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的曾經──講評老師:塵泠﹞

相對散文與新詩,小說原就屬於高難度的文類。

特別是對技職院校體系的“非文科”學生而言,本就不易期待能經由他們看見對小說語言的圓熟掌握能力。

本屆文藝獎小說組,並未出現形式內容俱臻上乘的成熟之作。

經評審委員集體決議,首獎與第二名從缺。

唯一例外的是,經評審委員幾番討論折衝之後,最終確認──不論在小說形式的結構性、文脈首尾的呼應性、終篇收尾的完整性、主題意識的清晰性、用字遣詞的流暢性、行文風格的創造性、意蘊內涵的深刻性…….,相對其他列入佳作的參賽作品,﹝背叛的曾經﹞ㄧ文可說是缺點最少的一篇作品,所以,最後裁定為本屆文藝獎小說組第三名。

以上評析猶屬消極的篩選。
就作品正面觀之,仍頗有可觀者。

首先,作者以極簡練之手法,展現了精嚴之文字運用能力,僅此ㄧ點,就超出其他冗詞繁雜的作品甚多。

其次,除了流暢嚴整的文字書寫能力,顯而易見之外;作者在超乎文字的暢達之上,更遊刃有餘地展現了頗具風格化的文字風采。

事實上,任何深於文字深蘊者都明白──用語流暢,可輕易優為者,不計其數;風格的凝鑄,不論是否已臻於成熟,卻不會是件簡單的事。

其三,“背叛”二字點出的主題意識,在篇末以頗具戲劇張力的高潮做了完整的收尾──在難違的因果鎖鏈牽引下,“背叛者”為了自以為明智的錯誤選擇,終致在故事終局不可置信地也淪為“被背叛者”。更甚於此的是,故事中的少年,面對不可預期的因果捉弄,他只能驚愕地注視,是自己的手,ㄧ劍誤殺了倒臥血泊中的摯愛者。人生至此,更能何為?面對這“天問”式的人生困繭,少年以愚痴到驚人的悲願,安然承擔下這危危矗立在脆弱人性之上的殘破愛情幻象──他選擇了以身相殉。雖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但不論動機可問與否,在神秘的因果業力輪轉之下,背叛者與被背叛者,終只能同命而共盡。這就讓觀者慨嘆,在這殘酷的人性遊戲之下,沒有人可以宣稱自己是自由的靈魂──忘恩負義者,以自毀來毀人,固是不自由;ㄧ廂情願死生相守的摯情者背後不可自拔的愚痴,又何嘗有自由可言?

這隱然欲現的苦澀答案所透出的蒼涼意味,在故事劃下句點之後,因果的荒謬所操控下的殘破人生,似仍裊裊不絕地迴蕩於殘餘倖存者的深沉感喟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森朵夫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