淨的世界裡。那個世界是人類靈魂的原鄉。……………那是你第一次為我開啟神話世界的門扉,看到山鬼為愛而永世地追尋,亙古地等待。公子是唯一,他可以消失,卻不能被取代。
.........等待,是追尋落空之後,還不肯割捨的癡想。在等待之中,時間是一條無岸之河,而我是遺失槳楫的舟子……只有在等待之中,愛情才不至從如流的心河上飄逝。

──摘自顏崑陽“山鬼戀”


等待,所以是追尋落空之後,還不肯割捨的癡想。只因真正的等待,從來就是以全部的性命作為賭注的!若害怕自己的追尋可能落空遂不敢堅持到底,或是恐懼自己的付出與行動並不保證有結果而怯於冒險,這種精於算計的頭腦,注定是無法體認“等待”之真義的!

天地間的靈氣所以不斷,正因不管時代再怎麼的晦暗,我們仍是可以發現這種“.....即使如此,在所不惜....”的強大願力,依然在某些寂寞的角落兀傲地堅持著!堅持,不是因為保證有結果,所以堅持;而是因為所堅持的“路向”與“過程”值得,所以堅持;一如山鬼為愛而永世地追尋,亙古的等待,不是因為預期有情人終成眷屬,所以願意堅持生生世世地等待下去;而是因為“.....公子是唯一,他可以消失,卻不能被取代.....”,所以縱令追尋成空,仍是只能在所不惜地守住寂寞,以“等待”作為自身之宿命。

上世紀末,在年輕族群中一度風靡流行的朝聖文學《傷心咖啡店之歌》,亦只合放在這樣的意義脈絡下來加以理解。顯然,書中主角馬蒂會不惜拋下典型的人生,而到馬達加斯加尋索她生命的意義,只因對“自由”的探求,已成了貫穿她一生最熱切的悸動;這一刻,生與死、得與失、幸與不幸....都已不具終極的意義,因為,有更超然於這一切之上的價值──自由,無可動搖地主導了她的命運。而且,捨此而外,別無意義。

正因這件事在馬蒂生命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在間不容髮的生死關頭,她甚至完全無視於自己的生死。事實上,這一刻馬蒂下意識的反應若依然把生死問題看得比她生死以之的自由更重的話,反而“反證”了她的“不自由”。因為真正的自由,不在免於別人的“干涉”,而在免於自己的“作繭自縛”。

許多讀者為馬蒂的死惋惜,為她橫遭此悲劇而叫屈。然而,馬蒂的結局真是悲劇嗎?或者我們可以問:對於一個已經真正活過的生命,死亡還能對她構成一種悲劇嗎?生命是重質不重量的!拖著一具行屍走肉虛度個七八十年,卻談不上深刻的“活過”,難道不才真是一種悲劇嗎?生時麗似夏花,死時美如秋月──即使是一剎那強烈的活過,都勝過在業力的流轉中浪費一生。只可嘆,對一個神經纖弱的靈魂,單是想像馬蒂為追尋自由所付出的絕高代價,已自禁受不起;何況身體力行地付諸行動呢!

巴西作家保羅.柯爾賀,在他的名作《朝聖》中有這樣一段驚人的描述──
一個人在活埋練習中親身感受到一種面臨死亡的威脅經驗時,心中竟浮出一種狂飆的聲音:

“我想起自己如何放棄與兩三個女人之間建立的感情,因為我怕遭受她們的拒絕。我也想起有多少次我沒能去做我想做的事,因為我認為以後總會去做。我為自己感到難過,不是因為我將要被活埋,而是因為我以前害怕活著......,其實最重要的是充分享受生命。而我此刻卻陷身在棺材裡,要回頭展示我應有的勇氣已經太遲了。.....我背棄了我自己!”

馬蒂的死,是了無遺憾的!她沒有背棄自己。
縱使未能契入自由的最終奧義,至少,她的探索已留下了深刻的足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